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7096221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目录1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简介1.1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1.2交通安全意识培养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2.1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2.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3改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主要措施与对策3.1以人为主的对策3.2车辆的交通管理对策3.3道路的交通管理对策3.4其他环境因素4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家庭,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汽车已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与标志。然而,当人们充分享受汽车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生命和财产代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天约有14万人受到交通事故伤害,造成 3000人以上死亡,1

2、5000人残疾。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代社会致人死亡和伤 残的主要原因。我国与多数亚洲国家一样,经济不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汽车状况较 差,摩托车和非机动车使用率高,交通基础设施差,混合交通严重,人们的交通法制观念淡 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快,所以交通事故较严重。因此,我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因素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微观规律、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道路交通预防理论及其实现方法。明确指出当前乃至今后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彻底改变目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事后处理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3、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 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 nt of peoples livi ng sta ndard, car into family, car own ership in Chi na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car has become a symbol of modern civilizationand sign. However, when people fully enjoy the car brings manyben efits at the same time,

4、also paid the heavy cost of life and property. Accord 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 ni zati on estimates that every day, about 140000 people worldwide suffer from traffic accide nt damage, killi ng more tha n 3000 people and 15000 han dicapped. Traffic accide nt has become a con temporary society cau

5、se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Like most Asia n coun tries, in China is less developed, peoples livi ng level is low, the car con diti on is poorer , motorcycles and a non-m otor vehicle utilizati on rate is high, the tran sport in frastructure is poor , mixed traffic is serious, peoples

6、 viewpo int of traffic law is weak, the fast developme nt of n ati onal economy, so the traffic accide nt is relatively serious. So I accord ing to the prese nt situatio n of road traffic safety situati on in creas in gly seriou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 alyz 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 n ro

7、ad traffic safety in China, start ing from the factors of traffic accide nts, an alyzed the macro regularity of road traffic accide nts, microcosmic law, an alysis the causes of traffic accide nts, road traffic preve nti on theory and its impleme ntati on method is proposed. Explicitly poin ted out

8、that the curre nt and future developme nt directio n and trend of traffic safety, Ion g-term pla nning, decisi on making at the mome nt, completely cha nge the traffic safety state of post-process ing, to nip in the bud.关键字:交通事故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事故预防与主要措施main reas onkey words : traffic accident factor

9、s affectingsafety transportationfor the accide ntaccide nt preve nti on and the main measures.言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由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因 素组成的系统失去平衡造成的。交通事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交通安全进行更深入层次的研究,有助于找到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通过对道

10、路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软硬件交通安全环境,以期望对预防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对不同的道路交通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类型交通安全事故的对策,从而使整个社会有更好的交通环境。好的交通环境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1道路交通运输简介1.1道路交通安全定义定义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

11、等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冲突与矛盾,产生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状态。特点 交通安全是在一定危险条件下的状态,并非绝对没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交通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或状态的描述。 交通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交通安全是不存在的。 对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 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交通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不同。事故关系 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是在安全与不安全的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 交通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 交通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

12、由事故引起的。1.2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一、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的宣传力度。1、是要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多方面、多方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结合各类交通事故案例, 以案说法,对日常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曝光, 切实增强广大市民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2、 是要深入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守法意识。 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针对不同单位、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组织、督促、指导各机关、单位、街道、社区开展交通法 规宣传教育,培养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文明交通意识。要进一

13、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注重交通安全的观念。 新闻媒体也要利用案例剖析、公益广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二、加大对骑车人和行人的交通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守法自觉性和交通安全意识, 净化交通环境。努力做到政府严格执法、社会组织自律和公民自觉守法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三、开展珍视生命,善待生命,文明行走在都市活动。利用市民学校、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在广大市民中,重点是在市场经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中,宣传“文明行走在都市”活动的意义,开展“

14、文明行走、做文明市民”的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市民和未成年人珍视、善待生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做一个文明行走的好市民,为城市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四、进一步加强交通标识的设置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合理地设置交通标识及交通设施,在危险路段、事故多发地段,设置醒目的告示牌、 警示牌,警示机动车驾驶员要谨慎驾驶,注意安全。五、调整不合理的交通信号设置,促使交通设施设置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应对全市的交通设施进行一次大检查,调整不合理的交通信号设置, 多建立交桥、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交通压力,要有适 应城市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前瞻性,

15、做好城市规划,保证交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六、设立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建议政府尽早设立我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 助基金”,以利于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救治,促进社会的和谐。总之,只有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提高了, 交通安全社会化就能实现, 而且能够深入持久地 巩固下去,管理社会化工作就会不断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出现新成果,才能为建设“世 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好坚实的交通基础。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2.1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简介纵观发达国家的交通事故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99 1920年,第二阶段为1920-1945年,第三阶段为19

16、45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第四阶段为 20世纪70 年代初至现在。前三个阶段道路交通事故总的来说呈上升趋势,其中第三阶段正值发达国家大规模建设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相当于我国目前的状况。20世纪70年代中叶的石油危机波及世界各国,由于燃料不足致使汽车出行减少,行驶里程受限;同时,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现出治理的效果。尽管汽车保有量和车辆行驶里程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道路交通事故率及严重程度已趋于稳定。现给出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表3-1世界部分家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

17、亡率10人口死亡率德国31871144770.815.40西班牙8442731001.006.80法国7314542751.136.70意大利-48231.188.10荷兰219466770.754.10英国17681925380.744.30美国5811000372611.4612.25日本76614751550.654.04韩国-58702.9312.112.2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简介在1951 2001年的51年中,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趋势更加明显。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从1951年的5922起增加到2001年的754919起,伤亡人数以10年翻一翻的

18、速度上升。在这51年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 127倍,105倍和123倍;2001年死亡率攀升至 8.51/10万人口。车祸 死亡人员中,行人、乘客、骑摩托车者和骑自行车者等交通弱势群体占了80%以上。首当其冲的是儿童和青壮年劳动人群,半数以上的车祸死亡者是16-45岁的青壮年。其中75%是26-45岁年龄组,道路交通事故对劳动人口造成严重威胁。试想当一个养家活口的家庭成员 惨遭不幸时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多么不堪设想的后果,死亡所带来的潜在寿命损失年远高于恶性肿瘤和冠心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1999年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损失1260万潜在生产寿命年,估计价值为1

19、25亿美元。因此道路交通伤害给国民经济、卫生资源、家庭和 个人,尤其是社会上最贫困和弱势人群带来沉重的负担。表3-2近十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年份起数死亡(人)受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万车死亡率20006169719385341872126.715.6200175491910593054648530.915.5200277313710938156207438.313.7200366750710437249417433.710.8200451788910707748086423.98.520054502549873846991118.87.620063787818945543113914.

20、96.920073272098164938044212.26.320082652047348430491910.14.32009238351677592751529.13.6表3-2是2000-2009年我国交通事故四项统计指标(交通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万车死亡率变化情况。由表3-1可见,中国在进入 21世纪以来,每年因为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几乎都在10万人左右,是每年世界上因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不仅仅因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为27.3%,甚至比亚洲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老挝都高,而这一指标美国仅为1.3%,日本为0.9%

21、。万车死亡率也比发达国家高出几倍;亿车公里死亡率被看作是最能反映交通安全状况的指标之一,这一指标我国将近日本的10倍。大量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5姬上时,交通事故数量就会保持上升势头;经济发展速度低于 5%时,交通事故数量才会下降。而我国近几年GDP年增长率都在8%右,而且据预测,在未来近5年内,我国的GDP年增长率都会保持在 5河上。结合近几年我国交通事故数据,我们可以说,我国正在交通事故不断增长的风口浪尖上,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3改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主要措施与对策道路交通安全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保障人民交通安全是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交通事故的发生

22、具有不可预见性,为了保证行车安全, 减少交通事故应以预防为主。交通安全涉及到人-车-路-环境,要消灭交通事故是不可能的。就我国目前的人-车-路-环境状况,交通安全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量并降低由于 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程度,减少经济损失。改善交通安全现状的措施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人的行为的明显改善,其次是包括道路和汽车的技术进步,其三是法规的不断完善。其中,“以人为本”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3.1以人为主的对策交通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交通参与者行为因素引起的,因此,降低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最重要的作用。(1) 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管理提

23、高驾驶员素质、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有50%以上的事故同驾驶员行为有关。因此提高驾驶员素质、职业道德对保证交通安全有重要作用。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视觉、听力、反应动作的准确性,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都要有科学的 检查和严格的考核标准。驾驶员的培训要严肃、认真,既要认真上好技术课、训练课,又要 上好交通法规课。要讲交通道德、职业道德,严格执行交通法规。进一步规范已取得驾驶资格的驾驶员的行为。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事故肇事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长抓不懈且注重实效;强制驾驶员佩带安全带; 推广记分卡制度;对从事危险品运输和客运的驾驶员,进行专门的运输安全培

24、训与考核,严格执行安全驾驶各项规定,以保证货物和人员的安全。(2)对机动车乘员、骑乘自行车人员及行人的管理这部分人员较多,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应以宣传教育为主。交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大众传媒应加强道路安全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安全意识深入民心; 一方面规范机动车乘客行为, 另一方面使乘客监督驾驶员行为保障安全行车;规范非机动车及行人行为,如过街走人行横道或天桥,禁止翻越栏杆等。利用这些措施,尽量避免其与其他交通流发生冲突,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3)对交通执法人员的管理执法者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正常的交通秩序,其行为会对交通秩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 在中国基层,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5、 一些地方存在管理时松时紧,执法尺度不规范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驾驶员侥幸的心理倾向。所以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一样重要。3.2车辆的交通管理对策(1)加强对车辆和道路的安全化建设。车辆造成的交通事故及其损害后果与车辆性能是分不开的,而道路的安全化是保障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还应增强驾驶员对车辆维修的理性认识,并辅以政策法规等强制手段切实保证车辆维护和修理的顺利执行,加强车辆的安全性研究和日常维护与技术检查及道路的安全设计,协调道路与周边环境,完善交通标志标线。(2)加强对车

26、辆的安全检查和主动、被动安全性能研究。加强对车辆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操纵机构和传动系统等项目,避免不合格的机动车参与交通;加强对车辆主动、 被动安全性能研究, 尤其要加强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研究,以达到降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的目的。(3)严格执行机动车年检和报废制度。机动车的年检是对车辆本体综合技术性能的一次强制性检验,其重点不仅是车体内外部表面维护保养的好与坏,更重要的是对发动机及传动机构、电气仪表及油路系统和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及车辆综合安全运行性能的检验。经检验发现车辆主要部件存在严重缺陷,噪声、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制动系统等安全部件失灵,经修理仍达不到技术要求的,以及

27、已达到使用年限的车辆,必须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避免因车况不良而造成事故发生和环境污染的增加。3.3道路的交通管理对策(1)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可以缓解混合交通矛盾。一方面要提高道路技术标准和路面质量;另一方面改变投资渠道和建设方式,大量增加交通安全设施,改善交通环境,增加交通标志、信号灯和隔离设施等,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通畅、舒适的交通环境。(2)强化对道路的管理。对于高等级公路主要是加强路面巡查和路况自动化监控措施的 应用,控制超速和强行超车;在大雾和雨雪天气要进行路面疏导和控制车速,防止超高、超宽、超长、超重等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中低级

28、公路管理中,要及时对路面安全状况进行检查,有计划地对危险路段、路口进行改善。对新建道路在设计、施工、验收中。严格按 照道路建设规范要求进行,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的设置要严格按规范和标准规定设置, 经有关部门验收后投入使用。(3)提高道路(环境)安全性措施。提高道路设计的安全性;高危碰撞地点的补救措 施:增加防滑路面,改进照明条件,提供中央安全区或安全岛,增加标志或标记等;在道 路新建和改建中,应进行稳静化处理。如在道路中增加减速垫,交叉口垫高,路段中采取中 间隔离和机非隔离,路口车流渠化岛等。3.4其他环境因素加强道路安全法规的建设和实施(软环境对策)近几年,中国道路交通法律、 法规建设取得

29、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汽车保有量、 公路通车里程及人们出行等的进一步增加,各种新矛盾会随即出现,与此相适应,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出台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控制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的增长。例如,进一步完善交通事故通报机制,尽量缩短交通事故上报时间周期 ,在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布,以 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始终如一地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遇到违章行为严肃处罚,不给违章者抱有侥幸心理的机会。硬环境对策硬环境对策主要是针对各种气候条件、地形、公路周边环境、路况、交通流、混合交通、交通干扰等各方面。道路景观的安全作用:绿化、路旁建筑以及照明等。绿化具有诱导视线、防眩、指路、沿线保护等安全功能;

30、照明除了给人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外,还具有安全功能,可以指示道路方向、道路标记。气候条件与交通安全:据统计,6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引起的。恶劣天气下路面的附着系数降低,驾驶员的视线受阻以及心理变化较大。结束语结束语交通事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都在研究和探讨预防事故、减少伤亡的措施,制定 相应对策如瑞典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根据对自己国家交通事故状况的分析研究,曾提出了一个预防事故、减少伤亡的国家级目标:从1985年到2000年交通事故死亡减少25%,到 2010年减少40%.我国是一个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事故伤亡严重的国家,因此,交通事故相关的研究十分必要.笔者从分析我国道路交通现

31、状及特点入手,以我国交通安全评价为基础,建立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对策研究框架,旨在研究我国交通安全问题,寻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本解决措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参考文献1 宋宝珍.道路交通安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115.2 吴毅洲,陈鹏.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 18( 1).3 沈斐敏,陈伯辉.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0( 1).4 郑安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比较研究 J.安全文化网,2009, 6( 1).5 薛育乾.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J.论文天下论文网,2009,6( 1)

32、. 路平,吴义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10, 20(2).7 过秀成.道路交通安全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08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与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9 刘强,陆化普,张永波,邹博.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 17 (1)10 牛学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D. 2010.11 赵瑞华.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J.劳动保护,200912 刘志强,龚标.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和对策 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 4): 76-78.13 刘志强,赵艳萍.中国交通安全科技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13(8).14 陈宽民,王余平.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与预防对策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15 金会庆.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16 许宏国.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M .北京:人民交通工业出版社,2011.10.17 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8 骆勇,魏朗雾天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J.人类工效学,199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