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上传人:qd****88 文档编号:76569225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展教学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根底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一史料的主要类型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

2、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开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二史料运用的目的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展历史的研究活动。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

3、和方法。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表达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史料的根底上对史料进展分析,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从而掌握了解历史的一般方法。2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其研究对象早已消失,也不可能再现,所以难以被直接观察,

4、建立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也都是间接来自于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人和事的论述,可以说是一种推理学问。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就在于为已提供的历史事实提供例证,传输历史事件的真实感,促进学生神入历史,感觉当时的历史环境,触摸到历史人物的脉搏,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从而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三、史料教学的主要方式1.展现表达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提问形式是:在这段资料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证据来说明从这段些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史论结合,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例如:27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根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

5、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以这一根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答复: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国

6、建立的影响。(6分)2.分析史料的容,从中引出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支持此观点的证据,而不是让他们只是去重复或摘要史料的容。3.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容和可信度作比拟。4.针对相互冲突的证据进展讨论。5.对同一事件之不同的历史论述加以比拟。6.选出一个主题,给予学生多段来源不同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整理,并且解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他们自己的推演,找出自己的结论。7.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眼光去找出史料中带来的问题,并用他自己的方式处理。四、史料收集的主要方法1从历史著作中收集史料我们要直接从原始资料中搜集史料有很大困难,因此只有平时有意识读一些专业性比拟强、史料引用比拟多的著作,从中搜集我

7、所需要的史料。尤其是近年来,从整体史构建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文明史构建的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史、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大国崛起的讲解题、从现代化史观构建的著作。2从教学杂志中收集史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教师的手边都会有几种历史教学类的期刊,多数期刊都会登载优秀案例。通过这些优秀案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把案例里面的史料摘录下来,为我所用。我手里每年都订了中学历史教参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历史学习,这些杂志上能比拟贴近中学实际地介绍史学研究前沿的一些成果、有大量素材可以使用,更有不少思路可借鉴。如去年一诊的晚清三新政题,还有其它的一些期末题、单元题还有高中政

8、史地高中历史等杂志均可用。3从历史试题中收集史料现在考试对史料越来越重视,材料题也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各种复习资料也因此挖空心思更新史料。由于考点都是对应课本的知识点,这些史料自然可以效劳于课堂教学。并且,这些史料又表达了命题人的思路,对锻炼学生的思维是最适宜不过了。4从网上按主题收集史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材料,为我所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人民教育网等上有大量的新题可以选用或改编;按关键词输入百度搜索可能设计图片材料题。五,史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为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一线教师对史料教学的目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教师在使用方法上还不够娴熟,因而还存在着不少问

9、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史料运用未能到达预期目的,出现有效性偏低甚至无效的现象。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1、史料运用只是招牌,学生未能从中获取任何史学方法和历史学科能力;2、史料堆砌,与主要历史知识关联不严密;3、史料有误,给予学生错误信息,构建了错误的历史情景。细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史料运用不充分在学习中,论从史出大致有以下步骤:研读史料,辨析史料,提取信息,论从史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也应遵循这几步进展,*一步不到位即会导致史料运用不充分。不充分的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研读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史料理解不透,也就谈不上辨析史料的可信度,更谈不上提取有效信息,史论或问题的

10、结论也只能由教师得出,这样的情况致使史料运用成了招牌,走形式而已,学生无法从中获取课标中所要求的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历史学科能力。2、史料失真失准史料沉着上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大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文字、实物、口碑三大类。因为史学研究是依据史料进展的,因而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史学研究首选的是直接史料,间接史料运用则要多方印证。现代信息技术为查找历史资料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弊端。网络上所提供的史料多为转手的间接史料,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都需要考证,但一线历史教师受时间和阅读面的限制,对网络上查到的史料不进展考证而直接使用,时常会发生史料有误的现象。此外,别

11、人论文或资料中转引的史料也应考证,屡次转引容易出现讹传现象。一旦史料有误,给予学生的信息以及学生据此建构的历史情景和历史知识也就出现过失了。另外,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引用电影和电视剧片断的现象,常常有失妥当。目前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很多,走戏说路线的绝不能成为历史课堂的教学资料,即使非戏说类也很难成为真实可信的史料,比方七年级下册教材引用了电影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的场面图,此场景就算是根据文字材料再现,也很难做到绝对准确,所以给予电影图片不如给予文字史料让学生自己建构历史情景更为妥当。电影和电视剧,只有在将来研究传媒史或生活文化史时才能成为可信的真实史料。六、引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1、合理选用史料1充分合

12、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沪版新编历史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更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根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2准确节录在教学设计和试题命制中,各种新史料的涌现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是,由于在引用史料时操作不够严谨规,造成了一些偏差和问题,给教学与评价

13、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秉承史学传统中的实录精神,严谨而科学的对待史料。只有对史料慎重节录,准确引用,规呈现,才能更加高效地运用史料,更好地贯彻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课标理念。3忠实原文中学史学传统中历来十分重视文字的推敲运用,增减改易细微之处能带来表意上的巨大变化。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微言大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字千金的故事更是真实的写照,春秋一字可以寓褒贬,通鉴一字可知兴替,历代治史者都把严谨放在第一位。因此,无论命题还是教学,引用史料时都要绝对忠实于原文,不增一字,不改一字,对需要增加文字以助于学生理解的,增加局部要用括号标出;对于需要删节的文字要反复推敲,在不改变原意

14、的前提下,在删节处用省略号标出。4正确价值导向一般地说,历史教学承当着知识传授、思维培养和道德教化三大任务。其中道德教化是历史学科的神圣使命,出色的历史人物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留下了丰富的嘉言懿行,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般地说,历史教学承当着知识传授、思维培养和道德教化三大任务。其中道德教化是历史学科的神圣使命,出色的历史人物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留下了丰富的嘉言懿行,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5增强针对性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为了使史料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效劳,往往选择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史料,但要注意在表达了选择史料容的针对性的同明,不能

15、导致史料在真实性和科学性上产生问题。6难度要适宜如果把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一般说来,非文字史料中的图表史料、实物史料学生容易读懂,文字史料中的现代中国史料也相对易懂。但并非所有文字史料学生都能读懂。例如涉及到世界史容的史料,往往一些西方史家的文字史料学生比拟难以读懂;如果学生古文功底不够扎实,涉及中国古代史的一些文字史料学生也难以读懂。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所选择的文字史料加以适当的提示或解释,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利用这些文字史料为历史课堂教学效劳。7加强对运用学生史料的指导首先,加强研读,加深辨析理解。无论是教材史料还是补充史料,无论是文字史料或是图片史料等,教

16、师都应在备课时读透读懂,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透读懂,特别是教材中的重要史料,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字义或难懂的典故,教师要给予讲解,确保学生读懂。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理解史料所蕴涵的意思,指导学生辨析其中哪些容可信度较高,哪些容不太可信,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研读和辨析史料的方法。其次,精心设问,指导信息提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呈现史料时应同时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问题既是史料研读的目的,也是理解史料的一种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史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寻找史料中相关的容,尤其是寻找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8充分运用教材教

17、师与学生最根本的教学材料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拥有丰富的文字与图表资料。而依据新课改的精神:教师要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理念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充分运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在资源,围绕教材设计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七、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关于史料的作用,国外学者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美国学者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激发兴趣;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使批判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开展;等等。再如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进展说明;开展想象力;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有助于开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

18、识;有助于传达真实感;用作证据,进展推断和解释。则,在实践中史料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终究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开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史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本节课创造家的科学精神时,我选取了爱迪生的相关史料,爱迪生18471931,美国著名创造大王,一生完成了2 000多种创造,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创造,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发报机、电影、电车、蓄电池、打字机、水泥等等。1931年月10月18日,爱迪生在西奥伦治逝世

19、,终年84岁,1931年10月21日,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学生一看这一史料,不禁为爱迪生的科学精神所吸引,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得出科学精神的根本涵并不难。在讲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引用这么一则史料: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产业革命后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英国出版机器的成绩2、论从史出,增强历史感。中学历史教学应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这也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适当引用同时代人特别是名人的原话和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讲述史料,看似增加难度,实质上是简

20、化了教材容。如:在分析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引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良,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了蒸汽机出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深化教材,培养学生历史的领悟、思维能力。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作为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假设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就会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开展。而史料能比拟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开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蒸汽机对城市化的影响时,就可引用爱德华伯恩斯坦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中一句话作为史料:一旦蒸汽机能把大批男男女女和儿童引到工厂工作,城市数量和规模就开场增大。在城市,交通运输比乡村要便利。因而原材料输入和把产品运出去花费都较低。同样,城市里容易招到工人,然而19世纪初期城市开展的原因并不限于工业化一点。人口的普遍增长与工业化合力促成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开展。这段史料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认识蒸汽机的威力与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