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天机-2018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数学理课标版)试题+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77169252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泄露天机-2018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数学理课标版)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泄露天机-2018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数学理课标版)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泄露天机-2018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数学理课标版)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泄露天机-2018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数学理课标版)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泄露天机-2018金太阳高考押题精粹(数学理课标版)试题+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括号中为参考答案1、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其叶沃若,无与士耽,其黄而陨)2、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 , 。(而御六气之辩,神人无功,圣人无名)3、自伯之东, 。岂无膏沐, ? ,杲杲日出。愿言思伯, 。(首如飞蓬,谁适为容,其而其雨,甘心首疾)4、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秋风萧瑟天气凉, 。 ,念君客游思断肠。明月皎皎照我床, 。牵牛织女遥相望, ?(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星汉西流夜未央,

2、尔独何辜限河渠)6、其形也,翩若惊鸿,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 香袜生尘。(婉若游龙,陵波微步)7、郁郁涧底松,离离上山苗。 , 。世胄蹑高位, 。地势使之然,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英俊沉下僚,由来非一朝)8、如彼翰林鸟, ;如彼游川鱼, 。(双栖一朝只,比目中路析)9、世胄蹑高位, 。冯公岂不伟? 。(英俊沉下僚,白首不见招)10、种豆南山下, 。 , 。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11“余霞散成绮, 。喧鸟覆春洲, 。”(澄江静如练,杂英满芳甸。)1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水

3、皆缥碧,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13、采莲南塘秋, 。低头弄莲子, 。南风知我意, 。(莲花过人头,莲子青如水,吹梦到西洲。)14、对案不能食, 。丈夫生世会几时, 。自古圣贤尽贫贱, 。(拔剑击柱长叹息,安能蹀躞垂羽翼,何况我辈孤且直。)15、那堪玄鬓影, 。露重飞难进, 。无人信高洁, ?(来对白头吟,风多响易沉,谁为表余心。) 1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7、江流宛转绕芳甸, 。空里流霜不觉飞, 。(月照花林皆似霰,汀上白沙看不见。)18江天一色无纤尘, 。 ?江月何年初

4、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只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19、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风正一帆悬,江春入旧年。)20、葡萄美酒夜光杯, 。 ,古来征战几人回!(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21、穷年忧黎元, 。取笑同学翁, 。非无江海志, 。葵藿倾太阳, 。(叹息肠内热,浩歌弥激烈,潇洒送日月,物性固难夺。)22、独怜幽草岸边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 。(上有黄鹂深树鸣,野渡无人舟自横。)2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岭树重遮千里目, 。共来百越文身地, 。(密雨斜侵霹荔墙,江流曲似九回肠,犹

5、自音书滞一乡。)24、在天愿作比翼鸟, 。 , 。(在天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25、空将汉月出宫门, 。衰兰送客咸阳道,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忆君清泪如铅水,天若有情天亦老。)26、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垆边人似月,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皓腕凝霜雪。)2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8、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产生于_,分风、雅、颂三类,其中氓、七月属于_。(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风诗。

6、)29、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_,后世又称_。屈原的代表作是,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_诗。(楚辞;骚体;离骚;抒情诗。)30、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方法称作_。(互见法。)31、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_。(王粲。)32、元杂剧前期最优秀的作家是_,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窦娥冤。)33、代表清代剧坛最高成就的是洪升的和孔尚任的。(长生殿;桃花扇)3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_的写景名句。(谢灵运。)35、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是晋代干宝的_,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7、南朝宋刘义庆的_(搜神记;世说新语。)36、庄子善于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庄子.逍遥游中以_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鲲鹏。)37、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出色的后两句为_,_。(“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8、_晚年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成就很高,使他在文学史上赢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范成大。)3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_,_?”(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40、想当年,金戈铁马,_。(气吞万里如虎。)41、“天意从来高难问,_。”

8、(况人情老易悲难诉。)42、“如今憔悴,_,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风鬟雾鬓)43、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叠巘清嘉。)44、清代柳泉居士的_,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聊斋志异。)45、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蒋防。)46、“初唐四杰”是_、_、_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二、简答题:1、 试析氓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发展历程。答:诗中的主人公“我”在婚约过程中是一个对爱情、婚姻很痴情的女子,在道貌岸然的“抱布贸丝”的伪君子小商人的追逐下,接受并轻信了对方的爱情,而且冲破了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在伪君子小商人“

9、匪来贸丝,来即我媒”的追求中,主动“送子涉淇”,虽“子无良媒”,但还是同意了“秋以为期”,和后来的“负心郎”建立了恋爱关系并订下了终身,表现出了“我”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这在那样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但也由于“我”对爱情自由的追求痴情到了忘情的地步,未对伪君子小商人作过细的了解和考验,从而埋下最终悲剧的根源婚约。 女主人工对悲剧结局的态度是“反足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一个女子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的坦荡自信的坚强和反抗精神。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弃妇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典型意义是伟大的。2、 简析“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中的项羽形象。答: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值被围垓

10、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悲歌慷慨痛别佳人。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实重情重义之人。以数十击数千,当者披靡,斩将刈旗。身处绝地,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鼓舞读者化逆境为动力,引磨难向奋斗,完成生命的恢宏哪怕只是刹那芳华也当义无反顾!3、简析逍遥游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答:一、论证方法:逍遥游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

11、多种方法二、艺术特色:(一)用寓言说理。善用寓言,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司马迁在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中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可以说,庄子是第一位有意识创作寓言的作家,而逍遥游全篇就是运用大量的寓言来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的。(二)极富想像力。在逍遥游中,庄子以奇崛瑰丽的想像力勾画了诗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精神的绝对自由靠物象的极度自由空间得以伸展,“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古训中或为刚孵出的小鱼,或为尚未孵化的鱼卵,本为至小之物,文中却把它想像为身长几千里的大鱼;接着,在作者

12、的笔下,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想像力之强令人惊叹。写鹏的南徙,一“击”“三千里”,一“抟”“九万里”,此时,大鹏展翅九万里,扶摇直上苍青天,物理空间的限制被缩小甚至取消,诗人的想象力挣脱了任何空间的束缚。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形成一种奇诡异常、变幻莫测、汪洋恣肆的独特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三)善于运 用比喻。文中的比喻,连翩不绝而又贴切有力。如作者为了说明“有所待”与“无所待”、小与大的区别,以及小与大之间思想境界和见识的悬殊,而连续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大量的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形象逼真,引人入胜。通过以上分析,

13、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想像丰富,奇思连翩,变幻莫测,使人感到汪洋恣肆,雄奇壮丽,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文学成就来看,在诸子作品中庄子是最突出的。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4、简析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成功刻画人物的。答:西晋灭亡,晋室南渡,从北方来到南方的干族,对于北方国土沦丧,王朝偏安的局面感慨良多。过江诸人通过诸人通过对过江诸人在新亭饮宴的描绘,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南渡的士族官僚们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和情绪,以及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感伤颓废,专务请谈,以周侯为代表;一种是慷慨陈词,奋发图强,表现了爱国思想

14、,以王导为代表。前者仅是感叹伤心,后者则主张以实际行动为国效力。作者的倾向通过叙事自然流露。5、简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思想蕴含。答:这首诗通过作者登幽州台所抒发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孤寂的思想感情。全诗意象阔大,感喟颇为深重。诗歌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诗人登台缅怀往古,两个“不见”,纵贯古今,有感于并钦慕燕昭王礼贤下士,叹惋自己生不逢时,怀抱利器却无从施展的哀怨感伤。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写诗人纵目广阔的天宇和苍茫的大地,俯仰之间,有力地突现了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中内心世界极为苦闷而悲愤的诗人自我形象,从而抒发了宇宙无穷,人

15、生却很短暂,加之知音难觅的孤苦悲伤之情,以及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作为一篇登临之作,作者侧重于自身感情的抒发,但他并没有被一己之悲哀所限,相反他的视野非常阔远,取向宏大,寄意遥深,体现出对古今之变,人世沧桑和宇宙人生的哲思和深刻见解,从而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6、简析杜甫蜀相一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答: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

16、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7、简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褥,双双金鹧鸪。答:此词写晚起梳妆的妇女,极力渲染了她无所寄托、百无聊赖的情绪。作者通过一组组动作的描写,一个个画面的递接,完成了一幅美人梳妆图。从女子的鬓发零乱,懒画蛾眉,迟于梳洗,可见她无心装扮的娇懒之态。下片转以花面交相映,罗襦双鹧鸪作衬,又显示出女主人公盛年独处、顾影自怜的孤寂之意。此词运用色彩(金、雪),图

17、案(小山重叠,照花前后镜)和凝滞的动作(懒,迟)来渲染女主人公的华丽和娇弱,笔触细腻精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即华贵娇柔背后所隐藏的深深空虚和寂寞,而这份空虚和寂寞显然来自于不完满的爱情。整首词围绕着梳妆一事来写,风格浓艳,刻画纤巧,感情不外露,而从“双双金鹧鸪”等语却可窥见女主人公之心绪情态。因此,化景为情、以景现情,可谓本篇的主要艺术特点。8、简析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末还乡,还乡须断肠。答:韦庄因避战乱,长期流寓江南,对江南水陆交通之利便,鱼虾茶果之富饶,深有体会。尤其陶醉江南的优美景物。本篇约作于其晚年,为

18、回忆旧游之作,表达了他对江南风物的赞美与怀恋。开篇两句即直揭旨意,以“江南好”三字为全篇张本。接下四句即由此展开:“春水碧于天”是写江南风景之美,“画船听雨眠”是写江南生活之美,“炉边人似月月,皓腕凝霜雪”是写江南女子之美。末两句因江南无限美好而引发对故乡的思念,看似顺承,实为反接。一说表示江南虽然值得怀恋,毕竟不是故乡,乃在为他人劝留。此词主要篇幅写江南行乐之地的美好以似欢愉之语娓娓道出江南的种种好处,而末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却透露了词人对家乡的怀念。“老”、“还乡”等字眼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露出词人对生命和处境的悲凉感受,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人虽口头上说留恋江南美景,言外之

19、意却是感叹家乡遭受乱离,已无往昔的美好。9、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答: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次写

20、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10、简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答:、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例如饮酒其五11、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曲文是如何体现莺莺送别恋人时的情感波澜的?答:这折戏主要写崔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1)先写她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2)次写他在离宴上哀婉悱恻的离愁别绪。(3)再写她对张生离

21、别后要善自珍重和不要移情别恋的叮咛嘱咐。(4)最后写张生走后她流连低徊不忍离去的悲痛心情。在表达自己的离别之痛中,莺莺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控诉。作者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以暮秋天气渲染离人伤感,把离愁别恨写得层次井然,细腻感人。12、请根据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一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准确地说出来。答:、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

22、国的危险。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13、解释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答:且夫:况且。造物:指天,大自然。无尽藏:这里指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适:享受、满足。况且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各有主人,如果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可以随意耳听眼看,取用不完。这才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我和你且来共同享用。三、论述题:1、试评析李将军列传(节选)中的李广形象。答:李广是司

23、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 作为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文中通过李广的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尤其是通过中石没镞,突出地表现了李广这位名将的英武风姿。文中还通过他追射雕者遭遇匈奴大队时的勇敢沉着,表现了李广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他“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在战场上,每遇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是极为难得的优秀品德。与霍去病那种“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

24、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见卫将军骠骑列传),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繁。李广“讷口少言”,“宽缓不苛”,所以士兵们都愿意跟随他打仗,乐于为他效力。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李广的“为人简易”,绝不是循规蹈矩、只知照章行事的呆板做法;而是不喜欢当时儒生的繁文缛节,讨厌酷吏们的舞文弄法,不愿意“对刀笔之吏”。他的“为人简易”,与他所欣赏的道家人士的“清静无为”是互为表里的。2、试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中的刘兰芝形象。答: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诗中人物形象鲜明,刘兰芝、焦仲卿是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代表。刘兰芝是美丽

25、善良、聪明能干、终于爱情并富有教养的青年女子。她识大体、明礼仪,具有沉着、冷静、坚强不屈的性格。敢于同封建礼教斗争到底,是争取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焦仲卿也是个被封建家长制迫害的人物,他也是个善良多情,忠于誓约、忠于爱情,不惜生命与封建家长制反抗到底的青年。3、试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答: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抒情诗,诗中展现了春江花月夜浩瀚幽邃、恬静多彩的巨幅画卷,并以此为背景,着力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及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深思遐想。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写明月照耀下的春江花月林景色以及诗人的联想和感慨。前八句紧扣题意,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层铺展,描

26、绘出长江下游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不分和新月初升的景象。“滟滟随波”两句写在绿波荡漾闪光的广阔江面上的明月光辉,美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因此发出“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感慨,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开拓了广阔的境界。后八句由“江月”联想到“人生”,由写景转入抒情。面对江水月色,诗人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江天一色无纤尘”两句,写月色水光的明净景象。“孤”字在静态的描写中勾画出一种幽深、孤独、寂寥的环境,引出下面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江月是美好的,仰望明月、俯视江流,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发出江月长明、人生短暂的慨叹。个体人生,相对于宇宙是渺小易逝的,但就整体人生而言,却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与宏观宇宙是相协调的

27、,这样诗的内心感情却是热烈而深沉的。从“白云一片云悠悠”到结束为第二部分,写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深情。由写景入手,以白云起兴,悠悠远去渲染离情别绪,使人触景生情,牵动愁怀,以月光徘徊来暗示思妇的彻夜不眠。诗的最后写春残月落思妇的绵长无尽的哀愁,以“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情总全文。这首诗作者借“月光”总摄群景,形成清丽婉转、迷离优美之境界,同时,作者借景色引发、渲染、暗示、寄托思妇的离情别绪,融入诗人自己对美景常在而人生不再、明月长圆而人情难圆的感怀,使诗情、画意、哲理交相融汇,取得了艺术上之大成就。4、试析梦浩然临洞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八月湖水平,涵虚混

28、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答:(1)本诗的思想内容:表露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望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可见以隐士而闻名于世的孟浩然并非甘于隐居而仍想有机会建功立业。 (2)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这首诗巧用比兴手法。前四句由大处落笔,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写碧波千顷、汪洋浩瀚的奇观,以及激荡的水波震撼岳阳城的巨大声势和力量。但作者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这恰好是作者自负不平的心态之写照,暗示作者的心潮起伏。兴象悠会,意在言外。后四句就眼前景象起兴,作譬设喻表达心曲,信中抒发诗人内心的感情。“欲济无舟辑,端居耻圣明”,诗人

29、想渡越洞庭,但苦于无舟楫,欲渡不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想当个垂钓者,可是空有羡鱼情,以此来比喻自己怀抱利器,欲施才华,却苦于乏人引荐的苦闷心情,而诗人又耻于端居于圣明时代,从而巧妙地表达了自己急于出仕以及对张九龄丞相的殷切期待之情。这种写法使诗意含蓄委婉,兴寄深远。5、试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杜甫思想。答:这首诗是杜甫十年旅食京华的生活体验的总结。作者通过叙述个人的身世遭遇及自长安赴奉先途中的所见所闻,抒发了昔年的抱负,对当前形势的感叹和对国计民生的担忧。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揭示出安史之乱前夕唐王朝阶级对立尖锐、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且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赤诚情怀,对国

30、家前途和人民疾苦深表关心。作者将抒写情志与真实反映当时现实紧相联系,使这篇“咏怀”之作突破了前人的固有体制而具有史诗般的恢宏与厚重。诗人记叙了自京赴奉先县和到家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体现了杜诗“诗史”的特质,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杰作。此外,此篇又最能体现老杜沉郁顿挫的风格,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情感方式。从全篇来看,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从一段之内看,也是反复吟咏,曲尽其意,如首段嘲弄自比稷契却又甘于白首契阔,死而后已;叹为小人所笑而浩歌弥烈;表白自己并非不知隐逸为高,亦并非以为国无其人,但忠心难移;知不合时,但又耻于干谒。诗人胸中忧愁郁积,起

31、伏不息,然而往往欲吐还咽而不作痛快的奔泻喷发,给人以愁肠百结、哀思深沉的感觉,这是典型的沉郁顿挫的风格。6、举例分析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答:本诗通过由梦游仙境到复归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表现了他的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叛逆精神。 全诗按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展开诗人的思想过程。诗人平生以修仙学道作为人生寄托,所以以海中仙山的渺茫难求开篇;又“一生好入名山游”,所以欲游越中,人还未行,心早已飞到了越中名山,于是有天姥仙境之梦游。梦醒后好景不在,思想复归现实,觉得人生行乐和世间万事无非如此,如梦幻,如流水,一切世俗的追求都是没有意义的。因

32、此提出人生应该自由自在的生活,尤其不能处在必须低心下气地巴结权贵的官场中。 本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1)别具匠心的构思 这首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别具匠心地围绕梦境进行构思,为驰骋幻想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全诗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入梦原因、梦游经过和梦后感慨三部分,而以梦游经过为主。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梦游原因,以虚幻难求的瀛洲衬托实际存在的天姥,并用,夸张的对比手法描绘出天姥山的高大形象。第二部分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的经过,时间上从入梦到梦醒,空间上是山下到山上,展现

33、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第三部分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束,写梦后感慨,向朋友们表明对世事的看法(如梦幻,如流水)、自己今后的去向和不媚权贵的态度,即归到“留别”的题面,又点明了主题。正因为有前面的梦幻境界,后面的感慨才显得合情合理。 (2)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 诗中将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相结合,创造出辉煌流丽、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夸张为想象服务,正因为夸张了天姥山的高峻。后来梦游所见的山水奇幻、云霞明灭、众仙来会的境界,才显得真实合理,和谐统一。 (3)语言酣畅淋漓,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全诗以七言句为主,随着感情的起伏,杂以长短不齐的句式,造成疾缓相间的节奏。如“列缺霹雳”四句,以急

34、骤的节奏,表现电闪雷鸣、山崩石开的情景;接着改用七言句写神仙来会,以舒缓的节奏表现众仙飘然而下的情景。不同的节奏与不同的内容相统一,极尽和谐之妙。7、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的传记,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请以项羽本纪为例,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答:项羽是秦末历史的核心人物之一。灭秦前,他是反秦斗争所造就的起义领袖;灭秦后,由于他有大勇而无大略,善打硬仗而不善计谋的弱点,逐渐陷于孤立,最后失败自杀,成了悲剧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调动多种艺术手法,以饱醮感情之笔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形象,把这一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1)在传记的开头,先写了项羽的两件逸事。一是他小时不屑于

35、学书学剑,要学“万人敌”,叔父教他兵法,他才大喜,但又不认真完成学业,则预示着他的英雄事业的悲剧结局。二是他在观看秦始皇巡游时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叔父赶忙捂着他的嘴,提醒他这是灭族之罪。在这样的场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表现出项羽具有英雄大志和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这两件逸事为后面逐层展开项羽的英雄性格定下了基调。 (2)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基本上可显示项羽事业的盛衰过程和项羽的完整形象。 A、钜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奠定了项羽在反秦联军中的地位和威望,充分显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本色。除了通过诛杀宋义、破釜沉舟等果敢行为正面写出他的英雄气概

36、外,还通过与宋义的对比,诸侯将观战和拜见时的情态从侧面烘托他的英雄形象。 B、鸿门宴是项羽兵临咸阳时与刘邦的初次较量,暴露了他缺乏远见的弱点,失去了消灭刘邦的依次大好机会,是他的事业走向衰落的预兆。同时,也显示了他作为大英雄不屑于暗算人的磊落胸怀。在这次事件中项羽的言行很少,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来凸现项羽形象。 C、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事业的终结,写出了他的执迷不悟和至死不失英雄本色。通过项羽别姬时的慷慨悲歌、屡次强调“天亡我”和毫无意义的大肆冲杀,写出了他心已死而意难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情。最后写他的死法也非同常人,仍然是英雄本色。四、材料分析题:1、阅读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结

37、合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评议短文:世皆称(称道)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归附)之,而卒赖(依靠)其(士)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据有)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指居帝王之位)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一篇八十八字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赏析王安石的论说文读孟尝君传,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它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被历代文论家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一生立志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十分强调文章要有利于“治教”,要有益于社会进步。他曾说:“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又说:“且所谓文

38、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读孟尝君传这篇论说文,就是为“有补于世”而作的。很明显,抨击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自然就会使读者认识到,不能像孟尝君那样,徒有“好养士”的虚名,而没有济世兴邦的才能,应该脚踏实地为振兴国家作出具体贡献。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所以能成为“千秋绝调”,为历代文学爱好者传诵、欣赏,就是因为它文极短而气极长,就是因为在如何看待“孟尝君能得士”的问题上,王安石有务出新意、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王安石非常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反对过于雕镂的文辞,主张“意惟求多,字惟求少”。他给祖择之书云:“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

39、以刻镂绘画为之容已。”读孟尝君传这一篇论说文,谋篇布局严谨自然,遣词造句也极其简练,文简意深,完全符合其“要之以适用为本”的行文用词原则。孟尝君自秦国逃归齐国,史记孟尝君列传有较详细生动的描述,是历史上一个情节曲折令人爱读的故事。但是,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中,没有引用孟尝君自秦逃归齐国故事中的任何情节,而是抓住最本质的内容,从大家所熟悉的“鸡鸣狗盗”成语着笔,这样,就省去了许多笔墨。“鸡鸣狗盗”这一成语,在文中共用了三次。第一次“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是为破“孟尝君能得士”而用;第二次“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是为破“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而用;第三次“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是为破“士以故

40、归之”而用。三次所用,各在其位,各有其非用不可的重要作用,所以,读来并不使人感到重复累赘,反觉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津津有味。可见王安石用词的精妙真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2、阅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结合桃花源诗并序,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评议短文: 先生(陶渊明)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到)饮辄(就)尽,期(希望)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留恋)去留。环堵(房屋四壁)萧然(空荡荡的样子),不蔽风日;短褐(粗布衣服)穿结(破洞与补丁),簟(盛食物器具)

41、瓢(舀水器具)屡空,晏如(悠然的样子)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忧虑)于贫贱,不汲汲(热切追求)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同类)乎?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远古理想社会的民众,下同)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本集有关作者的记事中得到印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这是读本文首先应该把握的。陶渊明的一生虽然主要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从同时代的人起就把他称为“幽居者”,但他却是一个有壮志和用世之心的人物。五柳先生传正是托名五柳先生刻画出这样一个具有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全文不长,不同版本文字

42、略有出入,但都在一百七八十字之间。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勾画人物,却能做到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不能不佩服作者的艺术功力。开篇四句是对人物身份的交待。起得飘忽,也起得风趣。但不要轻轻看过,以为只是作者的趣笔,实则其中隐含深意。“许”做“处所”解,“何许人”即“何地人”。古人是重视地望的,姓氏前常要冠以家世籍贯,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之类,在两晋门阀制度下尤其如此。而五柳先生却不知何地人,可见他不在流俗观念之中。古人又是重声名的,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之说,希图能够声名不朽,而先生却连姓氏名字也不清楚,竟指宅旁五柳而为号,可见他又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不仅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说足,而且突出显示了

43、五柳先生的不俗,一上来便使“高人”之气笼罩全篇。语极平淡,味极深醇,这就是苏东坡评陶诗所说的“似癯实腴”的境界。3. “天宝(唐玄宗年号)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至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唐德宗年号)中尚存焉。”(白居易原诗序)“只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二语,已见宫人之苦,而杨妃(杨贵妃)之嫉妒专宠,足以致乱矣。女祸之诫,千古昭然。”(唐诗别裁)结合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诗,谈谈你对“女祸之诫,千古昭然”这一评论的看法。上阳白发人采用倒叙的手法,作者首先告诉我们,这个幽禁在上阳宫的宫女,已是红颜消退,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在管理宫苑的宦官把守着宫门的情况下,她

44、在里面度过了四十余个春秋,由十六岁的青春少女,变成了六十岁的白发老妪。同时和她一起被采收进宫的秀女,随着时光的流失,已经象残花那样飘零、凋谢,只剩下她一个人了。按说她被幽闭在上阳宫中,没有青春的欢乐,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已是惨而又惨的事了,但把她与那些同时进来的姐妹们相比,又似乎是不幸中之大幸,她毕竟还活着。 接下来是回忆当初入选宫中的情景。那时她还是个刚满十六岁的女孩子,含悲咽泪,被迫辞别了自己的亲人,登上了皇宫派来的车子。这是什么样的憶景啊!明明是一入皇宫,便会身不由己,任人宰割,对于自己的父母亲人,也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一次。如此悲惨的事却偏偏“不教哭”,理由是一入皇宫便会得到皇帝的宠

45、幸。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她们一生下来似乎就是为了侍候别人,供人驱使。所以颇有那么一些人认为,女子能作高官的姬妾是她们的福份,同时其家中的人便可以鸡犬升天,跟着享受;更何况能作皇帝的妃嫔,有希望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唐代诗歌以宫怨为主题的很多,象王昌龄就是写宫怨诗的好手,但人们多用绝句的形式描写宫女的某种哀怨情绪,如本篇这样以一个宫女的不幸为典型,加以细致、具体生动的刻画,这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还是不多见的。五、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别史有( D )A、春秋左传 B、左传国语C、春秋国语 D、国语战国策2、善于用构思奇特的比喻和寓言来说理的先

46、秦思想家是(C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老子3、项羽破釜沉舟的事迹发生在(A )A、钜鹿之战中 B、鸿门宴上 C、垓下突围时 D、乌江自杀前4、古诗十九首是指文选中选遍在一起的十九首( C )A、原始歌谣 B、先秦古诗 C、汉代文人五言诗 D、汉乐府民歌5、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B )A、左思 B、陶渊明 C、谢灵运 D、江淹6、“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出自( B )A、离骚 B、洛神赋 C、燕歌行 D、七发7、下面属于李商隐锦瑟的诗句是(A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C、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47、。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8、“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出自( A )A、李凭箜篌引 B、金铜仙人辞汉歌C、长恨歌 D、雁门太守行 9、(D)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佳句。 A、王勃B、王绩C、宋之问D、陈子昂10、(A)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柳永 11、元杂剧作家中被王国维推为“元人第一”的大戏剧家是(D) A、王实甫B、马致远C、郑光祖D、关汉卿 12、“此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中的“此人”是指(B )A、鲁仲连 B、荆轲 C、项羽 D、苏武13、下面属于王维山居秋暝的诗句是(A ) A、竹

48、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B、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C、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14、唐开元初“吴中四士”是(A )A、贺知章 张旭 包融 张若虚 B、贺知章 张旭 王翰 王湾C、张若虚 张旭 王翰 王湾 D、王之涣 张九龄 贺知章 张若虚15、下列不是陆游的诗句是(D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伤心桥下春波渌,疑是惊鸿照影来。”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16、汤显祖牡丹亭的男女主人公是(B )A、张君瑞和崔莺莺 B、柳梦梅和杜丽娘C、蔡伯喈和赵五娘 D、侯方域和李香君17、“落红不是无情物,

49、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的作者是(B ) A、黄遵宪 B、龚自珍 C、李清照 D、李商隐18、元散曲越调.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B)。 A、白扑B、马致远C、张养浩D、睢景臣19、秦罗敷是汉乐府(D)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B、行行重行行C、十五从军征D、陌上桑20、齐晋鞌之战中两军将帅分别是(A )A、齐侯与郤克 B、邴夏与解张C、郑丘缓与逢丑父 D、邴夏与郤克六、古代作品赏析1、夸父逐日赏析: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是一位

50、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

51、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2、冯谖客孟尝君赏析本文记叙冯谖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而进行的种种政治外交活动(焚券市义,谋复相位,在薛建立宗庙),表现冯谖的政治识见和多方面的才能,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和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善于利用矛盾以解决矛盾。他为孟尝君出谋划策,是基于士为知己者用的观念。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说明他认识到争取民心对巩固贵族统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民本思想的反映。就这一点说,冯谖可算是策士中的佼佼者。他游说梁惠王,口上说如果梁迎孟尝君,将使梁“富而兵强”,实际却是为了使孟尝君能在齐恢复相位。这种

52、权谋欺诈的作法,又反映出冯谖具有当时策士的共同特点。本文写法方面的特点主要是:一、运用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刻画出冯谖的策士形象。开头从反面写冯谖被人认为是个无能的人,初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受到“食以草具”的待遇。他三次弹铗而歌,再三提出生活方面的要求,反映他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凡的气概。这时的冯谖,是所谓“才美不外见”。到孟尝君征求门下食客有谁能为他去薛收债时,冯谖却“署曰:能”,孟尝君对他,由最初的“贱之”变为“怪之”,并且笑着说:“客果有能也”,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一道曲折。冯谖在薛以特殊方式为孟尝君收债和回齐复命的情况,反映他有胆有识,处事果敢迅速,为“能”字住入了具体内容。但当

53、孟尝君知道冯谖如何收债、如何为他“市义”时,心里却“不悦”了。这又是一道曲折。直到一年后,孟尝君“就国于薛”时,才认识到冯谖为他“市义”的意义,因而由衷称赞冯谖。这又是一道曲折。在孟尝君陶醉于“市义”所取得的成就时,冯谖却提醒他“未能高枕而卧”,主动提出“为君复凿二窟”的任务,利用齐与魏的矛盾解决了齐王与孟尝君的矛盾,为巩固孟尝君的政治地位创造了足够的条件。这又是一道曲折。通过上述曲折的情节,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出冯谖的政治识见和长于计谋的才能。文中的细节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如冯谖去薛收债时,先问孟尝君“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答以“视吾家所寡有者”,看来这一回答是冯谖早已预料到的。他焚券市义

54、,与孟尝君的要求毫不相关,但在回齐复命时,他抓住孟尝君的这句话,分析孟尝君家所寡有者是义。这样,为孟尝君“市义”,既合乎逻辑,又符合孟尝君“视吾家所寡有者”的要求,在孟尝君尚未认识到“市义”的作用时,也无法责备他。这也表现出冯谖这个策士的智慧和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的特点。二、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有关人物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如对冯谖的三次弹铗而歌,孟尝君的左右由无所爱憎到“皆笑之”,以至“皆恶之”,孟尝君却一一满足了冯谖的要求。两相对照,反映出孟尝君乐于养士的特点和左右的势利、无知,而“弹铗而歌”本身,又是冯谖对“贱之”“食以草具”的待遇的不平之鸣。又如冯谖对孟尝君说明了焚券市义的理由和情况, 孟尝君

55、反而“不悦”。两相对照,反映出冯谖的政治远见和孟尝君识见的低下。又如孟尝君对冯谖,由最初的“笑而受之”,到“怪之”,到“请而见之”,到“不悦”,到称赞,到最后的完全信赖,前后对照,不仅反映出孟尝君了解、认识冯谖的曲折过程,更重要的是使冯谖的聪明才智,随着事态的发展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冯谖这个策士的形象显得完整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项羽本纪赏析:欣赏(一):翻看项羽本纪,不知怎么,心中有一种感动,仿若穿越时空的界限,将项羽的影投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