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6700272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郭剑峰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载体,任何地理事物、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原理的考查最终都会落实到一个区域,因此区域地理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从近两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的情况来看,高考试题往往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解决区域问题来考查地理学科“区域性”这一重要特点的。这两年我省高考地理试题共有7道选择题、3道综合题涉及如北欧、南美洲北部、我国长株潭等相关区域,并以此为背景来综合分析、比较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和解决措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因此,在地理高考复习中应将区域地理复习

2、作为高考复习的基础。以下就如何有效复习区域地理,谈几点策略。一、训练区域空间定位,提高区域识别能力选取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N、30S、40N、50N等重要纬线以及0经线、180经线、20W、160E、60E、60W、90E、90W、120E、120W等重要经线搭建网格状经纬网,通过这个经纬网将各大洲、主要国家、热点地区进行绝对位置的定位训练,同时要结合重点区域的海陆轮廓(包括海岸线、海湾、海峡、岛屿的形状等)、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如城市的位置、山脉的海拔高度、重要的河流、湖泊等)来加强相对位置的定位训练。如2010年高考文综浙江卷第56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河流形态,可以判读出

3、四地分别是台西平原、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南欧罗纳河中下游平原。只有在正确定位,准确地判读四地的区域位置之后,才能调用当地农业地理特征的知识来分析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类型。二、搭建知识结构,归纳区域特征区域地理知识涉及范围广,几乎囊括了高中地理所有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学生在复习时往往觉得内容多,头绪乱,难度大。为了突破区域地理复习瓶颈,在复习中,必须深入研究地理高考中区域地理的考查特点和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复习时,应在了解区域地理事实、现象的基础上,抓住该区域的最突出特征,分析区域内部以及区域间的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

4、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制作表格,按区域地理要素归纳特征不管是世界区域地理还是中国区域地理,在教材编排体系上大体相似,都是依次讲述区域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为此,在复习时,可以自己设计一张表格(如表1),按相应内容对应填写。在填写过程中,既要按要素有条理地梳理,又要在梳理时突出每个要素的主要特征,从而把握该区域的整体特征。下面以浙江省为例归纳其自然地理特征。下面以浙江省为例归纳其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需梳理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三个方面。经纬度位置:浙江省地处27N31N,118E123E间;海陆位置:地处中国南方地区,濒临东海;地理事物的相对位

5、置: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2.地形需梳理地形类型及结构、地形分布、地势状况、特殊地貌等方面。地形类型及结构:浙江省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形分布: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地势状况:处于第三阶梯,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特殊地貌:海岸地貌、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特点)。3.气候需梳理气候三要素(气温、降水、气压)、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象灾害、气候资源等方面。气温要素:地处亚热带

6、,年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1518,极端最高气温3343,极端最低气温-2.2-17.4;降水要素: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600毫米,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象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有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气候资源:沿海风力资源等。4.水文包括河流、湖泊,需梳理类型、水系特征、水文特征、补给方式、水利水害等方面。以河流为例归纳如下:类型:为外流河主要河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大水系;水系特征:河流密度大、支流多、短小;水文特征:水量较

7、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有夏汛(69月)、无冰期,由于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其次是地下水补给;水利水害:关注钱塘江的合理开发和利用。5.植被、土壤需梳理植被类型、自然带规律、土壤类型、土壤问题等方面。主要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关注天目山等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典型土壤类型:酸性红黄壤;土壤问题:山区的水土流失(红漠化)问题。6.自然资源需按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及其他资源分类梳理。土地资源有林地、耕地(水田)等;森林覆盖率达59.4,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大,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

8、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不足;气候资源主要有沿海的风力资源等;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属于资源小省;海洋资源:资源的空间分布广(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底矿产资源丰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有全国最大的舟山渔场,鱼类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资源丰富(杭州西湖、温州雁荡山等)。例:(2010年高考文综浙江卷第2题)右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A.甲B.乙C.丙D.丁解题思路

9、:本题通过区域地理特征描述,考查区域定位、地质作用的相关原理等知识。解题通过题干信息“这里地质活动活跃”,判读该地区在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或根据“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判断南欧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有典型喀斯特地貌来解题。(二)借助地图,建立区域地理要素空间概念学生在通过表格归纳了区域地理特征之后,接下来还需要将这些要素落实在地图上,建立空间概念。为此学生需要进行文图转换,将已经熟知的山脉、河流、资源基地、城市等地理事物“写”到地图上,进行地图训练。具体可分两个步骤:首先,临摹图,用较薄的白纸覆盖在书本、彩图册的某区域地图上,摹画出区域轮廓以及主要的地理要素;其次,

10、绘制图,在临摹图上,把一些要掌握的地理要素名称绘制到相应的位置上,最好做到默绘并做到规范、准确。如东北地区按地理要素绘制的几类图(见图4)。(三)绘制框架图,建立区域各地理要素联系在复习归纳了若干个区域之后,学生往往对区域知识的掌握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时需进一步构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横向联系。对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1.构建区域内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区域的海陆位置影响降水,纬度位置影响热量,由此可以推知当地的气候类型

11、及特点;根据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其分布,可以推断该地的河流特征(包括流向、流速、水量及变化、汛期、有无结冰期、含沙量等);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对地形进行塑造;在特定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形成特定的土壤和植被,最后在区域内形成特定的自然带。因此,在复习时应搭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性理念。2.构建区域内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矿产资源丰富,尤其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国家多发展钢铁、电力、机械工业等;高度发达的工业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机械、化肥、农药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交通运输业、冷藏

12、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域化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等。3.构建区域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地理区域内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本区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基础之上,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平原地形、土壤肥沃、水热充足的地区大多种植业发达,山地丘陵地形适合林业发展,降水较少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一般畜牧业比重大;人口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水源充足、经济发达的地方。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如通过修建水库可以改变区域的小气候、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等。如美国各地理要素可搭建成下列框架示意图。4.构建区域间地理特征的差异。区域

13、地理知识量大、内容繁杂,而且各区域的特征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容易混淆,因此,在复习中采取区域比较的方式是区分区域、凸显区域特征的最佳方法。区域比较既可以进行单一要素的比较,如日本、朝鲜、中国华北温带季风气候的对比;也可以进行综合特征的比较,如越南与智利、日本与英国、冰岛与新西兰的对比等。例:读甲、乙两海湾地区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简述两地区种植的相同大宗农业经济作物在自然生产条件方面的异同点。(2)简述两海湾风暴潮发生时间上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小题比较的是不同区域相似地理事物的异同点,甲地(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和乙地(我国华北环渤海湾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棉花,两地种

14、植棉花相同的自然生产条件有: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地形平坦;而不同点是甲地水热条件更优越,灌溉条件更好,土壤相对肥沃,乙地旱涝灾害相对易发,且盐碱地广布。第(2)小题则通过对比风暴潮这一相同地理事物,以突出其内在形成机制上的差异:墨西哥湾海区夏秋季节易发风暴潮,原因是当时季节飓风较多,风力大而引发风暴潮;而渤海湾海区尤其是山东北部沿海由于冬季西北季风强盛,受此影响易形成风暴潮。通过区域特征归纳和区域差异比较,建立起区域地理的知识网络,扎实掌握各个区域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学生在高考中遇到不同题型时才能游刃有余。三、结合当今热点,进行区域知识再整合,提高创新性思维能

15、力高考试题鲜明的时代特色决定了地理高考复习必须紧密联系时事热点。近两年,新课程地理高考涉及区域地理内容的试题,也多以热点区域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描述和阐释能力、相关区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9年浙江卷结合“城市群的发展”、“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查了我国的长株潭地区,福建卷结合“我国区域开发政策”考查了“海西地区”,宁夏卷结合“昆仑站建设”考查了南极洲地区等;2010年浙江1B自选模块试卷结合2009年夏季“莫拉克台风”考查西北太平洋区域台风的相关原理,海南卷结合“冰岛火山喷发”考查“北大西洋地区”,安徽卷结合“铁矿石进口”考查“澳大利亚地区”等。其实,热点问题复习的实质在于通过新情境的创设,锻炼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方法,并深化对地理事物、现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NU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