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76539265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2.1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二课件(1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二实验与探究题类型一类型一 测量型实验测量型实验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例例1 1(2018(2018重庆中考重庆中考B B卷卷) )小丽同学在小丽同学在“测量鸡蛋的密度测量鸡蛋的密度”实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1)(1)将天平放在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 (选填选填“左左”或或“右右”) )调

2、,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蛋放在天平调,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的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恢复平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鸡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鸡蛋的质量为蛋的质量为 g g。(2)(2)因可供选择的量筒口径较小,鸡蛋无法放入,小丽自制因可供选择的量筒口径较小,鸡蛋无法放入,小丽自制了一个溢水杯,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鸡蛋的体积,其了一个溢水杯,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鸡蛋的体积,其具体做法是:先在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具体做法是:先在溢水杯中加水,直到水

3、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把量筒放在溢水口下方,将鸡蛋慢慢放入水杯中,鸡蛋平,把量筒放在溢水口下方,将鸡蛋慢慢放入水杯中,鸡蛋最终沉入水底,量筒收集完从溢水杯溢出的水后,示数如图最终沉入水底,量筒收集完从溢水杯溢出的水后,示数如图丙所示。他所使用量筒的分度值为丙所示。他所使用量筒的分度值为 cmcm3 3,在读取量筒中,在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水的体积时,视线与液面 ( (选填选填“相平相平”或或“不相平不相平”) ),鸡蛋的体积为鸡蛋的体积为 cmcm3 3。(3)(3)被测鸡蛋的密度为被测鸡蛋的密度为 g/cmg/cm3 3。(4)(4)若小丽用上述方法先测出鸡蛋的体积若小丽用上述方法

4、先测出鸡蛋的体积V V,再取出溢水杯中,再取出溢水杯中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的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称出它的质量为m m,然后利用,然后利用 计算出鸡蛋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得鸡蛋的密度与真计算出鸡蛋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得鸡蛋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实值相比会 ( (选填选填“偏大偏大”“”“偏小偏小”或或“一样一样”) )。mV【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当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尺的零刻线处,当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表示横梁平衡;鸡蛋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幅度相同

5、时,表示横梁平衡;鸡蛋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游码的读数。(2)(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因为鸡蛋沉底,所以鸡蛋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因为鸡蛋沉底,所以鸡蛋的体积等于鸡蛋排出水的体积。的体积等于鸡蛋排出水的体积。(3)(3)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鸡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得鸡蛋的密度。蛋的密度。(4)(4)先测出鸡蛋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鸡蛋的质量先测出鸡蛋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鸡蛋的质量时,鸡蛋上会沾有水,使得质量的测量值偏大,根据密度公时,鸡蛋上会沾有水,使得质量的测量值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密度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

6、式可判断密度的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水平右水平右4242(2)2(2)2相平相平4040(3)1.05(3)1.05(4)(4)偏大偏大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例例2 2 (2017(2017齐齐哈尔中考齐齐哈尔中考) )某小组在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次数次数钩码重钩码重量量G G/N/N钩码上升钩码上升高度高度h h/m/m绳端拉绳端拉力力F F/N/N绳端移动绳端移动距离距离s s/m/m机械效机械效

7、率率1 14 40.10.12.72.70.20.274%74%2 24 40.10.11.81.80.30.374%74%3 38 80.10.13.13.10.30.386%86%4 48 80.10.12.52.5_(1)(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2)(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示数不稳定,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们的想法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们的想法 ( (选填选填“正确正确”或或“不正确不正确”) ),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对滑轮组机

8、械效率的影响。率的影响。(3)(3)用图丁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用图丁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 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4)(4)通过比较通过比较 (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绳子段数无关。(5)(5)通过比较通过比较 (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论:同一滑轮组

9、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越高。(6)(6)通过比较通过比较3 3、4 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力计。(2)(2)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没有考虑到轮与轴、绳与在测力计静止时读数,没有考虑到轮与轴、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轮之间的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3)根据绳端移动根据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距离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关系s snhnh求解;根据机械效率公求解;根据机械效率公式求解。式求解。(4)(4

10、)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的关系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的关系时,要控制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改变绳子的有效段数。时,要控制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改变绳子的有效段数。(5)(5)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要控制绳研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要控制绳子的段数相同,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子的段数相同,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6)(6)对比对比3 3、4 4两次实两次实验的相同量和不同量,结合表中数据得出结论。验的相同量和不同量,结合表中数据得出结论。【自主解答【自主解答】(1)(1)匀速匀速(2)(2)不正确摩擦不正确摩擦(3)0.4(3)0.480%80%(

11、4)1(4)1、2 2(5)2(5)2、3 3(6)(6)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例例3 3 (2018(2018绥化中考绥化中考) )图甲是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图甲是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Rx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未知但恒定,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大阻值为R R。(

12、(电阻均不受温度影响电阻均不受温度影响) )(1)(1)在图甲中找出连接错误的一根导线,并在导线上画在图甲中找出连接错误的一根导线,并在导线上画“”,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正确。,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正确。( (所画的所画的导线要用实线,不可用虚线,导线不能交叉导线要用实线,不可用虚线,导线不能交叉) )(2)(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 ( (选填选填“左左”或或“右右”) )端。端。(3)(3)该实验的原理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4)(4)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电流表已损坏,电压表完好,于是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电流表已损坏,

13、电压表完好,于是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也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助他们把以下实验步骤填写完整:帮助他们把以下实验步骤填写完整:闭合开关闭合开关S 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最左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位于最左端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 U1 1;再再 ,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 U2 2;则未知电阻则未知电阻R Rx x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电压表与电阻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要中,滑动

14、变阻器要“一上一下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接入电路。(2)(2)为了保护电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阻值最大处。阻值最大处。(3)(3)伏安法测未知电阻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 Rx x的实验原理是的实验原理是R R 。(4)(4)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的特点,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根据电源电压不变的特点,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进行分析。规律进行分析。UI【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2)(2)断开右断开右(3)(3)R R(4)(4)将滑片移到最右端将滑片移到最右端UI212URU U命题角度

15、命题角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例例4 4 (2018(2018德州中考德州中考) )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电压为4.5 V4.5 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2.5 V,小灯泡正常发光,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时的电阻约为10 10 。(1)(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 A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的电阻变大,连线不得交叉。(2)(2)小刚同

16、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小刚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 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示数为 V(V(如图乙所示如图乙所示) ),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将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P向向 ( (选填选填“A A”或或“B B”)”)端移动,图丙的端移动,图丙的I I U U图像是小刚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是小刚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绘制的,根据图像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根据图像可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W。(3)(3)由实验中由实验中I I U U图像发现小灯泡电阻是变化的,影响其变化图像发现小灯泡电阻是变化的,影响其

17、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的主要因素是 。(4)(4)若把小灯泡换成一个定值电阻,还可探究若把小灯泡换成一个定值电阻,还可探究 的关系。的关系。A A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阻B B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压【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本实验电流表、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应串联本实验电流表、灯泡和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确定电流表量程,根在电路中,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确定电流表量程,根据滑片向据滑片向A A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确定变阻器的接线端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确定变阻器的接线柱。柱。(2)(2)根据图乙电压表量程和分度值读出其示数,根据串联根据图乙电压表量程和分度值

18、读出其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要使灯泡正常发光滑片的移动方向;由图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要使灯泡正常发光滑片的移动方向;由图像读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然后由像读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然后由P PUIUI求出灯泡的额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定功率。(3)(3)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4)(4)探究电流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电阻的关系时,需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不变。需保持电阻不变。【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2)2.2(2)2.2B B0.50.5(3)(

19、3)温度温度(4)B(4)B类型二类型二 探究型实验探究型实验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例例5 5(2018(2018绥化中考绥化中考) )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ON垂直垂直于镜面。于镜面。(1)(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 E入射入射时,在纸板时,在纸板F F上上 ( (选填选

20、填“能能”或或“不能不能”) )看到反射光看到反射光线。线。(2)(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接下来的操作是 。(3)(3)他让一束光线沿着他让一束光线沿着BO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OA方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的。(4)(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 光线是唯一的。光线是唯一的。【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则法线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则法线与平面镜

21、不垂直,根据与平面镜不垂直,根据“三线共面三线共面”可得到此题答案。可得到此题答案。(2)(2)以法线以法线ONON为轴线,把纸板为轴线,把纸板F F向后缓慢旋转,看能不能看见反向后缓慢旋转,看能不能看见反射光线。射光线。(3)(3)由由“让一束光线沿着让一束光线沿着BO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线沿着OAOA方向射出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4)(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都有唯一的反射光线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都有唯一的反射光线与之对应。与之对应。【自主解答【自主解答】(1)(1)不能不能(2)(2)

22、以法线以法线ONON为轴线,把纸板为轴线,把纸板F F向后向后缓慢旋转,看能不能看见反射光线缓慢旋转,看能不能看见反射光线(3)(3)可逆可逆(4)(4)反射反射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例6 6 (2018(2018临沂中考临沂中考) )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中:(1)(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的像。(2)(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将光屏放到像

23、的位置, ( (选填选填“透过透过”或或“不透过不透过”) )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 (选填选填“点燃点燃”或或“未点燃未点燃”) )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物的大小 。(4)(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示倾斜,蜡烛A A的像应是图中的的像应是图中的 ( (选填选填“A A1 1”“”“A A2 2”或或“A A3 3”)”)。【思路点拨【思路点

24、拨】 (1)(1)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时不需要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时不需要透过玻璃板。(2)(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的大小关系。(3)(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对称”可判断蜡烛可判断蜡烛A A的像。的像。【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2)(2)不透过不透过(3)(3)未点燃相等未点燃相等(4)(4)A A2 2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例7 7(2018(2018滨州中考滨州中考) )小明同学在做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

25、成像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律”的实验。的实验。(1)(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2)(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26、 f cmcm。(3)(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刻度50 cm50 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 cm10 cm处,利用此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选填选填“照相照相机机”“”“放大镜放大镜”或或“投影仪投影仪”) )。(4)(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像距距v v和物距和物距u 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

27、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像距逐渐 ,当,当u u22f f时,物体移动速度时,物体移动速度 ( (选填选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 )像移动的速度。当像移动的速度。当f f u u22f f时,物体移时,物体移动速度动速度 ( (选填选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 )像移动的速像移动的速度。度。【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与物距有关。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与物距有关。(2)(2)测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光屏上最小最亮的测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光屏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光斑即为焦

28、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3)(3)当物距大当物距大于于2 2f 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就是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的镜头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4)分析图像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填分析图像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填空。空。【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物距物距(2)10(2)10(3)(3)照相机照相机(4)(4)增大大增大大于小于于小于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例例8 8 (2017(2017德州中考德州中考) )如图甲,是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

29、变化规律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的实验装置( (该物质的沸点为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 )217.9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间变化的图像。(1)(1)该物质的熔点是该物质的熔点是 。(2)(2)该物质在该物质在ABAB段的比热容段的比热容 ( (选填选填“大于大于”“”“小于小于”或或“等于等于”) )在在CDCD段的比热容。段的比热容。(3)(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 min20 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质的温度却

30、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即为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即为熔点。(2)(2)由图像由图像可知可知ABAB段和段和CDCD段的温度变化,利用热量公式段的温度变化,利用热量公式Q Qcmcmt t比较比较ABAB段和段和CDCD段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段比热容的大小关系。(3)(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保持不变。【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80(1)80(2)(2)小于小于(3)(3)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

31、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例例9 9 (2018(2018荆州中考荆州中考)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探究“水的沸腾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相同。(1)(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 (选填选填“自下而上自下而上”或或“自自上而下上而下”) )的顺序进行。的顺序进行。(2)(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面

32、。(3)(3)读数时小明发现读数时小明发现A 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 (填物态变化名称填物态变化名称) ),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 (选填选填“高于高于”“低于低于”或或“等于等于”) )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 m1 1、m m2 2,根据图像丙,根据图像丙分析可

33、知分析可知m m1 1 ( (选填选填“”“”“”或或“”) )m m2 2。【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酒精灯、铁圈和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酒精灯、铁圈和石棉网、烧杯和水、纸板和温度计的顺序依次安装。石棉网、烧杯和水、纸板和温度计的顺序依次安装。(2)(2)读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液面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液面相平。相平。(3)(3)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形成的。(4)(4)根据沸点的概念根据沸点的概念(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结合图像确定出

34、结合图像确定出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压的减小而降低;根据图像,通过加热时间判断水的质量根据图像,通过加热时间判断水的质量的大小关系。的大小关系。【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自下而上自下而上(2)(2)相平相平(3)(3)液化液化(4)(4)低低于于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例例10 10 (2016(2016兰州中考兰州中考) )为了比较为了比较A A、B 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大小,某实验小组

35、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管中,分别装入A A、B B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两种液体,将试管放入完全相同的盛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1)(1)实验采用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的方法,目的是使溶液实验采用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的方法,目的是使溶液A A、B B 受热。受热。(2)(2)在试管中装入液体在试管中装入液体A A、B B时,要控制他们的初温和时,要控制他们的初温和 相相同。同。(3)(3)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是为了液体A A、B B吸收的热量吸收的热量 ( (选选填填“相同相同”或或“不相同不相同”) )

36、。(4)(4)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加热相同时间后,液体A A、B B的温度如图所示,这表明液的温度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体 ( (选填选填“A A”或或“B B”)”)的比热容较大。的比热容较大。【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采用采用“水浴法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溶液均加热的目的是使溶液均匀受热。匀受热。(2)(2)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必须保证两种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必须保证两种溶液的初温、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溶液的初温、质量和加热时间相同。(3)(3)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4)(4)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吸收相同的热量,

37、温度升高的越少,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越强,比热容越大。高的越少,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越强,比热容越大。【自主解答【自主解答】(1)(1)均匀均匀(2)(2)质量质量(3)(3)相同相同(4)(4)B B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例例1111(2018(2018聊城中考聊城中考) )如图甲是探究如图甲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的实验装置,实验所用的长木板,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另一面比较粗糙。同学们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得出数据如表所示

38、:表所示:实验实验序号序号长木板长木板表面表面木板放木板放置方式置方式拉动木块拉动木块的个数的个数弹簧测力弹簧测力计示数计示数/N/N较粗糙较粗糙平放平放1 11.51.5较粗糙较粗糙平放平放2 23.03.0较光滑较光滑平放平放2 21.61.6较光滑较光滑竖放竖放2 21.61.6(1)(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2)(2)由实验序号由实验序号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

39、接触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面所受的压力有关。(3)(3)由实验序号由实验序号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可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触面的 有关。有关。(4)(4)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实验中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实验中_(_(选填选填“一定一定”或或“不一定不一定”) )要匀速拉动长木板。要匀速拉动长木板。(5)(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

40、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_。【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实验中,要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要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此时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2)(2)要探究滑动摩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3)(3)根据实验根据实验接触面所接触面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结合控制变量受压力的大小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结合控制变量法

41、可得此题答案。法可得此题答案。(4)(4)木块固定,拉动长木板,木块始终处木块固定,拉动长木板,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长木板是否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平衡力,长木板是否匀速运动对此没有影响。匀速运动对此没有影响。(5)(5)首先思考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首先思考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的原因,再思考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驶时出现打滑的原因,再思考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么措施。【自主解答【自主解答】(1)(1)二力平衡二力平衡(2)(2)(3)(3)粗糙程度粗糙程度(4)(4)不一定不一定(5)(5)在路面上撒炉渣在路面上撒炉渣( (或在路

42、面上撒盐加速雪的或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等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等) )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例例1212(2018(2018济宁中考济宁中考)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面上的运动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1)如图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如图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进行的受力分

43、析,其中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2)(2)小易按照小易按照“毛巾棉布木板毛巾棉布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记录如表所示。接触面接触面小车受到的摩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擦力的大小小车在水平面上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的运动距离s s/cm/cm毛巾毛巾大大23.123.1棉布棉布较大较大37.537.5木板木板小小85.685.6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擦力越小,运动距离 。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4、。由此进一步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 。(3)(3)早在早在17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 ( (填写科学家名填写科学家名字字) )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受非平衡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受非平衡力的作用,对物体受力分析选出正确选项。力的作用,对物体受力分析选出正确选项。(2)(2)接触面越光接触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45、远。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的距离越远。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到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3)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略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B(1)B(2)(2)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3)(3)伽利略伽利略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例例1313(2018(2018泰州中考泰州中考) )某

46、实验小组在探究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图片并分别比较图中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图片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有关数据可知:(1)(1)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物体底面所受压强将逐渐当物体逐渐浸入水中,物体底面所受压强将逐渐 。(2)(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 N。(3)(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 越大,物体受到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的浮力越大。(4)(4)比较比较 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有关。

47、【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根据根据p pghgh判断物体底部所受压强的变判断物体底部所受压强的变化。化。(2)(2)根据根据F F浮浮G GF F示示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计算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3)(3)分析乙、丙两图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分析乙、丙两图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系。(4)(4)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要探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使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变大变大(2)1(2)1(3)(3)物体排开

48、液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4)(4)丙、丁丙、丁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例例1414(2018(2018攀枝花中考攀枝花中考) )小明在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的实验中,选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m m和和M M( (M M的的质量大于质量大于m m) ),分别从不同的高度,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 h和和H H( (H Hh h) )静止开始放下,静止开始放下,观察木块观察木块B B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1

49、)小明通过观察木块小明通过观察木块B B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他利用的研究方法是小,他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 (选填选填“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或或“转转换法换法”)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 (选填选填“能能”或或“不能不能”) )达到探究目的。达到探究目的。(2)(2)由甲、乙、丙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由甲、乙、丙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有关。有关。(3)(3)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他的看法是否正确?量有关,他的

50、看法是否正确? ( (选填选填“正确正确”或或“错错误误”) ),理由是,理由是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根据牛顿第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撞击一定律,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撞击后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后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2)(2)动能动能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在探究动能大小跟质量关系时,控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在探究动能大小

51、跟质量关系时,控制速度大小不变;在探究动能大小跟速度关系时,控制质量制速度大小不变;在探究动能大小跟速度关系时,控制质量不变。不变。(3)(3)在探究和分析结论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在探究和分析结论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转换法不能转换法不能(2)(2)速度速度(3)(3)错误没有错误没有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例例15 15 (2018(2018枣庄中考枣庄中考) )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匀的轻质杠杆探究

52、“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的实验装置。(1)(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应将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示,杠杆的 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将 即可。即可。(3)(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

53、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 的实验方案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4)(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 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向上翘的一端

54、移动。(2)(2)设一个钩码重为设一个钩码重为G G,杠杆一个小格,杠杆一个小格是是l 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哪端下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哪端下沉。(3)(3)图丙弹簧图丙弹簧测力计方向与杠杆垂直,容易测量力臂,图丁弹簧测力计测力计方向与杠杆垂直,容易测量力臂,图丁弹簧测力计方向不与杠杆垂直,不易测量力臂。方向不与杠杆垂直,不易测量力臂。(4)(4)过支点的力,力臂过支点的力,力臂为零。为零。【自主解答【自主解答】(1)(1)右右(2)(2)左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左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3)(3)小李小李( (或图丙或图丙) )方便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方便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4)(

55、4)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因为该力的力臂为零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因为该力的力臂为零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例例1616 (2018 (2018重庆中考重庆中考A A卷卷) )小峻和小薇两位同学在小峻和小薇两位同学在“探究探究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学生电源、电流表、电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标有压表、标有“20 20 2 A”2 A”的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变阻器R R、开关,导线、开关,导线和定值电阻和定值电阻R R若干。若干。(1)(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56、,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完整。( (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且导线不能交叉电流变小,且导线不能交叉) )(2)(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 ;连接完电路后,小薇发现;连接完电路后,小薇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互换了,如果闭合开关,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位置互换了,如果闭合开关,则 ( (选选填填“电压电压”或或“电流电流”) )表的指针可能有明显偏转。表的指针可能有明显偏转。(3)(3)排除故障后,他们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排除故障后,他们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依次测得关,移动

57、滑片依次测得5 5组数据,其中第组数据,其中第5 5次实验中电压表次实验中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的指针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 V 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表1 1所示,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所示,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比。比。(4)(4)他们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将电源电压调为他们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先将电源电压调为6 V6 V,分别换上多个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数据记录如表分别换上多个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数据记录如表2 2所示,老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是拼凑的,

58、你认为是第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是拼凑的,你认为是第 ( (选填实验序选填实验序号号) )组,理由是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组,理由是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 ( (选选填填“大大”或或“小小”) )了。了。(5)(5)排除拼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排除拼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 一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6)(6)在不更换滑动变阻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在不更换滑动变阻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 (选填字选填字母符号母符号) )的措施,完成这组拼凑数据所对应的实验测量。的措施,完成这组拼凑数据所对应

59、的实验测量。A A降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降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B B降低电源电压降低电源电压C C选用更大阻值的定值电阻选用更大阻值的定值电阻【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滑动变阻器应串联接入电路中,滑片滑动变阻器应串联接入电路中,滑片P P向向右移动时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将左右移动时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将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即可。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即可。(2)(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至最大;电压表与电流表位置颠倒,电滑动变阻器阻值应调至最大;电压表与电流表位置颠倒,电压表电阻很大,电流很小。压表电阻很大

60、,电流很小。(3)(3)根据电压表选用的量程确定根据电压表选用的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分度值读数;根据表中数据,得出实验结论;(4)(4)研究电流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表中数据与电阻关系时,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表中数据求出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变阻求出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然后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与变阻器器分得的电压,然后求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与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比较。的最大阻值比较。(5)(5)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

61、的电阻成反比。的电阻成反比。(6)(6)根据选项结合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分析答根据选项结合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分析答题。题。【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2)(2)断开电压断开电压(3)2.2(3)2.2正正(4)4(4)4小小(5)(5)电压电压(6)B(6)B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例例17 17 (2017(2017日照中考日照中考) )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的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

62、密封着等量空气,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U U形形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1)(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到电路中。到电路中。(2)(2)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 。(3)(3)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 ( (选填选填“左左”或或“右右”) )侧侧U U形管中液面

63、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象表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越越大,它所产生的热量越多。大,它所产生的热量越多。(4)(4)让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让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部将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 (如图乙如图乙所示所示) )。移走图甲中的电阻,换接图乙中的电阻到电路中,。移走图甲中的电阻,换接图乙中的电阻到电路中,重新做这个实验。此时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重新做这个实验。此时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

64、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U 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由此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得到的结论是 。(5)(5)如果热量用如果热量用Q Q表示,电流用表示,电流用I I表示,电阻用表示,电阻用R R表示,时间用表示,时间用t t表示,则表示,则Q Q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1)(1)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电路元件,然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电路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后回到电源负极。(2)(2)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通过液面高度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运用的是转换法。差的变化来反映,运用的是转换法。(3)(3)两电阻串

65、联,通过两电阻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哪侧高度变化大。它们的电流相等,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哪侧高度变化大。(4)(4)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关系时,应控制通电时间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关系时,应控制通电时间和电阻相同。和电阻相同。(5)(5)根据焦耳定律的公式分析。根据焦耳定律的公式分析。【自主解答【自主解答】 (1)(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2)(2)转换法转换法(3)(3)右电阻右电阻(4)(4)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5)(5)I I2 2RtRt命题角度命题角度 探究影响导

66、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例例18 18 (2017(2017桂林中考桂林中考) )小禹在复习小禹在复习“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产生了一些疑惑:实验中为什么的实验时,产生了一些疑惑:实验中为什么选择不常见的镍铬合金作为研究的导体,而不选用常见的选择不常见的镍铬合金作为研究的导体,而不选用常见的铜丝?难道选用铜丝会不利于探究?带着这些思考,小禹铜丝?难道选用铜丝会不利于探究?带着这些思考,小禹决定进行实验验证。决定进行实验验证。(1)(1)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电阻的变化,小禹可以在如图甲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电阻的变化,小禹可以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接入所示的电路中接入 ,且与研究导体,且与研究导体 联。联。(2)(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状态。(3)(3)实验中,选择一根带鳄鱼夹的导线,主要是为了方便改实验中,选择一根带鳄鱼夹的导线,主要是为了方便改变变 。(4)(4)分别用铜丝、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于表分别用铜丝、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于表中,对比实验记录,发现用中,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