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害、环境问题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7177473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害、环境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害、环境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害、环境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公害、环境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害、环境问题(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公害20 世纪 5060 年代石油、煤炭等燃料消耗量急剧增长,有色金属冶炼业迅速 发展、城市汽车大量增加。另外,随着远洋运输、海底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海洋石 油污染越来越重;原子能的利用, 带来了放射性污染; 化肥农药的应用,带来了有 机氯化物的污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不断出现, 导致很多人生病、 死亡。人们称这一时期为公害泛滥期。这时期污染最为严重,震惊世界十大公害事件多发生在这时期。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洛衫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事件、伦敦烟雾事件

2、、 水俣 病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 痛痛病事件、博帕尔毒气事件、切尔诺 贝利核污染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 年 12 月 1-5 日,比利时马斯河谷中工厂排放出的大量 有害气体、煤烟粉尘和 SO2 在近地大气层中快速积聚。由于河谷地形环 境复杂,加之逆温和大雾天气,使得污染物质很难稀释扩散,浓度骤升, 大量的污染物颗粒被人体吸入肺部, 造成上千人咳嗽、呕吐、 喉痛、胸闷 和窒息,一周之内便有 60 多人中毒死亡。洛衫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20世纪 30 年代末美国洛山矶石油开采业的成功促进了 当地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至 20世纪 40 年代初期,该市已拥有 400万辆 汽

3、车,每天消耗汽油24000万L,排放烃类物质(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1000多t。由于洛山矶市三面环山,不利于空气流通,石油工业废气和汽 车尾气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生成一种蓝色的光化学烟雾, 弥漫了整 个城市。这种烟雾刺激人的眼、喉、鼻,引发眼病、咽 喉炎和头痛等症 状,致使大多数居民患病 ,2天内 65岁以上的老人就死亡了 400人;同 时, 生长在百里之外郊区的蔬菜也由绿变褐, 各种柑橘水果和农作物减产, 无 人敢吃, 几万顷的森林有四分之一干枯而死。 洛山矶,这座风景宜人的美 丽的海滨城市一时间笼罩在蓝色的死亡烟雾之中。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带的 23 个府县在

4、生产米糠油过程中, 使用多氯联苯作热载体, 因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 将这种热载体物质混入 了米糠油食品中, 致使 1400 人食用后出现眼皮浮肿、 多汗、全身红丘疹, 重症患者恶心呕吐、肝功能 衰退、甚至肌肉疼痛导致死亡。 4 个月后, 中毒者猛增到 5000余人, 16 人死亡,实际受害者超过 1万人。用米糠油 副产品制作的鸡饲料也同时受到污染, 九州的禽类生产严重受损, 其受害 地域之广、受害人数之多令人触目惊心。与此同出一辙的是 1998 年欧洲 大陆风行的二恶英事件, 二恶英学名 Dioxin ,是一种氯代多环芳烃化合物, 在垃圾焚烧、 PVC 工艺以及化工冶金工业中常常会伴有该物质的

5、产生。 当时,比利时、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所生产的鸡饲料中不慎掺入了一种 生产绝缘材料所使用的工业合成油, 致使二恶英大面积扩散, 人一旦食用 了含有二恶英的乳制品或禽类食品, 就会长期积存在人体脂肪中, 致癌甚 至出现雄性雌性化的倾向,所以国际卫生组织很早就将它定为一级致癌 物,严格加以控制。 此次二恶英事件使欧洲的乳制品市场受到了重创, 人 们谈二色变。多诺拉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小镇地处宾西法尼亚洲河谷地带, 河谷呈盆地地貌 特征,多逆温和大雾气候。 1948 年 10 月,密集的谷内工厂所排放的大量 二氧化硫(大气中浓度高达0.5-2.0mg/m3)气体和金属化合物尘粒相互作 用形成硫

6、酸盐气溶胶, 弥漫全镇。短短 4天内,致使 43%的居民,约6000 余人相继患病, 如同马斯河谷烟雾一样, 有害气体导致人咳嗽、 呕吐甚至 腹泻,共计 20 人死于这场污染灾害。伦敦烟雾事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首府伦敦素有“雾都”之称。 1952 年 12 月至 8 月,该城市突然发现许多民众染上了呼吸系统的疾患,伴随着 几乎相同的胸闷、咳嗽、喉痛、气短等症状,近 4000 人先后被夺去了的 宝贵生命,在此后的两个月间,又有 8000 多人相继死亡,而且类似的大 劫难历年共发生了 12 起之多,其危害之严重,影响之深远为世人震惊。 究其原因, 杀手来自于当地居民冬季取暖所用燃煤, 由于含

7、硫量过高, 排 放大量的S02和烟尘,在金属颗粒物的催化作用下生成 S03、硫酸和硫 酸盐,并附着在烟尘上吸入人体肺部。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时的 SO2 浓 度高达1.34mg/m3,,是平时浓度的6倍,难怪雾都伦敦成为当时的“死 亡之都”和“恐怖之都” 。水俣病事件:在日本九州岛南部的熊本县水俣镇上,有一家生产氮肥的化工厂, 常年将其生产流程中产生的无机汞直接排入水俣湾。 无机汞在海洋微生物 的作用下转化成甲基汞,被鱼、贝类摄入,并在鱼体内高浓度富集。从 1950 年开始,先是发生猫跳海事件,后来又发现当地居民患上无法确诊 的怪病: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甚至全身麻木,最 后精

8、神失常。截止 1972年,统计该镇共有 180多人犯病, 50多人死亡, 22 个新出生婴儿神经先天受损。水俣病事件是典型的通过食物链传递的 海洋二次污染。四日哮喘事件: 1 955年以来,日本东部沿海的四日市设立了多家石油化工企业, 这些工厂大量排放 S02 和煤尘,其中含有钴、锰和钛等重金属颗粒,使 许多居民患上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1967 年,有些 患者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而自杀,至 1970年,患者已达 500多人,其中 36 人因严重哮喘而死,四日事件蔓延到日本几十个大小城市,可见,重 金属颗粒物的弥散堪称大气污染之魁首。富山事件(痛痛病事件) :20 世纪 50年

9、代日本著名的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日本富 山县神奈川流域开设铅锌冶炼厂,该厂未经处理的含镉废水大量排入河 中,并被用来灌溉农田,使土壤含镉, 稻米变成镉米。当地居民因长期饮 用被镉污染的河水和食用镉米而中毒, 重金属镉富集于人体, 引起肾脏功 能失调、全身性神经痛、关节痛、骨折,骨骼软化萎缩,以至死亡。截止1968 年 5 月,经确诊的患者达 258 例,其中 128 例死亡,到 1979 年 12 月 又有 79 个病例不治而亡。富山事件波及日本其他 7 条河流域,属于 典型的水体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通常这种危害不易及时察觉和发现, 潜 伏期长达 10-30 年,发病滞后,所以比一般的污染更具

10、威胁。博帕尔毒气事件 :发生于 1984 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 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 物公司农药厂的储藏罐爆裂,大量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 2500 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 5 万人终身残废。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发生于 1986 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由 于核反应堆泄露, 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 使上万人受到核辐射伤害, 直接 死亡 31 人, 13万居民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当代环境问题进入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力量空前 强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人类

11、社会出现的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形成了环境问题的第 二次高潮。 当代的环境问题不同于以往, 它更多地呈现出一种综合性、 复杂性和全 球性。人类共有一个地球。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 无论其 污染源和破坏源来自哪一个国家,都对地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危害。 当今,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已成为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1)臭氧层破坏 大气臭氧层的损耗是当前世界上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关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类生存。1984 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 1985 年,美国的“雨 云 7 号”气象卫星测到这个臭氧空洞以后经过数年

12、的连续观测, 进一步得到证实 近年来,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有恶化的趋势。 同时,在北极上空也出现拉臭氧减少 现象。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内离地面 2030千米的地方,其中存在着 O Q、O动态平 衡。人类过多使用氯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主要原因。 (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 10 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 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 (臭 氧层可以吸收 99%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紫外线对生物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 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 包括人类, 都产生不利影响。 紫外线辐射增加将使 患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人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加,还会促使皮肤老化。 ( 2)温室效应

13、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气候学的纪录显示, 近百年来, 全球的平均地面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总体上,本世纪80年代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下半叶升高了约0.6 C。这种趋势很可能继续下去, 除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坐落在维也纳附近的国际应 用系统分析研究所于 1991年所作的预测表明, 到 2050年,全球变暖的幅度可能在 4.510 C之间,至V 21世纪末,则在1215 C之间。这些预测还是初步的,因为 其中没有考虑海洋热力学效应引起的时间滞后效应。比较合理的预测是,到 2030 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 0.5 2.5 C,到2050年,将上升3.64.5 G 全球变暖可能产

14、生的影响初步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会引起温度带的北移,进而导致大气运动发生相 应的变化, 全球降水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一般地, 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 增加,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也会增多, 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量将会减少。 对于 大多数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水量增多是有利的。 而对于降水减少的地区,如北美 洲中部、中国西北内陆地区, 则会因为夏季雨量的减少变得更加干旱, 水源更加紧 张。据估算,在综合考虑海水热胀、由于极地降水增加导致南极冰帽增大、北 极和高山冰雪融化等因素的前提下,当全球气温升高1.54.5 C时,海平面将可能上升 20165厘米。海平面的上升无疑会改变海岸线, 给沿海地区

15、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海平面上升还会导致海水倒灌、 排 洪不畅、土地盐渍化等其他后果。尽管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显而易见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对气候带、 降水量以及海平面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人类居住地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极其 复杂的,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 认为这种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无关紧要的看法是不负 责任的。 全球变暖的原因 根据物理学原理我们知道,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在向外辐射能量,这叫做 热辐射。一般物体的热辐射的波长有一定的范围, 由该物体的绝对温度决定。 温度 越高,热辐射的强度越大,短波所占的比重越大;温度越低,热辐射的强度越低, 长波所占的比例越大

16、。太阳表面温度约为绝对温度 6000K,热辐射的最强波段为可 见光部分;地球表面的温度越为 288K,地表热辐射的最强波段位于红外区。太阳 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 被岩石土壤等吸收, 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与此同 时,地球表面物质向大气发射出红外辐射。 大气层对红外辐射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这就造成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 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 少,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 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 最终,地球接受到的 太阳辐射的能量和它散失的红外辐射的能量达到平衡, 形成地球表面现有的平均气 温。如前所述,地球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氮气和氧气占了总量的 99

17、%,但是起到温室效应的却主要是一些微量气体,这些气体对太阳辐射的主体部 分一一短波和可见光一一吸收很弱, 而对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吸收强烈。 因此当它 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 大气的温室效应就会加剧, 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 的温度升高。这些气体被称为 温室气体 。 温室气体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臭氧、 甲烷、氯氟烃、一氧化碳等。 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被认为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 大气中的浓度大幅度上升的结果。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以二氧化碳为例,在人类社会 实现工业化以前的19世纪初,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 270ppm而到了 1988年 已上升到350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18、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由于人口 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 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 化碳进入大气, 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其次,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 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 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 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 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如甲烷、氯氟烃(氟里昂)、氧化氮等也 在不同程度地增加着。(3) 酸雨 酸雨现象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由于空气 中含有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使水变成弱酸性, 因此大气降水通情况下就 具有一定的酸性。但是正常降水的 pH不会低于5.6,因为二氧化碳饱

19、和溶液的pH 为 5.6。本世纪 50 年代后期,酸雨首先在欧洲被察觉。进入 80年代以后,酸雨发 生的频率更高,危害更大, 并打破国界扩展到世界范围, 欧洲、北美和东亚是酸雨 危害严重的区域。我国对酸雨的监测起步较晚。 1979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南京、 重庆、贵阳等地开展降水化学成分的测定。 在 1981年进行了一次全国性酸雨普查, 监测结果是, 全国有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程度不同的酸雨, 占普查数的 87%。 目前酸雨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酸雨的成因降水的酸度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 前面已经说过, 二氧化碳引起的酸性是正常的。 形成降

20、水的不正常酸性的物质主要 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HCl 和氯化物等等。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 硫(S02和氮氧化物(NOX,它们造成的酸雨占酸雨中总酸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化石燃 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近 一个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在上升, 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上 升得更快, 从 1950年到 1990年全球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了约 1 倍,目前已超过 1.5 亿吨/ 年。全球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接近 1 亿吨/ 年。在各国中,美国的二氧化 硫年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

21、是最多的, 中国在二氧化硫排放上次之。 近年来世 界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趋缓, 原因是各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严格, 促使大气污染 控制技术越来越多的采用(如热电厂的烟气脱硫和除尘装置)。中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在能源消耗中占了 70%,因而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 是燃煤造成的。我国生产的煤炭,平均含硫份约为 1.1%。由于一直未加以严格控 制,致使我国在工业化水平还不算高的现在就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 目前我 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 1800 多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不断扩大,已 从 80 年代初期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大部分城市和乡村, 并向北方发展。 酸雨的危害酸雨腐蚀材料,损害森

22、林,破坏水生和陆生生态环境,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调 查结果表明,我国仅两广、 川、贵 4 省区由酸雨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 就达 160 亿元。酸雨会使湖泊变酸, 水生生物死亡。 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危害还表现 在浸渍土壤,使土壤变得贫瘠,降低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酸雨腐蚀岩石矿物, 使水体中的重金属和铝的含量增加, 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当水中铝的含 量达到 0.2 毫克 /升时,鱼类就会死亡。长期的酸雨侵蚀会造成森林死亡。酸雨对 人体健康也造成直接影响。例如,酸雨渗入地下可以使地下水中的金属含量增加, 人们饮用这样的水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人们食用酸雨污染的水体中的鱼类, 同样会

23、受到身体的损害。 在环境问题中还有另外一些较为突出的方面,如能源和资源问题、海洋污染问题、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城市环境问题、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t o 员 b k og 员刃ji rog efi , KOTOpbie ucnoE3yroTCH g 员刃o6yqeHUE , uccjegoBaHufi u h e goj 冶hbi ucnojb3OB aTbca bKOMMepqeckux.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