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说课稿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77064321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报任安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报任安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报任安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报任安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任安书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的 一、知识点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对他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事件,以便比较准确地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思想情感和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巨大动力。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二、能力点 1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读懂文言文的能力。 2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赏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三、德育渗透 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 2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读懂文章的内容,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文言词语的意义。 2体会作者在文中表

2、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 二、难点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内容涉及的作者家世、古代刑罚、古代王侯将相受辱事件,以及至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名传千古的事例等,学生不太熟悉;且司马迁生活的时代与学生距离太远,学生人生阅历尚浅,对司马迁在文中表达的丰富情感、深刻的感受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 三、解决办法 1印发司马迁的有关资料及历代学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价,使学生对司马迁有感性的认识和较为完整的了解,为阅读作些铺垫。 2阅读课本中的“相关链接”,让学生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家庭背景有所了解,从而理解他受宫刑后为何依然发愤著书。 3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中的注释自读课文,

3、发现问题,为课堂讨论作准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师生互动设计 一、第一课时,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答疑,解决疏通大意、读懂基本内容的问题。 二、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或课下阅读太史公自序等篇章,进一步理解课文,第二节课评价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了解影响司马迁生死观、价值观及史记创作的主要资料。 2疏通文意,理解每段内容,整体把握课文。 二、导入 投影两幅关于司马迁的对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思考:从这两幅对联中,我们读出了有关司马迁的哪些信息? 三、新课 (一)介绍

4、司马迁的有关资料 读史记就要了解司马迁。从印发的有关材料看,对司马迁一生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他创作史记重大动力的事件是什么? 小结:主要是两点。 1家世和家庭。司马迁的先代“世典周史”,其父司马谈在任太史令时就曾想到利用做官的便利条件,修著一部记述“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但未能如愿。临终时,他把这一理想和愿望留给了司马迁,希望司马迁做太史,不要忘记他所欲论著的心愿,并认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自立,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父亲的话对司马迁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司马迁流着泪向父亲承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2遭遇李陵之祸,接受宫刑。这对司马迁影响

5、极大,经历此事,他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性和上层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很痛苦、很深切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他对史记一书的创作。司马迁之所以在为名节自杀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选择后者,全是因为史记未成。他发愤著书,以十分刚毅的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并通过史记一书来鞭挞黑暗,表彰正义,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读史记不能不了解司马迁,了解司马迁,不能不读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在这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述说了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和愤懑,披露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专断不公,委婉地述说了他受刑后忍辱苟活的苦衷。

6、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宁愿受辱也要死得“重于泰山”的坚忍和伟大,同时此文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二)通读、感知、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引导学生感知内容,体会感情。 2学生诵读,重点段落反复诵读。 3师生、学生之间互动,研读课文,解答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及句子,对重点语句进行翻译。 4梳理每段内容,概括段意。(投影打出) 第1段:说明来信内容,就未能及时回信表示歉意。 第2段:申述自己遭受腐刑而未能死节的原因。 第3段:说明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第4段:列举古代“倜傥非常之人”身处逆境“论书策”以抒其愤

7、的例子,作为自己的榜样。 第5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写作宗旨,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决心。 第6段:再次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照应开头,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三)作业 1整理本课出现的通假字。 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注意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1)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3)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5)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6)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7)无益,于俗不信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C固

8、国不以山溪之险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E略陈固陋 (2)例: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A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B今仆不幸,早失父母 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E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第二课时 一、重点 1研读25段,评析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 2赏析课文的艺术特点。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司马迁的有关资料,疏通了文意,并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的25段,就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进行讨论,并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新课 (一)研读课文 1阅读第2段,理清作者思路,找出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 边

9、讨论边完成投影: (1)位卑人轻,死无人惜 (2)人应死得重于泰山“择死”对于自己无价值,所以“择生” (3)提出不辱与受辱的不同等次自己受的是极刑 (4)举历史上地位显赫受辱之例自己受辱而不“死节”不足为怪 2研读第3段,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 对“死节”的看法:“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意义地为名节而死。所以他不“死节”,他“择生”,因

10、为“择生”才能“践志”。清代学者包世臣曾指出:司马迁“实缘自被刑后所为不死者,以史记未成之故。是史公之身乃史记之身,非史公所得自私。史公可为少卿死,而史记必不能为少卿废也。”司马迁对生死的看法与他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密不可分。 投影: 择生践志:完成史记创作 3研读第4段,讨论作者列举古代一些“倜傥非常之人”的事例,同他表达的生死观、价值观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投影: 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有的是身体残废后写的;一句话,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磨折的倒霉人的产物。他把周易打头,诗三百篇收梢,总结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1、”,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钱钟书) 司马迁的遭遇同先贤们有相似之处,要以他们为榜样,顽强地活,发愤著书,完成史记不死节,择生,是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换言之,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选择了生。 4研读第5段,(1)找出表明司马迁价值观的句子;(2)说出“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句话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草创未就岂有悔哉?”他选择腐刑,隐忍而活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史记,为此他“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最后一句话传达出的信息:司马迁的选择对于自己是痛苦的,因为这种选择实在是一种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为世俗所误解,所鄙视,即便是智者,也难理解。他要顶着世俗的巨大的压力

12、,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择生比择死更需要勇气,更是刚毅坚强的表现。读出了这些内容,我们就更能理解第6段他表达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与内心所受到的折磨。 5根据以上分析,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迁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6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司马迁的生死观、价值观,对司马迁在为名节自杀而死和为事业隐忍苟活之间的“择生”选择,你怎么评价?联系本文和苏格拉底之死等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其他典型事例,说说你的看法。 7本文情感充沛,气势磅礴,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在语言形式上和表达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举例评析。 (二)总结全文 阅读此文,我们对司马迁择生践志,创作史记的心路历程有了一定

13、的了解。可以这样说,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历程是“悲壮”的,他以一介布衣的身份,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为中华民族撰写了第一部大型的纪传体通史,实现了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他的“择生”令人敬重。他“择生”的思考令我们深思。 司马迁忍辱奋斗的精神,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因为没有人能承诺我们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保证我们一生波澜不兴,倘若有一天我们在命运的急转弯处突遭风刀霜剑,突遇毒蛇猛兽,我们能否像司马迁那样忍辱奋斗,愈挫愈勇,即使匍匐在地,也依然坚韧地爬行呢?司马迁不仅留给了中华民族一部史记,更用自身的经历和对于生死、人生价值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曾

14、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去自杀,那便另当别论。”(参见毛泽东的晚年生活)从这个角度上说,司马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不惧怕死,但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也可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隐忍顽强地活。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重于泰山的死与坚忍刚毅的活同样是杰出的。 (三)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五。 2读第4段,最好背诵下来。 附 一、报任安书删节部

15、分中介绍李陵之祸的内容。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

16、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

17、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注释】 负:仗恃。不羁之才:不受拘束的高远之才。乡曲:乡里。 周卫:指防卫周密的宫禁。戴盆望天:比喻二者不可得兼。这里作者以喻自己忙于职守,无暇他顾。门下:指可以出入宫门的官。李陵曾任侍中,司马迁当时任太史令,都是宫内之官。趣舍:进取

18、或退止。趣,通“趋”。分别有让:指对有差别的事物肯于退让。下人:居于人下,甘居人后。徇:通“殉”。素所蓄积:指平素各种表现中所包含的相同的气度。媒蘖:酿酒的酒曲。这里引申为扩大,夸大。提:率领。戎马之地:指战场。或解“戎马”为代指匈奴。 王庭:匈奴王的住地。仰:这里有抬头面对、昂首迎敌的意思。当:相当,相等。“过当”指超过了和自己军队相等的数量。不给:供应不上,顾不上。旃裘:兽毛制做的皮衣,这里代指匈奴。旃,通“毡”。左右贤王:匈奴的最高官位。沫血:用血洗脸,指血流满面。沫,洗脸。弮:弩弓。死敌:与敌人拼死。奉觞上寿:捧着酒杯向皇上祝贺。觞,酒器。听朝:上朝听政。怛:痛苦。 款款之愚:诚恳的忠

19、心。绝甘分少:好吃的东西自己不要,分财物时自己要最少的。彼观其意:即“观彼其意”。暴:显露。 推言:阐述。睚眦:怒目而视。沮:败坏,中伤。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是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武帝为提拔他,派他征匈奴,李陵协助。李陵被围,李广利坐视不救。司马迁替李陵说话,所以武帝认为他有意中伤贰师将军。理:即大理,古代的司法官。拳拳:忠诚恭谨的样子。卒从吏议:指武帝最后同意法吏的判决。汉朝规定,被判刑的罪犯可以用财物赎罪。货赂,财物。左右亲近:指皇帝身边的近臣。幽:囚禁。囹圄:监狱。告诉:诉说。:毁坏,败坏。佴:相次。蚕室:养蚕的房屋,这里指受了宫刑的人居住的房屋。因受宫刑后不可受风寒,要住进像

20、蚕室那样温暖密封的房屋,因而叫做蚕室。一二:逐一。 二、对史记及报任安书评价的有关内容 1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2夫迁以救李陵得罪,迁但欲护陵耳,非有沮贰师意也。帝怒其欲沮贰师而为陵游说,则迁罪更不容诛。以武帝用法之严,而吏傅帝意以置迁于法,迁之死尚得免乎?迁惜史记未成,请减死一等就刑,以继父谈所为史;帝亦惜其才而不忍致诛,然则迁之下蚕室,出于自请无疑也。(清赵铭琴鹤山房遗稿卷五) 3迁著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子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

21、,不过其一家之言,乃借史的形式以发表之耳,故仅以近代史和观念读史记非能知史记者也。(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4粗粗卤卤,任意写去,而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且峭句险字往往不乏,读之但觉其奇肆,而不得其构造锻炼处。古圣贤规矩准绳文字至此一大变,卓为百代伟作。(明孙月峰评注昭明文选) 5迁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盖一生心画,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明孙执升评注昭明文选) 三、拓展阅读材料 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继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

22、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本小说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思考。 对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

23、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借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做绝境的境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这正是弗兰克曾经陷入的境遇,因为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战俘来说,煤气室和焚尸炉几乎是不可逃脱的结局。如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24、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做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就会如弗兰克所说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他以狱中亲历指出,这种态度是使大多数俘虏丧失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正因此而放弃了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弗兰克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

25、在成就”,因为他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斯妥耶夫斯基说出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是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愿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当他带来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