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上传人:伴*** 文档编号:76692267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12.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 系的反思赵利华1,赵原宏2(1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2包钢四中,内蒙包头014010)摘要】 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人与自然的历史状况,现实矛盾 以及当代困惑等方面分析,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历史和现实反思的结果,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 路,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求人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现。【关键词反思;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中圈分类号】B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01(2008)03-003503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始的人与自

2、然关系的和谐期,但这种和谐是以人类的不自由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 为条件的。 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二)农业文明时期 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约一万年前人类学会了驯化动物和培育植物,历史进入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号召全国人民在2020年小康社会实现 农业文明时期。这时人类懂得了利用畜力、风力,后又学会 之时,使我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 利用铁、铜等金属,标志着人类的技术能力可以向大自然提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既是我 出更多的要求。随着改造自然广度和深度的增加,

3、一些地方 国现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反思的结果,又是深化我们对人与 出现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抗,就像曾经的古巴比伦和玛雅文 自然关系认识的动力。化、我国的楼兰古国一样,如今只有累累荒漠还记忆着曾有 一、人和自然关系的历史回溯 的繁荣和辉煌。但总体来说,这一时期人对自然的影响尚在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永恒话题,它随着 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环境恶化也只在小部分地区出 人类历史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现,所以人和自然仍然在相对和谐之中。思想文化上,古希 (一)原始文明时期腊哲学家认为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从中生长出了世正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 界万物,被认为

4、是“本源”性的存在。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儒 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 家的哲学中。重视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倡导人与自 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 然的顺应。强调二者的协调共生。 的权力。蚍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幼稚而混沌的,对自然的(三)工业文明时期 开发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十七、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来临,由于机器的广泛 因而他们对自然主要是适应性的利用而不是改造。在精神 应用,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 上,则是通过图腾或自然崇拜的形式以祈求自然的恩赐和庇 大地改变着世界,马克思曾这样高度

5、评价机器大工业早期取护,这一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表现为人类被动地适应自 得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 然环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绝对的依赖和敬畏。这也是原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收稿日期】2008-0624基金项目】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立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7vw004)。【作者简介】赵利率(1974一),女,内蒙古包头人,徐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哲学。赵原宏(1969一),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包头市包钢四中教师。35万方数据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9月要大。21以人为绝对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应运 生态

6、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得 而生,人们坚信“人为自然立法”,依靠不断更新的科学技 以保证的条件。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能够寄托自己的 术,对自然进行了空前的征服、改造和利用,大自然也因此 人生理想寻找人生意义的真谛;在清洁的环境中,人类可以 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土地沙化、水污染、二氧化碳增多, 自由地亲近自然,放松压抑的神经。然而如今整体生态环境 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自然环境 的恶化使得人类的健康遭到极大的威胁,人类在享受着物质 的恶化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样态。年复一年的 繁华的同时又在忍受着精神和信仰的失落;在为医疗技术进沙尘暴,无休止的

7、洪涝灾害以及莫名其妙的瘟疫,常常袭击 步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惊叹着各种奇怪的疑难杂症。人类与自 着人类,作为一个“类”的存在,人类面临着整体性、突发 然同根同源的性质此时已严重分裂,健康生存的内在要求和 性的生存危机。寻求明净生活竟然成了一个奢侈的愿望,如何健康的生活和 二、人和自然关系的现实矛盾及困惑能不能继续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成了这一矛盾的核心,也二战之后,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的 成了困扰人类的第一大问题。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系统出现了极大的改变,但“高生人类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自然,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从 产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虽然带来空前的物质财富,也把整 伦理、科学技术

8、、经济以及人口等方面来探询改善人与自然 个生态系统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正如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告 关系的种种理论和途径。他们之间有矛盾和争论,但是构建 诫人们的那样:“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共识,新的时代呼唤着新的文 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竹【副 明,2l世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 可惜人类还是忽视了环境。直到寂静的春天一书发表,三、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世界性的环保运动才逐渐发展开来,此后,经过几十年的争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扬弃,是对古代文明和谐 论和探索,人与自然的对立局面依然严竣。的否定之否定,它的核心是人与自然

9、的和解,正如马克思指(一)急速增长的人口与资源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出的那样,“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 地球人口在20世纪呈现加速增长的特征,人口数量翻 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 番的速度越来越快,1930年世界人口是20亿,1999年已突 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所以“生态文明要求人破60亿大关,预汁2060年,人口将达到100亿。与世界人 类在改造自然界时,又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与优化人与自 口急速膨胀相反,作为支撑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的自然资源却 然的关系。它反映了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在人 日益短缺。以耕地为例:1950年全球人均耕

10、地面积5667平 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领域的扩展与延伸,是人类文明的生 方米,1991年已降为2667平方米,40年的时间,人均耕地 态化表现。一【6。,它强调“人自然社会”和谐一致 面积减少了一半,耕地的减少意味着粮食生产也将成为不容 的整体性,在认识自然及自然规律基础上,努力实现人与自 忽视的问题;此外森林、淡水以及支撑工业高速发展的能源 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但首先 资源也趋向枯竭,以能源为例,据勘察资料表明,按目前的 要改变我们传统的自然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消耗速度计算,石油和天然气最多还能使用30_35年,煤(一)转变观念,树立生态自然观 炭也仅能维持数百年

11、。以不断减少的自然资源来维持急剧膨 自然观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自然的根本态度 胀的人口,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在未来面临严峻的考验。和看法。生态自然观不同于建立在主客二分认识基础上的机(二)人类追求经济繁荣和奢华生活与环境支撑能力的 械自然观,它把地球生物圈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承。署雇认全球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及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长期以来,人们对“发展”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互制约,把人类自身发展和自然世界的进化看作是同构共 中,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把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经 生、协调发展的关系,“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 济增长指标以及人均GDP作为首要目标,因

12、而人类毫不吝 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 啬地使用一切资源来追求经济的繁荣。此外,人类还在追逐 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71 着奢华的生活,把物质消费水平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不断 “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 地追求和更新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物质财富上的挥霍无 然界之中的。州引所以只有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度造就了一个浪费型的社会。这种过渡消费有着与自然界自 提倡人的利益和自然界利益的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 身支撑能力的极度不和谐,人类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气、 的真正和解和人类社会的真正和谐。树立生态自

13、然观,要求 废物使得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达到域限并不断退化,我们的家 我们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意识,普及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 园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就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 在人类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把尊重和保护自然结合起来。 “在私有制和钱的统治下形成的自然观,是对自然界的真正 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缩小世界贫富差距的基础,也 的蔑视和实际的贬低。【卅无视自然界的支撑能力,一味追求 是寻求全球生态安全,改善人类生存境遇,实现全人类共同 经济繁荣和奢华生活,必然激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三)环境的整体恶化和生态的严重退化与人类健康生(二)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

14、观存的矛盾价值是表示物对人的有用性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价值36万方数据第22卷第3期生态文明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 技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提 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进步发展。生态价值观是 高,“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 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反思的结果,它承认自然对于人类具 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 有多重价值并要求人类充分认识其价值意义,强调人与自然 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 的依存性和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的责任,以生态的合

15、 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州引所以,只能依靠绿色理性为生产生活的价值归宿,建立“人自然社会” 科技,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的整体进化和谐发展的整体价值观。价值观的生态转变有利 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于我们思维的整体转变。将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转变为互利性 把当前社会发展与未来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 的价值取向,把人类的幸福衡量建立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最具有 上。为了实现全社会价值观的改变,我们应当综合运用多种 生态文明思想的社会,即“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 方式,加大宣传力

16、度,普及教育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 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的伦理观念;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抑 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 制过度消费形成利于环境的绿色消费;以生态价值观指导参考文献人类的实践活动,爱惜资源,提高利用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减少资源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三)发展绿色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72:35,256基于自然观和价值观上的转变,在实践观上人类选择了 3Es同上:(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发展的“可

17、持续发展道 阮M北京:人民出版社,路”,它是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反思和批判的结果。它要处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孚竺量含量全蠹旱鬯譬鋈犁墓耋墨:。婴耋癸妻曼耋堡耋当代。,9,9,5:。4。4,8同上。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卯,:。 一 “ 人之间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代际间的合理分配和永续利用。 。:菇,;5。l;- 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走绿色科技发展之6】魏菇青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新定位中共杭州市路。工业文明时期出现的“负效应”,使一些人对科学技术委党校学报2004(3) 采取了怀疑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但真正造成生存危机的应9同上(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18、971:926,927 该是人类自身而非科学技术本身,摆脱生存危机还得依靠科Ecology Civilized Field of Vision Human and Nature Relations ReconsiderationZHAO Lihual,ZHAO Yuanhon92(1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 1 16,China)Abstract:The ecology civilization requires US tO reconsider the human and th

19、e natural relations, reconstructs the human and the natu ral harmonyFrom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al historical conditionthe realistic contradiction as well鹪the present age puzzled and 80 on aspects analyze,pointed out that the oonstmction ecology civilization is t0 histOrical and the reality resensi

20、demtion result,also real-izes the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 that mus!be taken,and propos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ecology civilization first requests the humanity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ets up the perso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natural view,the values and the develop-Key words:r

21、econsideration;human and natUre;harmony;ecology civilization(上接第28页)The Strategic Purpose of Japan s Intervention inTaiWan Issues After the Cold WarYANG XiaohuaLI Hong-jin(College 0f Social and Human Science,Yan台n University,Yan矗n 716000)Abstract:After the Cold War,Japanese government has kept on ad

22、justing her policies on TaiWan tO improve relationship with it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bt写哪tO intervene in TaiWan issues for the purpose of becoming a political superpower,containing the devel opment of China and 80mc other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sHowever the ultimate strategic purpose is to contain the developmentof China and stop the reunification of Chinese nation by intervening TaiWan issuesthe domestic issues of China Key words:strategic purpose;Japanese policy on Taiwan;SinoJapan relationship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