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76906309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0.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一、技术要求:标记说明: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的信息安全类要求(简记为S);保护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免受对系统的未授权修改、破坏而导致系统不可用的服务保证类要求(简记为A);通用安全保护类要求(简记为G)基本要求A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物理 安全物理位置的选择(G)/a)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 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 的建筑内a)b)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 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 的下层或隔壁a) b)物理访问控制(G)a)机房出入应安排专人负责, 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a)b)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 过申请

2、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 监控其活动范围a)b)c)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 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 或安装等过渡区域;d)重要区域应配置电子门禁系 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 员a)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 并配置电子门禁系统 ,控制、 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b)c)d)重要区域应配置第二道电子 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 进入的人员防盗窃和防破坏(G)a)应将主要设备放置在机房 内;b)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 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 标记a)b)c)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 处,可铺设在地卜或管道中;d)应对介质分类标识,存储在 介质库或档案至中;e)主机房

3、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 警设施a)b)c)d)e)应利用光、电等技术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f)应对机房设置监控报警系统a) b)c) d) e) f)防雷击(G)a)机房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a)b)机房应设置交流电源地线a)b)c)应设置防雷保安器,防止感 应雷a) b) c)防火(G)a)机房应设置火火设备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 系统a)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 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 动报警,并自动灭火;b)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 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c)机房应采取区域隔离防火措 施,将重要设备与其他设备隔离 开a) b) c)防水和防潮(G)a)应对穿过机房墙壁和楼板的

4、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b)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 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a)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 顶和活动地板下b)c)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 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 透a)b)c)d)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 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 报警a) b) c) d)防静电(G)/a)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 地防静电措施a)主要设备 应采用必要的接地 防静电措施;b)机房应采用防静电地板a)b)c)应采用静电消除器等装置,减少静电的产生温湿度控制(G)机房应设置必要的温、湿度控 制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 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 内机房应设置 温、湿度自动调节 设施,使机房温

5、、湿度的变化 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 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 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 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 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电力供应(A)a)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 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a)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 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 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a)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 主要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c)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 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a)b)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 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c)d)d)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电磁防护(S)

6、/b)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 铺设,避免互相干扰a)应米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 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b)c)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 电磁屏蔽a)b)c)应对关键区域实施电磁屏蔽网络 安全结构安全(G)a)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 务处理能力满足基本业务需要;b)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 络的带宽满足基本业务需要;d)应绘制与当前运行情况相 符的网络拓扑结构图a)应保证关键网络设备的业务 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 业务高峰期需要;b)应保证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 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d)e)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 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 度等因素,划分/、同的子网或 网段,并按照方便

7、管理和控制 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配地 址段a)应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 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 务高峰期需要;b)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 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c)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 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 访问路径d) e)f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 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 系统,重要网段与其他网段之间 米取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g)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次 序来指定带宽分配优先级别,保 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 保护重要主机a)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 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 高峰期需要b)c)d)e)f)g)访问控制(G)a)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 设备

8、,启用访问控制功能;b)应根据访问控制列表对源地 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 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 许/拒绝数据包出入;g)应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对系统 资源实现允许或拒绝用户访 问,控制粒度至少为用户组a)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 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 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网段级 。g)应按用户和系统之间的允许 访问规则,决定允许或拒绝用 户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 控制粒度为单个用户;h)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a)b)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 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问 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c)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 行过滤,实现对应用层 HTTP FTP、TEL

9、NET、SMTP、POP3 等协议命令级的控制;d)应在会话处于非活跃一定时a)b)应不允许数据带通用协议通过;c)应根据数据的敏感标记允许 或拒绝数据通过;h)应不开放远程拨号访问功能用户数量间或会话结束后终止网络连接; e)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 络连接数;f)重要网段应采取技术手段防 止地址欺骗g)h)(G)/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 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 为等进行日志记录;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 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 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 的信息a)b)c)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 析,并生成审计报表;d)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

10、覆至笺rm.ha)b)c)d)e)应定义审计跟踪极限的阈 值,当存储空间接近极限时, 能采取必要的措施,当存储空 间被耗尽时,终止可审计事件 的发生;f)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 策略,实现集中审计,时钟保 持与时钟服务器同步边界完整性检查(S)/b)应能够对内部网络中出现的 内部用户未通过准许私自联到 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a)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 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 断;b)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 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 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 效阻断a) b)入侵防范(G)/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 攻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攻 击、

11、木马后门攻击、拒绝服务 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a)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 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 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 事件时应提供报警a)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应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 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 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及自动采取相应动作恶意代码防范(G)/a)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 进行检测和清除;b)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 检测系统的更新a) b)网络设备防护(G)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 行身份鉴别;f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 自动退出等措施;g)当

12、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 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 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a)b)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 地址进行限制;c)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d)e)身份鉴别信息应具后不易被 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 要求并定期更换;f)a)b)c)d)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 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 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e)f)g)h)应实现设备特权用户的权限 分离a)b)c)d)e)f)g)h)i )网络设备用户的身份鉴别信 息至少应/白,种是不口伪造的主机 安全身份鉴别(S)a)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 别a)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 用户身份标识应具后不

13、易被冒 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 求并定期更换;c)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 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 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 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 听;e)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的不同用户分配/、同的用户 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a)b)c)d)e)f) 应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a)b)c)d)e)f )应米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 份鉴别,并且身份鉴别信息至 少什-种是不口伪造的g)应设置鉴别警示信息,描述 未授权访问可能导致的后果安全标记(S)/应对所有主体和客

14、体设置敏感 标记访问控制(S)a)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a)a)a)应依据安全策略和所有主体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 问;d)应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 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 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e)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 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b)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d)e)b)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 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 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 权限c)f)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 标记;g)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 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 的操作和客体设置的敏感标记控制主 体对客体的访问;b)c)d)e)h)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

15、 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 件、数据库表、记录和字段级可信路径(S)/a)在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时,系统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 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b)在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时, 系统与用户之间应能够建立一 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G)/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上 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 用户;b)审计内谷应包括重要用户行 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 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 要的安全相关事件;c)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 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f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 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 重要客户端 上的每个操作系统

16、用户和数据库用户b)c)d)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 析,并生成审计报表;e)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 未预期的中断f)a)b)c)d)e)f)g)应能够根据信息系统的统一 安全策略,实现集中审计剩余信息保护(S)/a)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 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 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 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 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a) b)中;b)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 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 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入侵防范(G)c)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 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 应用程序,并保持系统补及 时得到更新c)操作系统应

17、遵循最小安装的 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 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 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 到更新a)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 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 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 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 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b)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 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 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c)a) b) c)恶意代码防范(G)a)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 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 和恶意代码库a)c)应支持防恶意代码软件的统 f理a)b)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 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c)a) b) c)资源控制(A)/a)应通过设定终

18、端接入方式、 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 登录;b)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 端的操作超时锁定;d)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 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a)b)c)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 包括监视服务器的 CPU、硬盘、 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d)e)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 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 测和报警a) b) c) d) e)身份鉴别(S)a)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 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 别;d)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 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a)c)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 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 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 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a)b

19、)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 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c)a)、b)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 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 户身份鉴别,其中一种是/、可伪造的应用 安全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e)应启用身份鉴别和登录失败 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配 置相关参数被冒用;d)e)应启用身份鉴别、 用户身份 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 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 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全策略 配置相关参数d) e)c) d) e)安全标记(S)/应提供为主体和客体设置安全 标记的功能并在安装后启用访问控制(S)a)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控制用 户组/用户对系统功能和用户数 据的访问;c)应由授权主

20、体配置访问控制 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用户的 访问权限a)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 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b)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 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 及它们之间的操作;c)d)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 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 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 系a)b)c)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 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 访问权限d)e)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 敏感标记的功能;f)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 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 的操作a)、b)、c)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 策略,并禁止默认帐户的访问d)、e)应通过比较安全标记来确te 是授予还是

21、拒绝主体对客体的 访问可信路径(S)/a)在应用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 鉴别时,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 的信息传输路径。b)在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对资源 进行访问时,应用系统应保证 在被访问的资源与用户之间应 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 路径。(G)/a)应提供覆盖到每个用户的安 全审计功能,对应用系统重要 安全事件进行审计;b)应保证无法删除、修改或覆 盖审计记录;a)b)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 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 记录;c)a)b)c)d)e)应根据系统统一安全策略,c)审计记录的内谷至少应包括 事件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 类型、描述和结果等d)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统计、查询、分析及

22、生成审计 报表的功能提供集中审计接口剩余信息保护(S)/a)应保证用户鉴别信息所在的 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 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 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 内存中;b)应保证系统内的文件、目录 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 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 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a) b)通信完整性(S)应米用约定通信会话方式的方 法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 性应米用校验码技术保证通信过 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应米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 中数据的完整性应米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 中数据的完整性通信保密性(S)/a)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 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术进行 会话初始化验证;b)应对通

23、信过程中的敏感信息 字段进行加密a)b)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a)b)c)应基于硬件化的设备对重要 通信过程进行加解密运算和密 钥管理抗抵赖(G)/a)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 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原 发证据的功能;b)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 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数据接 收证据的功能a) b)软件容错(A)a)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 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 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 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要求a)b)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应 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 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a)b)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 障发生时自动保护当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够进

24、行恢复a)b)c)应提供自动恢复功能,当故 障发生时立即自动启动新的进 程,恢复原来的工作状态资源控制(A)/a)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 一方在,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a) b)a) b)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b)应能够对应用系统的最大并 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c)应能够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 发会话进行限制c)d)应能够对一个时间段内可能 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e)应能够对一个访问帐户或一 个请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配最 大限额和最小限额;f)应能够对系统服务水平降低 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 和报警;g)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 能,开在安装后根据安全策略设 定访问帐户或请求进程的优先

25、级,根据优先级分配系统资源c) d) e) f ) g)数据 安全 及备 份恢 复数据完整性(S)a)应能够检测到重要用户数 据在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 坏a)应能够检测到鉴别信息和 重要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完 整性受到破坏a)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 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 传输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并 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 要的恢复措施;b)应能够检测到系统管理数 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 并 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取必 要的恢复措施a)b)c)应对重要通信提供专用通信 协议或安全通信协议服务,避 免来自基于通用通信协议的攻 击破坏数据完整性数据保

26、密性(S)/b)应米用加密或其他保护措 施实现鉴别信息的存储保密性a)应米用加密或其他后效措施 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 重要业务数据传输保密性;b)应采用加密或具他保护措施 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 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a)b)c)应对重要通信提供专用通信 协议或安全通信协议服务,避 免来自基于通用协议的攻击破 坏数据保密性备份和恢复(A)a)应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 和恢复a)d)应提供关键网络设备、通信 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a)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 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 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b)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a)b)应建立异地

27、灾难备份中心, 配备灾难恢复所需的通信线路、网络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利用通信网络将关键数据定时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c)应米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避免关键节点存在单点故障;d)应提供主要网络设备、通信 线路和数据处理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提供业务应用的实时无缝切 换;c)d)e)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 利用通信网络将 数据实时备份 至灾难备份中心;、管理要求S);保护系统连续正常的运行,免标记说明:保护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被泄漏、破坏和免受未授权的修改的信息安全类要求(简记为受对系统的未授权修改、破坏而导致系统不可用的服务保证类要求(简记为A);通用安全保护类要求(

28、简记为G)基本要求%L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安全 管理 制度管理制度(G)应建立日常管理活动中常用的 安全管理制度a)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 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 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 原则和安全框架等;b)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重要 的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 度;c)应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 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 操作规程a)b) 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 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 度;c) 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 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 操作规程;d) 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 制度、操作规程等构成的全面 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a) b) c) d)制定和发布(G)a) 应指正或

29、授权专门的人员 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b) 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 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a)应指正或授权 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士b)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a)b)c) 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 太、后效的方式发布;a) b) c) d) e)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论证和审可c)应将安全管理制度以某种 方式发布到相关人员手中d) 安全管理制度应注明发布 范围,并对收发文进行登记e)安全管理制度应具有统一 的格式,并进行版本控制f)有密级的安全管理制度,应 注明安全管理制度密级,并进 行密级管理评审和彳订(G)/应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 审,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 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30、a)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负责 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合理性 和适用性进行审定;b)应定期或/、定期对安全管 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 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 制度进行修订a)b)c)应明确需要定期修订的安 全管理制度,并指定负责人或 负责部门负责制度的日常维 护;d)应根据安全管理制度的相 应密级确定评审和修订的操作 范围安全 管理 机构岗位设置(G)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 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 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a)应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 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 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b)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 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 并定义各

31、个工作岗位的职责a) 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 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 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b)c) 应成立指导和管理信息安 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 任或授权;d) 应制定文件明确安全管理 机构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和技能要求a) b) c) d)人员配备(G)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 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 等a)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 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 员等;b)安全管理员不能兼任网络 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 管理员等a)b) 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口兼任;c) 关键事务岗位应配备多人 共同管理a)

32、 b) c)授权和审批(G)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 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人,a)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 职责明确授权审批部门及批准a)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 授权审批事项、审批a) b)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系统接 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键活 动进行审批人,对系统投入运行、网络系 统接入和重要资源的访问等关 键活动进行审批;b)应针对关键活动建立审批 流程,并由批准人签字确认部门和批准人等;b) 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 柞、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 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 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 建立逐级审批制度;c) 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 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 审批

33、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d) 应记录审批过程并保存审 批文档c) d)沟通和合作(G)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 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a)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 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沟通;b)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 机关、电信公司的合作与沟通a) 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 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 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 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 问题;b)c) 应加强与供应商、业界专 家、专业的安全公司、安全组 织的合作与沟通;d) 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 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 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 息;e)应聘请信息安全专

34、家作为 常年的安全顾问,指导信息安 全建设,参与安全规划和安全 评审等a) b) c) d) e)审核和检查(G)/安全管理员应负责定期进行安 全检查,检查内谷包括系统日 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 等情况a)b) 应由内部人员或上级单位 定期进行全卸安全检查,检查 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a) b) c) d)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 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c) 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 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 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 检查结果进行通报;d) 应制定安全审核和安全检 查制度规范安全审核和安全检查工作,定期按照程序进行安 全审核和安全检查活动人员 安全

35、 管理人贝/用(G)a) 应指正或授权专门的部门 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b)应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和专 业资格等进行审查,并确保其 具有基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 全管理知识a) 应指正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员录用;b)应规氾人贝水用过程,对 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背景和专 业资格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 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c)应与从事关键岗位的人员 签署保密协议a)b) 应严格规范人员录用过 程,对被录用人的身份、背景、 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 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c) 应签署保密协议;d) 应从内部人员中选拔从事 关键岗位的人员,并签署岗位安全协议a) b) c) d)人员离岗(G

36、)a) 应立即终止由于各种原因 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b) 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 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 硬件设备a)应规范人员离岗过程 ,及 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b)应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 匙、徽章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 硬件设备;c)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a) 应严格规范人员离岗过 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 访问权限;b)c) 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关键岗位人员离岗须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PJ离开a)应制定有关管理规范,严 格规范人员离岗过程,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b)c)人员考核(G)/a)应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 行安全技能及安全认知的考核a)b) 应对关键岗

37、位的人员进行 全面、严格的安全审查和技能 考核;c) 应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a)b)c)d)应建立保密制度,并定期 或不定期的对保密制度执行情保存况进行检查或考核;安全意识教育和培 训(G)a) 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 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b) 应告知人员相关的安全责 任和惩戒措施a)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相关安全技术培训;b)应告知人员相关的安全责 任和惩戒措施,并对违反违背 安全策略和规定的人员进行惩 戒;c)应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 戈|J,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 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a)b) 应对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 进行书面规定并告知相关人 员,对违反违背安全策略

38、和规 定的人员进行惩戒;c) 应对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进行书面规定,针对/、同岗位 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信息 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 等进行培训;d) 应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情 况和结果进行记录并归档保存a) b) c) d)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 域前得到授权或审a)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 区域前得到授权或审批,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 登记备案a) 应确保在外部人员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 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或监督,并登记备案;b) 对外部人员允许访问的区 域、系统、设备、信息等内容 应进行书面的规定,并按照规 定执行a)b)c)对关键区域不允许

39、外部人员 访问系统 建设 管理系统定级(G)a) 应明确信息系统的边界和 安全保护等级;b) 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信息 系统确定为某个安全保护等级 的方法和理由;c) 应确保信息系统的定级结 果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a) b) c)a)b)c)d)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美安 全技术专家对信息系统定级结 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 和审定;a) b) c) d)安全方案设计(G)a)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等 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 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 措施;a)b)c)d)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美安a)b) 应指定和授权专门的部门 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 体规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安a) b)

40、c) d) e)b) 应以书面的形式描述对系 统的安全保护要求和策略、安 全措施等内容,形成系统的安 全力茶;c) 应对安全方案进行细化, 形成能指导安全系统建设、安 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的详细设计力杀全技术专家对安全设计方案的 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 定,并且经过批准后,才能正 式实施全建设工作计划;c)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等级划 分情况,统一考虑安全保障体 系的总体安全策略、安全技术 框架、安全管理策略、总体建 设规划和详细设计方案,并形 成配套义件;d) 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美安 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策略、 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策略、 总体建设规划、详细设计方案 等相关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

41、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经 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 e) 应根据等级测评、安全评 估的结果定期调整和修订总体 安全策略、安全技术框架、安 全管理策略、总体建设规划、 详细设计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产品采购和使用(G)a)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 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a)b)应确保密他产品采购和使 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 求;c)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a)b)c)d) 应切先对广品进行选型测 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并 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广品名单a)b)c)d)e)应对重要部位的广品委托 专业测评单位进行专项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选用产品自行软件开发(G)a)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

42、 行环境物理分开;b) 应确保软件设计相关文档 由专人负责保管a)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 行环境物理分开;b)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 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 负责保管c)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 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a) 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 行环境物理分开,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分离,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b)c)d) 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a)b)c)d)e)f) 应确保开发人员为专职人 员,开发人员的开发活动受到 控制、监视和审查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范,要求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 写代码;e) 应确保对程序资源库的修 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 准外包软件开发(G)a) 应根据开发要

43、求检测软件 顾里,b)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 件包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c) 应确保提供软件设计的相 关文档和使用指南a)b)c)d)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 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 在的后门a) b) c) d)a)b)c)d)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 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 在的后门和隐蔽信道工程实施(G)a)应指正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 人员负责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a)b)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 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a)b) 应制定详细的工程实施方 案控制实施过程,并要求工程 实施单位能正式地执行安全工程过程;c) 应制定工程实施方面的管 理制度,明确说明实施过程的 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

44、a)b)c)d)应通过第三方工程监理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测试验收(G)a) 应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 验收;b) 在测试验收前应根据设计 方案或合同要求等制订测试验 收方案,在测试验收过程中应 详细记录测试验收结果,并形 成测试验收报告a)b)c)应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 员对系统测试验收报告进行审 定,并签字确认a) 应委托公正的第二方测试 单位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 并出具安全性测试报告;b)c)d) 应对系统测试验收的控制 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 规定;e)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 负责系统测试验收的管理,并 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系统 测试验收工作;a) b) c) d) e)系统交付(

45、G)a)应制定系统交付清单,并a)a) 应制定详细的系统交付清a)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 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 b) 应对负责系统运行维护的 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 训;c) 应确保提供系统建设过程 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系统运行维护的文档b) c)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 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八、,b)c)d) 应对系统交付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仁e)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 负责系统交付的管理工作,并 按照管理规定的要求完成系统交付工作b) c) d) e)系统备案(G)/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 负责管理系统定级的相关材料,并控制这些材料的使用;b) 应

46、将系统等级及相关材料报系统主管部门备案;c) 应将系统等级及其他要求 而备案材料报相应公安机关备案a) b) c)等级测评(G)/a)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至 少每年对系统进 次等级测 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 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b) 应在系统发生变更时及时 对系统进行等级测评,发现级 别发生变化的及时调整级别并 进行安全改造,发现不符合相 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 改;c) 应选择具有国豕相关技术 资质和安全资质的测评单位进 行等级测评;a)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至 少每半年对系统进次等级 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 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b)c)d)d)应指正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

47、等级测评的管理安全服务商选择 (G)a) 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 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 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 定相关责任a)应确保安全服务商的选择 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 订与安全相关的协议,明确约 定相关责任;c)应确保选定的安全服务商 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必 要的与其签订服务合同a) b) c)a) b) c)系统 运维 管理环境管理(G)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 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 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b) 应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 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c)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 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

48、问,物 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a)b)应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 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 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c)d)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 性管理,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 公室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钥匙 和/、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等a)b)应指定部门负责机房安 全,并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 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 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c)d) 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 性管理,规范办公环境人员行 为,包括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 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钥匙、不 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工作人员离开座位应确保终端计算 机退出登录状态和桌面上没有 包含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等a)b)

49、c)d)e)应对机房和办公环境实行 统一策略的安全管理,对出入 人员进行相应级别的授权,对 进入重要安全区域的活动行为 实时监视和记录资产管理(G)a)应编制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资 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 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a)b)应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 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 责任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a)b)c) 应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对 资产进行标识管理,根据资产 的价值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d) 应对信息分类与标识方法 作出规定,并对信息的使用、 传输和存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a) b) c) d)介质管理(G)b)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b)应确保介质存放在安全的a

50、) 应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a)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 和保护;c) 应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过 程进行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 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 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 管理;c)d )应对需要送出维修或销毁 的介质,首先清除其中的敏感 数据,防止信息的非法泄漏; f )应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 的重要程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 标识管理度,对介质的存放环境、使用、 维护和销毁等方面作出规定 ;b)c)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 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 情况进行控制,对介质归档和 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 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 什, 八、,d) 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

51、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 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 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 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 介质应首先清除介质中的敏感 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 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 ; e)应根据数据备份的需要对 某些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存储 地的环境要求和管理方法应与 本地相同;f) 应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 软件采取加密存储,并根据所 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程度对 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识管理b) c)d )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 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 严格的管理,重要数据的存储 介质带出工作环境必须进行内 容加密并进行监控管理,对于 需要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 采用多次读写覆盖、清除敏

52、感 或秘密数据、对无法执行删除 操作的受损介质必须销毁,保 密性较局的信息存储介质应获 得批准并在双人监E才能销 毁,销毁记录应妥善保存;e)f)设备管理(G)a)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 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b) 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 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 度,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 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 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a)应对信息系统相关的各种 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 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 定期进行维护管理;b)d )应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 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 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a)b)c) 应建立配套设施、软硬

53、件 维护力卸的管理制度,对其维 护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明确 维护人员的责任、涉外维修和 服务的审批、维修过程的监督 控制等;a) b) c) d) e)按操作规程实现关键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 /停止、加电/断电等操作;e)应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 经过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d) e)监控管理和安全管 理中心(G)/a) 应对通信线路、主机、网 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行状况、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 行监测和报警,形成记录并妥善保存;b) 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监 测和报警记录进行分析、评审,发现可疑行为,形成分析报告, 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c) 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 设备状态、恶意

54、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相关事项 进行集中管理a) b) c)网络安全管理(G)a) 应指定人员对网络进行管 理,负责运行日志、网络监控 记录的日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 析和处理工作;d) 应定期进行网络系统漏洞 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 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a)b)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 度,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 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 补丁、 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c)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现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d)e)应对网络设备的配置文件进行定期备份;f) 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a)b)c)d)e) 应实现设备的最小服务配 置,并对配

55、置文件进行定期离 线备份;f)g)应依据安全策略允许或者 拒绝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 络接入;h) 应定期检查违反规定拨号 上网或其他违反网络安全策略 的行为a)b)c)d)e)f)g)应禁止便携式和移动式设 备接入网络;h)i) 应严格控制网络管理用户 的授权,授权程序中要求必须 后两人在场,并经双重认可后 方可操作,操作过程应保留不 可更改的审计日志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系统安全管理(G)a)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 全分析确定系统的访问控制策 略;b)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 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 的修补;c)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 序,并在安装系统补.前对现 有的重要文件进行备份a

56、) b)c)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 序,在安装系统补.前,应首先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 ,并 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后,方口 实施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d)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 度,对系统安全策略、安全配 置、日志管理和日常操作流程 等方面作出规定;f )应依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 行维护,详细记录操作日志, 包括重要的日常操作、运行维 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 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 作;g)应定期对运行日志和审计 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 异常行为a)b)c)d)e)应指定专人对系统进行管 理,划分系统管理员角色,明 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 险,权限设定应当遵循最小授 权原则;f)g)a)

57、b)c)d)e)f)g)h)应对系统资源的使用进行 预测,以确保充足的处理速度 和存储容量,管理人员应随时 注意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包 括处理器、存储设备和输出设 备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a)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病毒意 识,告知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 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以及网络上接收文件或邮件之 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 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 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a)b)应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 进行恶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 记录;c)应对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 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 期汇报等作出明确规定a)b)c)d)应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各 种产品的恶意代码库的升级情 况并进行

58、记录,对主机防病毒 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 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恶 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并 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汇报a) b) c) d)密码管理(G)/应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 的密码技术和产品应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应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使 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码技术和产品艾更管理(G)/a)应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重 要变更,并制定相应的变更方 案;b) 系统发生重要变更前,应 向主管领导申请,审批后方可 实施变更,并在实施后向相关 人员通告a)b) 应建立艾更管理制度,系 统发生变更刖,向主管领导申 请,变更和变更方案经过评审、

59、 审批后方可实施变更,并在实 施后将交更情况向相关人员通 告;c) 应建立艾更控制的申报和 审批文件化程序,对变更影响 进行分析并文档化,记录变更 实施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 档和记录;d) 应建立中止艾更并从失败 义更中恢复的文件化程序,明 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 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a)b)c)d)e)应定期检查艾更控制的申 报和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评 估系统现有状况与文档记录的 一B性备份与恢复管理 (G)a)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重 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b)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 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 存期等a)b)c)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及其 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 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 策略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 所、文件命名规则、介质替换 频率和数据离站运输方法a)b) 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相 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备份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