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7671313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试卷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2小题每小题2分,第35小题每空2分,第7小题4分,第8小题8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B、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C、雾是由浮游在大气中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形成的D、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2、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

2、断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10V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C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D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将定值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R1消耗的功率为3W,R2消耗的功率为6W,则R1 R2;若将它们并联后仍接在该电源上,则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W。 4、如图所示,质量为4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的a处自由滑下,依次经过b处、c处,到达d处时恰好停下。在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J;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克服导轨摩擦消耗的机械能为 J。5、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出引力常数的科学家是 。6、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

3、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为什么?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

4、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7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请列举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两个实例:(1) ;(2) 。8、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电流表的示数为I1,电阻R1的电功率为P1,电阻RA的电功率为PA;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B时,电压表的示数U2为2V,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B的电功率为PB;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右

5、端时,电阻R2的电功率为8W。已知:R1:R2=2:1,P1:PB=1:10,U1:U2=3:2。求:(1)电源两端的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3)电阻RA的电功率PA。二、课程标准(共1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研究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

6、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

7、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含A、B、C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

8、。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四、教学评价(10分)案例:某校一次物理教研活动进行公开课观摩,课题是物态变化(人教版)的复习,在师生共同进行本章知识整理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总结本章学习中所采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小组里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及应用进行物理方法的种类划分、对比归纳。有的小组说观察比较法的运用,例如观察比较普通温度计与体温计的构造、刻度及使用方法的异同点,还有湿衣服和冰冻衣服的风干的物态变化不同;有的小组说物理图像法的运用,例如研究物态变化时用“温度加热时间”关系图像来描述晶体和

9、非晶体的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把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直观、同步的表达出来,是第一次学到也是很有用的方法;有的小组说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例如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要研究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可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这种方法也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中运用了;有的小组说图表法的运用,通过列表认识自然界中的不同温度和温度的差异,了解不同晶体的熔点等;有的小组说实验方法的运用,例如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讲及读数的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各种物态变化及相应的热量吸收与放出。九年级的物理老师在复习中可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请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况谈谈这位老师的做法。卷面书

10、写(5分)参考答案:一、学科基础知识(40分)1、B 2、D 3、0.5; 40.5 4、0.2;0.12 5、卡文迪许 6、(1)左;水平;力臂(2)F1 l1= F2 l2;不合理;结论具有偶然性(结论没有普遍性)(3)杠杆自重的影响。7、(1)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是模型法;(2)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类比是类比法;(3)研究电路时引入总电阻概念是等效替代法等;答案合理均可得分8、(1)12V (2)2W (3)18W 4.5W二、课程标准(共1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1、A 2、C 3、A 4、D 5、D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略四、教学评价(10分)这样的物理教学体现

11、了复习课不再是学生跟着教师抄板书,而是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进来,学习气氛活跃,物理方法的渗透很自然的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对物理方法不仅在总结中学习,更在总结中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体现在“做”中“学”、“做”中“悟”的教育理念;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小组中踊跃发言,反映了物理教学面向全体的指导思想;通过小组讨论并展开竞赛,体现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五、卷面书写(5分)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卷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8小题每空2分,第9小题10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

12、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 D金属物质2.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 )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 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3. 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

13、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甲车先到达 B乙车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4. 如图所示的是重庆嘉陵集团93年从riben本田引进的一款民用级别越野车,最初的越野车装配排量为125CC发动机,发动机长时间高速运转,气缸会受热膨胀,为了避免发动机出现动力衰减,依靠摩托车骑行时自然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这种发动机称为风冷发动机20多年过去了,嘉陵集团对这款越野摩托车的改进从没有停止过,2006年装备了冷却效果更好的水冷发动机下面关于越野车设计

14、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B为了使视野更开阔,摩托车的观后镜(俗称“反光镜”)一般使用凸面镜效果更好C后轮使用花纹更深的菠萝齿外胎是为了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力D水冷发动机比风冷发动机冷却效果好,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5已知小球A能在水中悬浮,小球B能在水中下沉,小球C能漂浮在水面上现将三个小球放在一只盒内,然后把小盒漂浮在盛水的容器里,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只把小球A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下降B只把小球B从盒中拿出放入水中,容器中水面上升C只把小球C从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变D任意把A、B、C三小球中的一个从盒中

15、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高度都不变6如图所示,一块既长又厚的均匀木块A,左上角有一固定转动轴0与墙连接,其下方搁有一小木块B,B与A之间存在摩擦,其余摩擦不计B从A的左端匀速拉到右端的过程中,水平拉力的大小 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上述过程中,拉力做功为W1,再将B从A的右端匀速拉到左端的过程中,水平拉力做功为W2,则W1 _ W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如图是四根高压输电线上的一个装置,利用这个装置将四根导线 起来,相当于 以达到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失的目的。 8、某中学实验探究小组在“用电压表测电池电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所示的电路(图甲)当只闭合开关S时

16、,电压表的示数为3.0V;当闭合开关S和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5V;当闭合开关S、S1和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0V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当电池组接上一只灯泡后,灯泡得到的电压小于3V,还有0.5V哪里去了呢?而且并联的灯泡越多,丢掉的电压越多,为什么呢?奇怪的现象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电池组内部也有电阻r,电池组相当于一个电压U恒定的理想电源与电阻r的组合(图乙),电池组以外的电阻等效成R外(图丙),闭合开关S1或S2,相当于闭合开关S(1)按图丙写出通过干路的电流强度I的表达式I= (用字母U、r、R外表示).(2)电池组内部电阻r分去的电压U

17、r= (用字母I、r表示).(3)电池组外部并联的灯泡越多,R外 越 ,Ur越 ,灯泡获得的电压U2越 这样就很好的解释了上述奇怪的现象(4)若以上实验中灯泡L1的电阻为8,那么电池组内部的电阻r为 9、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向食物发射微波,进而将以微波形式存在的电磁能转化为内能来对食物加热的厨具因为微波可以深入食物表面内约5cm,因此与蒸烤类厨具比较,具有加热更加迅速的特点小明家最近买了一个微波炉,他听人们讲利用微波炉对食物加热,不仅加热时间短,还具备加热效率高的特点为了验证后一种说法,他决定借助电能表、手表、温度计等器材实际测量一下微波炉在高火挡烧水时的效率为此他查看了家中微波炉后面的铭牌,上面

18、注明额定输入功率为1200W,他又查看了他家的单相电子电能表,上面注明3200imp/kWh(它表示每消耗电能1kWh,该电能表上面的发光二极管闪烁3200次)之后,他关闭其他所有家用电器,将体积为lL、温度为20的水放入微波炉并用高火开始加热,同时用钟表计时并记录电能表上面的发光二极管闪烁的次数,历时4min,电能表上面的发光二极管闪烁了256次,此时取出并测得水的温度为72,请你帮助小明计算微波炉烧水时的效率微波炉中发射微波的器件叫做微波管,若某微波炉内的微波管只有一只,且该微波管只能在额定电压下以额定功率工作,请回答这个微波炉是如何仅仅利用这只微波管实现在不同挡位工作的昵?二、课程标准(

19、1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1、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 多样化 (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五)构建新的 体系2、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3) 3、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1.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新课程理念(D) A.创设物理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B.关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经验C.注意物理与其他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D.以物理教材为主,以物理实验为辅2.义务教育物理新课

20、程理念强调注重科学探究.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科学探究有助于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 B.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还是一种科学精神 C.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课程目标之一 D.科学探究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习方式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初中物理“光现象”中的光的反射定律,学生对反射定律中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反射光线为什么必须说在前;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老是回答成“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对待学生的这种

21、弄不清逻辑关系的现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你是如何进行指导的。四、教学评价(10分)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重力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重力是初中物理第七章中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由“重力是怎样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方向沿什么方向”、“我们可以认为重心的作用点在哪一点”四个核心问题组成。新教材以“模拟引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以牛顿的研究成果作启示,启发认识神秘宇宙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再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研究“重力与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教材巧妙地回避旧教材层面上的简单的实验研究,设计成了“探究实验

22、”,侧重点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探究的过程,最后,启发学生将实验数据绘成图象,通过图象的描绘来形象直观地展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并掌握一般的探究方法。二、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及“小故事”,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观察,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

23、创新意识。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学关键: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四、 教法设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以获取各种信息,“重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和分小组进行亲身体验并总结。五、教学程序设计 1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共同体验引出重力。2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 通过实验和结合多媒体学习“重力的方向”。4 根据生活中的体会,结合学生自主实验学习“重心”的知识。5 应用与拓

24、展。请对本案例进行点评五、卷面书写(5分)参考答案一、学科基础知识1、C 2、D 3、A 4、A 5、C 6、等于 变小 7、并联 增大了导线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小了导线的电阻 8、U/(R外+r) Ir 小 大 小 1.6 9、略二、课程标准(10分)(一)(1)学习方式 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能量(二)(1)D (2) D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答题合理即可给分。要让学生弄清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谁先出现,然后弄清谁遵循谁,以谁为依据。弄清电压、电流,电阻谁先在导体本身出现,弄清是谁影响谁。就掌握其逻辑关系。也可以采取 “类比法”,如:父亲和儿子长的谁像谁,是父亲像儿子还是儿

25、子像父亲四、教学评价(10分)本案例以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的理念为依据,按照教材分析的一般程序,准确把握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的特点及逻辑关系,进行了全面而有重点的分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有效实施作了很好的基础性工作。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本节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判断合理,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具体,重点和难点把握恰当,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实际及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教法设计,在教法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本案例设计中,紧扣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利用探究实验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突破,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排除学习障碍、形成科学概念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卷面书写(5分

26、)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卷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4小题每小题2分,第58小题每空2分,第9小题12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哈镜,竖直置于水平地面上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 )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 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C、全身的像都被拉长 D、全身的像都被压短2、暑假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去旅游,汽车匀速行驶在平直公路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紧急刹车时,王明身体将向后倾B、汽车受到的

27、牵引力与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C、关闭发动机后,汽车不受力的作用,最终将停下了D、 汽车底盘质量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 3、图甲所示的热熔胶枪是一种装修工具,用于材料涂胶它的内部有2只相同的PTC(正温度系数)加热元件,其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扣动扳机能使固体胶条向前挤压,联动开关S同时掷向A、B,枪口冒出胶液,松开扳机,联动开关S同时掷向B、C单只PTC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PTC元件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A、扣动扳机,两只PTC元件串联在电路中 B、松开扳机,只有一只PTC元件接入电路C、松开扳机,当温度为80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55WD、扣动扳机,当温度为180时

28、,1min电路消耗的电能为4800J4、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组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G2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不计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较高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较高C、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较高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较高5如图1所示,体积为1103m3,材料相同的两个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第一个装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69N,第二个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弹力为71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

29、为 _kg/m3(g取10N/kg)6、一只灯泡的灯丝断了重新搭上后,发光比原来亮,这是因为灯丝的长度_ ,部分灯丝的横截面积_ _,灯丝的电阻比原来_ _。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橡皮塞中紧密地插入一根细玻璃管,将此橡皮塞盖紧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瓶口,玻璃瓶沿水平方向的截面为如图乙所示的椭圆当用力沿如图所示方向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在这里,同学们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将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放大”了请你再列举两个用到这种“放大”方法来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或用到这种方法来工作的仪器,并简要说明“放大方法: 。8、小凯同学现有如下器材:一个电

30、源(两极间电压保持不变,但电压数值未知),一个定值电阻R0,一个待测电阻Rx,一个电压表(最大量程大于电源电压),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他用这些器材测Rx的阻值,方法如下:(a)按如图10电路连接好了实物图。(b)将开关接触点1时,测出R0两端的电压为U0,则Ix=I0=;(c) 将开关接触点2时,测出Rx两端的电压为Ux,则Rx=;(1)请你观察电路图和分析小凯的实验步骤,看一看有没有缺陷,若有,请你帮他指出: 。(2)用原有器材,请把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方框内,并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步骤:(a) 。 (b) 。 (c) 9、滑板运动已经成为都市青年最流行、最持久的时尚运动。一块滑板

31、是由板面、滑板支架(滑板桥)和四只滑板轮等部分组成,总质量约为5kg,如图11所示。其中板面是由一块质量约为4kg,体积约为5103m3的复合材料组成。求:(1)组成板面的复合材料密度。(2)若每个滑板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4m2,当一个质量为45kg的学生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取g=10N/kg)二、课程标准(每题2分,共10分)1. 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 和 两部分内容组成。2. 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 、 、多媒体教学资源和 。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 A. 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 4、下列行为动词,不

32、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 ( )A、独立操作 B、认识 C、理解 D、了解 5、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 ( ) A、机械能 B、电和磁 C、电磁能 D、能量守恒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四)、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请你针对“密度”的教学,写出本节的地位作用,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处理方法,并确定教学目标:(注意:教学过程要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四、教学评价(10分)“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 功教学片断:师:小华收拾

33、碗筷、提水、买米,忙得满头大汗,物理教师爸爸却说,从物理学角度他几乎没有做功。(故事导入) 生:怎样才算“做功”?(提出问题) 师: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举例演示实验 手推一辆自行车,手对车施加一个推力,并且使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推力对车做了功或人对车做了功。分析以下具体的例子: 师:起重机提起货物,在此过程中起重机有没有做功? 生:有。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起重机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举力,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离,举力对物体做了功,或叉

34、车对物体做了功。 师:马拉原木前进。在此过程中马有没有做功? 生:有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马对原木在水平方向施加一个向前的拉力,使物体在水平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拉力对原木做了功,或马对原木做了功。 师:综上分析,你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生:两个特点:一是物体必须受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师: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 生:如重物下落、汽车发动机牵引拖车、脚踢球瞬间。(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教师对以上例子予以肯定。) 师: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师:(例 1)起重机吊起重物后

35、,重物静止在空中,问此时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生:没有,因为只有拉力而没有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 师:再问:货物重力是否做功,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货物此时没有在重力方向移动距离。 师:总结归纳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答:有力而无距离。 师:(例 2)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重物做功了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而货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不做功。师:可见又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生:有力,有距离,但力与移动方向垂直。 师:我们学过牛顿第一定律,一个正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那么它将会怎样? 生: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靠什

36、么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靠惯性。 师:(例 3)一个冰块在光滑的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是否有做功情况存在? 生:没有,因为在水平方向上虽然移动距离,但不受力,故不做功。 师:通过这个例子,你能再归纳出一种不做功的情况吗? 生: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 师:下面请一位力气最大的同学配合老师做一个实验,让他一直朝讲台走,走到讲台前时过不去了,怎么办?答案很多种:绕过去?搬走它?推走它?在不允许绕过去的情况下,看同学能否搬动它,推走它,在此过程中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师:(总结)推而未动,搬而未起,即劳而无功(有 F无 S) 师:再请一位同学合作一个实验:将一桶水从地面上提起,并在空中停留几秒钟,然

37、后在教室内走两步,分析在这三个过程中是否做功,为什么? 师:请举例,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不做功的现象?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讨论:利用起重机用三种方式将物体分三次匀速吊起,分析做功情况。 (1)拉力 F对重物做功,在 F方向上移动 h,设做功为 W。 (2)提升高度变到原来的 3倍(即 3h),做的功又为多少呢?为什么? (3)提升的重物变到原来的 3倍,做的功又为多少呢?为什么? 师:根据( 1)、( 2)两种情况总结归纳,在力一定时,功的大小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有

38、什么关系? 生:在力一定时, W与 S成正比。 师:根据(1)、(3)两种情况总结归纳,在距离一定时,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 S一定, W与 F成正比。物理学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请你写出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五、卷面书写分(5分)参考答案: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4小题每小题2分,第58小题每空2分,第9小题12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B 2、D 3、D 4、D 5、0.8103 6、变小 变大 变小 7、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8、(1)开关接触电1和2时,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变反 (2)(a)按如图电路连接好了实物图。(b)将开关接

39、触点1时,测出R0两端的电压为U0,则Ix=I0=; (c) 将开关接触点2时,测出电源两端的电压为U,则Rx=;9、(1)0.8103m3 (2)6.25105Pa二、课程标准(每题2分,共10分)1、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2、实验室课程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 3、A 4、A 5、B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 略四、教学评价(10分) 略五、卷面书写分(5分)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卷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7小题每空2分,第8小题10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如图所示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凹形槽,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若小球由A点到B点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

40、功用W表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势能的减少量与动能的增加量之差等于WB.小球能够从A点运动到D点C.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D.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2、如图甲,邻居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送往高台,放学回家的小翔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非常轻松的把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机械效率是一样的 B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C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D小翔做功的功率要大些3、用一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木块

41、的某些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能测木块的体积B、只能测木块的浮力C、只能测木块的体积、质量、密度D、木块的体积、密度、质量、浮力都能测4、右图中三只电灯完全相同,某同学对该电路进行了以下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S1、S2都闭合时,三只灯均发光B、S1、S2都断开时,L1和L2两只灯不发光,L3发光C、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小于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D、S1、S2都断开时,电路消耗的功率小于S1、S2都闭合时电路消耗的功率5、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金属超导体的电阻会突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现象,假如所有导体都没了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A、白炽灯仍然能发光 B、电动机仍然能转动C、电饭锅仍然能煮饭 D、电熨斗仍然能熨烫衣服6、自然界中组成物体的物质不同,性质一般也不同。在弹簧测力计、平面镜、白炽灯丝和指南针等物体中,利用磁性工作的是 ,利用弹性工怍的是 。 7、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16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

43、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理由是:两球 相等;得出的结论是: 。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 法;二是 ,就是用纸盒移动的距离长短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8、如图所示是电热水壶铭牌为了测量它烧水时的实际功率,石磊和哥哥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关掉家里所有用电器,将该电水壶装了0.6L(600cm3) 20的水,接入家庭电路中,闭合壶的开关,测得壶中

44、的水从20上升到100所用的时间是3.5min同时观察到家中电能表(见图)转过的转数正好为90转(r)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请根据相关信息,求:(1)电水壶中水吸收的热量;(2)电水壶烧水的实际功率。(10分)二、课程标准(10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能量三个部分。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物理教学应重视教学,发挥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阅读以下初中物理教材内容 维持运动需要

45、力吗?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列车关闭发动机后,运动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对类似现象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撒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而伽俐略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请依据新课程理念,解决以下问题:分析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的认识障碍,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思路。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过程中蕴含了哪些科学方法?认识障碍:力是物体运动

46、的原因(或亚里士多德的观点);(5分)教学思路:从实验入手,做好小车在不同水平面的运动实验;(2分) 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力和运动的关系。(3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等。(5分)四、教学评价(10分)以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光现象中光的传播的教学实录。教师: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学生:思考(10秒)教师: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来看这样一个实验。这是一个激光器,打开电源,它将射出一束激光。这是一个水槽,里边有一个白屏。(如图)让激光射到屏上,可以看到光的路径是直的(这时水槽里只有空气)这里有四杯糖水,从左到右浓度逐渐减小。将他们依次到入水槽中,浓度最大的倒在最下面,(

47、教师开始将四杯糖水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我们会看到水槽中浓度不同的糖水颜色由深到浅从下到上颜色过度分明。如图)这时水槽中形成了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浓度不均匀糖水。当我打开电源的时候,光的路径会有什么变化?大家想以下,会有什么变化?教师:好!一起来看看。(教师打开激光器,略做调整,在浓度不均匀的糖水里形成了向下弯曲的光线。如图1)学生:哇!(学生惊喜的叫)教师: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激光成了一条曲线。教师:曲线。光在浓度不均匀的糖水中弯向底部。如果让激光射如任何一种糖水中,请看:(教师做演示如图2)为什么这里是直的,而前一个实验是弯曲的呢?都是糖水啊!学生:浓度不均匀教师:对!是浓度不均匀。

48、因为不同浓度的糖水对光的偏折本领不同,浓度越大对光的偏折的本领越大。所以要分析光在不同浓度糖水路径时,我们就可以将糖水看成很多薄层,底部的浓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就大,越往上浓度越小对光的偏折本领就小,因此,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如课件显示。是一条折线。假如糖水的层次越多,那么光的偏折次数也越多,如图3、4:光线就越接近成为一条曲线。假如糖水的层次无限的分下去,光线将会怎么样?学生:是一条平滑的曲线。教师: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要怎么样?学生:要弯曲。教师:现在同学们应该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了。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学生:不是!教师:光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直线传播?学生:光在同种均匀的

49、介质中传播路线才是直的。教师:同种、均匀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把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描述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请从实验创新的角度,对此教学设计作几点评价。 五、卷面书写(5分)参考答案: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8小题每空2分,第9小题10分,共40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A 2、C 3、D 4、D 5、B 6、指南针 弹簧测力计 7、速度; 运动速度;质量;运动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质量;物体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8、J 1.028kw二、课程标准(10分)1、 科学素养 2、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 3、探究式、实

50、验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认识障碍: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或亚里士多德的观点);(5分)教学思路:从实验入手,做好小车在不同水平面的运动实验;(2分) 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力和运动的关系。(3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推理等。(5分)四、教学评价(10分) 提示:(1)、大胆的进行实验的创新,支撑了从反面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教学重点;(2)、此实验的成功之处就是如何把糖水倒出层次来;(3)、“浓度”替代“密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五、卷面书写(5分)2013年初中物理教师业务考试试卷一、学科基础知识(第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8小题每空2分,第9小题10分,共40

51、分。选择题是单项选择)1、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2、想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灵活点拨、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例如,在进行“温度计”教学时,就有学生提出过这样有问题:常用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水也是液体,为什么温度计里不装水呢?从物理的角度考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

52、有反常膨胀现象C水的凝固点是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不能测0以下或100以上的温度D水没有颜色3、同学们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了解到物体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快慢有关,物体运动越快,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同学们认真观察了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并讨论了篮球从抛出到落回地面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下面几种看法正确的是 ( )A刚抛出时篮球受到的合力最大B落地前瞬间篮球受到的合力最大C整个运动过程中,篮球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D整个运动过程中,篮球受到的合力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A物体的质量为3kg,B物体的质量为2kg,且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弹

53、簧测力计自身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9NB、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为500cm3C、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D、物体B受到的重力和B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图所示,将灯L1、L2按图甲、乙两种方式接在电压均为U的两个电路中,在甲图中灯L1的功率为4W,在乙图中灯L1的功率为9W设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灯L1两端的电压之比是23BL1、L2两灯灯丝电阻之比是21C甲图中灯L1、L2的功率之比是21D甲、乙两图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是326、物理知识的迁移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物理教材中,单元、章节后均有习题。其二,应用

54、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物态变化原因可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等。其三,应用物理知识设计制作各类产品。例如,根据 原理制成了保温瓶,根据 原理制成了发电机、电子测量仪表等。7、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ms和9.110ms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 (选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 s8、小商品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皮碗,“物理航空母舰实验”小组买回后,利用塑料皮碗测教室中的大气压。具体做法:将皮碗挤压在竖

55、直的厚玻璃上,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皮碗直径为d,则皮碗面积S=(d/2)2 将细线挂在皮碗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玻璃的方向向外拉皮碗,当皮碗恰好掉下时记下测力计读数为F,则大气压强P0=F/S=4F/d2你认为此小组利用_原理测教室中的大气压,体现_物理研究方法。小组测出教室中的大气压P=0、8105Pa,向老师请教结果,老师用气压计测得的值为1、0105Pa,请你找出两处实验不妥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不妥处之一:_。改进方法:_。不妥处之二:_。改进方法:_。9、如图所示,在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质量为60 kg、身高为1.7 m的某运动员参加跳高比赛时的示意图跳高前先将软绳的一端系在该运动员的

56、腰部(重心处) ,另一端穿过固定在地面上的小环,然后,将绳子拉直后让运动员尽力往上跳刚起跳时,该运动员的重心离地面的高度为身高的0.6倍,当运动员跳到最高点时,拉直的绳子从小环到该运动员腰部的总长度为1.8 m(g10 N/kg)则:(1)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重心上升的高度是多少?运动员跳高所做的功是多少? (2)月球表面的引力是地球表面引力的1/6,如果该运动员按同样的方式起跳,那么,他在月球上能跳起的高度为多少?二、课程标准(每空2分,共10分)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内容标准分为 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 三个部分。 2.物理学由 和 两部分组成。3.学

57、生评价的内容应与 一致。三、教材分析与处理(15分)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四、教学评价(10分)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片段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在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套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的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做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