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710868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图2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

2、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

3、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正确选项为B。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2017新课标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7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8导致夏季图

4、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9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7D 8C 9A【解析】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

5、故选A。考点:海域浮游植物分布规律和成因。【点睛】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浮游植物密度图例信息,判断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规律。(2017江苏卷)A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图19为“搁浅冰山照片”,图20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每年春季纽芬兰岛附近会出现大量冰山,这些冰山源自_,其对附近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3分)(2)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有_,主要影响因素有_。(5分)(3)此外,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

6、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_。(2分)【答案】(1)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温降低;盐度降低(2)同纬度西低东高;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纬度(3)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解析】(3)随着全球气温转暖,春季气温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时间提前,数量增多。考点:海水性质、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和全球变暖对冰山的影响。【点睛】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约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约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们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约有90%体积沉在海

7、水表面下。冰山非常结实,加之极地的低温环境下金属的强度降低,金属板很容易被冰山损坏,因此冰山为极地海洋运输中的极端危险因素。【2016年高考题】(2016江苏卷)图13 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2526 题。25.2013 年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增大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6.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答案】25.AC26.A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水资源的利用和解决办法。【名师点睛】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

8、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利用和不合理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水资源缺乏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资源性缺水,是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如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水质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废污水造成淡水资源受污染而短缺的现象。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因此节约用水、珍惜和保护好水资源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

9、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有些同学在回答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时会用南水北调来代替跨流域调水,这是错误的,南水北调只是跨流域调水的一个实例,我们还可以有多个跨流域调水工程用来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网(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洋流。13.7月,一艘货船从日本横滨出发,沿图中路线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会遇到风海流、密度流、涌升流三种洋流。货船遇到这三种洋流的海区位置分别是A.甲、乙、丙 B.甲、丙、丁

10、C.丁、乙、甲 D.丁、丙、乙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轮在E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油污可能漂向A.我国东海海域 B.我国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亚海域 D.菲律宾海域【答案】13、D 14、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洋流知识。【名师点晴】这道题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风,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风海流;风海流是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学生做题时,不仅要知道洋流分布,还要知道盛行风的影响范围;风海流是东西方向运动的;而补偿流都是在陆地沿岸流动的,上升流多与离岸风有关;密度流多是封闭海区与外大洋间存在的,地中海与大西洋间因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 地理定位是考查学生平时对图的关

11、注。台湾海峡属东海,台湾海峡南端以南是南海;印度尼西亚海域在赤道附近,菲律宾海域在菲律宾群岛附近。(2016天津卷)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答案】10.D 11.B【解析】试题分析:10.根据材料,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

12、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黄河中上游来水在减少,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多,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呈下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上游水电站增多,只是改变黄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不大,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使得黄河含沙量增加,对水量影响小,从1951年到2010年这几十年来,黄河下游降水量没有明显减少,不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泥沙也减少,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对河口地区的气候影响不大,气候不会变干。考点:河流水位特征和河流堆积地貌。【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一般,第10题注意审题,

13、“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抓住“最主要”,也就是说四个选项中有2个及以上选项是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的原因。第11题,关键是理解入海水量和黄海三角洲地貌形成的关系。(2016江苏卷)图9 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9 20 题。19. 图9 中洋流甲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20. 图中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A. B. C. D.【答案】19BC20B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名师点睛】解答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

14、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我们在记忆分布规律时按照“8/0”书写方向去记,8表示北半球的洋流方向,中间是赤道逆流,0表示南半球的洋流。寒暖流的性质,一般来说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流的洋流为寒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为暖流。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 使沿岸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 使沿岸

15、降温减湿作用。(2016新课标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

16、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答案】9.D 10.B 11.A【解析】试题分析:11.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故该题选A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考点:该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外力与海洋外力的相互作用,具体考查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水库建设的影响、河口水闸的作用。【名师点睛】该组题以河

17、口的河床断面图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河流与海洋的相互作用,修建水库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的作用。试题难度、区分度都较大。第一题,意在考察学生读图能力、理解材料,获取信息和应用迁移的能力。从图中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乙时河床抬高,结合材料的叙述 “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床”来判断出:甲时为汛期或汛期末期,冲刷为主;乙时河床抬高,逐渐进入枯水期,淤积为主;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转为枯水期,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根据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判断最佳答案为D项。第二题关键在于理解水库建设会拦截蓄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紧跟这一信息进行判断即可。水库建设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知

18、识,能有学以致用,灵活迁移时解题关键。第三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作用,河口工程建设在水库竣工之后,上题可知水库建设后,下游及河口泥沙淤积更加严重,结合泥沙淤积的原因,根据工程所在的“河口位置”判断主要作用是切断潮流泥沙补给。(2016新课标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19、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A. B. C. D.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7.B 8.C 9.D【解析】试题分析:9.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故选D。考点:河流、水循环【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

20、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

21、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2016浙江卷)37.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26分)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2 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10分)(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答案】(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

22、,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解析】考点: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名师点睛】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包括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分布、河流分布、铁路分布及工业结构图信息。水能资源开发要考虑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地形地质状况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选择从原料、资源、市场、政策、技术和产业基础等角度来综合阐述。区域间产业同质、恶性竞争是我国较多区域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何从区域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关注分工合作地进行区域产业联系,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23、重要课题。(2016上海卷)(十七)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场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36.概括渭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分)37.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南、北两侧支流的特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38.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6分)【答案】36、河流径流量较小;流速较稳定;汛期一般出现在7、8月;河水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37

24、、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38、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解析】试题分析:考点:考查河流水文特征。37.图示渭河北侧:支流多而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大量泥沙,尤其是每年7、8月暴雨多,水土

25、流失更加严重,带来的泥沙更多。北侧支流来沙是渭河主要的沙源。渭河南侧:多发源于秦岭山区,支流短,水流急,易于带来泥沙。支流较北侧少,南侧支流不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考点:考查流域特征。38.原因:沿渭河城市多大量抽水截留,河流水量减少;沿河地区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水量减少;沿河城市污染排放,导致水质下降。对策:河流水资源利用上,都要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地处北方,气候较为干旱,要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等等。考点:考查流域水资源利用。【名师点晴】这道题主要考查流域的治理。 河流水文特征是要是描述

26、河流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流量和汛期是由补给水源决定的,抓住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率决定的;结冰期是冬季气温影响的。河流淤积严重的原因分析,要求从南北侧支流说明;这里要结合两侧支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进行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只要讨论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过度用水和污染两方面分析。流域的治理都要注意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统一分配与调度;结合水资源紧张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2015年高考题】(2015新课标II卷)圣劳伦斯河(下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下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27、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10、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1、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加深河道 绿化河堤 分段拦冰拓宽河道A、 B、 C、 D、【答案】9.C 10.B 11.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河流水文特征和凌汛的知识。【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为材料抽样考查气候知识,河流水文特征,检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一小题河流当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开始出现结冰期,结合给出的气温变化曲线不难读

28、出蒙特利尔市一年有四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第二小题要注意调运学过的知识,影响河流结冰的因素除了气温以外还有水流速度、河水盐度等,当水流速度过快,即使在0以下,河水也很难结冰;盐度高,谁的结冰温度会降低。读图可以看出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布局有水电站,说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河水不易结冰;第三小题要知道河流凌汛危害形成过程是浮冰不断累积,堵塞河道,抬高水位形成洪水,所以应对措施应想办法降低水位或加高堤坝,避免洪水溢出。(2015北京卷)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

29、埋藏浅5.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答案】4.C 5.A【解析】试题分析:4.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C。5.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相差不大;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故选A。【考点定位】外力作用、水循环。【名师点睛】外力

30、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2015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缩短路程 增加运量 减少货物破损 增强贸易灵活性A、 B、

31、C、 D、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答案】1、C 2、B【解析】试题分析: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临近赤道,北极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极星定向,A错。乙处冬季时受东北季风影响,可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B对。丙处是热带沙漠气候,很难见到河水的暴涨,C错。丁处半岛受离岸风及洋流影响,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名师点睛】通过读图分析,学生

32、应能判断出海运的路程远了,同时学生要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应知道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以车、马、骆驼等为主,运量比轮船要小的多。陆路运输的颠簸是硬性碰撞,瓷器易损坏。海运中船只的摇晃是和缓的,可以减少碰撞损失。古代航海晚上只有靠北极星定向,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太低,不易看到北极星。利用风力和洋流行驶,所以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知识。乙处是季风洋流,船向西行,东北季风在右后方。(2015江苏卷)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9.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A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墨西哥 D阿

33、根廷20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答案】19.AC 20.C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晴】本题组以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洋流流经地区水温分布特征。第一小题具体考查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解决此题关键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流动方向;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洋流流经地区水温分布特征,解决该题两个关键点,一是洋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水温高低,二是洋流的性质,决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2015四川卷)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物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

34、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答案】1、A 【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名师点睛】材料中只告诉了到达时间,是帆船航行,说明要借助风力和洋流的力量。要根据图示航线的位置,判断所在风带,所经海区的洋流状况。所以要熟悉气压带、风带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及特征。(2015四川卷)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

35、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43-的尝试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9、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A、 B、 C、 D、10、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A、均显著增加 B、均不会增加C、NO3-减少, PO43-增加 D、NO3-增加PO43-减少【答案】9、C 10.B【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河流污染物来源差异,影响河流污染物含量的因素。【名师点睛】根据材料,河流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影响河流污染物含量的因素与污染物排放量有关,与河流水量大小有关。经济越发达地区,排放的污染物质越多,经济落后地区,排放的

36、污染物质少,排放量与河流污染物含量成正相关。河流径流量与污染物质含量成负相关。根据亚马孙河的径流量大小,沿岸地区的经济状况,可以判断污染物质含量最少的是亚马孙河流域。根据黄河水系特征,下游是地上河,几乎无支流注入。要注意条件,只考虑河流补给,就是不考虑排放污染物情况,也不考虑河流的支出情况,河流中NO3-和PO43-离子的浓度不会变化。(2015四川卷)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1、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1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37、)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答案】11、D 12、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湖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根据材料,湖泊的水文特征有结冰期。根据图示信息,如等高线、经纬度,可以判断选项的正确或是错误。影响湖水结冰的因素有纬度、海拔高度、水体深度等。根据图中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判断,结冰原因不是海拔高。水体越深,越不易结冰。湖泊湿地对周围环境影响主要影响气温和降水等因素,水面比陆地温度变化慢,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小。(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

38、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8-9题。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答案】8.C 9.B【解析】试题分析:8.艾比湖面积的缩小,注入淡水减少,蒸发水分增多,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坏,出现鱼类死亡,湖中鱼类密度减小;湖面缩小,湖水蒸发量减少;而湖水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故

39、选C。9.湖泊面积萎缩主要是因灌溉用水增多,所以主要措施应退耕还林,保护水源;而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修建水库无水可储存,也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湖泊面积萎缩,与水质无关。故选B。【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名师点睛】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水分,含盐量便愈来愈高,湖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注入咸水湖的水都是淡水,而蒸发水也为淡水;咸水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资源短缺,因人口增长过快,开垦了大量耕地,导致灌溉水增多,注入湖泊的水减少,这是引起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措施要控制人口数量、退耕还林还草、改进灌溉技

40、术,发展节水农业。(2015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41、.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答案】1、D 2、B 3、C【解析】试题分析:2、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考点定位】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名师点睛】该题以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读材料把握和提炼出几个关键词,“雨水花园、汇水、下渗、净水”来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考察的主干知识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中蒸发

42、、下渗、地表径流等主要环节的发生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探讨水循环有关地理原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2015海南卷)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以下问题。8. 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9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答案】8.D 9.B 【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该组题目通过文字材料,以水循环作为试题与教材及课标的结合点,考查水循环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对水循环过程和各环节的理解是

43、解决该题的关键。陆地矿物质主要通过径流被搬运到海洋,随着水循环过程的持续进行,海洋中矿物质总量呈上升趋势。突出高考地理重视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以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2015海南卷)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5. 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湖泊()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16. 在该湖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A. B. C. D.17.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入湖河水量减少 D.

44、出湖河水量增大【答案】15.B 16.D 17.C 【解析】试题分析:17.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人口迅速增加,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湖水位下降加剧。【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生态问题等。【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变化的原因等。区域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构成区域整体自然环境特征,基于此,区域问题的解答一般可遵循“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思路,即先根据材料中所提供信息如经纬度、地名等确定区域地理位置,再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表现及其成因,再推测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问题是高考地理的主要考查方式,从区域入手,考查地理环境综合特征,体现了地理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