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防洪评价影响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703440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5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速公路防洪评价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速公路防洪评价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速公路防洪评价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防洪评价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防洪评价影响(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 . . 1概 述1.1 项目背景省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金丽温高速以与台金高速,是省高速公路网“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重要一纵,并通过在建的和绕城连接湾大桥、诸永等多条高速公路、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动脉。公路起于市区南面的火互通,经市鄞州区、#市、县;市三门县、临海市、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市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终于浙闽交界的分水关,全线总长375.718公里,于2003年12月31号全线通车。海高速公路是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纵,起于,终于,沿线连接46个大中城市、22个公路枢纽,16个主要港口。在境,甬台温高速公路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2、。随着甬、台、温地区沿海港口的大力建设,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加剧,服务水平下降。同时由于2008年湾大桥的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这条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已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为缓解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交通主管部门于2005年开始进行甬台温扩容改造研究,扩容改造主要对原路改扩建和新建复线两个方案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在2007年9月7日于召开的专家审查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原路改建方案”基本不可行,建议采用“新建复线”方案。规划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起点绕城高速公路云龙互通,终点为浙闽交界苍南县,路线长度375.718km。主要

3、分成三段:1)云龙跨象山港至戴港段,初步设计路线主线长度46.920km;2)象山戴港跨三门、乐清湾至乐清南塘段,工可路线主线长度192.458km;3)乐清南塘跨瓯江、飞云江至苍南马站段;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为乐清至苍南的第一段,起点接甬台温复线至乐清段推荐线为终点,终点甬台高速公路(G15)和绕城西高速公路。途径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推荐线位全长78.02km。沿程通过23座桥梁,跨越的主要河道水系有:东干河(淡溪)、西干河、银溪、大湾河、白浦河、仰槐河、瓯江、温瑞平原水系、飞云江、瑞平平原水系等。沿线构筑物为涉水建筑物时,所涉水河道的断面、河床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导致附近水

4、域的水文特征值、流场分布等水动力水动力特征改变,从而可能对河道行洪安全、航道运行安全、防洪对象甚至河道堤防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确保工程沿线相关方的防洪安全,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建管2004109号“关于印发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要求,我院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就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工程的涉水建筑物进行防洪影响分析评价,对影响较大的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建议,对工程建成后的防洪保障提出建议和意见。1.2 评价依据与基本资料1.2.1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1)中华人民国水法(2)中华人民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4

5、)中华人民国河道管理条例(5)省实施中华人民国防洪法办法(6)省实施中华人民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7)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8)河道管理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9)防洪标准(GB50201-94)(10)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11)省涉河桥梁水利技术规定(试行)(12)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1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SL278-2002)(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CJJ50-92)(15)堤防工程设计规(GB50286-98)1.2.2主要设计依据(1)乐清市虹桥区域防洪规划(20002020年)市水利电力勘测2000.11(2)乐清市城市防洪规划省水利水电

6、勘测2000.9(3)乐清市柳市区域防洪规划(20002020年)修订稿市水利电力勘测2001.6(4)乐清湾港区一期(南、北区)防洪排涝规划(修编)省广川工程咨询2010.12(5)乐清市乐成区域平原河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2010.12(6)乐清市柳市镇河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2010.12(7)半岛西片防洪规划市水利电力勘测2007.1(8)市城市东片防洪规划(20072020年)修编市水利电力勘测2010.1(9)瑞安经济开发区(拓展区)河道整治规划市水利电力勘测2003.9(10)省瑞安市城市防洪规划(19992020年)市水利电力勘测1999.8(1

7、1)温瑞塘河瑞安片排涝规划校核分析报告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03.12(12)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2为了便于与历次规划、设计相衔接,本次防洪影响评价采用高程除特别说明外,均以85国家标准高程为基准。1.3 防洪评价原则1.3.1 工程区现状河道水网功能省甬台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线路全长78.02km,沿线地形复杂,穿越众多山区性河流平原水网,跨越的重要河流包括东干河(淡溪)、西干河、银溪、瓯江、飞云江等,穿越的主要水网有温瑞平原水系、瑞平平原水系水网等。这些河道和水网在区域输水、防洪和排涝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防洪作用省甬台

8、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沿线涉与防洪重要作用的大江大河主要有:瓯江、飞云江、东干河(淡溪)、西干河、银溪、大湾河、白浦河、仰槐河等。上述江河分别承受上游山洪、并向下游外海排泄,对两岸地区的防洪、沿岸地区排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排涝作用当平原区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低于河水位时,各平原水系部洪涝可通过核调蓄后从沿海、沿江排水闸外排,以控制河水位,减少或避免涝灾害发生,因此平原区水网规划和水面率对平原区和城镇的防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3)削峰作用当区域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高于河水位时,沿江排水闸均关闭,周边地面降雨量均由河网调蓄,待退潮时再由水闸排出,河网水面面积越大,蓄水削峰作用越明显,相

9、应河网水位越低。由于高速公路桥墩、涵洞和实体路基影响河网布局和减少水面面积,可能会降低河网的叙述削峰作用。(4)灌溉与水环境作用当遇干旱季节时,可充分利用河网中蓄水量灌溉周边农田。河网面积越大,河道越深,抗旱能力越强。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河道成为城市建筑用地,河网的灌溉作用功能逐渐减小,公路建设可能进一步平原河网水面积。1.3.2河道功能方案遵循原则(1)河道排水能力不减少原则高速公路沿线河道由于公路建设而需改线,应满足防洪规划的河道规模要求,通过河道的挖、填,拓宽原有较窄的河道,改线后河道的宽度均不应小于规划控制河宽,理顺原有岸线,使水流通畅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满足排洪要求。若无规划控

10、制河宽,则桥梁规模应考虑现状河宽与河道管理围。(2)河道水面积面积不减少原则通过河道挖、填,对狭窄河段适当拓宽,对河道的水面面积在总体上保持平衡,并应满足相关防洪规划的规模要求,保护水环境。(3)河道蓄水量不减少原则平原河网除排水功能外,还有蓄水功能,因此河道挖填后的蓄水量不小于原河道的蓄水量。河道填埋至少与河道的开挖相一致,达到河道蓄水量平衡。1.3.3涉河工程布置遵循原则本次防洪影响评价涉与的跨河、涉河建筑物、其应遵循原则如下:(1)过水宽度不减少原则对于主要排水河道,跨越、涉河建筑物不应减少现状河道过水宽度,主跨尽可能加大,减少河道中桥墩数量,以免对河道周边防洪产生影响;桥梁、框架涵的宽

11、度不应小于河道的现状或规划宽度,并为今后河道整治留有实施的余地。(2)桥梁轴线与水流正交原则对于骨干河道和重要河道,应保证桥量轴线和水流方向正交,即桥墩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最大偏差控制5以。(3)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为避免车辆高速行驶震动对堤防、河道岸线稳定造成的危害,桥墩、路基不得布置在防洪堤上,应离开堤防堤身坡脚外和河岸线外一定距离。(4)桥梁、框架涵等的梁底高程必须高于当地防洪堤设计洪水位,并为当地提高防洪标准留有余地;为满足防汛抢险需要,桥梁与防洪堤堤顶应留有足够的超高(4.5m)。(5)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与合理安排施工期,以减小施工期桥梁施工围堰等临时工程对河道行洪造成的影

12、响。(6)对涉河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工程建设方案应当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1.4 防洪影响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工作容1.4.1 研究围与特点根据本项目所在位置并结合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规定要求,本次防洪评价围为: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湾至瑞安段的沿程涉河建筑物的防洪影响分析。防洪评价主要容与特点: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穿越省市沿海河网区域,涉与到的防洪影响对象较多、水流形态复杂、工程推荐方案成果敏感,因此根据公路工程的线路与构筑物设计方案,针对工程涉水河段的防洪问题进行现场查勘,综合分析,按照不同涉水河段的防洪要求确定防洪评价重点工作容。1.4

13、.2技术方案(1)对桥梁设计报告中的推荐工程方案进行详尽分析,根据上述的防洪评价技术原则分析关键技术节点。对工程方案中与防洪相关的容进行重点论证。(2)对桥梁涉与流域与河段的水文分析中有关防洪排涝的容进行说明。(3)对现状与规划河道堤防进行控制断面分析,对桥梁上下游控制断面工况前后结构形态、过洪断面面积、水位、流量、流速等特征值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其工况前后的变化与周边防洪排涝对象的影响。采用经验公式、一、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分析现状与各设计工况。(4)河床演变分析。(5)排涝影响分析。重点分析桥梁建设后是否满足现有排涝沟渠自排能力进行论证。(6)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跨河

14、、涉河建筑物的壅水高度和围;是否减少河道行洪断面;是否破坏河势稳定和堤防等水利工程结构安全;是否减弱河道行洪排涝、调蓄能力与影响区排水格局;是否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和防汛安全,如减小流域排水能力、占用河道水域、河道功能等方面。(7)对施工期涉河建筑物进行评价分析。(8)在防洪影响评价基础上,提出参考建议,供有关部门整改。(9)对涉河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工程建设方案将此建议改进到桥梁布置与设计中。(10)在防洪影响评价基础上,提出整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1.4.3 防洪影响评价相关容根据防洪影响评价有关原则与本次分析路段公路构筑物涉与和影响的河流、水网特性确定防洪影响评价相关

15、容如下:(1)是否符合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4)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5)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利工程安全有无不利影响;(6)是否妨碍防汛抢险;(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8)是否影响第三方合法的水事权益;(9)是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协议。2 基本情况2.1 建设项目概况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起点接甬台温复线至乐清段推荐线位终点,终点甬台高速公路(G15)和绕城西高速公路。途径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推荐线位全长78.02km,工程总投资19

16、6.7914亿元。其中南塘至乐成由原路双向四车道改建为八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41m,乐成至飞云分离扩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33.5m,设计速度全线采用100km/h。全线设特大桥56.791km/11座,大桥1.470km/6座,中小桥0.154km/3座,主线桥梁总长58.415km/20座(含立交主线桥),主路线总长的74.87%,平均每公里桥长748.7m。跨江桥梁12.990km/3座,拼宽桥梁10.802km/12座。涵洞30道,扣除桥隧长度后每公里2.2道。共设隧道762m/2座,占路线总长的0.97%。桥隧总长59.177km,占路线总长的75.85%。沿线设置完善的安

17、全设施、服务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全线设管理分中心1处,服务区2处,养护工区1处,匝道收费站6处。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见表2.1-1,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路线平面布置见附图1,路线平纵面缩图见附图2,沿程跨越河道的主要特大桥桥梁位置示意图见附图3。省甬台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推荐方案主要工程数量表表2.1-1序号项目单位乐清市段龙湾区段瑞安市段合 计1路线长度km35.92025.13016.97078.0202公路用地公顷247.76183.86115.24546.863拆迁房屋m210976214064231261494464路基土石方挖方1000m38239.2008239.

18、2填方1000m3964.4634.3928.52527.25排水与防护工程1000m3136.96828.21620.890186.0746软基处理km8.9313.1473.37515.4537路面1000m2386.48991.870108.994587.3538主线桥梁特大桥m/座18998/5.523588/4.514205/356791/11大 桥1470/6001470/6中小桥154/300154/39涵洞道2353010隧道短隧道762/200762/211互通立交一般互通处1315枢纽互通100112分离式立交桥(主线上跨)m/座578/300578/313通道处10131

19、414服务区与管理养护机构等服务区处1012养护工区0101匝道收费站2316大桥管理站0101管理分中心010115投资估算亿元69.767479.324847.6992196.79142.2 工程影响区自然地理与流域水系概况2.2.1自然地理条件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工程主要位于东南沿海,东临乐清湾、湾,跨越乐清市(虹桥镇、乐城镇、柳市镇)、市(灵昆岛、龙湾区)、瑞安市(阁巷村、楼镇、飞云镇)。跨越主要水系河流有瓯江、飞云江、温瑞平原河网、瑞平平原河网等。(1)乐清市乐清市主要由虹桥镇、乐城镇、柳市镇组成,其中乐城镇是乐清市市府所在地,各城镇自然地理条件相似。虹桥平原位于淡溪水库

20、下游,乐清市东北部,地处东南沿海。总流域面积215km2,其中平原91.2km2,山区123.8km2。流域地形西北靠山,中部是平原,流域中水系主要为东干河(长11.1km),中干河(长4.66km),西干河(长11.1km),总长26.86km,域小河纵横密布,正常蓄水位2.87m,警戒水位3.12m,相应蓄水量分别为783万m3和874万m3。乐城镇东临东海,南接柳市、西连白石,北靠城北群山,南面为海积平原,河网密布,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老城区地面高程3.669.86m,新城区地面高程为4.684.98m,沿海最低地面高程仅1.8m。乐城片十八玍水库,集雨面积76.6km2,其区面积为49.

21、4km2,平原面积为27.2km2,河道总长度约100km,水面面积139km2。主要排水河道有银溪、金溪、泮湖溪、西运河、东运河、中运河、石马河、东山南河、悬浦河、南岸河、后所河等。片区洪涝水由西北向东南主要通过二眼闸与公利闸泄入东海。盐盆片区为乐清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所在地,总汇水面积20.7km2,其区面积为7.7 km2,平原面积13.0km2。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原部分地面高程在1.84.6m之间。主要排水河道有:盐盆河、岙河、田垟河、沙角河等。区洪涝水由西北向东南主要通过盐盆闸和火箭闸泄入东海。柳市镇位于瓯江下游平原,地处省东南沿海,东濒东海,南临瓯江,北靠群山,西接乌牛,东连乐城镇。

22、本流域集雨面积为242.1km2,其中平原面积为139.8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山区海拔500750m,西部山区海拔200500m。平原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3.43.7m,集镇路面高程4.124.62m。海岸线长7km,瓯江岸线12.5km。本区域主要溪流为白石溪,主要平原干河为西运河,主要航道为两条,呈十字交叉状。现状河网主要排水通道有三条:从白石开始,经北白象至盘石,由盘石水闸外排到瓯江;自白石,由万家至慎江水闸和黄华水闸;由白石,经湖头到柳市,至翁垟,由沿海各水闸外排至东海。(2)龙湾区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不同区域实际地理、地形特点,城市防洪规划划分为市中心片、

23、西片、东片、七里片、瓯北片、七都片和洞头片6个相对独立的片区。本次工程主要穿过东片区域,东片可划分为永强片区、灵昆片区两个独立的防洪排涝体系。永强片区隶属于龙湾区,西起茅竹岭,北以瓯江为界,南至海城街道,东侧以永兴围垦堤、丁山围垦堤为界总面积约为220km2。永强片区西侧为大脉,最高海拔661.5m,侧为沿海冲积平原(温瑞平原),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地面高程一般为2.63.8m。平原区水网密布,水系属温瑞塘河水系,现状总水面面积5.48km2,正常水位2.5m下总蓄水量1000万m3。东片灵昆岛为瓯江口冲海淤积孤屿,地貌单元属冲海积平原,四面环水,平面上呈水珠形,上游尖下游圆东西两端长约9km

24、,南北宽4.5km,环岛沿江岸线长20km。陆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一般2.22.8m,主要河道为南北面的灵昆河与东西向的灵北河、灵南河,现状河宽1020m,河道正常水位为2.0m,相应水面面积0.54km2,蓄水量约81万m3。(3)瑞安市 瑞安市位于省东南沿海,飞云江下游河口平原,西面为丘陵,东面临海,北接市,南连平阳县,飞云江自西北向东南穿越城区而过。飞云江是省八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浙闽交界的仙霞岭,控制流域面积3731km2,干流长203km,其中感潮河段长59km。域有温瑞、瑞平两大平原水系,平原河网密布。温瑞塘起,南至瑞安,沟通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温瑞塘河

25、瑞安段集雨面积301km2(其中平原195.6km2)。主干河为温瑞塘河、中塘河(新塘河)、人民河(下塘河);瑞平塘河位于飞云江南岸,西起新江公社金坪山,南至平阳县,集雨面积224.5km2(其中平原面积171.5km2);岱乡自成防洪体系,集雨面积25km2(其中平原面积6.8km2)。2.2.2 流域体系(1)瓯 江瓯江是省第二大江河,全长388km,流域总面积17985km2。瓯江下游段干流长度78km,流域面积4066km2,占瓯江流域总面积的22.76%。瓯江下游段一级支流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有菇溪、西溪、戌浦江、楠溪江等4条。瓯江下游左岸永乐平原河网,右岸平原河网,共有8

26、条塘河注入瓯江和楠溪江。(2)飞云江飞云江位于省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193512040,北纬27302800之间,它发源于泰顺县和景宁县交界处白云尖,自西向东流,上游浯溪与洪口溪在百丈口镇汇合后始称飞云江。流经珊溪、峃口、平阳坑、瑞安等地后注入东海。全长203km,总流域面积3713km2。飞云江支流呈羽状排列,右岸除莒江外,无较大支流汇入;左岸有小溪、泗溪、漈门溪、南溪汇入。飞云江下游两岸为滨海平原水网区,平原区河网率为6%左右。河口北岸的温瑞平原主河道为温瑞塘河;南岸的瑞平平原水网的主干河为瑞平塘河。金潮港是飞云江最大支流,主流河长37.5km,流域面积349.4km2,主流在潮基以上为

27、山溪性河流,在潮基以下为感潮河段10km。(3)温瑞塘河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市境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与大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km2,水面面积22km2,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mm,年径流量9.13亿m3。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km,在吴淞高程5.0m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m3。(4)瑞平塘河瑞平塘河位于瑞平平原上,自古就是瑞安和平阳两县水上重要交通线与农业生产的灌溉之源。瑞平塘起瑞安飞云马道,南到平阳昆阳,其支流(支河)特别发达

28、,流经瑞安市飞云镇,平阳宋桥镇、楼镇、榆洋镇、宋埠镇、昆阳镇等。在瑞平平原上,塘河与支流纵横交错,地势低平、河网纵横。瑞平塘河瑞安片流域面积347.9km2,其中平原234.2km2,山丘113.7km2。现有甲类水闸10座,总排水流域748m3/s,其中中型水闸3座,南码道水闸因位置重要,瑞安、平原两县(市)直接受益,已列为省中型水闸;小型控制闸11座,提水流量10m3/s的省中型翻水站1座;专用渠道8.8km。瑞平塘河主干河道15.25km,大小河流219条,正常水面面积16.68km2,总容积3560万m3。瑞平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多年平均降雨量17

29、24.7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68mm。2.3 水利工程现状与规划建设2.3.1乐清市2.3.1.1 乐清市水利概况乐清市位于省东南沿海,全市土地面积1174km2,海岸线长193.3km,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雨量1612mm,平原区域年雨量1600mm左右,山区年雨量1800-2200mm;其次,年分配也不均匀,4-6月为梅雨期,雨量较多,7-9月为台风期,雨量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10月以后则秋高气爽,以晴为主。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平均为12.75亿m3,地下水资源为11642.41万m3。乐清市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118.5万m3,但全市人均

30、仅1204m3,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拥有量。雁荡山脉分支横穿市境,没入乐清湾和瓯江,将全市分割为瓯江、白石溪、银溪、淡溪、清江、白溪、大荆溪七大入海入江水系,境山区溪流众多,源短流急,平原河网密布,长而完曲,共有河道1758条,总长1034km。沿海潮间带滩涂资源总面积19.43万亩,相当于全市耕地的总面积60%。全市现共有水库山塘500余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8座,总蓄水量达1.5亿m3。乐清海塘线长126.11km,100年一遇的1.74km,50年一遇的22.05km,20年一遇的44.95km,10年一遇的31.88km,需要加固或标准化建设的有近60km,2004年开

31、始累计开工26.5km,已完工近10km,今年计划完成7km,累计完成17km。建成中型水闸10座,小型水闸400座,总泄洪流量5305m3/s。建成水电站49座,总装机容量2.22万kW,年发电量3500万kWh。围垦海涂约6万亩。淡溪水库除险加固、虹卫新闸修建、乐清市区引水供水、大荆溪整治和瓯江口乐清段50年一遇标准海塘等水利工程已相继建成。省甬台高速公路复线乐清段沿途主要经过虹桥平原河网、十八玍水库小流域、柳市平原河网等。虹桥平原位于淡溪水库下游,乐清市城东北部,地处东南沿海。总流域面积215km2,其中平原91.2km2,山区123.8km2。流域地形西北靠山,中部是平原,流域中水系主

32、要为东干河(长11.1km),中干河(长4.66km),西干河(长11.1km),总长26.86km,域小河纵横密布,正常蓄水位2.87m,警戒水位3.12m,相应蓄水位分别为783万m3和874万m3。乐城镇是乐清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它属于十八玍水库小流域围,集雨面积76.6km2,其区面积49.4km2,平原面积为27.2km2,河道总长度约为100km,水面面积139万m2。主要排水河道有银溪、金溪、泮湖溪、西运河、东运河、中运河、石马河、东山南河、悬浦河、南岸河、后所河等。片洪涝水由西北向东南主要通过二眼闸与公利闸泄入东海。盐盆片区总汇水面积20.7km2,其区面积为7.7km2,平原面

33、积13.0km2。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原部分地面高程在1.84.6m之间。主要排水河道有:盐盆河、岙河、田垟河、沙角河等。区洪涝水由西北向东南主要通过盐盆闸河火箭闸泄入东海。柳市平原集雨面积为242.1km2,其中平原面积为139.8km2,山区面积为102.3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山区海拔500750m,西部山区海拔200500m。平原河网密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般为3.43.7m,集镇路面高程4.124.62m。乐清市虹桥区域防洪规划(2000-2020年)(1)规划水平年现状2000年: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2)规划标准防潮标准:除南岳为20年一遇

34、外,虹桥平原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规划区应能抵御20年一遇洪水位,三日暴雨四日排完。规划阶段以虹桥镇、蒲岐镇主要道路路面高程为依据确定最高涝水位,见表2.3-1,并以最高涝水位确定工程规模,对于农田尽可能减少涝时间。规划涝区最高涝水位控制高程表表2.3-1 单位:m排涝区虹桥镇蒲歧镇排涝标准20年一遇20年一遇城区路面高程3.84.13.53.9涝水位控制高程3.83.5(3)现状防洪防潮能力沿海现有出海水闸共23座,主要排涝闸有双屿水闸与红卫水闸。双屿水闸共5孔净宽15m,设计流量146m3/s。红卫水闸改建后规模为3孔净宽24m,二十年一遇最大过闸流量为460.7m3/s,底板高

35、程-1.88m。虹桥平原沿海均有海塘,总长约17.5km,一般堤顶高程为5.826.12m,防浪墙顶高程为6.626.92km。在现状水利设施情况下,虹桥平原排涝标准仅达5年一遇;遇20年一遇洪水时,平均淹没水位达3.905m,平均淹没时间92小时,淹没严重。乐清市城市防洪规划(2000年)(1)规划水平年规划年2010年(2)规划标准 海潮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 规划新城区为50年一遇; 老城区金、银溪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其余小山溪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农业保留区的20年一遇三天暴雨四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3)现状防洪潮能力防洪能力:银溪与金溪自西北而南穿过老城区,由于山区蓄水工程少,可

36、用于蓄洪错峰的库容则更少,镇西北侧的山洪得不到有效控制,两溪防洪能力约5年一遇。南门河以南的平原地区排涝能力约为510年一遇。当流域遭遇10年一遇暴雨洪水时,银溪北门新桥处洪水位高出地面0.44m,金溪上金溪桥处洪水位高出地面0.15m,说明老城区主要泄洪河道金、银溪的防洪能力低于10年一遇。南门河以南的平原地区,湖溪口处洪水位高于地面0.33m,石马村处洪水位高出地面0.3m,当发生5年一遇洪水时,上述各处的洪水接近地面高程,说明乐城镇现状防洪能力仅为510年一遇。盐盆镇现状防洪能力为5年一遇。柳市区域防洪规划报告(20002020年)(1)规划水平年近期:20002005年;中期:2006

3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2)规划标准 江洪、海潮标准:本区域挡瓯江和东海洪潮标准为50年一遇; 防洪保护区:8个城镇规划建成区,挡河水位20年一遇; 一般农田和乡村:挡河水位为10年一遇,要求三天降雨,四日排完,洪水位超过农作物耐淹水深30cm的历时不超过24小时。(3)现状防洪潮能力防洪能力:白石镇处在白石水库下游且较近,山区来洪较大,洪水暴涨暴落,水位虽高,但历时较短,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湖头、北白象、柳市、七里港四个镇防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但淹没水深浅,历时短;盘石、黄华、翁垟、象阳四镇已达20年一遇,即使遭遇50年一遇洪水,城镇淹没水深和历时都较小。(4)现状平原河网

38、排涝能力涝区现状十年一遇淹没水深较大,水深为0.150.88m,一般超过了农作物(0.3m)耐淹水深,淹没总历时不足2天,超过耐淹水深的历时一般在1天以上,对农作物的产量减产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现状农田达不到10年一遇排涝标准。2.3.2市2.3.2.1 市水利概况市地处省东南沿海,是省南部沿海经济核心区。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不同区域实际地理、地形特点、城市防洪规划划分为中心片、西片、东片、七里片、瓯北片、七都片和洞头片6个相对独立的片区。本次工程主要穿过东片区域,东片可划分为永强片区、灵昆片区两个独立的防洪排涝体系。永强片区隶属于龙湾区,西起茅竹岭,北以瓯江为界,南至海城街道,东侧以

39、永兴围垦堤、丁山围垦堤为界总面积约为220km2。东片永强片区西侧为大脉,最高海拔661.5m,侧为沿海冲积平原(温瑞平原),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地面高程一般为2.63.8m。平原区水网密布,水系属温瑞塘河水系,现状总水面面积5.48 km2,正常水位2.5m下总蓄水量1000万m3。西侧山区现有8座小型水库,总库容937.1万m3,水库总控制集雨面积25.32 km2,占山区面积的36%,水库以供水发电为主,无防洪库容。东片河道属温瑞塘河水系,河网总长350.3km,现状主要排水河道可概化为“六纵六横”的河排涝体系。沿江主要排涝水闸10座,总宽58m。新闸目前正在施工中,规划的三甲新闸已建成

40、,闸宽18m。东片外围沿江(海)标准堤总长31.2km,包括北侧的龙湾东片标准堤、东侧的永强标准堤、丁山标准堤,现状防洪挡潮能力为50年一遇。灵昆岛为瓯江口冲海淤积孤屿,地貌单元属冲海积平原,四面环山,平面上呈水珠形,上游尖下游圆东西两端长约9km,南北宽4.5km,环岛沿江岸线长20km。陆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一般2.22.8m,主要河道为南北面的灵昆河与东西向的灵北河、灵南河,现状河宽1020m,河道正常水位为2.0m,相应水面面积0.54km2,蓄水量约81万m3。2.3.2.2 市水利规划成果半岛西片防洪规划(2007年)(1)规划水平年规划近期年:2006

41、2010年;规划远期年:20112020年;规划远景展望20212050年。(2)规划标准防洪潮标准:近远期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远景为100年一遇。排涝标准:50年一遇。(3)现状防洪潮能力灵昆岛防洪水利工程主要有:1、环岛22.1km的防洪堤;2、河河网;3、沿江排涝闸。1)环岛防洪堤灵昆环岛防洪堤总长22.1km,基本为土石斜坡复式堤,大部分为94年17号台风后修建,防洪标准10年一遇,现状堤顶高程5.65.8m左右,防浪墙顶高程6.07.2m,堤顶宽度严重不足,很多地段仅1.53m。2) 河灵昆岛片河网纵横交错,河网全长约70km,河道宽度515m,正常水位时相应水面面积0.54km2

42、,蓄水量约81万m3。现状主要排水河道为“一纵二横”。一纵:灵昆河,全长3.5km,河面宽815m。二横:灵北河,全长5.3km,河面宽615m。灵昆河,全长6.3km,河面宽615m。3、排水闸 灵昆岛现有水闸4座,分别为山下翻水站、三条浦水闸、跨浦水闸、双陡门水闸、水闸宽23m,闸底板高程约0.0m。市城市东片防洪规划(20072020年)(1)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2007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2)规划标准防洪潮标准:规划沿江(海)标准堤在规划水平年防洪潮标准为100年一遇,近期结合围垦工程等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标准为50年一遇。排涝标准:新建城区、围垦新区排涝标准为50年一遇;现状老

43、城区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蓄涝低地与农田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三日暴雨四日排出。(3)现状防洪潮排涝能力市城市东片河道属温瑞塘河水系,根据最新水域调查资料,河网总长386.066km,主要现状河道为瑶溪河、山后河、永强塘河、中横河、海滨塘河、东门浦与城中河等,总长135km,正常水位时(高程2.5m)相应水面面积6.977km2,蓄水量935.971万m3。永强片区现状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河网与田面调蓄能力低,现状农田排涝能力为5年一遇左右,城镇为10年一遇左右。外围沿江(海)标准堤总长31.2km,包括北侧的龙湾东片标准堤、东侧的永强标准堤、丁山标准堤,现状防洪挡潮能力为50年一遇。龙湾东片

44、标准堤西起龙湾白楼下东平水闸,东至海滨街道蓝田村,全长9.7km,防洪标准50年一遇,堤顶路面高程66.5m,防浪墙顶高程7.5m,路面宽4.5m,为土石重力直立式。永强标准堤北起蓝田村,南至现老鼠山水闸,堤线总长17.1km,堤顶路面高程6.627.12m。丁山标准堤北起老鼠山水闸,南至场桥浦水闸,堤线总长4.4km,堤顶路面高程7.22m。2.3.3 瑞安市2.3.3.1 瑞安市水利概况瑞安市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是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连接地带,陆域面积1271km2,海域面积3060km2。东临东海,西连文成县,南接平阳县,北邻瓯海区、龙湾区,西北界青田县。海岸线长20.36km

45、。全境所处纬度较低,又受海洋影响常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水量1110-2200mm,历史年平均降水量1527.2mm。主要河流有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瑞安全境陆河流均属飞云江水系,在上望、阁巷之间入东海,下游河段宽6001000m,入海处宽达3km。500吨级货轮直达、和等港。其主要支流有漈门溪、高楼溪、金潮港等分布在山区,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是瑞安市修建小水电站的主要地区。瑞平塘河、温瑞塘河位于飞云江南北两侧,瑞安境长为3.28km和20.4km,是瑞安市河主要通道,也是粮食产区抗旱、排涝的重要水道。瑞安市温瑞平原沿江、海排水水闸20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山塘20座,城关至梅头(1

46、0年50年一遇)堤塘34.362km,城关至白象江岸线长6.2m,白象至老太坪江岸线长7.4km。瑞平平原水闸9座,宝香至宋埠(10年50年一遇)堤防5.6km。岱乡水闸10座,其中2座为节制闸,沿江堤线长9.75km。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段,主要跨越瑞安市东南部的瑞安经济开发区,飞云江出两岸。区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现状用地以沿海、沿江标准堤为界,侧属沿海冲积平原,大部分为水田、地面高程相对较低,江南区地面标高为2.83.5m,江北区地面标高为2.83.4m。现状河谷多呈北东与北西发育,沿海岸线较长,其中江岸线长为8100多米,海岸线南区为2100余米,北区为1600余米。江北区水系属于

47、温瑞塘河水系。温瑞塘河水系流域面积为654.1km2,其安段为301km2,正常水位2.92m,河网警戒水位3.12m,正常水位时相应河道蓄水量为1854万m3。江南区水系属于瑞平塘河水系。瑞平塘河水系流域面积为224.5km2,常水位2.50m,常水位时水面面积11.0km2,相应河道蓄水量为2996万m3,河网汛期警戒水位2.90m。2.3.3.2 瑞安市水利规划成果省瑞安市防洪规划(1999-2020年)(1)规划水平年近期19992003年;中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2)规划标准 1)江洪、海潮标准:瑞安市规划区江北部分(温瑞平原)挡飞云江洪水海潮:中期50年一

48、遇,远期100年一遇;瑞平平原挡飞云江洪水和海潮标准为50年一遇;岱乡挡飞云江洪水为20年一遇。2)防洪保护区,即城市规划建成区,挡平原河网水位:中期2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3)规划区农田和村镇:挡河水位:中期10年一遇,远期20年一遇。(3)现状防洪除涝能力1)河防洪、防涝温瑞平原:农田遇1020年一遇三日降雨,能满足四日排完的排涝要求,农田受淹时间为50.956.1小时。域各城镇已能满足(中期)20年一遇挡河水位的要求。汀田、鲍田、海安、场桥、仙岩已达到(远期)50年一遇挡河水位的要求。作为规划远期河防洪、除涝要求,上望、莘塍、梅头三镇地面高程需控制在4.04.1m以上,塘下镇需控制主

49、要建筑物地面高程在4.4m以上。瑞平平原:农田遇1020年一遇三日降雨,能四日排完,农田受淹时间为53.759.1小时。平阳昆阳镇、飞云镇已达到(远期)50年一遇挡河水位的要求,林垟镇已达到(中期)10年一遇挡河水位的要求,阁巷镇已达到(远期)20年一遇挡河水位的要求,林垟、阁巷两镇需控制主要建筑物地面高程在3.50m以上。岱乡:岱乡河水位涨、落迅速,该区已达到(远期)20年一遇河防洪、除涝的要求。2)江、海堤塘丁山海滩:丁山片海塘现状(7.52m)基本达到50年一遇(越浪)标准。阁巷(一期)至宋埠海塘:海塘现状(6.626.72m)达不到50年一遇(越浪)标准。江北片沿江堤塘(城关塘至上望南

50、塘):滨江防洪堤(城关塘(1)6.72m)已达到50年一遇标准;城关塘(2)至上望南塘(4.626.92m),除农一塘(1)(6.92m)已达到50年一遇标准外,其余段没达到50年一遇标准。江南片沿江堤塘(桥里塘至阁巷塘(二期):桥里塘(6.12m)还没达到50年一遇标准;其余堤塘(6.727.62m)基本达到50年一遇标准。岱乡海塘:现状基本无堤防,不能抵御20年一遇静潮位。宝香山至金坪山堤塘:现状为不连续堤防,防洪能力不足50年一遇。瑞安市经济开发区(拓展区)河道整治规划(2003-2020年)瑞安经济开发区拓展区位于瑞安市东南部,飞云江如两岸,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区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现

51、状用地以沿海、沿江标准堤为界,侧属沿海冲积平原,大部分为水田、地面高程相对较低,江南区地面标高为2.83.5m,江北区地面标高为2.83.4m。现状河谷多呈北东与北西发育,沿海岸线较长,其中江岸线长为8100多米,海岸线南区为2100余米,北区为1600余米。(1)规划水平年近期2003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2)规划标准 1)防洪潮标准:江北片区、中期为50年一遇,远期为100年一遇;江南片为50年一遇。2)河排涝标准:50年一遇(3)现状防洪排涝能力江北区水系属于温瑞塘河水系。温瑞塘河水系流域面积为654.1km2,其安段为301 km2,正常水位2.

52、92m,河网警戒水位3.12m,正常水位时相应河道蓄水量为1854万m3。温瑞平原各城镇基本上能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中城关镇能达到50年一遇标准,但东南片沿海沿江侧地势较低,仅达5年一遇标准。江南区水系属于瑞平塘河水系。瑞平塘河水系流域面积为224.5km2,常水位2.50m,常水位时水面面积11.0km2,相应河道蓄水量为2996万m3,河网汛期警戒水位2.90m。现状用地情况下(除平阳县)地面均能抵御50年一遇洪涝水位,但沿江沿江非城镇区则地势较低,仅达5年10年一遇标准。3 河道演变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主要跨越瓯江、飞云江两大河流和平原河网地区。平原河网地区河道通常为

53、平底,水面比降小,流速低缓,因此河床冲刷在本地区极少发生,排除人为影响改变河势的可能性外,本地区河道走势在今后较长的时期保持目前的形态和格局。瓯江大桥、飞云江大桥分别跨越瓯江、飞云江两条大河,建桥前后对河势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对瓯江、飞云江河道演变进行分析。3.1 瓯 江瓯江是省第二大河,干流发源于浙闽交界的仙霞岭,汇入东海湾。流域面积17985km2,流域山多地少,高山区占总面积的80%,冲积地只有6%,其它14%为丘陵地。八十年代以前,干流自温溪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九十年代,人类的社会活动改变了该流域的潮区界,温溪以上约15km青田鹤城镇亦受潮汐影响,感潮河段共长83km,占全河长22

54、%,图3.1-1为瓯江流域分布图。瓯江自温溪受潮汐影响,温溪至口门黄华感潮河段长约80km,为瓯江河口口段,黄华以东为口外海滨段。温溪梅岙河段以径流作用为主,潮流的影响较小,河道一般比较窄深,河床由粘土或岩石组成较为稳定,称为近口段;梅岙龙湾,河水与潮水相互消长,江宽水浅,河流分汊,沙滩众多,变动频繁,河床不稳定,称为河口段。龙湾至口门黄华由灵昆岛将河口分为两汊,其中北口为主航道,水深大,洪水影响小,以潮流作用为主,称为海滨段。瓯江口外岛屿林立,沙滩密布,其中浅滩、三角沙和中沙是分布于瓯江口外最大三个拦门沙滩。瓯江出口的水流和航道分别经沙滩之间的北水道和南水道与外海相通。瓯江口桥址横跨灵昆岛南

55、北两侧水道,见图3.1-2。3.1.1 瓯江南、北口的稳定性瓯江南北口即灵昆岛南北汊道,历史上未发现交替兴衰变化,北口河床基本上一直呈单向冲刷扩大,而南口则相反,呈逐年减小趋势。从江心屿和七都两汊兴衰交替发生的过程来看,需有三个前提:一是汊道上游段河床宽阔,可提供两侧沙滩(边滩或心滩)的堆积条件;二是汊道上游段较长,可提供深槽摆动回旋余地;三是当一汊为支汊后(非主流所在),其水流条件尚不足以使悬沙迅速落淤封塞。据此统计,对比三汊道几何尺度可以看出,有效宽度(河宽/槽宽)相差不大,唯分汊前段有效长度(段长/河宽)相差较大,即瞧头至江心屿西段和江心屿东至七都西段有效长度均在3.8左右,而七都东至灵

56、昆西段仅2.1左右。这就说明三汊道前段均有成形淤积体条件,可以淤积交错边滩(或心滩),只是灵昆分汊前段较短,深槽不能充分摆动,推移质泥沙不可能借助深槽摆动使泥沙集中向下游输移。造成灵昆分汊前段短的原因与北岸盘石、南岸龙湾和灵昆单双三足鼎立之势有关。盘石与龙湾两矶头形成节点钳住河势,尤其是龙湾矶头突伸江中,稳住落潮水流直抵盘石下深槽,对维护北口顺岸深槽起着重要作用。灵昆的单双屹立于灵昆岛西端,抑制岛屿后退也是十分重要的。河口上游两汊道的主支汊交替变化周期在15年至20年左右,这期间支汊未发现淤积封塞。一周期后仍能冲开为主汊。其原因在于当沙滩移至汊道后,沙滩高程均在低潮位以下,随着水位增高,支汊的

57、落潮过水能力迅速增加,涨潮过水能力几乎变化不大,这是汊道主支汊流量分配较普遍规律,枯水期或低潮位时落淤的泥沙在洪水期或高潮位时带出汊道。可使支汊维持较长时期。1979年南口上端筑潜坝封堵后,分流比有所减少,将促使其淤积。另一方面悬沙淤泥条件还与可能提供的悬沙数量有关。河床底质的粒径d0.03mm部分仅占全部底质10%左右,该物质粒径与悬沙相当,这就是说,尽管悬沙含量较大(常为最大浑浊带区),造床作用并不明显,这也有利于南口长期存在。3.1.2 桥址河段河床变化瓯江口主桥址位于瓯江北口黄华附近,副桥位于南口尾部。瓯江北口是主入海通道,该河段上接龙湾河段,下接入的滨海区,潮流作用强劲,泥沙运动复杂

58、。近年来随着南口潜坝的抬高以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南北口河段滩槽变化趋势明显。南北口汊道河床冲淤变化,受上游来水来沙和汊道分流分沙的双重影响。南、北口河床有洪冲枯淤的变化趋势。灵昆南、北口河床容积、冲淤量和冲淤厚度变化见表3.1-1,从中可以看出,南、北口河段河床同瓯江河口口河段一样,具有洪积枯淤的变化趋势,如洪水年19581965年、19681970年和19911999年更是洪水频发期,南北口河段河床容积增加,河段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冲刷。而枯水年如19661968年、19711973年、19791986年,南北口河段河床容积减少,河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淤积。上述统计资料表明,以圩仁站平均流量400m

59、3/s作为河段冲淤平衡流量,上游来水流量大于此值,南、北口汊道段将发生冲刷,小于此值,南北口汊道段将发生淤积。灵昆岛、北口历年河床冲淤变化表3.1-1年份1958196619681970197319791983198619871992199920022005北口多年平均流量(m3/s)468342463375488329439350460458454296河床容积(104m3)17400180001760018400182001920019000184001820018000192801982021300冲淤量(104m3)-600400-800200-1000200600200200-128

60、0-520-1440年冲淤量(104m3)-75200-40067-1675020020050-160-165-580冲淤厚度(m)-0.260.17-0.340.09-0.440.090.260.090.09-0.54-0.23-0.62南口河床容积(104m3)5600540044004240363037403340403042504670冲淤量(104m3)2001000160610-110400-690-220-420年冲淤量(104m3)2550080203-19100-53-73-170冲淤厚度(m)0.160.820.130.5-0.090.33-0.55-0.18-0.33南口

61、、北口二汊河段河床即使在南口筑潜坝后,仍有洪冲枯淤的变化趋势。洪水期北口(主汊)的冲刷量和冲刷强度远大于支汊南口;枯水期,南口支汊的淤积量和淤积强度又大于北口主汊。由于主、支二汊有这样的冲淤特性,因此,堵口前后不同时期,南北口二汊有着不同的冲淤特征。堵口前,19581978年这一时期,北口处于缓慢冲刷发展状态,南口处于缓慢淤积状态,其中北口容积扩大,冲刷量1800万m3,冲刷厚度0.78m,容积扩大近10%。南口容积减小,淤积量1860万m3,淤积厚度1.52m,容积减少约30%,南口发生了较大的淤积。堵口后,南口、北口经历了不同的冲淤阶段。初期,19791986年,南、北口都处在缓慢淤积状态,其中北口容积减小,淤积量800万m3,淤积厚度0.35m,南口容积减小,淤积量400万m3,淤积厚度0.33m。中期,19861999年,南、北口都处于冲刷状态,其中北口容积扩大,冲刷量880万m3,冲刷厚度0.36m,南口容积扩大,冲刷量690万m3,冲刷厚度0.55m。近期,19992005年,南北口都处于冲刷状态,其中北口容积扩大,冲刷量1960万m3,冲刷厚度0.85m,南口容积扩大,冲刷量640万m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