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数列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6795830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数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数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数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数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师说课稿范例数列(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高一数学 数列教学设计方案高一数学 数列 教学设计 第三章 数列(第一课时)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 教学目标【探究性学习目标】探究性课题,主要是针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及背景,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问题的提出、探索的过程及猜想的建立均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不可代替,但作为组织者,可提供必要指导。【学科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表示法,能够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

2、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猜想能力。加强知识间的鉴别与联系。【能力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有关数列实际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列的积极性增强爱国情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国富民强而勤奋学习的精神。【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研究型学习习惯及合作化学习的团队精神。【美育目标】 数学的抽象美在“数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探究方法】观察发现,寻找规律。找序号与项的关系,得出通项公式

3、【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集体讨论。【教学方法】 首先由一个传说故事及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数列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得出有关数列的基本知识(探究的基础)及引导学生发现序号与项的关系的规律(探究的策略),逐渐发现其规律,进而抽象、归纳其通项公式。让学生对数列学习进行初步的研究尝试活动,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进入研究状态。【特点分析】 教师主导启发,学生主体参与。 例子的多样性、观察的开放性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一定的创新空间。【多媒体演示】 黑板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展示,帮助学生更容易找寻其中的规律,获得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观察、归纳出一般结论

4、,且会灵活运用。1理解数列概念;2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会求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能力(即是数学个性思维品质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学手段】计算机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课时安排】 一课时【授课时间】 四十分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课题什么是数列?由一个古印度传说故事棋盘上的麦粒让学生认识学习数列的作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倾听这个故事来认识数列1、创设学习情境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先由杜甫的诗绝句引出课题,每一句都与数有关系。再由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探索数列的定义及其蕴含的数量关系。思考每一个

5、例子排列的结果(1)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些例子增强民族自豪感、环保意识、运动的思想。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探究一提问找这些数的共同特点1,2,22,23,24,,263 4,5,6,7, 8, 9, 10 10, 9, 8,7, 6, 5, 4 15, 5, 16, 16, 28, 32 0,10,20,30,1000 -1,1,-1,1,-1,1,. 通过探究数列,不断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个问题由学生看黑板或屏幕来回答,说出它的规律得出数列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借助黑板与多媒体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一、数列的定义l 按一定次序排列

6、的一列数叫做数列。l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 项)第2项, ,第n项, 理解数列的定义。让学生的学习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探究二提问若数列中被排列的数相同,但次序不同,则是不是同一数列?如:数列(2)4,5,6,7,8,9,10。数列(3)10,9,8,7,6,5,4它们不是同一数列。(注意:比较数列与数集的区别)这一点由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子回答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列的定义(及时反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数列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重点内容)(1)先回顾函数的表示方法(2)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n

7、,简记为an,其中an是数列的第n项。(1)学生回答函数的三种表示法(2)认识an与an的关系让学生培养分析、比较的能力,有温故而知新的意识。找数列的实质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对应着一个序号,反过来,每个序号也都对应着一个数。如数列(1)项 4 5 6 7 8 9 10序号 1 2 3 4 5 6 7试一试说明:数列的项是序号的函数,序号从1开始依次增加时,对应的函数值按次序排出就是数列,这就是数列的实质。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及观察能力的培养(2)解析法l 如果数列 an 中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称此公式为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数列(2)可用公式培养学生由特殊

8、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及观察能力的锻炼探究三提问 同一数列的通项公式唯一吗?(注意:如果这问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可引导完成)答:有些并不唯一如数列(6)可用又可用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例子。2、引导学生得出调节符号的一般性的结论。(这是数学的由特殊到一般的基本思想)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3)图式法an=n+3(nN*,n7)的图象an=(-1)n (nN*)的图象数列(2)图象是一些点数列(6)这些点是孤立的!用生动的动物跳动的过程来分析图示法,可增强学习趣味性。且加强学生类比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三、数列的分类 一个数列,它的项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根据数列的项数是有限的还是无

9、限的,数列又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我们规定: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如数列(1)、(2)、(3)、 (4) (5)、都是有穷数列。如数列(6)是无穷数列观察实例找类型,培养归类能力议一议: 根据下面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分析 :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在通项公式中取n=1,2,3,4,5,得到数列的前5项:(2)-1,2,-3,4,-5让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试一试: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

10、1)1,3,5,7 (2)分析:认真观察各数列所给出的项,寻求各项与项数的关系,归纳其规律,抽象出其通项公式变式训练:(2)规律:这个数列的前四项都是序号的2倍减去1规律:这个数列的前四项分母都是序号加上1,分子都是分母的平方减去1规律:绝对值都等于序号与序号加1的积的倒数,且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勤动手、动脑、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知识循序渐进做一做:P108 练习1、2、3、4(由学生与我的配合来定题量)学生集体或独立完成,老师辅导及时反馈,让学生对这节知识更清楚课后小结(感悟与反思)(师生共同完成)数列一 定义1. 数列2. 项二、数列表示方法1. 列举法2. 解析

11、法3、图示法三、数列的分类1、有穷数列2、无穷数列教学意图【尝试探索、建立新知】 四、 例题讲解例1(议一议)例2(试一试)教学意图【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五、课后小结教学意图【对教学内容归纳、疏理,小结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 数列设计意图本节课要理解数列的定义;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列的分类。应学习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 2.掌握通项公式的常用技巧:项数与序号的规律;分数数列分子、分母分别找规律;正负相间符号规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0习题3.1 1,22、二、思考数列1、2、3、5、8、13中前后项间的关系,

12、如何找其通项公式?三、1预习内容:课本P108P109预习提纲: 什么叫数列的递推公式? 递推公式与通项公式有什么异同点?记下作业让学生对知识巩固与加深教学效果预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研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为主导,同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让学他们从中领悟数列的基本思想。象这种课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体验。我认为这节课有趣的传说、生动的画面、时时的探究,对学生的学习后面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许多问题的提出都用了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温故而知新。我认为以后在教学中,应该多以探

13、究性学习的这种方法来传授知识,让学生慢慢养成这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合情推理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答问题。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思维上一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教学设计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运用;本课是在学习映射、函数知识基础上研究数列,既对进一步理解数列,又为今后研究等差、等比数列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首先,数列,特别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数列在产品尺寸标准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国已颁布的供各种生产部门设计产品尺寸用的国家标准,就是按等比数列对产品尺寸进行分级的。其次,数列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

14、,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而学习数列又为后面学习数列与函数的极限等内容作了铺垫。应该说:新课本采取将代数、几何打通的混编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数列正是将各知识勾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由于不少关系恒等变形、解方程(组)以及一些带有综合性的数学问题都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关,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接作用。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障碍:本节课是学习数列的起始课,在学习中会遇到下列障碍:1对数列定

15、义中的关键词“按一定次序”的理解有些模糊2对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认识不清3对数列的表示,特别是通项公式anf(n)感到困惑对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不只一个觉得不可思议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不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学习策略:(1)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体会数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抽象出数列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等(2)数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是研究数列的指导思想,应及早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数列的项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数的自变量,相同的数组成的数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函数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类似地

16、,数列就有列举法、图示法、通项公式法。(3)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是简单的代入法,这一例题为写通项公式作一些准备,尤其是对程度差的学生,可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的结构关系,尽量为写通项公式提供帮助(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分析各项中的结构特征,让学生依据前几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下一项或下几项的值,以便寻求项与项数的关系。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归纳一些规律性的结论。1、并非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2、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1,-1,的通项可写成或或等3、当一个数列出

17、现“+”、“-”相间时,应先把符号分离出来,用等来控制;4、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分段的形式来表示;5、 熟悉常见数列的通项: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分析考虑到学生已学过映射、函数的特点,为突破难点,在教学上,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1)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2)归纳通项公式;(3)画出数列的图像;(4)把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为一种特殊函数,采取了讲解、引导、探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一) 启发诱导式:举实例让学生找规律,得到数列的基本知识。 (二) 自主学习式:根据数列的定义和前面所学的函数关系,由学生自己通过联想、类比、对比、归纳的方法迁移到新情境中,将新的知识

18、内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三) 问题解决式:设计的每一个探究问题的解答过程。(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数学人文色彩,同时也阐述了数列来源于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动感与直观性,同时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1、本节课是数列的起始课,设置情景、激发兴趣有利于学生学好本章知识;2、把数列与集合、函数对比学习,有利于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3、教法和学法上突出教材重点、力求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多地采用提问(包括设问);在教学材料呈现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例题的配备由浅入深、渗透了思维活动组织上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概括的方法。

19、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采取“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八字方针。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二)三角函数线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四章第三节授课教师: 教学背景: 1教材地位分析: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三角函数线的概念及其应用不仅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又贯穿整个三角函数的教学.借助三角函数线可以推出三角函数公式,求解三角函数不等式,探索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以说,三角函数线是研究三角函数的有利工具. 2学生现实分析: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诱导公式一,为三角函数线的寻找做

20、好了知识准备.高一上学期研究指、对数函数图像时,已带领学生学习了几何画板的基础知识,现在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几何画板应用能力,能够制作简单的动画,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单位圆中的有向线段分别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并能利用三角函数线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2能力目标: 借助几何画板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的能力;在论坛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归纳、数学表述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发现、勇于探索、勇

21、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函数线的作法及其简单应用.2难点: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它们的几何形式表示出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法选择:“设置问题,探索辨析,归纳应用,延伸拓展”科研式教学.2学法指导:类比、联想,产生知识迁移;观察、实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猜想、求证,达到知识的延展.3教学手段:本节课地点选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探讨数学问题,做数学实验; 借助网络论坛交流各自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实验探索(17分钟)教学环

22、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设置疑问,点明主题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弧度制,角弧度数的绝对值,其中是以角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弧的长,r是圆的半径.特别地, 当r =1时,,此时的圆称为单位圆,这样就可以用单位圆中弧的长度表示所对圆心角弧度数的绝对值,那么能否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研究的问题.既可以引出单位圆,又可以使学生通过类比联想主动、快速的探索出三角函数值的几何形式.概念学习,分散难点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1)方向:按书写顺序,前者为起点,后者为终点,由起点指向终点.如:有向线段OM,O为起点,M为终点,由O点指向M点.OM (动态演示)(2) 数值:(

23、只考虑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的有向线段)绝对值等于线段的长度,若方向与坐标轴同向,取正值;与坐标轴反向,取负值.如: OM= 1, ON= -1, AP = 相关概念的学习分散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多的围绕重点展开探索和研究.实验探 索,辨析研讨1.(复习提问)任意角的正弦如何定义?角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除端点外)的坐标是(),它与原点的距离是r, 比值叫做的正弦.思考:能否用几何图形表示出角的正弦呢?学生联想角的弧度数与弧长的转化, 类比猜测:若令r=1,则.取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过点P作轴的垂线,设垂足为M,则有向线段MP=.(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请学生利用几何

24、画板作出垂线段MP,并改变角的终边位置,观察终边在各个位置的情形,注意有向线段的方向和正弦值正负的对应.特别地,当角的终边在轴上时,有向线段MP变成一个点,记数值为0.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MP叫做角的正弦线.2.思考:用哪条有向线段表示角的余弦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请学生用几何画板演示说明.有向线段OM叫做角的余弦线.3. 如何用有向线段表示?讨论焦点:的终边MPOxyT的终边AT A-11(T)若令=1, 则=AT,但是第二、三象限角的终边上没有横坐标为1的点,若此时取=-1的点T,tan=-=TA,有向线段的表示方法又不能统一.引导观察:当角的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时,它们的正切值有什么

25、关系?统一认识:方案1:在象限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上取=1的点T,则tan=AT;方案2:借助正弦线、余弦线以及相似三角形知识得到=.几何画板演示验证:当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时,tan与有向线段AT的对应.这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AT叫做角的正切线.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三角函数线的概念,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大胆去实践,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教学已经不再是把教师或学生看成孤立的个体,而是把他们的教和学看成是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

26、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自己积极思维的同时又能感受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二、作法总结,变式演练(13分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作法总结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请大家总结这三种三角函数线的作法,并用几何画板演示(一学生描述,同时用电脑演示):第一步:作出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第二步:过点P作轴的垂线,设垂足为M,得正弦线MP、余弦线OM;第三步:过点A(1,0)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设为T,得角的正切线AT.特别注意:三角函数线是有向线段,在用字母表示这些线段时,要注意它们的方向,分清起点和终点,书写顺序

27、不能颠倒.余弦线以原点为起点,正弦线和正切线以此线段与坐标轴的公共点为起点,其中点A为定点(1,0).及时归纳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变式演练,提高能力练习: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1); (2).学生先做,然后投影展示一学生的作品,并强调三角函数线的位置和方向.例1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适合下列条件的角的终边:(1); (2); (3).共同分析(1),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则=,所以要作出满足的角的终边,只要在单位圆上找出纵坐标为的点P,则射线OP即为的终边.(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请学生分析(2)、(3),同时用几何画板演示. 例2 利用几何画板画出适合

28、下列条件的角的终边的范围,并由此写出角的集合:(1) ; (2)- . 分析:先作出满足 ,的角的终边(例1已做),然后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角终边的范围.(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答案:(1).(2).延伸:通过(1)、(2)两图形的复合又可以得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巩固练习,准确掌握三角函数线的作法.逆向思维,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线,并为利用三角函数线求解三角函数不等式(组)作铺垫.数形结合思想表现在由数到形和由形到数两方面.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分别用有向线段表示出来体现了由数到形的转化;借助三角函数线求解三角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又发挥了由形到数的巨大作用.三、思维拓展,论坛交流(10分钟)教学环节教

29、学过程设计意图思维拓展,论坛交流观察角的终边在各位置的情形,结合三角函数线和已学知识,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得出哪些结论?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并发表于焦作一中教育论坛 ().学生得出的结论有以下几种:(1) sin2 + cos2 = 1;(2)sin + cos 1;(3) -1sin1, -1cos1, tanR;(4) 若两角终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则两角的正切值相等,正弦、余弦值互为相反数;(5) 当角的终边在第一象限逆时针旋转时,正弦、正切值逐渐增大,余弦值逐渐减小;(6) 当角的终边在直线的右下方时, sincos ;当角的终边在直线的左上方时, sincos ;给学生建设一个开放的、有

30、活力、有个性的数学学习环境.论坛交流既能展示个人才华,又能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又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产生新的思想.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达成一个个阶段目标之后,顺利到达数学学习的新境界.四、归纳小结,课堂延展(5分钟)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归纳小结1.回顾三角函数线作法.2.三角函数线是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有关问题的重要工具,自从著名数学家欧拉提出三角函数与三角函数线的对应关系,使得对三角函数的研究大为简化,现在仍然是我们解三角不等式、比较大小、以及今后研究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基础.回顾三角函数线作法,再次加深理解和记忆.点明三角函数线在其他方面

31、的应用,以及数形结合思想,便于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深入的思考,更广泛的研究.巩固创新,课堂延展巩固作业:习题4.3 1,2提升练习:1. 已知:,那么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A若、是第一象限的角,则coscos.B. 若、是第二象限的角,则tantan.C. 若、是第三象限的角,则coscos.D. 若、是第四象限的角,则tantan.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y = ; (2) y = lg(34sin2x) .延展作业:1. 类比正切线的作法,你能作出余切线吗?2.结合三角函数线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请大家继续在论坛上交流.3.查阅数学家欧拉的生平事迹,了解

32、他在数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谈谈你的学习感受,并发表于论坛交流. 既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巩固应用,又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同时将探究的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学设计说明:1.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真正走入数学课堂,发挥它们的辅助作用.“让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走入数学课堂”是提出了多年的口号,但是如何真正让多媒体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却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有较广的延展面,是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创新能力的很好素材,但是要在一节课45分钟时间内实现构想,对课的安排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几何画板软件的动画演示功能正好可以帮助学生做数学试验,探讨数学问题;网络论坛可以让他们充分交流,相互学习.为此,我把授课地

33、点放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既丰富了三角函数线的概念,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也有了相应的提高.2.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摆脱课堂,独立学习,所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科研式教学法体现了研究新问题的一般思路,让学生逐步领悟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他们今后能够独立地开展科研活动.3.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快乐学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本节课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充分利用互动工具,让学生动手实践、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意义上做到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对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情,快乐学数学! 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