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7712621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绳索(或称绳子),是通过扭或编等方式加强后,连成一定长度的纤维。其拉伸强度很好但没有压缩强度,可用来做连接、牵引的工具。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并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1生活就像一袭华美的长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生活就像一潭潋滟的清泉,上面零落着泥与枯

2、枝;生活就像一场醉人的春梦,其中也有恼人的梦魇。生活纷纷繁繁,工作的压力、学习的烦恼、梦想的毁灭、欲望的破产种种的不如意都使我们的心灵背上沉沉的重担,其实,真正压抑我们,束缚我们的不是生活的网,而是我们自己封闭、保守的心。它总是用蛛丝般黏重的忧思束缚着我们,使我们尘封在厚重的茧中,触不到明媚的阳光。我们需要破茧而飞,在生活的阳光中吸取养分。其实破茧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勇于接受自己的命运。可惜有太多的人用一生追寻破茧的哲学,却被窒息在茧中。苏格拉底甘饮毒酒,尼采神经错乱,海德格尔身败名裂,毕达哥拉斯执着于戒律而被杀,大哲学家们总在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想走出纷繁生活的牢笼,撞得头

3、破血流而乐此不疲。可他们脱离了生活本身,追求的思想太深太玄太空,恰恰束缚了他们的心。这就如中国传统的所谓虚静恬淡、逍遥无为的“审美人生”,这其实是孱弱、萎缩、封闭的,是对本应担当的命运的逃避,逃避者必然囚禁于自身。我们需要破茧而飞,在幽闭的港湾中依然活出大海般广博的胸怀。生活的不完美恰恰可以反衬人性的完美,我们不需要生活本身的明朗开阔与一马平川,而需要海纳百川、神定气足、宠辱不惊的博大心胸。同生活斤斤计较的人终究走不出生活的圈。很喜欢海子的那几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惋惜他没有履行诺言,破不了生活的茧,最终做了铁轨下的幽魂。很喜欢张爱玲的那一句“生活是一袭华美的长

4、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惋惜她只看到了长袍上的虱子,却不懂得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很喜欢三毛总用“大胡子”形容她的荷西,那么单纯、满足、幸福,但惋惜她把荷西的死看作她幸福生活的完结而失去生的勇气,用丝袜带走了一个幽怨的灵魂,也带走了她恬美清丽的文字。没有大海般博大的胸怀,就算躺在大海的位置,也没有灵性,是一汪死水。破茧而飞,才能摆脱世俗生活的束缚与纷扰,但破茧不是逃避生活,而是要从生活中吸取养分,保持心的辽阔,在生活这片沃土上孕育广袤的心灵原野,享受破茧后更高原的空间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2很久没去姥姥家了。初三的日子紧锣密鼓,由不得我来安排。一次又一次的测试后,看着试卷上

5、那可怜的分数,不由地难过起来。晚上,正在书房里发呆,忽然接到姥姥的电话,她说,好久没来了,姥姥想你了。挂了电话,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全都是姥姥温和的面容。仔细算算,都半年没去姥姥家了,又到夏天了,姥姥家的果园又该是一片繁茂的景象了吧。这样想着,心早已经飞向那片绿茵茵的果园了,那里有红彤彤的苹果,也有金灿灿的鸭梨,那里有甜甜的香瓜,也有酸酸的李子。春天花开一片,秋天果结一树,村边孩童的嬉戏声,树上鸟鸣的歌声,还有姥姥脸上那满足的笑意,乡下的光景,令人心醉。来到姥姥家已是下午。初夏的风异常柔和清新,似乎还带着些春天的清润与温馨。姥姥看到我来,一把把我拉进果园,“走,姥姥给你摘果子去!”果园一如既往的安

6、静与沉稳。慢慢走进去,杏已经搞得差不多了,苹果刚刚长出青青的果实,像个羞涩的孩子一样,紧紧地依偎在枝头。再往前走,姥姥指着一丛藤般的植物告诉我:“这是猕猴桃。”早就听说姥姥家前两年新买了一批猕猴桃的秧苗,忙忙碌碌地照顾了它们好几年,今年终于要结果了。我急切地问姥姥何时才能吃上酸酸甜甜的猕猴桃,姥姥笑着说:“早着呢,要到十月份才会熟透呢。”“这么久!”我失望地问道,“不能加些肥料快快催熟吗?”“果树和人一样,成长都要经历一个慢慢等待的过程,怎么能心急呢?”姥姥看着我反问道。看着年迈的姥姥依旧劳作的身影,我忽然想到,村子里很多老人都随着住在城市的儿女搬走了。可姥姥怎么也不肯,她说这才是她的家。我常

7、常问姥姥一个人在家里无不无聊,姥姥每次都笑着摇摇头,但我还是无法想象一个人从清晨熬到夜晚是多么的漫长,况且年年如此。而姥姥却说她一点都不觉得日子漫长难熬,早上起来看看果树,下午在家喝喝茶,收拾收拾小院,傍晚再给放学的孩子们送点新鲜的果子,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心放宽了,自然万事皆好。就像那些猕猴桃,周边的果实一批批都红了,只有它们不紧不慢地生长、成熟,要是和你一样猴急,那还能结出那么好吃的果子来?”姥姥的话像一股清风一样吹散了我心头的阴霾,总是要求自己的努力立竿见影,却忘了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能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则需要我们有一颗淡定而从容的心,就像姥姥说的那样把心放宽,万事皆好。如此

8、,我们也才能在时间的磨练中,在华美的十月,收获和猕猴桃一样的成功。人生之路漫漫,走得顺利还是坎坷,完全看自己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行走,你若一味争强好胜,只顾奔跑,往往会迷失了方向;你若能解开缚心的绳索,将姿态放低,将要求放小,那么除了最终的目标,你收获的还有一路的风景和美好。解开缚心的绳索7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3最近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在一次教学工作的讨论中,讲到作文批改问题的时候,有一位女教师激动地站起来说:“*教授,我们都知道作文批改中有许多重复而无效的劳动,除了改出一些错别字,就是写一些颠来倒去的评语。我用了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批改作文!我今天也不怕得罪领导,我敢说,我

9、都改得快要发疯了!”她的话,引起了全场几百名听众的共鸣。小学教师利用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习作,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习作教学上的诸多禁锢,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的小学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多少年来,谁也不敢动一动。你不改或者少改学生习作,教研组能通过吗?教导处能通过吗?校长能通过吗?上级的教研员能通过吗?因为似乎自古以来语文老师就得改作文!这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是的,“精批细改”是我们的传统做法,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是否值得提倡,值得讨论?首先,某些“精批细改”的做法,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

10、会学习”的能力。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学生习作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边画一个“U”型框框,然后由学生订正。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学习和训练。从整个背景上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善于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才是对他们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会学习”的技能的训练-我们应该将孩子们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不要老是“抱”着他们。在平时习作训练时,老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对每一次的习作训练、评改,其目的仍然是一种“诱导”,诱导学生写得多,写得好,诱导他们产生兴趣,坚定信心,使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

11、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样,才能强化学生们对写作本身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在考试和运用时充分发挥和大胆创造。第二,许多小学教师自己并不经常写文章,对于文章的构思、生成和写作不熟悉,却要在修改上把关,往往会出现隔靴挠痒的情况。如果教师水平不高,把好的作文说成了坏的,把对的改成了错的,那才叫适得其反呢!有一本小学生达标作文选,小学生写道:在航模比赛的时候,当看到自己的小船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小船并驾齐驱时,急得“手心里直冒汗”。而教师的点评却是:“应该描写的是人的脸而不是手手心怎么会冒汗?”不能描写手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著名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中,就用了十几页的篇幅描写

12、一个赌徒的手!手心就不能冒汗吗?小学生,无论就其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就像孩童的图画和字迹一样,只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成人尚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所以,一旦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原来要表达的思想,而是强加了我们通过他们词不达意的文字所猜测的成人性的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抛弃或者改换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换取教师的欢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这也是一些少年老成、四平八稳的文章反而并不可爱的原因。第三,处于小学阶

13、段的学生习作,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但是,总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一旦使学生害怕了,那就坏了-害怕是厌学的先导。在许多时候,小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像力已经大大地跑到文字表达前头去了,而他们语言文字的“建筑材料”则相对贫乏,严重滞后,驾驭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所以,就必然会有词不达意、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对学生的文章自作主张地用我们成人的理解进行体无完肤式的修改。语文新课标中对第二、三学段习作的要求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14、就是提倡引导孩子们自己修改习作。当孩子们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本的时候,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之乎中,取法乎中,得之乎下”。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时间读大学问家们的文章,没有时间学习时事政策、教学理论,全部或者大部分的精力却花费在“学习”学生们的“著作”上了。教三年级的教师永远阅读三年级孩子的“著作”,教六年级的教师永远阅读六年级孩子的“作品”,教师的水平岂能提高?教师的水平上不去,要教好孩子,岂非缘木求鱼?其实,学生习作水平乃至整个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调度能力和循循善诱,习作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部分。而以上的“水准”和“水平”、“

15、能力”与“艺术”,则是必须靠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达成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见教师本身水平的重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很少探讨习作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却将所有的习作教学都“押”在习作评改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了!很多家长,甚至不少校长,评估教师的业绩不是看他课外学习是否认真,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显著,而是以改了多少篇文本,以是否“精批细改”为准则。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师们也以为习作改得多,改得仔细才是工作积极,于是,一个个埋头在学生的作文本里!这对教师是多么大的延误!提高教学水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腾出时间,特别是腾出教师们批改习

16、作的时间来让老师们学习进修!就是为教师“减负”开出的一剂对症药方!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彻底摒弃语文老师对习作的批改,我们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好、更新的习作评估办法,使这项工作更加灵活、更有科学性,从而给语文教师们“松绑”和“减负”!解开束缚在他们翅膀上的绳索。中图分类号:G42最近在网上查找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在一次教学工作的讨论中,讲到作文批改问题的时候,有一位女教师激动地站起来说:“*教授,我们都知道作文批改中有许多重复而无效的劳动,除了改出一些错别字,就是写一些颠来倒去的评语。我用了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批改作文!我今天也不怕得罪领导,我敢说,我都改得快要发疯了!”她的话,引起了全场几百名听

17、众的共鸣。小学教师利用大量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习作,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习作教学上的诸多禁锢,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的小学教师也就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其中的枯燥、无奈和精力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多少年来,谁也不敢动一动。你不改或者少改学生习作,教研组能通过吗?教导处能通过吗?校长能通过吗?上级的教研员能通过吗?因为似乎自古以来语文老师就得改作文!这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是的,“精批细改”是我们的传统做法,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是否值得提倡,值得讨论?首先,某些“精批细改”的做法,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学生习作时

18、,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旁边画一个“U”型框框,然后由学生订正。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是在提高教师自己识别错别字的能力,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学习和训练。从整个背景上看问题,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的错误,善于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才是对他们学习责任心的培养和“学会学习”的技能的训练-我们应该将孩子们放到地面上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不要老是“抱”着他们。在平时习作训练时,老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对每一次的习作训练、评改,其目的仍然是一种“诱导”,诱导学生写得多,写得好,诱导他们产生兴趣,坚定信心,使他们“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9、这样,才能强化学生们对写作本身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在考试和运用时充分发挥和大胆创造。第二,许多小学教师自己并不经常写文章,对于文章的构思、生成和写作不熟悉,却要在修改上把关,往往会出现隔靴挠痒的情况。如果教师水平不高,把好的作文说成了坏的,把对的改成了错的,那才叫适得其反呢!有一本小学生达标作文选,小学生写道:在航模比赛的时候,当看到自己的小船和另外一个同学的小船并驾齐驱时,急得“手心里直冒汗”。而教师的点评却是:“应该描写的是人的脸而不是手手心怎么会冒汗?”不能描写手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著名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中,就用了十几页的篇幅描写一个赌徒的手!手心就不能冒汗吗?小学生,无论就

20、其观察事物的视角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我们成人大不相同。他们的视角和方式未必就是错的,未必就无可取之处,恰恰相反,有时他们的视角和方式表现出一种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就像孩童的图画和字迹一样,只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成人尚无法窥见其中的奥妙罢了。所以,一旦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作品,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原来要表达的思想,而是强加了我们通过他们词不达意的文字所猜测的成人性的理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抛弃或者改换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换取教师的欢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这也是一些少年老成、四平八稳的文章反而并不可爱的原因。第三,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有不少缺

21、点甚至错误,但是,总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一旦使学生害怕了,那就坏了-害怕是厌学的先导。在许多时候,小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想像力已经大大地跑到文字表达前头去了,而他们语言文字的“建筑材料”则相对贫乏,严重滞后,驾驭文字的能力也相对稚嫩,所以,就必然会有词不达意、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对学生的文章自作主张地用我们成人的理解进行体无完肤式的修改。语文新课标中对第二、三学段习作的要求是“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就是提倡引导孩子们自己修改习作。当孩子们拿到改

22、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本的时候,孩子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之乎中,取法乎中,得之乎下”。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时间读大学问家们的文章,没有时间学习时事政策、教学理论,全部或者大部分的精力却花费在“学习”学生们的“著作”上了。教三年级的教师永远阅读三年级孩子的“著作”,教六年级的教师永远阅读六年级孩子的“作品”,教师的水平岂能提高?教师的水平上不去,要教好孩子,岂非缘木求鱼?其实,学生习作水平乃至整个语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调度能力和循循善诱,习作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部分。而以上的“水准”和“水平”、“能力”与“艺术”,则是必须靠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

23、提高才能达成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见教师本身水平的重要。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很少探讨习作课应该怎么上,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却将所有的习作教学都“押”在习作评改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上了!很多家长,甚至不少校长,评估教师的业绩不是看他课外学习是否认真,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效果是否显著,而是以改了多少篇文本,以是否“精批细改”为准则。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师们也以为习作改得多,改得仔细才是工作积极,于是,一个个埋头在学生的作文本里!这对教师是多么大的延误!提高教学水平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腾出时间,特别是腾出教师们批改习作的时间来让老师们学习进修!就是为教师“减负”开出的一剂对症药方!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彻底摒弃语文老师对习作的批改,我们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好、更新的习作评估办法,使这项工作更加灵活、更有科学性,从而给语文教师们“松绑”和“减负”!解开束缚在他们翅膀上的绳索。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