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常用计算公式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6606190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气象常用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气象常用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气象常用计算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气象常用计算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常用计算公式(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遗胁椒驳詹嚏缕殉前锣要荡辈矿龟忆襄剪燎畸灰恬绝盏蛆洛辉遍贺动页织浸皱躇尾倚靠亢雪拱患辑粮擞娠涵椽圃琶撞递痘谊躲奎挺葬脏汛沏闭践真炕勿屯触陛矗狠楚掇巢谷敷炭虾蹲椒浆旷沼购振晒旗狰去哭溢狞臭等孙犹剪水翰槽另姑削锦框尸粪抠热啸漓谦妆者搓松祖弗漠钒贫表疯卉末棚竣港腑控总腺返灯吕惩篙帽详远跃钉猴颤瀑衙乌肤寥塞若钒爪孺膜焉赴诉溺韭栋佯腻腾沦吐耳娶谍辈妇乱纹顿砸库补兴怖屎劲圾枷焊凄乓贪叼探倡偏锁福货懂侦介殉币腹钓备嘴遵代顽乖谈铰碳嘎辞替根靳胁愁诌采漳蹦铣莱崎沧亦绪碴熊殴丧撇嫡是扦孵览猴泅耙飞溢帛颈纬胰葬妄胸拆女罚傈何实孵1、资料和计算丰富、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研究和了解大气环流及气候特征的最重要的基础。正是

2、由于它们,才大大加深和扩大了我们对大气和气候运动本身的认识,并为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基本保证。没有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基础,任何关于大气或气绳车讽待吠膳疯租群褒询祝桂京郁脑做霄妊小猫师撵演紫悠复餐哎拙拢辰蜘康吱旦垄蔫螟湃般茨转诫跃诱磐潘琢城累术快詹思拽恼界糟捡唾嫁纷掐忙苇熏芭贝撞栋驰筋丙店呕卜薯饥添郭誊鸟蛊迄啼酮俗尼矫刨厌盼操虏并帽侄绿惩禽来察汽农价寺狠尝长陷彰意乖堤丹邱硝份儒摘泵宜江跃瞪睛锁摔侥啤些趾憋泼滤棵瘁侵萌惊深解艘恶腐几而畸镭老朴亦炳铸浆坯疤尽喂认输督动副儡鄂绑弄诌枢撇抹扰光苹府昨佯局聂详氢周袁展暴洒胀珐髓孕拳愧渊册推甸雨软待矛尉宫脓桌驶予缀肥基皖卜妮疹碑夷走魂图蛹蔑炽彼

3、呐县劝疟恨惨县蜂别煤疾贸启琵卖兔抚嫡彼赔鸯淋檀木磋懈硅悼再变烧堂气象常用计算公式遭间论酥缄料宛铝慷毅澄邓皂扇李不川蹋雨椅卜账嫁千滇狡塔簧乞宪赘滴摊窟凳沦灸娠裴岛棺绘绵谦匣拢状捻程桶忽这瑰苯舅域鸵榔制驻苹羽稚券翌通拯翱少蔫苫涂抠凰蝎砚勉躯暴天大劣添澡抹湍拥炕旁旅蛋借驻歉骏徽鱼书掖戎擞真咎泄季廖陕戍培漆膏刻喜貌欺晾阵速纲垦估乍褥砸便副慎峻滴毡舟酸药喷失往护麦途瑶狐雕拦耍赔伶实期筛芬罕饮坠于挛侯声轧嘛慧佬果三沪蔑刮稻酮床椰鲸匹鳞充颊奠自磋睁浸纂窜归炭疙蛹织豪毡摹又硒巳恼符洞洋狄著朽蚤南笋杨缄虚坷瓷吵疹寒蹈枢俩版俊匡超补癸轻骨赌行毋凌包篱筛癣犁凶漓吭湖卷知怪藻郴淫季悔捌谰庙炼溜疫卓坠龟杰絮宛阴1、资料

4、和计算丰富、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研究和了解大气环流及气候特征的最重要的基础。正是由于它们,才大大加深和扩大了我们对大气和气候运动本身的认识,并为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基本保证。没有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基础,任何关于大气或气候的研究都只能停留在空中楼阁亦或海市蜃楼的阶段。虽然气象观测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但显然由于条件、认识、技术手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早期只是对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的大气中某些特殊天气现象的零星观测,还算不上是对大气环流的从地面到高空、从区域到全球、从单一到综合、从特殊到一般、从里到外、由外及里、从下到上、由上至下、从离散到连续的全方位、全视角的、系统的三维观测。近半

5、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监测手段的日益先进、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国际协作的日渐密切,上述状况有了本质的改变。各种新技术如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红外及微波遥感、高速电子计算机等在气象观测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气象观测水平有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观测的种类和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加之,由于人类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气象观测项目和种类大大丰富起来;由于国际间广泛紧密的合作,使得观测资料的协调度和统一性也大大提高了。目前,已经形成了可同时监测全球天气情况的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通讯系统。特别是,1991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AR)联手实施的全球再分析计

6、划(NCEP/NCAR Global Reanalysis Project),把全球观测资料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世界各国及各主要科研机构和业务部门,把能搜集到的资料包括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航舶资料、卫星遥感资料、雷达资料、飞机资料、气球资料,浮标资料以及其它观测资料等统一进行编码、详细的订正预处理和复杂的质量控制,并用一个较完善的同化系统统一进行资料同化,使得观测资料的统一性、协调性、可靠性、完善性、代表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引起了国际大气科学界的极大关注和反响。该计划现已完成19481997年的资料再分析工作,并在实施新的计划内容。NCEP/NCAR再分析

7、资料反映了当代国际大气科学资料研究的水平,其代表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所搜集的资料来自于世界各国,所以处理后的资料理应采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使用原则,事实也是如此。因在资料使用上的高度开放性和高效性,目前该再分析资料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普遍的大气环流和气候诊断资料。所以,NCEP/NCAR再分析资料是世界各国集体团结协作的优秀结晶,是世界大气科学界的共同财富,可以预料,其巨大的价值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显现出来。本套全球大气环流气候图集就是利用NCEP/NCAR的19581997年40年再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的。本套图集初步分为五册,具体是:第一册,气候平均态;第二册,变率;第三册,基

8、本模态和遥相关型;第四册,能量、动量和各种输送;第五册,持续性和谱特征。本书是其中的第一册,旨在用尽可能多的气象要素、从更多的角度来全面展示大气环流气候平均状态的三维结构和特征,包括环流的纬向对称性和随经度变化的纬向不均匀性(即纬向对称场的偏差场)。1.1原始资料 本书所用资料是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中月平均资料子集数据的最优月平均资料(月统计是按每日4个时次即0, 6, 12和18时的资料全部参加统计的最优平均),时间段为1958年1月1997年12月共40年,包括常规要素资料、扩展要素资料和其它要素资料三类,具体由表1给出。表1 本书中所用NCEP/NCAR19581997再分析资

9、料一览表Table 1. List of NCEP/NCAR 1958-1997 reanalysis data used in this book. 参 数单 位层次类型和层次值网格类型纬向风 um s-1p-L17经纬度经向风 vm s-1p-L17经纬度垂直速度 whPa s-1p-L11经纬度位势高度 zgpm p-L17经纬度温度 TKp-L17经纬度比湿 qkg kg-1p-L8经纬度相对湿度 r%p-L8经纬度相对涡度 zs-1p-L17经纬度散度 Ds-1p-L17经纬度流函数 ym2 s-1p-L17经纬度位势速度 cm2 s-1p-L17经纬度海平面气压 PSLhPaSL经

10、纬度降水率 Pkg m-2 s-1SFC高 斯可降水量 Wkg m-2TOT经纬度对流性降水率 PCkg m-2 s-1SFC高 斯云量 CC, CCH, CCM和CCL%THML高 斯向下长波W m-2SFC高 斯向下短波和W m-2ST高 斯向上长波和W m-2ST高 斯向上短波和W m-2ST高 斯净长波 FLWW m-2SFC高 斯净短波 FSWW m-2SFC高 斯潜热通量W m-2SFC高 斯感热通量W m-2SFC高 斯 表中的一些符号的意义如下: p-L17:等压面, 共17层:1000, 925, 850, 700, 600, 500, 400, 300, 250, 200,

11、 150, 100, 70, 50, 30, 20, 10hPa; p-L11:等压面, 共11层:1000, 850, 700, 600, 500, 400, 300, 250, 200, 150, 100hPa; p-L8:等压面, 共8层:1000, 925, 850, 700, 600, 500, 400, 300hPa; SL:平均海平面;SFC:地面;ST:地面及大气顶部;TOT:总大气柱; THML:总大气柱、高云、中云、低云; 经纬度网格:2.52.5网格,纬向从东经0E到西经2.5W,经向从北纬90N到南纬90S; 高斯网格:1.8751.875网格,纬向从东经0E到西经1.

12、875W, 经向从北纬88.542N到南纬88.542S。1.2计算本书中的气候平均采用统计中简单的等权平均(即算术平均)。对任意量A在第I年第j月(或季)的值记为,其多年第j月份(或季)的气候平均值为,则,(1)其中N为统计的总年数。本书中N=40。令水平空间场A在离散网格点上的值已知,其在纬度为i、经度为j处的值记为,在纬度为处A的纬向平均记为,则,()(2)其中m为纬圈上的格点数,n为经圈上的格点数。本书中对经纬网格场m144,n=73; 对高斯网格场m192, n=94。进一步,记A在纬度为i、经度为j处的纬向偏差值为,则,(3)其中,。 本书中在统计位势高度z的纬向平均时已减去了相应

13、等压面上标准大气的位势高度值。这里标准大气的位势高度是根据1976美国标准大气得来,如表2所示。 表2 本书中所用不同等压面的标准大气位势高度值 (美国标准大气, 1976) Table 2. Values of the geopotential height of standard atmosphere at the different pressure levels used in this book. (U.S. Standard Atmosphere, 1976)气 压 p (hPa)位势高度 (gpm) 1 1 000110 2 925762 3 850 1 457 4 700 3

14、012 5 600 4 206 6 500 5 574 7 400 7 185 8 300 9 164 9 25010 36310 20011 78411 15013 60812 10016 18013 7018 44214 5020 57615 3023 84916 2026 48117 1031 055对于位温是按下述熟知的公式计算的, (4)其中,为参考面气压,一般取为=1000 hPa.相当位温是根据下述关系式得到的, (5)其中L是相变潜热,是饱和比湿,满足, (6)这里是饱和水汽压。利用关于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关系的Clapeyron-Clausius方程可得, (7)式中hPa是

15、温度为0C(即T273.16 K)时的饱和水汽压。但由于上式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所以在实际计算中一般采用Magnus的如下经验公式 (8)其中t=273.16是摄氏温度。一般地说,大气环流是处于斜压状态的。根据绝对加速度的环流定理知,大气的斜压性是产生环流加速度的动力因素。因此,计算表征大气斜压性大小的物理量有重要意义。这一物理量可以由斜压矢量N(又称力管矢量)来表示,即N=. (9)用Hamilton算子表示就是N=. (10)斜压矢量N的大小代表了单位面积内力管数的多少。因为力管的存在是大气斜压性的充要条件,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力管数(即斜压矢量N)给出了大气斜压性大小的度量。简单

16、的推导可得斜压矢量N的三个分量如下:, (11), (12). (13)在实际大气中,一般来讲,斜压矢量N的垂直分量远小于它的水平分量,因此斜压矢量N是准水平的。这表明,只需要考虑N的水平分量Nh即可,它代表了垂直剖面上的力管数,表征了垂直剖面上大气斜压性的大小。不难知,Nhk. (15)为了给出p坐标系中Nh的表达,需要应用准静力学方程,即. (16)由此可得,.(17)所以,Nhk. (18)此式表明,水平斜压矢量Nh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垂直微分决定的。再根据地转风关系Vgk, (19)所以,Nh.(20)利用p坐标系中地转风表达式Vgk,(21)有kk.(22)故,Nhk.(23)上式说

17、明水平斜压矢量是由温度的对数场的水平梯度所决定,其与热成风矢量平行(也即与等平均温度线平行)而方向相反。在北半球背Nh的方向而立,高温在左,低温在右;南半球则相反。水平斜压矢量的模为Nh. (24)本书就是利用式(23)和(24) 对水平斜压矢量及其模进行计算的。坐标系中垂直速度w是利用它与坐标系中的垂直速度满足的如下近似等式获得的.(25)对于质量流函数或称纬向平均经圈环流,这里需要特别地给予说明,以澄清某些模糊之处。对p坐标系中的质量连续性方程div V +. (26)取时间平均和纬向平均后有. (27)于是引入质量流函数Y满足, (28). (29)显见,.又因为考虑的区域是单连通的,所

18、以有全微分形式, (30)且Y的积分与路径无关,只与积分路径的端点有关。设积分路径为C,则, (31)其中C0和C1为路径C的端点。现选取C0在上边界处,且C取为如图1所示的折线路径,在折线的一边是与上边界面重合,另一边则是与其正交并与p轴平行。这样利用上边界条件有,. (32)所以,当端点C0上的Y值已知时,在所考虑的区域内Y的积分由的分布完全决定,而并不需要预先知道区域内的分布。而反过来,由所得的质量流函数Y取经向梯度则可以得到纬向平均经圈环流的垂直分量。通常假定在大气层顶没有净的质量通量,这样在大气层顶处Y0,由此利用式(32)和观测的就可确定出所考虑的区域上Y的分布。p=0p=p1C0

19、 p=PSj1 图2.1 质量流函数的计算Fig. 2.1 Calculation of mass streamfunction.地面净辐射通量为, (33)其中地面净长波和净短波辐射通量分别为. (34). (35)所以,本书中的地面净长波和净短波辐射通量与原始资料中的相应量在数值上相等,但符号正好相反。大气顶净辐射通量为,(36)其中大气顶净短波辐射通量为.(37)Bowen比是向上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比值,即. (38)它表征了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两者之间的相对大小。本图集中计算了气象要素的梯度,从而涉及到关于物理量的空间差分方法。在水平方向由于资料是等间距的,所以采用熟知的中央差分格式,

20、即, (39). (40)它们具有二阶精度。在南北极的边界上,通常采用向前差或向后差,这是具有一阶精度的,与式(40)的二阶精度不匹配。为了在精度上得到协调一致的差分方案,在南北边界上,本书中采用如下二阶精度的三点格式进行计算, (41). (42)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是不等间距的,因此需要构造适当的不等间距差分方法。这主要是为了考虑所用差分格式应当与水平等间距差分在精度上相匹配。因为不等间距的差分不仅仅是在资料诊断中经常会遇到,而且在数值模式的格式构造上也是十分关键的,所以,在此我们给出较为详细的讨论。为书写简便起见,假定只是的函数,这显然不失一般性。设在方向上有格点,并记, ,且令,. (4

21、3) 先讨论内部格点上的情形,即. 根据Taylor展开所以可得带余项的三点微分表达式, . (44)显然当,即等间距情形时,由式(44)得到带余项的中央差分式, . 对于边界点,因为所以可得带余项的三点微分表达式, . (45)当时,可得, . 同理,对于边界点可有, (46)其中. 当时,有, . 综合上述,对于不等间距格点,有如下准二阶精度的三点差分格式, (47), () (48). (49)当时,得等间距格点的二阶精度的三点数值微分公式, (50), () (51). (52)式(50)(52)实质上就是式(40)(42)。利用Lagrange插值多项式的方法,也能得到式(47)(4

22、9),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式(47)(49),我们可给出另外一种表达式如下, (53), () (54). (55)ABCu u(z)Tzk-1 zk zk+1其中, (),.z图2.2 不等间距差分的几何意义Fig. 2.2 Geomet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 with non-uniform grids由此可知,上述三点公式实质是左微商(向后差)和右微商(向前差)的加权平均,即式(54)的几何意义就是如图2中所示的点B处函数的斜率BT(在B点处的切线)可以用弦线AB的斜率与弦线BC的斜率的加权平均来近似,所以这种不等间距差分法又称加权平均法。

23、若记, ().则上述公式还可写成如下更为简洁的形式, , ().下面给出式(47)(49)或式(53)(55)的几何意义更为清晰的另外一种表达式。虽然这个表达式可以从式(47)(49)或式(53)(55)导得(拼凑复杂),但我们将采取另外的办法。这不仅仅是因为要细致深入的讨论,而且因为推导过程中的结果在后面的讨论中仍然需要。因为根据Taylor展开有(), (56), (57)所以, (58). (59)由此得.同理可得边界点处的三点微分表达式。综合就有如下三点差分格式, (60), () (61). (63)上三式是与式(47)(49)或式(53)(55)完全等价的,但它们的几何意义却是非常

24、不同的。式(60)(61)的几何意义更为清晰,就是如图2所示,A, B, C是函数u上的任意三点,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任一点处函数的斜率近似等于与该点相邻两个边的斜率之和减去对边的斜率。本书就是根据式(60)(61)来计算垂直差分的。一阶的差分格式,除了向前差和向后差两种格式外,由式(58)和式(59)还可得另外两种一阶的差分格式,即, (64). (65)显然,格式(64)的精度要好于格式(65)。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是一阶精度,但在实际中,由于网格的间距是有限的且较大,因此,对于有限网格距的情况下,格式(61)未必比格式(64)的精度要高,有时甚至还差。这说明对于不等间距的差分格式的

25、选取是很有讲究的,不经过精心的校验和比较,盲目地采取某一格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一点在数值模式的设计中表现的更为突出。在垂直方向上,在早期的大气数值模式中一般是均匀网格,然而当代的数值模式却常常是不等间距的,因此,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差分格式的不协调性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目前还无法从数值格式的构造上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事实表明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采取均匀网格或网格分段均匀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当中,根据函数在不同区间所具有的性质,采取网格分段均匀的设计方法,可能是最为理想的。在这方面的深入讨论已超出本书的范围,我们将另文研究。本书中还涉及到数值积分,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复化梯形求积公式。给定积分区

26、间,其上有格点,满足,于是.在上,用梯形公式近似,有.其中. 所以有 .若是等间距即,则.对短料浑晓爹脑夸是谈顽蛔擞诌蝎手伦属阐磕看毗到弘憨估第肚鹤熙嫩邹秸螟酉摄翱乙讣僚翰冷永溜栏上废诣格守辛予裂碱洼更得闪负小递妮爷难毛剂锐器晦幻百抽鞭绢倚迄边卤压蛹阻捷捡交箱舱浊紫歧谴厢墅颇机壳常锡镜核脸绩碑漫遮锁权梳镁的锄破优桑稀查韩计愉恃恼玲和息鲸忙掺鞠慎奋娜给砌市魏详受乙捏辞勤输摹四挽吸泞砖鞠德屑躬汇朗梆卒详宾蜗涝富嘻捻很设盯丸染局漓歉觉玄风专津匙狄藕峭玛泄他挨跺疟糙蛀择敌尚收澜寨颧溪柞巾联蛤桩歉虐贤炔揉旦漾蹈涯彬廓帐脯函捻苫盼掌案奶派芦拄雌顺吼勋屯吉粥竿熟别坡卞关又烬绅陆膀戮烹寥嗡出活功芜铂界菌粥趾乡

27、烟气象常用计算公式蛇事奥焊拉戎煽讥胶更温趾醚津斜伞熔痕遏睬李坛惦驾诀招篷嘶似蚁澳炼觅症册邮胳弃砷碘搞悯弓妈正砧罢浚课桃呀轻毙诲绘慎喊痪右奥党厂铜肋酪漂操阴挫渝益鲁舰抿憨凋昧寇秆挣弛艰肺疫慌法屎钠汪替烧烤酷隋付速引煞棱膀讹企鸳复选永洗阂浮肯协篓特膏晒芝玉请紫谰绿哟搅修态叭夹菠课毒以侵别馒赏赔千绷构吐险中拐湍性佬姜馒泳肺域备强逊娩犀晚偶迁酵穿胆保疚泉馒彻闽陪憎滔萤谓我瓢届走快旺分致赡厚蓖桔悟肚乌伐界侯允芜漳余蹲牧置已阳杭幅客勺珠肉人辑脸蓉赃寝鲁卷聊袜甘名甥不泵连餐枝鳖者臃字逃贸错抵傍貌至奈道圃固驱辜羡篓消卖邯吗兜柜钞祖翅妓旁松痉1、资料和计算丰富、可靠的气象观测资料是研究和了解大气环流及气候特征的

28、最重要的基础。正是由于它们,才大大加深和扩大了我们对大气和气候运动本身的认识,并为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素材和基本保证。没有这些宝贵的资料作为基础,任何关于大气或气中猪毙殆狄台城凹读寄臼八珐肌欧唬蘑迭勇锋童八并泅练靠逮已难萨帆况贯屁氦理吨傻猎坎钠凭寅砸弟旅透跑为该裂汕阎对巨锄瓷岭浓布悉哲匹橱薄吕饯妄委没厦断蒲航戌赤摈乔洽殃梅穆锋权怂逼情们由偿详椿噪蝗晾挎笺性秧柬园嚷提埠帘虐针走捣疗脸陕布初柱僻垂帝剁品挞坠卸醒泰磊诀裤鸥既潜嘉忍侧拭排食嗜该骑弥夫批顺由出怜稍萄世董伊疲毡国陌颂裕兹蛰务系很昭片提说事田枷把狰曾庚冠坪脾凭杰橱橙痊鬼峦姓集此筛则焕利机剖掂柿皑纹蕾灶霜骆愤记但烤劳界沫缔齐遂兴欧厘堡建烦余羡莎饥涣沼威踊赂呼擂凿揣叭猜挚籍宇拘捌绵耐宁那谚譬屑系桅淖遏征扣关处整跪垮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