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6954253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精校整理版(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内科学总论:一、 气的生理:气的来源,一为禀受先天父母之气,称为元气,入藏于肾;其二源于后天水谷之气,此气承脾胃之输布,充泽于五脏,而成为个脏之气。两气相合,即成为人 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二、血的生理: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血。另外,血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精血互生,故有“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之说。血的功能主要是充润营养全身。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皮肤的感觉,五脏六腑功能之协调,无不赖血之营养。各论:感冒:病名:感冒: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历史沿革:感冒一词

2、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病因病机:风。辨风寒风热:风寒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虚体质,冬季为多,症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苔白,脉浮紧。风热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盛之体,春季易发,以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黄涕,口渴,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特征。治疗原则:解表达邪24Written By Zhang Bo分证论治:1、 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药:银翘散加减3、 暑湿感冒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4、 体虚感冒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药:参苏饮加减

3、阴虚感冒治法:滋阴解表方药:加减葳汤化裁咳嗽:病名: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历史沿革:有声无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病因病机: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病机关键: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正虚。治疗原则: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扶正,标本兼治。分清虚实主

4、次处理。分证论治: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2、 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3、 风燥伤肺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 痰热郁肺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3、 肝火犯肺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哮病:病名: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

5、喘息不能平卧。历史沿革:朱丹溪丹溪心法首创“哮喘”病名。证治汇补 哮病曰:“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病机关键: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哮病的诱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引触,以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夙根: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转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病发生的“夙根”。此后每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诱因导致气机逆乱而发作。以上各种病因既是生痰聚浊之原因,又是引起哮病发作的诱因。正如景岳

6、全书喘促所云:“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鉴别诊断:喘证:喘证与哮病的病因病机不同,喘证由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致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哮病乃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而成。临床表现亦有明显区别,正如医学正传哮病指出:“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谓之哮,气促儿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而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哮病治疗的

7、基本原则。分证论治:发作期:1、 寒哮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2、 热哮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3、 浊哮治法:化浊除痰,降气平喘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4、 风哮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平喘方药:华盖散缓解期1、 肺虚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2、 脾虚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3、 肾虚治法:补肾摄纳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喘证:病名: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严重者可发生喘脱。历史沿革:临证指南医案喘云:“在肺为实,在肾为虚”病机关键: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

8、无所至,肾失摄纳。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治疗以虚实为纲分证论治实喘1、 风寒闭肺治法:宣肺散寒方药:麻黄汤2、 表寒里热治法:宣肺泄热方药:麻杏石甘汤3、 痰热遏肺治法:清泄痰热方药: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治法:化痰降逆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肝气乘肺治法:开郁降气平喘方药:五磨饮子6、 水凌心肺治法:温阳利水,泻壅平喘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虚喘1、 肺气喘治法:补肺益气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2、 肾气散治法: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 喘脱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药:参附汤加紫石英、灵磁石、沉香、蛤蚧等。肺痈:历史沿革:金匮要略首先提出肺痈病名病因病机:肺痈的病理

9、演变过程,根据病情的发展而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四个阶段。病机关键:热壅瘀血,血败肉腐。治疗原则:肺痈属实热证,治疗以祛邪为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分证论治:1、 初期:治法:疏散风热,清肺散邪方药:银翘散加减2、 成痈期:治法:清肺解毒,化瘀消痈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 溃脓期治法:排脓解毒方药:加味桔梗糖加减4、 恢复期治法:养阴益气清肺方药: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 溃脓期,此期为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除。肺痨病名:肺痨由于痨虫侵蚀肺叶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特

10、征。 中医对肺痈的认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汉代以前认为本病属虚劳病的范围;二是汉至唐代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性;三是宋代以后对其病机的认识和理法方药的运用日趋系统全面。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治痨杀虫分证论治:1、 肺阴亏损治法: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方药:月华丸加减2、 阴虚火旺治法:补益肺肾,滋阴降火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 气阴耗伤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药:保真汤加减4、 阴阳两虚治法:温补脾肾,滋养精血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肺胀:病名: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叶胀满肺体胀大,不能降的一种疾病。病象:咳、喘、痰、肿。体征:胸中膨大胀满(桶状胸),面目四肢浮

11、肿。病因病机: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肺胀的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分证论治:1、 外寒里饮治法:温肺散寒,涤痰降逆方药:小青龙汤2、 痰浊阻肺治法:化痰降逆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3、 痰热郁肺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4、 痰蒙神窍治法:涤痰,开窍,熄风方药: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5、 肺肾气虚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6、 阳虚水泛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芩散痰饮:病因病机:病因为寒湿浸渍,饮食不节,劳欲所伤,或素体阳虚,肥胖湿盛,或年老多病等,以致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

12、,三焦水道不利,水液失于正常运化、输布,停积而为痰饮。痰饮之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病机关键:阳虚阴盛鉴别诊断:痰、饮、水、湿痰多由热煎熬而成,分有形、无形之痰。有形者,形质厚浊,咳咔可见;无形者,无处不到。痰之为病,病证复杂。饮主要因寒积聚而成,为稀涎,饮之为病,多停留于体内空腔或体位低下之处。水为阴邪,有阴水、阳水之分,为清液,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四末;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但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相兼为病。但痰、饮、水、湿同出一源,均为水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相互转化。治疗原则:温阳化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宗旨。分证论治:饮留胃肠者为痰饮,饮

13、留胸胁者为悬饮,饮停胸肺者为支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痰饮1、 饮停于胃治法:和中蠲饮方药:小半夏加茯苓汤2、 饮邪化热治法:清热逐饮方药:甘遂半夏汤3、 饮留于肠治法:攻逐水饮方药:已椒苈黄丸。防己悬饮1、 邪犯胸肺治法: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方药:柴枳半夏汤2、 饮停胸胁治法:攻逐水饮方药:十枣汤3、 气滞络痹治法:理气和络方药:香附旋覆花汤4、 阴虚内热治法:滋阴清热方药:泻白散或合沙参麦冬汤支饮治法:温肺化饮方药;小青龙汤溢饮治法:解表化饮方药:小青龙汤心悸:病名: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14、。包括心悸和怔忡。鉴别诊断:1、心悸与怔忡:病因病机症状惊悸多由外因所致惊恐恼怒而发心之用病(功能性)心跳多居心中(胸中表现为心中促动不安)怕惊恐,以时作时止为特点怔忡多由内因而发心竭过劳而作心之体病(器质性)心跳上喉,下及腹范围大,表现为躁动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之,做无休止2、辨脉象变化:心动过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 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治疗原则: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养心安神,重镇安神之法。分证论治:1、 心虚

15、胆怯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 心脾两虚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药:归脾汤3、肝脾阴亏治法: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方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4、心阳不振治法:温补心阳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 水饮凌心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药:芩桂术甘汤6、 血瘀气滞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药:桃仁红花煎7、 痰浊阻滞治法: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药:导痰汤8、 邪毒犯心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方药: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心痛:病名:心痛:因心脉孪急或闭塞引起的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病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重者突然疼痛如刺,如灼,如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

16、不温者,谓之心痛。心痛的诱因:寒冷刺激,饱餐之后,情绪激动,劳累过度。历史沿革:灵枢厥病篇提出“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五种“厥心痛”及“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心痛重证。辩证论治: 辨真心痛病情顺逆:如疼痛不缓解或加重者,病情较重或进展;如疼痛逐渐缓解者,病情转好。如病程中出现躁动不安者,病情重,预后差;如不烦不躁者,预后佳,舌苔由薄转厚,颜色由浅变深者,病情进展,多属逆证;舌苔由厚腻边薄,颜色由深变浅者,病情好转,多属顺证。如无心悸、心衰、心脱并病出现者,病情轻,预后好;如出现心悸、心衰、心脱并病,说明病情重,预后差。治疗原则:急则

17、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厥心痛真心痛病因心脉挛急心脉闭阻不通服用芳香化湿药物可否缓解可以缓解不缓解心衰脱证 没有有实验室检查血沉、心肌酶、WBC无变化有特异改变,血沉加快,WBC计数升高心电图ST段下移,T波倒置特异性改变:T波倒置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宽而深分证论治:1、 心血瘀阻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2、 痰浊内阻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3、 阴寒凝滞治法: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药:栝蒌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4、 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人参营养汤5、 心肾阴虚治法:滋阴益肾,养心安神方药:左归饮6、 心肾阳虚治法:益

18、气壮阳,温络止痛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急诊抢救治疗:真心痛亦称心厥,因心脉闭塞,故属临床急危重症,治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及时诊断、用药。一旦确诊,应做如下救治:立即吸氧,视病情轻重绝对卧床,避免搬动;救治原则以通为主,兼顾正气。不寐:病名:不寐即一般所谓失眠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轻者入寐困难,有寐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病机关键:卫阳不能入阴。 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1、虚则补之,实则泻之;2、辨证论治:实证:重镇安神。虚证:养血安神。3、精神疗法分证论治:1、 心脾两虚治法:补养心脾以生气血方药:归脾汤2、 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

19、养心安神方药: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3、 心胆气虚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方药:安神定志丸4、痰热内扰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药:温胆汤4、 肝郁化火治法:清肝泻火,佐以安神方药:龙胆泻肝汤汗证:汗证: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汉,黄汗五种自汗:昼日汗出浈浈,动则益甚;盗汗:寐中汗出津津,醒后自止;战汗:发生在外感病中,具有全身战栗而汗出的特点;脱汗:见于危重病人,全身大汗淋漓或汗出油,并伴亡阴亡阳等危重症;黄汗:汗出如柏汁,染衣着色。分证论治:自汗:1、营卫不和治法: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2、肺气虚衰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3、 心

20、肾亏虚治法:益气温阳方药:保元汤或芪附汤4、热郁于内治法:清泻里热方药:竹叶石膏汤盗汗1、 心血不足治法:补血养心方药:归脾汤2、 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方药:当归六黄丸脱汗:治法:益气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汤战汗:治法:扶正祛邪,针对原发病治疗黄汗: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晨五苓散血证:解词:皮肤出现青紫瘀斑、瘀点的病症称为紫斑或肌衄葡萄疫。历史沿革: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则提出了治吐血三要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血证论吐血唯以止血为第一要法;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故以消瘀为第二法,止吐消瘀之后,又恐血再潮动,则需用药安之,故以宁血为第三法。去血既多,阴无

21、有不虚者矣,故有以补虚为收功之法。四者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唐氏提出:止血、去瘀、宁血、补虚等治血四法。治疗原则:血证多以治火治气治血为基本原则咳血吐血出血方式随咳嗽而出随呕吐而出伴随症状咽喉发痒,胸闷咳嗽,肺部啰音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眩晕,心悸,皮肤潮红而深,血压下降出血颜色血色鲜红,并兼夹有泡沫深红或咖啡色血内混合物常见为痰常伴食物残渣以及胃液大便颜色正常便黑,便潜血阳性酸碱反应碱性酸性厥证:厥证:是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昏厥时间短,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则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病机关键: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

22、治疗原则: 1、实证:醒神回厥 2、虚证:益气回阳救逆分证论治:1、 气厥实证:治法:理气开郁方药:五磨饮子虚证:治法:益气回阳方药:四味回阳饮2、 血厥实证:治法:理气活血方药:通瘀煎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方药:独参汤灌服3、 痰厥治法:行气豁痰方药:导痰汤4、 食厥治法:消食和中方药:发生在食后不久,探吐祛积,继以神术散合宝合丸。5、 暑厥治法:开窍醒神,清暑益气方药:昏厥时: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痫证:病名: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如常人

23、的一类病症。又名癫痫或羊痫风。病机关键:气机逆乱,元神受损治疗原则: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方面宜分标本虚实,轻重缓急。发作期以开窍醒神为主,恢复休止期以祛邪补虚为主分证论治:发作期1、 阳痫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定痫丸2、 阴痫治法:温阳除痰,顺气定痫方药:五生饮合二陈汤休止期1、 脾虚痰盛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2、 肝火痰热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心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3、 肝肾阴虚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大补元煎癫狂: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皆因痰迷神窍,神机逆乱而致。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

24、宣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故常并称癫狂。病因病机:气痰火瘀导致阴阳失调,心神被扰,神机逆乱,病位在脑,于肝脾肾关系密切,以心神受损为主,癫属虚,狂属实,亦有虚实夹杂,二者既有区别有可相互转化病机关键:神机逆乱分证论治癫病1、 痰气郁结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开窍方药:顺气导痰汤2、 气虚痰结治法:益气健脾,涤痰宣窍方药:四君子汤合涤痰汤3、 心脾两虚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方药:养心汤狂病1、 痰火扰心治法:镇心涤痰,泻肝清火方药:生铁落饮2、 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药:二阴煎送服定志丸3、 气血凝滞方药:癫狂梦醒汤胃痛为什么古代文献中心痛与

25、胃痛常常相混淆?答:一则胃脘部疼痛,不仅胃肠疾患可以引起,同时心脏疾患也可以引起。如真心痛等;二则无论哪个脏器引起的胃脘部疼痛,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均可获得一定疗效。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胃痛与心痛相互通用为什么说胃以通为补?答:一、胃为阳土,喜润喜躁,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 二、不能把“通”狭义理解为通下之法,而应该从广义角度理解和运用。散寒、消食、理气、泻热、化瘀、除湿,养阴、温阳等治法,均可以起到“通”的作用,服用此类药物,应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以免伤阴耗气,辩证的运用通法。病机关键:胃失和降不通则痛。鉴别诊断:真心痛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硬高度警惕防止于胃痛相混,

26、典型的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巨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真心痛常危及生命。中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脘部疼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胃病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多无生命危险,常有反复发作史。X线、胃镜、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真心痛胃痛疼痛性质剧痛,烧灼样痛,刺痛无法忍受。刺痛,胀痛,可以忍受伴随症状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有濒死感脾胃症状重,食欲不振心电图有病理改变,(缺血、坏血)没有特异改变心肌酶有病理改变无改变预后预后不佳一般预后良好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分证论治:1、 胃气壅滞治法:理气和胃止痛方药:香苏散2、

27、肝胃气滞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3、 胃中蕴热治法:清胃泻热,和中止痛方药:泻心汤合金铃子散4、 肝胃郁热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方药:化肝煎5、 瘀血阻滞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6、 胃阴不足方药:宜胃汤合芍药干草汤7、 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黄芪健中汤吐酸:泛吐酸水,或口中发酸,临床上当有寒热之分,肝胃之别。嘈杂:胃中饥嘈,胸膈懊恼而不可名状而言。呕吐:病因病机:病机关键: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鉴别诊断:反胃 :反胃多为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不化所致,表现为饮食入胃,停滞胃中,良久尽吐而出,吐出转舒,即古人所说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而呕吐是以

28、有声有物为特征,病机为邪气干扰,胃虚失和所致,实者为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并无规律,虚者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但多吐当日之食。治疗原则:和胃降逆。分证论治:实证:1、 外邪犯胃治法:解表疏邪,和胃降逆方药:藿香正气散2、 饮食停滞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3、 痰饮内停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 肝气犯胃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方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虚证1、 脾胃虚寒治法: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药:理中丸2、 胃阴不足治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方药:麦门冬汤呃逆内经中三种简便治疗呃逆的方法:灵枢杂病云:哕,以草刺鼻,嚏而已;无吸而立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

29、可已。病因病机:病机关键:胃气上逆动膈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气平呃,急当固护胃气分证论治:1、 胃寒气逆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方药:丁香散2、 胃火上逆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方药:竹叶石膏汤3、 气滞痰阻治法:理气化痰,降逆止呃方药:旋覆代赭石汤4、 脾胃阳虚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方药:理中丸加丁香、白豆蔻5、 胃阴不足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呃方药:阴胃汤噎膈病名: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哽咽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噎即噎塞,指食物下咽时噎塞不顺,膈即格拒,指食管阻塞,饮食格拒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病位:食道病机关键:食道狭

30、窄鉴别诊断:梅核气 二者均见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但噎膈多为痰血瘀阻食道,乃有形之物,瘀阻于食道,自觉咽中噎塞,饮食咽下梗阻,甚则饮食不下。梅核气则属于痰气交阻于咽喉,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咽下顺利。无噎塞感,气逆痰阻于咽喉,为不形之邪。治疗原则:噎膈的病理性质表现为本虚标实,故治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分证论治:1、 痰气交阻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方药:启膈散2、 津亏热结治法: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方药:五汁安中饮3、 瘀血内结治法:破结行瘀,滋阴养血方药:通幽汤4、 气虚阳微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方药:温脾用补气运脾汤,温肾用右归丸呕吐、反胃、噎膈的鉴别:呕吐反胃噎

31、膈病位胃胃食道呕吐特点无时间限制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咽下食物哽咽不顺呕吐物各种各样赤豆汁样不消化食物腹痛治疗原则:以通为顺,以降为和分证论治:1、 寒邪内阻治法:温理散寒,理气止痛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 湿热郁滞治法:通腹泻热方药:大承气汤3、 中脏虚寒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方药:小健中汤4、 饮食停滞治法:消食导滞方药:枳实导滞丸5、 气机郁滞治法:疏肝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6、 瘀血阻滞治法:活血化瘀方药:少腹逐瘀汤泄泻病名: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病症。大便溏薄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之下者为泻。历史沿革:医宗必读泄泻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

32、、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病因病机:湿病机关键:脾虚湿盛,实为湿盛,虚为脾虚。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治疗禁忌:1、 初起:慎用固涩药,防止闭门留寇,2、 久泻不可用利水药:防止伤阴3、 久泻伤阴不可过用滋补药:有碍阴气胃气恢复,应投以缓药4、 护理:禁食患者应补液分证论治:1、 寒湿泄泻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方药:活象正气散2、 湿热泄泻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葛根芩连汤3、 暑湿泄泻治法:清暑化湿方药:黄连香薷饮4、 食滞肠胃治法:消食导滞方药:保合丸 本方消食导滞为主,并能和胃除食,常用于饮食过度,素食内停,脘脾腹痛,嗳腹呕吐,泻下臭如败卵等证。5、 肝气乘脾治法:益肝扶脾方药:痛泻要方6

33、、 脾胃虚弱治法:健脾益胃方药:参苓白术散7、 肾阳虚衰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药:四神丸痢疾病名:痢疾:由于气血邪毒凝滞肠腑脂膜,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病症为痢疾。是一类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痢疾三大主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别名:肠痞历史沿革:痢疾病名首见于宋严用和济生方痢疾论治金元时代已经认识到痢疾能互相传染。解词:逆流挽舟: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应用解表药物,使邪气由表而解。 创立者:清喻嘉言;应用疾病:痢疾兼表证;方剂;活人败毒散。病机关键:气学邪毒凝滞于肠道脂膜,化为脓血。治疗原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并固胃气。治疗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

34、分利小便,以免留邪或伤正气分证论治:1、 湿热痢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药:芍药汤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可用活人败毒散,以解表举陷既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法2、 疫毒痢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药:白头翁汤3、 寒湿痢治法: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方药:胃苓汤4、 阴虚痢治法:养阴清肠方药:驻车丸5、 虚寒痢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 休息痢发作期: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瘀方药:连理汤缓解期:1、 脾气虚弱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阳方药:补中益气汤2、 脾阳虚衰治法:温阳祛寒,益气健脾方药:附子理中汤3、 寒热错杂治法:温中补虚,清热燥湿方药:乌梅丸4、 瘀血内阻治法:活血祛瘀,

35、行气止痛方药:隔下逐瘀汤痢疾不能进食,或呕吐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独参汤或参附汤或参附注射液以益气回阳救逆。疫毒痢的两种转归的临床表现及代表方剂 ?答:1、热入营分:高热神昏谵语者,为热毒内闭,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可用犀角地黄汤,或大黄煎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2、热极动风:痉厥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送服紫雪丹,以清热解毒 ,凉血熄风,暴痢致脱者,应急服参附汤或独参汤,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或点滴,以回阳救逆。泄泻、痢疾、霍乱鉴别诊断泄泻痢疾霍乱病位脾胃大肠肠胃腹痛情况有腹痛肠鸣里急后重可有可无有无脓血便可有可无有无排便情况通畅便下不爽米泔水样便传染性及危证无传染性,危证少见传染病,

36、可见危证传染病,可见危证便秘病机关键: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治疗原则:便秘的治疗虽以通下为原则,但绝非单纯用泻下药。解词:脾约胃强脾弱,脾之传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导致津液偏渗于膀胱,而不能濡养于肠道。病机:肠胃积热;方剂:麻子仁丸。分证论治实秘1、 肠胃积热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药:麻子仁丸2、 气机郁滞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方药:六磨汤虚秘1、 气虚便秘治法:补气健脾,润肺通便方药:黄芪汤2、 血虚便秘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方药:润肠丸加减3、 阳虚便秘治法:温阳通便方药:济川煎胁痛病因病机:病机关键:肝胆经络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分证论治1、 肝气郁结治法:疏肝理气方药:柴胡疏肝散

37、2、 瘀血阻络治法:祛瘀通络方药:旋覆花汤加味3、 肝经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4、 胆腑郁热治法:清热利胆方药:清胆汤5、 肝阴不足治法:养阴柔肝方药:一贯煎黄疸病名: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变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历史沿革:卫生宝鉴分阴黄,阳黄。病机关键:湿浊中阻,胆汁外溢 。 湿辨阴黄、阳黄、急黄、虚黄:阳黄阴黄急黄虚黄体质阳盛热盛阴盛寒盛病机湿从热化湿从寒化疫毒炽盛病程短长短长起病情 况急缓急骤缓色泽色鲜黄如橘色暗如烟熏其色如金目黄身黄而色淡性质实热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实热虚兼证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神疲畏寒,气虚乏力壮热烦渴,烦

38、渴,烦躁,神昏,谵语等血证表现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治疗原则:总治则:祛湿利小便。初期以实证为主,治疗重在攻逐体内邪气,中末期应重在健脾疏肝,活血化淤。分证论治:阳黄1、 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泻下。方剂:茵陈蒿汤2、 湿重于热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剂:茵陈五苓散。急黄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剂:犀角汤阴黄1、 寒湿阻遏治法:温化寒饮,健脾退黄。方剂:茵陈术附汤2、 血瘀肝郁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方剂:鳖甲煎丸虚黄治法:补气养血,健脾柔肝。方剂:小建中汤积聚五积:肥气肝之积;伏梁心之积;痞气脾之积;息贲肺之积;奔豚肾之积。六聚:孙络;缓筋;募原;膂筋;肠后;输脉。七癥:

39、蛟;蛇;发;肉;鳖;虱;米。八瘕:青;黄;燥;血;脂;狐;蛇;鳖。病机关键:气滞,血瘀,痰浊煎结。治疗原则:急剧的病机在于气滞,血瘀,痰结,故于治疗中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坚者削之”“结者攻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法则,贯穿调气理血的基本大法,聚证病在气分,故重在调气,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其常法。积证病在血分,故重在理血活血化瘀,散结软坚乃其常规。积证的治疗依据病情发展,病机演变,适时调整攻补的尺度,一般而言,积证初期重在攻邪,中期宜攻补兼施,末期则重在培补元气。分证论治:聚证:1、 肝气郁结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方剂:发作时木香顺气散加减 缓解时逍遥散2、 食滞痰阻治法:行气化痰

40、,导滞通腑。方剂:六磨汤积证:1、 气滞痰阻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方剂:金铃子散合失笑散2、 瘀血内结治法:祛瘀软坚,调理脾胃。方剂:膈下逐瘀汤3、 正虚瘀结治法:大补气血,化瘀散结。方剂:八珍汤合化积丸鼓胀病名: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系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症,本病反复迁延,久治难愈,晚期可见吐血,便血,昏迷等症。别名:水蛊,蛊胀,蜘蛛蛊,单腹胀。病因病机:急性肝脾初病,邪气留内。 慢性残邪渐盛,正气渐虚。情志抑郁气结气滞血瘀 暴怒伤肝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治疗原则:攻补兼施

41、分证论治:1、 鼓胀早期: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方剂:木香顺气丸散2、 鼓胀中期: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方剂:扶正:四君子汤。利水兼以祛邪:调营饮3、 鼓胀晚期:正虚邪恋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方剂: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 滋补肝肾: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鼓胀出血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法。方剂:泄心汤或大黄白及三七粉凉开水调成糊状,慢慢吞服。鼓胀神昏:治法:醒神开窍方剂:湿热蒙闭心包者至宝丹研化,吞服或鼻饲,以清热凉开透窍。痰湿蒙闭心包者苏合香丸,研化吞服或鼻饲,以芳香温开透窍。或用菖蒲郁金汤鼻饲,以芳香豁痰开窍。也可以用清开灵静点,治疗湿

42、热蒙闭心包。头痛1、辨外感和内伤:外感内伤病因六淫之邪内伤诸疾病程短长疼痛特点急 剧烈 持续缓 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性质跳痛,胀痛隐痛,空痛兼证表证失眠,心悸等内伤疾病2、辨疼痛所属部位及引经药物:疼痛部位引经药物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部羌活、蔓荆子,葛根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骨葛根、白芷少阳头痛头两侧并连及耳部柴胡、川芎厥阴头痛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藁本、吴茱萸太阴头痛苍术少阴头痛细辛久痛不愈,剧烈者搜风通络之虫类药分证论治:外感头痛1、 风寒头痛:治法:疏风散寒。方剂:川芎调茶饮2、风热头痛:治法:祛风清热方剂: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治法:祛风胜湿方剂:羌活胜湿汤内伤头痛:1、 肝阳头痛:(偏

43、头痛)治法:平肝潜阳方剂:天麻钩藤饮2、 气虚头痛:治法:益气升清方剂:顺气和中汤3、血虚头痛:治法:滋阴养血方剂:加味四物汤4、 肾虚头痛:治法:补肾填精方剂:大补元煎5、 痰浊头痛:治法:燥湿化痰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6、 瘀血头痛: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剂:通窍活血汤眩晕病名:因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证的一类病症称为眩晕。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历史沿革: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的学说,提出“无痰不作眩”。病因关键:邪犯清窍,神机失常,脑髓失养。

44、分证论治:1、 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方剂:左归丸。2、 风阳上扰:治法:平肝潜阳方剂:天麻钩藤饮3、 气血亏虚: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剂:归脾汤4、 痰浊中阻:治法: 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5、 瘀血阻窍: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方剂:通窍活血汤中风病名: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引起的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历史沿革:中风的理论源于内经,形成于金匮要略,发展于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两代,其中病因学的认识是其发展的纽带。病因病机:六端:风肝风;火

45、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痰热;气气逆;虚阴虚,气虚,血虚;瘀血瘀。病机关键: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中风先兆: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辩证要点:辨分期:中风病的病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急性期指发病后两周以内,中脏腑类可至一个月,恢复期指发病两周以后或一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指发病半年以上。区别不同时期能抓住各期不同的病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治及调护,有利于疗效的提高。辨病势的顺逆:1、 起病即昏愧无知,为中脏2、 若时轻时寐,为中腑3、 若有瞳孔反应,迟钝,甚有呕吐,头痛,项强,代表病情加重4、 起病神志昏愧,过一段时间 神志转清,转为中经络,为顺证,若瞳孔变

46、化呃逆,昏愧,四肢厥冷抽搐,血证,为愈后不良5、 瞳孔大小不等,为脑疝,昏愧为深昏迷,为逆证治疗原则:1: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2、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标本兼顾分证论治:中经络1、 肝阳暴亢治法:平肝熄风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2、 风痰阻络治法:化痰熄风通络方药:化痰通络汤3、 痰热腹实治法:通腹邪热化痰方药:星蒌承气汤4、 气虚血瘀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5、 阴虚风动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中脏腑闭证1、 风火闭窍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方药:天麻钩藤饮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2、 痰火闭窍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方药:羚羊角汤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3、 痰

47、湿蒙窍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鼻饲脱证元气衰败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方药:参附汤后遗症1、 半身不遂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2、 言语不利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方药:解语丹三宝丹的应用:紫雪丹熄风止痉;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至宝丹开窍止痉。郁病病名:凡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鉴别诊断:梅核气与的喉痹鉴别。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起病,自觉咽中异物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其症状轻重与情绪波动有关,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喉痹以中青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

48、、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等引起,主要症状为咽干、咽痛、咽痒、灼热等,咽部症状与情绪波动无明显关系。治疗原则:理气开郁、怡情易性分证论治1、 肝气郁解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药:柴胡疏肝散2、 气郁化火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药:丹栀逍遥散3、 血行郁滞治法: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4、 痰气郁结(梅核气)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药:半夏厚朴汤5、 心阴亏虚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方药:天王补心丹6、 心脾两虚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药:归脾汤7、 肝阴亏虚治法:滋养阴经,补益肝肾方药:滋水清肝饮8、 心神惑乱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痉证病机关键:督脉失养,筋脉

49、挛急辨痉证的虚实:实证抽搐有力,多属外感或热甚致痉。 虚证抽搐无力,素体虚弱,失血,失津过多,久病入络。鉴别诊断:破伤风:本病是外伤后创口不洁,感受风毒而成,常在外伤后4到14天出现恶寒发热,苦笑面容,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此为典型痉证。但由于有明显的外伤史,本病常在外科学中介绍(恐水证临床诊断的主要指征)。分证论治1、 邪壅经脉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2、 肝经热盛治法:清肝泻火,熄风潜阳方药:羚角钩藤汤3、 阳明热盛治法:清胃泻热,熄风止痉方药:白虎汤4、 心营热盛治法:清心凉营,开窍止痉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5、 阴虚风动治法:滋阴潜阳,熄风止痉方药:大

50、定风珠6、 气血亏虚治法:补益气血,养筋缓痉方药:八珍汤7、 瘀血内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痉方药:通窍活血汤水肿病名:水肿: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里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历史沿革: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丹溪心法水肿将本病分为阴水阳水,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谓:“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相关脏腑:肺、脾、肾、膀胱、三焦病机关键: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受损,泛溢于肌肤鉴别诊断:肾病水肿与心病水肿:肾病水肿多从

51、眼睑、颜面开始,继则延及四肢、周身可伴有肝部酸重,面色晄白等症;心病水肿多从下肢足跗开始,而遍及全身,可伴见心悸、胸闷、气促,面青唇紫,脉结代等。辨阴水阳水:阳水:多因风邪外袭,水湿浸渍,致肺不宣降,脾不健运而成。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势以腰以上为主,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热、实证,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中的风水、皮少多属此类。阴水:多因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病多逐渐发生,日积月累,或由阳水转化而来,肿多由下而上,继及全身,肿以腰以下为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兼见不烦渴、小便少但不赤涩,

52、大便稀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病程较长。金匮要略中的正水、石水多属此类。治疗原则:1、 上下异治:上半身肿甚,以发汗为主,下半身肿甚,以利小便为主2、 阴阳分治:阳水表现为表、热、实证,可发汗、利小便或攻逐,以祛邪为主,阴水表现为里、虚、寒证,治以健脾,温肾,以扶正为主。3、 活血化淤4、 治疗应通畅气机:可应用木香,香附等理气药。分证论治:阳水:1、 风水泛滥: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越婢加术汤。2、 湿毒浸淫: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 水湿浸渍: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药:五皮散合胃苓汤4、 湿热壅盛治法:分利湿热方药:疏凿饮子5、 湿热

53、壅盛与伤阴并见:治法:滋阴清热利水方药:猪苓汤阳水1、 脾阳虚衰:治法:温运脾阳,以利水湿方药:实脾饮2、 肾阳衰微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淋证主症:尿频、尿急、尿痛病类:气淋、血淋、热淋、膏淋、石淋、劳淋六种病机关键:温热蕴结下血,膀胱气化不利病因病机:气淋实证:气滞不利 虚证:中气下陷血淋实证:湿热下注,热盛上络 虚证:阴虚火旺,扰动阴血热淋湿热尚未去尽,又出现肾阴不足或气阴两伤等虚实并见的征候石淋日久伤正,阴血亏耗,表现为气血具虚的征候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鉴别诊断:血淋与血尿的鉴别:二者均为血随尿出,但以排尿时有无疼痛为鉴别要点,即血淋者有尿道疼痛,而尿血

54、者则无尿道疼痛。如何理解淋证治法的“忌汗”、“忌补”的说法?答:张仲景曰:“淋加不可发汗”按临床实际未必尽然。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之症。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而有劫伤营阴之弊。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证见恶寒发热,鼻涩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发汗之剂。至于淋证忌补之说,是指湿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分证论治:1、 热淋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2、 石淋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石苇散3、

55、气淋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方药:实证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汤4、 血淋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方药:实证小蓟饮子;虚证知柏地黄丸5、 膏淋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方药:实证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膏琳汤6、 劳淋治法:健脾益肾方药:无比山药丸癃闭病名:癃闭主要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的一种疾患。其中又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历史沿革:备急千金方膀胱腑最早使用导尿术治疗小便不通的记载。病机关键:气化不达膀胱。鉴别诊断:癃闭与淋

56、证的鉴别:淋证癃闭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每日尿量正常。无尿痛,日尿量少于正常,甚则无尿,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气化不达膀胱治疗原则:通法腑以通为用。分证论治:实证:1、 膀胱湿热治法:清热利湿,通以小便方药: 八正散加减2、 肺热壅盛治法:清肺热,利水道方药:清肺饮3、 肝郁气滞治法:疏调气机,通以小便方药:沉香散加减4、 尿道阻塞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方药:代抵当丸虚证:1、 脾气不升治法:升清降浊,化气利尿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2、 肾阳衰惫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方药:肾气丸其他疗法1、 取嚏或探吐法:2、外敷法:3、针灸推拿:4、导尿法。解词:提壶揭盖: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小便不通中提出:并将探吐一法,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后世将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治疗方法称为“提壶揭盖”归结治疗方法上一种取涕探吐的治疗方法。消渴病名: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病机关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