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附中集团2018届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7690942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4.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京市附中集团2018届中考二模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附中集团2018届中考二模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附中集团2018届中考二模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南京市附中集团2018届中考二模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附中集团2018届中考二模化学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南京市附中集团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专心-专注-专业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分:80 分时间:60 分钟H-1C-12N-14O-16Na-23Mg-24Al-27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 l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电热器取暖B天然气燃烧C水力发电D太阳能供热2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橙子B馒头C海鱼D植物油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称取氯化钠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 pH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金属铜C金刚石D

2、氨气5南京地铁五号线将于 2019 年底竣工,以下地铁建设涉及的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掘进机钻头使用的铬钼钢合金B防水材料使用的聚氯乙烯C皮带运输机使用的合成橡胶D安全帽使用的玻璃钢6有 X、Y、Z 三种金属,只有 Y 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 X 放入 Z 的硫酸盐溶液中,X 表面有 Z 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Y、X、ZBZ、X、YCY、Z、XDX、Z、Y7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B硫元素的化合价:C溶液的 pH:D溶解时放出的热量:8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大型客机 C919 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铝锂合金。已知锂元 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3、(1 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10-26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gB1 个锂原子的质量约为 1.3810-25kg CLiAlH4 中 Li 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8.3% D锂铝合金的硬度比金属铝的硬度小9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物质的鉴别B环境保护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有无泡沫纯碱和食盐滴加白醋,观察有无气泡放出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白色污染指白色粉尘对环境的污染温室效应对生存环境无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内蛋白质有影响C化学与生活D知识归纳汽油去油污与洗涤剂去油污原理相同蛋白质与油脂组成元素相同 铝制品与铁制品抗

4、腐蚀性能相同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陶瓷、玻璃、塑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H2、C、CO都具有还原性10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 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 25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B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C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D锥形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造成瓶底炸裂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B将 98%的浓硫酸稀释成 49%的稀硫酸,加入水的质量与浓硫酸质量一定相等CNaOH 和 MgO 的混合物中

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则混合物中 NaOH 和 MgO 的质量 比为任意值D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 5g 水,析出 ag 晶体;再蒸发 5g 水,又析出 bg 晶体,a与 b 一定相等12豆腐是正宗的中国国粹,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 亮氨酸(化学式 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亮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亮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D亮氨酸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6:713下列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Na+、HCO3- 、OH- BK+、Ba 2+、C l-

6、、NO3-CK+、Cl-、OH-、Na+ DZn2+、Fe3+、NO3-、SO42-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操作方法ACO(CO2)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NaOH 和 CaO)的干燥管BNaNO3(Na2SO4)加入适量的 Ba(NO3)2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CCuSO4 溶液(硫酸)加入过量 CuO 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DKCl 溶液(CaCl2)通入过量的 CO2 气体,过滤15某气体由 CH4、C2H2、C2H4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 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 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

7、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C2H4B该气体中可能含有 CH4C该气体中一定没有 C2H2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 CH4、C2H2、C2H4二、(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16(10 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2)利用上图中 A、D 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某种气体,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用 C 装置代替 B 装置进行实验,优点为 。(4)实验室将 A 装置加以改动,在高温下使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据此反应, 试计算工业上要制取 5.6t 氧化钙,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 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

8、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三、(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4 分)17(4 分)清洁、高效的能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1)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填字母)A酸雨B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车用乙醇汽油是新型汽车燃料,可以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写出乙醇完 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2016 年 11 月,我国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五号是大推力无毒无污 染绿色环保型运载火箭,全面大量使用液氢/液氧低温推进剂代替有腐蚀性和污染的偏二甲肼/液氧推进剂。氢气作为驱动火箭的理想燃料的原因是 (填序号)A获得氢气的成本低B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高C氢气便

9、于贮存和运输D氢气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18(10 分)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1)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研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东晋名 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里的“水”作 。上述水煎青蒿治疗疟疾,药性很不稳定,效果很差,屠 呦呦改用乙醇提取,控温 60,药性显著提高,说明青蒿素具有的性质是(答一条): 。(2)利用右图甲所示装置净化河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炭层可除去异味和色素 B此净化水的过程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此装置可以将硬水软化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不宜直接饮用(3)电解一定量的水(如

10、上图乙),当负极端产生 10mL 气体时, 理论上在正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mL。(4)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A.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B.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C.水的净化D.水的电解(5)右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 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 b(填“”、“”或“=”)。 t1时,将 60g 物质 a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溶剂量不变),至 少需要加入 _g 物质 a 才能重新达到饱和状态。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6)若

11、要配制 245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 分数为 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cm3) 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混匀、 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四、(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1 分)19(4 分)以 CuSO4 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过程如下:【资料】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Cu2(OH)2CO3=2CuO+H2O+CO2(1)“沉淀”时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 +CO2(2)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应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烘干时若产品

12、出现少量 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为 (3)若所得产品的产率偏高,可能的原因为 (填序号)A反应物未完全沉淀B过滤时滤纸破损CCu2(OH)2CO3 未洗涤干净DCu2(OH)2CO3 未完全烘干20(7 分)右图中 AL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 物、酸、碱、盐分类,A、B、C、D、E 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 质,F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 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且溶液为 蓝色,K 是红棕色固体。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 以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 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化学式 F ,G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13、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五、(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5 分)21(15 分)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 CO2 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作出猜想】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猜想二:从 的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 化的视角【实验探究 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B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

14、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 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若方案 B 正确,请写出此方案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探究 2】第二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和 CO2 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 并进行实验,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 。图丙中曲线 (填 I 或者 II)表示 CO2 和 NaOH 溶液的反应。【实验探究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三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 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丁),曲线 III 为 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曲线 IV 为 CO2 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 CO2 与 N

15、aOH 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拓展延伸】查阅资料,Na2CO3 溶液与 CO2 也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当 10g8%的 NaOH 溶液通入一定体积的 CO2 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CO3 和 NaHCO3, 则参加反应的 CO2 的体积范围 (该状况下,CO2 的密度为 2g/L)【实验探究 4】第四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1)图 1 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个 250mL 的烧瓶内收集满 CO2 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 装有 85mL 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

16、器。(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 85mL 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 烧瓶中,关闭活塞。(3)一段时间后,三位同学同时振荡烧瓶。观察烧 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导致曲线 1 中 CD 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在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 况下,进一步降低 E 点的方法是 。曲线 2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曲线 2 与曲线 3 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对比曲线 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ACO2 能与水发生反应B1 体积水约溶解 1 体积 CO2; CCO2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D检验 CO2 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E吸收 CO

17、2 用 NaOH 溶液较合适附中集团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23456789101112131415BCCDDDBCACDDBDB【解析】8根据元素的信息,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94,A 错;1 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是 1.9910-26kg,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逆推,可知锂原子的真实质量大约是 6.941.9910-26kg1/121.1510-26kg,B 错;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D 错。11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A 正

18、确;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计算可知, 将 98%的浓硫酸稀释成 49%的硫酸溶液时加入的浓硫酸和水的质量相等,B 正确;NaOH和 MgO 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 40%,所以无论氢氧化钠和氧化镁的质量比是多少,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 40%,C 正确;原溶液恒温蒸发 5g 水之后有晶 体析出,说明恒温蒸发溶剂之后得到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再蒸发 5g 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应该是 5g 水在该温度下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而原来的溶液不确定是否饱和,因此蒸发5g 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和饱和之后蒸发 5g 水析出的质量不一定相等,D 错。1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来计

19、算,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是22:9,因此生成物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1:4,故原来的气体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也是 1:4,因此气体的组成可能是CH4,C2H2、C2H4,C2H2、C2H4、CH4二、(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0 分)16(10 分)(1)长颈漏斗(2)2KClO3=2KCl+3O2;(3)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4)解:设需要石灰石的质量为 x高温CaCO3=CaO+CO21005680%x5.6t100 = 80%x565.6tx=12.5t答:需要石灰石的质量是 12.5t三、(本题包括 2 小题

20、,共 14 分)17(4 分)(1)ABD;点燃(2)C2H5OH+3O2=2CO2+3H2O(3)BD18(10 分)(1)溶剂;易溶于乙醇或温度升高,青蒿素的溶解度增大(2)C(3)5(4)AD(5);15;bac(6)13.6;量取【解析】(5)t2时 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在该温度下等质量的 a 和b 物质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时,溶解 a 需要的水质量小于溶解 b 需要的水的质量,因此 a 饱 和溶液的质量小于 b 饱和溶液的质量。t1时 60g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 10g,溶剂质量是 50g,在升温到 t2时,溶解度变 为 50g,所以此时 50g 水中溶解

21、a 达到饱和时 a 的质量是 25g,因此需要加入 a 的质量是15g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a 和 b 仍然饱和,t1时 b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 量分数大于 a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和 t2时相等,小于 a 的饱和溶液在 t1时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此 t1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排序 bac四、(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1 分)19(4 分)(1)Na2SO4;(2)BaCl2;部分碱式碳酸铜在烘干时分解生成黑色的 CuO;(3)CD【解析】(2)根据流程,要使得硫酸铜完全反应,加入的 Na2CO3 溶液必然要过量。此外根据生成 碱式碳酸铜的方程式,最终过滤

22、得到的滤渣,表面附着的溶液中,溶质为剩余的 Na2CO3和 Na2SO4,因而洗涤的目的就是洗去这两种物质。故判断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在洗出液 中滴加 BaCl2 溶液,通过观察有无沉淀生成来判别。(3)理论分析,当原料中 CuSO4 中铜元素完全转化为碱式碳酸铜时,达到最高产量。而 产率偏高,一定是由于有其他物质混入产品。A 选项,未完全洗涤,会使得附着在沉淀表面的溶液在烘干时,溶质 Na2CO3 和 Na2SO4 结晶析出,系混入杂质。D 中未完全烘干,会 导致产品中混入水。此两选项合理。A 中,若反应物未完全沉淀,生成的产品会偏少,产率偏低。B 中,滤纸破损的直接后果是部分碱式碳酸铜进入

23、接液烧杯,而没有留在滤纸 上,最终损失,产率偏低。20(7 分)(1)CaCO3;Cu;(2)Ca(OH)2+Na2CO3=CaCO3+2NaOH;Fe2O3+3H2SO4=Fe2(SO4)3+3H2O;(3)分解反应【解析】根据 F 和 I 的直接提示,可以得出 F 为 CaCO3,I 为 CuSO4,K 可能为 Cu 或 Fe2O3。而 A、B、C、D 和 E 为五种不同种类的物质。E 能与 CaCO3 反应,因此一定为 酸,B、C 能与酸反应,可能为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碱和盐。C 能生成 CaCO3,因此 只能是 Ca(OH)2 和 Na2CO3。分析可知,B 与 C 为 C 是这两种

24、物质但顺序暂未确定。A 能 与 B 相互转化,若 B 为 Ca(OH)2,则 A 为 H2O,而若 B 为 Na2CO3,则 A 为 NaOH,物质 种类与 Ca(OH)2 重复,排除可能性。因此 B 为 Ca(OH)2,C 为 Na2CO3。D 可以与 H2O 相 互转化,并且可由酸生成,物质种类为单质,是 H2。H 可以生成硫酸铜,这样的反应我们 只学过 CuO 与 H2SO4,并且 H 可以与酸反应,为 CuO 无疑。类似地,L 也可以生成CuSO4 且能与红棕色固体 K 反应,则 L 为 H2SO4,K 为 Fe2O3,侧面证明 E 为盐酸。J 可以 生成 Fe2O3,G 可以生成 C

25、uO,且 J 可以反应生成 G,得出 J 为 Fe,G 为 Cu。五、(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15 分)21(15 分)【作出猜想】反应物;【实验探究 1】A;NaOH 溶液与 CO2 反应生成的 Na2CO3 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无法证 明 NaOH 消失;BaCl2+Na2CO3=BaCO3+2NaCl;【实验探究 2】作对照,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实验探究 3】放热;【拓展延伸】0.22L V 0.44L;【实验探究 4】(3)振荡烧瓶;使烧瓶中气体进一步降温;Ca(OH)2+CO2=CaCO3+H2O;Ca(OH)2 溶解度小,饱和石灰水中 Ca(OH)2 的浓度明显小

26、于 40%NaOH 溶液中 NaOH 的 浓度,影响了 CO2 的吸收。AD【解析】【作出猜想】验证反应发生,两大思路是:探究反应物消失或新物质生成。【拓展延伸】分析两步反应的方程式:2NaOH+CO2= 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每 0.8gNaOH 消耗 0.44gCO2 可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2CO3, 若又有 0.44gCO2 可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aHCO3。由于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同时存在 Na2CO3 和 NaHCO3,可得 CO2 的质量介于 0.44g0.88g 之间,除以密度即可得体积范围。【实验探究 4】每个烧瓶中的压强,都是先急

27、剧增大(这是由于液体突然加入,装置内气体迅速被压缩),随后逐渐减小(由于 CO2 气体逐渐被液体吸收)。对于 CD 段,气压迅 速下降,说明某操作加速了气体被吸收的速率,考虑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题目提示,这种操作极有可能为振荡烧瓶,增大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由图中可以看出,E 点与 D 点基本相平,不改变装置和药品,要使 E 进一步降低,可以考 虑气体压强的其他影响因素,也就是温度,因此可以降低烧瓶内气体的温度。通过实验只能得出,水可以吸收一定量 CO2,但由于没有探究新物质生成,无法证明究 竟是二氧化碳溶于水还是与水反应,A 不能得出。B 中,加入了 85mL 水,最终气压与开始时基本没有改变,说明大约有 85mLCO2 被吸收,B 正确。将水与 NaOH 的图像对比可 知,NaOH 溶液吸收 CO2 的能力明显强于水,所以证明二者可以发生反应,C 正确,此外E 也正确。D 中,本实验并没有关注石灰水与 CO2 反应的现象,也就不能说明是否可用饱 和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D 错误。【分析】:本试卷难度:较难;优秀分数:7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