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76684268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地铁九号线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一一年六月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项目负责人:郝以显地质编录:龙里宁 黄国棉 报告编写:汪令明报告审核:温 京总工程师:黄以光总 经 理:黄奕芳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二一一年六月目 录1 概述第1页1.1 任务依据第1页1.2 工程概况与勘察范围第1页1.3 勘察要求与目的第1页1.4 勘察方法与完成工作量第2页1.5 勘察执行标准第2页2 岩土工程特征第2页2.1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第2页2.2 岩土分界线第4页2.3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

2、岩土第4页3 水文地质条件第5页3.1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补给第5页3.2 地下水的腐蚀性第5页4 土石方可挖性分级和隧道围岩分类第6页5 隧道洞身经过围岩类别第6页6 岩土工程条件评价和工程措施建议 第7页6.1 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第7页6.2 不良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 第7页 6.3 工程措施建议 第7页7 其它说明第8页附 表1、钻孔数据一览表(附表1)3页2、溶土洞特征一览表(附表2)9页附 图1、综合图例1页2、钻孔平面布置图8页3、溶洞土洞分布图8页4、隧道中间溶洞土洞分布图8页5、隧道底板以下溶洞土洞分布图8页6、工程地质剖面图47页7、钻孔柱状图103孔8、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3、1页9、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页10、岩芯照片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补充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概 述1.1 任务依据拟建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属于广州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业主单位是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中铁十六局通过工程招投标,承担了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4标段工程施工任务。广州地铁九号线施工四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上,工程内容包括:【花都广场站】、【马鞍山公园站】、【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盾构区间】、【马鞍山公园站至清布站盾构区间】。受中铁十六局委托,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于2011年5月24日至6月18日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4标花都广场

4、至马鞍山公园区间场地进行了补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广州地铁九号线4标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1.2 工程概况与勘察范围花都广场站至马鞍山公园站区间土建工程,左线设计起止里程为ZCK9+864.500ZCK11+165.551,长链9.887m,区间长度1310.938m;右线设计起止里程为YCK9+864.500YCK11+165.530,长1301.030m。本区间线路从花都广场站出发,一路沿着迎宾大道直行,在凤凰北路处以R-400m的曲线右转,最后在迎宾大道与百寿路交叉处东南侧设马鞍山公园站。线路主要沿迎宾大道敷设,迎宾大道为东西主干

5、道,规划宽度60m,现状道路宽度40m。线路轨面尽量敷设在灰岩岩面以上,在满足覆土的要求下以盾构形式通过。本区间线路最大纵坡6.613,最短坡长250m。线路最小埋深4.85m,最大埋深8.6m。1.3 勘察要求与目的1.3.1 勘察任务和目的 本次补充勘察工作任务和目的主要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施工4标土建工程补充地质勘察方案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规划制定的,勘察工作的目的:(1)详细查明勘察范围的地形地貌特征、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地层层序、地质年代、岩层产状、岩层接触关系等;(2)详细查明岩土特征、岩土分布、岩土界面,划分和描述岩土层,查明基岩面的埋深与起伏;(3)详细查明勘察范围内及其附近

6、土或不良工程地质单元(淤泥、砂层、膨胀性岩土、断裂、风化深槽等)以及特殊地层和岩性(石灰岩及其洞穴、煤系地层及其采空区)的特征和分布;查明场地灰岩中溶洞的发育深度、高度和填充物等。(4)详细查明软土分布范围、厚度、固结状态、富水性和震陷特征,地下硬土层的埋深与起伏;查明砂层的分布与厚度,透水性、液化特征等。 (5)查明距离隧道比较近,为天然基础、高层等重要建筑物下的岩土特征、岩土分布,提出盾构经过前对地基处理方面的建议;(6) 查明盾构始发、接收地段土质情况;(7)查明联络通道施工位置处地质情况,提出是否需要对联络通道上方及周边岩层进行注浆加固的建议;1.3.2 钻孔布置及编号(1)花都广场至

7、马鞍山公园区间布置钻孔103个。(2)钻孔密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钻孔间距较大或结构平面内没有钻孔。详勘钻孔揭示溶土洞直径大于3m的地段(含多层串状分布溶洞);线路上方有建(构)筑物阻碍,无法钻孔的地段;(3)已有的钻孔资料揭露的情况经不起推敲以及相邻钻孔差别很大的。(4)其他认为有必要进行补充勘察的。如盾构通过时风险较大,出现问题较难处理的地段,需要提前摸清地质情况。(5)本次勘察钻孔编号为采用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钻孔编号系统。补充详勘钻孔编号为MIZ4-HM(HMJS)-*(加*),MI代表轨道交通(地铁)九号线,Z代表钻孔,4代表详细勘察阶段岩溶补勘,HM代表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HMJ

8、S代表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技术孔, *为勘探孔序号,加*增加钻孔。1.3.3 钻孔深度钻孔终孔深度:土层进入隧道结构底板下5m,如遇基岩入岩23m;如结构底板下钻遇土洞、溶洞,钻穿土洞、溶洞后入1m基岩。1.4 勘察方法与完成工作量1.4.1 勘察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第5.1条、第5.4条有关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综合各种勘察方法或手段互相印证,主要采用钻探取芯、野外鉴别、取岩样、岩芯拍照等手段。各项工作的实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及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1.4.2 勘察进程本次勘察工作在2011年5月24日钻探设备进场

9、正式开始,钻机先后分二次进场施工,至2011年6月18日外业施工结束。完成勘察钻孔103个。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自2011年6月6日至2011年6月28日结束,本次勘察报告中剖面图将前期详勘钻孔利用,并出版完整剖面图。1.4.3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1及钻孔数据一览表(附表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1序号项 目单位工作量备注1钻探孔/米103/1736.092标贯次73土样个54岩样个15孔位测量孔1036岩芯照片孔1031.5 勘察执行标准(1)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

10、01)2009版;(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5)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J87- 92);(6)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2 岩土工程特征2.1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按照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总包总体部编写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中有关的分层原则,根据沿线所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风化程度等工程特性,现分别对本场地范围内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分述如下。2.1.1人工填土层(Q4ml)本区间场地分布的人工

11、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素填土:呈褐黄色灰黄色为主,局部黄红色、杂色等,局部表层为水泥(砖石)路面,厚1060cm,主要由粘土夹砂或碎石组成,偶见植物根系,松散稍压实。厚度0.506.80m,平均2.83m,层底标高5.0411.76m。除极少数钻孔缺失外,填土层广泛分布于本场地表层。在地层代号为。2.1.2冲积-洪积层(Q3+4al+pl)(1)冲积-洪积粉细砂层(Q3+4al+pl)灰白、灰黄色,以粉细砂为主,主要组成为石英,含10%左右粘粒,饱和,松散稍密砂粒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级配一般。层厚1.203.90m,层顶标高8.609.41m。本层仅于钻孔MIZ4-HM-40、MIZ4-HMJ

12、S-01有分布。在图表上代号为。(2)冲积-洪积中粗砂层(Q3+4al+pl)灰白、灰黄色,以中粗砂为主,主要组成为石英,含5%左右粘粒。砂粒成分以石英和长石为主,磨圆度一般,级配良好。饱和,呈中密状为主,局部稍密状或松散状。主要分布在本区间西段,呈层状连续或断续状分布,层厚1.0012.00m层,层顶标高-0.1911.76m。在图表上代号为。(3)冲积-洪积粉质粘土(Q3+4al+pl)呈灰黄色、灰白色等,主要由粉质粘土局部夹粉土组成,局部含砾砂。粉质粘土可塑状,局部软塑状或硬塑状。主要分布在本区间西段,呈层状连续或断续状分布,层厚0.506.8m,层顶标高-0.6011.60m。在图表上

13、代号为。本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5:(4)冲积-洪积淤泥质粘土(Q3+4al+pl)呈灰黑、深灰色等,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含有机质,局部含腐木,饱和,以流塑状为主。本区间仅钻孔MIZ3-HM-010、MIZ4-HM-25揭示,层厚0.61.50m,在图表上代号为。2.1.3残积土层(Qel)本区间场地残积土层主要由灰岩、炭质灰岩、粉砂岩风化而成,根据母岩性质、残积土的状态和密实程度划分为:软塑状炭质灰岩残积土层5C-1A、可塑状残积土层5C-1、硬塑状碎屑岩残积土层5C-2三个亚层,其特征分述如下:(1)可塑状碎屑岩残积土层:呈褐红、灰黄等色,为风化残积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含少量粉细

14、砂或风化岩岩屑,稍湿湿,呈可塑状。区间以局部尖灭状或透镜体分布,常与硬塑状粉质粘土呈渐变过渡关系,层厚0.505.70m,层顶标高-3.895.11m。在图表上代号为。(2)硬塑状碎屑岩残积土层:呈灰黄、灰白色等,为风化残积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含砂和风化岩岩屑,呈硬塑坚硬状。本层仅MIZ3-HM-044号钻孔揭示,层厚0.506.30m,层顶标高-5.574.42 m。在图表上代号为。(3)软塑状残积土层:呈灰黑色,以粉粘粒为主,由炭质泥岩风化残积而成,易污手。呈软塑状,间流塑状薄层,底部接近基岩多呈流塑状,为高压缩性土。层厚0.2018.10m,层顶标高-8.166.14m。除少数钻孔缺失

15、外,广泛分布于本场地基岩顶面。在图表上代号为。2.1.5岩石风化带根据母岩岩性,将岩石风化带分为两类分述如下:(1)断层角砾岩(F)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发现构造破碎带。受该破碎带影响,两侧岩石蚀变作用强烈。其岩性表现为角砾岩。青灰色肉红色,由砂岩、灰岩及泥岩在构造作用下形成,胶结物主要由泥钙质矿物组成,岩心较破碎,多为角砾状构造,局部呈泥夹碎块状。砾径一般为25cm,大小不一,呈次棱角状,具硅化,偶见有擦痕,局部碎裂及糜棱化严重。本层仅MIZ3-HM-170号钻孔揭示,层厚3.3m。在图表上代号为。利用花都广场站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其天然状态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2 MPa。(2)灰岩中风化岩带

16、(C1ds )呈灰色为主,为石炭系石蹬子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微晶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或块状,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本层于钻孔MIZ4-HM-3、4、10有揭示,揭露厚度0.200.30m,层顶标高-2.46-0.30m。在图表上代号为。(3)灰岩微风化岩带(C1ds )呈深灰色为主,为石炭系石蹬子组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微晶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较完整完整,岩芯呈短柱长柱状,常见有溶蚀凹面。岩质较坚硬,岩溶(溶洞、土洞、溶沟、溶槽)极发育。RQD值为30%95%,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本层大部分钻孔有揭示,揭露厚度0.108.10m,层顶标高-6.304

17、.43m。在图表上代号为。2.2 岩土分界线残积土层和岩石全风化带在成因上属于岩石,但在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方面具有土的特性,室内试验结果也是按土层提供,在可挖性方面考虑,它们与岩石强风化带有明显的差别。为了工程实施的便利,本次勘察将岩土分层层划分为岩层,将岩土分层分为土层(本次勘察层缺失)。即在垂直方向上岩石强风化带的上界为岩土分界线。2.3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2.3.1 砂土液化根据前期详勘资料: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若按7度的要求判别,冲积洪积粗砂层判别为部分轻微液化;冲积洪积砾砂层不液化。综合判定:出现粗砂层处可按轻微液化考虑,其它地段均按不液化考虑。

18、2.3.2 软土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主要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低透水性、强度低、高压缩性,并具触变性、流变性、不均匀性的特点。本次勘察揭露场地软土为第四系河湖相沉积淤泥质土层,该层沿本区间呈零星分布,很不稳定,共有2个钻孔揭露,呈夹层或透镜体状分布,揭露厚度0.61.50m。根据地区工程经验,该层土具备软土特性,具高含水量,大孔隙比,高压缩性,固结性差,易发生压缩变形。本场地软土层厚度小,对工程影响小。2.3.3 溶洞及土洞本次补充勘察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参与统计钻孔为103个,揭露发育溶洞及土洞的钻孔

19、84个,见洞率为81.6%;前期详勘区间总钻孔319个(含利用钻孔),其中135个钻孔见有溶洞、土洞,见洞率为42.3%。两次勘察共参与统计钻孔为422个,揭露发育溶洞及土洞的钻孔219个,本区间全部钻孔见洞率为51.9%。溶洞及土洞多呈半充填和无充填状态。勘察揭露充填物质多为流塑、软塑状粘性土,易被水流冲蚀,局部洞体充填物夹碎石,为近期塌落物,钻探中表现为漏水,地层软弱,工程性质差,钻具自重下沉现象;无充填物岩溶为空洞,在钻探中出现掉钻杆现象,严重漏水。场地揭露溶洞及土洞发育数量较多,其危害性大,外界条件的改变或人为活动影响会加速土洞发展速度,可导致地面沉陷,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很不利,存

20、在潜伏的危害性,应引起充分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治理。3 水文地质条件3.1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补给3.1.1 地下水位本区间场地为剥蚀垄状残丘地貌边沿,揭露第四系地层为人工填土,冲洪积砂层(西北角局部)和粘性土层及坡残积层,基岩为石炭系岩层,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排泄等因素控制。勘察期间揭露沿线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002.50m,标高为9.9711.43m。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的赋存、补给及排泄关系密切,每年510月为雨季,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冬季因降雨减少,地下水位随之下降,年变化幅度为2.503.20m。3.1.2 地下水类型 根据勘察揭

21、露各岩土层特征,主要含水层的岩土条件,按照地下水的赋存方式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砂层水)和灰岩溶洞裂隙水二个类型。 (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本次勘察揭露的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为冲积洪积砂层、层,其富水性和透水性与砂土颗粒组成有关,砂质颗粒越粗,分选性好,砂质纯净,则富水性好,径流通畅,透水性强,反之则差。从抽水试验结果分析,砂层的富水性和透水性好,渗透系数为属中等强透水层。由于冲积洪积土层和残坡积土层含水贫乏,透水差,属弱透水层,起到相对隔水作用,因此对于埋深较大的砂层水一般具有微承压性。(2)灰岩溶洞裂隙水灰岩溶洞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石灰岩岩溶发育地段,其赋存条件受岩溶发育程度、形态特征、规

22、模大小以及裂隙充填情况等因素影响,富水性和渗透性及涌水量变化较大。在溶洞发育或岩石破碎地段,岩层的富水性和透水性好,具强透水性,涌水量很大;在岩溶裂隙不发育,为完整或较完整岩石地段,岩层富水性和透水性差,为弱微透水。因此岩溶水的赋存条件复杂,直接与岩溶发育情况密切相关,由于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岩溶发育在下伏岩层中,上部冲洪积和残坡积土层有一定厚度,透水性差,一定程度上起到相对隔水作用,因此岩溶水具承压水特征。3.1.3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第四系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灰岩溶洞裂隙水主要由侧向径流补给以及在水位下降时由第四系砂层水层越流补给

23、,排泄方式主要表现为大气蒸发或人工抽汲地下水。3.2 地下水的腐蚀性根据前期详勘资料:场地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4 土石可挖性分级及隧道围岩分类4.1 土石可挖性分级根据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附录B,土石分级如下:1.级松土人工填土,冲积形成的砂层,即岩土分层、层,为级松土。机械能全部直接铲挖满载。2.级普通土冲积、残积形成的粘性土,即岩土分层、和为级普通土,机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铲挖满载,或可直接铲挖但不能载满。3.级次坚石岩石中风化带和微风化带可划分为级次坚石,即岩土分层层,用爆破法开挖。4.2 隧道

24、围岩分类按照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7-1999)4.3条隧道围岩分类标准,结合本场地各岩土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完整状态等特性,将本场地隧道围岩分类如下:1、类围岩 包括素填土和冲积砂层,即岩土分层、5C-1A、 5C-1B层。围岩极易坍塌变形,有水时,土、砂常与水一齐涌出,浅埋时易坍塌至地表。 2、类围岩 一般第四系的硬塑坚硬的粘性土及已风化成土状的岩石风化带,即岩土分层5C-2层。 3、类围岩灰岩中等风化带,岩土分层可划分为类围岩。拱顶无支护时可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爆破震动过大易坍塌。4、类围岩 灰岩微风化带,岩土分层可划分为类围岩。暴露时间长可能

25、会出现局部小坍塌,侧壁稳定,层间结合差的平缓岩层顶板易塌落。5 隧道洞身经过的岩土条件5.1 隧道洞身主要围岩类别根据本次勘察结果,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第四系砂层,局部地段隧道底板穿越风化残积土和中微岩层,隧道综合围岩类别为类。5.2 隧道洞身岩石抗压强度根据室内岩石试验成果,勘察区段内竖井经过的岩石饱和抗压强度详见下表6:隧道洞身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值 表6编 号岩 层 名 称参与统计样品数范围值(MPa)平均值(MPa)标准值(MPa)微风化灰岩6924.379.547.445.06 岩土工程条件评价和工程措施建议6.1 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评价根据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院编写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

26、场地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09年):近场区北东北北东向的龙塘金利断裂带、石碣断裂、广州从化断裂带,北西北北西向的白坭沙湾断裂带,近东西向的银盏永汉断裂带、瘦狗岭断裂带和广州三水断裂带在早第四纪有活动,但在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不明显,本次勘察未钻遇断裂构造,可不考虑地震时地表断层对工程的影响。场地地形平坦,属广花冲积盆地,上覆饱和砂土较广泛分布,有一定厚度,为可液化地层;下伏灰岩分布较稳定,岩溶发育较强烈,分布规律性差,形态规模难以确定;同时岩溶发育可导致地面塌陷;场地土的类型属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地基液化等级属轻微液化,为抗震不利地段,因此,总体上来看,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场地

27、相对稳定,适宜地铁工程建设。但本区间浅部溶洞发育强烈,在线路附近抽排灰岩溶洞裂隙水的情况下,极易诱发地面塌陷,危及线路运行安全,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6.2 不良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 6.2.1溶洞、土洞花都广场至马鞍山公园区间沉积的石炭系灰岩地层由于风化和溶蚀作用,造成岩面起伏变化大,表层溶沟、溶槽、溶隙及溶洞等发育强烈,局部地段由于风化作用形成溶蚀凹槽;下部岩层中发育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差,深度变化大不稳定,规律性差,其形态特征、规模和分布范围难以确定。本场地发育的土洞主要是由地下水活动形成,位于岩面附近,其形成和发展与岩溶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勘察中钻遇溶洞和土洞219个钻孔,见洞率

28、为51.9%,潜在的危害性比较大,在地下水位大幅度频繁变化情况下(尤其人工大量抽汲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土洞会加速发展,在与地表水体连通时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地面塌陷。溶洞、土洞及溶蚀凹槽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产生不良影响,对隧道工程施工影响甚大。6.2.2 松散砂土根据本次勘察资料,砂层呈松散中密状,尤其松散状砂土层,钻探过程中易坍孔,埋钻,甚至导致地面塌陷,因而在隧道施工前应对部分地段松散砂层采取加固处理,尤其在邻近建筑物、重要构筑物部位,应预先对砂层进行加固,以防地下水流失造成地面沉降而影响建筑物安全。6.2.3 地下水沿线勘察揭露的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砂层、层,以及下伏灰岩地层中

29、发育的灰岩溶洞裂隙水。其中粗砂、砾砂层水富水性和渗透性好,属中等强透水层,含水砂层分布较稳定,连续分布,其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涌水量较丰富;灰岩溶洞裂隙水受岩溶发育程度、规模大小、连通性、及充填情况等因素影响,富水性和透水性变化较大,在岩溶发育和岩石破碎地段,含水丰富透水性好,具承压性,属强透水层;岩石完整地段,富水性差,属弱微透水层。第四系砂层水为强透水层,含水丰富,下伏灰岩溶洞裂隙水,具承压性,当上部砂层水与下部灰岩溶洞裂隙水连通时,易引起地面塌陷事故发生。6.3 工程措施建议6.3.1 场地溶洞和土洞发育,建议对隧道底板以上所有溶洞和土洞进行处理,对隧道底板以下3m范围内发现溶洞和土

30、洞亦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袖花管注浆、高压旋喷等。6.3.2 隧道在部份地段存在上软下硬现象,如ZCK11+000附近,上部为松散状砂土层,下部为微风化灰岩,因而盾构机在穿越该部位时,应注意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盾构机的位移偏斜,控制施工进度,同时做好相应的止防水措施,由于微风化岩强度高,对盾构掘进的影响较大,施工中应引起注意,防止由于微风化岩造成的盾构机刀盘损坏和卡钻等事故。6.3.3 场地砂土层分布广泛,对砂土层要注意防止涌砂和坍塌,采取必要的止水措施,要加强支护措施。砂土层围岩类别为类,不能自稳,易坍塌,因而在盾构掘进时,要注意冒顶及由其引起的地面沉降,应加强对上部拱顶和拱壁的支护

31、,以防拱顶和拱壁坍塌而造成砂土层的地下水涌入或砂层管涌现象发生,建议采取相应的固土和止水措施,以防工程事故发生。6.3.4 建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支护措施并采取必要的止水措施,对支护结构、围岩变形及地下水位进行动态监测,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开挖的顺利进行,采用信息化指导施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6.3.5 本区间沿花都区迎宾大道行进,道路及人行道内地下管线杂乱密布,有部分管线埋置较深,在工程施工前应进一步对场地内管线进行探测和调查,以便对重要管线采取保护措施。7. 其它说明(1)本报告坐标和高程采用广州市城建坐标和高程。 (2)岩土参数建议值和有关内容请参阅2009年11月广州市轨道交通九号线工程B标段花都广场站至马鞍山公园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在广州地铁二号线有较成功经验,可借鉴。8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