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二节

上传人:gmk****56 文档编号:7692344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专题一第二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一第二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一第二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二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二节(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一第二节汉代儒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焚书坑儒”批判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儒学在汉代得以兴起的社会背景。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和科举制等重要史实,学生能理解儒学在汉朝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以及后世对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初中历史、高中必修I、必修II的相关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统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

2、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进行客观评价。教学过程:导入:师: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过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为“诸子百家”之一,成蔚然大宗;到了秦朝,儒家思想的命运如何?引用唐朝诗人章碣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请思考:诗人在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种历史局面?教学内容: 一、秦朝时儒学的境遇压制焚书坑儒1、原因: (1)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文化也需要走向统一。 (2)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

3、秦朝的统治;2、导火线: 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中,李斯建议焚书。3、目的: 遏制思想文化的泛滥,维护专制统治。 4、 焚书范围: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禁书可以保留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如医书、农书、卜筮等)5、评价实质: 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影响: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消极影响: 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文化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有人称之为“灭学之祸”; “焚书坑儒”成为两千年文化专制的开端,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钳制了思想

4、,摧残了文化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儒学在秦朝时受到严重打击,汉朝时逐渐复苏(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边境匈奴问题 (3)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理论来源: 董仲舒新儒学是以先秦儒学为基础,同时又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的思想以及黄老之学改造而成。(1)“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2)宣扬“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学说神化君权、规劝君主实行仁政(3)提出“三纲五常”的社会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4)进一步发展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轻

5、徭薄赋和限制土地兼并的主张缓和阶级矛盾3、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实质: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带有神学倾向积极影响 (1)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3)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国家统一消极影响:(1)扼杀了学术思想争鸣,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宣扬伦理纲常,压抑人性。(3)带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思想,存在严重的唯心主义成分问题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不同点原因秦刚统一;统治受

6、儒生攻击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治者需要对儒学态度排斥、打击尊崇作用儒学发展进入低潮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相同点目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实质文化专制作用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三、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1、汉代教育体制在中央,创办太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在地方,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太学建立的影响(1)对儒学: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者: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

7、也能进入仕途,扩大了统治基础;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强化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3、特点: 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学因为科举制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读书-考试做官,知识分子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