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七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6895378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七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七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七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七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浙科版浙江专版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七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七)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选择题1在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A核糖体 B.叶绿体C染色体 D.线粒体解析:选CDNA的载体除了染色体外,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上含量很少,因此,DNA的主要载体应是染色体。2科学家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非蛋白质,其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利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用噬菌体分别与含有35S和32P的细菌混合培养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分别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A BC D解析:选A该实验先标记细菌,再用正常的噬菌体去

2、侵染被标记的细菌,然后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正常的细菌,离心处理,检测放射性。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C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通过同位素标记证明,在整个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起作用,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这只是对一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不能证明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否也是DNA。4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

3、再去侵染细菌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解析:选D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外壳,35S 仅存在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32P仅存在于噬菌体的DNA中,而14C、18O、3H在蛋白质和DNA中都存在,无法区别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如果同时用32P、35S标记蛋白质和DNA,会导致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放射性,无法判断是哪一种成分发挥作用。5科学家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解析:选D体

4、内的转化实验,通过四组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里可能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6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实验中,科学家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A证明R型菌的生长并不需要S型活细菌的DNAB用以补充R型菌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C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D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解析:选D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目的是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

5、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7某同学模拟科学家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析:选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NA不含S元素,A错误;充分搅拌离心后,含放射性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若搅拌不充分,一部分蛋白质外壳不能与大肠杆菌分离,会随大肠杆菌进入沉淀中,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增强,B、C正确;该实验没有标记DNA,不能说明DNA的作用,故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8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

6、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抵抗力降低有关DS型细菌数量从零开始是由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解析:选DR型细菌的数量与小鼠免疫力有关;S型细菌是由于R型细菌转化而来的,并非基因突变所致。9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物是4

7、种脱氧核苷酸解析:选B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酵母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含有P元素而不含S元素;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10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项目甲乙丙丁细胞膜有无有无遗传物质DNARNADNADNA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否否是否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选A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其遗传物质是DNA,由于不能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二、非选择题11【加试题】某科学研究者曾重复做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8、”,其实验步骤如下: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均匀分为若干组,将相应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如下图中文字说明部分);c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该学者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2)美国学者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请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方案如下: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其DNA。同时,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将盛有等量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标号A、B、C

9、;第二步:_;第三步:_;第四步:_。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结论_。通过本实验,还有得出的新的结论:_。解析:第(2)题是验证实验。欲证明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可用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破坏,看其是否还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解答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组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在对照组中,一组中不加任何提取物,另一组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单一变量的控制,即只有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S型细菌的DNA这一个实验变量,其余的变量(如接种的细菌种类、数量以及培养条件等)应基本相同。答案:(1)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

10、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且这种转化是可遗传的(2)第二步:A中不加任何提取物,B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C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顺序可变)第三步:在三组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等量的R型细菌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结果预测:A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B中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菌落;C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结论:S型细菌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 只有在结构保持完整、未被破坏的前提下才具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功能12【加试题】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

11、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5)上述实验中,_(填“能”或“不能”

12、)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解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2)在DNA中含有P元素,蛋白质中没有,故32P只能进入噬菌体的DNA中。理论上讲,在侵染过程中,由于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中是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因此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3)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如果时间过长会使带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如果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会使上清液带有放射性。(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表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5)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因此不能用15N标记DNA。答案:(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2)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蛋白质外壳(3)a.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b是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4)DNA是遗传物质(5)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