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76647320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6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硕士专业学位(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北大学研究生院二一二年八月目录中北大学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3430102机械工程 5430104仪器仪表工程8430105材料工程 11430107动力工程 14430109电子与通信工程 17430111控制工程 22430112计算机技术24430113软件工程 27403117化学工程 29430125安全工程 32430126兵器工程 35430134航天工程 37430135车辆工程 39430137工业工程 41430140项目管理 43430141物流工程 45中北大学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2、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 在各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一、培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培养专业领域应认真确定本专业领域内涵、领

3、域覆盖范围、前沿研究领域。培养方向要体现本专业领域发展和社会多样化需求。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在校或联合培养基地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阶段以班为单位集中进校学习1 2 次,每次至少 2 个月,累计 4 个月;论文阶段累计进校 2 个月,一般将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及论文后期修改等环节安排在校本部进行。(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为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17 学分以上。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考核及管理,严格执行中北大学的有关规定。(3)课程教学以面授为主, 在培养

4、基地和学校集中授课。 公共课由中北大学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担任;专业课一般由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企业有关方面的专家授课。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组织及管理,严格执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4)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合作单位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5)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其中,课程阶段 1.52 年,论文阶段 1.5 2 年。凡提前参加过工程硕士班跟读者,其学习年限从正式取得入学资格起不得少于 2 年。四、关于双导师

5、制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即双导师制。1、导师的确定学校导师由具有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资格、并且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学校导师应在工程硕士入学一年内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企业导师由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应在工程硕士入学后一年内确定。2、导师的职责双导师中应以学校导师指导为主。学校导师主要负责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特别是理论部分)的指导。学校导师应对工程硕士论文的质量负责。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中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的选题,论文实践部

6、分的指导等。双方导师应经常交流情况,互相配合,共同指导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3、导师指导小组的职责参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其他教师,可与导师一起组成35 人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协助导师,在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工程实验、论文工作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发挥导师组集体指导的优势。五、学位论文工作(1)基本条件 :按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规定修满学分、通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的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者,均可申请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课程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3)论文开题报告 :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

7、选题。论文选题报告要引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论文选题初步确定后,应向专家小组作开题报告。专家小组由至少3 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通过者即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本环节要求以书面和会议形式,在答辩前1 年半完成论文的选题报告、论文计划。(4)中期考核 :论文开题后,应由学校对课题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开题后的6 8 个月内进行。2(5)论文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

8、应用;2、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5、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工程设计与实施。内容要求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

9、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6、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另要求如下:1)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 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 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侧重于工程管理

10、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论文应在双导师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论文应有完整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考核表。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由导师组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性,应用性,真实性和规范性进行预审,预审未通过者,不能进入答辩。(6)论文评阅:论文应聘请三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13人为本校和申请人单位以外的专家(1 人应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 。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7)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 7 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

11、有1/3 应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要求有3 人是硕士研究生导师, 2人是论文评阅人),导师不能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委员会设秘书1 名,秘书应由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担任。4430102机械工程一、领域概况机械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财富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领域。它是一个传统的工程领域,自人类有史以来,就为生产活动所关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乃至当前的信息革命,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同机械工程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也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工程领域,随着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材

12、料科学的发展和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围,并促进了机械产品和生产过程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续化、高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本领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等工程领域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二、领域覆盖范围1、本工程领域适应的行业范围:机械制造设备及生产系统;机械制造装备及生产系统;工程机械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系统;起重、运输车辆及生产系统;2、本工程领域覆盖的工作性质范围:从事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从事机械设备的制造及管理;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及过程控

13、制;从事数控设备的故障诊断及智能检测;从事机械设备的质量、性能检测、试验和特性分析;从事制造企业管理;从事其他生产设备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3、本工程领域包含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5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三、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机械设备设计、 生产制造、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及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验技术与机械性能分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四、培养方式和学

14、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在校或联合培养基地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阶段以班为单位集中进校学习1 2 次,每次至少 2 个月,累计 4 个月;论文阶段累计进校2 个月,一般将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及论文后期修改等环节安排在校本部进行。(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为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为 17 学分以上。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考核及管理,严格执行中北大学的有关规定。(3)课程教学以面授为主, 在培养基地和学校集中授课。 公共课由中北大学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

15、师担任;专业课一般由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企业有关方面的专家授课。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组织及管理,严格执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4)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合作单位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5)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其中,课程阶段 1.52 年,论文阶段 1.5 2 年。凡提前参加过工程硕士班跟读者,其学习年限从正式取得入学资格起不得少于 2 年。6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11 学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6 学分

16、)(2-3 门 )选 专业选修课修 (8 学分)课(4-5 门)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英语专业英语高等工程数学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检索机械系统动力学机械电子学工程控制理论及应用振动理论弹性力学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传感与测控技术机械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现代设计方法车辆结构系统与设计振动与噪声控制机械故障诊断学工程有限元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学时学分402603201603201201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授课备注方式讲授讲授讲授讲授讲授讲授讲辅讲辅机电工程学院讲辅讲辅机械工程与

17、自讲辅动化学院讲辅自辅一院自辅可根据企业的自辅需求和技术的自辅发展进行课程自辅设置自辅二院自辅可根据企业的自辅需求和技术的自辅发展进行课程自辅设置辅计算机类计算机技术应用及程序设计(1 学分)修课管理类系统工程(1 学分)实专业实践(2 学分)践环学术讲座节(1学分)总学分30 学分20120 12自辅自辅7430104仪器仪表工程一、领域概况仪器仪表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仪器仪表工程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提供检测、计量、监测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领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激光技术、电子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精

18、密机械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仪器仪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而且拓宽和发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使得仪器仪表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本工程领域涉及工程光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及自动仪表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工程领域。二、领域覆盖范围1本领域适应的行业范围:本领域的覆盖面归纳为精密计量测试仪器与系统、测控技术与仪器、光学仪器

19、、分析仪器、自动化控制仪器与装置、生物医学仪器与设备、显示及记录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等,涉及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轻纺、电力、核工业、航空、航天、兵器、造船、冶金、地质勘探、天文气象、生物医学、遥感及卫星探测等各领域。其工作涉及仪器仪表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仪器仪表的生产、制造与管理,仪器仪表的质量控制、性能测试、试验与特性分析,仪器仪表的使用、维修与设备管理。2本领域包含的专业研究方向:(1)光电精密仪器;(2)动态测试与智能仪器;(3)光电探测理论与技术;(4)智能结构与系统;(5)传感器与执行器;(6)自动化测试与控制技术;(7)智能信息系统;8(8)虚拟仪器及应用;(9)智能仪器与信号检

20、测理论;(10)无损检测技术及仪器;(11)图像处理分析技术。三、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仪器仪表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掌握近代仪器仪表设计理论和方法, 相关的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试验技术和现代光学、精密机械加工技术,以及仪器仪表使用、维修理论与技术,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该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专业领域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四、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在校或联合培养基地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

21、半年,其中课程阶段以班为单位集中进校学习1 2 次,每次至少 2 个月,累计 4 个月;论文阶段累计进校2 个月,一般将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及论文后期修改等环节安排在校本部进行。(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为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为 17 学分以上。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考核及管理,严格执行中北大学的有关规定。(3)课程教学以面授为主, 在培养基地和学校集中授课。 公共课由中北大学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担任;专业课一般由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企业有关方面的专家授课

22、。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组织及管理,严格执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4)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合作单位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5)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其中,课程阶段 1.52 年,论文阶段 1.5 2 年。凡提前参加过工程硕士班跟读者,其学习年限从正式取得入学资格起不得少于 2 年。9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授课备注方式公共基础课( 11 学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6 学分)选专业选修课修(8 学分)课计算机类辅(1 学分)修课管理类(1 学分)实专业

23、实践(2 学分)践环节学术讲座(1学分)总学分30 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英语专业英语高等工程数学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检索现代信号处理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专题现代传感理论与技术试验装备与检测系统设计专题光电探测理论与技术半导体物理微惯性器件与系统测控仪器前沿技术嵌入式系统及仪器虚拟测试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的理论与设计方法测量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评定方法VHDL 语言与 ASIC 设计惯性器件原理402603201603201201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40220120 12讲授讲授讲授讲授讲授讲授讲辅讲辅

24、讲辅讲辅讲辅讲辅讲辅自辅自辅自辅可根据企业自辅的需求和技自辅术的发展进自辅行课程设置自辅自辅自辅自辅自辅10430105材料工程一、领域概况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根据材料的组成结构,可分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特征,可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材料学及其发展不仅揭示材料本质和演化规律的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相关, 而且与提供材料工程技术的材料加工有

25、密切关系。材料工程是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化学工程等学科的综合,本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 并与冶金工程、 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二、领域覆盖范围(1)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 主要研究膨胀型微胶囊阻燃剂制备技术和磷腈系列无机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2)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研究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及性能, 包括纳米颗粒材料的成核生长规律、纳米材料的组装、结构及性能等。(3)高分子及其复合材

26、料: 从事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 以及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功能化和高性能化研究。(4)塑料改性与成型技术: 主要从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 塑料助剂的制备和应用,塑料成型工艺、设备及模具等方面的研究。(5)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 制备及应用:主要研究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的超细化制备技术,结晶控制技术与方法,超细化粒子结构及其性能,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成型等方面的研究。(6)金属材料改性技术: 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使金属材料的整体或局部成份与组织得到改变,从而达到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抗腐蚀性以及强度与韧性。(7)金属材料强化技术: 主要研究凝固过程和塑

27、性变形过程的微观组织与性能,从而11开发提高金属材料强韧性的技术。(8)精密塑性成形与改性技术: 以金属温成形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为特色开发精密塑性成形新技术和新工艺。 包括温成形基础理论研究、 精确塑性成形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与材料成形与性能控制研究等。(9)液态成型与过程控制技术: 针对铸造这一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 将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同传统技术相结合, 同时对国际先进的液态成型技术 电磁作用下的铸造新工艺技术开展研究,主要研究铸造工艺 CAD 及铸造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液态成形先进装备开发及应用、液态成形新理论新技术。(10)快速成型技术:主要研究粉体制备与改性技术、激光快速成型材料技术

28、、激光快速成型设备与工艺、快速制模技术。(11)焊接冶金与焊接材料: 以焊接电弧物理知识为基础,配合现代计算机检测技术,主要研究焊条工艺性设计理论的研究、药芯焊丝的工艺性评价研究、焊接加工工艺及其过程自动化。(12)先进焊接方法及其测控技术:主要研究激光及其复合焊接方法,焊接过程在线检测及控制。三、培养目标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

29、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四、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在校或联合培养基地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阶段以班为单位集中进校学习1 2 次,每次至少 2 个月,累计 4 个月;论文阶段累计进校2 个月,一般将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及论文后期修改等环节安排在校本部进行。(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为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为 17 学分以上。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考核及管理,严格执行中北大学的有关规定。(3)课程教学以面授为主, 在培养基地和学校集中授课。

30、公共课由中北大学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担任;专业课一般由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企业有关方面的专家授课。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组织及管理,严格执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12(4)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合作单位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5)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其中,课程阶段 1.52 年,论文阶段 1.5 2 年。凡提前参加过工程硕士班跟读者,其学习年限从正式取得入学资格起不得少于 2 年。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中国

31、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英语公共基础课专业英语必( 11 学分)高等工程数学知识产权基础修信息检索课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6 学分)材料加工基础(2-3 门 )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复合材料概论选专业选修课微观组织性能修(8 学分)组织强度学课(4-5 门 )材料动态性能模具 CAD/CAM计算机类人工智能原理(1 学分)辅修课管理类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管理(1 学分)专业实践实(2 学分)践环节学术讲座(1 学分)学时学分授课方式402讲授603讲授201讲授603讲授201讲授201讲授402讲辅402讲辅402讲辅402自辅402自辅402自辅402自辅402自辅201自辅201自辅2备

32、注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进行课程设置总学分30 学分13430107动力工程一、领域概况动力工程是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领域。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既有悠久的历史,又属于 21 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蒸气机的发明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开端,也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随着当今社会生活对动力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对热能控制和传输的迫切要求以及资源、 环境与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动力工程理论和技术工作者正面临着新的挑

33、战,动力工程必将在能源高效利用、洁净燃烧、远程节能和自动控制以及热能传输控制等诸多方面出现新的突破,并会对今后的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本领域涉及动力工程及热工装置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试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研究方法。所有的研究内容都离不开动力或能量的传递,现代动力工程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控制技术等各个学科知识。因此,动力工程相关的学科领域有: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包括电厂热能动力、冶金热能工程、热能通风与空气调节等学科) 、动力机械及工程(包括内燃机、汽轮机、锅炉与换热设备等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

34、和控制技术等。二、领域覆盖范围1、本工程领域适用的行业范围1)热力发电2)冶金3)发动机制造4)锅炉及换热设备制造5)工业炉窑制造6)材料工程7)石油化工8)机械制造等。2、本工程领域覆盖的学科研究领域141)工程热物理2)热能工程3)动力机械及工程4)流体机械及工程5)制冷及低温工程6)化工过程机械三、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紧密联系能源转换、传输与利用、工艺工程节能和污染物质排放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当在本学科内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能够

35、熟练的阅读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熟练掌握热工设备、能源转换和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对生产工艺、过程热工和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的原理及方法,能够对热工和环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经济评价。四、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在校或联合培养基地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阶段以班为单位集中进校学习1 2 次,每次至少 2 个月,累计 4 个月;论文阶段累计进校 2 个月,一般将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及论文后期修改等环节安排在校本部进行。(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

36、制。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为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为 17 学分以上。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考核及管理,严格执行中北大学的有关规定。(3)课程教学以面授为主, 在培养基地和学校集中授课。 公共课由中北大学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担任;专业课一般由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企业有关方面的专家授课。工程硕士的课程教学、组织及管理,严格执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4)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合作单位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

37、任手续。(5)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其中,课程阶段 1.52 年,论文阶段 1.5 2 年。凡提前参加过工程硕士班跟读者,其学习年限从正式取得入学资格起不得少于 2 年。15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英语公共基础课专业英语( 11 学分)高等工程数学必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检索修课学时学分授课方式402讲授603讲授201讲授603讲授201讲授201讲授备注专业基础课( 6 学分)( 2-3 门)选 专业选修课修 (8 学分)课 (4-5 门)计算机类辅(1 学分)修课管理类( 1 学分)实专业实践践(2 学分)环节

38、学术讲座(1 学分)高等内燃机学机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近代热物理测试技术动力机械结构强度及分析技术动力机械现代制造技术动力机械 CFD 数值模拟与应用动力系统仿真与测试叶轮机械与增压技术MATLAB程序设计计算机技术应用及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原理企业安全企业实习一年企业专业技术调查报告参加企业技改项目科技产品研发工程设计 ( 工艺 装备 仿真等 ) 参加企业项目立项论证或结题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学术讲座402讲辅402讲辅402讲辅402自辅402自辅402自辅402自辅402自辅201自辅201自辅201自辅201自辅21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进行课程设置总学分30 学分16430109电子与

39、通信工程一、领域概况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 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与通信技术主要是利用信息传输、检测、处理等基础理论解决通信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多媒体通信、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工程技术问题。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领域覆盖范围1)物理电子学(1)智能微纳结构与器件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功能结构、 器件尺

40、寸从宏量尺度发展到微/纳米尺度所凸显的基础效应和物理现象,揭示了e 指数半导体器件高灵敏传感测试方法,提出了“介观压阻效应 ”的概念,验证了在双势垒结构的高灵敏压阻效应,研制了具有矢量性的高灵敏度纳机电矢量水听器,开发了非接触无源信号传输的高温压力传感测试技术,发明了基于反铁电材料相变效应的大行程微执行驱动方法和弹道温度触发智能引信安全解保方法,研制了压电薄膜敏感单元与电感线圈一体化集成的MEMS微能源器件和高可靠性MEMS 微型电容储能器件。(2)微纳惯性传感与系统集成本方向主要研究以高温、高压、高速旋转以及高过载冲击等特种应用环境下对微小型、高可靠性MEMS 器件和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要求为需

41、求背景,实现了抗高过载的微小型化系列加速度计,并在潜射、飞航、巡航等多类型导弹三轴过载测试等领域成功应用;提出了基于 MEMS 惯性器件的半捷联惯性测量方法和具有行走/感知 /攻击功能网域单元所构成的网域化武器系统。2)电路与系统(1)电路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该方向的研究主要针对航天、 航空、兵器的复杂电子设备及系统的检测和故障诊断。该方向以现实需求为背景,以在研型号为依托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17包括基于各类现场和工业总线测试设备研究、自动检测仪器与设备研究与开发。(2)微电路系统针对武器高温、高压、高冲击过载和紧凑设计条件下的动态参数测试需求,研究微体积、微功耗抗恶劣环境的微型

42、器件和微型测量电路系统,用以完成各种武器系统实况下的加速度、压力、姿态等参数的测试,为炮射武器膛炸、弹道早炸和瞎火原因分析提供依据,为武器系统控制提供工况参数信息;为制导武器的发射、飞行和命中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参数、电气参数测试提供数据记录载体;为水下发射过程、再入大气层过程、弹道导弹高速落地过程、目标识别和匹配过程等复杂、高难度的测试提供微电路系统。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1)电子设备与系统该方向主要以航天、航空、兵器等领域恶劣环境下的动态测试技术和武器装备电子设备自动化检测为现实需求背景,研发了高温、高压、高过载条件下的动态测量关键技术和复杂电子设备及系统的自动检测、故障诊断技术,技术成果已

43、大量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领域武器系统的研制、测试过程,先后为几十个国防重点武器型号配备。(2)光电子器件与精密光电仪器该方向主要以光电子技术在微纳传感与精密测量领域的应用需求为背景, 提出了基于光学微腔物理的微光机电陀螺和微加速度传感器件; 实现了光离子化和红外吸收的多气体传感器和瓦斯报警器; 研制了基于激光拉曼光谱仪与调制技术相结合的应力测试仪器,解决了 MEMS 微结构静、动态应力测试的难题;实现了基于红外光干涉技术的高深宽比微纳器件形貌无损测试方法和仪器系统。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微波毫米波测量技术及仪器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微波毫米波电磁信号的特征与信息提取、微波毫米波网络与材料的激

44、励与探测、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设计与应用、微波毫米波参数计量等级及微波毫米波自动测试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相关理论、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2)无线传感技术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中的电波传播特性、无线组网、无线传输技术及系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5)通信与信息系统(1)数据通信技术与系统数据通信技术与系统主要以现代通信理论为依托,重点研究现代通信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的理论与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等,解决现代通信中信号干扰、网络高效传输和设备简化的问题。(2)特种信道通信技术特种信道通信技术学科方向依据低频通信、无线通信、微波电磁波和信息对抗的基18础理论和技术, 重点解决水下

45、、 地下、井下、室内等特种信道或受限空间中的信息探测、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测量等问题,并在信息侦察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信息进攻。(3)网络通信与信息融合网络通信与信息融合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科学技术的各领域,并朝着宽带、低延迟、多媒体综合技术以及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网络通信系统理论及其关键技术为研究基础,重点研究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网络和信息融合及其应用等。(4)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主要研究: ( 1)光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研究红外近场遥测的光信息传输方法,多维、动态、实时辐射(可见光、红外、紫外、 X 光波段)图像信息的获取及处理;窄脉冲激光信号的相干

46、探测技术; (2)光纤通信技术:主要研究半导体光电材料及器件,利用硬件光纤束以有序方式排列而成的光纤传像器件的生产工艺及理论、光纤传输技术等;( 3)光谱探测技术与系统:重点研究高温、高压及高冲击等恶劣测试环境下,瞬态、大量程的非电量非接触光谱测量的技术和系统。6)信号与信息处理(1)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方向主要依据现代信号和图像的新理论、新方法,重点研究 DSP、嵌入式等智能系统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超声信号和射线图像处理、分析和重构,完成信号和图像的快速处理、分析和可视化。(2)图像处理与信息反演图像处理与信息反演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物理场信息探测、智能图像处理、信息反演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47、,重点解决声、射线、超声、红外、电磁、微波等信息媒体的阵列传感技术与系统技术、 成像技术与系统、 多维信号的处理、 恢复、重建理论与方法,计算机层析( CT)成像方法及应用、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三维重建及识别技术、信息反演与信息评价等。(3)工业内视及非线性信号处理利用超声、射线、磁场、电场、微波、红外等物理媒体在构件内部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获取产品内部结构、形态的非线性信息的探测、处理、识别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工业产品研制、 生产、验收、使用的需求,研究工业内视技术的工程应用技术。三、培养目标电子与通信工程类工程硕士的培养侧重于工程应用, 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

48、型企业培养应用型、 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培养目标是:(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愿为祖国的经济建19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特别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最新成果,具有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新设备的能力。(4)能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四、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在校或联合培养基地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其中课程阶段以班为单位集中进校学习1 2 次,每次至少 2 个月,累计 4 个月;论文阶段累计进校2 个月,一般将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及论文后期修改等环节安排在校本部进行。(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为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为 17 学分以上。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考核及管理,严格执行中北大学的有关规定。(3)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