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期末论文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705439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期末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园林期末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典园林期末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期末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期末论文(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二二一三 学年度第 二 学期课程编号23120117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园林鉴赏主讲教师刘杰武评分学号2010130159姓名程茂杰专业年级全校公选教师评语:题目:园博园中古吴山庄园鉴赏与分析 画镜诗情古园林 古吴山庄园鉴赏与分析 【摘要】: 早在殷商时期甚至是原始部落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就已经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中国古典园林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从而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论文中,学生灵活地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有关理论与实际古典园林景观相结合,对具体园林蕴含的

2、文化,造景方法,地理位置,营造的意境等进行个人的鉴赏与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园林概述;深圳园博园古吴山庄园鉴赏与分析;作为延伸,学生还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城市景观营造的启发以及与现代建筑美学的联系做了一定的讨论与分析。论文的最后是结论部分,内容包含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及此次鉴赏课程的一些想法与感受。【关键字】: 中国古典园林 古吴山庄 山 水 建筑 植物花卉 诗意 绘画 布景 对景 借景 意境美 城市景观 绿化 雕塑 建筑美学 目 录前言4第一章 概说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 古典园林的基本知识4 第二节 古典园林的分类5 第三节 古典园林主要的特点6第二章 古吴山庄鉴赏与分析

3、第一节 古吴山庄的由来6 第二节 古吴山庄的景观8 第三节 古吴山庄的布景11 第四节 古吴山庄的意境13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于现代 第一节 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城市雕塑14第二节 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城市绿化15第三节 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建筑美学15第四章 结论16注释参考文献前 言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殷商,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时期,历经3000多年,熔铸了一代代人的人的心血,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将园林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时代发展到今天,古典园林依旧能给予我们感官上的享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因此,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分析研究,鉴赏讨论,无论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现

4、代人对古典园林或者古典建筑的鉴赏能力,甚至是培养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情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篇具有课程考核作用与学科性质的文章,虽然老师没有要求,但学生还是觉得有必要在论文的开头独立一章对古代园林进行总体概述。通过课程内的学习以及对课外相关书籍的广泛阅读,经过归纳分析,本人在第一章中阐述了我认为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园林的类别与园林的特点等。第一章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概述一方面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使此次论文显得更加全面完整。对深圳园博园古吴山庄的鉴赏与分析可以说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鉴赏园林的角度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亲身游历,本

5、文从古吴山庄的建造背景入手,分别从园林的景观、布景手法以及营造的意境进行鉴赏分析,旨在充分展示一种鉴赏园林的方法与思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如果能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现代相关领域的影响与作用,那么这样的研究便会显得十分具有时代价值。于是,第三章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城市景观营造的影响和其与现代建筑美学的联系做了一定的讨论,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最后的结论,则是学生对此次论文总体内容的总结与自我评价,包括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此次鉴赏课程的些许想法。本次论文中所阐述的理论与描述的景观都来源于学生本人的学习与亲身经历,论文的完成,让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课程有了更加全面的总结,也

6、让脑海中的知识得到升华。虽然从最初的构思,亲身体验,收集资料,书写论文历时一个月才完成了此次论文,但是,学生还是自感论文深度有限,阐述与分析如有不恰当与不到位之处还望读者与老师见谅。第一章 概说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 古典园林的基本知识 本节将阐明有关古典园林的一些基本知识,具体如下。园林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古典园林的构

7、成要素有山;水;建筑;植物花卉;楹联题额(有的概括不包括此部分)。古典园林的布景手法包括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添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等。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这些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的。古典园林有三个起源,分别为囿、台、园圃。囿属于古代统治阶级专门的狩猎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囿除了为帝王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还能在其中进行游玩。台的原始功能是登高

8、以观天象、通神明;台也是古代人们对山岳的模仿,可登高、可观风景。园圃最早只是农业上栽培果蔬的园地,后来演变成种植花卉植物的专门的地方。古典园林深受三种思想影响。“天人合一”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君子比德”思想,是指大自然山林川泽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能够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 “神仙思想” 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是原始的神灵、山岳崇拜与道家的老、庄学说的混合产物

9、。第二节 古典园林的分类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庞大,存在多种风格与流派,按照园林所有者所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以及自然景观园林等几种类型。皇家园林又称帝王宫苑、御苑、苑园、苑囿等,是供帝王居住、娱乐、祭祀以及召见大臣、举行朝会、修养生息的场所。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私家园林是相对于皇家的宫廷园林而言的,具体是指除皇帝以外的王公贵族、官僚、缙绅、文人、士大夫、富商等私人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寺观园林是指附属与寺庙、道观和祠堂的园林,它们是祭祀宗教建筑的一部分,从性质上说是寺观而不

10、是游赏型建筑,但从建筑形式和空间氛围上看,这种建筑的附属区域又具有园林的特色。在中国寺观园林也被视为私家园林的一种,具有神圣庄严和清幽雅静的特点。自然景观园林是一种天然景观,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配以周围环境,构筑一些园林建筑、然后经过人为开发加工成为公共游览性景观园林。通常这类园林规模较大,内容广泛,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按照园林所处地理位置还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江南园林地域范围小

11、;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岭南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因此岭南园林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第三节 古典园林的特点模仿山水,追求自然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天地山川是其崇拜的主要对象,因此园林的主题和内容总是与山水有关。在不悖于“客观”的条件下,经过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典型化的自然。但是,园林中的山水绝对不是自然山水的复制品,同绘画一样,古典园林基于自然,再现自然,又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

12、美的融合。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用比、兴的方式来表现、传达人们对自然美的情感和观念。作为园林的主要要素,园林中如果没有建筑,也就无异于自然中的山水。园林要来源与自然更要胜于自然,而胜就胜在于行制各异、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小品。多种艺术形式集合。文学的本质、诗词的意境、绘画的神韵等都在园林艺术中得以具体体现,可以说充满了诗情画意,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之一。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魅力的审美构成因素。古典园林籍人工叠山理水将自然万千风景汇集于咫尺之间,通过预设意境主题,利用山水、花石、树木将之表现出来,再加上现成的文字对相应景观(点)进行凝练与升华,最终形成了强调心灵感染的具有一定境界的意境。拥

13、有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中境界最高,发展最为成熟,民族特点鲜明,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第二章 古吴山庄鉴赏与分析第一节 古吴山庄的由来古吴山庄建成于2004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前夕,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地势高低落差约6米,是苏州市的参展室外园林景点。既然是代表苏州进行参展,那么古吴山庄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必然对一些苏州著名园林有所借鉴。她们主要有虎丘拥翠山庄、网师园、天平山等山体建筑,以下将分别对她们做简要的介绍。 虎丘拥翠山庄 网师园虎丘拥翠山庄始建于清光绪十年,建筑面积一亩有余,有小园林之称。基地形状呈长方形,依虎丘山而建。清代的陶茂森在大门两侧的墙

14、壁上书有“龙、虎、豹、熊”四个大字。主建筑是灵澜精舍,中部有三间的抱瓮轩,月驾轩、问泉亭,憨憨泉即在墙的外侧,问泉亭西北两面用湖石叠假山,其上种植石榴、紫薇、白皮松等花木。园林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起伏顿挫、简谱归真、林木茂密、山石盘居。站在园中的大平台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虎丘塔、狮子山、环山河等尽收眼底,可谓赏心悦目,引来无数游人前往观赏,其对于古吴山庄的建造起到的借鉴作用可以说是最大的。网师园则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国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其园址原是南宋时史正志的万卷堂,清代乾隆时宋宗元依据它的地势,将之辟建为园林,并命名为“网师园”。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游历此园,并留下众多诗文

15、,引用清人钱大昕网师园记中的描述如下:石径屈曲,似往而复,沧波渺然,一望无际。有堂,曰“梅花铁石”,山房曰“小山丛树(桂)轩”。有阁,曰“濯缨水阁”。有燕居之室,曰“蹈和馆”。有亭于水者,曰“月到风来”。有亭于厓者,曰“云冈”。有斜轩,曰“竹外一枝”,有斋曰“集虚”。皆远村目营手画而名之者也。地只数亩,而有迂回不尽之致,居虽近 ,而有云水相忘之乐。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至于天平山,则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似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用的附笏一样,人称“万笏朝天”,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传统的苏州园林一向是以水为中心进行布局,而古吴山庄

16、确另辟蹊径、依山布景,展现了苏州园林的另一面。而之所以撇开沿水而筑的传统布局手法,营造山地园林,一是因为其所在地形为天然山坡,以山景为中心是因地制宜,二则是人们看惯了以水为中心的苏州园林景观,对于山景更有新鲜感,第三还体现了苏州园林外观虽然统一,实则营造手法并不拘泥于定式的原则。对古吴山庄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接下来的章节将对其幽雅的景观、巧妙的布景、以及营造的深远意境进行全面的鉴赏与分析。第二节 古吴山庄的景观 古吴山庄基地形状大致为正方形,一步入庄园门迎面矗立的是 “糠香馆”,穿过“糠香馆”便是园林的中心观景活动平台,左边是“起月亭”以及与其相连的曲折游廊,沿着游廊步行至尽头为一处厅堂,这是园

17、内唯一的封闭性的建筑;登上石阶,沿着小径往右向上行走几十步便是园内的压轴之作“揽墨亭”,与左边的“起月亭”遥相呼应。园林虽然面积不大,但主要建筑物分布条理清晰,错落有致,整体呈现出玲珑秀美,朴素淡雅的园林风格。园林的整体景观与外观如图所示,下面将结合图例依次详细鉴赏园林的建筑与植物景观。 古吴山庄的整体景观 古吴山庄首先是一进入庄园门就矗立在我们面前的“糠香馆”。“糠香馆”入口两旁有精美细致的木雕修饰,并挂有火红灯笼,馆前两根柱子题有诗句:“醉倚晴云留作赋,闲邀明月夜调絃”。该馆的建筑形式属于轩,小巧玲珑、开敞精致,轩内简洁雅致,闲人逸士可在此题诗作赋,高谈阔论,品评花木,谈笑间,园内园外美景

18、触目可及。 “糠香馆” “糠香馆”木雕园林的左边是“起月亭”,虽然与曲折的游廊相连,但依旧为独立的四角廊亭,其屋顶为攒尖顶,轻巧灵动。亭子傍墙而建,亭下空间相对较大,闲坐亭内,可眺望,可观赏,可休息,可娱乐。正是因为与曲廊相连加上树木荫蔽,“起月亭”显得格外隐秘朦胧,意境深远。与“起月亭”连着的曲折游廊,底下铺就着灰色石砖,紧挨着的园墙上灵活设置有典雅的漏窗,拐角处青竹挺拔秀丽,右边还有奇石点缀。游走于蜿蜒曲折的曲廊中,能亲身体验到古典园林营造的移步异景的奇妙观景效果。 “起月”亭 曲折的回廊与漏窗 沿着曲廊游走到中部便是园林的主要建筑厅堂。厅堂是古典园林中具有很重要用途的建筑,在园林中的建筑

19、地位很高,一般为园林的中心。古吴山庄的厅堂有四面木门,两边各设有一个木窗,外挂有竹席,放下可遮掩覆盖木门木窗。厅堂傍山而建,前呼后拥,绿荫环绕,奇石散布于其前,从外观上,整体给人以端庄厚重的美感。 山房厅堂 山房厅堂登上石阶,度过小径,就到了“揽墨亭”(如下页图),其为六角黛瓦亭,顶部也为攒尖顶。亭后有青竹挺拔秀丽,云墙烘托,亭前有绿植奇石环绕,亭柱上题有诗句:“妙理净機都远俗,诗情画趣总怡神”,亭子整体轻巧灵动,典雅俊逸。矗立与亭内,举目眺望,近可纵观园内全景,远可遥视远处的福塔。凭栏拂袖间,已是魂牵梦绕,心驰神往,想入非非,让人感慨万千。此番描述来源于本人亲身体验,不得不赞叹到,在古吴山庄

20、众多景观中,“揽墨亭”实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园林的压轴建筑。 “揽墨亭” 典雅的漏窗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会设置漏窗,古吴山庄也随处可见各种典雅的漏窗,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起到了隔而不绝,使园内园外互相渗透的作用。在园内看漏窗,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从园外透过漏窗看园内,竹树迷离摇曳,亭台轩厅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除了漏窗,古吴山庄中的铺地也值得描述一番。园林作为游赏的地方,除建筑,山水,花木等一一精心营构之外,游人脚下所踏的地面,尤其是游人活动较为频繁,经常走动的地方,也都进行了铺装处理,用心铺就。古吴山庄的

21、铺地(如图所示)主要是室外铺地,采用黑色与白色不同种颜色的卵石作为主要材料,以白色的卵石为界线镶有黑色卵石铺构成花朵形状的图案,园径两旁也用卵石或碎石进行镶边,使之产生变化,形成了主次分明、庄重而不失雅致的地面装饰。 古吴山庄铺地 云状围墙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古吴山庄的围墙,山庄中围墙墙体为统一的白色,顶部被灰瓦覆盖,典雅朴素。除了普通的围墙型制外,在“揽墨亭”的旁边还特别地建造了云状围墙,境蜒起伏,云盘雾绕,颇似仙境。古吴山庄的园墙上还设置了图案典雅的漏窗,形成了虚实对比和明暗对化的效果,并使墙面更加丰富多彩。以上所描述的景观为建筑景观,园林中还有起到烘托作用的植物景观。中国自然式园林一向着意表

22、现自然美,古吴山庄也不例外,整个园林绿荫环绕,形成了古朴幽深的意境。古吴山庄中花木对园林建筑景观起到了很大的烘托作用,如其中种植了许多的挺拔秀丽的青竹就象征着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总体上,古吴山庄建筑与景象地势相融合。古色古香的厅堂、轩、亭等,巧借地势,因地制宜,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虽然园地面积比较小,但是因势随行,展现出苏州园林惯有的一景复一景的奇妙感觉,还引出曲折多变化的层次。园中的台基、回廊、石径、叠石假山、树木花卉等分隔或连接了不同的景区,使得空间得到了划分,再加上巧妙地运用对景、借景的布景手法,整体上达到了多处胜景,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遗憾的是,古吴山庄少了中国古典园林惯有

23、的叠石理水部分,但却是由于这份遗憾,使得古吴山庄显得十分独特,让人印象深刻。第三节 古吴山庄的布景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布景中运用了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移步景异的理想境界,最终达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古吴山庄主要运用到的布景手法有障景、漏景、对景、借景,添景等。障景手法在古典园林中经常得到应用,古吴山庄同样运用了这一布景手法。一步入古吴山庄,游人的视线会被矗立于面前的“糠香馆”所遮挡,以至于无法知晓园内的其他建筑景观,只能通过轩内去窥探轩后的奥妙。这样的障景手法给整座园林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人们对即将看到的园内景观充满期待。可以说“糠

24、香馆”的设立不单单在园林的入口自成一景,成为园林景观的序幕,还增加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将园中佳景加以隐障的同时,达到了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 “糠香馆”起到障景的作用 漏窗漏景 古吴山庄园林的围墙上,常常设以典雅的漏窗,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几种几何图形和植物图案。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的美景,这便是运用了漏景的布景手法。这样的处理使得园林变得朦胧、虚幻,变幻无穷,给园林增添了诗情画意的美感和意境。在古吴山庄中,运用最多的还是对景的布景手法。步入“糠香馆”仰视园林东北角高居的“揽墨亭”,登上“揽墨亭”居高临下俯视“糠香馆”的概貌便是运用了对景的布景手法。同样,徘徊于曲折的游廊,透过青竹花木簇拥的石

25、阶小径仰视“揽墨亭”,心生向往,来到“揽墨亭”俯视小径,曲廊也运用了对景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多处运用对景的手法,能充分利用园内建筑营造各种美丽的景观,达到了多出胜景,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从“糠香馆”仰视“揽墨亭” 从“揽墨亭”内俯视“糠香馆” 沿台阶石径仰视“揽墨亭” 登上“揽墨亭”俯视石径回廊古吴山庄结合地形创造台地园,而不拘泥于有石无水,可谓巧于因地制宜,然而更巧妙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园林妙借园外不远处高高耸立的福塔,登上“揽墨亭”远眺,极大地扩展了游人的视觉,使人增添了无尽的联想。在“揽墨亭”与远处的福塔这两个景点之间还做了一些过渡,近处的绿植,花卉,中部的“糠香馆”自然地成为了

26、过渡景,使空间变得充实,显得有层次美,这其实运用了添景的手法。 (21)远借远处“福塔”第四节 古吴山庄的意境古典园林营造的意境是心与物、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结合,是情意物化、景物人化、具体景物熔入艺术家感情和意图而构成的一种新颖独特的景象。古吴山庄规模不大,貌似不惊人,可是其整体营造的意境朴实淡雅,诗意脱俗,静穆隐逸,一草一木,一亭一廊,一轩一堂间,无处不诗意,无处不脱俗,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游历其中习惯了都市匆忙生活的人们。这便是本人游历园博园众园后,选择其作为主要鉴赏对象的关键原因。“糠香馆”题有诗词“醉倚晴云留作赋,闲邀明月夜调絃”表达了一种随性,洒脱。闲适,淡泊的文人生活态度。平日里一

27、有闲暇,如能招得三五知己,在轩中品茗杂谈,弹琴作赋,忘乎所以,毫无束缚,这种闲适将是多么地让人向往。“揽墨亭”前“妙理净機都远俗,诗情画趣总怡神”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庄园极力营造一种超越世俗,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的愿望。游人矗立亭中,居高临下,极目眺望远处的福塔,细雨绵绵,清风拂面,此时此刻,所思所想已经超乎此地此景。回想过往经历,于是百般滋味,各种情感因人而异。畅想将来,便是未知与迷茫,凭栏静坐,思绪似乎短暂停滞。幡然悔悟,此境此地,似乎只有挥毫书写,题诗作赋,方能宣泄心中涌动的思潮。可以想象,在明月高照的夜晚,独自盘坐“起月亭”,面对曲折的游廊,会是何等的幽深与寂静。或起身踱步于曲廊,透过树

28、木,倚着青竹,仰望皎洁的圆月,银白的月光铺张开来,此情此景往往极易勾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天各一方又共赏同一明月,有情有义之人因此有了另一种形式的联系,委婉缠绵之意境尽显。 到此,对古吴山庄的鉴赏与分析就全部完成了,这一章中本人自身的感受与观点较多,由于缺乏考证,难免与实际有些偏差和错漏,还望老师读者见谅。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于现代事物的发展总是经历着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及建造技巧在今天依旧深深的影响着现代城市景观的营造和建筑美学。“师法自然”成为一条代代相传的线索被保存下来,这正与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不谋而合。城市景观所涉及的主要

29、是城市中的外部空间环境,其设计理论体系相当庞大,而现代建筑美学更是建筑设计领域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考虑到专业与篇幅的限制,本章只是有选择地讨论古典园林艺术对城市的雕塑与绿化的影响,对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建筑美学的联系也只是做探索性的论述。第一节 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是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水平的象征。中国古典园林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雕塑艺术,具体体现在园中的奇石、石兽、门窗壁的装饰、廊亭等建筑的设计、园林家具等等。正是在这样的中国古建筑与雕塑艺术成就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古典园林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有其独特的表

30、现形式及审美情趣,因此,在设计理念上,古典园林雕塑力争达到感性与理性、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最终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起来。在现代城市雕塑中,这种理念得到了一定的继承与发展。材料方面,古典园林中的雕塑大都运用到石头,木材,水等,其中石雕的题材十分丰富。现代城市的雕像很多还是沿用了古代经常用的材料,比如石头的运用使得城市雕塑显得更加厚重,更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题材方面,很多城市雕塑引用了古典园林雕塑的题材,比如虎兽、狮兽、奇石、仙人等等。这些题材的运用大都表达了一种吉祥,辟邪的愿望,同时也是对古代审美情趣的继承。 (22)现代城市雕塑举例 (23)现代城市绿化举例第二节 古

31、典园林艺术影响城市绿化公共区域的绿化最早就起源于几千年前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花卉本身是古典园林的一大构成要素,古典园林中植物花卉的种植与布置对现代城市绿化的影响同样是十分广泛与深远的。指导理念上古典园林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讲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因此各种由树木花卉组成的景观也就应运而生。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理念一直传承至今,无论什么时候,绿化对于城市的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功能方面,古典园林中的树木花卉主要起到围合空间,反映时间,点缀山池,修饰建筑,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配衬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等等的作用。放到今天,城市绿化不单单只是起到净化客气,改善环境的作用,同样具有空间的划分,修饰衬托周

32、围建筑,提高城市景观层次等等多方面的作用。表现形式上,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影响,许多城市的公园或风景区中绿地的设计依旧采用自由式布局,同时结合一些怪石、动物雕塑、建筑物等元素,形成亲切、自然、深邃、悠远的意境。第三节 古典园林艺术与现代建筑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的影响,最深远以及最本质的,我想还是其蕴藏着的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精神。按照建筑学领域的青年研究学者王辉的观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基本精神,可以分为理性价值相统一的“二元中和”以及“二元中和”下的建筑形意两个层面,其中,理性价值相统一的“二元中和”具体包括统一辩证的思维方式、守中致和的价值判断两个方面,而“二元中和”下的建筑形意则

33、可分为得意忘形的意境追求以及有无相生的整体创造这两个方面。而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只是直接将当前西方的种种时髦思想、实际已是代表后现代文化的东西加以吸收,这一过程缺乏对本国传统与现代性两者关系的深入考察。可以说中国建筑与城市发展并没有完全完成从传统建筑制度与文化到现代性的连接和转型,脱离了西方现代性的漫长形成过程,同时又直接嫁接西方现代性,这导致了现代中国建筑与城市文化建构中的时空错位。在中西对话、古今冲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只有充分学习、借鉴与吸收传统建筑美学精神中的精华,才有可能在当今创造出新的富有时代感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文化。今天,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与建设正面临着

34、一系列的挑战,在“与西方接轨”和“寻求中国特色”的犹豫中,中国文化发展的西方化路径似乎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回归本土化的轨迹越来越清晰。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精神是在数千年建筑建造历史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这个时候应该是其发挥应有影响力的时候,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能重新走上历史的舞台,到那时,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也许也会迎来属于她的春天!第四章 结论此次论文写到这里可以说已经接近尾声,回顾前面章节的阐述与讨论,对中国古典园林我将做以下总结。中国古典园林集中华传统文化和建筑营造为一体,创造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空间形式。在这样的空间里,山、水、建筑、植物花卉、题字书画等巧妙结

35、合,将中国传统的诗意、画镜、美感、情趣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层面上,中国古典园林不单单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等,更重要的是她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美学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形式仍然彰显着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城市景观的营造。具体到本文主要鉴赏的园林古吴山庄,该园林实属于苏州园林,而苏州园林又属于玲珑秀美的江南园林。通过鉴赏分析,古吴山庄不单单具备了苏州园林或者说江南园林园地面积小,建筑与景相融合,文学气息浓厚的特点,还具备了苏州园林少有的依山势起伏而建的特点,由于借鉴了虎丘拥翠山庄的、网师园、天平山等著名山体宅

36、园与建筑的风格与建造方式,再加上因地制宜,巧妙造景,古吴山庄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便成了一座曲折精致、优雅美丽的山地园林。中国的造园艺术,讲究的是“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发展到今天,其布局形式,设计手法都经过无数大师的改进,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毫不夸张的说,古典园林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足以称得上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无论是从艺术价值、美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的角度出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应该去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随着此次论文的完成,本次中国古典

37、园林鉴赏课程的学习也顺利结束了。这门课程的修读不单单让我学习了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很多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课程还将我带入了古典园林艺术的世界。在古典园林面前,我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外行,我能运用我所学的理论知识,从我自身的角度出发,对古典园林做力所能及的鉴赏。在古典园林艺术中学到的和领略到的美与情趣也必将成为我人生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很庆幸修读了中国古典园林鉴赏这门课程,感谢老师一个学期以来的讲解。至此。【注释】: 园综新版上册 陈从周 蒋启霆 选编 赵厚均 校订 注释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引用自P221页。 王辉 ,建筑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行政空间北京城,参与完成多项重大课题、设计竞赛和项目实践研究。【参考文献】:【1】:图解中国古建筑丛书古典园林 王其钧 邵松 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年【2】:画镜诗情中国古代园林史 王其钧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年【3】:园综 新版上册 陈从周 蒋启霆 选编 赵厚均 校订 注释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1年【4】:建筑美学形与意 王辉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年【5】:城市景观 王树忠 孔宇航 主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1年第18页 共1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