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指引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692359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指引(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v1.0可编辑可修改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工作组成员(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郭林妮黄元铸蒋文平李庚山 陆再英戚文航任自文 吴宁 向晋 涛 朱俊指导审查:方圻高润霖胺碘酮(amiodarone )用作抗心律失常药物已30余年,它在心律失常 治疗中的地位褒贬不一;但自上世纪90年代后,该药的地位逐渐被多项临 床试验所确立,在美国和欧洲占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的 1/3,在拉美占70% 左右,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成员。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应用胺碘酮以来,

2、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临床 用药方法还有不规范之处。故此制订本指南,以供临床应用参考。1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断剂,可表现出I W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包括:轻度阻断钠通道,作用于通道失活态,特点是心率快时阻 断作用强,但没有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特有的促心律失常作用。阻断钾通道,胺碘酮可同时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IKr ),特别 是开放状态的IKS。一般的钾通道阻断剂多作用于IKr , IKr是心动过缓时 的主要复极电流,因此该通道的阻断剂表现出逆使用依赖(reverse usedepe nde nee)特性,即在心率减慢时作用加强,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

3、动 过速(TdP)。但在心动过速时,IKS复极电流加大,此时胺碘酮作用较强, 表现为使用依赖性,即在快速心率时胺碘酮仍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但基本不诱发TdP。这是因为胺碘酮虽可延长心房 和心室的APD但不诱发后除极电位。此外,胺碘酮还可阻断超快激活的延 迟整流钾电流(IKur)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 )。阻断L型钙通道,抑制 早期后除极(EAD)和延迟后除极(DAD)。非竞争性阻断a受体和B受体, 扩 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因此静脉注射能明显地降低血压,对心排量无明显影响。胺碘酮有类似B-阻断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作用

4、较弱,因此可与B-阻断剂合用。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最大特点是吸收慢,半衰期长,且个体差异大。其生物利用度约为30%50%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胺碘酮具有高度 脂溶性,广泛分布于肝脏、肺、脂肪、皮肤及其他组织,主要通过肝脏代 谢,几乎不经肾脏清除,可用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且无需调整剂量。胺碘 酮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其口服需数天至数周起效。静脉注射显示I类、 H类、W类的药理作用较快,皿类药理起效时间较长。胺碘酮清除半衰期 长,长期口服治疗后清除半衰期可长达 60余天。静脉注射后血浆中药物浓 度下降较快,此并非代表其清除半衰期短,而是由于胺碘酮从血浆再分布 于组织中。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

5、亦具有药理活性,比胺碘酮 的清除半衰期更长。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 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 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 房肌、心室肌的 APD和有效不应期,延 长旁道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因此它 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抗心房颤 动(简称房颤)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 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和室 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也可治疗房室 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速等。2胺碘酮在房颤中的应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60岁以上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血管病。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多造成不适及血流 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

6、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 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加重。房颤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 发作过程中不论有无症状,其对患者的不利是 相似的。房颤的药物处理策略为:将房颤转复并维 持窦性节律(简称窦律);对不能恢复窦律者 则控制心室率。 近年来非药物或起搏治疗房颤取得成绩,但药物 仍是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虽然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房颤都能 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但 其中以皿类的胺碘酮循证医学 的资料最丰富。 与其他药物或安慰剂对比,胺碘酮对房颤的疗效 较好,促心律失常反应少,适用于各种临床情况。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 在心肌急性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障碍时,其他抗心律失 常药

7、属于禁忌,胺碘酮并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未促 使心功能恶化,使之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时的首选药物。胺碘酮转复房颤临床转复之前要充分估计复律的必要性、成功率、复发的可能性以及 可能出现的危险。当房颤导致急性心衰、低血压、心绞痛恶化、或心室率 难以控制,尤其是房颤经房室旁道前传引起的快速心室率时,应立即施行 复律。虽然目前主要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但药物转复仍是经常使用的方胺碘酮转复窦律的效果和安全性已被众多试验证实,国内也较广泛应用。有较多的因素影响或决定房颤复律成功与否,其中关键之一是房颤的 病程。短于48 h的短时程房颤中,约有1/3可自行复律。超过48 h的房 颤,自行复律的机会减少

8、,药物转复成功率也有所降低。不论病程长短, 胺碘酮转复率均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对照组。7天上下是划分阵发性 或持续性房颤的界限。2002年欧美制定关于房颤的治疗指南中,将治疗房 颤的常用药物分为两类,即:已证实有效的药物和疗效较差或未完全了解 的药物,按房颤发病时程,药物转复的推荐类别和证据水平列于表1, 2。表1 房颤发作在7天以内(包括7天)的转复药物药物分类给药途径推荐类别证据水平已证实有效药多非利特口服IA氟卡尼口服或静脉IA依布利特静脉IA普罗帕酮口服或静脉IA胺碘酮口服或静脉n aA奎尼丁口服n bB疗效较差或未完全了解约普鲁卡因胺静脉n bC地高辛口服或静脉A索他洛尔口服或静

9、脉A注:推荐类别:1类:证据和(或)共识认为该处理对患者有效;H类:对该处理的效益在证据或认识上存在分歧, n a类:证据或认识倾向于该处 理有效,H b类:对该处理的效益缺少证据;皿类:证据和(或)共识认为 该处理对患者无效,甚至对某些患者有危害。证据水平:A:最强,证据来源于多个随机临床研究;B:中等,证据来源于有限的随机、非随机研究或 观察性登记;C:最弱,根据专家的共识推荐。表 2同此表2房颤持续超过7天的转复药物药物分类给药途径推荐类别证据水平已证实有效药多非利特口服IA胺碘酮口服或静脉n aA依布利特静脉n aA氟卡尼口服或静脉n bB普罗帕酮口服或静脉n bB奎尼丁口服n bB疗

10、效较差或未完全了解药普鲁卡因胺静脉n bC索他洛尔口服或静脉A地高辛口服或静脉C从表1, 2中可见,无论是7天以上或7天以内的房颤,胺碘酮都是充分证实有效的转复药物(证据水平为 A级,推荐级别为n a);但因为胺碘 酮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选药前需要谨慎。胺碘酮转复房颤的有效率各家报告不一,在 12 h内复律占25%-89% 不良反应占7%- 27%在重症心血管病合并房颤,I类及部分皿类药物相对 禁忌使用,胺碘酮可作为首选复律药物2。虽然胺碘酮转复起效时间较长, 在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12 h左右的等待时间是可以接受的,况且在用 药过程中心室率减慢,也有利于房颤患者。胺碘酮转复的用量,目前国内

11、外相近似,不主张用量过大,明显小于恶性室律失常者,以免发生不必要 的不良反应。用大剂量者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甚至病死率可增加。情况稳 定的患者可在门诊开始服药,但仍需 23天随访一次。胺碘酮用于房颤后维持窦律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效果由于各种试验所选房颤的类型、年 龄、心脏病等情况及病程均不同,其结果的可比性差。多数抗心律失常药 物在612个月时能够保持窦律者不及 50%而胺碘酮仍有50%73痢以 维持。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与维持剂量大小有关,若为 5001 200 mg/周,不 少房颤患者可有效保持窦律而副作用却明显减少。国内临床经验表明,对 房颤往往只需较小剂量即可保持窦律,如 200 m

12、g隔日1次或200 mg/d、每 周5天。尤其对体重较小的患者可减少用量。若是应用某个维持量仍有发 作,可以短期适当增加剂量,以后给予新的维持量。用胺碘酮期间,如果 仅有偶尔的发作,发作时频率不快,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失败,可以 继续用原剂量维持。控制房颤发作或控制心室率的选择近年发表的AFFIRM(AtrialFibrillati on Follow-up Inv estigati on of Rhythm Man ageme nt)试验,入选老年(6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发现用生存率进行评价,控制房颤发作 并不比控制心室率更好,控制心室率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这一结论简 化了临床处理房

13、颤的概念,明确指出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控制心室 率同样是一线的处理方案。但AFFIRM式验入选者为老年,心功能正常为主; 若是年轻的房颤患者,症状明显或合并有心衰,则室率控制与窦律维持是 否等效还有待证实。胺碘酮控制房颤心室率房颤不能转复为窦律或无需复律时,应该将心室率控制到合理范围, 安静时60次/分左右,一般活动时7080次/分。首选的药物是B -阻断剂 或钙拮抗剂。有心功能降低时,洋地黄制剂最为合适。胺碘酮口服或静脉 给药,虽然也可以降低快速房颤的心室率,但长期应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而且与华法令等药物有相互作用,因此在欧美及我国处理房颤的建议中, 实际推荐类别仅为H b。胺碘酮治疗房

14、颤的进展临床研究表明,胺碘酮与B -阻断剂合用,心脏死亡、心律失常及猝死 死亡相对危险均较单用其一明显降低,用药后心率减慢程度不因合用B -阻 断剂而明显降低。已使用B -阻断剂的患者,发生房颤需要加用胺碘酮,无 需停用B -阻断剂。伊贝沙坦(irbesartan)与胺碘酮合用预防房颤复发的临床试验发现,胺碘 酮与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合用,可使维持窦律者明显增多,未发房颤 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复发者。心脏手术(尤其是冠状动脉旁路术)后,房颤发生率达 20%50%多发生 于术后23天。近年有临床试验在手术前后用胺碘酮预防取得疗效, 因例 数较少,尚缺乏效价比值。3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15、胺碘酮用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治疗静脉胺碘酮的适应证为控制血 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 断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在严重心功能受损的患者,胺碘酮优于其他抗心 律失常药。在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药物相比疗效较好,促心律失常作用 低。虽然有报道,胺碘酮可以使持续性室速终止,但室速持续时间过长或 血流动力学不可耐受时,对不能及时终止者应进行电复律。本药的主要功 效是预防复发,这种作用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日才能达到。静脉胺碘酮 应首先使用负荷剂量,在不短于10 min的时间内缓慢注射,继之静脉滴注 维持。如果心律失常复发或对首剂治疗无反应,可以追加负荷量。静脉胺

16、 碘酮的使用剂量和方法要因人而异。不同患者的剂量可有很大的差异,应 根据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和患者的其他情况进行调节。静脉胺碘酮的使用 最好不要超过34天,应特别注意使用大静脉,最好是中心静脉给药。胺碘酮已被证明可以改善院外心肺复苏患者的入院存活率,并证实此 种作用优于利多卡因,因此胺碘酮用于持续室速和室颤可以改善电转复的 效果。在室速或室颤造成心脏骤停时,经常规心肺复苏、应用肾上腺素和 电复律无效的患者,在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应首选静脉胺碘酮,剂量是300 mg稀释后10 min静脉注射完毕,然后再次电复律。当口服胺碘酮剂量过低而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时,若病情紧急,可 以进行静脉再负荷。再

17、负荷后的静脉维持用法与初始用法基本相同。可以 一直用到心律失常控制并开始新的口服维持量。静脉使用胺碘酮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减慢静脉推注速 度、补充血容量、使用升压药或正性肌力药物可以预防,必要时采用临时 起搏。静脉使用胺碘酮时,除注意观察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外,应做好 详细的使用记录,内容包括当日静脉剂量、口服剂量、当日总剂量、累计 剂量(从使用胺碘酮第1天开始累加的剂量)、血压、心率、心电图的重要 指标(PR QRS QT QTc等)以及一些重要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胺碘酮用于持续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慢性治疗对于已经有恶性室性心律 失常(无脉搏室速、室颤)病史的患者,目前已明确

18、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器(ICD)应该作为首选。即使置入了 ICD, 30%70%的患者仍然需要同 时口服胺碘酮。如果没有条件置入ICD,虽然临床试验的证据不多,但目前 认为应该选择胺碘酮治疗,单用胺碘酮无效或疗效不满意者可以合用B -阻 断剂。即使不能完全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但胺碘酮可使室速的频率明显 减慢,血流动力学可以耐受。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口服胺碘 酮不应过分强调小剂量。根据目前临床使用的情况,多数患者可以用200 300 mg/d维持而无发作。最大的每日维持剂量 400 mg/d应该是安全的。剂 量越大,出现副作用的可能也越大,有关的检查(如甲状腺功能、X线胸片、 肝功能)

19、也应越频繁。胺碘酮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虽 然单个临床试验没有证实胺碘酮能够减少总死亡率,但多数证实可明显减 少心律失常死亡,荟萃分析显示也可使总死亡率明显下降。对于有器质性 心脏病同时伴有频发室早和短阵室速的患者,特别是复杂室早伴有心功能 不全者,应该进行危险分层,越是高危的患者越要加强治疗。首先应治疗 原发疾病,控制促发因素。在此基础上,B -阻断剂为起始治疗。胺碘酮可 用于此种复杂室早的患者,特别适用于有心功能不全者。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速很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的先兆。如果患者左心功能不全或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 持续性室速或

20、室颤,应该首选ICD。无条件置入ICD者用药物治疗,首选胺 碘酮。如果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持续性室速,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和诱因, 在此基础上,应用B -阻断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 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者可以按持续性室速用胺碘酮,预防或 减少发作。对此种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直接口服负荷量直至维持治疗。起始负荷剂量不必很大,可以采用目前常规的做法:即 200 mg每日3次, 共57天;200 mg、每日2次,共57天;以后200 (100300) mg每 日1次维持。4胺碘酮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缺血性心电不稳定可出现室早、室速、室颤或 出现加速性室

21、性自主心律;由于泵衰竭或过度交感兴奋可引起窦性心动过 速、房性早搏、房颤、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急性心 肌梗死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必须在积极血运重建、改善泵功能及抑 制过度交感激活的基础上进行。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原则如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伴发房颤较为常见,且与预后密切相关,尤多见于老年、高 Killip 分级及左室功能不全的 患者。房颤急性发作时如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静脉推注胺碘酮,或复律后窦 律不能稳定地维持者亦可静脉推注胺碘酮(推荐类别I,证据水平C),仅在有心衰时可静脉用毛花甙C。静脉注射胺碘酮可减慢

22、快速心室率,并可 能对终止房颤发作有用。复律后可口服用于维持窦律,避免房颤复发。急 性心肌梗死后恢复期需对房颤持续或复发倾向做进一步评价,以决定是否 需要长期应用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房扑动较为少见,且多为暂时性,胺碘酮应用原则与房颤相同。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治疗指征尚未确定。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可用于持续单形性室速, ACC/AHA在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中指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 者(无心绞痛、低血压、肺水肿等),静脉注射胺碘酮为首选,未推荐利多 卡因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胺碘酮应用与

23、一般原则相同 对需要持续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者,不宜长期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胺 碘酮应属首选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1类钠通道阻断剂可使这种 患者的死亡率增高。有关胺碘酮在这类患者中的临床试验均证明,胺碘酮 可显著减少心律失常死亡及心脏猝死,荟萃分析发现可降低总死亡相对危 险性。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整体治疗和B -阻断剂的基础上,可采用低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包括对室速或室颤的预防 性治疗,也可用于频发或复杂型室早。对于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尤为适宜。 对于伴复发性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也可与ICD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心律失常死亡及心脏猝死。但一般急性心肌梗

24、死无室性心律失常高危因 素,胺碘酮未列入预防用药。上述各指征中,胺碘酮的剂量及应用方法与一般用法相同。急性心肌 梗死时,静脉用药尤需注意密切观察血压等变化。5 胺碘酮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时的应用心衰是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心衰时心脏射血分数降低,交感神经张 力上升,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加,心电活动已不稳定,因此房颤、 室速或室颤的概率上升,在心衰病例中的年心律失常 /猝死率为%心衰者NYHA心功能皿W级、左室射血分数 、室早10次/小时、年 龄65岁并有室速史者,属心衰猝死高危患者。已有资料表明,1类抗心 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在长期应用中使总死亡率增加,不能用于心 衰时心律失常和猝死的

25、防治。但心衰咼危者 ,特别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发作 者,从胺碘酮预防治疗中能获益。恶性室律失常患者和无条件置入ICD者, 应考虑胺碘酮治疗。但在心衰猝死一级预防中胺碘酮的防治效果与安慰剂 相似,仅ICD能降低心衰猝死的死亡率(SCD-HeFT式验)。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左室肥大、室内传导障碍者发生室性 心律失常,只能选用胺碘酮作为防治药物,因为胺碘酮无论静脉注射或口 服基本不影响心功能状态,不影响心室内传导,基本无促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用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或猝死的治疗及预防,安全性高于其他 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只有在心功能改善的基础 上,才能更好地发

26、挥抗心律失常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 -阻断 剂、利尿剂、洋地黄是不可少的。但胺碘酮与某些抗心衰药物合用,尤其 与利尿剂、洋地黄联合应用,有可能表现出促心律失常作用,甚至发生TdP。 因此在心衰中应用胺碘酮要勤观察,勤随访,随时调整剂量。6胺碘酮使用方法与剂量的建议由于胺碘酮的药效学、电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有诸多复杂的特性,针 对不同的心律失常,其用药途径、方法和剂量均有不同的要求。同时,由 于用药不当还可造成急性低血压、休克或慢性心外并发症。因此必须针对 具体的患者慎重选择用药途径、剂量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随访。以下根据 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资料,针对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胺碘酮的静脉和口服的用

27、法和用量提出一个范围,供临床应用参考68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的抢救经连续 3次有效放电除颤并在加用肾上腺素后 再次除颤未能成功复律者:即刻用胺碘酮300 mg静脉注射,以5%葡萄糖 稀释,于10 min注射完毕(切忌快速推注),然后再次除颤。如仍无效 可于10 - 15 min后重复追加胺碘酮150 mg,用法同前。室颤转复后, 胺碘酮可静脉滴注维持量。在初始 6 h内以1 mg/min速度给药,随后18 h 内以mg/min速度给药,在第1个24 h内用药总量(包括静脉首次注射、 追加用量及维持用药)一般控制在 2 000 mg以内。第2个24 h及以后 的维持量一般推荐720 mg/24 h,

28、即mg/min。维持量的用法要根据病情行 个体化调整。持续性室速对于血流动力学尚稳定的持续性室速,胺碘酮亦可作为药物 复律的选择之一。首剂静脉用药 150 mg,用5%葡萄糖稀释,于10 min 注入。首剂用药1015 min后如仍不见转复,可重复追加150 mg静脉注 射,用法同前。维持用药同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非可逆原因引起的室颤或室速,在复律后为预 防复发常需在静脉用药后继续口服维持;非持续性阵发性室速的治疗和预 防,胺碘酮口服亦属优选药物之一。起始负荷量8001 600 mg/d,分次服用,共23周,宜在住院期内开始应用。维持用量一般不宜超过400mg/d,女性或

29、低体重者可减至200300mg/d维持。对已置入ICD者,合 并应用小剂量胺碘酮(200 mg/d )可以减少室颤或室速发作次数,降低室 速的频率,使发作时易于耐受。房颤的治疗与预防复发口服胺碘酮用于治疗房颤,用量明显低于治疗有致命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一般可在门诊开始用药。负荷量:600 mg/d或400 mg/d,分次服用714天;维持量:100300 mg/d或200 mg/每 周5次;病情严重、房颤室率较快时,静脉注射胺碘酮可有效地控制心 室率。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国内外都没有明确地统一过胺碘酮的使用剂量,这是 因为:个体差异很大,年龄(老年用量小)、性别(女性用量小)、体重(体 重轻用量小

30、)、疾病(重症心衰耐量小)、心律失常类型(室上速、房颤用量 小)及个体(相同条件的个体反应不同)均有差异,因此反映在使用剂量上 有差别。胺碘酮过去使用剂量较大,维持量在 400600 mg/d,现在多偏 向小剂量100300 mg/d维持。可见胺碘酮的以上推荐剂量,在个体治疗 中仍可调整。胺碘酮由静脉过渡到口服的方法大多数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患者都需要继 续口服治疗。目前没有严格的药理学试验指导静脉与口服的接替方法。原 则上静脉应用的时间越长,剂量越大,口服的开始剂量越小。如静脉负荷 后,720 mg/24h静脉滴注2周者,停用时改口服直接可用维持量 200400 mg/d。静脉维持量720 mg

31、/24h、超过1周者,停用时口服负荷量400 mg/d 分次,2周后改200 mg/d。静脉维持量720 mg/24h、不足1周者,停用时 口服负荷量600 mg 2周后改200 mg/d。鉴于静脉使用胺碘酮的时间不宜 太长,可以考虑从静脉使用的当天就开始口服,从常规负荷量起始;如果 患者的情况不允许(如气管插管、意识不清等),可以延长静脉的使用时间 直至具备口服的条件。7不良反应胺碘酮的药理学特征复杂,作用多样 ,不难预料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表3)。由于半衰期长,胺碘酮潜在的器官毒性比半衰期短的药物更严重, 也更难处理。有些不良反应只要予以解释,解除患者的顾虑,严密随访观 察即可。而重要脏

32、器的毒性,可能是致命性的,需要更积极的处理措施。肺毒性最早期的表现是咳嗽,但病情进展时可出现发热和呼吸困难。 胸 部X线片显示局部或弥漫的浸润,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较用药前基础检查下降 支持诊断。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除外结核、肿瘤播散等其他疾病。泡沫样 巨嗜细胞只是药物吸收的表现,并不一定表明毒性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胺碘酮的肺毒性通常是有效的,但一般应予停药。肺毒性的早期表现可以类 似于慢性心衰,因此高度警惕这一毒性作用是必要的。未能早期诊断肺毒 性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目前临床实践中主张使用小剂量维持(V400mg/d),肺毒性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食欲下降和便秘很常见,特

33、别是在开始 服用负荷量时容易出现,减量后服用维持量时症状通常可以缓解。最严重 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是肝炎和肝硬化。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达2倍以上,应考虑肝炎的可能。诊断胺碘酮的肝脏毒性时应除外其他原因(如其 他药物、病毒、酒精等)所致的肝功能异常。肝脏活检有助于明确是否有 肝炎或坏死性肝硬化。Mallory小体(与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泡沫样巨嗜细胞 一样)只是胺碘酮吸收的征象,并不表明发生了毒性反应。如果确诊发生了 胺碘酮肝脏毒性反应,应该停药。胺碘酮引起的肝炎可能是致命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报告不一,有高达20%以上,对于仅化验异常 而无临床表现的患者,可监测促甲状腺素的水平而不需要特殊处理

34、。甲状 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可能比较隐匿,其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为其他原因所致, 如心动过缓常归因于胺碘酮本身或其他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可能表表3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诊断处理靶器官率(%)肺1 咳嗽;特别是X线胸片一般需要停药;可考虑用糖皮20可见限局性或弥漫性质激素;偶尔于不良反应消浸润,提示间质性肺失后可以继续用药;在没有炎;一氧化碳弥散功其他选择的极少情况下,可能比用药前降低以联合使用胺碘酮与糖皮质激素胃肠30恶心,食欲下降,便秘减量可缓解症状肝15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应除外其他原因,药物引起持50酸转氨酶升咼到正常续升高者应停药观察v 3的2倍肝炎,肝硬化停药和(或)肝脏活检以明确

35、是否有肝硬化甲状腺1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素22甲状腺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丙基硫氧嘧啶或v 3他巴唑,可能需要行甲状腺切除皮肤v 10呈蓝色改变解释,避光25光敏感避光75神经3共济失调,感觉异常,般与剂量相关,减量可以减30末梢神经炎,睡眠障轻或消除症状碍,记忆力下降,震颤眼v 5光晕,特别是晚上不做特殊处理1视神经炎停药 90角膜微粒沉着角膜沉着是正常反应,不做特殊处理心脏5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减量或停药,必要时安装永久v 1滞起搏器致心律失常需要停药生殖v 1附睾炎,勃起功能障碍疼痛可自行缓解现为心律失常加重或体重减轻,由于胺碘酮的负性变时作用,通常没有静 息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低下用

36、左旋甲状腺素易于治疗,而甲状腺功能亢 进比较难处理。由于碘化钠的吸收被胺碘酮分子中的碘化物抑制 ,所以不能 进行131I放射治疗。胺碘酮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是甲状腺炎, 所以糖 皮质激素可能有效。丙基硫氧嘧啶和他巴唑可以作为间歇治疗措施。如果 无法停用胺碘酮,可以考虑甲状腺切除术,能够逆转甲状腺功能亢进,可 以继续服用胺碘酮。术后的医源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治疗。皮肤蓝灰色改变是长期服用胺碘酮的特征,通常在面部和眼睛周围最 明显。这只表明有药物的吸收,日晒可使之加重。如患者有光过敏,即使 不严重,也要告诉患者避免日晒,使用防晒用品。神经系统异常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感觉异常的末梢神经炎、睡

37、眠障碍,偶尔有记忆力下降;往往与药量有关,减量即可减轻或消除症状。视觉变化常见。角膜沉着仅反映药物吸收,光晕也很常见,一般不影 响视力,应向患者解释,使之免除顾虑。最严重但很少见的合并症是视神 经炎,一旦发生,必须停药。心脏的不良反应比较少见。心动过缓是可想而知的药物作用,偶尔需 要永久心脏起搏。服药期间QT间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一般不是停药的 指征。QT间期延长是药物与组织结合的表现,不属药物不良反应指征。胺 碘酮并发TdP不常见,即使有扭转型室速发生,多有诱因如低血钾、心动 过缓或与洋地黄类合用等,因此必须注意消除诱因。对老年人或窦房结功能低下者,胺碘酮进一步抑制窦房结,窦性心律 50次

38、/分者,宜减量或暂停用药。心室收缩功能不受影响。其他药物反应更为少见,如附睾炎、勃起功能障碍等。尽管需要停药 , 但附睾疼痛的消失多与停药无关。静脉推注有低血压反应和诱发静脉炎,因此应选用大静脉、缓慢注射。最后,胺碘酮常与起搏器以及ICD合用。胺碘酮不改变起搏阈值,但 与ICD有明显的相互作用。胺碘酮可使室速的心率减慢至ICD诊断的频率阈值以下,长期应用还可以提高除颤阈值。因此已经置入ICD的患者服用胺碘酮时,完成负荷量之后应进行电生理复查,明确是否需调整感知和除 颤参数。8随访对于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随访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药 效,达到稳态后仔细调整药量,监测和处理毒副作用,注意药

39、物相互作用, 药物和置入性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并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指导,以 便患者更好地配合。随访的内容如下。相关病史询问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和可能不良反应的症状,有无乏 力(提示心动过缓、房室阻断或甲状腺功能低下)、呼吸困难或咳嗽(提示肺 毒性)、心悸(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心律失常复发)、晕厥(提示快速心律 失常或低血压)、感觉异常或无力(提示外周神经炎);询问用药的情况, 特别是是否加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华法令、B -阻断剂和地高辛等,以防 相互不良作用(表4);是否新置起搏器、ICD等。表4胺碘酮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地高辛增加药物浓度,加重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抑制作用以及对

40、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华法林增加药物浓度和效应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增加药物浓度、效应以及尖端扭转双异丙比胺型室速的发生率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B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氟卡尼药物浓度增加,效应增强苯妥英钠药物浓度增加,效应增强麻醉药物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环孢菌素药物浓度增加,效应增强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压、心律(率)、甲状腺有无肿大、肺啰音、肺动脉高压和左心功能不全的体征、肝脏大小、有无神经系统表现(震颤、书写困难或异常步态)。如有视觉变化,应请眼科医生进行包括裂隙灯在内 的全面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甲状腺功能、肝功能、X线胸片、肺功能(包括一氧化碳弥散

41、功能)等。在服药第1年随访,应3个月一次,以 后每半年一次。随访应有详细记录,以资比较。9结语胺碘酮属皿类抗心律失常药。它的急性作用 (静脉推注)主要起I类效 应,但无I类的促心律失常作用,不影响心室内传导;它的慢性作用(口服) 主要显示皿类效应,使 QT间期延长,但在通常情况下不诱发 Tdp;它虽有 L型钙流的阻断和B -阻断作用,但基本不显负性肌力反应。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断剂,能终止多种室上速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无 论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均有效。因其促心律失常作用小, 不影响室内传导,不加重心衰,有良好的抗颤作用,所以主要用于各种器 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衰、心肌肥厚、

42、左室功能不全、室内 传导阻断中的维持窦律、终止危重室性心律失常并预防其复发,降低猝死 率,增加房颤电复律和室颤除颤成功率,也能与ICD合用,减少放电次数。胺碘酮是咲喃类结构含碘化合物,因此慢性应用可诱发甲状腺功能减 退或亢进,也能引起肺纤维化等心外副作用,因此应用中要加强随访,急 性应用中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炎,因此需有心电和血压监护, 并选用大静脉滴注。胺碘酮反应个体差异甚大,本指南编写根据国内外有关临床应用指南、 循证资料、临床报告和荟萃分析,提出了不同心律失常中胺碘酮的应用, 着重于应用原则,以便能个体化地治疗患者,做到既有证可循,又不墨守 成规,按需地使用胺碘酮,达到最大的治疗

43、效果,限制其不良反应。参考文献1 Fuster V, Ryd缶 LE, Asinger RW,et al. ACC/AHA/ESuidelines for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 . EurHeart J , 2001, 22: 1 8522 Khan cardiovers ionof rece nt on set atrial fibrillati on J . EurHeart J ,2004,25:1 2743 Wyse DG, Waldo AL, DiMarco JP, et al. A comparis

44、on of rate controland rhythm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J.N Engl J Med, 2002,347:1 8254 An tma n EM, An be DT, Armstro ng PW,et AHA guidli nes for the management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 J . Circulation,2004,110:5885 Hammill arrhythmias JA

45、CC,2004,44(suppl 2):16A6 Goldschlager N, Epstein AE, Naccarelli G, et al. Practical guideli nes for cli ni cia ns who treat patie nts with amiodar one.Practice Guidelines Subcommitte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of Pac 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J . Arch In tern Med,2000,160:17417 The American Heart Asso

46、ciation inCollaborationwith theInternational Liais 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2000 for cardiopul monaryresuscitatio n and emerge ncycardiovascular care. Part 6: Advanee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Section 5: Phamacology I: Agents for Arrhythmias J. Circulation,2000, 102(Suppl 8): I 1128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 29: 323(吴宁蒋文平整理)(摘自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年第18卷第6期)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