北京地域文化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7223728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地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京地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京地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北京地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域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京地域文化课程期末大作业学院应用文理学院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1101B姓名赵金学号作业要求:一、简述题:(本大题共 1个小题,共 35分)试论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宫城居中,四方层层拱卫,主座朝南,中轴突出,两翼均衡对称。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比元大都更加雄伟壮丽。 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包着皇城, 皇城又包着紫禁城。从外城到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宽且深的护城河。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 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 地、日、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

2、中心”了。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 直线距离长约 7.8 公里。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箭楼、永定门城楼、天桥、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万宁桥、鼓楼和钟楼。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场景都安排在了这条中轴线为基础, 在其两侧作有机

3、的布置和组合,其周围再部署以低矮,青灰色的四合院。整个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明朝人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剎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颔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似一宝珠。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紫禁城 ( 今故宫 ) 是京城的核心。皇城包围紫

4、禁城、西苑( 三海 ) 、景山之城曰皇城。往外依次是内城外城用于守卫京城防止蒙古南侵。明京城城门 内九外七 ,明初内城各门之名皆沿用大都旧名。明代京城是按 左祖右社 的封建传统规制而建的,在皇城左建太庙( 今劳动人民文化宫 ) ,用以祭祀皇帝的祖先,右建社稷坛( 今中山公园 ) 用以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在内城南郊建天坛,以祭天,北郊建方泽坛( 地坛 ) ,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 ( 日坛 ) ,以祭太阳,西郊建夕月坛 ( 月坛 ) ,以祭月亮。此外,在今天桥南还建有先农坛,太岁坛等明清北京城的街巷胡同横平竖直,总体布局呈棋盘状。内城设九门,外城设七门,皇城设四门,俗称“内九外七皇城四”。城内各以

5、城门为终始点,形成南北和东西干道,也就是大街, 在大街间有南北和东西的小街和胡同与之相连。南城的东部, 即今和平门以东地区是在兴建外城时并入的居民区,受环境和地形影响, 不规则的斜街较多。 “内九”指内城的九座城门。南为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北为德胜门、安定门,东为东直门、朝阳门,西为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与宣武门、崇文门合称前三门。“外七”指外城的七处城门,以居中的永定门规制级别最高。外城全长28 公里。 “外七”指外城的七处城门, 正南为永定门,其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东城墙有广渠门,西城墙有广宁门( 即广安门 ) ;在东城墙北端向西、 西城墙北端向东与内城交接处,分别设东便门和西

6、便门, 形成了特有的“凸”字形内外城结构。拆除旧城墙之后北京城的定义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的发展趋势是建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 两轴是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是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是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 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商务中心区 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回答内容的要点与是否

7、达到要求文字质量得分评阅人(30分)(5分)二、简述题:(本大题共 1个小题,共 35分)分析北京故宫空间序列与布局特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 (公元 1406 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 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传统建筑善于营造空间序列,故宫最为典型。故宫建筑沿中轴线布置,通过群体空间的转换,平衡对称,主次分明,收放有致,如恢宏舒展的建筑画卷,如庄严雄伟的皇权交响。前门是南城与皇宫的分界,走出瓮城(已拆)北望大清门(已拆),青灰砖墙变成红墙黄瓦,预

8、示由城郭向宫殿转换。步入千步廊(已拆),是宽 70 米、长达550 米的纵向庭院,两侧的廊庑单调重复,空间收敛,兵甲肃立,人行其中,顿觉压抑。走出千步廊,是宽陡增至 380 米的横向庭院, 空间骤然开放, 一收一放, 视觉冲击十分强烈。天安门重檐歇山屋顶,石狮华表金水桥,庄重气派。这是第一个高潮。天安门到午门间,由宽收至110 米的两个纵向庭院组成, 全长 500 米。端门作为两庭院的过渡,设在前三分之一位置。通过这两个庭院,通过更长的行程,不断推高压抑感。庭院尽端,两侧低矮朝房衬托,午门采用最高的阙门型制,彰显帝王气派。门墙高20 米,三面围合,敦实厚重,威严逼人,站在门前,压抑感达到顶点。

9、这是第二个高潮。步出午门,庭院宽陡增至210 米,面积约2 万平方米,空间豁然开阔。内金水河蜿蜒而过,凭添几分秀美,与前庭院氛围形成对比。穿过太和门,进入故宫里最大的庭院,近 4 万平方米,空间更加开阔恢宏。体仁阁、弘义阁左右拱卫,三重汉白玉台基高 8 米。太和殿高高在上,地位显赫,重檐庑殿屋顶,金碧辉煌,色彩浓烈。前面是日晷、嘉量、 龟鹤,后面是中和殿、保和殿, 组成辉煌交响。至此,达到最高潮。 乾清门庭院,是前朝和后宫的过渡,仅 1 万平方米,且纵向短了许多。穿过乾清门,庭院宽缩至 100 米,尺度宜人。后宫由乾坤宫、交泰殿、坤宁宫组成,与前朝三殿的型制、节奏相同,但布局紧凑,规模缩小,端

10、庄秀丽,辉煌中添了些许阴柔。过了坤宁门,便是御花园。古木参天,奇石花草,楼阁精巧,让人愉悦。但布局规整对称,仍不失皇家风范。钦安殿、神武门是前朝辉煌的余音。景山是故宫的屏障,登上50 米高的山顶,站在万春亭回望故宫,一片金瓦合成最后的交响。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 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 多座,房屋有980 座,共计8704 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 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 12 米,长 3400 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 52 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

11、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 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

12、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 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回答内容的要点与是否达到要求文字质量得分评阅人(30分)(5分)三、结合北京地域文化这门课,谈谈你的收获与希望。(必答题)(本大题共 1个小题,共 30分)我从小在北京长大,以后也要在这个城市生活和发展,了解这个城市的地域文化是非常的必要的。 学习完这门课程使我对北京的认识更加的全面了,了解了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文化, 宗教文化等等, 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的热爱和着迷。同时希望老师能多增加一些贴近生活的关于北京地域文化的模块再加上一些关于北京的趣闻和传说能更好的和同学们进行互动。最后也希望这门课能够越办越好。收获的内容建议的内容文字质量得分评阅人( 20分)( 5分)(5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