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76910352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知课文,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情感目标:感受冰塔林的壮美,体会作者热爱西藏的情感,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介绍长江源头的顺序与进程。2.感受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展示各拉丹东雪域高原美景图片。2.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

2、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二作者介绍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三 背景资料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作者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

3、十年,足迹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写下了这篇游记。四正音裸露l黧l黑砾l石劲jng旅腈jng纶熠熠y演绎y五 释义1、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2、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4、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5、熠熠:闪烁的样子。六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

4、本文的层次结构)划分结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3段)交代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介绍当地的概况,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第二部分(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第三部分(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第四部分(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滋养了人类。七 再读课文,理清情节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八 研读课文,合作讨论。1、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鲜有人迹

5、的冰雪世界”“坚冰丛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2、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是为了反衬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九 小结这篇游记,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我们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巨大威力,作者的体验更强烈显示了爱国的思想感情。十、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习题第二课时一、 导入

6、复习上节课内容及字词二、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此长眠吧”中“我”的心态?(1.作者在藏北游历序言中说,自己对于这片雪原高原,“是一个逗留太久,热情也持续得太久”的人。在西藏期间,“足迹和心迹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她和这块大陆感情至深,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死亡何尝不是一种回归?这时死亡也没有了恐怖色彩)(2.各拉丹冬,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有一种吸引力,在它面前,人浑然忘我。在这种忘我的精神境界中,作者感悟到生命是一种永恒,也是一种不朽,从而能坦然面对死亡)三、赏读品析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下列的问题。想一想,这些句子在表达方面有什

7、么共同的特点?1.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是什么意思?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眩晕”指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的意思。“卖弄”指故意展现。这里表达了景物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2.“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删去后,不能表现大自然的风是亘古存在的,不能表现冰窟的历史悠久)3.“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

8、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描写大自然的形成之前,引发人们思考生存和意义。)四、写作特色1.议论抒情写感受,给读者以强烈的共鸣。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感情。文中作者远望冰塔林的景物,“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融汇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感叹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直接发表议论,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2. 移步换景巧观察,避免平铺直叙本文采用“

9、移步换景”来观察描写景物,如“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在各拉丹冬以东草坝子上”“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等,移步换景,思路清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五、主题归纳问:读了这篇游记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感悟(1)各拉丹冬终年冰雪覆盖,是长江的源头,景色神奇、壮美。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是生命之源。读后,我们心中不由产生了对它的向往、崇拜、热爱之情。感悟(2)各拉丹冬雪山圣洁、坦荡,读文如临其境,身心豁然圣洁,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是内在体验的深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六、拓展延伸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多彩的人文景观。七、布置作业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为主要内容,写一段话,介绍校园的情况。板书设计一、交代时间、介绍概况二、介绍冰塔林景色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壮美景色、神奇伟力三、“我”受伤后的经历四、孕育长江、滋养人类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