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08(001)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6498182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08(00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08(00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08(00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08(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08(00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1给加点字注音。公孙衍(yn)丈夫之冠(un)淫(y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 熄:停息(3)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 由:遵循(6)独行其道 道:道路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往之女家“女”同“汝”,你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往送之门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动词,到;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5翻译下列句

2、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6填空。(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阅读课文,完成题目。7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

3、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8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所以他们不能称为“大丈夫”。9请简要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是中

4、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

5、自文山先生全集)【注释】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详见本课“学法点津”】(1)与民由之由:遵循(2)贫贱不能移 移:改变,动摇(3)俄有使使止之 俄:不久(4)见闻者无不流涕 涕:眼泪12翻译下列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13【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乙】文中文天祥临刑之前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

6、赴死之心。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附【乙】文参考译文:文天祥即将被押出监狱时,写下自白的遗书,绑在衣带上。其中写道:“孔子说要成全仁德,孟子说要为正义而牺牲;因为该负的责任都尽了,所以才达成了仁德。读圣贤经典,所要学习的(不是成仁取义)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气概神色自如,态度从容,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即将受刑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向行刑的官吏说:“我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又)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

7、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但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当时凡是看见、听见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给加点字注音。畎亩(qun)傅说(yu)胶鬲(g)法家拂士(b) 拂乱(f) 忧患(hun)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常常

8、(3)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2)征于色,发于声古义:表现今义:征讨(3)而后喻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喻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A百里奚举于市 B行拂乱其所为C人恒过 D劳其筋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人均出身低微,

9、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上文六位明君贤臣的例子引出后文的议论,并得出结论:要成就事业必须经历磨难。10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

10、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详见本课“学法点津”】(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怎么,哪里(2)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3)

11、富贵不能淫 淫:使惑乱,使迷惑(4)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12翻译下列句子。(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13【甲】文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顺”(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这里运用了类比手法。【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对比(填写作手法)。14读了上面的选文,你得到哪些

12、启示?(答出两点即可)【示例】一个人应意志坚定,不轻易向邪恶的势力屈服;不能耽于享受。 推断文言文词义的常用方法【典型例题】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_【参考答案】怎么,哪里【技法点睛】(1)借助字音推断。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我们可以借助文中通假字的字音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思解释通假字。(2)借助字形推断。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理解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便利。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钅”与金属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山”与山峰有关,“氵”与水有关,“艹”与植物有关。(3)借助语境推断。汉语中的词语大多都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在具体语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4)借助课文推断。文言文阅读考查题有时虽然出自课外,但考查的词肯定在课内文章中出现过。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课内例句,来推断所考查词语的含义。总之,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推断词义,都要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词语以及有关的背景等进行认真思考,慎重推断。这样,才能对词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