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江苏专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6747048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江苏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江苏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江苏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江苏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江苏专版)(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历史)江苏专版必修2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第2 2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 1:(2011年上海单科)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解析】C。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开通的联系欧亚的商贸大道,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它并非只是一种贸易活动,A与B不对;中英鸦片

2、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D也不对;C正确。 备选题备选题 (2011年深圳三模)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 ( )A中国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中国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大力发展陆路交通【解析】C。18世纪中期,西方积极对外进行海外探险、殖民扩张,故称“选择了海洋”,与此同时,清王朝却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故言“选择了陆地”,选C。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2 2:(2011年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他几个的是( )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B

3、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解析】D。本题考查古代经济思想,需要较强史料阅读能力。据史料:A、B、C三项皆为农本思想,D项则反映了工商皆本的思想,选D。 备选题备选题 (2011年泰州中学期中)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 )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C“重租税以困辱之” 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4、,无商不活”【解析】D。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韩非子认为商人是国家的蛀虫,这是重农抑商思想。A、B、C分别体现了封建政府从社会生活、政治与经济等方面对商人的限制,与之相符合。D则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十分重要,与他的观点相反,选D。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3 3:(2011年鞍山二模)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运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主张实行“海禁” B反对实行“海禁”C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D主

5、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解析】A。材料大意:公开允许中外贸易,我们得到的都是一些无用的东西,但却会便利外国得到它们本无的火器,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这表明作者反对中外贸易,是典型的“海禁”思想,A正确。 备选题备选题 (2011年江苏联考)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可能做到( )A在北京学京剧 B在山西平遥办票号 C在上海看电影 D在广州从事涉外贸易【解析】D。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排除A;乾隆年间并未对外国人开放我国金融市场,他不可能办票号,排除B;近代电影才传入中国,排除C;D项正确。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4 4:(2010年日照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著名经济

6、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材料二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请回答:(1)材料中,中国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原因何在?(2)比较上述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不同发展状况,分析说明经济规模曾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为何没能成为“世界工厂”?你认为决定一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的最关键因素是什

7、么?参考答案: (1)自然经济高度发达;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人口众多。(2)原因:英国已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近代科技世界领先,中国科技水平落后;英国海外贸易发达,中国经济保守封闭。关键因素: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 备选题备选题 (改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故明人圻圻谓“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的,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其许市非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特以此为怀柔远人之政策。许市乃为对外之一种恩惠。永乐元年十月,西洋琐里国遣使来贡,附戴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税,命勿征。材料二明史卷三

8、二二外国传日本传云:“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直。札官言: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宜大减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从之。使臣不悦,请如旧制。”此种朝贡贸易制度,在财政收入上,不惟无利,且属一种负累;因此入贡必限定期。宋元时曾禁止人们私往海外贸易,然其目的在于防止漏舶,为其有碍于政府之权利也。明则根本禁止人民私往海外市易,其动因在于防止海寇,亦即始于洪武时。 宋元明清经济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外贸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参考答案: (1)特点:政治色彩大于经济色彩;政府

9、垄断对外贸易且不计较经济效益;与各国贸易有固定的时间(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原因:明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封建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必限定期;让步海寇,维护封建统治。(2)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2011年北京卷)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

10、心A B C D【解析】 A。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分析能力。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2.(2011年海南卷)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续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

11、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解析】 C。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宋代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A项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故排除A项;B项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故排除B项; D项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故排除D项;C项中的市没有时间限制,因此选C。3.(2011年江苏单科)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12、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解析】 C。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在古代中国“末业”之工商业。材料“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说明张瀚认为农业和工商业比例适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因此本题答案为C。 4.(2011年东莞质检)(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载:“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材料反映出宋代经济(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交子成为受欢迎的货币A B C D【解析】 B。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及宋时期经济发展基本

13、史实的掌握。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5.(2011年厦门二模)西周的“田里不鬻”,战国时期“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根源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析】 B。西周“田里不鬻”指井田制下不允许土地买卖;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是指允许土地买卖,即实现土地私有制。这种变化的根源在生产力的进步。 6.宋时朱彧萍洲可谈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乖崖笞农 ( )A维护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为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C为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为

14、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解析】 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解题关键在释读文言文。从材料“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可以看出实际上是重农抑商的一种表现,而重农抑商政策的本质实际上是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而维护封建统治。7.(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抑而取给者。 桑弘羊(西汉昭帝时的御史大夫)材料二“郡国多不便(注不便意指指责)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买卖之。” 史记平准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家为加强盐铁的管理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3)结合这些

15、问题,谈谈你对第(1)问中提到的经济政策的认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实行盐铁专卖(或官营)制度。(2)问题铁器质量差、价格高,政府强买强卖。(3)认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实力,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使社会活力受到压抑。【解题方法指导【解题方法指导】材料解析要善于对史料进行知识迁移,也就是要将史料与所学内容有机结合,据此找出考点。如第(1)问通过材料的出处判定此题考查西汉经济,然后根据问题中提及“盐铁管理”即可联系到汉武帝时实施的“盐铁专卖”。 一题多问时,各个问题之间也有一定关联。如本题第(3)问就必须在解答第(2)问与第(1)问的基础上才可完成。对一个政策的认识,必须客观公正,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