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上传人:dc****87 文档编号:76729180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省;改正迁善;身体力行。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发奋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保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正迁善;意志锻炼。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教师的标准:但凡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2、子。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根底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立志;主敬;存养;省察。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发奋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1、静处体悟 2、事上磨炼 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 2、自求自

3、得与独立思考 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容上,王守仁主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 2、实利主义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世界观教育 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立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效劳的精神。2、活教育的课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的活教育课程大致有五类:儿童安康活动(包

4、括体育、卫生等学科);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常识等学科);儿童自然活动(包括动、植、矿、理化、算术等学科);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学科;儿童文学活动 (包括读、作、写、说等学科)。3、活教育的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2、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

5、人们称为是产婆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开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开展的核心。Ne*tPage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著有雄辩术原理。重视幼儿教育。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主应尽早让儿童承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 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蒙田的教育思想蒙

6、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是散文集。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根底和出发点。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把世界作为书房。4、要因材施教。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一样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5、教师对学生的

7、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6、多练习。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1632世界图解(1658)、母育学校(1628)等。一泛智论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所谓泛智,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一是普及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二论教学原则1、便易性原则。使教学的过程来得容易而且快意。2、彻底性原则。教学应该只教真正有用的学科;教学应该考虑整

8、体性;教学应该注意彻底打好根底。3、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教学应该采用班级授课制。三论道德教育夸美纽斯认为,人类有了道德,也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因此,他强调指出,道德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学校应当着重培养的德行是持重、节制、坚忍与正直。德育应当尽早进展。洛克的教育思想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绅士教育思想:一论体育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安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二论德育在洛克看来,德育应当培养儿童理性、礼仪、坚忍、节制等品德。

9、鉴于德育的重要意义,洛克建议应当及早对儿童进展道德教育。一是要用说理的方法。二是利用典范的力量。三是多练习,少讲规则。明确反对体罚,因为它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三论智育洛克主智育应以智力开展为重,要求教师记住:教师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都教给学生,而要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他自己。Ne*tPage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的论述: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要求诱导儿童学习。他主,宁可让学生迟一年学会读书,也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洛克主应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洛克建议:第一,儿童无论提出什么问题,你不可制止他、不可羞辱他,也不可使他受到

10、嘲笑。第二,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赞方法。第三,儿童提出的问题不可无视,同时也应格外注意,不可使他们得到虚妄的答复。洛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洛克主教学应由浅入深,分量适中。卢梭的教育思想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根底(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一教育要顺应自然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

11、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开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兴旺,身心安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展体育。主应该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择能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展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还不适宜进展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应该指导儿童锻炼及开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历,为下阶段的学习

12、打下根底。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开展触觉,其次是开展视觉,最后是开展听觉。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游戏、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以促进感觉能力的开展。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展智育和劳动教育。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开展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

13、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应该学习的东西。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社会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展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冲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容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卢梭指出,应该通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通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决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展。Ne*tPage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

14、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马德(17811787)、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要素教育: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于儿童承受的要素开场,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开展。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1、教学阶段论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方案、有步骤地进展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一是明了

15、;二是联想;三是系统;四是方法。2、教育性教学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和手段。3、训育一是限制,二是赞许,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安康的生活制度。帕克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之父帕克(1837-1902是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关于教育学的谈话(1894)等。1、论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从批判传统的课程与方法出发,帕克尝试在一些来自于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原理根底上采用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他强调说:儿童必须是教育经历的中心,所教的每件事都必须对儿童有意义。由于儿童每日每时都在学习各方面知识,即在不同的生活

16、环境中已经自发地和无意识地学习每一门科目,因此,帕克强调教学中要注重使儿童有兴趣的活动。帕克强调活动的课程与方法,人们一般称之为昆西制。2、论教师帕克指出,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儿童从事充分的活动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在他看来,教师应该很好地引导儿童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他们具有观察和学习自然界的能力。帕克十分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德可乐利的教育思想德可乐利(1871-1932是比利时教育家,是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整体化的功能:整体化现象在教学中的作用(1927)、比利时德可乐利的新教育法等。1、论学校教育的目的德可乐利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为儿童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17、要求学校应该同社会密切地结合起来。2、论兴趣与教学兴趣是德可乐利教学方法的核心。德可乐利生动形象地比喻道,兴趣是个水闸,用它开启注意的水库,并使注意有了方向。它也是一种刺激,脑力依赖它而冲出。兴趣与儿童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一集体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维埃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经历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他指出,在集体初建时期,领

18、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以后,集体本身就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首先是教育的根底。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认为,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二集体的作风和纪律集体的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第二,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第三,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决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第四,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第五,集体

19、成员应当养成抑制的习惯。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所谓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三论教师集体和家庭中的集体教育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培养不出良好的学生集体的。在他看来,建立教师集体应当注意4个方面,第一,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合理的组织。第二,教师集体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坚决的政治信念。第三,教师集体要团结,行动要一致。第四,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要建立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集体教育也是马卡连柯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卡连柯提了以下建议:第一,要尽早地让儿童知识父亲和母亲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这种工作是如何的困难,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第二,

20、要让儿童及早明白家庭预算,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工资;第三,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明白家庭的富裕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使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不羡慕其他家庭,并养成坚忍精神。此外,马卡连柯还要求家庭能够培养孩子的老实、关心他人、节约、责任感等品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1、论儿童自由蒙台梭利所谓的自由,是指使人从阻碍其身心和谐开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的自由。她认为,如果儿童不用心学习,对学习感到厌倦,那是由于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的自然功能起了不可抑制的障碍作用。儿童的教育,无

21、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智力方面的,都必须以儿童的自由为前提。但她所说的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她指出,在保证儿童自由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自由的根底上培养纪律性。第二,通过独立到达自由。蒙台梭利认为,在正确情况下,儿重都有一种独立活动的欲望,教育应当促使儿童这种欲望的实现,以保证儿童的独立性。第三,在自由的练习活动中开展意志。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的意志引导他前进,并开展他的力量。儿童对于自己选择的工作,不仅不会使他感到疲劳,而且还会强化他的个性。第四,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社会性。2、论师生关系蒙台梭利提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她认为,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

22、察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使儿童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培养和开展其个性,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教育者必须最大限度地限制自己的干预,同时在儿童的自我教育中,又必须不便他们因过度努力而感到疲倦。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一论教育本质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历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

23、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目标。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则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整理所要开展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

24、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二教学论1、从做中学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时机,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开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但是,儿童所做的或参加的工作活动并不同于职业教育。2、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历的情境。作为一个思维过程,具体分成五个步骤,通称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四是对这些假设进展推断;五是验证或修改假设。由思维五步出发,杜威认为,教学过程也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一是教师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经历

25、相联系的情境;二是使儿童有准备去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便儿童产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三论儿童与教师儿童中心思想。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时机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训练一

26、个人,而是促进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大学的观念(1946)和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1、教学方法雅斯贝尔斯反对采用强迫的方法使学生学习。他强调说,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他指出: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他批评当时一些学校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认为那样削弱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复思考的习惯。他主:(1)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因材施教。(2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开展学生的

27、理解力、思考力等多种能力。(3)模仿古希腊教育家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彼此之间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交流。2、论全人教育和全民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学生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他们还应成为全人(the wholemaN)。他提出,要改善学生的人性,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总之,要对学生进展全面的教育,也就是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应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它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Ne*tPage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联教育家霍姆

28、林斯基(1918-1970)是个性全面和谐开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教育著作有:帕夫雷什中学计(196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5-1967)、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等。一个性全面和谐开展的涵义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理论出发,创造性地将全面开展、和谐开展、个性开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开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二个性全面和谐开展教育的容1、体育把体育看作安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活力的源泉。他确信:有规律的经常性锻炼不仅可以便身体变得健美、运作协调,而且可以培养性格、锻炼意志。2、德育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要使每个人有饱满的在精神世界,能享

29、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具有个人的尊严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且使每个人遵守神圣的、不容争议的、不可动摇的行为准则。和谐全面开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1道德教育应当及早开场。霍姆林斯基强调,儿童幼小时,心灵容易承受情感的影响。2道德教育应当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习惯。在道德习惯的形成过程中,自觉性、自尊心和责任感这三大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习惯的形成要经历3个阶段,即正面教育阶段、自我道德评价阶段和道德成熟阶段。3道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霍姆林斯大林基认为,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他看来,德育首先要培养人对美好的

30、、惹人喜爱的、令人神往的东西的敏感性,也要培养对于丑恶的、不能容许的、不可容忍的东西的敏感性。4道德教育应当以帮助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为目标。霍姆林斯基指出,道德信念的形成应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因为当学生高尚的道德行为己经形成习惯时,道德信念就稳定地形成了。3、智育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开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4、劳动教育在他看来,劳动教育是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的实际训练,同时也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重要因素。他认为,劳动教育任务要让劳动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去。5、美育

31、在霍姆林斯基看来,美育就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 (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根底确立自身的美。霍姆林斯基指出,美育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在感知美的根底上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在美育中的作用。他曾有一句名言: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尼尔的教育思想英国教育家尼尔(1883-1973)是自由教育学派最激进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萨默希尔一种激进的儿童教育方法(1960)、谈谈萨默希尔学校(1966)等。尼尔把情感教育视为培养新人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尼尔看来,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对儿童的爱。他认为,现代社会之所以造成儿童的问题,

32、是由于缺乏对儿童的了解和没有给予儿童充分的爱,教育的重任就是让儿童感到爱,学会爱。给儿童爱,就是和儿童站在一起,就是对儿童的尊重,就是对儿童个性的自由的肯定。此外,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培养了儿童的自信心,使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尼尔坚决反对体罚,提倡儿童的自我判断。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联教育家巴斑斯基(19271987)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1977)、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1982等。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般原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涵是指,从现有的学校条件和师生

33、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衡量教学所能获得的最正确效果。在他看来,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有两条衡量标准,第一条标准是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在教养、教育和开展三个方面,到达最高可能的水平 (当然,不能低于及格水平)。第二条标准是学生与教师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批示所规定的课堂教育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二教学最优化的方法巴班斯基提出了一些既能提高教育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的时间与精力的方法。主要有:1、综合规划教学任务,以综合的观点来选择和决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的容、方法、手段和活动形式。2、在研究班级学生特点的根底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3、选择教学容时,划分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容,

34、其中包括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和事实。4找出在班级教学场合下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形式。5、对学生进展有区别的教学。6、采取专门措施来节省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选择教学的最优速度。Ne*tPage皮亚杰的教育思想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日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构造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等。1、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开展,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皮亚杰还为,培养儿童思想能力的重心是培养创造性和批判能力。他反对传统教学中教

35、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2、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皮亚杰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自发地学习的时机之外,还可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开展。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活动必须由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所激发。他强调,认知组织里建立起来的在动机是首要的,奖励惩罚之类的外来强化并不起主要作用。认为给儿童学习的材料必须和儿童的己有经历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又要足够新颖,这样才产生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引起儿童的兴趣。3、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展学习皮亚杰强调,应该放手让儿童去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

36、识经历系统。教师应该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儿童自己得出答案,而不能只靠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演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反面例证,促使学生重新进展组合和思考。4、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展皮亚杰认为,在对儿童施教以前首先要鉴别儿童已经开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容并进择教学方法。当儿童在不同领域处在不同的阶段时,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不要把超越儿童开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学习心理开展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5、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皮亚杰所重视的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之上。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开展。

37、罗杰斯的教育思想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1902-1987)也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问题儿童的临床处理(1939),人的形成(1961)等。1、论创造性培养罗杰斯将创造性看成是人类大脑所具有的先天性潜能。创造性的开展正是人的创造潜能不断开发的过程。因此,罗杰斯主通过心理平安、自由环境的创设,来帮助儿童走向创造性。2、论教学罗杰斯倡导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即一种非指导性的教学;认为教学是一个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体验过程,它没有既定的教学目的,只是通过学生自己产生与解决问题来到达对经历意义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影响自己的行为。用一句话说,教学即经历的运动过程。提出了

38、以下教学要求:(1)最为根本的原则是教师或促进者自己首先要充满平安感,并且充分信任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2)这种教学需要教师(促进者)、儿童、甚至家长、社会人士来共同承当对儿童学习过程的责任。促进者应提供开放性的学习资源。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单独地或与他人协同地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案,自己作出选择,并对此选择的结果承当责任,并作出自我评价。(3)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良好的、真实的、理解的、移情的人际关系,使完整的人的学习出现。(4)教学过程必须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当儿童学会怎样学到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并取得显著进步时,学习(教学过程)才能完毕。罗杰斯一再地强调: 我们不能直接地教授

39、他人;我们只能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3、论教师的作用及要求他建议使用协作者或促进者这一术语,以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其任务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引出并且澄清所希望做的东西。(2)帮助学生组织己认可的经历,并且提供广泛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3)为学生效劳。(4)建立学生承受的课堂气氛。(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小组成员而活动。(6)主动地与小组一起分享他们自己的感情和想法。(7)认识、并成认自己的缺点。教师应具备3方面素质:第一,做一个真实的人。第二,无条件地承受学生。第三,对学生的移情理解。它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

40、生着想。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思想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孩子们,你们好!(1983)、六岁入学(1984)、目标始终如一一一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1987)等。一使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采取强制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习是与学习的自学性、独立性和开展创造才能的原则相违背的。学生有成效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愿望,而是以能否激起儿童的求知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转移的。在阿莫纳什维利看来,师生关系和师生交往的方式是学校生活赖以建立的支柱,那就是师生应该平等相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阿莫纳什维利极为推崇这样一种被他称为是人道的、合作的教育

41、学。他认为,在合作的气氛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能有这样一些特点:关于思考和热爱思考;有自学学习的能力;有组织工作和交际的才能;有创造的才能;具有社会责任感。二促进学生的在学习动机的开展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儿童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并非入学前就有的,而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心理与教材的相关度。阿莫纳什维利承受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开展区的理论。三教学要以儿童的开展为目标阿莫纳什维利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儿童的潜力实际上是无限的。因此,他主教师应该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起他们对获取各种知识的渴望,而不仅仅是教给

42、他们教学大纲围的知识;儿童的开展是目的;知识、技能、技巧是到达目的的手段。四取消分数,要以开展学生的认识积极性为目标在他看来,分数与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数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目的、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学习过程的本质。他主采用实质性评价,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乐。五论教学原则1、相信儿童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与关心。2、师生合作的原则。它既是师生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的一种艺术。3、自由选择感的原则。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时机,让学生有自由选择感。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构造主义教育思想

43、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构造。布鲁纳指出,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展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找正确构造和意义。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在动机。三是

44、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能。布卢姆的教育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1913-)是掌握学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掌握学习(1968)和人类特性与学校学习(1976)等。一论掌握学习1、掌握学习的概念布卢姆通过广泛的调查和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而且也不是完全稳定不变的,相反,只要教学的时间充分,教学的方法得当,具备适当的条件,这些差异是可以改变的。掌握学习不仅是掌握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应该掌握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布卢姆认为,实施掌握学习必须把握3个变量,一是先

45、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根底知识和能力。二是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三是教学质量,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直接控制因素。2、掌握学习的关键要素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根本原理,把掌握学习的要素分解为课程方案、教学程序和评价3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假设干子要素,形成了掌握学习方案的要素构造。3、掌握学习的实施第一阶段:给掌握下定义。也就是详细说明要到达的掌握水平。给掌握下定义可以分成4个步骤:一是确定课程目标;二是编制总结性测验试卷;三是制定单元目标;四是编制形成性测验试卷。第二阶段:制定实现掌握的教学方案。制定方案要

46、注意高质量教学的2个关键:一是在课堂教学应适合于绝大多数学生;二是教学活动应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第三阶段:为实现掌握而教。掌握学习的教学可分为2个步骤:一是介绍情况,即向学生介绍有关学习容、方法、考评方式和标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如果他们需要,可以得到额外的时间和帮助,以保证他们掌握。二是课堂教学。教学测验确定学生掌握的水平,并对其分组。随后,根据不同的分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活动。朗格朗的教育思想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1910- )是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终身教育引论(1970)等。1、终身教育的涵义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人一生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育并不限于在学校中进展,应该使学校以外的社会机构也承当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整体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2、终身教育的目标1培养新人。朗格朗指出,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人,是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简言之,是具体的人。2实现教育化。朗格朗将实现教育化作为终身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在他看来,教育化的核心容是教育时机均等。他主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而教育人这一点上,并认为终身教育是实现真正平等的手段。. z.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