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7126351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39.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2(一)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2(二)城市交通系统构成4(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基本概念4第二章 城市交通问题5(一) 概述5(二) 大城市中的地区交通问题6(三) 城市货运汽车交通6(四) 城市出入口公路6(五)汽车存放与管理7第三章 城市交通特点8(一) 城市交通的三要素8(二)交通量的基本特征9(三)行车速度特征10(五)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11(六)匝道及匝道连接处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13第四章 城市交通量调查14(一) 交通量调查14(二) 行车速度调查15(三) 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15(四)其他交通调查15(五)交通规划的调查工作15第五章 城市交通预测17(一)城

2、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7(二)客运交通量需求发展预测17(三)交通分布预测18(四)交通方式划分预测18(五)交通分配预测18第六章 城市交通规划19&1 城市道路网络19&2 郊区公路网19&3 城市地铁枢纽20&4 公交线路网络20第七章 城市交通枢纽22&3 选址方法23&4 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23&5 物流中心23&6 物流中心规划24第八章 公共汽车交通24&1 公共汽车交通特性24&2 地面准快速公共交通系统25&3 线路网布局与场站规划25&4 公交营运管理现代化25第九章 轻轨交通261 发展26&2 轻轨交通技术指标26&3 轻轨交通设计26第十章 自行车交通27&1 发展概

3、况27&2 自行车出行特征和交通技术特性28&3 组织与管理28&4 自行车停车场规划29(&5 补充行人交通规划)29第十一章 路基工程 路面工程29第一章 绪论(一)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一,概念城市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城市布局,土地使用,城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总体上:城市交通依附总体规划。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本身讲:城市交通有独立性。子系统工程又分若干分系统。 城市的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系统规划必研究交通,而交通离不开规划。二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的性质:(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省和地区中心,历史名城,工业城市,内地交通枢纽城市,海港城

4、市,金融城市,旅游城市等。 多功能城市占比重最大。城市性质与城市交通关系密切:性质决定交通,交通可能决定城市性质。城市交通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内地大型交通枢纽:北京,沈阳,武汉沿海大型交通枢纽: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内地中型交通枢纽:成都,西安,太原,昆明沿海中型交通枢纽:深圳,珠海,汕头等沿内河交通枢纽:南京,重庆工业交通枢纽:唐山,无锡旅游交通枢纽:苏州,杭州,桂林三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城市布局大致分成8种:1)带性城市 深圳,兰州 2)子母城市 北京,巴黎 3)走廊城市 华盛顿 4)集中城市 5)分散集团式 北京 6)手指式 哥本哈根 7)特殊地形城市道路服从城市布局,反过来也影响城市

5、布局。要布设城市网络,首先必须了解城市布局。设想:1, 大城市地区交通布局,打破同心圆向心发展,改为开敞式。城市布局沿交通干线发展,城市用地 组团布置,组团间用绿地空间隔开。2, 在中心城市中,处中央商业区外,在其外部建成区组团内,新辟副中心。3, 在超越大城市地区大范围内,组成:首都圈,城市群,城市等。如:日本东京沿太平洋沿岸,神户,大阪 ,名古屋城市等,美国沿大西洋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组成了交通体系。4,中心城市外围大范围内划定较大范围内森林公园或绿色环境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四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1,城市土地按使用性质分: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工作用地,商业

6、服务,医疗文化,市政用地,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体育设施等。2,关系土地使用体现在地面上建筑布局。道路交通体现在线路上的安排。研究规划城市道路,首先研究土地使用规划,编制土地使用规划首先布设城市道路网络,确定道路密度。土地使用规划如果没有相适应的道路密度,将来的城市动不起来。 土地使用性质不同,将来的交通流密度也不同,城市中心区交通量最大,居住区次之,工业区最小。要求:1) 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道路间距300400M为宜。2) 居住区除布设小区道路道路外,主要道路间距400500M。3) 工业区,600700M.车道宽度与速度关系,(按2004公路工程技术规范) 设计车速(km/h)

7、120 100 80 60 40 30 20 车道宽度(m) 3.75 3.75 3.75 3.50 3.50 3.25 3.00不同等级道路通过城市不同区域通过量(辆/小时) 中心区 边缘区 居住区 商业外围高速道路 1750快速道路 800 1000 1100 1000主要干线(双向)400 550 550 550主要干线(单向)700 550 900 6503,旧城区交通规划从保护交通和组织交通来考虑:可组织单行线以提高通过能力。(道路网密度很大,一般200300M有一条)北京:小胡同多,干道稀少,要保存的有故宫等。保存现有棋盘式道路格局前提下,打通和展宽现有道路。上海,天津:旧城原来为

8、外国租界地,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安排,将后道路连通,形成一定的格局,在适当展宽或组织单行线。解决方法:1)保护旧有建筑风格风貌,开辟单行线;2)保护历史文物,保持原道路格局,展宽和打通道路;3)保存现有标准较高建筑,改善现有道路系统;4)在旧城去开辟步行街。五市政公用系统与城市交通道路网布局形式制约着各种管线的布局形式,反之管线也影响道路网形式,城市道路功能大小不同于一般公路。两边都有建筑:地下管线,行道树,街道绿化,小品建筑结构上有:排水管道的栓查井,供水管道的栓查井,煤气管道的小室等。六城市道路与城市景观城市交通设施丰富着城市的特色,体现城市风貌。高建平坦线形流畅的道路,主题交叉桥梁,

9、明亮现代化隧道为现代城市增添了新的魅力。七城市道路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污染问题严重,主要是汽车尾气与噪音汽车尾气治理,:使用无铅汽油,使用天然气等其他动力。噪音:禁鸣喇叭,设置隔音板,种植行道树。(二)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一城市综合系统:由 道路交通网、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管道交通系统构成,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由 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广场构成。大城市道路分为四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中等城市分三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交叉口应采取合理措施或进行渠化,增大通行能力。城市广场是居民游憩,集合场所,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城市的面貌。(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基本概念一定义和类型广义交通运输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交通运输组成管理规划、生产经营规划。狭义交通运输规划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范围分:国家级,区域级,城市性(全市性,地区性)内容分:综合性,专项性 区域性(铁路网,公路网,航空港布局) 城市专项 (城市道路网,轨道线网,公交线网,停车系统)二意义1,市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解决城市交通的根本措施2,获得交通运输最佳效益的有效途径。(四)城市交通规划的层次一远景战略规划 3050年二中长期规划 520年三近期规划 15年(五)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工作方法步骤:1)组织工作, 2)制定目标, 3)收集数据, 4)分析预测, 5)制

11、定方案, 6)评价与选择第二章 城市交通问题(一) 概述一 城市离不开汽车汽车造成城市拥堵不堪二 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小汽车数为70辆,发达国家一般为200多,有些国家高达500辆以上,北欧416辆(03年数据)最近数据:美国每100人拥有83辆,日本54辆,欧洲46辆。从家庭拥有率:美国第一,新西兰第二目前东京有汽车800万辆,人均GDP 1000-3000美元 小汽车上升最快,平均2.55人一辆8000美元 第二高峰期,平均3人一辆三 中国状况北京2007年5月19日数据1997年100万辆,2007年突破历史300万辆,平均3户一辆预计2020年北京人口达1800万,机动车达500万

12、辆全国预计2015年机动车达1亿辆。四 增长趋势美国 19301978年 48年增长4.06倍,年平均增长8.46%,公共车11.2倍。日本 19301981年 51年增长60倍,公共汽车增长12.2倍。目前广东京用小车增长速度以每年4050%增长。五 小汽车使用情况1,年平均使用 约1.5万KM2,行驶 最多的是干道网,其次是次干道,支路。昼夜行驶里程约25KM。3,消耗 燃料,通行费,材料消耗(维修)4,停车问题 扩大城市用地会增加乘车距离,增加交通困难。六 小汽车的利弊利:1)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行驶线路不受限制,灵活方便;2)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城市扩张;3)有利于改变中

13、心区拥挤状况;4)有利于相关工业的发展5)是时代的需要,大运量公交政策正确,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弊:1)给城市用地,道路设施造成困难2)对现有城市结构形态产生很大冲突,速度下降,路口堵车,无处停车3)交通事故增加 万车死亡率:美国1.7人,法国1.37人,日本1.1人,世界平均10人,中国43.5人。一次交通事故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属重大事故。4)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车辆尾气中,CO 80%以上,碳氧化合物,铅,噪声5)能源消耗问题不同交通方式单位能耗依次为 自行车 步行 公交 火车 摩托车 小汽车 飞机千卡/一公里 15.2 78.3 170.7 266.1 356 665.5 1518.8(

14、二) 大城市中的地区交通问题一 特点中心区吸引交通量非常大。当中心区就业尚未超过10万时,完全用小汽车就困难了,而我国部分中心岗位数甚至达到40万,单一靠地面交通自然有问题。交通特点:中心区交通的三种情况:出入中心区(60%以上),过境(20%),内部(20%) 二 交通问题1, 交通负荷过重北京每天出入三环内地区客流量300万人以上,有一出入口,每天出入量多达60万人次,时间上有特别集中,早高峰小时6:308:30占全天的25.6%。上海旧城区93km2,人口密度5万人/km2以上,工作岗位数33人/km2 以上,每天进出此处的人口客流量达300万人口以上。相应交通也就拥挤不堪,如南京的新街

15、口,珠江路鼓楼均超过2万辆/人。2, 路网布局不合理历史遗留问题不严重,不成环不成网,平静断头经常出现,功能混杂,等级不清,功能不明。3, 交通量增长迅速4, 停车设施不足5, 公共交通方式单一,就是单一的地面交通6, 交通秩序不佳,公交超员有时高达1013人/m2 7, 事故居高不下(三) 城市货运汽车交通货务运输比重,建材约为40%-70%,工业20%-40%特点:平向性,噪声大,负荷程度相对稳定。(四) 城市出入口公路城市出入口道路担负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任务城市结构变化,土地使用已经趋饱和,市区交通十分拥挤,不少居民纷纷向郊区转移,新企业和住宅也到市郊选址。出入口道路交通量迅速增长,交通

16、密度日益饱和,除过境等长途车辆外,增加了大量市区到郊区的短途交通,车速不断下降,车辆,交通堵塞矛盾急剧增加。城市出入口作用非常明显。一解决大城市市外道路与市内道路相协调问题的总结1,在街道上划分专供高速行驶的车道,不准地方车辆进入2,开挖路站,在地面修建高速公路3,原道路上修建可快速行车的高架路,上面行车,下面行车或车库二中国城市出入口道路现状中国很多是古城,南京,西安,常将老城门作为现在城市的出入口,很多城市已将出入口道路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论证。老的出入口很多只相当于三四级公路,有些道路仅45M宽,纵坡达8%。三 出入口道路特征1, 基本性质:过渡性,集散性,开放特性,发展特性2, 功能特

17、性3, 环境特性1)位于城市郊区,地势起伏不大2)沿线耕地多为良田,某地经济价值高,3)受历史地理上形成风景名胜机场工厂影响4)沿线高度,工厂,学校多,横向干扰大,5)建成后会增建商店,工厂等,6)公车停靠站,支线,交叉口比公路多,大部分平叉7)往往两侧会建农贸市场,对行车产生不利4,交通性质:1)交通组成特性 组成很复杂:包括长途客货车,短途公交车,货车,自行车,拖拉机,三轮车,行人等2)交通量纵向变化特性 越靠近市区交通量会越大3)交通量方向不均衡特性4)交通量时间分布特性 机动车12月最大,2月最小,8月代表平均 自行车7月最大,2月最小,9月代表平均 一天中早上810时,下午46时5)

18、行车速度特性混合交通大,烦扰多,造成堵塞四 出入口存在的问题1.缺少总体规划 2.设计标准不当 3.管理体制不适应 4.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严重 5.交通管理人力不足 6.交通拥挤组阻塞 7速度低,运输效率差8.交通事故环境污染激增(五)汽车存放与管理一从分人式车辆存放问题的重要性二社会公用停车场严重缺乏三大型公共建筑缺乏停车设施四停车场分布合理五地下存车问题六换乘存放问题七速率占路停车八管理混乱 非机动车占用车道,人行道 管理不统一,交警,派出所,城管,街道办事处都管。 管理设施缺乏,自动收费系统少存车车位布置形式有:平行式,垂直式,斜放式第三章 城市交通特点(一) 城市交通的三要素城市交通

19、特性研究包括:交通系统各要素自身特征;交通流特性;交通要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特性。一人的交通特性道路系统有人(驾驶员,乘客,行人,居民),车,路组成。1.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包括:反应操作时间,生理特性,心理特性,1)反应操作时间:感知路况信息(0.4S),判断分析(产生制动效果至少0.3S,左右时间为1S),采取动作(全过程时间按2.5-3.0S计算)2)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 (1)视觉特性,驾驶员所获交通信息80%来自于视觉。 视力要求:0.7以上,无红绿色盲。 实力的亮度适应过程,明适应时间,几秒钟,暗适应时间,很长,(隧道的光线要考虑的问题) 视野:车速越快,视角越小 40km/h 视

20、角100度左右 注视点180m左右 70km/h 视角70度左右 注视点360m左右 105km/h 视角40左右 注视点600m左右 色感:红色刺激强,兴奋(禁行),黄色透雾能力强(警告),绿色安全(通行) (2)驾驶员心理 情绪不稳,冲动,缺乏协调性,行为冒失易引发事故。 (3)驾驶疲劳 2004年违法到最后交通事故死93550人,疲劳驾驶死3056人,占死亡的3.27%。2. 乘客交通特性1)乘客交通心理需要 希望省时间,省力,省钱,安全,舒适,方便2)乘车反应道路等级,线形,路面质量,平稳性,车厢内气氛,载客量,车外景观与地形对乘客心理生理有影响。3)社会影响 上下班时间过长,换乘次数

21、过多,是工作效率降低。3行人的交通特性1)行人交通特性 V=1.313-.266D 密度越大,速度越小。男性比女性快。高峰小时特征:特大城市双峰,中等城市3-4峰。2)行人交通特性与相关因素 P11二车辆的交通特性包括: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制动性能1.汽车1)设计车辆尺寸:长宽高,前悬,后悬2)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的爬坡能力3)制动性能:2.自行车1)基本特性 长 1.93M 宽 0.6M 高2.25M (1)短程性;(2)动力道减性;(3)爬坡性能;(4)纵向动态净空2)交通特性 群体性,潮汐性,离散性三道路交通特性1.路网密度:单位用地面积平均具有道路总数。注意:社会效益与环

22、境效益2.城市道路构成几何构成:平、纵、横线性和尺寸结构构成:路基,路面,桥梁,交叉3. 城市道路路网布局棋盘形(方格型),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二)交通量的基本特征一交通量的定义平均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段面(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包括: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不加说明表示双向机动车交通量。根据平均值所取的时间段长度,有以下几种;1,年平均日交通量2,月平均日交通量3,周平均日交通量影响因素:1,道路等级与功能;2,地区特征;3,时间特征二交通量分布特征1,月变化:一年内个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化,一年为周期。 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称为交通量的

23、月变化系数: K月 越大,表明该月交通量越小。一般是2月最小。2,周变化:一周内隔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3,时变化:某一小时或某一时段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之比。 常用16小时(6:0022:00),12小时(6:0018:00),18小时(4:0022:00)1) 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天交通量之比称高峰小时流量比。反应高峰小时交通量的集中程度。一般约为9%-10%,平均9.6%。2) 高峰小时系数PHF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一般讲高峰小时划分为5min. 6min. 10min. 15min 的连续时段内的冬季交通量。城市道路中,

24、短时间交通量多会造成交通堵塞。三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1,城乡分布: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大于农村公路。2,在路段上的分布:各段路的等级、功能、所处的区位不同,路网上各路段的交通量有很大的不同,交通量大小用不同宽度的线来表示。3,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为表示两方向的交通量不平衡性,用方向分布系数KD表示。4,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右侧车道的交通量大(在交通量不大的时候),靠近中心线的左侧车道上交通量比重大(随着交通量的增大)。四交通量的构成特征1,出入口道路交通量构成特征:公交,小客车,自行车,小车等。2,城市道路交通量的构成特征:五设计小时交通量城市道路规划的主要依据:交通量大小。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

25、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采用排在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是最合适的。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间的比值(12%-18%)十分稳定。(三)行车速度特征一名词1,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2,行驶车速:某区间的距离和行驶所需要的时间求的车速(不包括停车时间)。3,运行车速:中等技术水平的司机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安全车速。4,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也称区间车速。5,临界车速:道路的理论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时的车速。6,设计车速: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是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市道路线形几何设计标准。二行车

26、速度的统计分布特征1,中位车速 就是50%车速,就是在该速度上下行驶的车辆数相等。2,85%车速 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上。3,15%车速 15%的车辆在此以下(高速路)。三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1,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2,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瞬间,行驶道路上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四交通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1,交通流参数关系1) 三参数的基本关系 交通量Q,性车速度V,车流密度K(辆/Km) K=N/L (N 路段内的车辆数 L 路段长度) Q=V*K (Q 平均流量 V 区间平均车速 K 平均密度

27、)2)车头间距与车头时距 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车头之间的距离称为车头间距与车头间距。 车头时距与交通量有关,使车辆安全行驶的最短车头时距,称为极限车头时距,一般取2S。2,速度与密度的关系3,流量与密度关系4,流量与速度关系(五)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理论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一小时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可能通行能力:一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设计通行能力: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一小时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道路的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度、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一 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理论通行能力CO 一条车道

28、的理论通行能力车速(km/h)2030405060通行能力(辆/h)138015501640169017302,路段实际通行能力影响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环境和气候条件、规定隐形条件。1)多车道的影响:最靠近左边通行能力越大,靠右车道依次折减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中多车道影响的折减系数左起第n车道12345折减系数1.000.800.890.650.780.500.650.400.52单纯靠增加车道的条数来提高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不是理想的途径,中小城市主干道单向车道数不宜超过2条,大城市不宜超过3条。2) 交叉口的影响交叉口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用交叉口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表示。交叉口间距越大

29、,折减系数越大,即通行能力越大,一般认为8001000M合适。3)车道宽度的影响城市道路中的宽度一般为3.5M.当小于3.5M时,其通行能力会折减车道宽度的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车道宽度3.503.253.002.75折减系数1.000.940.850.774)行人过街,快车超车,铁路道口的影响当过节人数达到500人次/小时,其折减系数可取0.63.5)自行车的影响(1)设有分隔带 折减系数为1.(2)不设分隔带 折减系数为0.8.(自行车通行能力不饱和) 实际通行能力 (自行车通行能力饱和,侵占机动车道)3,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我国高速、一级公路服务水平分5级。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分6级(参考

30、美国2000年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ABCDEF90%车速70%50%40%-50%时停时走停止二 公共交通路线的通行能力1, 公共交通的定义按固定路线行驶,有固定停靠站,行车间距小,客流量大,随上随下为大众服务的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轮渡。客运能力大:一条公共汽车线路每小时可运送60008000人次,轻轨1000030000人次,地铁可达4000060000人次。从人均占用道路面积,个体交通比公共交通大10倍以上。2, 公共汽车交通路线的通行能力公交停靠站的通行能力C=3600/t(T=进站时间+开关门时间+上下客时间+启动和离开时间)三 行人交通设施和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与服务

31、水平1, 行人交通设施的通行能力行人交通设施: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地道、天桥人行道的通行能力:每小时或每分钟通过一米宽度道路的行人数量。出行特点:1)小城市较大城市出行率稍高,男性比女性高2)614岁人均出行次数最高2.5次3)职业出行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专生工人服务人员职员家务其他出行率8.8%8.0%3.1%43.1%4.9%23.0%5.8%3.2%人均出行次数2.681.232.182.302.430.861.52.454)出行目的上班出行29%-36% 上学出行 7%-12.5%5)出行时间峰值,早上7、8时,晚17、18时。6)出行时耗:步行 20分钟以下 自行车 30分钟以下 公

32、交 30分钟以上人行道宽度按人行带倍数计算,最小1.5M人行带宽度:城市道路0.75M,车站码头,天桥地道0.9M行人交通服务水平:可分为5级,A级人人占用内面积大于3平方米2, 自行车通行能力四 平面交叉口的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称为平面交叉,与之相对的是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受:交叉口形状、面积、入口引道车道的条数、宽度、几何线形。物理条件、以及车流通过的运行方式、交通管理措施因素有关。1,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适用可插间隙理论:次要道路上车辆只能在主要道路方向车流中穿越间隙中通过。美国标准:(双)主干道400 支路250 主干道500 支路20

33、0 主干道650 支路100 (四)主干道1000 支路100 主干道1500 支路50 主干道2500 支路252,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1)交叉口信号控制 (1)普通非闪灯 (2)箭头信号灯 (3)闪烁灯2)信号交叉口的运行特征多个方向车流相互交织或交叉,再加上信号的控制,驾驶员进行各种操作。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的交叉口通行能力1) 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2) T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3)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习惯称转盘,中央设中心岛。特点:所有交叉口道路都不能直接联通,所有进入交叉口的车辆都吸纳围绕中心岛做逆时针方向绕行,然后选择一个出口右转,驶离交叉口。分类:常规环形交叉口,中心岛直

34、径大25M;小型环交,直径小于25M;微型环交,直径4M。常规环交的通行能力4,交叉口服务水平常用平均延误时间作为评价信号交叉口交通服务水平。我国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一般分为三级: 一级 停车延误时间小于30S,色灯信号周期长度小于70S 二级 停车延误时间30S180S,色灯信号周期长度70S100S 三级 停车延误时间大于180S,色灯信号周期长度大于100S(六)匝道及匝道连接处的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1,匝道通行能力连接位于不同高程的两条相交叉道路,供两条道路上的车辆相互转换的连接道路,通常应设计成能够实现车辆高速汇入和分离。影响因素:匝道半径,纵坡越小,视距良好、车道越宽、行车速度越大,通

35、行能力也越大。2, 匝道服务水平一级:交通流不受限制,车流接近自由流二级:车辆成队行驶,排队概率小三级:车流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对主线交通有一定影响。四级:派对速度超出匝道的范围,主线受较大的影响。第四章 城市交通量调查包括:交通要素调查(交通量,车速,密度,车头时距,占有率)、交通需求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一) 交通量调查一 目的和用途1, 年交通量 预估从道路使用者获得的年收益,计算事故率,判断交通量的趋势。2, 日平均交通量或年平均日交通量 评价交通流量与道路系统是否适应。3, 小时交通量 确定高峰的持续时间和交通量的大小,估算通行能力的缺少情况。4, 短时交通量 扩展为小时交

36、通量,分析道路通行能力对交通流的限制。二 分类1,区域交通量调查 需要调查年平均日交通量,由观测站负责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 边界线上进行,得到该区域内聚集的车辆或人员的总数。3,分隔核查线调查 以河流,丘陵,铁道等地性边界线或认为分界线调查。4,特定地点或转向架通量调查 满足城市中某专项交通研究或规划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三 程序和方法一般可选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路段,交叉口各出入口的停车线处,交通设施的出入口。16小时观测选 上午6时到下午10时, 12小时观测选 上午7时到下午7时高峰小时观测可选包括高峰小时在内的连续3小时。1, 人工观测法2, 试验车移动调查法3, 自动机械计数法 车

37、辆感应器分气压式,地磁式,电磁式,超声波式4, 录像法 四 交叉口的流量和流向调查通常人工记录观测五车型换算同步车型的车辆消耗时空资源的程度不同,都换成小汽车六交通数据的分析处理1,绘流量图2,会交通量变化图3,交叉口流量流向图(二) 行车速度调查一 行车速度分类行车速度用地点车速与区间车速衡量。是评价道路规划设计指标和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二 调查方法1, 地点车速调查 选视野条件好,无特殊交通标志,信号和公交站点,不受道路交叉影响的道路直线段,观测人员应尽量隐蔽,避免外人围观引起干扰。不低于50辆车做样本进行观测。人工测定法和仪器测定法两个大类。人工测定法:通常选择2-3S行程为宜。仪器

38、测定法:有雷达测速仪和车辆感应器。2, 区间车速调查选择非节假日上下午高峰和夜晚非高峰时段,每次连续调查一小时。方法采用试验车观测法,牌照法,驶入驶出测量法。(三) 行车时间与延误调查行车时间:从一处到达另一处行车所需要的总时间,包括延误时间。 评价道路拥挤程度和畅通程度,用于计算运营成本及经济效益。延误调查采用跟车法和输入输出法。(四)其他交通调查一行人过街调查行人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可分为纵向干扰和横向干扰。采用物体分离和构筑人行道的解决纵向干扰;横向干扰采用束流和分离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人的交通能力存在差异,一般分为幼儿,老人,残疾人,成人,等不同类别。二自行车交通调查某地点自行车交通量一般选

39、择高峰时由人工方法进行计量。(五)交通规划的调查工作一社会经济基础资料调查1,行政区划,分区规划,隶属关系,管辖范围及影响区域等。2,人口资料3, 城市土地使用调查:土地使用性质,就业就学岗位数,商品销售额4, 国民经济调查5, 客货运量6, 交通工具二交通设施及其服务能力调查1,道路网总体状况统计数据:等级,总长,总面积,密度,面积率,各级道路比重2,路段状况统计资料:长度,面积,线形,等级,车道划分,分割方式,路面质量,3, 公交线网设施状况统计:路线长度,经过区域,设站情况,车辆状况,服务人员。4, 交叉口设施状况统计:几何形状,类型,控制方式,分割渠化5, 交通管制设施状况:标志,标线

40、,信号,公安交警,6, 停车场调查:停车场位置,形式,停车容量7, 加油站:位置,规模,面积三交通时况调查1,起讫点调查 人的出行,车辆,货流调查三个1)基本概念 起点 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 讫点 只一次出行的目的地2)调查方法:发调查表,路边询问调查,明信片法,车辆牌照调查,家访调查,工作出行调查,公交月票调查,城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3)OD调查实施步骤(1)建立调查机构(2)调查准备:首先确定调查区的范围或境界线,根据区域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性质和规划布局的特点作为划分的依据,交通小区规模,按步行550700M的原则进行划分。4)OD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1)人工初步整理 (2)设计计算工作 (

41、3)数据处理(4)要求的分析结果各分区的出行发生量,出行分布,出行时间和距离。(5)用直观的形式表示5)调查资料质量的评价OD调查经过了从总体到样本,再从样本到总体的过程,可能产生误差的阶段有三个:抽样环节,调查环节,数据放大阶段。核查法主要用于机动车出行。抽查法是对某些调查项目在个别分区另选样本再次进行调查。2,货物源流调查1)调查目的和内容:各单位的货物运入,运出量,起讫点,货物种类及单位的基本情况;货物往来量;各单位历年的有关基础数据。2)调查方法 采用发表调查和采访调查3,公交运营及线路客流调查4,对外交通调查第五章 城市交通预测(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交通需求预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42、预测,城市客运交通发展预测,城市货运交通发展预测。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一城市经济发展预测要确定各规划特征年的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其在各交通区的分配。由于受影响因素多(政策性),确定量预测。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定性方法:市场调查法,专家评估法,交叉影响法定量方法:因果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二城市人口发展预测人口变化主要有死亡,出生,迁移上3种因素。1,死亡率1)婴儿幼儿最高,2)女性低于男性,3)地区不同2,生育率 20岁以后迅速增加,2530最高峰3,净迁入率 一年内交通区某个年龄组净迁入量数与该年龄组原油人口数的比值称为净迁入率。

43、4,人口预测模型三劳动力资源与就业岗位预测取得劳动力资源及就业岗位后,还要将其分配到各交通区。就业岗位数在各交通区的分配,要根据交通去做包含的工业,商业,科教工学用地的面积和密度而定。四学生人数急救学岗位预测若忽略失学,辍学现象可以为未来各特征年的就学岗位数等于学生人数。五家庭模型1,收入分布2,车辆拥有分布(二)客运交通量需求发展预测对交通需求预测,目前较常用的“四阶段”: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交通分配。一 出行产生量预测按出行目的上班,上学等9类,上班上学,回家占绝大多数。1, 类型分析法居民家庭特征主要包括人口特征,家庭收入,车辆拥有量三个方面。模型:步骤:1)家庭分类:根据家庭

44、的人口,收入,车辆拥有量特征分若干类2)确定出行率:采用随机抽样法,不分区3)计算家庭数目预测值2,回归分析法1)初步检测2)统计检测二出行吸引量预测使用类型分析法(适用人员出行)和回归分析法(用货物出行)。岗位的类型主要分商业、服务业、学校、制造业、办公楼,其他6项。(三)交通分布预测一出行量分量二出行分布矩阵二维表,行坐标是吸引分区号码,列出标量产程分区号码。三增长率法假定预测的分布矩阵求现状的矩阵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形式,则可以用增长率来预测PA矩阵中各元素的值。1,常增长率法2, 平均增长率法3, 底特律法(四)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一般包括: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公交

45、,轨道车,单位车7科。一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1,居民和交通分区的特征1)家庭车辆拥有情况 2)年龄结构 3)家庭收入 4)可达到性2,出行的特征1)出行目的 2)出行距离3,交通设施服务水平费用,时间,舒适度,准时性,安全性。二交通方式划分模型的分类五类:(五)交通分配预测一最短路径分配法若交通量少,则会选择最短路径行走。) 计算网络中每个发生地到每个吸引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将OD之间交通量全部分配到最短路径上。, 标量法, 矩阵迭代法二容量限制增量加载分配法第六章 城市交通规划&1 城市道路网络 道路网有的是历史形成的:巴黎 伦敦 莫斯科 华盛顿等 有的是历史基础上发展的:北京 上海 天

46、津等 有的是新建的:美国百万城市达拉斯 深圳一 线性或带形道路网 一干道为主轴,两侧为工业区或居住区 典型:兰州 深圳二 环形反射道路网 莫斯科 巴黎 伦敦 莱尼黑 城市用地组团式组成,由城市干道和绿化带分割三 方格形道路网 美国城市早期都是方格网 华盛顿是典型的方格网,最初由法国工程师朗方1792年编制,密度很大,东西间距200m左右,南北70m左右,路宽3040m,有50m的,道路用地占城市用地的43%,是国际上用地面积率最高的。 棋盘式:北京 西安:成都,桂林,太原中心区也如此四 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中心区网成一定格局后,城市沿放射干道发展 华盛顿是典型的五 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中心区方

47、格向四周呈环形放射式发展 北京 上海 天津 成都 桂林 中国现在以这种为主六 手指式(巴索式)道路网 以五条放射线呈手指式发展 哥本哈根是典型七 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母城、子城布局 三个层次:1.中心商业区 2.工业区 3.卫星城&2 郊区公路网大城市郊区公路布局一般采用环形放射式一 市区外围公路环和若干放射线组成 华盛顿高速环路1959年开始修建,1964年完成,直径约32km,全长115km,38座主干,平均距离3km,大部分上下行4车行线,规定车速88.5km/h,连接20多条放射线,包括7条高速公路。很快饱和,又建了一条大环路。 伦敦高速环路190km,上下行各3条车行道。 北京五环99

48、km,立交70余座,与23条主干道相交。五元桥占地800多亩,非常壮观。 北京四环65.3km,时速100km/h,2001年全线通车。 北京六环130km,2008年将建成,时速100km/h 北京三环48km 北京二环33km 长沙绕城(三环)93km 长沙二环47.76km 杭州绕城高速123km 2003年全线通车二 井字型郊区公路网 荷兰 鹿特丹 全长45km 车速90120km/h&3 城市地铁枢纽 目前: 北京:1969年第一条 2008年200km 2020年达850km (天津第二有地铁) 香港:90.9km 1979年开通8条线路 台北:67.2km 上海:123km 20

49、10年超过400km 广州:116km 深圳:21.866km 2011年达167km 南京:21.7km 未来420km 地铁不一定是地下,也可以在地面甚至高架一 地铁道路网布局依据 1.人口规模 2.城市布局(集中 分散 子母 走廊 带形等) 3.土地使用规划 4.道路网规划 一般沿道路布设 5.公共交通线路网 6.铁路枢纽布局 7.大的客流集散点 8.客流量二地铁网布局形成 1.直通式 几十至一百万人口,在最繁忙地带重复修建一条 美国巴尔的摩 芬兰赫尔辛基 2.环形式 几十万人口 如英国格拉斯哥 75万人口有一条10.4km地铁 3.十字形 大城市 广州最早规划地铁就是十字形 4.三角形

50、 大城市 列宁格勒(圣彼得堡) 人口329万 共长76.3km 5.放射形 大城市 如香港 慕尼黑 6.环形网状式 伦敦 一条20km长的环线担负几百公里总运量的20%30% 7.环形放射式 莫斯科 1984年总长216km 9条线路 全年运量29亿人次 每天800万人次 8.直通环形放射式 特大城市 北京 结论: 地铁线路网布局是否合理是关键 几十至一百万人口有一两条直通式地铁就可以了 平原几百万人口大城市,需修建环线 几百万特大城市布设放射式和直通式 &4 公交线路网络一 公交路网布局 因线路路不同,没有一定格局 北京现有公交线路900条左右 票价持卡0.4元/人次(学生0.2元) 长沙近

51、100条线路 &5 城市交通管理体系一 交通法规及宣传教育二 道路交通标志 1.图形 三角形:警告性 圆形:规定秩序 长方形:提供情报 2.颜色 蓝色圆形:正面指令 红色圆形:反面指令 蓝色长方形:一般情报 绿色长方形:主要交通线上指令(高速路) 城市路面宽度超5.5米时应划分车行线,一般为虚线,禁止超车的用实线三 交通管理措施 1.单向交通线(单行线) 单向交通的通行能力比双向大致提高50%70% 巴黎 伦敦 纽约 华盛顿中心区都有 长沙也有20多条 2.干道交叉口禁止左行 3.快慢车分开行驶 机动车与自行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占50%以上 4.公共汽车优先 1.划出专用行车线 2.交叉口装公共汽

52、车专用信号 3.有些路口公交可左行或右行,其他车辆不许 4.公交可双行,其他单行 5.城市道路靠右边不准停车 6.设置闸门,先让公交车通过 5.车辆排队法 虽然行驶距离加长了,但时间减少了 6.城市中心区交通管理 中心区设环形系统,只允许公交通过四 城市自动控制系统1.发展过程 从1960发展起来的 人工控制独立信号灯初级单点周期控制信号灯多个协调控制系统区域控制系统2.交通自动控制分类 1.单点控制 2.一条线路协调联力控制(绿波带控制) 3.区域性集中控制 大城市分区控制按控制方式分三类: 固定时间控制 由车辆控制系统灵活控制 自动应答门控制第七章 城市交通枢纽&1 概述一 流动人口 北京

53、:1985年30万 1990年70万 2007年500万 广州:现有人口逼近950万 流动人口360万二,私车数量 北京:2006.11.7 机动车285万辆,其中197万辆为小轿车,私家车156万辆 交通枢纽缺少规划,交通枢纽数量不够,设置地点不当是不可忽略的原因&2 城市客运枢纽规划一 客运枢纽作用 客运枢纽是乘客集散,转换交通方式和线路的场所 关注的客运枢纽是:有多条公交线路,不同交通方式,具有必要服务功能和控制设备的综合性市政设施。1. 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点,转换场所2. 连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组织城市交通创造条件3. 恰当布设城市枢纽,有利于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 发挥各种交通

54、方式的优点,改善城市运行结构有指导作用5. 方便乘客,减少转换次数,节约出行时间6. 充分利用地面地下空间二 客运枢纽分类1. 按交通功能分类1.对外交通枢纽 城市出入口2.市内交通枢纽 区域中心3.特定设施服务枢纽 文化娱乐中心(体育馆)2. 按交通方式划分1.交通方式转乘枢纽2.相同客运交通方式转换枢纽 线路间交换3. 按交通组织划分1.公共汽车首末端转乘枢纽2.公共汽车中途站转乘枢纽4. 按布置形式划分1.立体式 2.平面5. 按服务区划分1.市级 2.区级 3.地区性6. 对象和广泛性划分全国性 区域性 市区 小地区7. 按作用分地理位置分:陆路 海滨 大江大河布置分:尽端式 放射式

55、放射环形式三 客运枢纽规划原则1.协调 2.衔接 3.连续 4.交量四影响客运枢纽规划因素1.城市发展形态 2.城市功能 3.客流集散点的客流分布强度4.公交系统半交通方式构成 5.公共交通管理 6.道路状况7.经济环境 8.商业战略 9.政治因素五城市客运枢纽规划程序 1.分析城市总体布局,调查基本资料 2。对城市交通现状予以修改、补充3.查明城市规划规定的交通枢纽 4.选择枢纽位置,明确枢纽分级5.预测、评价优选规划方案 6.提出客运枢纽规划图与规划说明&3 选址方法一 人机参与选址方法确定型枢纽取决于城市立体规划,待定枢纽要综合决定二确定型枢纽选址一般在下列地点:1. 城市出入口 2.郊区或卫星城镇区域交通重心 3.特定地点(公园、剧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