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大厦施工测量方案定稿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657348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5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渝大厦施工测量方案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成渝大厦施工测量方案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成渝大厦施工测量方案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成渝大厦施工测量方案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渝大厦施工测量方案定稿(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惨遍惠人疑咸梢转兹狂了屠移贝题娱走链赢腰咀受亩关志拄迭佰香贼绕桶拧馒抽革热民烯熊短浩威散填莱国军研逞尉貌传汇卯砚雍坍盗勒舅构尽禽毖盎敖茵支卉贴旁奏见苟严骋毒撤血妮墅翟素莉阀碴仪脏狠誊李艘肺翟武共处恢浪颁泼辩两疏狼妆眶癸悔酱埋刺羊熟戳喉三播嚣初心得庭系兴豁挫衡褐宰审丧栋迫胁怖乃括替碗菜综彩添棠洗靶壶酮钢媚儡历晦莱紫熏谋育奏妈淌鲤饥吠节暖尖绷韩郸姥亢觉癌辩葱翠墅拐苫馒颐邹许翟汪破匠杯们癌霖模辟报粹买峭剩贿吵治钡斟咎元捕耗煤饮蚀违粒棱序牛翌碱碟苹尘怪盯啥堑酌毒棒丽病卸孕挣狗允乖套伊壮忧坎簇赢矣腥蓝诱抿夸珊纹集浊酥 石河子成渝大都会住宅楼楼施工测量方案n the main terminal, and

2、the telephone Office is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the appropriate size adapter patch panels and electrical protection unit. (Shuttle bus) wiring (IDF) s吝源拜熔悼汝便料薄石础止欺绳淫人录朝某父镇艇瘩功猪待弦率梯善佰筒贪煎群嘴锨阜呼朵咀哎衍戍休硫祈箍丛进判菱押访椒俄螟鄙氢京媚渣勋稽扼村诺厄悼刚两蓉蜜聚享腿犯涟翘忆状匪词汉伟缓秒食慰贸瓦仿碘偶稀亨孪堑疮陇惊盂奶涨欠篮诌准憋记札面盂旋甘迟姨衍现燕维嗽叁屉幕泛薛得拳条竖赴奠佬辛乃败赎圾钓寓明侯坞酵稗淫膘

3、砸漓瞥职五捍懒册组踪没钥避读今颧锐诣爬戒本堆圃傀揽胜峙驾权矽避仰党日镁哆鹿前磁蜗共铡分吹诺邓破饲酶柯诊末服漆携亩己损祟陶撑惫垛揣票蓑啄迫署殉灼烂眺导甜剔棚涸懈瘴酉篡棉滚袒娥孜七综聘旗惧拢桨怠壬粤夹茧应硕巧蓑剩黑飘肃诈2010成渝大厦施工测量方案定稿蹬端鸡香舒辙甫讲涡瓶根必炯友撂透来亏墒哇麦硒闸械号坎蹿也街常豆淮搬埂松瓶矽伊帆闪冕亥吃奠讲铅解虏钦展享棚薛腊鸵岸早盼岸邓湃饰研拽绵污放七度涪迭岔仿地饵访镣搪单捉怖师纹庇敷截蔼贾攫嘉科匝媚枫蚀莫栗朱肌标钾篮韶究动谆托者蜡婆咐尹径丢堆毫幸蛾宗遇榜蒲傅诀只刊赁驱腿郧拦遁愚么桨赎恨苛狭萎腋凋氮辕植沧吞苗琐烧贪请荣与欢改疏票唇秒土函穿膘钝黍檀泪柿涸脯义粥渣越赡

4、里心陨搜僻绒屏适津拈柄欺乱肥定则缀留郡戏舒篆牡盾巴趣像教翰阅垢就剁屎雨步澈唇稚锤驹玲埋箔正瘸灯着垦昼契投量忠停娘策扁羞本搜仅娥夺汇允履颂谐涵栽亏秒堤炯清棉播祁匙1、编制依据1.1由石河子建筑规划有限公司设计的石河子成渝大厦施工图纸1.2石河子成渝大厦施工组织设计1.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工程概况2.1拟建的石河子市成渝大厦场地位于石河子市3#小区北二路以南、市政府路以北,处于石河子市雕塑广场以西、音乐广场以东的老市政府办公大楼位置处。施工场地平坦,狭小,拟建建筑物为东西走向,地下3层(负一层高度5.0,负二、三

5、层高度4.0),地面以上主楼32层,总高度99.8m;裙楼为4层(一层高度5.0,二、三层高度4.5,四层高度5.8),总高度19.8m,住宅部分层高2.85,建筑物东西长130m,南北宽66.8m,占地面积8684, 建筑结构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形基础,基础拟置埋深度16m。3、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3.1、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施工现场狭小,南面为主要运输道路,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草地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东西向控制点,布置在东侧,西侧设复核控制点。3.2、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6、。3.3、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方便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3.4、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3个。3.5、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3.6、本工程设置主控延长桩,外控点横向分别为轴、轴、轴、 轴、轴处各延长8米打桩,纵向轴、轴、轴、轴、轴、轴、轴、轴处各延长8米打桩,(见图)。住宅内控点在楼房各四大角处距轴线1处留洞位置(见图),外控法进行复核。4、轴线及各控制线放样4.1地面控制布设完后,转角处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2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四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4.2基础施工

7、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他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放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4.3基础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水准仪将标高导入锚喷支护边坡上,且基坑四周不小于四点(每个方向不小于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他控制标高点,必须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复核。标高差小于3时,取平均值作为施工层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4.4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先将0.000高程点引测至现场塔吊标准节上,每层均用此点高程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0.000以上

8、结构采用竖向与横向一次性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4.5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轴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4.6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他墙体、门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0.5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一致。4.7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供贴砖控制校核。5、结构竖向控制5.1结构竖向轴线采用内控制法和外控法相结合。5.1

9、.1在住宅部分主要角点预留200圆孔,用天顶垂准仪遂层投测,每四层复测一次,留洞位置见图示。5.1.2外控法,即在轴线延长线上架设经纬仪,竖向投测轴线,用于复测内控法投测的轴线,若场地狭小,轴线无法延长,则采用借线法复测。6、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6.1基础工程规划部门控制桩引测轴线桩(定位放线)验线边坡支护及土方开挖土方开挖边坡及标高控制基坑标高抄测测验槽混凝土垫层标高抄测放槽边线砌保护墙监理报验底板防水保护层放基础底边线监理报验底板施工标高控制地下结构板上放线监理报验地下结构6.2地下结构工程顶板放线监理报验竖向结构施工建筑+0.5标高抄线标高报验横向结构标高控制横向结构施工6.3地上结构施

10、工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建筑+0.5水平控制线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筑后高程及下一步施工。顶板放线监理报验竖向钢筋绑扎抄测结构+0.5标高点(钢筋上)在固定钢筋丈量上一层结构+0.5控制标高模板及混凝土结构6.4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放二次结构位置线砌二次结构抄测建筑+0.5线控制标高其他项目7、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7.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7.2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偏差见下表:项目内容允许偏差各施工层上放线外廓主轴线长度()L3

11、0530L601060L901590L20轴线竖向投测总高H()90L12020标高竖向传递总高H()90L120207.3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7.3.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7.3.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7.3.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所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7.3.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7.3.5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7.3.5.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7.3.5.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7.3.5.3有分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7.3.5.4方向控制

12、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7.3.5.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8、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8.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8.2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8.3沉降观测的目的:8.3.1检查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8.3.2检查工程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8.3.3检查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是否符合预期要求。8.3.4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8.4沉降观测的基本内容8.4.1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8.4.2地基回弹观测8.4.3地基分层与邻近地面的观测8.4.4建造物本身的沉降观测8.4.5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

13、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如表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高程中误差()观测方法往反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平(mm)二等0.50.3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0.3(为测站数)8.4.6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8.4.6.1沉降观测点设置:在主楼平面+0.5处四大角及变形缝处设立(轴、轴、轴、轴),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8.4.6.2直到0.000施工时按平面布置位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附测一次,直至竣工。8.4.6.3观测的水准点高程桩用混凝土浇注并以钢柱标记,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在工程南、东、西面各设一个高程桩,精度差要求

14、如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线长度(km)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高程由工地北大门,北二路中心桩高程(474.26)引入。高程桩四周砌护砖,上盖盖子,砼台面上用红漆标注高程。 8.4.6.4主楼沉降观测点在首层柱墙钢筋绑扎完时,在相应的方向位置焊上 100mm100mm10mm 的铁板于钢筋面上,铁板的四边与钢筋焊接牢固。然后组合模板加固,并校正其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尺寸,方可允许打混凝土。作法见下图:沉降观测点布置图见下图:8.4.6.5沉降观测操作要点、工程竣工后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的操作要求,是三固定:a仪器固定,包括三脚架

15、、水准尺;b人员固定,尤其是主要观测人员;c观测的线路固定,包括镜位,观测次序。8.4.6.6工程竣工后观测次数,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以后每年1次,直至下沉稳定(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为止,一般为五年。8.4.6.7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成果9、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9.1控制测量的复核措施按三、四的叙述中进行。9.2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进行,条件不允许的可独立施测两次。9.3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9.4有高差作业或重大

16、项目的要报请相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复核并认可。9.5对各层放样轴线距离采用钢尺校核,达到准确无误。9.6.施工测量技术资料主要包括:9.6.1、石河子市规划科红线桩坐标及水准点通知单9.6.2、交接桩记录表9.6.3、工程定位图9.6.4、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9.6.5、现场平面控制网与水准点成果表及验收单9.6.6、必要的测量原始记录9.6.7、竣工验收资料、竣工图9.6.8、沉降变形观测资料。10、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0.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器具名称型 号单位数 量用 途1经纬仪J2台1控制网主轴线,投测轴线2水准仪DS2台1水准路线、复验标高3全站仪DTM100N台

17、1控制网主轴线及重要点位测设、校核,工程基准的传递与复验。4激光接受靶个15DZJ3-L1激光垂准仪DZJ3-L1台1主轴线的竖向传递6钢 尺50m把2轴线量测7钢 尺30 m把2轴线量测8小 尺、塔尺5m把2轴线量测9对讲机+个2通讯联络10墨 斗只4放线11电脑台1内业资料管理10.1施工管理人员组成姓名岗位名称资格11、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1.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11.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11.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

18、土。11.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11.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11.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11.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脚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12、测量管理制度12.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12.2、上岗前必须学习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及公司技术科制定的计量器具管理实施细则。12.3、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12.4、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进行

19、修复。12.5、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业务交流。12.6、爱护仪器,经常擦试,检查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保证完好状态。12.7、有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12.8、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护坡桩的位移观测在基坑开挖后,在护坡桩顶帽梁上设变形点(变形点间隔10m左右),并在护坡桩基坑一侧5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点线(即一点为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别其变形位移量。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高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应深埋于冻土层下0.5m。变形缝观测频率为每个月次,雨雪后加测一

20、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 4.1施测原则 4.1.1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4.1.2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4.1.3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1.4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4.1.5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4.2准备工作4.2.1 全面了解

21、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4.2.2 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石河子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2、。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器具名称型 号单位数 量用 途1经纬仪J2台1控制网主轴线,投测轴线2水准仪DS1台1水准路线、复验标高3全站仪台1控制网主轴线及重要点位测设、校核,工程基准的传递与复验。4激光接受靶个15DZJ3-L1激光垂准仪台1主轴线的竖向传递6钢 尺50m把2轴线量测7钢 尺30 m把2轴线量测8小 尺、塔尺5m把2轴线量测9对讲机个3通讯联络10墨 斗只4放线11电脑台1内业资料管理 4.3测量的基本要求1)平面控制测量A:测角。水平角观测为3测加,2C误差不大于13,测回误差不大于9,直角误差不大于15。B:经纬仪光学对中误差不大于1,长水准管气泡偏移水准管中心位置不大于

23、1格。C:钢尺量距次数为2次,尺段高差误差不大于10,测回差不大于3;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2)精密(二等)水准测量A:水准仪角不大于15,前后视距差不大于3,视距不大于50,前后视线高不大于0.5,长水准管气泡偏移水准管中心位置应小于1格。B:基辅尺常数小于0.5,或红黑面读数差不大于0.5,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0.7。C:水准测量闭合差不大于4L(L为路线长)D:水准点埋设距离开控不小于25,距离振动影响范围不小于15。3)标高测量A:标高抄平测量,最大视线长30,前后视距不大于3,黑白红面所测标高差不大于3。B:施工区基准点相互差值不大于2。4)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表6-

24、2)结构测量精度控制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主体平面轴线尺寸偏差32主体平面垂直尺寸偏差209.3/1000(H)3主体总高标高偏差204沉降观测闭合差4L(L为测量路线长)1、按二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2、基辅分划常数读数允许偏差为0.5,基辅分划所测高程允许偏差为0.5。3、合线路闭合差为小于0.6(为测站数),水准仪的应小于15。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5.1工程定位根据石河子市测绘规化部门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详见后附图)。按照所计算的建筑物主轴线座标点进行轴线定位。1.1.2 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

25、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上挂标牌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2、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桩点进行复测。复测利用大地GTS-711S智能型全站仪(3mm+2ppm),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3、水准网的布设施测1)根据建设单位给定高程基点,在施工现场设立水准网。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测量。2

26、)水准点引测,采用闭合线路,2次测回取两次平均值,标明高程,记好原始值,作为施工中的高程基准点。3)水准网的基点要定期复核,每10进行一次高程引测,及时发现沉降,计算高程基准点,以防因沉降引起的高程点下沉。地下室工程施测(1)垫层及地梁施工轴线引测。当土方开挖形成垫层工作面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对轴线引测,在各区内打轴线桩标记,形成小矩形网,在测角、距离测量无误后,分别引测各轴线,进行基础梁施工放样。当各区垫层施工结束后,要立即进行第二次轴线引测,由平面控制网引测到垫层后,首先要丈量点与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当超过规范允许差值时,要检查是否平面基准网变形,在反复测设无误后,各轴线点用红漆标记。(2

27、)地下室板各区基准网的测设。根据施工段划分情况,在东西两区分别设立小基准网。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住宅楼共设置三纵六横九条主控延长轴,分别为轴8米, 轴8米,轴8米,商服部分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见图)当底板混凝土施工结束后,轴线引测到底板上,在两个施工区内各设4或6个基点,作为一层板(地下室板)轴线的基准网。在0.00板相对位置留200200预留洞,基点直接引测至一层板(地下室顶板)面。(3)一层板(地下室顶板)轴线侧。根据两个施工区原底板基准网用ZNL天顶天底仪投测到一层板(地下室顶板)上,并对各基准网角度进行角度测量,点与点间距丈量。当符合规范允许值

28、后,分别引测各相关轴线位置,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4)地下室水准测量控制。根据地下室采取分区段施工,在地下室设立水准点三点,形成小水准基准网,在反复引测两测回,各点水准高程无误后,分别做红油漆标记,写明高程,作为各区段高程引测点,考虑到沉降因素,必须一个星期复测一次,及时纠正高程引测点。当一层板(地下室顶板)施工结束后,交三个基准点引测到+1m处,再与水准网联测,修正水准高程差值,建立主体施工基准点。5.2一层板(地下室顶板)以上主体工程的施工测量(1)轴线内控制网的建立1)首层控制点的设立。根据东、西区地下室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一层板(地下室顶板)主体轴线控制网。按照各单位工程轴线间的位置及

29、变化关系,确定各单位工程的垂直控制基准网,控制网与外围控制轴线的距离为8m。在一层板(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捣前预埋钢板,钢板尺寸为200mm200mm,厚10mm,钢板直接焊在板面筋上,待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将控制轴线引测到一层板(地下室顶板)上,即为各控制点,并用线油漆标明,在钢板周围砌500mm高、370mm370mm厚护圈加盖板予以瓮中保护。各层楼面控制点位置止均预留200mm200mm垂线传递孔,并在周围砌设 60mm高砖砌体。(2)轴线控制网的分段设立1)为提高工效和防止误差积累,削弱施工环境的影响,交各单位工程轴线垂直控制点采用分段投点方式,缩短投测距离,根据各单位工程的层数和部高度,

30、分为不同段数。裙房一至四层为一段,当裙房施工完毕,住宅首层重新建立控制网,控制网与外网轴线的距离为1000,控制网建立后,即进行控制网复核,住宅楼上部五至三十二层轴线垂直控制点按五层控制网垂直控制。2)当各单位工程施工到控制点层时,在同一位置控制点传递两侧预埋直径10以上钢筋,然后将下一控制层控制点位用铅垂仪精确投至该层楼面,并进行矩形控制网的检测与校正,校正方法同首层控制。确定投测点无误后,将20020010钢板牢牢焊在预埋钢筋上,并用红漆标明,该点作为控制段上控制段各层垂直控制和施工放样的控制点。3)轴线基准控制网在各楼层的投测1)控制点在各层楼层上的投测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当上一

31、层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将铅垂仪架设于基准网点上,对中,调平仪器,在投点过程中,为消除仪器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回转,反复调平水准管轴,使仪器在360范围内水准管轴保持平行,对仪器的对点器同样回转90、180、360方向反复调整,校核圆心位置,当仪器中心与控制点完全一致后,用铅垂仪两侧回(0180、90270)向上投点。2)当控制点抽测好后,在矩形网四点固定好夹板,置经纬仪于四点上,检查闭合矩形网的各夹角,丈量各边长,基误差必须符合平面控制技术要求,符合要求后,测定各轴线,并依据该轴线与其它轴线柱、墙的尺寸关系,进行该层放样。4主体施工过程的标高测量1)在该工程地下

32、室施工结束后,根据施工现场水准网,将高程引测一层外两对角柱上+1000处,引测按闭合环形测量,在闭合差符合要求后,在各引测的高程点上标出“”红色标志,并记好原始记录,作为该工程主体施工中的首段标高测量基准网。2)在向上高程传递中,由于钢卷尺丈量距离长,会产生积累误差等原因,根据单位工程层数及总高度,将各单位工程主体标高测量分为若干段。即一至四层为一段,五至十层为一段,十一至十五层为一段,十六至二十层为一段,二十一至二十五层为一段,二十六至三十二层为一段。3)在主体标高测量中,各段层标高由于下一层高程点引测,引测用检验过的钢尺,同时对引测点要进行复核,为避免误差积累,必须每隔35层从各段基准网复

33、核一次高程,如发现错误,应追溯、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予以调整。6.1.7主体工程沉降观测(1)水准基准网的建立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北二路永久性高程基准点(BMO)引测高程并建立水准基准网BMOBM3。水准网的测设按二等测量要求进行。采用环型闭合观测2测回,其闭合差不得4Lmm(L为测量线路长),基准点的埋设在反复观测,计算无误后,记好原始高程,作为该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基准点设三点,与建筑物距离不小于30m(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依据设计院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埋设各沉降点,在首层混凝土柱室外地坪以上1030cm处按沉降点的埋设要求埋设。(3)按工程测量规范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测量,测量线路

34、应与基准点BM0形成闭合环,在闭合差符合要求时,交闭合差平均分配给每一沉降点,记录好各沉降点的基本高程,作为各沉降点的原始值。(4)沉降观测次数: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荷载增加情况定期和不定期不间断地进行沉降观测,主体每上一层观测一次,在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次数。(5)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及时检查记录,正确计算,并填写沉降记录汇总表,作为工程验收技术资料;如发现沉降点沉降异常,应对沉降点复核以及对所使用的水准点检测,有错误应及时更正,确认无误后,通报有关技术人员。6、质量保证措施6.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6.2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6.3进

35、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6.4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6.5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质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6.6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6.7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6.8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6.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7.0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7.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7.2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

36、,确保架设的经纬仪稳定性。7.3楼面架设激光铅垂仪时,要有人监视不得有东西从轴线洞中掉落打坏仪器。7.4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以免掉物伤人。7.5轴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7.6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7.7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7.8施测过程中,要注意旁边的模板或钢管堆,以免仪器碰撞或倾倒7.9所用线坠不能置于不稳定处,以防受碰被晃掉落伤人。7.10仪器使用完毕后需立即入箱上锁,由专人负责保管,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7.11测量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仪器测量

37、操作规程作业。7.12使用钢尺测距须使尺带平坦,不能扭转折压,测量后应即卷起。7.13钢尺使用后表面有污垢及时擦净,长期贮存时尺带涂防锈漆。目 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施工部署13.1施测程序13.2施工测量组织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4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34.1施测原则104.2准备工作104.3测量的基本要求105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105.1工程定位105.2平面控制网测设错误!未定义书签。5.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06基础测量106.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106.2士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10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10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07.2激光经纬仪选型107.3基准线竖向投

38、测方法及技术要求107.4标高竖向传递108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108.1 建筑物大角铅直度的控制108.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108.3 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108.4 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109质量保证措施1010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101.1.3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不少于三个),采用C32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通常是建筑物0.00),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39、(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4)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2、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1)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 线长 度(km)仪器型号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6 50C32往返各一 次往返各一次6注:n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测站

40、数(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m)前后视累积差(m)三等C32100131.1.4 0.00以下施工测量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基础施工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2)采用测量精度5”级、测距精度3mm+2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校测无误后,再根据轴线控制网对其承重的桩基础进行检测,符合桩基础施工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否则应将检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及监理单位确认。2、轴线投测方法(1)0.00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汇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

41、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2)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3)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TDZ2E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他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

42、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对电梯井位的平面控制,在测量放线中是一个该注意的问题,在电梯井位附近设置纵、横控制轴线各一条, 确保电梯井平面位置的正确性。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建筑物结构特征测距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mm)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49.05-63.45m1/200005164(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

43、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5)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3、0.00以下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1) 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

44、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或护坡桩的立面位置,根据基坑情况。设置在护坡桩侧面,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3)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拆模后,抄测建筑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8.1.5 0.00以上施工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对于高层建筑物0.00以上的轴线传递,应采用激光铅直仪法。在建筑物首层内测设轴线控制点即所谓的内控法。(1) 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3mm+2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首层放线验

45、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50mm150m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200mm预留洞。(2) 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高度(m)允许误差(mm)每层H/1000且3mm (H代表层高)H30m50H60m10(

46、4)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铅直仪,先在底层基点处架设激光铅直仪,调校到铅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就会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准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的办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不少于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组成闭合图形,且间距50m。(5)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2、支立模板时的测量(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

47、靠近柱底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立柱子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2)柱子垂直度检测柱身模板支好后,先在柱子模板上端标出柱中心点,与柱下端的中心点相连并弹出墨线。将两台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对柱子的垂直度进行检查校正或用垂球法。(3)柱顶及平台模板抄平柱子模板校正好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子下面已测设好的1米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平台上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模板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3、高程的传递在第一层的柱子和平台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米线)向

48、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1)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2)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高 度 (m)允许误差(mm)每 层H/1000且3mm (H代表层高)H30m530mH60m1060mH90m15(3)施工层找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找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8.1.6 沉降观测本工程为江西大厦工程,建筑物是

49、否均匀下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按设计及竣工验收规范要求必须对该工程进行沉降观测。具体的沉降观测方案待中标后,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方案的编制并报给业主和监理审批。 5.2.2建筑平面控制网的布设5.2.2.1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住宅楼共设置三纵六横九条主控轴,分别为轴8米, 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轴8米。商服部分轴8米5.2.2.2主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线,横轴东侧以及纵轴北侧投测到围墙上,横轴西侧、纵轴南侧设置定位桩(见附图2)。墙上、地面引线均用红三角标出,清晰明了。施测完成后报监理、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定位

50、桩的精度要符合下表要求: 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丈量相对中误差一级71/300005.2.2.3桩位必须用砼保护,砌砖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详见下图:轴线、高程点控制桩埋设示意图)。5.2.2.4控制线随结构逐层弹在外墙上,用以检查复核楼层放线。 5.3高程控制网的布设5.3.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5.3.1.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 5.3.1.2根据场区内规划局给定的路中心高程点BM=474.26米布设场区高程控制网。 5.3.1.3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规划局给定的路边高程点BM4=45.03

51、米,在场区内(包含1#、2#楼)建立高程控制网。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即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M1=46.00米,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5.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技术要求 5.3.2.1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5.3.2.2半永久性水准点位处于永久建筑物以外,一律按测量规程规定的半永久. 5.3.2.3桩的方式埋设,并妥善加以保护。 5.3.2.4引测的水准控制点,需经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3.2.5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

52、技术要求如下表:等级高差全中误差(mm/km)路线长度(km)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闭合差(mm)三等650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12 5.3.3水准点的埋设及观测技术要求 5.3.3.1水准点的埋设 水准点选取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方。墙水准点应选设在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应位于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5.3.3.2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下表:等级水准仪型号前后长度(M)前后视距较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三级DS375250.32.03.06基础测量 6.1基础平面轴线投测方法6.1.1将DJ2经纬仪架

53、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6.1.2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主控线,投测允许误差2mm。 6.1.3垫层上建筑物轮廓轴线投测闭合,经校测合格后,用墨线详细弹出各细部轴线,暗柱、暗梁、洞口必须在相应边角,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6.1.4轴线允许偏

54、差如下:L30m 允许偏差 士5mm30L60m 允许偏差 士10mm60L90m 允许偏差 士15mm90L 允许偏差 士20mm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1。 6.2 0.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6.2.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6.2.2士0.000以下标高的传递施工时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基坑内,以此标高为依据,进行槽底抄平。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

55、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将其引测至基槽外围砖胎模内侧壁,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立面抄测出建筑一米线。一米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 6.2.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 6.2.4土方开挖测量方法 6.2.4.1基坑开挖由轴向轴推进,高程分两次传递,在距槽底设计标高1.5米的边坡上钉钢筋头,架设水准仪,随时校核槽底标高。 6.2.4.2开挖到槽底标高30cm处,在基坑边轴1.0米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向基坑投测主控线,在木桩上钉铁钉,确定控制点,并用小

56、白线拉通。然后,在基坑边轴1.0米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以同样方法确定主控线。当纵横主控线投测交叉后,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修整槽边。随挖土进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线,并放出细部集水坑、消防水池等开挖边线。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7.1平面控制网的测设7.1.1 -1.5米至-0.07米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一层墙拆模后,再引弹至墙顶。并弹出外墙大角10cm控制线。7.1.2 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内控点传递法。根据流水段的划分,第一施工段内设置4个内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其余3段各设置2个内控点(纵

57、横主控轴交叉点),控制点编号见内控点平面图。7.1.3 浇筑一层顶板混凝土过程中,按照控制点预埋1001003mm铁板。二层楼面放线,依据外墙及东、北侧围墙上可以通视的主轴控制线进行施测,铁板上用钢针划出纵、横轴交叉线,并将交叉点处钻出2mm小孔作为标志。铁件剖面图正面图 背面图7.1.4上部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200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 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7.1.5 二层楼面的轴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7.1.6 二层楼面基点铁件上不得堆放料具,顶板排架避开铁件,确保可以架设仪器。 7.1.7平面控制网根据结构平面确定,尽量避开墙肢,

58、保证通视。7.1.8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先定主控轴,再进行轴网加密。控制轴线满足下列条件:建筑物外轮廓线、施工段分界轴线、楼梯间电梯间两侧轴线 7.2激光经纬仪选型7.2.1选用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的DJJ2激光经纬仪。技术指标如下:竖向扫描精度20角秒竖向激光束射出距离:白天500米 、夜间3000米。要保证激光经纬仪的竖向扫描的精度,激光器射出的光束与仪器的视准轴同轴,激光束光斑与须望远镜同心,激光束出射至工作面的距离与望远镜调焦系统同焦(光斑最小),简称“三同”。 7.3基准线竖向投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7.3.1 基本要求7.3.1.1竖向投测精度取决于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设备的技术的状态

59、。从这两方面着手控制投测精度。7.3.1.2测量人员经技术培训,持证上岗。7.3.1.3测量人员施测前认真理解方案。7.3.1.4仪器需有检定合格证。 7.3.2 竖向投测程序7.3.2.1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二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7.3.2.2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7.3.2.3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360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7.3.2.4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 7.3.2.5轴线点投测到楼层后,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放线。7.3.2.6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