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复习题精选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6700267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质复习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质复习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质复习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地质复习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复习题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海洋地质总复习题名词概念0.第一艘海洋调查船的名字是挑战者号1.海洋地质作用海洋通过自身的动力对海岸和海底进行侵蚀、对碎屑物质进行搬运和沉积等作用的过程。2.潮汐海水在月球与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3.浊流一种载有大量悬浮物而十分浑浊的水下高密度重力流,其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夹带砾石,多发生在浅海或大陆边缘的斜坡上,也可产生于湖盆中。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尼尔尼诺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拉尼娜用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

2、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C分别作为尼尔尼诺和拉尼娜。8.拦门沙河口口门附近堆积地貌的总称,包括河口沙坝、水下浅滩、口内沙砍以及汊道上碍航的浅水地段。9.碳酸盐补偿深度(CCD)在溶跃面以下的水体中,介壳供应量相对减少,而溶解速率增加加快;当到某一深度,钙质介壳的供应量与溶解量相等而达到平衡时,称之为碳酸盐补偿度。 11.转换断层横断中脊的断裂带,是海底自中脊轴部向两侧扩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13.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显示出的两个波速变化最显著的界面之一,叫做一级不连续面。位于地下平均35km处。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契奇发

3、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16.构造地震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次数多、破坏力大。 17.热点形成与板块边界无关的、来自上地幔中相对固定的火山的岩浆源。 18.地幔柱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 20.蛇绿岩套就是蛇绿岩。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22.锰结壳一种水化成岩成因,生长在硬质基岩上的富含Mn、Co、Pt等的“壳状”沉积物。 23.变余沉积是指经过海侵后受到现代海洋动力作用加工和改造过的残留沉积物,其性质介于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之间。25.咸淡水混合指数

4、半个潮周期内进入河口的淡水量/一个潮周期内进入河口的总潮流量,用以衡量不同类型的河口,径流量与潮流量之比的明显差别。 28.沉积分异作用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在适当环境下沉积过程中的分异。 29.地层层序律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30.边缘海位于大陆和海洋的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分隔,直接受外海洋流和潮汐的影响。 论述与简答1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P1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面积70.8%的广阔海底,即被浩瀚无垠的海水所覆盖的这一部分岩石圈。具体:从海岸线起,经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直至深海洋底,地理范围环绕七大洲,遍布四大洋。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

5、究内容是:海底地壳的组成物质及其分布规律;海底地壳的运动及其引起的构造和形态特征;海洋沉积物及其成岩过程;大洋盆地的起源和发展演化历史;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条件的探讨;以及海岸工程、港口建设、滩涂开发等所涉及的海洋地质学知识在人类生产斗争中的应用。7.思考三大岩类相互转化和演变的关系与条件。在海洋中和大陆上沉积风化和侵蚀温度和压力变质岩熔岩沉积岩火成岩沉积物埋藏作用和成岩作用温度和压力熔融作用冷凝作用抬升温度和压力抬升抬升12论述板块构造说的原理。划分板块边界的标志是什么?板块边界的类型有几种?P75基本原理: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成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层的刚性岩石圈和

6、下垫的塑性软流圈。2岩石圈在侧向上又可分裂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是运动的,其边界性质有三种类型a分离扩张型,伴随着洋壳的新生和海底扩张。B俯冲汇聚型,伴随着洋壳消亡或大陆碰撞。C平移剪切型,沿着转换断层发生。地震、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的大规模水平运动,可以欧勒定律描绘为一种球面上的绕轴旋转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板块沿分离型边界的扩张增生,与沿汇聚型边界的压缩消亡相互补偿抵消,使地球半径保持不变。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大的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对流。划分板块边界的标志是:地球的构造活动性地带(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岛弧-海沟系及年轻的山脉。

7、)根据两个邻接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或拉伸、或挤压、或平错,将板块边界划分为1分离(或离散)型板块边界2汇聚(敛合)型边界:a俯冲边界b碰撞边界;3平错(剪切)型板块边界。重点14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区别是什么。1. 对于平移断层而言,错动是沿整条断裂发生的,随着时间推移,断层两侧的两段中脊轴将越离越远;而转换断层,虽然中脊轴两侧海底不断扩张,断层两侧的两段中脊轴距离并不加大,而是相互错动仅发生在一段上,此段意外两侧海底的扩张移动方向相同,其间没有相互错动。2. 平移断层错动方向为左旋,转换断层错动方向为右旋。3. 平移断层错动,向着断层两端是逐渐减弱、慢慢消失的;而转换断层的地震活动几乎都集中

8、在一段,以外一般没有地震发生,剪切错动会突然终止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运动(中脊轴部的拉张运动)。15.何谓海洋地质作用,研究海洋地质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海洋地质作用是海洋通过自身的动力对海岸和海底进行侵蚀、对碎屑物质进行搬运和沉积等作用的过程。今天陆地上见到的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绝大部分都是过去海洋沉积的产物。研究海洋地质作用,以便用“将今论古”的原则正确查明各种海相地层的成因以及探讨地壳乃至地球的发展演化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P8916.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哪几种?它们运动驱动力分别主要是什么?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四种。海浪主要是由风摩擦海水引起的,也可

9、因潮汐、海底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大气压力的剧烈变化而产生。潮汐是由地球自转及日月引力引起的。定期到来的信风是引起表层洋流的主要原因。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时形成浊流的重要因素。20海岸带一般划分哪些类型,以及划分依据。 按海岸的成因分类,把以地壳运动和陆地营力为主塑造的海岸和以海洋营力作用为主塑造的海岸划分为原生海岸和次生海岸两大类。21海岸带泥砂运动的主要方式。P119(推移,跃移,悬移) 泥沙颗粒运动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取决于水流速度和泥沙颗粒性质。海岸带泥沙受到波浪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一、泥沙的横向运动:若波射线与海岸线正交,波浪的作用方向与重力的切向分量方向将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泥沙做垂直

10、于岸线方向的运移,称为横向运动。 二、泥沙的纵向运动:波向线与海岸斜交时,水质点运动方向与重力沿坡的切向分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泥沙向岸运动的路线与向海运动的路线不一致,泥沙除了横向运动外还发生沿岸线方向的纵向运动。重点(论述)22阐述中立线概念和平衡剖面的塑造。P119当波浪进入海岸时,在波浪大小及方向不变的条件下,一定大小的泥沙颗粒,在水下岸坡有一个一定深度的位置,大于这个深度,它净向海运移;小于这个深度,它净向岸运移。这点上泥沙颗粒仅作等距离的往返运动,净位移为零,称为中立点;这个深度构成的线,即中立点的连线,称为中立线。根据中立概念,水下岸坡在中立线的两侧各有一个侵蚀带,形成的两段冲刷凹

11、地。靠岸的一侧的沙粒向岸移动,堆积在岸坡上部,形成堆积海滩,结果使上部岸坡变陡,沙粒向岸和向海起动速度的差值随之增大,沙粒向岸移动的趋势逐渐减弱;靠海一侧的沙粒向海移动,堆积在岸坡的下部,使坡度变缓,起动速度的差值随之减小,沙粒向海移动的趋势也逐渐减弱。最终在整个水下岸坡剖面上的沙粒都只有来回摆动,而不发生净位移,这个剖面就是平衡剖面。24海进和海退沉积层序特点。海进层序一般规律:海进过程中,形成陆相、滨海相和浅海相依次叠置的垂直层序,自下而上海相性增强。海进层序自下而上表现为: 1)平坦的侵蚀面2)粗-中粒砂岩,发育为向海倾斜的平行纹层和交错层组,它们是由海滩面上的冲流回流作用产生的3)中粒

12、砂层,以发育向陆倾斜的平面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反映了沙丘向陆迁移4)细-中粒砂岩,发育对称和不对称波痕。与海进层序相反,海退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浅海相、滨海相和陆相沉积。沉积层序表现为向上逐渐变粗的序列。26.海洋沉积环境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据此可将海洋环境划分为哪几种?在研究海洋沉积环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海水深度作为主要依据,划分为:滨海带-又称滨岸,是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为海陆交互环境,海浪和潮流作用强烈浅海带-低潮线至200米深的浅海水域,相当于大陆架环境半深海带-水深2002000m的海域,相当于大陆坡环境深海带-水深大于2000m的海域,主要为深海盆地。应注意不能仅根据

13、个别特征来判断其沉积环境,一般而言,只有当各种沉积特征按一定组合方式出现时,才能作为判断环境的可靠标志。28影响三角洲发育因素有哪些?其中决定三角洲类型和砂体组合的三个主导因素。P1471.河流的泥沙来源(丰富)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小)3.口外海滨区(水浅),地势(平坦)4.沉积环境(稳定)三角洲的形态类型与它们所受的河流和海洋动力作用的程度相关河口水流,径流量和输沙量、潮汐和 潮流、波浪。受河流,波浪和潮汐的控制程度30.简述海平面升降对海岸发育有何影响?133 海平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海岸线的进退和海岸的发育演化。 海面变动引起海岸线向陆或向海迁移,而陆源碎屑的沉积引起海岸线向海推进,因

14、此海岸线的迁移还取决于沉积速率。若海平面上升速率超过沉积速率,则海岸线位置向陆推移,发生海进。反之则海岸线向海推进,发生海退;若两者相当,则海岸可以保持稳定。 海面上升,相当于海岸下沉,原来水下岸坡的水深变大,波浪发生变形和破碎的界线向内陆靠近,波能在原来位置的能耗减小,波浪抵达岸边是能量相应增大,增强了海岸的侵蚀作用,改造原有堆积地貌,被侵蚀的碎屑物质想安外移动并在水下岸坡下部堆积,引起海滩剖面再造,在突出海岸的岬角部位,海面上升加剧了侵蚀过程,促使海岸夷平,引起海岸侵蚀和岸外堆积;海面相对下降时,水下岸坡深度减小,波浪变形和破碎的界限外移。31何谓大陆边缘?何谓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大陆

15、边缘亦称大洋边缘,它是近海陆地上观察到的岩层与地质构造向海下的自然延伸部分。大陆架是环绕陆地的近岸浅水海域,其地形平坦,自海岸向外缓缓倾斜。大陆坡的地质构造是相邻陆地的地质构造通过大陆架在陆坡上的延伸,仅地壳厚度比大陆架略薄一些,并从这里过渡为大洋洋壳。大陆裙是被动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沉积区,可形成数千米乃至上万米厚的深海沉积扇。是大陆型地壳向大洋性地壳过渡的边界构造单元。32说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和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的区别?154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以陆侧是稳定的大陆地块为其特征,自古以来很少变动,在地质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位于岩石圈板块的内部,缺失海沟俯冲带,被动

16、的随着板块的运动而移动,故无强烈的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两个汇聚板块的边界,它与毗邻的洋底分别属于不同的板块,常伴有海沟、火山作用、活动性的山脉和强烈的地震。其形态和构造单元比较复杂,除发育有大陆架、大陆坡以外,还伴生有岛弧、边缘海和弧后盆地,往往缺失大陆裾。重点(论述)33熟悉“岛弧海沟边缘盆地”系的结构。P167 一、地槽理论对海沟岛弧边缘海盆的成因及演化方向的认识:在地槽概念中,海沟是沉降带,岛弧是拱起的地背斜,边缘盆地则是山间坳陷。地槽在其发展过程中,海沟、边缘海盆不断接受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堆积,最终引起地槽回返,以造山运动的形式结束地槽的生命,形成稳定的褶皱带,并

17、拼贴于邻近的大陆上,使大陆增生,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又在新的条件下,开始新的发展旋回。 二、板块构造理论对海沟岛弧边缘海盆体系的成因及演化方向的认识:大陆边缘的岛屿一般凸向大洋侧,由火山和休眠火山组成,许多岛屿形成弧形的岛链,故称岛弧。岛弧在大洋侧有海沟相伴生,在大陆侧有边缘盆地相伴生。形成岛弧海沟边缘海盆的构造地貌。37解释碳酸钙的补偿深度(CCD)。它对海洋中碳酸钙的沉积和分布的影响。P185在溶跃面以下的水体中,介壳供应量相对减少,而溶解速率增加很快;当到某一深度,钙质介壳的供应量与溶解量相等而达到平衡时,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简称CCD在溶跃面与CCD之间的水层中钙质介壳的溶解程度较强,形成R

18、相;在CCD上,介壳溶解度更强,形成N相;在CCD以下的海底,钙质介壳绝大多数被溶解掉,不能形成钙质泥,只出现深海粘土或者硅质软泥。38什么是浊流,试述浊流沉积的发育机制及鲍马层序各段的岩性特征。P93 P178浊流是一种载有大量悬浮物而十分浑浊的水下高密度重力流,其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挟带砾石。主要发育于海盆,湖盆也有。发育机制:在沉积物重力流中,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运,运移带动孔隙水发生移动。浊流的形成一般与崩塌滑坡等伴生。在大陆边缘,由于地震触发作用,海底开始出现崩塌、滑坡,随后出现浊流。浊流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头、身、尾三部分,头部含泥沙量高、粒度粗、流速大,有很强的

19、侵蚀破坏能力;身部为泥沙的载体,涡动力把泥沙悬起,流速加大时沿途还会席卷底部的泥沙;尾部含泥沙量少,颗粒细。浊流一旦形成,其运动的驱动力是惯性力和重力在斜坡上的斜向分力,随着坡度减缓和惯性力减小,浊流流动的动能逐渐衰减而发生沉积。鲍马层序各段的岩性特征A段由砂级颗粒组成块状或粒序层,近底部含砾石。底面上有冲刷充填构造,具有多种印模构造。厚度大。B段较A段中砂粒小,有平行纹理。C段为粉砂级颗粒,有流水沙纹型层理及包卷层理。D段具有水平层理的粉砂级沉积,与B段对应,厚度不大。E段通常为远洋沉积的页岩或者泥岩,有时具水平纹理40珊瑚礁的特征和类型有哪些,影响珊瑚礁发育的因素。特征:以珊瑚骨骼为格架,

20、辅以其他喜礁生物的骨骼和壳体所构成的一种能抵御风浪侵袭的生物堆积体。珊瑚属于比较高等的腔肠动物,其个体微小,骨骼由碳酸钙组成,一般营群体生活,固着于海岸基岩之上。群体珊瑚呈树枝状。类型:岸礁、堡礁、环礁因素:水质清洁不含泥沙、氧气和阳光充足,是造礁珊瑚的最佳生长环境;钙质海藻起着胶结作用,还是礁体的主要生产者;珊瑚骨骼构成礁体格架,决定性作用。 水温。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 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 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光

21、照。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 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这种影响因素对古代礁意义较大。 海底地形和底质。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

22、地形上。由于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择。 藻类与珊瑚礁的关系。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 CO2,为珊瑚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藻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孔藻(Bringalga

23、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41岸礁、堡礁和环礁各有什么特点。 岸礁:礁体附着于大陆或岛屿的海岸生长,呈带状分布,通常淹没于水面之下,有时也可露出水面,亦称裙礁或边缘礁。 堡礁:离岸较远,呈断续的条带状平行海岸发育,有如长堤环抱海岸,故又称堤礁。礁体与海岸之间的水域形成泻湖环境。 环礁:平面上呈环形,剖面上呈碗状,中央为礁湖,四周有缺口与外海水沟通,常是大洋中优良的避风港。简答42.什么是锰结核?其分布特征和成因。锰结核是一种富含多金属元素,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合物组成的黑色“球状”沉积物团块。其中除含有多量的铁、锰,还富含铜、镍、钴、铅等金属元素,含量一般大于1%,成为仅次于海底石油的总要

24、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深海洋底,以太平洋深海区分布最广,我国南海海盆也有发现。就水深而言,通常分布在海洋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以下成因:1、火山成因机制2、胶体化学沉淀机制3、岩石风化成因机制4、沉积物成岩机制5生物成矿作用机制6、生物化学二元成矿机制7、海底热液作用成因机制43.何谓海底热液矿床?其研究意义。海底热液矿床是指由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或海底热液喷泉形成的多金属软泥和块状硫化物矿床,它富含Cu,Pb,Zn,Au,Ag,Mn,Fe等多种金属元素,产于水深15003000m之高热流区的洋中脊、海底裂谷带和弧后边缘海盆的构造带内。研究意义:为研究大陆上的金属硫化物

25、矿床的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使人们对热液矿床的成因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44.简述威尔逊旋回?P198重点(若为简答,不需要详细介绍,论述则需要具体描述)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演化分为六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胚胎阶段、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退阶段、终了阶段、遗痕阶段。并对各阶段的主要运动、特征形态、典型火成岩、典型沉积和变质作用做了表述。前三个阶段表征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张开,后三个标示了大洋盆地的收缩和关闭。1、 胚胎阶段: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形成大陆裂谷,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如现代的东非裂谷。2、 幼年阶段:当大陆在拉张作用下完全裂开,裂谷增宽,深陷的谷底涌进海水时,便成

26、幼年海洋。如红海。3、 成年阶段:幼年海洋进一步张开,两侧大陆愈益分离,逐渐形成宏伟的洋中脊山系和开阔的深海平原,其两侧发育有被动大陆边缘,大洋的发展进入成年期。如大西洋。4、 衰退阶段:大洋不断张开,大洋边缘离开中脊的距离越来越远,岩石圈不断冷却变重并同时下陷,;同时由于被动大陆边缘上接受了巨厚沉积物,地壳均衡作用就会使洋缘的岩石圈遭到显著沉陷。至一定阶段,洋缘的岩石圈终于在挤压作用下破裂,大洋一侧岩石圈下沉、潜没于另一侧之下,随即出现了洋缘的海沟和板块俯冲带,被动大陆边缘于是转化成为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当板块俯冲作用占优势,即海洋在海沟的消减量大于中脊处的新生量时,大洋盆地的演化就进入衰退期。如太平洋5、 终了阶段:现代地中海(主要东部)为古地中海收缩后的残余海洋,其内不见活动的洋中脊,海盆相当窄小 ,标志着大洋盆地演化到了终了阶段。6、 遗痕(地缝合线)阶段:终了阶段的残余海洋继续收缩,当洋壳俯冲殆尽,洋盆闭合消逝,海水全部退出之时,洋盆演化便进入了遗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