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693858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1 / 37 1.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奚生,河南人.年轻时以文才受令狐楚赏识,推荐中进士,但他却娶令狐楚政敌王茂元之女。令狐楚之子后当了宰相,李商隐从此被压抑得抬不起头。因此其诗忧郁感伤,常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揭示政治的黑暗。由于他多愁善感和复杂的意念,其诗常避实就虚,具有象征意味。其诗想像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常镶嵌典故,意境朦胧。今存诗600多首,有李义山诗集。锦瑟大约作于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终年46岁。此诗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回忆往事。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因此此诗极耐人寻味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

2、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诗文解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意思是:锦瑟呀,你要那么多的弦干什么?你每根弦上发出的乐音都勾起了我对以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无因的,瑟这种乐器本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

3、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如“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杜甫曲江对酒),“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鲁迅悼丁君)。 这首诗虽未指出锦瑟所奏的曲名,但诗人既由此而思及“华年”,它的情调也就可想而知了。读这两句还应注意,诗人没有指出弹奏者是谁,如果不是佳人而恰恰是诗人自己呢,那就更能引人遐想了,这就造成了一种迷惘的意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4、。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

5、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 翻译: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真是妙极了! 小结: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诗的写作特点: 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

7、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4.后人对锦瑟的解读: A、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悼亡诗) B、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爱情诗) C、作者的身世自伤(咏怀诗) 人生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人生如梦(美) “望帝春心”句说人生如寄(短)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人生如泪(悲) “蓝田日暖”句说人生如烟(幻)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爱情说 首联:看见锦瑟陷入回忆。 颔联:“庄周晓梦”句说热恋的感觉如蝴蝶般轻松。 “望帝春心”句说恋情的夭折与爱心的不死。 颈联:“沧海月明”句说夜晚的痛苦。 “蓝田日暖”句说白天的惆怅。 尾联:至始至终令人惘然若失。 5.典故注解

8、 A、庄周梦蝶 庄周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B、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治水有功的鳖灵丞相,自己隐居山中,不久有谣言说他趁鳖灵在外治水和鳖灵的妻子私通,因羞愧才让位给鳖灵的。杜宇有口难辩,悒郁愁闷而死,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口中流出鲜血。 C、珠月交辉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在月明海静之时,蚌就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之光华,才显得分外晶莹。 D、鲛人泣泪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9、E、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小结: 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马嵬(其二) 一、背景介绍 (1)相关历史事件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色,756年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西平西),随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2

10、)写作背景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诗文赏析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首

11、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闻 ”、“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2、。 五六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用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 ,生活幸福。

13、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三.课文探究 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答: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2.此诗“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表现何在? 答:讽意至深:否定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

14、;结尾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至细:倒叙方法; 委婉措辞“空闻”、“徒闻”、“如何”等;立意含蓄:对比手法点明主旨。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兵 (2)涂()有饿pio () (3)鸡豚()狗彘()之畜() (4)数()罟()不入w ()池 (5)无()失其时 (6)谨庠()序之教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之义 答案:(1)y(2)涂t通假字,同“途” 莩 (3)tn zh x (4)c g洿(5)无w通假字,同“毋”(6) xing(7)颁 bn通假字,同“斑”(8)悌 分类归纳总结本文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

15、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树之以桑 (2)可以衣帛 (3)然而不王者 (4)王无罪岁 (5)既来之,则安之 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或(2)直耳,是也(3)是何异于(4)未之有也 3.(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宾语前置句) 三、一

16、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

17、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一、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贾 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

18、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贾 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抑郁而终呢?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二、作者简介: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

19、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三、背景简介:目的是明确贾谊“过秦”的深刻含义。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

20、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四、准确认读。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生字:腴(y)轸(zhn)镞(c)笞(ch)恬(tin)藩(fn)瓮(wng)牖(y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m)召滑(sho)俯首颈系(x)践华为城(hu)劲弩(jng)不及中人(zhng)墨翟(d)蹑足行伍(hng)将数百之众(jing)度长絜大(du) 比权量力(ling) 万乘之势(shng) 朝同列(cho)一夫作难(nn)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

21、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 制其弊(通“敝”)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赢粮而景从(通“影”)百有余年(通“又)五、回顾汉初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作意图: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施仁政,行仁政”。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妻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

22、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像贾谊一样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如战国时代有为楚国前途大声呼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爱国诗人屈原;南宋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忧患诗人陆游;有希望“试手补天裂”“西北洗胡沙”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传统在正直而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身上是一脉相承的。六、小结: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调无伦。七、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初步归纳其活用的规芦A.名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席卷、包举、囊括名词作

23、状语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天下云集响应同上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赢粮而景从同上像影子一样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同上在国内、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动用招致履至尊而制六合同上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同上用破瓮作 用草绳系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词前,1、2、3句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第4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第5句和第7句,两个名词连用,表示事物的动作意义;第6句,名词和动词用“而”连接,这个名词常用如动词。B.动词的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外连横而斗诸侯使动

24、用法使争斗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动用法使灭亡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中充当宾语,如例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2、3、6句,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4、5句,动作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这说明这些动词都产生了使动用法。C.形容词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使弱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使弱,削弱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使愚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动用变小,变弱教师归纳:活用规律:形容词后带有宾语,且对它的宾语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说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使动的意义,如例1、2、3。2.一词多义,要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制例句出处释义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

25、寒齐桓晋文之事制作、缝制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赤壁之战压制、控制制于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秦论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统率、指挥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规模 亡 例句出处释义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失去燕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灭亡、消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死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固 例句出处释义临不测之渊以为

26、固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巩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肃公翱事一定、必吾固知公子之还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既、已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固执、顽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固然、诚然 利 例 句出 处释 义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锐利、锋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有利的形势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利益、好处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利润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

27、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胜利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冯婉贞有利于 遗 例 句出 处释 义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丢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封神演义丢失的东西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遗漏、忽略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死去的人遗留下来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给予 度 例句 出处释义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尺码、尺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程度、限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规章、制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风度、常态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次、回、量词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谱写、创制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考虑、思虑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量、计算理有未安,妄以臆度问说推测、猜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通“渡”,过3.提问:请分别说明下列各句的特征。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陈利兵而谁何。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六国论,思考:为什么同是、秦破六国统一天下直至灭亡这段历史,西汉的贾谊选取“秦亡”这个角度,而北宋苏洵却选“六国破灭的原因”这个角度?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