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详解、

上传人:ph****6 文档编号:76643656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及答案详解、(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聚集及答案详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全国卷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困难已极,今方图新,假设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

2、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庭。从之。亿年与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

3、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A顺昌民以刚为命谓即如此,何以示惩B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是欲置我何地耶D百姓

4、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庭10以下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范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范金人入侵。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假设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D廖刚敢于直言,亿年因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桧因此忌恨廖刚。

5、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桧,又引起桧的强烈不满。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假设屯田。 译文: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全国卷II王昙首,琅邪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

6、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假设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刺史,留镇城,以昙首为府功。太祖陵,自功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

7、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假设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D假设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

8、只是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A.昙首有识局智度一毫不受于人B.毅有器度,宰相才也妇女不得为饰玩C.诛徐羡之等,平晦闺门之,雍雍如也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10以下对原文的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式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快乐。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奉献很大。C王昙首在平定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

9、拟就,但昙 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容许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局部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四、23分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卷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

10、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假设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

11、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制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取材于“汉书延寿传“注释:历召:一一召请。 学言:学校。 不殊:没死。 掾史:下级官吏

12、的通称/6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7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所灭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8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揭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C

13、骑吏一人至后,敕功议罚白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拟定处分并且公布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理解:因亲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9以下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其始假设烦,后皆便安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 B. C.D.10以下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揭发的民俗,主和睦、礼让、宽容。B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C黄霸借助延寿打下的根底,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D延寿善于审案,严

14、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制止,诉讼锐减。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局部断句。5分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取材于“非子说林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卷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

15、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

16、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注散吏:闲散的官员。海昏:地名。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一样的一组是3分 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B、时有与访同者与贼战,斩首数百C、轶将周广烧城以

17、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7、以下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8、以下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B、周访性格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D、在*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

18、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9、断句和翻译。10分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卷嵇绍字延祖,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

19、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经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进展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

20、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假设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注。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保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节选自“晋书嵇绍传“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21、,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禀告。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能够。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看重。D时人许以远致许:容许。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假设释公服从私宴,的不敢辞也。AB.C.D.6下更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

22、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保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卷欧阳公讳颍,字孝叔。成平三

23、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颅州而治之。一再至日。二辞不行:初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日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公日勿捕与购

24、,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之。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物于莱所,皆是,然后欢日:“公,神明也。其治尤难者假设是,其易可知也。 公刚果有气,外严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

25、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递归焉。以景祜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狴b:监狱。簧z:竹席。鞫j:审讯。10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皆世指为难治者指:指称,称B州之吏民皆日“是素良子也素:一向,平素C公坚不回回:返回D亦以是持其身持:约束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A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B初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夫六国与皆诸侯,其势弱于D使与之游,待之极厚有志与力,而又

26、不随以怠12以下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薛颜之所以推荐欧阳颍自建宁县往万州代职,是因为他认为万州难治理,需任 用非常善于治理的人的缘故。B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C欧阳颍认为富家失盗是富家二子所为,将其抓获,严加审问,二子供认不讳,后又起获了赃物,百姓叹服。 D欧阳颍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才干,经丁晋公推荐拜著作佐郎,其后屡次任知州之职,景祜元年在家去世。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1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译文:2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译文:3其治尤难者假

27、设是,其易可知也。译文:14文中说“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章,说明“惟公不及的原 因。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卷吴汉,字子颜,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回;“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城中。五姓大喜

28、,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假设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阻江北为营,使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

29、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假设,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缺乏,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假设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7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鼓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敢轻冒进兵者斩汉乘利进逼 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A B c D8以下对原文有

30、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承受了他们的意见。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慌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假设,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置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2)比敕公千条万

31、端,何意临事悖乱!(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卷擒字子通,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大方,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阳,拜永州刺史。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

32、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假设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主叔宝。时贺假设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概,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之际,又

33、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节选自“隋书擒虎传“注撝hu:挥手呵斥。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次:驻扎。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委以平之任,甚为敌人所惮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来谒军门,昼

34、夜不绝闻擒将至,众惧而溃遂平金陵,执主叔宝A. B. C. D.10.以下对原文有关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军的侵扰,人丧失了锐气。B.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擒声名令军感到恐惧,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假设弼打败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假设弼。D擒平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之后才得以明白。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

35、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11.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文言文训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全国卷8、【解析】: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答案】A9、【解析】: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

36、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说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答案】B10、【解析】: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答案】D11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挽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全国

37、卷II8、【解析】: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答案】C9、【解析】:B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因而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属于“善治家。C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根本可以看作“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A、C、D三项均不合题意。10、【解析】: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

38、王昙首对根本情况介绍,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晦事后的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容符合原文相关容。【答案】B11、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让软弱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译出大意3分,“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近来的事情,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译出大意3分,“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卷6、【答案】A 【解析】背弃【错因】“或欺负之者“是指有一个人背弃了规定,在此有欺负“是欺诈、背弃的意思,而非现代汉语常用的压迫、侮辱“之意。错误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考

39、生判断错误在于不能识别错误设置手法,不能根据语境分析推断。7、【解析】B都是“如果没有“的意思。A前一个所,助词,后面加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后一个所,与为搭配表被动。C,互相,偏指一方。D连词,于是;介词,趁机。 【答案】B【错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掌握不准确,不牢靠。8、【解析】因亲爱父亲而受罚,恐怕有损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吧!【错因】关键字“亏的理解有误,应为“使亏,不能结合语境合理推断。 【答案】D9、【解析】为百姓对政策的态度,属侧面反映;是说门卒仰慕延寿,与延寿理政无关;亦非延寿理政。 【答案】C【错因】对筛选信息的要求审视不清,比方“直接反映“的要求;对文句语意缺乏把握。1

40、0、【解析】“善于审案无此信息。【答案】D【错因】不能将选项与文句做细致的比拟分析,做题凭主观判断。11、【答案】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子谓弟子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卷5、【解析】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拘留、收监;D应为“快乐地降服 【答案】C6、【解析】(A于是、就;趁机。B跟、同。介词。C来、用来。连词。D到。介词。) 【答案】A7、【解析】“之代他,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答案】B8、【解析】A“厉武将军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访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赏识并非因

41、“蒙冤不会忍气吞声,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采纳误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 【答案】C9、【答案】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翻译下面的句子当时侃担任散吏,周访举荐他担任主簿,彼此交往结为好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侃的儿子瞻。平常人有一点小的好处,很少不称赞自己的。您的功绩都像这样大了,却没有一句话赞扬自己,为什么呢?、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卷4、【答案解析】D.赞许或表扬,注意下句5、【答案解析】D. 时人的看法获封的原因与直言谏劝无关。6、【答案解析】C.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7

42、【答案解析】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4分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外,每译对一外给1分。【答案解析】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6分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因为父亲而得罪,静居家中。山涛主持选拔人才之事,对武帝说:“康诰“中有话说父子之意罪行不相互累及。嵇绍的贤德比得上郤缺,应当加以表彰任命,请让他做秘书郎。武帝对山涛说:“像你所说的话,嵇绍连做丞都胜任,哪里只是做郎呢。

43、武帝于是下诏书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刚到,屡次升迁后担任6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w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年291,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兼任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

44、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加给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大规模建造房舍,骄奢淫逸,嵇绍写信劝谏说:“夏禹因为房子低矮受到称赞,唐虞因为住茅草屋而更彰显美德,应当减少建造房屋的事,好好地考虑谦逊的道理。司马冏虽然谦逊地写信回复他,却终究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嵇绍曾到司马冏那里议事,司马冏安排了一个僚属的宴会,召来董艾等人一起来讨论当前政务。董艾等人告诉司马冏:“嵇侍中善于弹奏,你可叫他演奏一下。于是身边的人送上乐器

45、,嵇绍推却不受。司马冏问他:“今天大家一起饮酒作乐,你为什么要拒绝呢?嵇绍答复说:“您辅佐朝政,应该使大家一起做事有个典范,来传之后世。我虽然官位卑下,也毕竟忝居常伯之位,穿戴官服官帽,在殿堂上行走,怎能操持着乐器,来做乐工的事。假设先将这官服礼帽脱下,来跟着参与您的私家宴会,我就敢推辞了。司马冏非常惭愧,董艾等人自觉没趣,就退了出去。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

46、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卷10、【答案及解析】C 回:反悔11、【答案及解析】C 代词,他们的A前一个为:所以。后一个为:趁机B。前一个为:因。后为一个为:用。D前一个为:随,介词。后一个为:和,连词12、【答案及解析】B 不能说“民风不正,原文无此意。13、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情感苦恼。然而官吏百姓还是疑心他们是因为经受不住审讯之苦而自己成认强加给他们的罪名。他治理最难治理的地方都像这样,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14、1欧阳颍品行端正,持身谨严。2丁晋公居高位时,欧阳颍有意同他保持距离。3欧

47、阳颍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升迁,不是靠晋公提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卷6、【解析】此题重点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中考察的文言实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也有一些推断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断,根据对偶、排比、并列构造等句法特点推断等。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答案】D7、【解析】此题重点考察考生筛选文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鼓励士气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

48、组。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使用这句话的目的。、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鼓励士气,而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鼓励士气,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和鼓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选择B项。【答案】B 8、【解析】此题意在考察考生对文言文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察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容进展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此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 C项中说

49、吴汉“在与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尚会合,丰等人竟然没有觉察。而非选项中“在与尚的队伍会合后。 【答案】C9、【答案】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2)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比,近来。“祭十二郎文“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3)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并,合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题3分卷8、【答案及解析】A 逐渐。9、【答案及解析】D是指擒有名声,说的是他能担重任,当地百姓对擒的态度。10、【答案及解析】B “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错。11、1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各1分。2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3分,“厉然“惶恐两处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