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萌生、解读续20世纪初至1978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

上传人:r****d 文档编号:77161646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20.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移植、萌生、解读续20世纪初至1978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移植、萌生、解读续20世纪初至1978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移植、萌生、解读续20世纪初至1978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移植、萌生、解读续20世纪初至1978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植、萌生、解读续20世纪初至1978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移植萌生解读(续)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01一一2 o世纪初至1 9 7 8年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范晓峰(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 001 3)zNJ芝o摘要中国音乐美学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存在与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初,主要人物为音乐家萧 友梅。这一时期,在介绍西方音乐学学科的同时,将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介绍到中国,由 此,开始了我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在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依然转述 西方对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的界定和认识,在具体的研究中初步把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文化特征以 及社会结构特征融入其中,大胆汲取西方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2、为我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创 建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关键词中国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研究;叙事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089667一(2006)02一002005ARl芝T|TUTE一音乐与表演版MU|c8l1 949年至1 978年中国音乐美学四种概括:“造型说的音乐美学观的实质是学科性质研究叙事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旁观态度,表情说的音乐美学观依据着人的情感力量。在快乐主这一时期,中国仍然没有建立自己的学义的音乐美学观中,最高的准绳是感性的享科组织和研究机构,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PEF0王NcEI受。而形式主义的音乐美学观则把智慧底空系成立有一个美学小组。专业音乐教育领 洞

3、的、无目的的游戏和枯燥的、狭隘的职业域仍无该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有关音乐性提到首位上来,极力用代数来论证和美学学科性质的研究或梳理,明显缺少学理NooooN声,与外部世界、人类社会、生命的活生方面的积淀和学术研究的环境与条件,其研生的感情隔离开来。”认为,“形式主义的美究内容主要涉及具体的音乐事件、音乐事象学观实际上是导致于消除美学,以音乐理论和音乐形态,与社会现状及社会政治环境紧和技术的材料来偷换掉音乐艺术的基本的、密结合,其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主张和观念最重要的问题。” 1并对西方十九世纪下半叶深入人心。研究领域主要以学习和参照为和二十世纪之初的实证主义(也即心理学与主,即学习和参照前苏联及

4、东欧社会主义国生理学相结合)的音乐美学观作了评述:这 家的音乐美学研究,这里包括认识观念和研一时期,在音乐美学方面出现了极多的折中究方法的吸收与借鉴。由于特殊历史的原倾向,其内容又是极为不均的。特别触目的因,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研究并没有形成应 是这些美学倾向的“实证主义”性,表现在 有的发展规模。相关学科性质梳理或研究的 实验的科学性(或伪科学性)与哲学概括的 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篇。软弱无力之间的矛盾上。“实证主义”音乐立首先是对前苏联音乐美学著作的翻译和日美学为了经验主义而摆脱哲学的意向,反映乐介绍。的克列姆辽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论理论一书中,就西方音乐美学的发展史作了以下1 9 5 9年中央音

5、乐学院音乐学系成立了美学小组,研并编写了音乐美学概论提纲。究1 9 6 2年,我国第一位派往波兰、师从索菲娅-丽收稿日期:200512一09莎学习音乐美学的于润洋先生回国,同年九月在中作者简介:范晓峰(1961一)男,上海人。宁波教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开设西方音乐美学史课,为期育学院艺术体育分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在读博士 半年。后因故(政治和国际关系原因)停开。这是生。研究方向:当代音乐、音乐美学。我国高等音乐院校首次开设音乐美学课。万方数据万方数据意识形态的影子和社会影响力在音乐美学研和(论标题音乐【22,1962年11月又出版了 究中的反映,以及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渗波兰音乐学家卓菲亚丽莎(音

6、乐美学问题)y2 3I。 透。上述观点对中国同时期的音乐美学研究 “可以说,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音 带来了深刻影响。乐美学的建设,就是以此为发端。其中尤以 1959年中央音乐学院校刊第4期刊登了克列姆辽夫的音乐美学问题概论和丽莎音乐美学概论提纲(草案),编写者为中的音乐美学问题两书影响最大。”【24】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虽然,该提纲明确写1959年5月下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 道,“为了适应教学上的需要,我们草拟了系美学小组开始进入音乐美学概论提纲01一份(音乐美学概论的提纲。”但真正的 (草案)中“音乐艺术通过音乐形象来反映 教学活动并没有正常开展起来。提

7、纲中也没生活”的讨论。主要议题是:音乐的特殊性;zNJ乏D有涉及音乐美学的学科性质问题,主要内容音调;音乐的逻辑。认为,确定音乐艺术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 特殊性,一方面必须研究音乐艺术赖以表现 实主义的美学理论和文学理论;及中国近代 的客观物质条件(声音),另一方面必须研 的音乐历史和现实音乐状况相结合的一个综 究它所擅长表现的领域(人的感情体验)。这 合性理论。其中,一条阶级斗争的主线贯穿 两者是紧密联系的。“音乐艺术中存在着两 始终。就如何研究音乐美学问题,提纲明确 对矛盾:第一对矛盾在于:一方面音乐艺术 指出了三点:“1、研究音乐美学必须有战斗 是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

8、主观范畴的;另一 性,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则,向各 方面,声音则是客观物质存在,不依赖于人 种资产阶级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斗争,反对学 的认识。在这一对矛盾中前者是主要方面, 院式的研究态度。2、结合社会斗争的实际 后者是从属的。第二对矛盾在于:一方面被ARl-芝rIT与EI音乐与表演版王usIC(党的方针、政策),结合音乐创作与演出的 艺术所反映的对象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 实际来研究音乐美学。3、广泛了解古今中 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艺术中所反映出来 外各种音乐美学思潮,扩大眼界。其中有的 的东西,则已包括了主观的认识,创作艺术 可以批判地吸收,有的则作为反面教材。”8 品的人对客观事物

9、的美感认识在艺术品之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音乐概论或艺术概论所要先,艺术是体现人们的美感认识的。在这第8PERFo,王NcEI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提纲所列主要内容是:二对矛盾中,前者是主要方面,后者是从属N8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音乐是阶级斗争与的。这也就是艺术和现实的关系,社会存在a生产斗争的武器;音乐是属于人民的;音乐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一一存在决定意识,意识oN的民族传统;音乐艺术通过音乐形象来反映又反作用于存在;艺术反映现实,又反过来生活;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影响和作用于现实。”“音乐的特殊性,总的 合;音乐表演;音乐评论。来说可以归结为音乐材料的特殊性。”【251这一 王宁一曾对此做过

10、这样的评价:“1 9 59认识,仍然将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划定在艺 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小组曾计划写作音术音乐范畴,而将理论研究的视角转向了文乐美学概论,可惜未能实现。但从当时发表 学理论与艺术理论的直接借鉴。 的提纲看,写作时至少考虑了一定规模的结关于音乐为什么善于表情的问题,讨论 构框架,因而粗略地涉猎过音乐美学的对认为,“首先因为它是时间艺术,感情本身 象、范围诸问题。”【191依笔者之见,上述提纲就是在时间中进行的,随着时间而起伏、发 是抱文艺理论或艺术理论中的问题不加区分 展、变化。感情是一个过程,音乐艺术品也 地平移至音乐美学领域,丧失了音乐美学作 是一个过程,所以音乐最容易追随感

11、情,并为学科存在的根本性质。反过来激起感情,支配感情。其次,由于人音乐这一时期先后翻译出版了一批前苏联的类自古以来就用声音传达感情,声音(有表理论音乐美学著作。l 950年出版了苏联音乐问情的语言)从来就是传达感情的工具,而其研题【20】;1955年和1957年分别出版了(论现他如手势、脸部表情等只是辅助的东西,所究实在音乐中的反映和音乐是一种艺术【21】;以听觉器官与感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第l 959年7月和1 960年4月,分别出版了两三、情感本身总是比较概括的。当我们看到 本前苏联音乐美学研究文集论音乐形象鲜艳的花朵、明媚的春光等,虽然对象万方数据不同,但所引起的感情是相似的。所以感情

12、 造型因素的处理上;三、忽视情感概括 总是情绪的综合,即情绪和心情的概括。所 而追求细节交代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音乐 谓概括有一种是具体的,如红颜色、蓝 戏剧结构的构思上。【2e1从表面看,该文只是颜色、高矮、大小等;另一种是抽象的,如 谈及器乐创作的现实问题,但实际上是涉及 喜悦、悲哀(也就是情绪的概括)。这两种 到对音乐艺术的哲学认识问题。在这篇文章 概括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只能由文学的语词 之前,作者于1962年6月撰写了(论音乐的来表达;后者则最适于音乐来表达,因为音 形象性一文,该文分别论述了:关于音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乐一方面用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音响材料, 乐的形象性和情感

13、性的统一的问题;关于音 01另一方面它是概括地反映人的思想活动,所 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方式;音乐音响物质材料以音乐和概括性的情感关系最密切。具体说 与情感反应的联系;关于音乐的内容和形式zNJ乏o来,音乐所用的声音材料,提供了许多复杂 的关系问题;音乐表现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的综合的可能性。”关于音乐逻辑问题,讨 殊方式等一系列音乐美学的重要课题。其 论认为,“音乐逻辑表明感情发展的过程。逻 中,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分析和理解,特别是 辑表现着事物的同、异、相似、相反、对立、 对认识活动的第二次飞跃一一即实践一一人 矛盾等等关系;音乐逻辑也表现着情感和情 的感性活动的三个要素的阐述,具有重要的 感所反

14、映的客观对象的这些关系。音乐中的 理论意义。文章指出:“人类的感性活动之 逻辑和语言中的逻辑所表现的方式完全不 不同于动物的感性活动,就在于它的社会 同。语言中逻辑基于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之间性,它经历了认识深化的理性阶段,它是以 的同、异、似、反等,并通过语法结构中的 理性的逻辑思维为前提,扬弃了理性形式而 主语、宾语、肯定、否定、全称、特称、原具有理性水平的感性活动。感性,在此是指 因、结果等,来表示概念间与命题间的相互心理活动的形式,而不是指认识内容的水 ARTs乏rIT与EI音乐与表演版互UsIC 关系,即所谓逻辑的格;音乐中的逻辑 平,不能与认识的感性阶段混为一谈。8L 却是基于音调本身

15、的同、异、似、反等,并具有理性水平的感性活动,不是低于,而是 在曲式的连续中表现出音调的发展过程。【18】 高于理性知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还上述讨论分别涉及到音乐美学研究对象进一步具有现实性,客观性。【271这一认识结PE开Fo,王NcEl中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一一即情感问题、音 论,与通常认识中的理性高于感性而将其限乐逻辑问题。讨论既分析了情感发展、变化 定在认识的(感性)初级阶段的观念有了根 的历时过程,也阐述了情感在共时条件下的 本性的拓展。 特殊作用与变化,以及情感自身所具有的综值得一提的是,l 976年台湾全音乐谱出 合性和概括性,同时,隐喻了心理学关于不版社翻译出版了卡尔西萧的

16、(CarlE同刺激引起相同感受的“同构联觉现象”。将Seashore)音乐美学。这是一本在(音 音乐逻辑的关系基于音调的同、异、似、反乐)心理学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构筑下撰等音乐形式因素的逻辑发展过程的认识,应 写的音乐美学著作。认为,“音乐心理学,统该是符合音乐自身的逻辑发展规律的。合了各种科学的贡献,而配合在音乐的理论 (人民音乐l 962年9月发表了赵宋光与演奏上,用了种种专门的实验,来解决音关于器乐塑造形象的几个问题一文,就 乐的问题。”过去的音乐美学,大都是凭思 器乐塑造形象的问题论述了三点:“一、把考,而纸上谈兵。心理学可提供音乐美学做现成的曲调当作符号来使用的问题,这主要 科学和

17、哲学研究的基础;在这新颖而广阔的表现在引用歌曲音调的做法上;二、热衷于 音乐美学领域里,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摹拟现实音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所谓 一种缓慢而艰苦的工作;而在过去任何时代胃乐此文写作于1 9 6 2年6月,但至1 9 7 9年才首次发表于美学第1期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文的学理术影响是其公开发表以后,但由于其撰写时间是1 9 6 2年,故仍将其纳入这一时间段。论 研王宁一在萌生失落-复苏发展一一新中国音乐美学四十年一文中,对该篇文章作过这样的评究价:这篇文章是本时期内出现的一篇真正达到了美学高度的专论而且是j 9 7 9年之前的惟一一篇,成为 我国音乐美学从引进、学习、应用到独

18、立思考并试图有所超越的一个标志。见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 文献卷(1 9 9 o一1 9 9 9),第5 8 2页。现代出版社2 o o o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该著作是卡尔西萧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心理实验室作的音乐美的科学研究。万方数据里,我们每次都是有头无尾的。作者进一步 首先,关于音乐美学学科性质并无新的 指出,正如在动植物的分类及说明其生存经 认识和拓展,对音乐美学作为学科存在的个 历时,所引介的科学方法一样,一旦科学的 性特征关注甚少,而对艺术存在之共性特征 态度可采用,则纯粹思考方法的解决问题, 极尽放大,这与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 将渐渐地被淘汰。作者断言,“近二十年来, 密切相关

19、。因为,这一时期的译介著作,基 音乐美学的科学研究,已远超过以往任何时 本上以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音乐美代。【2s1作者系统阐述了心理学在音乐美学研 学研究为主,国家意识形态和它的文艺方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究中,特别是在音乐审美知觉、感觉、想像 针、政策占有主导地位,学科研究基本上延01和经验等研究领域所发挥的重要的、不可替 续着这种认识和观念;另一方面,与当时所 代的作用。并认为:心理学的科学“能澄清 处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即东西方在意识形zNJ乏D与解释美学的重要观念;能增广对美学的见 态领域里的对抗)。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识;能增强美学论点的可靠性;能有条理的 时期对音乐

20、美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即以前苏 帮助处理美学的问题。”还认为,“自然科学 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或文学理论 的方法可应用在音乐美学;物理学的方法也 (包括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基础,以 可应用在音乐美学;科学鼓励音乐与其他各 音乐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音乐与 种正当研究的合作。”这一认识显示了西方 现实社会的关系之间,阐述其作为工具和武 二十世纪对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的新拓展。 器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对西方有关音乐美学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纳入音乐美 学科性质的论述几乎没有正面关注。 学,是近代西方音乐美学研究中从认识观念其次,当时中国学习的榜样(即苏联和 到研究实践所发生的一个比较显著

21、的变化,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所谓形式主义 它对传统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 的音乐美学从根本上予以否定或排斥,从 即强调以“自下而上”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性而,使自身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音乐美学 所获得的科学数据,来论证和解决音乐的问 研究知之甚少,特别是对西方现代作曲技法题;而非“自上而下”的抽象和逻辑思辨。 的反对和否定,使我们在否定和反对它之ARl_乏T11-UTEI音乐与表演版王UsIc芦PERFo,王Nc心理学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的确能够从音前,几乎对其一无所知,缺少了解和自己的E|乐审美实践的角度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认识判断,其盲目性和主观性是显而易见但将这种作用无限

22、扩大到整个音乐美学的研 的。 究论域,特别是对音乐美的本质和该学科存 其三,这一时期音乐美学的研究论域,N8西oN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总体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除了主要集中在音乐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关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心理学的音乐 系;音乐的社会主义作用与功能;音乐作为 美学研究方法解决的是具体人对具体作品的 意识形态和它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美学 反应、感受、理解和把握,在个别一一特殊 的基本原理在音乐美学中的运用等方面以一般的理性归纳、概括和抽象过程中, 外,在对音乐美学的哲学认识以及具体的心理学的音乐美学只能面对个别和特殊,而 音乐美学研究对象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深要将其上升至一般,则必须限定

23、它的研究对入和扩展。研究方法以哲学方法、社会学方 象和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超出这一范围则法为主,初步涉及到心理学、形态学的研究 只能将其看作是个别存在的个案;另一个原方法。 因恐怕仍然是对音乐美学学科性质认识的不如果说,1 949年以前主要是对西方音乐 同所带来的直接性差异,即音乐美学是在感美学学科进行介绍或移植,从新中国至“文性经验基础之上的理性概括与抽象,还是将革”前的1 7年中,音乐美学作为学科存在目乐感性经验作为经验来总结和描述,或是在不的萌生状态已初步形成,甚至在某些领域理论同的阶段两个属性兼而有之,或干脆音乐美出现了属于自己的研究和解读,但“文革”研学就是音乐哲学。不同的学科性质认

24、识会产十年使这一刚刚萌芽的学科存在,在转眼究生不同的认识结论。间丧失殆尽。时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使综上,该时期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的研这一学科的创建和研究再次轮回到它的原 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点。(下转第1 3页)万方数据在当前的体制改革中否认音乐艺术的特殊 生态,也即卖方应有尽有、买方各取所需、 性、多样性,犯“一刀切”之类错误;不承 彼此互利双赢、双方各得其所这样一种繁荣 认后者,把艺术规律和经济规律完全对立起局面。 来,就会否认当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可行对于当代音乐家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 性,不但使某些严肃音乐品种丧失了在当代 音乐观念的二次更新,既不能单单以树立市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

25、的一切可能,也会场观念和产业化观念来概括,也不能用牺牲窒息那些原本就有巨大商业价值的音乐品种音乐艺术规律迎合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实南京艺术学院学报JoURzAL(例如流行音乐、音乐剧等)的市场活力。现,而是以尊重艺术规律为前提,以提高音01承认音乐艺术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及其美 乐作品的艺术品质为核心,在“象牙之塔” 学品格的多层次性,承认与之相对应的音乐 和广阔市场的强大合力中力戒各种主观性、 受众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以及音乐生活的丰富 片面性的理解和做法,各司其职、各安其位, 性和多样化,既是音乐艺术规律的题中应有 追求音乐生态的健康平衡,努力拥抱时代, 之义,同样也是实现音乐艺术规律与市场经 贴

26、近市场,服务受众,创造适宜条件使音乐 济规律有机统一、相互衔接的现实基础。在 艺术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 这里,李凌在“文革”前提出的“百货中百 实现音乐艺术与音乐市场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客”观点同样适用一一所谓“百货”,指的繁荣。是音乐艺术的健康生态,也即音乐艺术的多样性概念;所谓“百客”,指的是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受众的健康生态,也即音乐受众审美情趣的1】谢功成谈音乐师范的师范特色G】上海教育出 多层次性和审美需求的多方面性概念;所谓 版社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2000:9 7“百货中百客”,指的是音乐艺术市场的健康zNJ乏DRT乏T|1_与El音乐与表演版王UsIC(责任编辑

27、:冯效刚)(上接第2 4页)21苏】万斯洛夫论现实在音乐中的反映M音乐出8PERFo,互Nc丑参考文献:版社,1 955苏】格阿普列相音乐是一种艺术M】音乐出版社,1 9571 4】苏的克列姆辽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论M吴启元,虞承中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 95911 72 2音乐译文编辑部论音乐形象论文集c1 959音乐译文编辑部论标题音乐论文集c】1 5】蔡仪单象美的艺术音乐音响美的艺术NooooNJ】新美学,1 950(5)转王宁一,杨和平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出版社,1 960音乐美学(文献卷,1 950一1 9 78)c现代出版社,25卓菲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M廖尚果,廖乃雄,史大正译音乐出版社,

28、1 962200021 6】杨琦介绍音乐美学问题J人民音乐,1 95424】王宁一萌生失落复苏发展新中国音乐美学四十年(1 9491 989)J】乐府新声,1 995(1)(5)80一85(2)1 7克列姆辽夫音乐美学问题M吴钧燮译艺术出版衽I 95425汪明征有关音乐形象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中央音乐学院校刊,1 959(6)1 8】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概论提纲(草案)J中央音乐学院校刊,1 959:4转王宁一,2 6】赵宋光关于器乐塑造形象的几个问题J人民 扬和平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文献卷,1 9 5 O一 音乐,1 962(9)1 978)c现代出版社,200031 631 827赵宋光论音乐的形象性J】美学上海文艺出版1 9王宁一关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思考J社,1 979(1)音乐研究,1 991(5),1 992(1)28】美卡尔西萧音乐美学M】郭长扬译台湾全 20】苏】日丹诺夫,赫连尼柯夫苏联音乐问题M】葆 音乐谱出版社,1 976。51 2全等译文光书店,1 952(责任编辑:李小戈)热 点 关 注固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