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77213497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厦门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姓 名:肖金聪学 号: 1306103019系 别: 商学院经济系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 级: 2013级指导教师: 王珊珊 年 月 日独创性声明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设计(论文)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特此声明。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工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

2、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摘要建筑用能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出现了加大的增长趋势,同时随着全世界能源消费的飞速增长,能源危机逐渐席卷全球,节能技术的推广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能源消费的占比上,建筑能耗占据有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在建筑上推行了诸多策略推进节能工作的进程,但由于诸多原因,建筑节能效果不明显。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在建筑上推行了诸多策略推进节能工作的进程,但建筑节能效果不明显。本文首先对建筑节能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概

3、述,总结国内外研究的优缺点。然后指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难以广泛推广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分析了建筑节能技术在建筑布局、外墙保温、对太阳能天然能源以及对应用昼光照明的应用。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技术,应用目录第1章 绪论5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51.2 建筑节能的概念51.3 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51.3.1 国内现状51.3.2 国外现状81.3.3 总结9第2章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难以广泛推广的原因分析102.1 我国建筑节能相关技术还不成熟102.1.1 建筑能耗大、能源利用效率低102.1.2 建筑节能激励措施缺失112.2 民众节能意识欠缺112.3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12第3

4、章 促进节能建筑项目开发的对策133.1 推广建筑节能示范工程133.1.1 强化节能意识,推动节能建筑发展133.1.2 优化建筑设计,实现各构件节能133.2 形成成本优势引导节能建筑从示范走向市场133.3 以节能建筑项目开发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143.4 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和法律规范15第4章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174.1 建筑节能技术对建筑布局的应用分析174.2 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外墙保温的应用分析174.3 建筑节能技术对太阳能天然能源的应用研究184.4 建筑节能技术对应用昼光照明技术研究18第5章 结语20谢辞21参考文献22第1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

5、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建筑业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与此同时,建筑用能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加大的增长趋势,所占的比例日渐增大。另一方面随着全世界能源消费的飞速增长,能源危机逐渐席卷全球,节能技术的推广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能源消费的占比上,建筑能耗占据有相当大的比例。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多年来,我国在建筑上推行了诸多策略推进节能工作的进程,但由于诸多原因,建筑节能效果不明显。因此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现下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分析论述了我国先进的建筑

6、节能技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吸取国外先进的节能经验,针对我国建筑节能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和阻碍建筑节能推广存在的障碍,对于促进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2 建筑节能的概念建筑节能是指节约民用建筑能耗,也就是民用住宅采暖、炊事、照明、生活热水、电器以及其他安装在住宅中的设备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1。随着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建筑长期以来都是都存在住宅设计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采暖方式落后,且居民对住宅舒适度感受较差(如多数住宅冬季房间温度只维持在10度左右)等问题2,亟需通过一系列的建筑节能措施进行改良,在节能

7、减排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舒适度。1.3 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1.3.1国内现状陈伟珂等人3分析了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同时分析了节能建筑的建造成本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徐振川等人4选取石家庄市作为引子,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阐述了能源耗竭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张强强和秦兆威5结合目前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郭红延6从建筑节能现状入手,对提高我国建筑节能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筑节能战略方面,江亿等人7认为中国未来的建筑能耗总量应控制在10亿tce以内,且对未来的建筑能耗总量做了大致的规划,预计未来单农村住宅面积将从

8、目前的230亿平方米增加到240亿平方米,能耗总量从目前的1。77亿tce降为1亿tce。然而从2000到2010年,农村住宅户均商品能耗与用电能耗在增加,而相对清洁的生物质能耗则有下降趋势。为了达到建筑能耗规划,建议农村建筑用能应以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手段,以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为辅,北方发展“无煤村”,南方发展“生态村”。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方面,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住宅建筑节能的规划一直缺位,农村建筑没有相应的标准可参照,而2013年5月1日起实施,编号为GB/T 50824-2013的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很好地为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住宅提供参考。标准包括了建筑节能设计室

9、内热环境参数、供暖通风系统、建筑布局和节能设计、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照明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8个章节以及1个附录,还提供一些利用当地资源的低成本、低运行费用的建筑节能技术,以减少农民负担,提高新技术的接受度。程勤阳等人8从规划设计、围护结构保温技术、农村住宅暖通空调技术、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的经济性四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农村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的研究要从开展农村住宅节能技术推广、节能技术标准化、节能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产业化、新能源在农村住宅的应用五个方面着手。此外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从2007年起,均在“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上发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每年都专门深入分析建筑节能的一

10、个领域,报告辅以案例解读各种农村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农村节能技术推广方面,张玲9对云南农村建筑节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了云南农村建筑节能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存在的三个瓶颈:政府财政投入及公共服务不足,农户经济实力有限、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意识观念的制约。靳家佳等人10将节能建筑推广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分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建筑节能服务机构、消费者和开发商六类,并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博弈,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建筑节能推广框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古建筑材料方面的节能优势并利用到现代建筑中?任洁等11选取了扬州老城区为试点,进行建筑节能数据

11、分析。将小秦淮地区列为重大引领工程,全线延伸和带动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将建筑节能技术运用于该领域传统建筑改造及规划中,从而改善区域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并在建筑节能技术在古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案例分析,得出在保留古建筑优势的同时需要对其进行地面改造、外墙内侧改造、屋面改造、太阳能系统改造等方面的探究成果,得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建筑节能建议,探讨扬州古城保护及节能规划思路,并且以点带面,作为老城区的改造。建筑节能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可以大大的减少能源浪费问题,同时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应用方面,王纪平12指出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强调在建筑节能工作中,需要注重细节,在建筑

12、材料的选取、建筑施工、建筑设备等各个环节,注重降低建筑能耗。有针对性的引入节能措施,从而促进建筑节能目标的尽快实现,并提出了其关键技术主要为:1。围护结构的热传递机理;2。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和冷热计量控制成套技术;3。节能指标体系优化方法以及建筑低能耗围护解耦股组合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建筑能耗得到大幅度降低。建筑节能有利于空间环境的改善,环节能源紧缺现状,施工水平的提升等方面, 刘德华13从墙体方面,门窗方面,屋面方面的节能技术,提出不同部分的不同技术应用。建议深度应用数字化;健全系统集成数字化载体;拓展生态建筑。如果这些方面都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才会全面突破系统集成应用现状

13、,对客户需要进行有效满足,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对于水电工程方面,水电工程是建筑施工安装整体环节的关键部分,因此,在确保建筑整体达到质量、安全、信誉目标的同时,多为企业发展谋求深层次的保证与支持,这也是从侧面提高建筑节能效益的一种举措。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白传永14指出建筑节能技术的分类目前,建筑节能技术的分类主要分为三大领域,一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二是建筑用能系统节能技术,三是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并分析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在建筑领域还不是十分成熟,但应用前景却是十分广阔。对于减少建筑施工与应用能源消耗的同时,提高人们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质量及舒适性。辛丙流15围绕建筑节能以及节能技术展

14、开探讨,指出并分析其应用的重要性,旨在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和绿色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对建筑节能技术展开以下六方面技术的探讨:热泵应用技术,辐射性供热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变风量空调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与新风处理。从而进一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要求下,要加大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大数据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中的作用方面。并逐渐被研究和应用。赵亚飞等16提出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节能方法进行研究,探寻新兴技术如何与传统建筑领域相结合,从而提出新的设计思考。从大数据的架构和技术入手,协同分析应用于建筑节能领域的架构,用信息技术时

15、代的大数据手段为传统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1.3.2国外现状在建筑节能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Mohamed等17对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复合型建筑设计进行了评价,Yohanis和Norton18认为在制定能源战略时逐渐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这一因素所占的地位日渐突出,在建筑中要对全寿命周期能源的运营和资金成本要进行综合考虑。YVP Kumar,R Bhimasingu19提出了建筑中的能源利用循环控制系统,进而达到对循环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减少散失在建筑物内的能源。Meier20观察节约的方法和实践障碍包括确定基准能源使用的难度,并将技术改进对效率与其他使用模式变化

16、的影响隔离开来。实验室测量比现场测量更便宜和更快,但是它们仍然必须根据现场使用进行校准。冰箱效率的提高带来的节能量得到了最为严格的考察。通过实验室比较,现场测量和水电费账单分析观察到储蓄。实际储蓄与实验室测试中预测的相当。对于加热和冷却设备,也都观察到能源消耗的降低使效率得到改善。实验室测量的效率差异通常给出了对节省百分比的准确估计,但给出了绝对节省的估计差。对于冷冻机,热水器和淋浴喷头,也提高了节能效率。北美地区节省的普遍大幅度的节约也可能适用于欧洲和日本,尽管绝对的节省将会更小。Santamouris21根据对158家酒店的能源审计和经审计的建筑物几次模拟改造措施的能耗计算,似乎可以达到2

17、0的总体节能。 这可以通过使用替代冷却系统,先进的荧光灯照明和提高加热生产和分配系统的效率来轻松实现。 使用先进的能源系统,节能能力甚至可以超过40。然而,大量消耗的能源(约14)是不灵活的,因为它被电器和设备,垂直运输和其他系统消耗。nt22分析了安塔利亚地区32座五星级酒店的能源使用情况。该研究基于公用事业账单数据。这项研究的结果深入了解行业并为不同酒店提供了基准。从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耗非常多样化。酒店消费每位游客最多的能量并不奇怪,因此入住率和能源消耗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针对不同酒店提出了具体能源消耗有效评估的基准。酒店内还应进行基准测试,以便有效利用各部门的资

18、源。本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来计算不同酒店能源效率的基于输入的测量。数据包络分析是生成不同实体效率测度的灵活方法。这项研究已经展示了一种分析技术,可用于评估能源效率的基准,以确定最有效(“最佳实践”)酒店,以及那些不在有效边界但可以通过模拟他们“最好的同行”酒店的做法。Tiwari23是为印度房屋建筑能源会计提出一个综合优化模型做了首次尝试。成本、最终投入、主要投入、劳动和能源使用变化表明该模型的有用性。以印度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为重点。建造一个简单房间将需要1.8吨煤和254千瓦时的电力。这些煤电不是在施工期间直接消耗,而是用于制造水泥、砖块等。同时还说明了对投资的影响,与建筑类型变化相关的资源和

19、就业以及相关的能源消耗减少。在印度,如果目前的住房短缺达到4100万套,那么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术,就需要改变施工期的能源需求。低成本技术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将低成本技术用于建筑施工中,则不能使用简单的示范项目进行营销。需要改变建筑规范来鼓励低成本或低能耗技术。同时,对使用高耗能的建筑材料征收煤矿税或电税,以阻止使用高能材料。有人认为,征收任何这样的税收只会转移给消费者。但是,由于现有的技术便宜而节能,而且具有相同的功能实用性,任何能源成本的增加都将引发这些技术的使用。只有促进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才有望实现印度政府确定的住房目标。1.3.3 总结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国外在建筑节能

20、法规、财政措施、激励措施等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筑节能的节能水平较高。而我国目前则缺乏相应的管理规程和法律法规等,导致我国目前建筑节能推行效果不显著,出现了大量的节能建筑却有较大能耗的奇怪现象。因此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立足于现下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同时吸取国外先进的节能经验,针对我国建筑节能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根据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南方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的完善措施。建筑节能,就要积极改进现有建筑节能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高其性能和质量,研究发展可持续的低能耗建筑设计方法体系,以保证建筑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地域建筑风貌和传统生态经验的传承,同时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

21、能等自然能源,实现能源的节约。例如,改善外墙保材料的性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等。最后,要大力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力争创造出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总之,真正做到节能,还需每个参与工程的人员共同努力。第2章 我国建筑节能技术难以广泛推广的原因分析2.1我国建筑节能相关技术还不成熟2.1.1建筑能耗大、能源利用效率低对建筑能耗的范围主要有两种定义:一种认为建筑能耗由建筑物内使用能耗、建材生产能耗和建筑物建造能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认为建筑能耗只包括建筑物内使用能耗。按照国际通行的分类,采用后一种定义,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包括商业、民用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建成

22、以后,在使用过程中每年消耗商品能源的总和,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热水、照明、电气、厨房炊事等方面的用能。我国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建造高能耗建筑,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国近几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见表1。表1 全国20022012年新建房屋面积年份城镇新建住宅面积(亿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面积(亿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5.985.505.696.616.306.887.608.218.699.4910.007.427.526.806.676.847.7

23、58.3410.219.6310.269.5124.525.326.427.828.530.130.631.331.632.732.926.527.227.929.730.731.632.433.634.136.237.1注:数据来源于2002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图1显示了中国建筑能耗在1996年至2008年间的变化。图4中的能耗单位采用国际通用的吨标准油(toe)。一般来说,我国有关能源研究的文献通常使用吨标煤(tce)为单位(由于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费品),本报告中折算系数取 1 toe=1。43 tce。由图4可以知道,我国的建筑能耗呈现增长的趋势。图1 中国建筑能耗变化趋势(199

24、62008年)2.1.2建筑节能激励措施缺失我国建筑节能难以广泛推广的原因很多,而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据有关资料测算,当住宅建筑节能30%以上时,要增加造价约3%至6%,当节能50%时,造价增加可达6%至11%。节能建筑造价增加了,却缺乏经济调控的激励措施,这就使得建设单位缺少了实施建筑节能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而对于在建筑节能目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更是由于缺乏经济调控的激励政策而导致节能改造资金缺乏。我国当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债和一些国际合作项目,而国债中支持建筑节能项目的比例远低于工业节能项目,而对于像国外依靠征收附加电费、资源税、环境税建立的“节能公益

25、基金”,我国基本没有,这些问题导致建筑节能工作严重的资金缺乏。2.2民众节能意识欠缺当前,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事业比较陌生,其主要原因有:(1)政府对于节能工作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大部分人对于我国目前能源的供求现状不了解,缺乏节能方面的相关知识。(2)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节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开发商最关心的是怎样用最少的投入建成尽可能多的房屋;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购房时一般也不会注意所购房子是否能节能。(3)目前的收费机制中集中供热、供冷计量收费是按照面积进行收费的,用户是否采取节能措施与其自身利益无关,因此用户也削弱了节能的意识。社会各方面节能意识的淡薄削弱了公众对于建筑节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

26、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初期开始,才有一些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陆续出台,而且这些法规、标准中只有总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围,缺少技术细节和可操作的标准,从而使得各地执行不力,建筑节能仍然进展缓慢。(1)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发达国家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标准,比如:法国曾经四次修订建筑标准;德国从1977年第1部建筑节能法规开始实施,至今也进行了四次修订,而且每次修订后的标准均能比上次的标准节能25%以上。而将我国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与国外标准中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即使全面地执行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

27、,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因此,我国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2)节能标准不完善,实施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仅仅侧重于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内容显得相对薄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对于建筑节能仅为“支持”、“鼓励”和“提倡”,缺少强制性,且没有具体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条款约束。因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地区对建筑节能标准无动于衷,有的工程甚至出现按节能标准设计和报批,却不按照图纸施工,出现“阴阳图纸”的现象等等。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建筑业的鼎盛时期,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数量的2倍。目前我国建设高潮持续不断,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20亿平方米,超过

28、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可见建筑规模极其巨大。遗憾的是,不仅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的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2002年全国空调高峰负荷已达到4500kwh,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建成后的满负荷出力。其主要原因就是节能标准不完善,实施不力。第3章 促进节能建筑项目开发的对策3.1推广建筑节能示范工程3.1.1强化节能意识,推动节能建筑发展建筑能效技术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国家的指导性和较大的投入以及少数甚至个人的努力。 这项技术是一个要求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国家事件。 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网

29、站等广播节目制作技术和相关政策的最佳选择,让人们了解建设节能的意义,提高公众节能意识 提高能源效率各方的管理水平和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建设节能,长远来看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是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30、五年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规划。3.1.2优化建筑设计,实现各构件节能在最近几年中新建的住宅建筑,采取节能措施的不足 5,这与我国节能降耗的发展战屡严重不符。因此,对住宅建筑进行节能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居住环境舒适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为满足自身居住的舒适程度,大量用户都安装了空调。而空调不仅能耗较高,并且其在工作中,还会产生出一些有害物质,如氮氧化和物以及二氧化硫等,一方面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还对人体建刚有害。建筑节能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空调带来的环境污染,对于

31、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常情况下,采用节能设计的建筑基本都会应用大量的节能技术和材料措施,其中包括外墙保温技术、控制建筑体形、新型墙体材料、双层玻璃等,这些技术以及材料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的热环境质量,进而使建筑整体的热效率有所上升,不仅大幅度节约了能源,而且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22。3.2形成成本优势引导节能建筑从示范走向市场节能建筑市场可以在住宅商业和工业部门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建筑消耗近40的全球能源,对家庭和企业预算负担沉重。 通过建筑效率等措施提高能源生产力能够在2020年之前将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一半以上。到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每年上涨2

32、。2,占绝大多数的 发展中经济体。 投资建筑效率可以为其他目的释放稀缺的资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关注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发达经济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改造现有的建筑材料。 在印度,中国等发展中经济体系中,今天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获得和实施最佳的建筑实践。节能建筑市场的一些主要驱动因素是政府政策、行业支持、建筑设计、施工和改造。 然而,改造建筑物的高运营成本可能阻碍市场的增长。技术现代化和政府规章制度为节能建筑市场带来新的机遇。3.3以节能建筑项目开发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建筑行业的特点是采用大量采暖、制冷和照明技术的各种建筑类型(例如公共,住宅,商业和工业等)以及广泛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

33、图2显示了2010年住宅和商业建筑物的最终能源消耗23。建筑物的照明需求、冬季变暖、夏季冷却、电子娱乐、制冷和烹饪等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使用。大约三分之一的全球温室气体(GHG)排放是建筑物的产物; 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一倍的价值。 由于城市占世界人口的大部分人口和建筑面积,并且负责全球约三分之二的能源消耗和超过75的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它们本质上是讨论的一部分。 建筑物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40以上,约占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但如果能源使用和建筑物的排放量有可能大幅度下降 现有的最佳做法和技术被广泛分散,同时支持向低碳城市的过渡。图2全球建筑主要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消

34、耗并减少建筑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包括改变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行方式。建筑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实现:通过增加低碳含量和碳氮化合物技术产生的电力,通过改造现有建筑物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建造低碳甚至是零能源消耗的建筑。因此,节能建筑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3.4健全建筑节能标准和法律规范为了遏制建筑能源需求,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案。综合来看,建筑和装修方面的增长以及促进绿色建筑的政策正在为节能产品和服务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国在八十年代开始制定建筑节能法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政府加大了对规范要求的严格性和执法力度。所有新建筑规范都是强制性的

35、,中国城市的重大装修,这意味着它们影响了大量建筑物的建设。这样一来,它们一直是中国绝缘,高效窗户等绿色建筑材料市场扩张的动力。中国还有其他几项鼓励有效建筑的重要政策,包括“三星级制”(有点类似于能源与环境设计领导力),与效率相关的财务激励措施,家电标准,逐步淘汰白炽灯泡以及推广高效照明,以及鼓励现有建筑物(特别是中国北方住宅和政府建筑物)改造的若干政策。另一大绿色建筑项目是LEED。 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2000年开发,在选址,水处理,能源,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设计创新方面也采用信用制度评估建筑物。除了坚决执行现有的节能建筑政策和标准外,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城市,农村,大城

36、市,小城市,公共社区,住宅社区,不同气候区的建筑分别应分别具有能效标准。加强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监督,意味着良好的监督对于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如识别,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设备,竣工验收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样做,节能设计,节能材料,节能设备等节能措施不是纸上的话。此外,要相应建立长效有效的评估机制,确定节能效果,并对能源消耗量进行宣传。例如,尽管在一些建筑物中使用了节能材料,但其节能效果仍然未知。此外,在建筑物完成后的几年内,这些建筑物节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物将继续保持其能源消耗,除非它们不断维护。第4章 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4.1建筑节能技术对建筑布局的应用分析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上

37、,最能体现一个建筑的节能措施,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应用建筑节能理念。建筑节能首要考虑的是立面与平面两个方面,首先要满足通风的目的。而立面的设计则首先要考虑建筑物的上部设置出风口,提高建筑物的良好通风效果。在具体的施工中可以在建筑物中设置上下贯通的垂直空间,出风口要高于建筑物屋面。其次是控制出风口的高低, 进出风口的高度决定了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对室内环境影响较大,其高度要与房间的实际使用功能设计,而起居室、书房灯要考虑到坐姿24。除此之外,平面设计还要考虑到:尽可能的满足室内空气对流,房间的门窗位置与窗户朝向要安排合理,形成过堂风,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流通,改善空气质量。其次是加大出风口的面积,选择好

38、窗户的开启方式,保证室内稳定的风速与流畅,改善室内舒适度24。4.2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外墙保温的应用分析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壁,地板和屋顶,以及门窗。建筑围护结构将建筑物外的各种条件与建筑物内的条件分开。为此,围护结构必须控制热能,空气运动,水分渗透和太阳热的流动。除了保护建筑物的居民免受现行户外活动的影响外,建筑物内的条件必须保持在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和安全的范围内。为此,建筑系统必须将空间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空气质量和照明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为了在建筑空间内保持必要的条件,建筑系统必须克服建筑物外的气候条件施加的能量负荷,以及由建筑物内部因素施加的能量负荷。建筑系统必须消耗购买的能

39、源,通常是电力,也可以消耗化石燃料,以抵消这些外部和内部能源负荷。通过防止建筑物外壳的热量损失,可以减少加热所需的能量。保持室内温度,符合入住舒适度和良好做法标准。外墙绝缘物通过减少冬季的热量损失来节约能源。外墙绝缘物的实际厚度取决于所需内部温度与环境外部温度之间的差异。多余的绝缘能够形成很大的温差。蒸气屏障(vapor barrier)安装在建筑物外壳内以防止冷凝,但是这可能会损坏建筑织物和绝缘体的完整性。湿法绝缘通常会使墙体的热阻率降低50以上。窗户的双层或三层玻璃将降低热损失。玻璃的绝缘性能允许室内玻璃的表面温度增加并有助于减少冷凝的形成。在建筑空调的地方,必须注意确保节约加热量不会被降

40、低成本所抵消。4.3 建筑节能技术对太阳能天然能源的应用研究建筑能源消耗不可避免的现实之一是加热的成本。一种简单的技术可以显着降低燃料消耗和加热成本,特别是对于对新鲜空气需求高的建筑物。在将太阳能引入工厂或其他设施之前,先用太阳能预热外部空气。加热的空气可以分配,在建筑物的主要加热系统中进一步加热或用作工业炉的燃烧空气。可以从这项技术中受益的设施包括仓库、医院和学校等大型机构,工厂、车库甚至公寓楼。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太阳能收集器使用泵或风扇来循环流体(通常是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以防止冬季冻结)或空气,因此被分类为活跃的太阳能技术。主动系统的一些基本优点是可以使用控制(通常为电气)来最大化其有效性

41、。例如,当系统中已经建立了一定量的内部能量时,不依赖于泵和传感器的被动太阳能热力阵列才会开始循环。使用传感器和泵,相对较少的能量(即用于为泵和控制器供电)的能量可以通过一旦有用的温差存在而接通即可获得更大量的可用热能。控制还允许更多种类的选择来利用变得可用的能量。例如,太阳能热力阵列可以在相对凉爽的早晨加热游泳池。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日后,控制器可以用来将太阳能热水转换到气缸。有源太阳能系统的缺点包括外部电源可能会失效(可能使其无效),并且控制需要维护。大多数太阳能收集器固定在其阵列位置安装中,如果它们跟踪太阳通过天空的路径,则可以具有更高的性能。用于定向太阳能阵列的太阳能跟踪器可由被动或主动技

42、术驱动,并且与固定阵列相比,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获得显着的能量产量增益。在被动太阳能建筑设计中,窗户,墙壁和地板都是在冬天以热量的形式收集,储存和分配太阳能,并在夏天拒绝太阳能。 这被称为被动太阳能设计,因为与主动太阳能供热系统不同,它不涉及使用机械和电气设备。设计被动太阳能建筑的关键是最好利用当地气候进行精确的现场分析。 要考虑的要素包括窗口放置和尺寸,以及玻璃类型,隔热,热质量和阴影。25 被动太阳能设计技术能够容易地应用于新建筑物,但现有的建筑物可以通过改造整合利用被动太阳能技术。4.4 建筑节能技术对应用昼光照明技术研究太阳能照明技术具有室内自然照明的优势,从而减少对人造照明系统的依赖。

43、这可以通过仔细的建筑设计、方向和窗口部分的放置来实现,以收集光线。其他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反光面将白昼纳入建筑物的内部。窗口部分的尺寸应该足够大,避免过度照明可以用遮阳板、遮阳篷、树木、玻璃涂层以及其设备进行屏蔽26。许多窗户系统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它们可能是潜在的易受热量增加或热损失的脆弱部位。虽然安装的通风窗和传统的天窗可以将日光引入建筑物中,但这可能会使室内由于热传递导致温度升高。因此,通过减少的人造照明所需能量通常会被暖通空调(HVAC)系统所需的能量抵消以维持室内舒适度。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窗帘、绝缘玻璃、新型材料(如气凝胶半透明绝缘)、嵌入墙壁或屋顶的光纤等。反射

44、元素(如浅色货架、墙壁和地板颜色、镜面墙壁部分、带上部玻璃面板的内墙,以及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铰链门和滑动玻璃门)采集光线并反射光线进入室内。第5章 结语建筑业在取得了较快的增长的同时,建筑用能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加大的增长趋势,所占的比例日渐增大。在能源消费的占比上,建筑能耗占据有相当大的比例。多年来,我国在建筑上推行了诸多策略推进节能工作的进程,但由于诸多原因,建筑节能效果不明显。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现下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论述了我国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推广经验的基础

45、上,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同时吸取国外先进的节能经验,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国情和阻碍建筑节能推广存在的障碍,针对我国建筑节能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和应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谢辞参考文献1 江亿. 我国建筑节能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11, 13(6):30-38.2 陈永. 我国农村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任务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2):275-275.3 陈伟珂, 冯建学. 制约节能住宅推广的因素与解决办法J. 煤气与热力, 2006, 26(9):74-76.4 徐振川, 常中阳, 刘俊侠,等. 石家庄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J. 当代经济

46、管理, 2002, 24(5):35-39.5 张强强, 秦兆威.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5X):58-58.6 郭红延.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及对策J. 房地产导刊, 2014(34).7 江亿, 彭琛, 燕达. 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图J. 建设科技, 2012(17):12-19.8 程勤阳, 陈慧婷, 张智博,等. 农村住宅节能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0):10965-10967.9 张玲. 农村建筑节能技术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云南省为例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8):59-62.10 靳家佳, 郝生

47、跃. 节能建筑推广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 2012(4):32-35.11 任洁, 唐坚, 姚礼东. 建筑节能技术在古城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扬州小秦淮河地区为例J. 华中建筑, 2016(11):72-74.12 王纪平. 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之我见J. 建材与装饰, 2015(47).13 刘德华. 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浅探J. 居业, 2015(24):167-168.14 白传永. 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6(5):166-166.15 辛丙流, 韩盛稳. 建筑节能技术及应用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 2016(4):125-128.16

48、赵亚飞, 陈阳.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建筑节能方法研究与设计思考J. 建筑节能, 2017(2):109-111.17 Mohamed H A. Conceptional Design Modeling of Combined Power Generation Cycle for Optimum PerformanceJ. Energy & Fuels, 2003, 17(6):pgs. 1492-1500.18 Yohanis Y G, Norton B. Including Embodied Energy Considerations at the Conceptual Stage of Bu

49、ilding Design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A Journal of Power & Energy, 2006, 220(3):271-288.19 Kumar Y V P, Bhimasingu R. Renewable energy based microgrid system siz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for green buildingsJ.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201

50、5, 3(1):1-13.20 Meier A K. Observed energy savings from appliance efficiency standardsJ. Energy & Buildings, 1997, 26(1):111117.21 Santamouris M, Bslaras C A, Dascalaki E, Argiriou A, Gaglia A.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retrofitting potential in Hellenic hotelsJ.energy and buildings 2016,24(1):65-75.22 nt S, Soner S. Energy efficiency assessment for the Antalya Region hotels in TurkeyJ. Energy & Buildings, 2006, 38(8):964-971.23 Tiwari P. Energy efficiency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IndiaJ. Building & Environment, 2001, 36(10):1127-11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