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76651585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摘要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摘要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摘要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摘要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要 (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浅谈实施新课标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历史教师无法回避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新课标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才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 : 新课标 教学观念 转变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又必须顺应全球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为此,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

2、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的取向、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观点和实施建议,这无疑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挑战什么呢?挑战我们的教学观念。实施新课标,急需一批有改革意识的教师。从理论上以及实践的经验上来看,教师本身能否跟得上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实施新课标的成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理论着眼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新课标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探究性学习转变。因为“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为终身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那么,给了我们什么机遇呢?作为一名历史

3、教师,我感到再没有比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历史与社会更对人的完整实现给予全面的关注。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它为学生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环境,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这是我们历史教师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机会,在挑战和机会面前,我们历史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标中蕴涵的思想,接受多种学习培训、深刻钻研历史与社会教材外,关键还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那么,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教学观念呢? 一、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理”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

4、理”转变 历史新课标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指导者(且仅此而已), 担心学生不理解史实,于是就 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推着学生走”的办法,容易养成思维惰性,学生的思维逐渐钝化,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看教就是要看教师怎样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如何调动学生积极

5、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就教师作为设计者而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一堂课的宏观方面看,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从一堂课的微观方面看,教师要从引探教学法的各个环节入手,精心设计,如:思考题的设计、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各个环节时间设计、各个环节的内容设计等等。历史教师有一个观点必须正视,这就是“历史科的中心是在于发展学生对于历史探究的方法”学生不应只学那些“事实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关于“历史这一门知识是如

6、何而来”的“程序性”的知识。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搜集事实、日期、名字和地点,而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思考,提出问题,并且能自己整理论据来回答问题;同时能超越课本提供的史实,自己查阅历史记录,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期刊、日记,以及研究工艺品,访问历史古迹和其他过去的证据,富有想象地考虑这些记录建立时的历史条件,并对比当时在同一问题上的各种不同观点。这是一个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理”转变的平台。看“学”的中心就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学生根据

7、这些信息在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特点会在这种主动的探究学习中激活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通过对原始文献资料的搜集、寻找、阅读或运用,图表的制作,角色的扮演等手段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使整个学习充满吸引力,充满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理”转变的手段。 二、由“教师”向“学友”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这在历史教学中尤其凸现,师生之间显然不平等。教学中的师

8、生关系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杜威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永远是平等的。只有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学生的智慧、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意图才得以较好的贯彻。同时,教学活动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特征,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以师生间心理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特征。如果没有民主、和谐的气氛,这两种交流确实是很难实现的。新课标指导下编写的历史与社会(沪教版)就是这样一种新课程体系,它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历史教师自身而言专业知识是其必备素质的重要内涵,而且这种内涵还在不断扩展和延伸。随着史学家的研究视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一步扩展,史学研究也向纵深拓展

9、,并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的局面,对历史问题作微观探析以及整体的、综合化的研究。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历史课程的内容也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了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的内容,同时编入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感悟历史史实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历史课程的改革一方面趋向于反映出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思想、社会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整体的历史、全面的历史;另一方面也与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教师在这种情势下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历史教学及研究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吸取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范围,改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历史教师的一大特

10、点,就是其知识不但要精而且要博,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呈现出专业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更是如此。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掌握历史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丰富的通史和史学理论知识,断代史、国别史、专门史、地区史以及社会史、文明史、思想史、宗教史等,才能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其次是及时了解掌握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方面的知识。只有了解这些知识,才能及时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另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新课程改革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再对相

11、关学科的知识一无所知,必须及时进修相关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哲学、美学、书法、雕塑、绘画、宗教、法律、音乐、军事等知识。只有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丰富、加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开放、创新思维的能力。有了这一切历史教师就是知识的“皇帝”了吗?不是。不仅不能以“知识的皇帝”自居,而且,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转变。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逐步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

12、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更是师生彼此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交往日对话成为课堂上师生的重要链接。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的醇蜜。交住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应该从教学的“权威宝座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

13、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学友”,在激烈的争论中做“裁判”。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让他们觉得河两岸生命之树常青! 三、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对花木“修枝、造型”这是一种伤害。花木是按照园丁的审美标准被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艺术品。在园丁看来不合乎自己情趣的“歪技”、“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随意“修剪”,可以培养出自以为美的“盆景”。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怪才、偏才、狂才的发展。教师

14、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教育家的。我以为这不仅仅作为历史教师应该转变的教学观,还应该成为所有教育者的教学观。 四 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实施新课标历史 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所谓研究型教师,除了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敏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 历史

15、教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反思、探讨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心理等。对历史教学活动始终保持一种探索的习惯并及时加以总结。通过“思考探索总结再思考再探索再总结”的良性循环过程,不断总结和探索历史教学问题,逐步形成理论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 同时,历史教师还应关注著名史学家的学术论文和教学经验及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象

16、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如顾颉刚、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钱穆、郭沫若、翦伯赞、白寿彝等人的学术论文精品,以及中学历史教育学、历史教育概论、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评价、历史思维能力研究等最近出版的、高水平的历史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学习、吸收著名史学家的学术论文的精髓和研读历史教育、教学理论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推动历史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中国儒家道德的经典,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这是一种

17、壮烈的牺牲精神,我们不能否认它积极的一面,但是,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不仅是历史教师,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在吐尽了芳丝或照亮了世界后就毁灭掉自己。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实施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冲击着旧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行为观念,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并变得更为复杂,历史教师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桃战,要顺利实施新课标,真正落实历史与社会课的各项要求,首先要求历史教师要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这是实施新课标完成新一轮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主要

18、有三个方面,即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一)学校因素:这是研究者普遍认为的教师职业压力的最主要的压力源。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工作量太大、学生难教育、升学压力大、领导不正确评价、教师间竞争激烈、学生考试不理想、学习评职受阻、班级管理不成功、同事间不正当竞争等。这些学校的因素就原因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由于学校管理和条件给教师造成的职业压力。 (2)由于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而引起的教师职业压力。(3)学校的人际关系可能影响教师的心态,促使压力的产生。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教师职业压力源中占第二位的压力来源。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收入低、与家长关系难处理、家庭不支持等。关于社会因素我们可以

19、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 (1)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待遇导致教师压力。 (2)社会的变革使教师感受到压力。(3)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使教师感到压力。(4)教育的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的压力。(三)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人价值无法实现和课堂教学不受学生的欢迎。 (1)教师过高的期望。(2)能力素质。(3)教师过强的感受能力。2、和学员或同事们交流讨论:最近有哪些烦恼和忧虑?答:教师由于其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更为复杂。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应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乖僻和感情压抑,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20、 由于学校管理和条件给教师造成的职业压力。工作量超负荷,时间被占用,没有参与管理的机会,班级规模大,设备落后等等,这些实际问题困扰着大多数的教师。 由于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而引起的教师职业压力。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学生总没有理想的成绩,学生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这一切都是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常使教师产生厌卷感。 学校的人际关系可能影响教师心态。同行很少真心面对,甚至有时要互相拆台,校方未给予充分的理解。可见,因人际关系引起的压力也是普遍存在的。 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较差等也是教师职业压力的潜在因素。面对当今社会的急剧变革,教师往往来不及去面对,无法适应。而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教师的工作质量,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都很高。社会普遍把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都归罪于教师。 个人价值无法实现和课堂教学不受欢迎,是教师个体存在的严重心理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