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方案1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7696566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化建设方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信息化建设方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信息化建设方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信息化建设方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建设方案1(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化建设方案4 篇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 1“十五”期间,全国残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技术应用环境覆盖全国,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队伍扩大。80%的省级残联完成了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85%的省级残联积极推广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全国已有200 余个不同形式的残疾人网站,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宣传平台和信息资源集合地;80%的省级残联实现统计数据到县,初步实现了电子化管理。为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 制定本方案。二、任务目标逐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基层服务体系。连接现有省级残联局域网,建立覆盖全国省级残联的广域网

2、。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残疾人工作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中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共享。制定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优化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和统计台帐建设。组织和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三、主要措施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省级残联至少配备35 名专职技术人员,地市级残联至少配备12 名专职技术人员;加强各级残联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普及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 切实有效地提高残联系统计算机应用整体水平,保障各级残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应用需求。中国残联制定全国残联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

3、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省级残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逐步完善适应残联业务需求的骨干网,积极推进地( 市) 以下残联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完成局域网建设的省级残联应尽快实现与中国残联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未完成的省级残联,应加快局域网建设, 尽早实现与中国残联的网络互联。整合残联系统现有业务数据库,建立统一的全国残联综合业务数据管理平台;继续做好 十五 期间业务数据库的推广应用与维护;制定残联系统数据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保证各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之间的数据正常交换。配合重点业务领域做好信息化技术保障工作,完成 20xx 年残奥会残疾人体育综合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经济发达地

4、区基本形成覆盖市、区、街的信息网络;欠发达地区要建立起城市中心网络,并努力向基层延伸。定点城市要建立残疾人求职、招聘信息网络数据库,并负责向上级网络提供数据。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资源共享, 充分开发利用残联信息资源。中国残联规划制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体框架、管理目录和管理办法,承建全国残联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各省残联负责本省的综合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建立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规范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内容,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加强各级残联互联网网站的自身宣传与推广,增强网站与媒体的合作与联系。省级残联要建立一支熟悉残联业务、具备统计上岗资格、

5、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统计队伍;地市和县级残联要在综合部门至少配备一名专( 兼 ) 职统计人员从事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加强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配合残联重点业务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做好统计辅助决策服务工作。中国残联负责制定基层统计台帐指标和基层统计台帐制度,开发统计台帐管理软件 , 逐步实现省、地( 市 ) 和有条件的县级残联统计台帐电子化管理,条件不成熟的县级残联首先实现纸介质统计台帐并逐步过渡;各省残联要加强统计部门的管理职能 , 健全基层统计管理制度, 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实施本省基层统计台帐的建设,定期做好培训、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6、积极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协调国内外相关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信息无障碍技术交流、业务研讨、产品及其它计算机辅助设备的考察、研发、推广等,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四、经费1. 中央经费:用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规范的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广域网、信息平台的基础性建设与维护;省级以上残联信息、统计人员的培训;中国残联互联网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信息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信息、统计资料的编辑 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2. 地方经费:各级残联要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政府发展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网络平台和网站的基础性建设,以及数据库的 . 维护、基层统计工 作和信息、统计人员

7、的培训等。五、检查及总结1. 各地须根据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 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2. 各省残联要根据统一规划,协同建设的原则,配合各项业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与应用,做好年度检查与评估。3.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各项统计报表的总体要求,上报统计数据。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 2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 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 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目标到 20xx 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

8、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二、具体目标1、 20xx 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 , 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三、系统的基本功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 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

9、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

10、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 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 内存大于 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S光纤)及维持运转;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4、具有2 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 存大于256MB ,用于接种证、

11、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S光纤)及维持运转。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4、具有至少2 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 岁以下。(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 光纤,至少2 个公网 IP 地址;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3、 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

12、、 Linux 操作系统、 Oracle 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平台;4、 1 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 2 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五、实施办法(一)经费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 5 年)。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二)人员培训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

13、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 个月内对所有在册 20xx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

14、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四)职责分工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 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 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 理工作的监督检查。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 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 级防

15、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 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 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 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 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 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

16、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4、村卫生站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 3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计划生育综合管 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市人口与计生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 案。、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WIS建设标准要求,

17、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为前提,以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综合决策和综合服务水平为目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提高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推动WIS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框架,以信息资源利用为核心,以应用系统建设为主导,搭建五个应用平台,即计划生育信息平台、宣传教育平台、生殖健康信息平台、优惠政策信息平台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计划生育统计、人事、财务、生殖保健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行数字化计

18、生,实现一库三服务目标。三、项目内容根据国家、省、市人口与计生委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强化应用、资源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办公局域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局机关建立办公局域网,配备必 要的多媒体演示设备,通过办公局域网,实现局机关内部相关文件、信息、资料交 流的共享,全面推进办公业务数字化,实现办公无纸化。2、建立计生局站,构建计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 网,建成融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政务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针 对性强的计划生育网站。3、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实现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文件资料的传输。区计生局要

19、利用广域资源专网及时向市人口与计生委反馈、传递各种信息资料,各镇办要利用专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育龄妇女信息、政务信息、新闻图片,逐步实现计划生育信息传输数字化、政务信息、新闻图片报送网络化。进一步在村级推广使用信息量涵盖全面的计算机信息报告单,随月报表按时上报,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5、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工作制度化。区、镇办两级要成立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级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工作,做到办公地点、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要按照定员、定岗、协管的要求为区级至少配备2名本科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镇办至少配备1 名大专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的计算机

20、专职管理人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其工作变动必须征得区计生局同意,落实微机操作人员最低标准每月 50 元的防辐射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各镇办必须在微机室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管理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制度、数据备份、信息上报、信息变更、信息反馈、数据质量检查、信息保密制度及计算机人员工作日志、计算机故障维修记录等规范,并建立计算机管理操作人员定期例会制度、人员逐级建档备案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6、加强计划生育信息保密工作。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确需使用必须征得微机操作员同意。区、镇办两级涉密计算机必须全部安装物理隔离卡,内部网络信息的采集实行专网下载、专人管理,严格履行有关

21、保密审批程序,不得向其他部门提供原始个案信息,确保涉密信息得到有效管理。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5 月 21 日 10 月 30 日):精心组织,扎实实施。1、局机关实行局域网自动化办公,并开通计划生育网站。2、按照要求落实计算机操作人员定员、定岗、协管制度和建档备案制度。3、建立健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库,检查录入信息完整率、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每月初 10 日前通过内网将更新好的数据上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建立全区育龄妇女信息库。4、通过专网上报报表、信息稿件、新闻图片。5、加大对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力度,建立各种应用资料档案。6、按照项目内容具体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并

22、结合各自实际, 创造性地开展经常性工作。第三阶段五、保障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础性建设,各级必须把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列入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区计生局成立以张夏珍为组长,王军民、孙晓灵为副组长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督促落实此项工作。各镇办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使此项工作的推进达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到位、任务落实。2、加强培训,提高微机操作员业务技能。区计生局将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对微机操作员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各镇办要积极为微机操作员创造条件,全力支持他

23、们抓好岗位学习,使其不断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3、做好考核,强化检查激励机制。区计生局将加大对此项工作的月度及年度考核力度,加大考核分值,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专项通报。对按时完成阶段性及全年工作任务的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工作任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 4一、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现状。近年来,我区食品安全各部门不断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已建立或正在建立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部分信息系统还在规划中。如:自治区卫生厅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国家级)、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正在建设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自治区商务厅已建

24、成生猪屠宰监测系统,正在建立生猪屠宰视频监控系统,规划建立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自治区工商局已建成食品流通许可登记系统和食品检验信息录入系统;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建成出口食品化妆品信息通报核查管理系统、进出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管理及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出口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原辅料使用备案管理系统;自治区质监局建成了金质工程食品生产监管系统、食品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系统,正在建设食品安全“三抓手”重要数据报送溯源监管系统。(二)存在问题。一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未统一规划布局。 目前全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普遍未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化机构,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未做到统一的受

25、理和处置。二是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累计14750 万元,而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仅为 20xx 万元,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已建成的部门信息化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应急联动能力薄弱。商务、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建成的其他信息化系统一般局限于本部门的许可登记、信息备案、现场监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单一,互不兼容。二、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 互联互通的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应急处置指

26、挥信息系统和覆盖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 保健食品等品种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汇集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对食品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三、规划布局自治区建设全区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处置系统、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和食品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纵向上与国家级相应的系统对接,下与市、县级平台(系统)联通;横向与相关部门的子系统建立联系,整合现有各部门信息化系统资源,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享。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监督管理。

27、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现有资 源。市、县(市、区)相应建设本级平台(系统)。四、工作任务 (一)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平台建设。平台设计为分布式的应用平台网络,由 1 个自治区级平台、 14 个市级平台和 109个县(市、区)级平台组成,纵向每级节点与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建立横向联系网络。平台建设充分考虑各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现有系统的兼容和对接,以及数据的融合,为现有系统留有接口。自治区级平台重点承担综合管理功能,汇集来自全区各类食品安全信息,提供决策、分析支持,同时也作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区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共

28、享。平台建成后可以 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信息发布,有关数据实时入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重要支撑作用。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二)建设舆情监测系统。由各级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通过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视频扫描技术、手机短信平台以及人工监测等手段,重点开展对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手机短信等的舆情监测,收集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评估预警、下架召回、食物中毒、人畜疫情、重大事件、专家建议等动态信息

29、;查阅专业期刊和文献,密切跟踪科技前沿、重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评价等研究成果。实现多角度食品安全舆情信息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处理、预警、上报等功能,并定期形成食品安全动态、区内外、国内外食品 安全形势分析等。在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的统一协调下,建设自治区级舆情监测中心系统,各级有关监管部门建立分系统,自治区级与各级分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通过系统,充分了解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重点,全面掌握食品安全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实施有效监管措施和舆论引导。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

30、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三)建设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明确承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机构和相应职责,对外增挂“自治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牌子,落实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启用全区统一的 12331 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协同处置系统,并与工商12315 、质监 12365、商务12312 等部门举报系统对接,实现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的“四统一”, 即统一 受理页面和编码、统一受理标准、统一分类处理方法、统一信息报表和数据分析格 式,确保“统一受理”数据和“分口办理”数据能够实时衔接。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

31、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四)建设电子追溯系统。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手段的建设,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建立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猪肉、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生产、流通、存储、消费各环节的追溯系统,并逐步拓展到其它重点食品品种领域。整合各监管部门现有系统,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技术优势,通过推行食品标识和食品生产档案电子化、推进食品索证索票购销台 帐电子化、建立生产环节重要数据报送溯源全覆盖系统、网络终端食品信息查询和投诉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重点食品的全程可追溯。实现追溯

32、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统一归集到自治区食品安全监控机构。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 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五)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在卫生部门已建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食品安全事故上报网络、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正在建设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与溯源系统基础上,建设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收集与食品污染和健康危害信息,科学评价广西不同食品的安全状况和隐患,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

33、治区卫生厅,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工信、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六)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试点)。在南宁市青秀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电子化实时监控试点工作。建立餐饮服务试点单位的 电子地图,安装数据采集客户端软件和监控摄像头,实现实时监控,并逐步推进。责任单位:南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七)建设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由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负责组织建设。在食品安全监控机构的整体框架下建设高科技、功 能全面的自治区、市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联动网络平台和自治区、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应急指

34、挥与处置系统和移动指挥应急系统,包括应急通讯、图像监控、风险监测、预警发布、问题产品紧急核查与召 回等模块,具备信息传输、综合研判、指挥协调、资源调配、视频会商、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实现全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的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指挥决策能力。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八)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安排信息化工作人员到区外学习考察,请专家到广西来进行讲课、培训,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建立全区食品安

35、全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责任单位: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牵头部门为自治区食品安全办,协同部门为自治区农业、商务、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水产畜牧兽医和广西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五、工作进度(一) 20xx 20xx 年。1 在正在建设的 12331 投诉举报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区食 品安全投 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2建立自治区级舆情监测系统。3建立自治区级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4初步搭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信息平台。5. 初步搭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6初步搭建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

36、二) 20xx 年。1 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覆盖自治区、 市、县三 级。2完成舆情监测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3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覆盖自治区、市两级。4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覆盖自治区、市两级。5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6完善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三) 20xx 年。1 完善全区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协同处置系统。2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信息系统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3完成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建设,覆盖自治区、市、县三级。4完成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5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时监控系统。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协调全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食品安全办承担日常工作。 各监管部门明确食品安全信息化专兼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项目的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资金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自治区食品安全办要会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科学测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积极向国家申请项目资金,争取给予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更多支持。自治区财政要落实好国家项目配套资金,合理确定自治区与市、县财政分担比例。(三)加强督导检查。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验收方案。各地各部门把食 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指标,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检查和督 导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