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全册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651232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711.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全册(1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集(老师编写)1 诗两首22 我用残损的手掌10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44 外国诗两首185 孔乙己226蒲柳人家357 变色龙418 热爱生命509 谈生命5510 那树6111 地下森林断想6612 人生6816 音乐之声7217 公输7818 孟子两章8219鱼我所欲也8820 庄子故事两则9221曹刿论战9622 邹忌讽齐王纳谏10423 愚公移山11124 诗经两首1191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嘶哑(s y):声音沙哑。 汹涌(xing yng):水猛烈地向上涌。 腐烂(f) :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

2、会。 喉咙(hu lng):咽部和喉部的统称。(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艾青是土地的歌者,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

3、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2、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3、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4、、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 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本文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示例如下: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二、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学习

5、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艾青( ) 汹涌 ( ) hu咙( ) 悲fn( ) 2、按原文填空。假如我是一只鸟,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思路。我爱这土地是_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因此,在他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_ ”“_ ”“_ ”“_”这些意象中,我们不难品味出作者所经历的坎坷、辛酸以及对祖国、对人

6、民、对土地的那种深深的爱。文章层次如下: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_(修辞),表达诗人_。第二节:_(表现手法) ,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2)读完诗后,请同学们模仿例句格式为诗中其他三个意象作批注:例:我从“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土地,实际上是在写正受着日本侵略军无耻欺凌和折磨的祖国。我从“ ”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 ,实际上是在写 。我从“ ”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 ,实际上是在写 。我从“ ”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 ,实际上是在写 。(3)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2、句段品读品析下面句子的含义。(1)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2)一些修饰语常常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作用: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作用: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作用: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作用: (3)诗歌往往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写作背景,请写出本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各象征什么?(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

8、得美的享受。) (4)“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3、探究质疑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如果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 i xing yng 喉 愤2 略(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艾青 土地 河流 风 黎明 比喻 对祖国的挚爱 直抒胸臆(2)我从“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河流,实际上是在写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我从“这无止

9、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风,实际上是在写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我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个意象中感受到诗人表面虽是写黎明,实际上是在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2、句段品读(1)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

10、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3)“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4)“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

11、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3、探究质疑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如果去掉了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我爱这土地随堂抽测题1、选出下列不是“我”歌唱对象的一项( ) A、土地 B、河流 C、黎明 D、羽毛 2、对文中的意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 B“悲愤的河流”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C“激怒的风”象征着疯狂肆虐的侵略者。 D“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的解放区。3、以下分别是四位同

12、学对这首诗所发表的看法,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4、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

13、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假如我是一只鸟, 假如我是一只鸟, 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1、D 2、C 3、D 4、略乡愁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诗歌,结合诗意理解下列词语。乡愁: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海峡: 陆地间相对狭窄的海面。一方: 一堆。(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14、。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2、表现乡愁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

15、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朗读指导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5秒。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全情投入。乡 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二、教学目标:1、熟读

16、并背诵,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3、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窄窄的( ) 矮矮的( ) 坟m( ) 海xi( )2、文学常识识记。本诗选自白玉苦瓜,作者是著名诗人 ,1928年生于南京,现居台湾。(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思路。乡愁以形式上的四个小结,将乡愁分为四个在时间上前后顺承的阶段,即: 。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 。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 、 、 、 。时空的

17、隔离与变化,推动了诗情的层层深化。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句段品读(1)读诗歌填表格。内容数量词形容词表达效果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2)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意象,请说出这些意象各有什么象征意义?“一枚小小的邮票”,象征 “一张窄窄的船票”,象征 “一方矮矮的坟墓”,象征 “一湾浅浅的海峡”,象征 3、探究质疑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 zhi i 墓 峡 2 余光中(

18、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小时候的母子分别长大后的夫妻分别后来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表达了作者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2、句段品读(1)内容数量词形容词表达效果第一节一枚小小的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以小见大,托物寄情,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和绵绵不尽,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第二节一张窄窄的第三节一方矮矮的第四节一湾浅浅的(2)“一枚小小的邮票”,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一张窄窄的船票”,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

19、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一方矮矮的坟墓”,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一湾浅浅的海峡”,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3、探究质疑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乡愁随堂抽测题1、根据提示背诵全诗小时候,乡愁 ,我在这头, 在那头。长大后,乡愁 ,我在这头, 在那头。后来啊,乡愁 ,我在外头, 在里头。而现在,乡愁 ,我在这头, 在那头。2、读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

20、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3、阅读舒兰(台湾)的乡色酒,完成题目。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柳树梢头望你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你圆 你满人也圃 乡愁也满 (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 C“你”指情人,“我”

21、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 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 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 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4、语言运用。仿照题为国魂的新诗的第一节,分别以“长大后”和“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和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国 魂小

22、时候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我在红旗下烈士在心头 参考答案: 1略2长大后, 而现在, 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1、略 2、C 3、D D(不是重章叠句,也无反复)4、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面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2 我用残损的手掌编者 惠东中学 刘序波 审稿 张运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灰烬(j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蓬蒿(Pngho):繁荣、旺盛。锦幛(zhng):有彩色花纹的华丽的幛子。憔悴(qio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荇藻(xngzo):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

23、略呈圆形,叶子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蒴果椭圆形。蝼蚁 (luy):“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日)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

24、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2、写作背景抗日战争的炮火震动了诗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戴望舒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1938年他来到香港,主编一家报纸的副刊,编发了不少动员抗战的诗歌。1

25、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次年,他被日军逮捕,投入狱中,备受摧残,得了严重的哮喘病。但监狱的铁窗可以禁锢他的躯体,却禁锢不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他所处的“物理场”受到限制,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的“心理场”却变得广阔了。他的心飞出了铁窗,飞到了祖国蒙难的土地,飞到了志士流血的战场。正是这铁窗关不住的爱国之情,使他眼前浮现了一幅中国地图的意象,这幅地图又成为他投射主观情思的对应物:地图是祖国母亲的象征,“残损的手掌”则是身陷囹圄的诗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炽热的爱的写照。二、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2、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

26、歌的主题。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河堤( ) 锦zhng( ) xngzo( )彻骨( ) 蓬ho( ) qiocu( )2、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 的诗作。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 “广大的土地”象征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反复朗读诗歌,理清思路。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

27、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 ”的解放区的向往。以“我”用“ ”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 ”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文章层次如下:第一层: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总起下文。 第二层: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沦陷区。感情色彩是消极的,冷色调的。第三层: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解放区。感情色彩是积极的,暖色调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形象: 感情: (3)、诗歌从

28、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句段品读: (1)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积极暖色调词 : 消极冷色调词: 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句子: 理解: (3)找出诗中的一两个比喻句,说明其含义。比喻句: 含义: 比喻句: 含义: (4)全诗运用对照手法,沦陷区的今昔对比,沦陷区与解放区的对照,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爱憎感情。请说

29、说下列两句诗分别暗示了什么? “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了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暗示了 。3、探究质疑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练习1 d 幛 荇藻 ch 蒿 憔悴2 戴望舒 祖国(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辽远一角” “无形的手掌” “无形的手掌”(2)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

30、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3)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2、句段品读(1)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2)例1: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

31、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例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例3.“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例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3)a“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b“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c“堤上繁花锦障”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百花

32、盛开的美好图景。d“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e“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f“无形的手掌”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4)“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暗示那里人民在侵略者的骚扰下无法安居乐业的痛苦处境。全诗运用对照手法,沦陷区的今昔对比,沦陷区与解放区的对照,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爱憎感情。3、探究质疑我用残损的手掌在想像中展开诗的内容,在想像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

33、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我们读起来不觉芜杂。我用残损的手掌随堂抽测题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1)“那边”指哪里?“血和灰”“阴暗”是什么意思? (2)“辽远的一角”指哪里? (3)这段话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4、? 2、仿照下面例句,写一段话,来抒发思乡之情。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1、(1)“那边”指敌占区(或沦陷区); “血和灰”、“阴暗”写出了沦陷区沦亡的悲惨而凄凉的景象。(2)“辽远的一角”指解放区。 (3)这段话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对解放区的向往、热切期盼。2、示例:我用湿润的眼眸,凝视着皎洁的月亮:这一头只有残月,那一头不知是圆是缺。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编者 惠东中学 刘序波 审稿 张运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疲惫(p bi):非常疲乏。 熏黑(x

35、n):烟、气等接触物体,使颜色变黑。隧洞(su):在山间或地下凿成的通路。也叫隧道。 干瘪(bi):干而收缩,不丰满。纤绳(qin) :拉船用的绳子。 簇新(c):极新(多指服装)。胚芽(pi):比喻刚萌生的事物。 笑涡(w):酒窝儿。 绯红(fi):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迷惘(wng):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本文作者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

36、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2、关于朦胧诗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朦胧诗的特

37、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3、朗读指导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自由地

38、反复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二、教学目标:1、诵读并背诵全诗。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3、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 ,我国当代女诗

39、人,她是 诗的代表人物,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驳船( ) 绯红( ) 胚芽( ) 纤绳( )干bi( ) su洞( ) c 新( ) 迷wng(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反复诵读,理清思路。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_、_、路基、_。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_、熏黑、_、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

40、,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2)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3)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2、句段品读下面加点词语是从课文诗句中摘录下来的,请结合诗歌理解其含义。(1)“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 (2)“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 (3)“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描绘祖国 (4)“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再次强调 3、探究质疑每节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