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

上传人:yo****e 文档编号:7700213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8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资源描述:

《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1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修订稿)二九年五月- 152 -目 录第一章总则- 1 -一、任务的由来- 1 -二、规划编制的范围- 1 -三、生态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 -(一)生态区建设的目的- 1 -(二)生态区建设的意义- 1 -四、规划编制的依据- 2 -五、技术路线- 4 -第二章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 5 -一、自然地理状况- 5 -(一)地理位置- 5 -(二)地形地貌- 5 -(三)气候- 6 -(四)成土母质(岩)和土壤类型- 6 -(五)植被类型- 7 -二、社会经济状况- 7 -(一)人口及人民生活水平- 7 -(二)科技教育事业- 7 -(三)文化卫生事业- 8 -(四)交通运

2、输事业- 8 -(五)经济发展概况- 8 -三、生态环境现状- 9 -(一)林地与林相结构- 9 -(二)保护地与退化土地- 10 -(三)环境质量与主要污染物- 11 -四、主要资源状况- 13 -(一)土地资源- 13 -(二)生物资源- 14 -(三)水资源- 15 -(四)光热资源- 16 -(五)矿产资源- 16 -(六)旅游资源- 18 -五、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 19 -(一)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稳步推进,资源环境压力将继续增加- 19 -(二)第三产业地位日益突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20 -(三)经济增长在总量扩增的同时调整

3、结构,集约型、循环性经济将逐步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0 -六、生态区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21 -(一)生态区建设的优势分析- 21 -(二)生态区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22 -第三章生态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24 -一、指导思想- 24 -二、基本原则- 24 -(二)尊重规律,协调发展- 24 -(三)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24 -(四)科教支撑,不断创新- 25 -(五)建管结合,同步推进- 25 -(六)政府引导、社会兴办、群众参与- 25 -三、规划时限- 25 -四、规划目标- 25 -(一)总体目标- 25 -(二)阶段目标- 26 -(三)具体建设指

4、标- 27 -(四)生态区建设目标分解- 29 -(五)生态区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31 -第四章生态功能区划- 35 -一、东北部平原湖泊生态功能区- 36 -二、西北部低丘岗地生态功能区- 38 -三、中部岗地平原生态功能区- 40 -四、南部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 43 -第五章生态区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46 -一、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46 -(一)生态工业建设- 46 -(二)生态农业建设- 57 -(三)生态服务业建设- 68 -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79 -(一)资源开发与生态重建- 79 -(二)环境污染治理- 86 -(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 91 -

5、三、 生态人居体系建设- 93 -(一)主要目标- 93 -(二)优化城镇功能布局与搞好景观结构建设- 94 -(四)建设绿色社区- 100 -(五)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02 -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07 -(一)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107 -(二)倡导绿色生产与消费理念- 108 -(三)开发生态文化产业- 110 -(四)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111 -五、能力保障体系建设- 112 -(一)主要目标- 112 -(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112 -(三)环境安全预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114 -(四)资源、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建设- 115 -(五)完善可持续发展的

6、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117 -第六章生态区建设的重点项目- 120 -一、建设项目- 120 -(一)生态工业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20 -(二)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重点项目- 126 -(三)生态服务业建设工程重点项目- 130 -(四)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32 -(五)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33 -(六)生态人居体系建设工程- 135 -(七)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138 -(八)能力保障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140 -二、资金来源- 141 -三、责任单位- 141 -第七章规划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 147 -一、生态效益- 147 -二、社会效益- 148

7、 -三、经济效益分析- 148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50 -一、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全民建设生态鼎城的共识- 150 -二、加强法制建设,把生态鼎城建设的各项内容纳入法制化轨道- 150 -三、制定优惠政策,营造生态鼎城建设的良好环境- 150 -四、完善投资管理与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鼎城建设积极性- 150 -五、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态鼎城建设的科技含量- 151 -六、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生态鼎城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151 -第一章总则一、任务的由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精神,按照国家环保部建设生态县的要求,鼎城区委区政

8、府决定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构建和谐鼎城,实现鼎城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县是鼎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事关全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生态区建设的顺利推进,鼎城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常德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组织编制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提出了鼎城生态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是指导鼎城生态区建设和编制各部门(行业)规划与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二、规划编制的范围本规划范围为鼎城区行政区域,包括22个镇、11个乡、2个场、1个所,共568个行政村、61个居

9、委会,国土总面积为2190.8平方公里,详见图11。三、生态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一)生态区建设的目的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循环经济理念和系统工程方法,充分发挥鼎城区的区位、资源、生态环境和产业优势,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成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鼎城。(二)生态区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生态环境越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快,质量越高。开展生态区建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准则,有利于

10、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们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2)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级生态区的各项指标是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和提出的。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和谐的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体系,能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必将有力促进鼎城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11、发展。(3)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区,突出依靠科技和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发展道路,将有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和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建设生态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将进一步促进投融资环境的改善,拓展招商引资空间;生态产业的合理调整与建设,能够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行业,能够有针对性的引进外商与引导投资方向,改善招商引资的结构,增强招商引资能力。四、规划编制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

12、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 409-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鼎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

13、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试行)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编制纲要湖南生态省建设规划常德生态市建设规划鼎城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五、技术路线生态区建设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生态规划目标确立自然地理特征分析经济社会状况分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生态功能状况调查环境容量研究发展潜力分析战略目标阶段目标指标体系生态区建设重点项目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生态区建设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生态功能区划与评价分区依据和原则生态系统分析评价生态功能区划分生态功能区评价生态功能区控制生态产业体系自然资源体系生态环境体

14、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能力保障体系图1-2鼎城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路线生态区建设重点项目生态区建设保障措施第二章基本情况与趋势分析一、自然地理状况(一)地理位置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滨,沅水尾闾。地处东经1112711211,北纬28352923。东接汉寿县;南连桃江、安化县;西邻桃源县;北抵临澧县、津市市;东北隔澧水望安乡;常德市治及常德市武陵区与鼎城区治武陵镇毗连,将鼎城区境分为南北两块。全区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85公里,总面积2190.8平方公里。处湖南省“3+5”城市群范围内。(二)地形地貌鼎城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由山地、丘陵、岗地过渡到广阔的滨湖平原。南有雪峰山余

15、脉的插角、九龙、沧山、古城、盘古诸山延伸,重峦迭嶂。西北有武陵山余脉的太阳、白云等山绵亘,山崖峻峭。西、南、北群山起伏,冈峦盘环;东北湖河网结,水陆间错。中部沅水曲形切割,将区境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俗称“前河”、“前乡”,枉、沧二水蜿蜒而下,形成若干冲岔与沿河平地。北部俗称“后河”、“后乡”,澧水绕区东北边境向东流入洞庭湖,中有渐水、冲柳、马家yue 诸河流淌其间,牛屎、白芷、土硝等湖点缀其内。西北部地势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全区最高点位于逆江坪镇高峰村插角山(又名插角殿),主峰插花岭海拔716.2米;沅水两岸、澧水之西地势低平,海拔30米左右。全区地势高差686.2米,比降率为1.5%。鼎

16、城区地貌按形态分为平原、丘陵、山地三大类型。其中沅水、澧水下游,中部及东北部主要为平原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9.7%,海拔50米左右;丘陵区海拔50-300米,占全区总面积的50.9%,主要分布于大龙站、雷公庙、长岭岗、唐家铺、长茅岭、黄土店等乡镇;山地海拔300-700米,占总面积的9.2%,集中分布在沧山、钱家坪、港二口、逆江坪等乡镇和花岩溪林场。按地貌组成物质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第四纪更新世堆积物等。按地貌成因有流水侵蚀地貌、残积地貌和湖积堆积地貌等。(三)气候全境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内,以大陆性气候为主,兼有湿润的滨湖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量充足,

17、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征。据1988-2003年气象资料,全区年平均气温为17.4。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月均气温5.1,7月最热,月均气温28.9。地域不同气温稍有差异,港二口、逆江坪等山区冬暖夏凉,牛鼻滩、蒿子港等平湖区夏热冬冷。年均日照数为1708.8小时,日照率为38%。无霜期275天左右。年均降雨为1397.6毫米,区内分布不均,蒿子港、牛鼻滩一带年均降雨量1271.5毫米,黄土店、港二口一带年均降雨量1868.9毫米,太阳山、大龙站一带年均降雨量1190毫米;降雨量集中于春夏两季,春季约占30%,夏季约占40%,秋季约占20%,冬季约占10%。49月为

18、汛期,雨量占70%以上,其中46月为雨季,占全年雨量的45%。鼎城区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盛吹西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季节,偏南风开始增多,仍以偏北风为主。历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湖区大于丘陵区。(四)成土母质(岩)和土壤类型1、成土母质(岩)鼎城区主要的成土母质包括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湖沉积物、板页岩风化物、紫色沙(页)岩风化物,所占比例分别为55.5%、18.9%、16.5%、9.9%。此外,在长岭岗与蔡家岗石灰岩区还有少量石灰岩风化物分布。2、主要土壤类型本区土壤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差异都不明显,土壤受地形、母质和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较大,多以微域分布,纵横交错。归纳起来有4个

19、土类、13个亚类、46个土属、163个土种。土类中有水稻土类,红壤土类,紫色土类,湖潮土类。其中水稻土占总面积的43.0%,以潴育性水稻土(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0.1%)、潜育性水稻土(17.2%)和渗育性水稻土(8.1%)和淹育性水稻土(3.7%)为主。红壤占全区土壤面积的49.7%,包括红壤、黄红壤、红壤性三个亚类。紫色土和潮土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9%和5.4%。(五)植被类型鼎城区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均有作物生长。区内植被类型多样,物种丰富。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和经济林等。自然植被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区

20、,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以松、杉、樟、栎、枫为主,林下为灌木草所覆盖。人工植被分布在300米以下的丘陵和低山区,多为楠竹、油茶、油桐、茶叶、果木、乌桕等经济林,部分地方造有成片的松、杉,但密林不多,积材量不大。二、社会经济状况(一)人口及人民生活水平2007年,全区共拥有乡镇33个,户籍总数为27.71万户,总人口86.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59万人,非农业人口11.67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43.78万人,女性人口42.48万人,男女比例1.03:1。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人口出生率6.44,死亡率4.30,人口自然增长率2.14。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029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21、已达到10908元。(二)科技教育事业近年来,鼎城区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科技示范与推广力度逐渐加大,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2007年,全区各级科技投入达133万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1项,推广科技成果7项,创产值24231.4万元,利税9152万元。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7年末拥有独立科研机构2个,企业科技机构23个,民营科技企业6个,农村科技服务组织45个,从事科技事业人数达5000人以上。鼎城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加强。2007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88所,其中职业中专9所、高级中学10所、初级中学43所、小学126所。全区共有教职员工7830人(普通教育7254

22、人、职业教育576人),在校学生99325人(普通教育90703人、职业教育8622人),在园幼儿数809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阶段入学率在100%,辍学率仅1.4%左右,小学和初中毕业率分别为100%和98.6%,初中升学率为94.1%左右。(三)文化卫生事业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全区拥有花鼓戏剧团1个,2007年内新排上演剧目4个,观众人次167000人;区影剧院1个,年内演出场次2880次,其中电影放映场次2690次。此外,区内拥有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92084册(件),文化馆1个和文物所(藏品5020件)、戏工室各1个。流动电影放映单位、民间艺术团体、村级图书

23、馆等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7%。农村有线电视联网和小片网入户总数24854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11.1%。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每个乡镇都有一所政府兴办的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其人员、业务、经费全部由区卫生局按职责管理;村卫生室达到“一村一室”要求,卫生队伍、机构稳定,服务网络健全。到2007年,全区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929个,其中包括区直医院4家、乡镇(场)卫生院36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防专科防治院(站)6个。病床1722张,千人病床数达到2.0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61人。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比率

24、达76.7%。(四)交通运输事业鼎城区交通运输便利。常德桃花源机场位于斗姆湖镇,区内还拥有国内最大的二级火车站,G207、G319、S306、S205、常张高速、常长高速公路和石长铁路穿境而过,形成南北贯通,东西便达的纵横交通网。常吉高速基本建成,二广高速、常岳高速建设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水路运输方面,拥有沅水和澧水航道以及马林、马泥、苏石内湖航线,区域水运便利。全区实现了乡乡通班车,村村通公路,公路养护好路率保持在90%以上。此外,区内拥有港口4个,年货物吞吐量10万吨以上。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路况为鼎城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五)经济发展概况鼎城区位于常德市城区周边,一、二、三产业发展相对

25、较为均衡。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02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7.8%、25.8%和36.4%。2007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430万元,其中农业和牧业占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分别为42.30%和36.60%;鼎城区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所占比重为17.15%;林业仅占1.79%。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20432公顷,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63.3%。粮食产量为69.3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为谷物,稻谷产量达67.9万吨,豆类、薯类、小麦、玉米所占比例较小。经济作物(棉花、油菜、麻类)种植面积40319公顷。由于濒临常德市区,蔬菜种植面积较大

26、,达到了16992公顷。此外,茶叶、水果(主要是柑橘)等也有一定面积的种植。鼎城区养殖业较为发达,2007年,生猪、牛、羊、家禽的年末存栏(笼)数分别达到39.4万头、3.9万头、9.3万只、804.3万羽;肉类总产量达到8.3万吨,蛋品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6万吨和6.4万吨。经过多年建设,鼎城区现拥有桥南、灌溪、石板滩等3个工业园区,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纺织印染、塑料化工、竹木加工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007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2349万元,股份制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总产值245600万元,其次为其它类型经济,产值68673万元。集体企业

27、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产值14246万元。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据地位下降,产值分别仅为3000万元和830万元。尽管国有企业地位下降,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值达到187722万元。同时,全区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较快,旅游业发展迅速。2007年,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达11296万元,旅游总人数突破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6万元。交通运输邮电业大幅改善,实现增加值5.67亿元。商业持续升温,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亿元,金融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9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净增6.4亿元)。三、生态环境现状(一)林地与林相结构目前,鼎城

28、区共有林地面积64820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29.48%,森林覆盖率高达37.1%。林地中有林地占林业用地的38.41%,疏林地占0.22%,灌木林地占49.75%,未成林造林地占3.52%,苗圃地占0.25%,无立木林地占2.18%,宜林地占5.67%。乔木林占总林地面积的59.36%,其中纯林占林地面积的54.94%,混交林仅占4.42%。竹林地占有林地面积的40.64%。全区森林中中幼林所占面积大、成熟林所占面积小,如乔木面积16270.8公顷,其中幼龄林占59.44%,中龄林占38.82%,成熟林仅占1.74%。公益林面积约25000公顷,占总林地面积的38.57%,在全区林地中占

29、有重要的地位,但林相结构欠佳,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亟待治理改善。此外,林地经营粗放,林产效益低,森林保护力度不足,乱砍滥伐现象仍有发生。(二)保护地与退化土地鼎城区境内现有3个自然保护区,即省级自然保护区花岩溪风景名胜区、区级自然保护小区“高老柏”(逆江坪乡的高峰-老屋坪-柏叶坪村)森林自然保护小区和“牛蒿”(牛鼻滩蒿子港)湿地保护区。三个饮用水源保护区(郭家铺四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处、落路口笔架城、二水厂上游1000米至枉水入沅江口)和部分水面保护区。花岩溪保护区面积35.25平方公里,“高老柏”自然保护小区24.6平方公里,“牛蒿湿地”保护区587.6平方公里

30、。受保护地面积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28%左右。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本区降水量较大、旱坡地多,土壤本身流失就较为严重,加之以往的过度砍伐、土地的不合理的开垦利用、矿山与建设用地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力,导致水土流失更为加剧。全区水土流失面积48224.1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0.87%。其中,轻度水土流失13881.7公顷,中度15859.8公顷,强度15544.2公顷,极强度2244.1公顷,剧烈694.3公顷,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71.21%。从区域看,北部丘岗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流失以面蚀为主,兼有沟蚀、崩岗、滑坡等。总体来看,由于表土层和养分大量流失和进

31、入水体,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到2007年,全区因水土流失造成水库库容损失1200万方,损失塘坝容量20%,对山丘区水旱灾害抵御能力形成了重大威胁。由于长期淹水等原因,全区稻田土壤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等现象仍继续存在,导致土壤肥力退化。山区以冷浸田为主,丘陵区则以渍潜田和潜育化为主,平原湖区的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现象较为严重。据统计,全区有多种低产因素的低产田1.97万公顷,占水田总面积29.5%。(三)环境质量与主要污染物1、大气鼎城区较为重视环境治理,大气环境质量良好。据近年城内连续监测的结果显示(表2-1),大气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2项指标均优于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

32、标准;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指标略高于国家二级标准,但根据近3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统计,万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91吨降低到2.49吨,治理初见成效。但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仍不足5%,存在着较大隐患。城区烟尘控制区面积9.7平方公里,2005年报批时覆盖率约为城区面积的100%,由于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准备继续扩大烟控区面积以保证覆盖率。表212007年鼎城区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毫克/立方米)污染物名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0.07930.0250.118GB30951996二级0.0600.0800.202、水近年来,鼎城区加大了废水治理力度,查处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水环境污染得

33、到有效控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由2006年的42.18%提高到2007年的78.46%,COD排放量/万元GDP由2005年的5.71吨降低到了5.20吨。总体而言,鼎城区的水质较好,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分别为100%和77.43%,根据对沅江及其主要支流枉水和渐河断面监测的平均结果,河水pH值为7.13,COD5.15毫克/升,氨氮0.59毫克/升,除氨氮略高于指标要求外,水质良好。全区中型水库水质除金陵水库为IV类外,其余5座水库均在III类以上。小型水库由于农村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排放日益严重,39座小(一)型水库有25座(占64.1%)受

34、到污染。本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0,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缺乏监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缺乏。3、土壤尽管鼎城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但随着工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农业投入品大量不合理使用,以及农村垃圾不合理处置等现象逐渐加剧,土壤的环境污染也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据调查,全区工矿企业污染源导致的土壤污染面积达1100公顷。农村个体工业、加工业形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如牛鼻滩镇上林蔬菜加工厂氯化钠污染面积达7公顷,中河口、黑山嘴、十美堂等乡镇有些农户在田头挖坑淹制榨菜,其盐水直接污染耕地。农业化学品如农药、除草剂的应用对土壤形成了长期的污染,尽管近年来禁止了部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但仍有较多的POPs

3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存在于土壤中,可能对食品安全和水体安全形成威胁。此外,由于鼎城区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储量较为丰富,其开采可能形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根据2004年对鼎城区土壤环境抽取检测表明:在259个样品中,有11个样品存在重金属污染。除在黄土店的汞、砷已查明是工矿污染外,其余的污染原因尚待调查。特别引起关注的是镉污染现象,有7个样品超标,另外有18个样品达到0.3毫克/千克(PH6.5、6.57.5)。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4、声据城区常年监测结果,白天和夜晚的平均噪声强度分别为51.8dB(A)和42.3dB(A),优于国家标准GB309693二类。2006年鼎城区噪声控

36、制区9.7平方公里,情况同烟尘控制区,由于城区扩大原因,准备扩大噪声控制面积,使覆盖率接近100%。总体来说,鼎城区声环境状况较好。5、固体废弃物全区城镇2007年垃圾产生量为65773吨。其中武陵镇32000吨和灌溪镇4380吨运往市垃圾场无害化处理,其余城镇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大量生活垃圾只是简易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较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亟待提高。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迅速,2007年达到0.12万吨,以煤渣、农林产品下脚料为主。2007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率在100%,基本实现了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得到了合理处置。6、农业面源污染2007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达

37、到92.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5%;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产量62.5万吨,综合利用率已达95%;但处理方式基本为直接或堆肥还田,如果超过环境负载能力,有可能对土壤和水体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全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为194692吨、1652吨,施用强度分别为2.43吨/公顷(含养殖水面)、20.6千克/公顷。农膜用量缓慢上升, 2007年,全区农膜使用量达到463吨,少见回收。农药、化肥、农膜等用量不断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迅速发展,在水产养殖尤其是珍珠养殖中大量投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鼎城区与洞庭湖濒临,其威胁性值得重视。此外,由于畜禽粪便中可能存在重金属、抗生素或者有害微生物等

38、,如处理不彻底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四、主要资源状况(一)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219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旱地、水田和菜地)70099.6公顷,占31.88%;园地(桔园、茶园、其它园地)8270.4公顷,占3.76%;林地64819.8公顷,占29.48%;水面(养殖水面、坑塘、水库、河流、湖泊等)30233.8公顷,占13.75%;建设用地(工矿、居住、交通用地等)17230.7公顷,占7.84%;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田坎等)15300.0公顷,占6.96%;未利用地(荒地、苇地和滩涂等)13908.4公顷,占6.33%(表22)。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

39、技术规程的八级标准,本区土壤综合评定为六个土地等:水稻土评为一、二、三等,旱地土壤评为一、二、三、四等,山地土壤评为五、六等。一等地占总面积28.1%。属一等地的水稻土有黑泥田、黑黄泥田、油沙泥田、潮沙泥田、紫潮沙泥田、紫泥田等29个土种;旱地有红菜园土、油沙土、潮沙泥土、紫潮泥土、紫潮沙泥土等10个土种。二等地占总面积的13.05%。包括浅黄泥田、青隔黄泥田、青隔红黄泥、青隔紫河沙泥、青隔潮沙泥田等47个水稻土种;旱地有熟红土、潮沙土、紫潮沙土、紫河沙土等10个土种。三等地占总面积的10.16%。其中水稻田有青夹泥、青沙泥、烂泥田、冷浸田等21个土种;旱土有红泥土、红沙土、黄沙土、黄泥土等七

40、个土种。四等地占总面积的33.48%。土壤以四纪红土为主,如无名子士、岩渣子士、扁沙土等。五等地占总面积的13.59%。包括薄腐殖质薄土层红土红壤、板页岩红壤、沙岩红壤。六等地占总面积的1.71%。包括石灰岩红壤、薄腐殖质中土层石渣红壤,以及坡度大于25-30度的红黄壤。鼎城区低产田土面积较大。据统计:全区有多种低产因素的低产田1.97万公顷,占水田总面积29.5%。表222006年鼎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单位:公顷)地类面 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地 类面 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总面积219083.8100水 面30233.813.75耕地70099.631.88建设用地17230.77.84

41、园地8270.43.76其他农用地15300.06.96林地64819.829.48未利用地13908.46.33后备土地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不高。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3908.4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33%。(二)生物资源鼎城区地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山溪河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山区、丘陵、岗地、平原、水面兼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温暖湿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1、植物资源区境内查明的植物有74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396种,隶属82科205属;草本植物316种,隶属89科258属;菌类植物2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20种。列入一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银杏、珙桐、伯乐树(钟

42、萼木)、南方红豆杉、香果树5种;列入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杜仲、厚朴、花榈木、红豆杉、水青树、鹅掌楸、刺楸、观光木8种;属于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樟树(香樟)、莲、野菱、喜树(旱莲木)、胡黄莲、松口蘑(松茸)7种。属湖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南方铁杉、铁坚油杉、罗汉松、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八角莲、钩栲、方竹、罗汉竹、黄樟、七叶一枝花、红花木莲、芡实、银鹊树、青檀、水车前、紫薇等17种。重点保护的古树(指树龄100年或胸径100公分以上的野生树木)有125株。用材林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水杉、柏木、檫木等;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柑桔、茶叶、板栗以及近年引进栽培的杜仲、厚朴等药材。农作物

43、的种类繁多。2、动物资源现已查明的野生动物种类有365种,其中:哺乳类26种,鸟类56种,爬行类194种,两栖类10种,鱼类145种,贝类10种。此外还有昆虫类上百种。另外还有人工饲养畜禽21种。属湖南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75种。其中,列入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鹳、白鹤、黄腹角雉、灰腹角雉等4种;列入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果子狸(花面狸)、鸳鸯、鸬鹚、金鸡、灰鹤、小青脚鹬、平胸龟(鹰嘴龟)、大鲵(娃娃鱼)等12种;列入三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池鹭、牛背鹭、白鹭、灰雁、野鸭、鸿雁、竹鸡、鹌鹑、环颈雉(野鸡)、苦恶鸟、小田鸡、黑水鸡、山斑鸠、华南兔、中华竹鼠、豪猪、

44、豹猫、狐、黄鼬、鼬獾、红嘴相思鸟、刺猬、蛇、蟾、蛙等25种;属于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鼠耳蝠、山蝠、猪獾、狗獾、野猪、小麂、绿翅鸭、绿头鸭、中华鹧鸪、灰胸竹鸡、四声杜鹃、小杜鹃、普通翠鸟、家燕、八哥、喜鹊、画眉、乌龟、中华鳖、南草晰、石龙子、赤链蛇、中国水蛇、银环蛇、眼睛王蛇、竹叶青蛇、中华蟾蜍、泽蛙、沼蛙、峨眉林蛙、湖南吻鮈、胡子鲶、中华田螺、中华小田螺等34种。(三)水资源鼎城区地处洞庭湖畔,湿润多雨,山丘区植被好,平原区湖河稠密,水系发达,又有沅、澧干流过境,地表水丰富。区内地层历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各类岩层出露,地下水有较好的径流交替和储存条件。境内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23%。

45、区境除沅、澧两水外,有河68条,分属沅水、澧水、西洞庭湖3大水系。一级支流9条,二级支流39条,三级支流20条。流域面积2322平方公里。区境内有大小湖泊85个,总面积为3760公顷,可蓄水超过1亿立方米。全区拥有7座中型水库、38座小(一)型水库和138座小(二)型水库,总库容26539万立方米。区内还有18708座堰坝,可蓄水7460万立方米。鼎城区的地表水总量约23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1.7亿立方米,静储量4.2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区境河流短,落差小,水能资源贫乏。多年平均理论蕴藏量为15835千瓦,已开发2080千瓦。境内年降雨量大,但季节间分布不均,多集中于46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46、45%以上,且每年均有暴雨出现,冬春季雨量较少,只占全年降雨量的30%左右。境内河网密布,水库、湖泊、塘堰数目众多。地下水量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区内地下水中部充沛,南北部贫乏。湖区处于洞庭湖尾闾,地基为淤积层,水量丰富,埋藏深度为5-10米间,孔隙涌水量一般在5000吨/日。山丘区地下水在底层10米以下,孔隙涌水量一般在300吨/日。(四)光热资源全区平均年均日照数为1708.8小时,日照率为38%。太阳年辐射量在100-12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光能资源中等偏富,与热量配合良好,农业增产潜力大。(五)矿产资源鼎城区地处雪峰、武陵两山脉隆起带的东北端及中新生代洞庭凹陷的西南角,影响较大的构造

47、运动有武陵运动、雪峰运动、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亦很明显,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完好,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多样。区内发现的矿产有黄金、金刚石、锆英石、石煤、石灰岩等。黄金为湖南省重点生产县(区),金刚石闻名全国。已探明脉金藏量为20吨、石煤储量3.4亿吨、石灰岩藏量30亿吨(水泥用1.1亿吨),预测金刚石尚有藏量42万克拉、锆英石藏量1835千克。砂石、粘土资源丰富,高岭土、铁矿、铝土、粘土、铜矿等亦有少量出产。黄金区境产脉金和沙金。脉金主要分布在黄土店镇的金霞山、沧山乡的沧浪坪、钱家坪乡的黄土坡、港二口镇的南宫坪、芭蕉冲、逆江坪乡的高峰。砂金主要分布在丁家港、许家桥、黄

48、土店、沧山、港二口、长茅岭、逆江坪、草坪、唐家铺9个乡镇。金刚石、锆英石主要分布在丁家港、许家桥、草坪、斗姆湖等乡镇。以许家桥乡的岳王溪至丁家港乡的杨公庵为集中产区。石煤又名碳质页岩。分布在长岭岗乡的坛坪,石板滩镇的拾柴坡、枫树桥、大溪冲,灌溪镇的白石、唐桥等地。固定碳含量12-22%,最高可达30%。发热量1500-1800大卡/千克,高的达3487大卡/千克。灰分一般在60-70%,个别地段V2O5的含量达20%。石灰岩分布在雷公庙、长岭岗、双桥坪、石板滩、灌溪等乡镇。水泥用石灰岩分布在雷公庙镇的花园、尹家坪两村。板页岩有青石板岩和砂板岩两种。分布在钱家坪乡磨石山、双桥坪镇七姑山、雷公庙镇

49、龙门洞等地。高岭土分布在唐家铺乡的白泥塘和双桥坪镇的金鸡岩等地。藏量小。铁矿分布在灌溪镇的铁山和石板滩镇的莫家铺。藏量小,品位低。铝土又名陶土,分布在周家店镇八宝湖、石门桥镇观音庵、唐家铺乡白泥塘、蔡家岗镇芭蕉堰、雷公庙镇湖海坪等地。藏量为700万立方米。砂石分布于大部分山区的乡村及沅水河道。粘土资源丰富。铜分布在周家店镇蜘蛛山一带。藏量小,品位低。矿泉水分布在黄土店镇金霞山,为偏硅酸矿泉水。目前,鼎城区累计开采的矿种有8种,其中甲类矿种有矿金、石煤和水泥用石灰岩3类,乙类矿种包括制灰用石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石、板岩5类。持证合法开采的矿山最多时达88家,除金矿地下开采外,其余均为露天开

50、采。各种矿藏开发均对地表环境或水环境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矿藏开发应注重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矿藏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矿藏开发的环境风险。(六)旅游资源鼎城区山、丘、平、河、湖各具特色,自然景观旖旎,加之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丰富。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区内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的旅游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除已开发的花岩溪风景区和正在开发的毛栗岗景区外,还有众多有待开发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如:自然类的太阳山、金霞山、沧浪仙山、龙门洞等;人文类的钟相起义的天子岗、寇准题字的莱公泉等,善卷古墓(武陵镇花船庙)、武陵镇善卷遗迹(善卷击鼓的地方“鼓槌子沟”、饮牛的地方

51、“牛头港”、听到“剌耳”的话后洗耳的地方“洗耳滩”、垂钓的地方“枉水河口”)代表了区内独有的善卷美德文化。境内自古是一些名流雅士的际会之地,继屈原后,唐宋等历代许多文化先贤曾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作,著名文学家刘禹锡谪居朗州10年,写下了大量竹枝新词,开创了唐宋诗体裁新格局。先进的文化传导了先进的思想,鼎城历史上还先后涌现出了刘复基、黄爱、潘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鼎城区旅游景点多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游人不仅可赏山川秀美之景,又可享历史文化之盛。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就被列入国家AAA级景区。自然风光、白鹭奇观和农家风情是其主要特点,有“中国白鹭之乡,江南休闲胜地”之美誉。花岩溪“

52、白鹭节”也在2001年被湖南省旅游局纳入“湖南省旅游节”序列。作为新农村的示范点村石板滩毛栗岗村已于2007年底被常德市旅游局评为首批常德市农业旅游点。以新农村建设来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仅靠太阳山、柳叶湖,它是继常德市打造柳叶湖龙头产品后,下一步可以打造在城郊结合部的重要旅游点。而位于区西北角,与花岩溪唇齿相依,一脉相连的逆江坪乡,其资源特点和花岩溪接近,在花岩溪旅游总体规划中的桃花源意境区就在其间,现境内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计划修建的吉祥寺,将会是佛塔建筑中的亚洲之最。鼎城区特设文化旅游产品繁多:常德汉戏、花鼓戏、常德丝弦、皮影戏等民间艺术精彩纷呈,历史悠久,引人入胜。从上世纪90年代起,鼎城区

53、旅游部门以花岩溪旅游产品为龙头,通过大力宣传,加大投入,同时激活并启动民间资本,极大地推动了鼎城区旅游产业的发展。花岩溪景区自开业以来,景区的年实际收入保持15%的增长速度。客源主要来自长沙、株洲、湘潭和鼎城周边县(区、市),港、澳、台地区与国外的游客也在逐步增多。已基本形成湖南、湖北、广东三省的固定旅游市场,达到了一定的旅游规模。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旅游开发新形势,花岩溪积极转换经营方式,对景区内的山水资源和固定资产采取合股和租赁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率和投资成本的回收率。随着“十一五”新农村建设主体唱响及“2006中国乡村游”的启动,鼎城区旅游局充分利用石板滩毛栗岗的花木资源特色,借助新

54、农村建设之势,大力开展毛栗岗的乡村旅游建设。现阶段已初步形成以花岩溪休闲和石板滩毛栗岗特色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格局。现两个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新增就业人员近千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800余万元。旖旎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在不断被挖掘出来。随着180平方公里大桃花源景区规划的出台,鼎城区旅游产品知名度必将大幅度提升。鼎城区地处湖南“长常张核心旅游发展轴”的中点,且是连接大长沙、大湘西两大旅游板块的中枢,其旅游业必将随着周边地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快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五、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趋势分析(一)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稳步推进,资源环境

55、压力将继续增加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将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巨大压力。种植业的稳定发展,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目前主要依赖于化肥、农药、农膜和良种等。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废水。由于地处洞庭湖滨,其污染必将对洞庭湖水体带来重要的负面影响。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将是鼎城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此外,尽管鼎城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7.1%,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且由于林相结构欠佳,森林生态功能有限,水土流失问题将继续存在。在过去5年中,常德鼎城区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年均工业总产值增加量均在10%以上,而且呈加快趋势,在2006和2007年

56、甚至达到了20.3%和16.2%。灌溪工业园、桥南工业园快速发展,年平均新进驻企业20个以上。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环境和能源消耗等问题,给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一定压力。目前,鼎城区有33个乡镇,城镇建成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约30万人,城镇化率为35%。预计在未来10年左右,城镇面积增加到4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化率超过55%。城镇化水平将不断提高,城镇常住人口和城镇建设项目将持续增加,会占用更多土地和其它资源,城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将不断增长,会给鼎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巨大压力。(二)第三产业地位日益突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鼎城区第三

57、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近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份额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接近。第三产业如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的发展需要更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对鼎城区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鼎城区的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将维持在2左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质量、生活环境、医疗卫生水平和文化教育的需求也必将不断增加。社会进步也对鼎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三)经济增长在总量扩增的同时调整结构,集约型、循环性经济将逐步占据重要地位,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鼎城现有主要工业体系除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外,其余产业包括食品加工业

58、、建材、纺织、造纸基本规模较小,存在着高耗能、高污染的等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经营粗放,“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也较为突出。尽管自“九五”计划就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鼎城区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上过去10年中经济增长仍以总量扩增为主,增长方式滞后问题仍然突出。“十一五”规划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鼎城区未来经济增长方式也必将顺应潮流,尽管短时间内可能经济增长将仍以总量扩增为主,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地位将逐步提高。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的发展和改造升级,工业、农业

59、布局和结构的合理化,环境污染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六、生态区建设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一)生态区建设的优势分析1、顺应时代需求,政策环境良好资源匮乏与生态破坏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危机。随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改善,人民生态意识逐步增强,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和地方“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均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社会建设作为发展的方向。针对这种时代需求,2005和2006年,湖南省、常德市分别作出了建设生态省、市的重大决策,将生态环境建设、增长方式转变作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为鼎城区生态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区委、区政府领导具有高度的生态意识,对生态区建设高度重视,组织各部门协同作战,

60、形成了生态区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2、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鼎城区位于湖南省“3+5”城市群,位于长江经济产业带的中游地区,西连大湘西,地处有鱼米之乡之美誉的环洞庭湖传统农业发达地区,是湖南“长常张经济发展轴”的中点,也是以武汉为中心的七省一市经济协作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的组成部分。是全省少有的同时拥有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水运的区(县)。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鼎城生态区的建设提供了众多可利用因素和机遇。3、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鼎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2003年至2007年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达到了88.02亿元。全

61、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共79家,其中工业产值过亿元的6家,工业发展态势强劲。农业经济日益活跃,区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3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2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08元。一、二、三产业比例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8.2%、25.7%和36.1%。目前,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进入了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为生态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4、生态环境基础优越境内南部和西北部,山、丘、岗交错分布,形成了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中部与东北部主要为平原,尤其是东北部

62、地区湖泊星罗棋布,主要自然生态系统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优越的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鼎城区大力开展了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清洁能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境内的土壤、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良好。到2006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37.1%,主要城镇绿地覆盖率为12%,各类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0%。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鼎城生态区建设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二)生态区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1、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资源利用不合理鼎城区传统工业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印染、塑料化工、建筑材料、竹木加工为主,除机械制造业外,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工业

63、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扩大的传统增长方式,经济效率不高,对环境污染较重。农业比较效益低,虽然狠抓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深度开发不够且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较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在资源利用方面,尚未形成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模式,单位土地、水资源产出较低;矿产资源开发存在无序化、规模小等问题,除造成资源浪费外,还造成了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源污染问题是鼎城区目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据调查发现在很多地区沟渠、塘面中水体发黑、有异味,水表为浮萍、革命草、凤眼莲等覆盖,呈现明显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种植业养分流失、农药残留、畜禽养殖业废水、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废水、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无序排放是主要成因。由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