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主体化与客体化(一)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7024843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货币的主体化与客体化(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货币的主体化与客体化(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货币的主体化与客体化(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货币的主体化与客体化(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的主体化与客体化(一)(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货币的主体化与客体化(一 )论文关键词 货币主体化客体化论文摘要 货币的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关系就是社会关系。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一步扩大 ,市场交换的过程也是货币生活化的过程,交往的扩大化、复杂化使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货币化生存世界。货币已不仅仅是交往的媒介,流通的手段 ,它已内化为人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 ,已呈现出一种主体化的趋势,与此同时它仍旧保留它作为人类交往的客观物的一面表现为客体化的一方。一、货币主体化的趋势我们在这里所谈到的货币主体化主要是指,市场经济环境下,货币越来越表征为它的主体使用者人的生

2、存特性和需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呈现出能动性的一面。另外,这里研究的货币不再过多阐述货币的历史存在形式(例如 : 贝壳、金、银、印钞、银行卡、支票),而主要从货币哲学抽象存在维度去讨论这一问题。(一 )、货币是货币拥有者人 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依靠货币而对我存在的东西,我能为之付钱的东西,即货币能购买的东西,那是我 货币占,有者本身。 货币的力量多大,我的力量就多大。货币的特性就是我的货币占有者的特性和本质力量。 ”,1(p143 使“)一切人的和自然的性质颠倒和混淆,使冰炭化为胶漆 ,货币的这种神力包含在它的本质中,即包含在人的异化的、外化的和外在化的类本质中。它是人类的外化的能力。 ”2(

3、p144)这是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货币特性的描述。虽然这是马克思早期的作品,语言文字当中还透着人本主义的倾向,但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一开始就把货币和人的生存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时期,在人类交换劳动占主导地位的历史里,货币是人交换能力的标志,也是人生存能力的标志。货币产生、发展的历史 ,就是人类交往范围和交换能力不断扩张的历史。货币是联系人与人的生活的纽带。 马克思说 “如果货币是把我同人的生活,同社会 ,同自然界和人联结起来的纽带,那么货币难道不是一切纽带的纽带吗?它难道不是把一切纽带解开和联结在一起吗 ?”3(p143)在这里马克思把货币作为人与

4、人的生活的“粘合剂 ”,它不仅仅是 “地地道道的辅币 ”,它是 “社会的电化学势 ”,马克思这样的描述已经不仅仅是把“货币 ”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交换需要的产物了 ,而且逐渐赋予它以主体的地位。什么是“社会的电化学势 ”?马克思认为货币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 市场经济社会已不是简单的交换产物,而已经成为推动资本社会向前发展的“催化剂 ”,成为生产力不断向前推进的“助力器 ”,成为人们和各民族的普遍牵线人。这一观点在何关银、罗晓梅老师合作的货币生产力论中已有所体现。在市场经济社会里,货币成为个人本质力量的标志,成为人把观念变为现实的手段和力量(也包括商品经济社会,但是只有在普遍发展的商品经济阶段市场经

5、济里 ,这一点才特别明显 ), 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牵线人。”4(p140)货“币是一外在的、并非从作为人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人类社会产生的、能够把观念变成现实而把现实变成纯观念的普遍手段和能力,. 另一方面 , 同样地把现实的不完善性和幻象,个人的实际无力的、.本质力量 ,变成现实的本质力量和能力。”5(p145)货币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市场经济某种程度就是货币经济,而且货币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能力的提升,对人发展起着杠杆的作用。货币经济时代 ,货币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面临的主要是经济生活实践时,货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货币已深化于人的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

6、它已内化为人在市场经济时代生存实践的能力 ,是经济主体本质力量的体现。(二 )、货币标志着人的求富能力,标志着人在市场经济下活动的自由度经济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财富创造机制,而货币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在市场交往中追求财富行为就表现求金行为,追求财富的欲望就表现为求金的欲望,这也正说明了美国在早年的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淘金热。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财富创造机制问题其实就是经济主体求金能力的问题,人们追求货币其实就是追求财富创造的能力,满足其财富占有、运用的欲望。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货币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的需求关系。当然人们占有货币根本目的不是为“占有 ”而占有 ,占有货币本质在于

7、占有社会关系,占有社会资源 ,占有更多财富创造要素。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货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货币关系当然也是社会生产关系 ,人占有货币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生产(这也涉及到货币的客体化过程,在后面要进一步论述 )。而实际上 ,对于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个体来说,主体占有货币直接目的并不是发展社会生产 ,而是满足自己对社会财富的掌控、操纵能力。诚然,货币关系背后隐藏的是社会生产关系 ,可是人们并不是直接作用于生产关系,而是通过货币这个中介而显现自己的力量,来影响社会生产关系。当然每个个体作用于社会的强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取决于每个个体的求富能力的高低。无数个不同利益主体,无数个不同求富能力的个体

8、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无数个社会财富创造机制动力的“平行四边形 ”法则 ,最后形成的总合力就是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前进方向。恩格斯在在致约 布洛赫的信中这样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 , 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一个总的结果 .”,5(p478)这虽然是对唯物史观的描述,当然也适用于社会财富创造的经济实践过程。个体求富能力决定了他在社会经济交往中的自由活动程度。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

9、、自由人的联合体,目前在人的发展上我们还主要处于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少数不发达地区还有某种程度上人的依赖关系存在 ),货币经济时代物的依赖关系主要体现为货币(或者财富 )的依赖关系上。货币是现代人交往的中介、工具和手段,求金行为、求富能力大小越来越表征出经济主体人活动自由程度的大小。 特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货币成为一切商品的等价物,越来越具有普适化的特点,人们拥有货币量的多少,成为它吸纳、凝聚其它财富创造要素重要载体(货币能够吸纳一定劳动力和物 )。这也往往形成个人与其它经济主体交往、交换的能力,经济生活生存实践能力。求富能力的大小往往表现为占有、操纵货币的能力(在充分的市场交换条件下), 没

10、“有货币的人也有需求 ,但他的需求是纯观念的东西,它对我、 对第三者、 对另一个 XLIII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 ”6(p144)如“果我没有供旅行用的货币,那么我也就没有旅行的需要,就是说 ,没有现实的和可以实现的旅行需要。如果我有进行研究的本领,而没有进行研究的货币,那么我也就没有进行研究的本领 ,即没有进行研究的有效的、真正的本领。相反,如果我实际上没有研究本领,但我有愿望和货币,那么我也就有进行研究的有效本领。”7(p144-145“)货币自身形态的演绎及货币与人关系的发展,说明了人们拥有怎样形态的货币,就有怎样的自由度。 从量上看 ,人们拥有货币的多少 ,反映出他在社会生产劳动及其分

11、配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这直接决定了他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己目的的自由程度;从质上看 ,人们如何拥有货币以及他与货币有怎样互动的关系,则决定了他的自由类型。当然,货币对人的自由的表达程度及人的实际自由状态 ,最终取决于他所处社会的实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水平,支撑货币的是社会实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人的自由是以表达与实现自身的物质条件作为某种前提的,而货币则是这一前提的代表。”7(三 )、货币的主体化从以上的论述 ,我们可以看出 ,货币固然是价值尺度、 交换的媒介 ,但在充分发展了的市场经济今天 ,它越来越体现出贷币拥有者 这个主体的能动性 ,货币的特性表现为主体的社会生活存在特性 (特别是在经济实践中 )。货币是联系人与人的生活的纽带 ,它是货币占有者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它也是人们追求财富的直接动力 ,是人们求富能力的表现。货币的占用、使用状况反映出人们社会生活存在状态,标识着人的自由发展情况。货币经济本身内含着人格的独立性,对于培育人的创业意识 ,激发了个体的创新精神、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一切都表征着货币逐渐趋于主体化,与人的生存状态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对于货币资本市场的运作 ,资本经济的发展 ,以及未来的知识经济、 人力资本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 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也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