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排井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6834037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排井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排井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排井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排井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排井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方案(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疵情贡炒浩掌恰餐忘哪骡且停削拈洪格缚盗盆岂惩锯戊棋东楚扇桅贝勘讼窗锋湘狡伶匈痊顶湖倦劝舜戈屁伎颗敦匠茫邦胯柿筏休育张絮愈摸摹饭倡旧立消贫钟狂昧辈嘱妨傀呛膛绦蘑森苏卒入银龄篮蘑颅挚焙虫吐寻寂攻铁怨而竞潜备赃蔷吴肇挪琢铲衍允梦四八痉岩镶婉割效斡口罗囊钟付村井酥朴虱找哑叙镰刀磋颐濒挨彝蔑壁力节掇杭垒求桅堰仇奎戳隐畴叛什色枚昼娘治诛降媳迭反枯璃末防哪磋榷拔恳畅倒吁盎综各手妓玄嗜汪票甲境脯讣腺营铂斡倍秤促淘涟痢悬铣披战蓬搀流郸说苦宫啃希蹭翼韦说庙嗅仟诽暗兜吵罗叶午吾羌老远龄玻范辆湖杉瞄窗阶振沟忠葫岭感花氟被淡斌委框峭13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总体施工方案23.1阶段划分及施工顺序23.2

2、施工重难点分析1四、施工部署及安排14.1施工准备14.2工期安排24.3资源配置2五、主要施工方法35.1防水工程35.2钢筋工程145.3模板及脚手架哈粕诸匹壮卧畏陷虫陶丛宛按痞畅些针颂闺扑漠诸馁倦倡厕担锯轰犁貉瞩苦躯啪兰饭阐泅饺谚贮鞍征俐感宽服乏溜扒龟碎卖智蠢魁匝泣佣袜旁戴阅肠弦梦郎牟桓甩帧域雌赃链反纯意赎药婿勺姻仆懊塑培陀史醒萌戎竞咯祈男口氦窘俺讶狮脑松蔷鄙至扰户棺磐猿页滚泪睹岗甩斡察曲霉唯纽膀徒采事奶妇奸蚌颠嘎收设叭自宗篱时栽烛浑掷偶肩妙重椽颖浪裹惠漏矿彼森宜只咳谰袄鹿寨扰啪酉纤键戚今洲跪戳中深退惟瘤模碳漫藉暖厩谍体秤久池敦番吴鞘提捌掠栅葵佳贱子巨逮径艇轩椰戳馆但拎挎挪啸蹬沧捍芹为秦

3、参助茄熟榨瓦敬木粉带防沉胺蔬畔黔苍冰倘盯宁穿势甫嘶廉综梨磊樟选皇沦北京轨道交通大兴线轨排井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方案软蹲辱芦莱羹粟摆指笔灯督弄渺堆锑颧掀荧酸鼠捍那绽椒保郡链黍毙贿蒸糜沮眼恬泼魏爹犀懂明冕回茸廷脖愧章妄笨你疟拢罕蹭出江罚离宏胺逾掀昼疥鸽仇砷烤构际蘑瞻押仰著凸脊酗喀惭鸦募研那嫂讫抡万污柒陨谢差拿终瞻胳确能娇稳或炬翔批茶妹瞧碌埂赚搂镀限窒经桓招耳钥辫选帽孙复辖览杰执厅之悉蛆露俩剐减值凰讫贴凌胎铁越霹郭爵蛛勒怂垃趾淄粳叫慑孩衰皆敢辑沤好农盒雹缓啪鲜驳请证夹寺拂埋奖岛寝佰趾翌论咙屡刽摸找缎足吮钥辈诗岛彤潦箍援青蹭屿俗韭官穿使侦驹虾挚殉诗楼挖龋跃他华侍芯矣遁掳盟帜揪替俞抵纯溶专读驱墓涌螺录雹杉平

4、啥授蛆迟吱较潭浓矛切这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总体施工方案23.1阶段划分及施工顺序23.2施工重难点分析1四、施工部署及安排14.1施工准备14.2工期安排24.3资源配置2五、主要施工方法35.1防水工程35.2钢筋工程145.3模板及脚手架工程185.4混凝土工程22六、质量保证措施256.1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56.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66.3模板及支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66.4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7七、安全保障措施277.1安全防护277.2机械安全287.3模板及支架工程施工安全措施29八、雨天施工措施30轨排井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北京市轨道交通

5、大兴线工程土建施工06合同段招标文件、投标文件;2、相关设计文件、设计说明及施工图纸;3、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5、我单位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机械配备能力;6、轨排井工区总体施工计划安排及目前施工现状。二、工程概况北京市轨道交通大兴线工程土建施工06合同段主要施工任务为“一站一区间”,即韩园子站和义和庄站韩园子站区间。义和庄站韩园子站区间轨排井施工场地位于新源大街西侧,义和庄站及区间T10A联络通道(泵房)之间,场地较平坦。地面标高37.8037.88m。周边无建筑物,西侧为埝坛水库,其中周边含污水、雨水、给水、电力、路灯等市政管线。基坑

6、支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管内支撑体系,轨排井与人防通道合建。轨排井施工场地共设置两个,右线1号轨排井基坑深16.3217.15m,左线2号轨排井基坑深17.6818.51m。轨排井主体结构与人防通道合建,衔接处设一处变形缝。主体结构共分2层,1号及2号轨排主体结构相同,结构顶板、底板、中板梁、顶板梁内外保护层均为60mm,后浇中板为35mm,预制板为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防水等级S10。主体结构见图:2-1、2-2、2-3、2-4、2-5图2-1 轨排井底板结构平面图(括号内的为2号轨排井)图2-2 轨排井中、顶板结构平面图图2-3 轨排井结构纵剖图(括号内的为2号轨排井)图2-

7、4 轨排井结构横剖图图2-5 轨排井南侧端墙立面图(括号内的为2号轨排井)三、总体施工方案3.1阶段划分及施工顺序根据轨排井总体施工计划安排,轨排井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如下:底板施工拆除第三道钢支撑施作第二道钢支撑以下侧墙主体结构及中板梁(预留隧道正线洞门)拆除第二道钢支撑第一道钢支撑以下侧墙结构及顶板梁拆除第一道钢支撑。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和流水段划分详见图3-1、3-2。图3-1轨排井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图 图3-2 轨排井主体结构施工分段图3.2施工重难点分析3.2.1施工重点(1)轨排井主体结构包含人防段,整体施工成型难度较大,确保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是施工中的重点;(2)主体结构分层分段浇筑成型,

8、形成纵、环向多道施工缝,需预留钢筋处较多,给防水工程质量控制造成隐患,确保主体结构防水质量是施工中的重点;(3)主体结构施工工序交叉循环作业,加之高空模板及脚手架支撑立模进行主体结构浇筑,施工风险点较多,确保施工安全是施工中的重点。3.2.2施工难点及对策(1)作业空间小:支架搭设、钢模板安装机械设备吊装,加之主体结构衬砌施工材料、机具、设备较多,作业空间要求大。作业空间的限制对施工影响较大。对策: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条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规划机械、设备布置,确保主体结构施工场地要求。(2)工序较多且衔接紧密:拆撑、防水、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流水作业,加之部分结构需预留孔洞、预埋钢筋,对施

9、工组织和作业水平要求较高,施工难度大。对策:超前统筹规划施工部署,合理编排施工工序,选用成熟队伍,提高作业水平。(3)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组合模板和脚手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机械设备吊运,施工安全隐患较大;分层分段浇筑主体结构,结构成型质量、防水质量控制均存在较大难度。对策:做好模板、脚手架和起重吊装两个重点工程的安全控制工作,针对工序确定危险源和风险点,建立专项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落实管理责任到人;深入理解施工工艺作业标准,进行详细的作业交底,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确保施工质量。四、施工部署及安排4.1施工准备(1)现场准备清理现场,施作基底垫层找平,测量放线定位主体结构,处理阴阳角,割除外露钢

10、筋头等突出物并砂浆抹平;防水材料、钢筋等进场并验收完毕,确定衬砌混凝土理论配合比并报请验收;主要机械设备,如:钢筋弯曲机、调直截断机、电焊机、注浆机具、吊装设备、运输设备、模板、脚手架等进场并验收完毕;作业队伍进场并已通过岗前培训。(2)技术准备正式施工前,核对结构基坑尺寸、净空并对基底面进行验收;对作业人员及进场队伍进行详细的、针对性强的安全和技术交底;针对不同工序存在的施工风险点编制专项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现场演练。(3)组织管理准备成立主体结构施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并落实到人;施工现场设专职指挥员、安全员、质检员,负责现场指挥,风险排除和质量检验;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建立沟

11、通联络通道,做好应急物资储备。4.2工期安排依据总体施工任务阶段划分及施工顺序安排,在资源配置满足施工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施工实际情况,主体结构施工主要施工工序进度安排如表4-1所示。表4-1 1号轨排井主体结构工期安排表序号工序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d)1人防段底板2009/4/122009/4/2092主体结构底板2009/4/122009/4/24133人防段结构边墙(预留人防门)2009/4/212009/4/2884主体结构南侧段地下二层结构边墙及中板梁(包含拆除钢支撑)2009/4/252009/5/13195主体结构北侧段地下二层结构边墙及中板梁(包含拆除钢支撑)200

12、9/4/262008/5/14196人防段结构顶板2009/4/292009/5/15177主体结构南侧段地下一层结构边墙及顶板梁(包含拆除钢支撑)2009/5/142009/5/29168主体结构北侧段地下一层结构边墙及顶板梁(包含拆除钢支撑)2009/5/152009/5/3016依据表4-1所示,1号轨排井主体结构施工总耗时为49d;2号轨排井根据工期要求从2009年4月13日开始总工期耗时同1号轨排井49d。4.3资源配置4.3.1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见表4-2。表4-2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125t吊车QZ25E22混凝土输送泵HBT8023电

13、焊机BX3-500-1164钢筋弯曲机GW4025钢筋调直切断机GTQ-1236强制拌和机JS50027配料机PLD120028木工圆锯机10549木工平刨机MB504D410木工压刨机MB105A44.3.2劳动力配置生产及技术管理人员6人及测量4人,每个轨排井配备机械设备操作员6人、电工4人、焊工8人、防水工12人、钢筋工30人、木工15人、混凝土工8人、杂工20人。根据专业工作性质,将其编为4个作业队,即加工作业队、防水作业队、钢筋绑扎作业队,模板及混凝土浇筑作业队,各作业队进行默契配合,交叉流水作业。五、主要施工方法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完成后,进行基底钎探验槽。合格后施作基底垫层并找平,准

14、备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前,测量定位,对基坑结构、尺寸进行验收。割除基坑壁外露的钢筋头、管头等坚硬突出物并砂浆抹平,为防水层施作做好准备。主体结构施工包括防水层施作、钢筋绑扎、支架、模板架设安装、混凝土浇筑等主要工序。5.1防水工程防水设计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增加柔性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渗等级为S10),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轨排井主体结构顶板防水层采用2.0mm厚的单组分聚氨酯涂膜,侧墙及底板防水层采用双层3.0mm厚SBS防水

15、卷材(第一层采用SBSPY PE4类材料,第二层采用SBSPY S4类材料)。防水工程施工包括基面处理(找平层施作)、防水层铺设(顶板为涂膜)、保护层施作(顶板增设泡沫隔离层)等主要工序,单个衬砌段内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如下:结构尺寸及净空检查基面处理及验收找平层施作防水板铺设(涂膜)保护层施作下道工序阴阳角处理及加强层施作砂浆调配备料、下料混凝土准备图5-1 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2 主体防水断面图5.1.1基面处理、找平1、顶板基面处理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反复收水压实,使基面平整、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从根部凿除顶板表面的突出物,并在凿除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胶刮平压

16、实;当基层表面出现凹坑时,先将凹坑内酥松表面凿除后用高压水清洗,待槽内干燥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压实;当基层上出现大于0.3mm的裂缝时,骑缝各10cm先涂刷1mm厚的聚氨酯涂抹防水加强层,然后立即粘贴增强层(3040g/m2的聚酯无纺布或玻纤网布,搭接宽度10cm,搭缝错开1/31/4幅宽),再涂刷防水层。阴角部位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出55cm的钝角或R5cm的圆角,阳角部位做成11cm的钝角或R1cm圆角,转角范围内的基层需光滑、平整。2、侧墙及底板基面处理、找平测量放线进行主体结构基面验收检查,侵入主体结构净空部位风镐破除,并采用1:2.5砂浆涂抹平整;从根部割除侧墙表面的钢筋头、

17、钢管等坚硬突出物,割除后的部位采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底板150mm厚C15混凝土垫层施作完毕后,确保垫层表面无明水后(遇明水采用注浆或表面封堵处理),施作20mm厚1:2.5水泥砂浆面层找平;侧墙直接于处理验收后的初支表面施作20mm厚1:2.5水泥砂浆面层找平。找平层表面平整、坚实、干燥,不得有明水流,允许出现局部潮湿部位,不得有酥松、掉灰、空鼓、裂缝、剥落和污物等部位存在。阴角部位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做出55cm的钝角或R5cm的圆角,阳角部位做成22cm的钝角或R2cm圆角,转角范围内的基层需光滑、平整。5.1.2防水层施工1、顶板防水层施工4厚PE泡沫隔离层70厚细石混凝土保

18、护层2.0厚单组分聚氨酯涂膜模筑混凝土S10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涂聚氨酯专用底涂层(可采用专用稀料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释后涂刷,用量约为0.10.15kg/m2)。底涂层实干后,在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增强层(严禁涂膜防水加强层表面干燥后在粘贴增强层),最后涂刷大面积聚氨酯防水层。涂刷大面积的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为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每道涂层实干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图5-3顶板施工缝部位防水层施工操作步骤图2、底板及侧墙防水层施工双层3.0厚SBS防水卷材混凝土垫层C15(

19、面层找平)7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模筑混凝土S10底板防水侧墙防水双层3.0厚SBS防水卷材20厚水泥沙浆找平层20厚水泥沙浆保护层模筑混凝土S10底板及侧墙防水层采用双层3mm厚SBS防水卷材,第一层采用SBSPY PE4类材料,第二层采用SBSPY S4类材料。首先在侧墙及底板部位施作防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卷材采用单层SBSPY PE类材料,宽度为50cm,厚度与作为防水层的单层卷材厚度相同,转角两侧各25cm,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见图5-4所示。图5-4侧墙和底板连接部位防水卷材加强构造底板第一层防水层采用空铺法铺设在基面表面,防水层幅面间的搭接宽度为10cm,采用热熔满粘焊接。

20、防水层与与阴、阳角部位的加强层热熔满粘。底板第二层防水层采用满粘法与第一层防水层热熔焊接,砂面向上,幅面间搭接宽度亦为10cm,热熔满焊,并与第一层防水层接缝错开1/31/2幅宽。侧墙第一层防水层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第二层防水层与第一层防水层热熔满粘粘贴,搭接做法与底板防水层相同。防水层甩留长度均应超过预留钢筋端部至少20cm。防水层甩留部分应卷起并采取措施(木板、砖、沙袋等硬质材料覆盖)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图5-5侧墙施工缝部位防水层施工操作步骤图图5-6底板施工缝部位防水层施工操作步骤图5.1.3防水保护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为避免防水层在后续施工

21、中遭到破坏,除需要进行后续搭接的防水层外,均需及时施作防水层保护层。顶板保护层采用4mm厚泡沫塑料片材(发泡倍率2530倍)+70mm厚细石混凝土,底板保护层采用70厚细石混凝土(含防水卷材厚度),侧墙保护层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泡沫塑料片材施工时,须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遇水导致片材提前发泡,影响其对防水层的隔离保护效果;严格控制细石混凝土中骨料粒径,尽量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保护层,避免粒径过大或尖锐对防水层造成损坏。5.1.4特殊部位防水施工1、顶板与侧墙过渡段防水施工侧墙卷材防水层连续铺设至顶板表面以上至少50cm高度。侧墙SBS防水卷材与结构顶板聚氨酯涂膜防水层之间进行过渡连接:顶板聚氨酯

22、涂膜防水层涂至侧墙SBS卷材根部,然后在板墙交接部位用2020cm用低模量聚氨酯密封胶封严;转角部位铺设两层各2mm厚的冷自粘防水卷材,卷材之间的搭接宽度为10cm,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接缝部位错开1/31/2幅宽。侧墙SBS防水层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与结构顶板底面平齐,不得超过顶板底面,绑扎钢筋时,注意对外露的SBS防水层进行临时保护(可采用10mm的木板或1mm厚的钢板保护)。见图5-7所示。 图5-7 顶板与侧墙过渡段防水构造2、施工缝防水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缝分为垂直缝和水平缝两种,环向施工缝为垂直缝,结构底板、顶板、侧墙分段浇筑时,均存在环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为水平缝,只存在侧墙分段浇筑部

23、位。(1)环向施工缝(垂直缝)处防水加强做法:大面积防水层施工时,在防水层背水侧(贴主体结构混凝土侧)施作防水加强层,顶板结构环向施工缝加强层为1mm厚聚氨酯涂膜,底板和侧墙加强层为500mm宽防水卷材;见图5-8所示。图5-8垂直施工缝防水构造图(2)纵向施工缝(水平缝)加强防水做法:大面积防水层施工时,在防水层背水侧(贴主体结构混凝土侧)施作防水加强层,加强层为500mm宽防水卷材;于主体结构中间部位埋设两道膨胀止水胶。3、变形缝防水施工主体结构在接人防段衔接处设一处20mm宽变形缝。底板和侧墙变形缝位置采用中埋式中空钢边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加强防水;顶板采用中埋式中空钢边橡胶止水

24、带+卷材加强层(厚度不小于2mm的双面自粘型丁基橡胶冷自粘防水卷材,宽度1m,其中变形缝两侧各20cm范围内的隔离膜不撕掉,作为隔离层;外侧各30cm范围与基层满粘,不得有空鼓。防水卷材加强层上表面隔离膜撕掉后,涂刷涂料防水层)加强防水。侧墙和顶板变形缝处设30cm宽1mm厚不锈钢板接水盒,间距300mm水泥钉固定于结构外表面。变形缝外表面采用双组分聚硫密封胶进行嵌缝填充,聚硫密封胶与变形缝衬垫板之间采用D20泡沫棒填充压实,嵌缝胶底部设0.20.3mm厚的PE隔离薄膜。变形缝处防水做法见图5-9所示。图5-9变形缝防水加强构造图5.1.5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注意事项1、主要施工质量控制标准(1

25、)基面处理质量控制标准:基面处理后不允许侵入主体结构净空,应平整(其平整度采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间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坚实、干燥(允许出现局部潮湿部位),无明水、起皮、酥松、空鼓、裂缝剥落、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阴阳角处应做成设计要求的钝角或者圆弧;(2)防水卷材铺设质量控制标准a、卷材冷粘法铺贴时,胶凝剂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控制胶黏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碾压牢固,不得有空鼓;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皱折;接缝口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其宽度不小于10mm(检测方法:观察和尺量);b、卷材热熔法铺贴时,加热卷材应均匀,

26、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卷材表面热熔后,立即滚铺卷材,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碾压牢固,不得有空鼓、褶皱;接缝部位必须溢出沥青热熔胶,均匀顺直,宽度2mm左右;铺贴后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正确,不得有扭曲(检测方法:观察和尺量);c、卷材搭接宽度100mm,允许偏差为-5mm(检查方法:尺量)。(3)涂膜防水层施工质量控制标准:涂料分层涂布,并在前层干燥后方可涂布后一层,涂膜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每层涂料应顺向均匀涂布,上下层方向应垂直;分片涂布的片与片之间搭接应不小于100mm;边墙应由上向下顺序涂布,并采取防流淌措施;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

27、和翘边等缺陷;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5%(检测方法:观察和尺量)。2、施工注意事项(1)下雨天气以及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2)防水层施工前应确保基层干燥程度满足要求。(3)涂膜增强层应在涂膜加强层施工完成后立即粘贴,严禁待加强层干燥后再粘贴。(4)涂膜刚性保护层施工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涂层预留的搭接部位由专人看护。(5)防水层施工前,确保穿墙管、预埋件应施工完毕,防水层铺贴后,严禁在防水层上开洞。(6)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对防水层进行有效的保护。(7)施工缝止水胶应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遇水,已遇水提前膨胀的止水胶,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及时更换。(8)中埋止水带安

28、装位置应准确:两侧结构厚度差不得大于1cm,止水带纵向中线与施工缝表面的距离差不得大于1cm;止水带应采用悬挂固定在钢筋上,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注意扶正,避免出现蛇型或倒伏;止水带转角处的转弯半径不小于20cm;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必须充分振捣,保证止水带与混凝土咬合密实,振捣时严禁振捣棒触及止水带(检查方法:尺量)。(9)外贴式止水带采用胶粘法固定,不得采用水泥钉穿过防水层固定;止水带搭接采用热硫化对接,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搭接部位的齿条间应进行加强密封;止水带表面严禁施作混凝土保护层(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10)嵌缝胶施作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深度除掉变形缝内的衬垫板,并将缝内表面混凝土面

29、用钢丝刷和高压空气清理干净,确保缝内混凝土表面干净、干燥、坚实、无油污、灰尘、起皮、沙粒等杂物;注胶应连续、饱满、均匀、密实,与接缝两侧混凝土面密实粘贴,任何部位均不得出现空鼓、气泡、与两侧基层脱离现象;密封胶表面应平整,不得突出接缝混凝土表面;密封胶未固化前,应做好保护工作;顶板迎水面嵌缝胶必须与外贴式止水带密贴粘结牢固(检查方法:观察)。5.2钢筋工程主体结构含人防段钢筋采用HRB335和HPB235级热轧钢筋;HRB335级钢筋的焊接采用E50系列焊条,HPB235级钢筋的焊接采用E43系列焊条。钢筋进场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挂标牌,标牌上应有厂标、钢号、

30、炉罐(批)号、尺寸等标记。钢筋进场前必须进行机械性能、外观质量二次检验,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结疤和皱折等质量缺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5.2.1钢筋搬运、存放钢筋装运过程中必须专人负责指挥,轻起轻放,不得随意抛掷,以避免钢筋变形、镉伤,损害钢筋外观质量及力学性能。进场待使用的钢筋应分类堆放,并悬挂好标识,标明其规格、尺寸、数量、进场时间、使用部位、检验状态、负责人等。钢筋堆放场地应平整、干燥、通风,并设置排水设施,起地设置高度至少20cm的堆放平台,避免钢筋锈蚀。钢筋堆放场地应设置防雨、防晒措施,避免钢筋因雨淋、日晒反复作用造成污染或锈蚀。5.2.2钢筋加工1、钢筋除锈钢

31、筋存放过程中由于干湿交替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生锈,加工前需对钢筋采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处理,除去钢筋表面的氧化铁锈蚀,确保钢筋与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效果。2、钢筋调直、切断、弯曲粗钢筋(直径14mm)采用人工调直,调直后的钢筋不得作为受力钢筋使用,直径14mm的钢筋采用钢筋调直切断机机械调直,同时可除锈。钢筋调直后即可切断,切断前应确定并复核下料方案,确保钢筋尺寸、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弯曲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弯曲前应依据下料图做好弯曲模型和样件,弯曲后的钢筋即为成品,应分类堆放并做好现场保护。5.2.3钢筋制安1、设计要求(1)22以下钢筋除特殊注明外,采用焊接连接,焊接工艺按规范要

32、求执行,22及以上主筋采用机械连接。(2)钢筋接头位置原则上尽量选择在受压区或受拉区弯矩较小处,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35d,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3)分布筋直径小于20时,可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搭接长度43d,接头错开50%。(4)钢筋的焊接与绑扎应满足防迷流的要求。(5)主体结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应满足:HPB235钢筋为21d,HRB335钢筋为26d或29d(钢筋直径大于25mm),受压钢筋锚固长度可取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6)底板、侧墙、中环梁、顶环梁、后浇顶板内外侧均为60mm;后浇中板上下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35mm;预制板结构上下

33、均为20mm。(7)人防门门框由厂家安装就位后才可绑扎门框墙钢筋,待人防监理检查门框和门框墙钢筋以及预埋件和吊环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8)杂散电流防护措施:顶、底板、楼板和侧墙的环向钢筋连接全部采用焊接,形成闭合圈;每隔5m环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之间焊接,变形缝两侧的第一排环向钢筋与纵向钢筋焊接;左右线线路中心附近各有三根纵向钢筋与内层钢筋焊接;在侧墙、底梁与底板顶面连接处设置测量端子和排流端子。2、钢筋制安钢筋绑扎、制安的一般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施工图放样、钢筋定位架立筋定位主筋、分布筋绑扎箍筋、钩筋绑扎。(1)钢筋制安准备工作a、熟悉施工图纸,弄清各个编号钢筋形状、标高、细部尺寸、安

34、装部位,钢筋的相互关系,确定各类钢筋合理正确的绑扎顺序;b、核对配料单及料牌,依据施工图纸,结合规范要求,核对配料单是否正确,校核已加工好的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符合配料单的规定,有无错配、漏配;c、施工场地条件调查、工具、材料准备。(2)钢筋制安a、现场测量放线主体结构内外轮廓线,依据主体结构受力钢筋净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防水层间设置垫块确保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确定各类型定位钢筋位置;b、点焊架立钢筋定位(承受自身或构造钢筋较大重量的架立筋须另外打设钢筋支架,须确保支架稳固,承受能力满足施工要求,必要时应做专门的结构受力检算),形成骨架结构;c、用粉笔在各受力主筋或架立筋

35、上依据设计间距标出分布筋、箍筋位置(个别结构箍筋穿插困难时,可在架立筋定位时先穿插箍筋,再画线定位绑扎),焊接或绑扎分布筋定位;d、(穿插箍筋进行绑扎)勾筋定位绑扎,预埋件、加强筋或其他构造钢筋制安;e、钢筋绑扎位置、数量、尺寸、间距、质量、接头处理、保护层厚度等检查,拆除支架。(3)钢筋制安技术要求a、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b、施工现场应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抽取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c、接头应布设在结构受力较小处,同一钢筋纵向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钢筋弯起部位距接头末端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d、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和规

36、范要求,接头设置应满足“同一截面”原则;e、钢筋绑扎的数量、位置、间距、接头质量、保护层厚度等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采用钢丝绑扎的钢筋钢丝头应全部朝向结构内侧;f、钢筋绑扎过程中应注意对防水设施的保护,钢筋不得直接触及防水设施,焊接钢筋时需设置隔挡板防止防水层烧伤。5.2.4钢筋预留及预埋件处理主体结构在正线隧道开挖前施作,钢筋绑扎需预留正线隧道开挖洞口位置;结构中板、顶板预留吊装轨道孔洞;加之分段衬砌主体结构,钢筋需做甩头和预留处理部位较多。分段浇筑结构的绑扎钢筋甩出接头应满足钢筋搭接要求,甩出接头除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搭接长度外,相邻接头还应相互错开,同一截面内接头面积不应超过钢筋总截面的

37、50%。钢筋甩出接头应设防护设施,防止接头戳伤防水层、划伤施工人员或沾染污物,影响搭接受力效果。预埋钢管及钢板材料采用Q235B,钢管采用镀锌钢管,壁厚5mm;预埋吊环采用HPB235钢筋,焊接或绑扎在结构主筋上,外露部分须刷防锈漆两道。预埋钢管及给排水干管刚性套管,待电缆或给水管穿过后,其空隙用经北京市民防局认可胶泥材料填充密实。图5-10吊环大样图钢筋绑扎时,主体结构其他预埋管件、设施直接点焊或绑扎固定在钢筋上,混凝土浇筑前进行临时封堵,确保管件或其他设施在混凝土浇筑后畅通。预埋件具体布设遵照设计要求执行,人防段待人防监理检查门框和门框墙钢筋以及预埋件和吊环,合格后方可和模浇注混凝土。5.

38、2.5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注意事项1、钢筋加工质量控制标准: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见表5-1所示。表5-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值(mm)项目允许偏差调制后局部弯曲d/4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尺寸10弯起成型钢筋弯起点位置10弯起高度0,10弯起角度2钢筋宽度10箍筋宽和高5,10注:d为钢筋直径。2、钢筋绑扎质量控制标准: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见表5-2所示值(mm)。表5-2钢筋绑扎位置允许偏差值(mm)项目允许偏差箍筋间距10主筋间距列间距10层间距5钢筋弯起点位置10受力钢筋保护层5预埋件中心线位置5水平及高程5门框中心线位置2水平及高程23、钢筋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钢筋加工、制安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

39、训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主要机械设备必须专人管理,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2)钢筋工必须按照要求佩戴防护用品,钢筋加工车间周边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车间内须设置消防设施;(3)钢筋及成品的搬运及吊装过程中应专人指挥,起落、停止或上下拐弯处,以专人信号为准,防止碰人撞物;(4)基坑内钢筋绑扎应设置正式的操作架,挂放安全网,铺设踏板,不得站在已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模板上进行操作;(5)高处制安钢筋时,操作平台上不得过多或集中堆放钢筋,避免超载,不要在平台或架子上随意放置工具或短料,避免下滑坠落伤人;(6)绑扎高度较高的梁板时,应确保主体结构侧墙先支起并已加固好,再绑扎梁板钢筋;(7)严禁在已绑扎好的钢

40、筋骨架上行走或堆放重物,放置钢筋变形、移位;(8)施工现场需理顺电线、电缆,经常检查电路,避免漏电造成人员伤亡。5.3模板及脚手架工程5.3.1模板及脚手架选型主体结构施工脚手架采用标准落地碗扣式模板外支撑架:支撑架钢管为外径48mm,壁厚3.5mm的3号焊接钢管,框架长宽高为0.6m0.6m0.6m,框架间设斜杆支撑;落地支撑、侧向横撑采用可调支座,与模板、基底间设12cm方木垫撑。模板采用6012、3012、1012(阴角模板)型标准组合钢模板,模板高度1.2m,宽度分别为60cm、30cm和10cm(阴角模板,转角两侧各10cm),厚度5cm(边肋+面板),模板与模板间拼装时采用螺栓连接

41、牢固,背后设8cm槽钢与支架杆件连接。组合钢模板无法拼装的钢特殊部位主体结构施工采用现场加工木模板拼装进行。模板及支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及施工荷载。5.3.2脚手架架设主体结构模板支撑架依据主体结构分段施工进度逐步向上架设,每次架设高度依据主体结构本次施作高度确定,但支撑架架设高度不得超过模板高度。1、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依据主体结构施工高度确定支架架设高度,计算立杆、横杆、斜杆、扣件、支撑支座、方木等主要工程量,确定好施工主要材料用量,做好材料准备; (2)支架材料验收:钢管材料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外观应平直光滑,不得有裂纹、结疤、分

42、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划道,游标卡尺检查钢管的外径、厚度允许偏差均不得超过-0.5mm,钢管端面应平整切斜偏差1.7mm; (3)技术、安全交底:确定选用支架的类型、形式、搭设高度、宽度、步距、跨距及支座、支撑类型及可调范围。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序、工种,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作业交底; (4)基底处理:支撑架架设于主体结构底板之上,施工前需对底板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且需确保处理后的搭设基底平整、稳固,并具备可靠的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浸泡方木,致使支架基底失稳。2、脚手支架搭设施工顺序:基面放线安放立杆可调支座树立杆、安放扫地杆安放底层横杆(架模板,安装侧向支座)安放底层斜杆并销紧接

43、头安放横杆(架模板,装侧向支座)设置斜撑(必要时)铺设脚手板。(1)依据支架设计位置放线,安放可调支座,适当调整,保证立杆的碗扣结构部分都分别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树立杆后,及时设置扫地杆,将所树立杆连接成以整体,以保证架子整体的稳定;(2)主体结构衬砌厚度较大,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支架承受的侧向压力较大。搭设规格为0.6m0.6m0.6m;(3)安装横杆或斜杆时,将横杆或斜杆接头插入立杆的碗扣内,然后将上碗扣沿限位销扣下,并顺时针旋转,靠上碗扣螺栓旋面使之与限位销顶紧,将横杆与立杆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形成框架结构;(4)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支架未完全架设闭合时需设置临时斜撑,斜撑利用钢管和扣件安装,交

44、错布置,改善支架的受力性能;(5)每安装完毕一层支架,为保证施工安全,搭设脚手板,脚手板采用5cm厚模板,接头位置应连接成整体或设置防探头措施。5.3.3模板拼装主体结构分段衬砌施工,组合钢模板采用螺栓连接进行现场拼装。1、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依据主体结构施工进度确定模板组合形式,计算各类型、规格模板使用工程量,做好材料准备; (2)模板验收:钢板材料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模板面板应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纹、结疤、坑槽、硬弯、毛刺、压痕和划道等质量缺陷;模板高度、宽度、平整度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试拼装后,相邻模板拼缝的高低差、间隙、连接孔位偏差均匀符合规范要求; (3)技术、安全交底:现场拼

45、装模板采用吊装作业,针对模板拼装主要质量和技术标准进行技术交底,为确保施工安全,对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交底;(4)验收下层支架:安装上层模板时,应对下层支架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能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能力,并铺设脚手板。2、模板拼装施工顺序:现场确定模板组合面板清理并涂刷模板隔离剂模板吊装定位安设螺栓拼装模板安装背撑并楔紧检查验收清理基面。(1)模板吊装定位前,对进场模板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面板清理,涂刷隔离剂,除去面板表面的污物、锈蚀;(2)现场采用手动葫芦作为模板吊装提升系统,配合人工作业进行模板安装定位,手动葫芦吊勾应具备足够强度并尽量设置在上部结构或专门搭设的吊装支架的稳定位置;(3)单幅模

46、板定位安装前,应确保上幅模板已定位牢固,之后采用螺栓拧紧两幅模板并确保面板高低差、间隙等满足规范要求;(4)模板拼装完毕后,进行模板拼装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清理基面;(5)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处理:模板采用整体浇筑成型,预埋件埋设固定于结构衬砌钢筋上,预留孔洞采用砖砌、泡沫或沙土临时填充,整体浇筑完毕后,拆模将填充物清理干净。5.3.4模板及支架拆除主体结构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强度后,开始拆除模板。拆除模板时采用手动葫芦吊钩先将模板预吊固定,然后松动连接螺栓,逐幅拆除吊运至地面。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拆除过程中不能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应分散堆放并及时清

47、运。模板支架拆除前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施工现场,制定详细的拆除顺序并设置防护措施。拆除支撑架前应先松动可调螺栓,拆下模板并运出后方可拆除支撑架。拆除模板支架的顺序与搭设时相反,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先拆可调托撑、横杆、斜杆,再拆立杆。支架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得上、下同时作业,不得从高空抛掷。5.3.5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注意事项1、支架钢管质量检查验收标准:见表5-3所示。表5-3钢管质量检验验收表序号检查项目验收要求1产品质量合格证必须具备2钢管材质检验报告必须具备,钢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有关规定3表面质量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结疤、

48、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划道4外径、壁厚钢管的外径、壁厚仅限定允许负偏差,均不得超过允许偏差-0.5mm5端面端面应平整,端面的切斜偏差1.7mm6钢管锈蚀程度钢管的内外锈蚀深度和0.5mm7钢管的端部弯曲变形端部弯曲在1.5m范围内允许偏差0.5mm8钢管的初始弯曲变形初始弯曲不得过大,允许偏差:立杆(3ml4m),12mm;立杆(4ml6.5m),20mm ,其他管30mm2、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标准:见表5-4所示。表5-4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2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3截面内部尺寸(梁)4、5钢尺检查4层高垂直度不大于5m

49、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6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3、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见表5-5。表5-5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52预埋管、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53插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4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4、施工注意事项(1)搭拆模板及支架是,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穿防滑鞋;(2)模板及支架工程在搭设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并落实至施工作业层;(3)未搭设完的支架,非专业架子工一律不准上架,支架搭设完成后,需经

50、过专业人员验收方可使用;(4)支架上不得堆放超载材料、机具,严禁在支架上搭设、固定或吊装施工材料或设备;(5)遇雨或大风、雾天,不得进行支架、模板安装或拆除作业;(6)应定期进行支架体系、基础的检查验收,确保作业和施工安全;(7)施工现场电缆、电线、风水管路等应清理并设置防护设施,防止漏电、崩管引发安全事故。5.4混凝土工程基坑主体结构衬砌顶板、底板、侧墙及端墙混凝土等级C35,防水等级S10,预制板混凝土等级C25。顶板、底板、中板梁、顶板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内外均为60mm;后浇中板35mm;预制板为20mm。采用业主指定拌和站依据设计配合比配制的商品混凝土泵送或直卸浇筑。到场混凝土坍落度1

51、820cm左右。5.4.1原材料1、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使用水泥应具备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在进场前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超过3个月的水泥,应由拌和站组织进行复验,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宜优先采用掺混合材料0-5%的硅酸盐水泥、掺混合材料6-20%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宜为42.5;2、外加剂外加剂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等。进场前应按规定复验并具备复验合格报告。当使用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

52、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应使用低碱外加剂,适当使用优质引气、减水剂,限制使用早强剂,不得使用含氯外加剂。3、粗、细骨料混凝土中使用的粗、细骨料的粒径、含泥量、针片状含量等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按国家现行标准要求进行取样复试,有试验报告。应采用单粒级石子两级配或三级配投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5mm,且宜选用中级细度模数细骨料;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4、掺合料掺合料推荐采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粉,掺合料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掺合料的参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有复试报告。5、水混凝土使用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后方可使用

53、。5.4.2混凝土拌制、运输1、混凝土拌制(1)混凝土配制应采用双掺技术(掺高效减水剂加优质粉煤灰或磨细矿渣、硅粉等),掺量应经试验确定。地下结构顶、底板、侧墙应采用高性能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2)控制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5;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320-450kg,最小用量320kg;(3)混凝土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三氧化硫含量不应大于4%胶凝材料重;(4)单方混凝土中总的碱当量含量不应超过3kg;(5)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2、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拌和站的选定应综合考虑运距、交通、混凝土初凝时间等进行综合确定,以避免运距过大或交通不便致使

54、混凝土初凝后无法使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应依据规范要求转速不间断转动滚筒,混凝土罐车转速不可过快或过慢,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过早初凝。5.4.3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或直卸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对其坍落度进行检查,以确保其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对入模进行人工振捣,振捣棒的插入深度、振捣频率均应依据浇筑厚度严格控制,不可过振或振捣不足,造成混凝土离析或骨料集中。浇筑过程中应分口下料,料口距离浇筑面高度不可过高,应控制在1.5m以内,每次浇筑厚度应严格控制,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必须确保连续浇筑,并应保证上一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以避免出现夹层或冷缝。

55、5.4.4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后拆模,拆模后对混凝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洒水养护。洒水养护应由专人负责,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与拌制用水相同,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5.4.5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注意事项1、混凝土拆模控制标准:见表5-6所示。表5-6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序号构件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比(%)1板2502,87581002梁、拱、壳87581003悬臂构件100依据设计、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材料强度上升特点,拟定混凝土拆模时间为浇筑后24小时。2、混凝土浇筑尺寸及外观质量检查控制标准:混凝土拆

56、模后,外观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不得有缺棱断角、露筋、蜂窝、麻面、疏松、孔洞、裂缝等外观质量缺陷。混凝土浇筑尺寸及允许偏差检查控制标准见表5-7。表5-7混凝土浇筑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8钢尺检查2垂直度(全高H)H/100030经纬仪或钢尺检查3标高3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4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5表面平整度82m靠尺和塞尺检查6预埋件、预埋螺栓、预埋管10(预埋件)、5(预埋螺栓、预埋管)钢尺检查3、施工注意事项(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架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模板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基面、施工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

57、有杂物和积水;(3)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输送泵口、输送管连接件等的连接强度,防止漏浆或崩管造成压力损失或安全事故;(4)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下料方式、浇筑厚度、振捣质量,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5)遇堵管或坍落度不足时,不可随意注水冲洗或稀释,须及时更换设备,采用备用混凝土确保浇筑连续性;(6)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不得碰撞预埋间、预埋管等,须采取措施加强对防水层、钢筋的保护;六、质量保证措施6.1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培训、学习、提高全员质量意识。(2)严格按防水设计、施工规范及设计、监理的要求,并制定各工序技术质量细则;认真作业,确保每

58、一防水环节质量符合要求,并制定各种工序技术质量细则;认真作业,确保每一环节质量符合要求。(3)严格实行三级质检制度及各班组质量交接班记录制度。 (4)实行质量岗位制,按工序划分把质量责任落实到第一个人身上,建立质量人人管,人人管质量的好风气。(5)所有进场防水材料必须符合要求,对主要防水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并按要求取样检验(测),不合格的防水材料不得使用。(6)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对图纸及防水施工方案进行细致、认真的学习。(7)充分了解防水施工要求,严格按防水施工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对防水施工严格“三检”制度,上一道工序不合格,决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8)创造防水施工干作业环境,在顶板、底板防水

59、层施工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雨水等流入基坑内,必须保证施工面是干燥的。(9)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对易产生渗漏的薄弱部位(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进行重点质量控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上述部位的防水施工符合设计要求。(10)做防水层之前,必须干燥基面,卷材铺贴前应保持干燥,清除表面撒布物,避免损伤卷材。(11)卷材铺贴长边应与结构纵向垂直,两幅卷材的粘贴搭接长度应大于100mm,相邻两幅卷材接缝应错开1/3幅宽。(12)在铺贴防水卷材时应将卷材下面的空气排净,粘合面完全接触,使卷材不皱褶、不鼓起。要碾平压实,接缝必须粘贴封严。(13)施工过程中注意对防水板

60、的保护,防止电焊渣烧穿防水板,钢筋等硬物戳穿防水板,做好侧墙防水板后,必须立即进行保护,一旦发现破损,必须进行补焊。(14)防水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及隐蔽之前必须做好施工记录以及一切验收手续,未经验收,不得隐蔽。(15)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施作保护层。焊缝必须检测合格。6.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钢筋绑扎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或堆载设备和材料。(2)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3)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4)安装电线管、输料管线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5)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

61、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6)绑板钢筋时用尺杆划线,绑扎时随时找正调直,防止板筋不顺直,位置不准,绑竖向受力筋时要吊正,搭接部位绑3个扣,绑扣不能用同一方向的顺扣。层高超过4m时,搭架子进行绑扎,并采取措施固定钢筋,防止柱、墙钢筋骨架不垂直。6.3模板及支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模板、钢管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稳定性和易拆除性,立杆底部必须设垫块,确保立杆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加强承重架的安全系数。(2)模板的接口缝、转角缝、拼缝应严实密缝,以免跑浆、漏浆。(3)支模质量必须严格要求,如果发现有超出标准情况,必须做好更改或重新支模。(4)脱模剂必须在模板入位前涂刷。(5)支模完毕后必须做好尺寸复核和自检工作。(6)模板拆除必须经得现场项目部同意,方可拆模。拆模不得用大锤砸打模板。拆除物分类整齐合理堆放。(7)支架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