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上传人:hm****62 文档编号:7706207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换热器的研究开展现状及前景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开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本钱。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随着经济的开展,各种不同构造和种类的换热器开展很快,新构造、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局部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也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

2、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一工艺设备的组成局部,如石化、煤炭工业中的余热回收装置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换热器的分类,各种换热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对目前换热器的存在问题和开展趋势进展分析。关键词:换热器;强化换热;研究现状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开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本钱。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换热器的分类方式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开展,各种换热器层

3、出不穷,难以对其进展具体、统一的划分。虽然如此,所有的换热器仍可按照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来加以区分,具体如下。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展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外表式换热器

4、,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构造不同可分为管式和板面式。管式换热器以管子外表作为传热面,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等;板面式换热器以板面作为传热面,包括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和伞板换热器等。2 管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两种。2.1 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是将不同直径的两根管子套成的同心套管作为元件、然后把多个元件加以连接而成的一种换热器,工作时两种流体以纯顺流或纯逆流方式流动。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构造简单,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特别是小容量流体的传热。另外,只要做成管可以抽出的套管,就可去除污垢,所以它也使用于

5、易生污垢的流体。他的主要缺点是流动阻力大;金属消耗量多;管间接头较多,易发生泄露;而且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故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2.2 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构造一般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目前,国外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换热设备中,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虽然它在换热效率、构造紧凑性和金属材料消耗等方面,不如其它新型换热设备,但它具有构造巩固,操作弹性大,适应性强,可靠程度高,选材围广,处理能力大,能承受高温高压等特点,所以在工程中仍得到广泛应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管壳式强化换热器。螺旋槽管

6、换热器螺旋槽管是一种管壁上具有外凸和凹的异形管,流体流出管壁时在管壁附近诱发螺旋流动。层流层减薄,同时壁外表起伏强化了流体湍流,加快了由壁面至流体主体的热量传递,强化了传热过程。早期进展螺旋槽管研究的主要有美国、英国、日本,从19701980年进展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对螺旋槽管的实验研究起步也是较早的,华南理工大学、理工大学和大学都对螺旋槽管进展了试验研究,而且都取得显著的成效。目前,无论是从传热、流阻、阻垢性能,还是从无相变对流换热和有相变凝结换热,对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研究从理论到实际已到达较高水平。横纹管换热器 1974年前联首先提出横纹管,它是一种用普通圆管作毛胚,在管外壁经简单滚轧出与轴

7、线垂直的凹槽,同时在管形成一圈突起的环肋。流体流经横纹管环槽处能频频发生边界层别离而产生轴向旋涡,强化了流体湍流,旋涡不断生成,保持了连续而稳定的强化作用。横纹管在我国研究较少,只有华南理工大学对此进展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在一样流速下,横纹管流阻比单头螺旋槽管的小。化工学院与冷热设备制造公司对横槽纹管进展了开发研制,从而使横槽纹管与螺旋槽管换热器的应用得到同步开展。螺旋扁管换热器螺旋扁管是瑞士Allares公司首先提出、美国Brown公司经过改良的一种换热管。这种传热管由压扁和扭转两个过程制成,管子截面和形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流体也随之不断改变方向和速度,使湍流加强,边界层减薄,传热加强。我国

8、梁龙虎经实验研究说明,螺旋扁管管膜传热系数通常比普通圆管大幅度提高,在低雷诺数时最为明显,达23倍;随着雷诺数的增大,通常也可提高传热系数50以上。螺旋扭曲管换热器近年来,螺旋式扭曲管的研制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YKAYCKARA报道过一种高效换热器,其换热管是螺旋式扭曲管,两端为圆形,管子与管子在椭圆长轴处相接触,相互支撑而取消了支撑折流板,这样能保证装置的抗震性,且流体在管程和壳程都发生旋流。我南理工大学化机所和化工学院化机系也开发了变截面扭曲管和混合管束。波纹管换热器波纹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与螺旋扁管相一致。波纹管能起到温差补偿作用,省掉壳体膨胀节;由于温差应力的作用,换热管能自动去掉

9、外表污垢,使管外表不易产生污垢,具有强化传热和除垢的双重成效,且构造简单紧凑,容易制造,投资少,热率高,故广泛应用于汽-水、水-水换热领域。翅片管换热器翅片管是一种带肋的壁面,1971年美国首先提出翅片管,用于强化管单相流体的传热。日本、前联等国也进展大量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日立电缆研制的翅片管冷凝器,其冷凝效率和螺纹管相比提高3倍以上,同时实验说明这种管子抗油污能力也比拟强。翅片管换热器无论对单相对流换热还是对相变对流换热都有很大价值,尤其是当两侧换热系数相差10倍以上,用于卧式冷凝器强化有机蒸汽的冷凝最为优越,翅片管换热器已广泛用于制冷、动力、能源中的冷凝器、空冷器、油冷却

10、器。缩放管换热器缩放管是由依次交替的收缩段和扩段组成的波形管道,在扩段中流速降低、静压增加;而在收缩段中流速增加,静压减小,流体是在方向反复改变的轴向压力梯度下流动,扩段产生的漩涡在收缩段中能有效地被利用,且冲刷了流体边界层,边界层减薄,强化了传热。我南理工大学提出一种改型缩放管,将每个缩放单元段中的扩段减到最小,并采用外凸圆弧、凹弧和直线相连接的方式。同时还对该改良型管进展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说明了改良型缩放管的自然对流沸腾换热性能优于普通缩放管。缩放管换热器已在空气预热器、油冷却器、冷凝器、废热锅炉中广泛使用。3板面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不同于一般传热面用管做的管式换热器。它们的

11、共同特点是被用作传热面的板是平板或稍带锥度的伞板,其上有各种凹凸条纹,或有各种不同断面形状的翅片当流体流过板面时就会产生扰动,使边界层减薄造成湍流,从而获得较高的传热效率。相对于管壳式换热器来说,它们具有传热效率高,构造紧凑,重量轻等优点。又由于流体在换热器中无论进展并流、逆流、错流都可以,板片还可以根据传热面积的大小而增减,因此适应性较大,应用日趋广泛。随着对板式换热器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形式也越来越多。3.1板式换热器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是将薄的金属板片冲压成为凸凹状,周边贴合成橡胶类的密封垫片。Laval公司的按扣式垫片,垫片直接扣压在板片上;GEA公司的板片,板片槽口上窄底宽

12、呈梯形,垫片与板片槽过盈配合将垫片压紧。开发无粘接剂连接垫片的技术,使板式换热器安装和维修的时间节约80。我国板式换热器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较大的开展,继板式换热器总厂、*板式换热器厂开发单片面积2m2后,1992年板式换热器工贸公司试制成功国最大的300MN板片专用压机,单片面积已达2.7m2。可拆式板式换热器便于拆卸清洗,增减换热器面积灵活,在供热工程中使用较多。但是,一般的可拆卸式板式换热器由于本身构造的局限性,使用压力不超过2.5MPa,使用温度不超过250,此外还存在流体与密封垫片的相容性问题。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用焊接构造替代橡胶垫密封,消除了由于垫片材料耐温、耐腐蚀、耐压方面的限制

13、。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的组焊板片部不能用机械方法清洗,且全焊式只能用于不易结垢的介质进展换热,其最大优点是可承受较高温度和压力,没有垫片泄漏的顾虑。焊接式板式换热器近年来得到很大开展,德国与日本合作的千代田BAVARIA混合焊接板式换热器,操作压力可从真空到6MPa,单元换热面积可达1480m2以上。Nouvelles应用技术公司创造的Packino*换热器,代替列管式换热器用作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混合料换热器,并且得到了推广应用,紧凑、轻型的Packino*换热器可用各种合金制成,能提供的外表积为100010000m2。3.2板壳式换热器欧美兴旺国家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场竞相开发、研制各种型式的

14、板壳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的根本构造与板式换热器相似,但板间距增大,取消了垫片,改用焊接法连接各板,形成通道。板壳式换热器最适合于介质清沽、换热量大和压降小的场合。法国Packino*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催化重整装置中用一台大型板壳式换热器替代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组。20世纪90年代末期,Packino*公司又将大型板壳式换热器用于加氢装置,该公司的产品得到UOP(美国联合油)的认证。而板壳式换热器在中国起步比拟晚,1999年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并于1999年5月8日通过总公司鉴定。3.3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在国外较早使用在回收废液和废气中的能量等,螺旋板式换

15、热器的构造包括螺旋形传热板、隔板、头盖和连接收等根本部件。流体在螺旋形流道的流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流体在流道外侧之间形成二次环流,增加扰动。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制造简单、本钱较低、能进展地温差换热等优点,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能进一步提高该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场生产螺旋板式换热器,当时主要用于烧碱厂中的电解液加热和浓碱液冷却。如今螺旋板式换热器在我国已形成规模,国家已制定了配套的技术标准,设计制造技术在我国业已成熟。3.4 板翅式换热器在20世纪30年代,板翅式换热器首先在先进国家用于发动机的散热,它的板束单元构造由翅片、隔板和封条三局部组成。它具有扩展的二次传热

16、外表翅片,所以传热过程不仅是在一次传热外表隔板上进展,而且同时也在二次传热外表上进展。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场试制板翅式换热器,首先用于空分制氧,制成了第一套板翅式空分设备。近几年来,在产品构造、翅片规格、生产工艺和设计、科研方面都有较大开展。板翅式换热器由于构造紧凑、轻巧、传热强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开展前途的新型换热器设备之一。4 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是一种高效传热的新型换热器,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被应用于宇航技术中,70年代国外在电子、机械、石油、化工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热管换热器主要由箱体、管板、热管元件组成,其中热管是其关键元件。热管是一种充填了适量工作介质的真空密封容器

17、,当热量传入热管的蒸发段时,工作介质吸热蒸发流向冷凝段,在那里蒸汽被冷却,释放出汽化潜热,冷凝变成液体,然后在多孔吸液芯的毛细力或重力的作用下返回蒸发段,如此反复循环,通过工质的相变和传质实现热量的高效传递。热管换热器的最大特点是构造简单、换热效率高,在传递一样热量的条件下制造热管换热器的金属耗量少于其它类型的换热器。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先后开发成功了气-气热管换热器、热管蒸汽发生器(废热锅炉)、高温热管(液态碱金属热管)。并在冶金、石油、化工、动力、瓷以及水泥等行业领域中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当前热管技术已趋成熟,应用面逐步扩大。国进展热管换热器研制和推广应用的典型厂家(单位)有:化工大

18、学、石油学院、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石油二厂、711研究所、航天部501所等。5结语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制药及能源等行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我国是世界最重要换热、散热、冷却设备市场,据统计,在现代化学工业中所用换热器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在炼油厂中换热器约占全部工艺设备的40,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目前世界各国在换热器理论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已经进入高层次的探索阶段,涉及领域很广,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各种换热器的研发,但在一些高效换热器领域方面与兴旺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换热器技术,努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参考文献1立强,及

19、瑞,春光,等. 当代国外高效传热设备开展现状J.无机化工信息,2003(3):14-17. 2马晓驰.国外新型高效换热器J.化工进展,2001(1):49-51.3安军,邢桂菊,周丽雯.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J.冶金能源,2008,27(1):50-54.4平亮.新型换热器及其技术进展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7, 37(1): 25-29.5朱跃钊,廖传华,史勇春.传热过程与设备M.:,2008: 51-160.6ShahRK,ThononbB,BenforadoDM.Opportunitiesforheat e*changerapplicationsin.environmentals

20、ystemsJ.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2000,20:631-650.7史美中,王中铮.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M. :东南大学,2009:39-252.8恒健,梁爱姣.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化工,2006,35(5):291-292. 9洪蒙纳,邓先和.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强化传热研究进展J.化工,2005(3):41-42.10方书起,祝春进,吴勇,牛青川,等.强化传热技术与新型高效换热器研究进展J.化工机械,2004,31(4):249-253.11清方三维肋管在水套炉上的应用J.石油规划设计,2004, 15(6):38-39.12解毅,立伟,

21、邵德明,等.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在换热站的应用J. 化工,2008,37(6):410-412.13宋春元.板翅式换热器的技术进展J.化工设计通讯,2008,34(4):48-52. 14KhorrammaneshM,AmidpourM,NasrMRJ.Applicationof processdepositioninmulti-streamplatefinheate*changersdesigntouseinheatrecoverynetworksJ.ChemicalEngineeringandProcessing,2007,46:941-954.15莉,叶世超,叶锐,等.热管换热器在煤化工厂的应用及节能分析J.化工,2007,10(6):26-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