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应急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644143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7.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加强环境应急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加强环境应急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加强环境应急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资源描述:

《加强环境应急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环境应急理(9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天津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2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6月15日)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突发环境事件概述突发环境事件概述 第二章第二章 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企业环境

2、风险隐患排查监管 第三章第三章 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应对 第四章第四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一、一、 突发环境事件概念突发环境事件概念 二、二、 突发环境事件现状突发环境事件现状 三、三、 突发环境事件分类突发环境事件分类 第一章第一章 突发环境事件概述突发环境事件概述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污染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环境污染事件。的环境污染事件。(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

3、念(二)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二)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突发突发环境事件环境事件发生发展的发生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类型成因的类型成因的复杂性复杂性时空分布的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差异性侵害对象的侵害对象的公共性公共性危害后果的危害后果的严重性严重性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不分时段不分时段不分区域不分区域工作日或节假日工作日或节假日白天或黑夜白天或黑夜敏感区域敏感区域非敏感区域非敏感区域成因复杂成因复杂安全生产事故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引发违法排污引发违法排污引发自然灾害引发自然灾害引发超负荷发展引发超负荷发展引发苛求提高引发苛求提高引发后果严重性后果严重性工厂关闭工厂关闭损失(直接或间接)损失

4、(直接或间接)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企业与政府人员受处企业与政府人员受处群众中毒群众中毒二、突发环境事件现状二、突发环境事件现状(一)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 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和频发期。发达国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和频发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爆发,近

5、几年明显出现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的态势。爆发,近几年明显出现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的态势。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环境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环境污染确实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污染确实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 问题。问题。平均两天发生平均两天发生1-2起;起;有时一天同时处理有时一天同时处理7起以上事件;起以上事件;事件一般持续事件一般持续2-3个月。个月。近年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部直接调度处理的重大事件 2004年年2005年年2006年年2007年年2008年年2009年年总计总计6276161110135171安全生产安全生产

6、242178395763交通事故交通事故182536282552企业违法企业违法151222142323其他其他51825293033 2009年突发环境事件仍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为主,占总数82.5%。环境污染事件中存在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等特征。据统计,2009年的171起事件中涉及80多种污染物(包括高毒类化学物),涉及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有25起。14典型重大环境风险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辽宁浑河酚污染事件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件江苏射阳化工厂爆炸事件 江西赣江污染事件 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 广西红水河水质污染事件 贵阳电厂污染事故湖南湘江镉污染事件黄河兰州段油污染事件 甘肃血铅超标事件四川沱江水污

7、染事件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河南柴油泄漏污染黄河事件太原苯泄漏污染事件湖北襄樊癌症村事件 今年以来污染事件频发福建上杭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吉林原料桶流入松花江事件大连油管爆炸污染事件(二)(二) 突发环境事件原因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原因分析外因:外因: 1 1、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加剧了突发环境事件的突、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加剧了突发环境事件的突发与频发;发与频发; 2 2、产业粗放,布局与结构不合理;、产业粗放,布局与结构不合理; 结构:目前主要以冶金、化工、有色、电力、水泥等高结构:目前主要以冶金、化工、有色、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为主。耗能、高污染的产业

8、为主。 布局:化工、石化企业一般都建在大江大河两岸或饮用布局:化工、石化企业一般都建在大江大河两岸或饮用水源上游。水源上游。 3 3、排污大。排污总量居高不下。、排污大。排污总量居高不下。 CODCOD排放位于世界第一位排放位于世界第一位 SO2SO2排放位于世界第一位排放位于世界第一位 4 4、地方为了片面的发展经济,重经济轻环保加速了污染、地方为了片面的发展经济,重经济轻环保加速了污染危害的发生。危害的发生。内因:内因:政府监管不力政府监管不力企业监管跟不上企业监管跟不上失职失职渎职渎职11监管监管 无制度无制度只引进生产技术未引进环保技术只引进生产技术未引进环保技术(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

9、)(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2 2操作人员操作人员不会操作不会操作一知半解一知半解(如四川沱江事件就是在强行开车时运营造成泄漏引发的。)(如四川沱江事件就是在强行开车时运营造成泄漏引发的。)主观上:企业把追求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主观上:企业把追求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把,把对外部的不经济性转化给社会对外部的不经济性转化给社会客观上: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客观上: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 陈旧、管理粗放,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陈旧、管理粗放,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弱。弱。3 3 4 4预警预测能力薄弱,技术支撑不足预警预测能力薄弱,技术支撑不足,法律法,法律法规不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和

10、队伍还未构架起来规不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和队伍还未构架起来5 5 三、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三、突发环境事件分类(一)按发生原因分类(一)按发生原因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淮安液氯泄漏事件) 违法排污造成突发环境事件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水利工程调节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开发与施工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自然灾害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5.12汶川地震后环境破坏、辐射危险) 其他原因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二)按(二)按污染对象分类污染对象分类突发水污染事件突发水污染事件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突发土壤污染事件突发土壤污染事件其他突发环境事件其他突发环

11、境事件水:影响饮用水事件(千岛湖尾矿库垮塌事件、紫金矿业污水池渗漏)、影水:影响饮用水事件(千岛湖尾矿库垮塌事件、紫金矿业污水池渗漏)、影响跨界事件(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造成下游江苏邳州断水,居民恐慌)响跨界事件(山东临沂砷污染事件,造成下游江苏邳州断水,居民恐慌)气:江苏氯气翻车事件、湖南浏阳隔污染事件、沧州光气事件气:江苏氯气翻车事件、湖南浏阳隔污染事件、沧州光气事件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事件(铅、隔、砷)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事件(铅、隔、砷)(三)按(三)按环境敏感对象环境敏感对象受到危害的原因受到危害的原因分类分类污染物长期积累受到危害污染物长期积累受到危害突然危害突然危害爆炸爆炸、火灾

12、、偷排、自然灾害、火灾、偷排、自然灾害人民群众利益受损导致的群体人民群众利益受损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性事件其他危害事件其他危害事件如:如:污染物长期积累污染物长期积累常态:太湖蓝藻事件,不属于环境应急常态:太湖蓝藻事件,不属于环境应急非常态:凤阳血铅事件、湖南浏阳镇头镇镉污染事件非常态:凤阳血铅事件、湖南浏阳镇头镇镉污染事件突然危害:大连油管爆炸、吉林原料桶进入松花江突然危害:大连油管爆炸、吉林原料桶进入松花江群体性事件: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爆发群体性事件,导致数十人被打群体性事件:浙江东阳画水镇化工污染爆发群体性事件,导致数十人被打死,上千人受伤,数百部警车破坏死,上千人受伤,数百部警车破坏

13、一、一、 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 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 主体主体 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体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体 第二章第二章 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一、几个基本概念一、几个基本概念26u 什么是环境风险什么是环境风险 u 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u 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27(一)什么是环境风险(一)什么是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用风险值R 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

14、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 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或健康)后果C C的乘积,用的乘积,用R R表示,即:表示,即: RR危害危害/ /单位时间单位时间=P=P事故事故/ /单位时间单位时间 CC危害危害/ /事故事故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HJ/T 16920042004 所谓防范环境风险,就是既要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要减所谓防范环境风险,就是既要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要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轻事故造成的危害。28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环境风险隐患的定义不同: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环境风险隐患的定义不同: 广义:区域(流域

15、)的环境风险隐患广义:区域(流域)的环境风险隐患 狭义:指特定主体的环境风险隐患狭义:指特定主体的环境风险隐患 根据立场、角度不同,可以指:根据立场、角度不同,可以指: “源源”的环境风险隐患的环境风险隐患 “受体受体”的环境风险隐患的环境风险隐患(二)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二)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29环境风险隐患环境风险隐患-狭义:狭义: 隐患主体:隐患主体:各种产业活动单位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违反国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运输、质量检验等)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或者其他因素 隐患组成:隐患组成: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环境事件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

16、安全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301 1、物的危险状态(不安全状态)、物的危险状态(不安全状态)1 1)设施、设备、物质的危险状态)设施、设备、物质的危险状态 违反安全生产法、 产品质量法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环保法律法规等 生产、贮存的设备处于危险状态:生产、贮存的设备处于危险状态: 设备老化、装备技术水平低、污染防治设施简陋;管道有裂缝、法兰年久老化、压力贮罐压力不够、冷却循环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等(安全生产)31 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质未按有关规定贮存: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质未按有关规定贮存: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八条

17、易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储运中不能倒置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其包装质量必须符合相应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标明储运注意事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32 没有防范的设施或者设施达不到要求:没有防范的设施或者设

18、施达不到要求:各种污水装置的处理能力、各种事故池、监控池的实际容量;各清、污、雨水管网的布设以及最终排放口,是否设置消防水收集系统;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是否安装切断设施;主体装置区和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储存区(包括罐区)是否设置隔水围堰等(环保)2) 2) 环境的危险状态(环保)环境的危险状态(环保) 对周边环境,如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产生威胁对周边环境,如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产生威胁 周边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周边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脆弱性332 2、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 故故 意:违法排污行为,违反操作规程行为意:违法排污行为,违反操作规程行为2005年12月,北江镉污染事件,关东

19、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违法超标排放含镉废水; 2006年8月,牤牛河水污染事件:吉林省蛟河市吉林长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人为倾倒约10吨工业废液至松花江支流牤牛河;2009年2月,江苏盐城市两自来水厂因污染停水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取水口约10公里上游的盐城市标新化工有限公司利用停产检修间隙,将储存的含酚高浓度废液及生产废水偷排入厂北边的生产沟,通过蟒蛇河进入新洋港。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大量漏油进入赤水河,并流入渭河、黄河。 非故意:粗心大意,由于人对有关安全、环保知识的匮乏而导致的不安全行非故意:粗心大意,由于人对有关安全、环保知识的匮乏而导

20、致的不安全行为为2005年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6年吉林省牤牛河水污染事件363 3、管理上的缺陷(政府、部门、企业)、管理上的缺陷(政府、部门、企业) 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责任感; 决策、规划失误;决策、规划失误; 忽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忽视安全管理、环保管理; 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个人防护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个人防护培训; 生产操作规程制定不当;生产操作规程制定不当; 有关应急预案(安全、环保)制定不当等。有关应急预案(安全、环保)制定不当等。37环境风险隐患成因示意图环境风险隐患成因示意图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物的危险状态设备的危险状态设备的危险状

21、态环境的危险状态环境的危险状态在一定在一定条件下条件下38企业风险因子、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企业风险因子、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事故事故事故隐患事故隐患企业风险因子 企业内部的环境风险因子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风企业内部的环境风险因子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风险因子都能成为事故隐患;险因子都能成为事故隐患; 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基础,如果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了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基础,如果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了隐患,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能大大降低。隐患,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能大大降低。39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22、 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1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40海恩法则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强调两点:海恩法则强调两点: 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严重严重事故事故2929次轻微事故次轻微事故300300起未遂先兆起未遂先兆10001000起事故隐患起事故隐患41(三)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三)什么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 在环境风险隐患识别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隐在环境

23、风险隐患识别的基础上,对环境风险隐患进行逐一检查,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采患进行逐一检查,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治理,从而彻底消灭取有效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治理,从而彻底消灭隐患,有效控制环境风险。隐患,有效控制环境风险。42 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包括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包括生产、经营、储存、运输)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主体。是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主体。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二、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责任主体防控的责任主体441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二十二条 所

24、有单位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二十三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住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治发生突发事件。2 2、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19891989年)年) 第三十一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

25、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依据:依据:3 3、新修订的、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第六十七条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

26、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464 4、正在修订、正在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5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16号)号)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责任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企业环境事故防范的主要任务企业环境事故防范的主要任务工业企业工业企业1、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总则总则安全政策安全政策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报告制度安全报告制度2、危险源

27、的辨别和风险评估、危险源的辨别和风险评估3、选址、设计、布局、建设、选址、设计、布局、建设4、操作、操作程序程序人员人员内部交流内部交流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人的影响因素人的影响因素5、保养和维修、保养和维修6、技术改造和组织的变更、技术改造和组织的变更7、安全管理的检查和评估、安全管理的检查和评估8、服务、服务/期满期满/关闭关闭9、企业的其他责任、企业的其他责任生产者对其他企业的服务和帮助生产者对其他企业的服务和帮助技术转让技术转让联合体联合体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三、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监管的主体体49 环境风险源的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环境风险源的监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安监、交通、质

28、检、环保、消防、公安、经贸、工商等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五条 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 (五)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50依据:依据:1 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19891989年)年)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一监督管理。2 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

29、管总局令第(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16号)号) 第五条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3 3、制订、制订企业环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定企业环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强化企业环境风险隐,强化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责任主体,明确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责。患排查和治理的责任主体,明确环保部门的监管职责。51 在环境保护部门内部:在环境保护部门内部: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部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控制环评审批、

30、三同时验收部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控制环境监察部门:现场执法、企业监督员、绿色信贷环境监察部门:现场执法、企业监督员、绿色信贷环境监测部门: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环境监测部门: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应急监测污染防治部门:区域(流域)污染治理、化学品管理、污染防治部门:区域(流域)污染治理、化学品管理、 固废管理、公司上市环保核查固废管理、公司上市环保核查政策法规部门:污染损害评估、环境责任保险、政策法规部门:污染损害评估、环境责任保险、 “双高双高”(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产品(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产品环境应急部门环境应急部门: : 应急工作统一管理,制定各类防控方案及应急应急工作

31、统一管理,制定各类防控方案及应急 预案预案52 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为预防、应急准备、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为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处置乃至救援服务:监测预警、处置乃至救援服务: 1、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掌握现状、建立档案 2、制定环境风险源分级、分类标准评估风险源、实现动态管理 化学物质种类、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 周边有环境敏感点的企业 3、开展部门间合作:安监、交通、公安、消防等环境风险监管工作重点:环境风险监管工作重点:第三章第三章 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应对 一、环保部门职责一、环保部门职责 二、企事业单位职责二、企事业单位职责 三、应急响应工作流程三、

32、应急响应工作流程 四、报告四、报告 五、响应五、响应 六、处置六、处置 七、终止七、终止一、环保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职责一、环保部门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职责1、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2、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3、向毗邻地区环保部门进行通报;4、向政府提出应急处置建议;5、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进行调查处理,对处置过程进行总结分析;6、处置结束后对环境损失的评估及对生态恢复 提出建议二、企事业单位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职责二、企事业单位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职责1、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报告;2、按照本单位环境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先期响应和处置;3、向周边可能受影响的

33、单位和居民进行通报;4、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置;5、事后向环保部门提供调查报告。三、应急响应流程三、应急响应流程善后处理善后处理先期处置先期处置恢复重建恢复重建总结评估总结评估突发环境突发环境事件事件信信息息报报送送预预 警警监监 测测预预 测测应急响应应急准备应急准备市环保局市环保局( 、 、 级应急响应)级应急响应)国家环保部国家环保部( 级应急响应)级应急响应)市市 级级指指 挥挥现现 场场指指 挥挥市级有关部门市级有关部门救援队伍救援队伍驻津部队驻津部队扩大扩大应急应急国务院工作组或指导组国务院工作组或指导组区、县环保局区、县环保局( 负责负责级及未上等级应级及未上等级应急响应,向

34、市局报送)急响应,向市局报送)事中事前事后应急处置过程应急处置过程 应急运行程序应急运行程序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蓝、黄、橙、红蓝、黄、橙、红色箭头分别代表色箭头分别代表四个不同响应等四个不同响应等级级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流程图 四、报告四、报告 (一)(一)接警接警 接警单位或负责人: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公民有义务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反映突发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 接警人员要分析判断可能发生的危害,是水污染事件要分析是否影响到饮用水源地,是否造成跨界;是大气污染事件要分析危害与毒性

35、,影响或可能影响的人群等。(二)报送制度(二)报送制度突突 发发 环环 境境 污污 染染 事事 件件影响或可能影响饮影响或可能影响饮用水源以及居民区、用水源以及居民区、医院、学校、机关医院、学校、机关单位、自然保护区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突发等敏感区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污染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及时准确上报级以上级以上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总值班室国务院总值班室同级人民政府同级人民政府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上一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立即核实(立即核实(4小时内上报)小时内上报)级以上级以上立即立即级以上级以上1小时小时1小时小时级以上级以上(

36、三)报告方式与内容(三)报告方式与内容初报:发现事件起4小时内上报。可用电话或直接报告,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续报: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终报: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采取书面报告,在初报、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与处理的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有关危害与损失的证明文件等详细情况。(四

37、)企事业单位报告时限、程序与内容(四)企事业单位报告时限、程序与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2004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企事业单位造成污染事故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在事故发生后48h内,向当地环保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经济损失、人员受害及应急措施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向当地环保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危害、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事故潜在危害或间接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等情况的书面报告,并附有关证明文件。五、响应五、响应1、预警一般环境事件:蓝色

38、预警:县级人民政府发布较大环境事件:黄色预警:市(地)级人民政府发布重大环境事件:橙色预警: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红色预警: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发布2、环保部门五个第一时间要求: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3、启动环境应急预案,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4、企业应急响应与指挥 企业值班操作人员(含污染治理设施值班操作人员)是最初应急组织。如发现污染事故苗头,应及时报告值班主管,评价状况,同时报告企业应急总指挥,成立应急小组。根据企业应急总指挥的指示,报告企业管理层,同时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对所有纠正和防护行动进行

39、连续评价和控制,严格监控事态发展。 当污染继续扩大,应启动企业全体应急,如必要,建议政府主管部门采取防护行动以保护临近区公众的安全和健康。企业环境应急人员应向应急总指挥提供行动计划或启动应急的建议,企业应急总指挥应召集全体应急反应组织采取行动,消除污染事故,并请求政府部门救援和企业外机构增援。六、救援与处置六、救援与处置1、配合政府开展抢险与救援2、应急监测(1)制定查找污染源、污染因素、污染因子、污染范围、污染迁移转化规律的监测方案,确定监测项目;(2)确定监测范围和布点;(3)现场采样与监测;3、控制和消除污染(1)配合政府及组织企业做好现场污染源排查(2)向政府提出切断与控制污染源及减轻

40、与消除污染的措施建议4、应急指导(1)组织专家组进行应急处置指导(2)组织环境应急部门及相关业务处室进行现场工作指导七、应急终止1、应急终止的条件(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内;(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已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再次免受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2、应急终止的程序(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2)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环保部门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急需

41、进行后续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1)由专家进行应急过程评价及环境损失评估;(2)指导有关单位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发生;(3)编制环境应急总结报告,并上报备案;(4)由相关部门提出生态恢复建议。67第四章第四章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管理一、应急预案管理现状一、应急预案管理现状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及要求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及要求68 应急预案管理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管理是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环境应急管理可以概括为环境应急管理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一案三制” ” 。“三制三制”环境应急机制环境应急机

42、制环境应急体制环境应急体制环境应急法制环境应急法制“一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管理现状一、应急预案管理现状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5个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其中包括国家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 国务院有关部门:80个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地方政府总体应急预案 基层(企业、社区、学校)应急预案 临时预案(重大集会、重点工程建设等) (一)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目的(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的目的 为了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

43、和应急响应为了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安全和社会稳定。71 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第十八条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法规的规定,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

44、指挥体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72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预防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应急保障措施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三)应急预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三)应急预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73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平战结合,

45、专兼结合。(五)(五)应急预案的更新应急预案的更新 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7475 环保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应及时修订、完善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应及时修订、完善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预案的与时俱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应急预案,保证应急预案的与时俱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以下情况都会导致企业及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的更新。以下情况都会导致企业及区域环境应急预案的更

46、新。 (1 1)我国相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调整及更改。)我国相应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调整及更改。 (2 2)该区域的环境规划作出重大调整,功能区要求发生)该区域的环境规划作出重大调整,功能区要求发生变化。变化。76 (3 3)工业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改变,重点污染源的位置变化。)工业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改变,重点污染源的位置变化。 (4 4)重大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增加或减少。)重大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种类增加或减少。 (5 5)大型工程及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大型工程及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投入使用。 (6 6)大型企业的搬迁使应急资源增加或减少。)大型企业的搬迁使应急资源增加或减少。 (

47、7 7)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导致应急资源的丧失。)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导致应急资源的丧失。77 预案演练可以看作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通过演练,预案演练可以看作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或继续。通过演练,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把应急预案加以验证和完善,确保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得以实施和贯彻。施和贯彻。 (1 1)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测试预案和程序的充分程度; (2 2)测试应急装置、设备及物资供应;)测试应急装置、设备及物资供应; (3 3)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提高现场内、外的应急部门的协调能力; (4 4)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陷;)判别和改正预案的缺

48、陷; (5 5)提高公众应急意识。)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六)应急预案的演练(六)应急预案的演练 基层应急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原则性规定多,工基层应急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差,原则性规定多,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处置方法不够明确具体,甚至定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处置方法不够明确具体,甚至定位不准,与实际工作脱节。位不准,与实际工作脱节。 预案的动态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如,许多环境应急预案照预案的动态化管理机制不健全。如,许多环境应急预案照抄上级预案,有的地方政府环境预案甚至规定了上级环保抄上级预案,有的地方政府环境预案甚至规定了上级环保部门的职责。部门的职责。 大多数预案没有风险分析和脆弱

49、性分析,没有确定重点防大多数预案没有风险分析和脆弱性分析,没有确定重点防范区域、流域,没有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没有应急物资范区域、流域,没有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没有应急物资调用等保障措施。调用等保障措施。(七)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不健全(七)存在的问题:应急预案不健全正在做的工作:正在做的工作:n 修订修订天津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天津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n 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建立预案报备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建立预案报备制度n 从企业、园区、部门三个层面分类推进应急预案规范化编从企业、园区、部门三个层面分类推进应急预案规范化编制、修订和执行工作,现初步完成制、修

50、订和执行工作,现初步完成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园区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园区版),正在编制针对,正在编制针对区县环保部门的导则,待发布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单位区县环保部门的导则,待发布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单位落实情况进行评审。落实情况进行评审。79拟建立的预案报备制度拟建立的预案报备制度n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应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应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n 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经审定完善后,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制定的环境应

51、急预案经审定完善后,应当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签署,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中央管理的总公司(总厂、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和环境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和环境保护部备案。保护部备案。n 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受理备案登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的,不予备案

52、并说明理由。目标:目标: 建立以建立以天津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天津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为总纲为总纲, ,以以县区应急预案、应急监测预案、重点工县区应急预案、应急监测预案、重点工业企业应急预案、专项预案业企业应急预案、专项预案为分支为分支, ,以以流域、区域、流域、区域、重点工业企业应急防控工程技术方案、应急指挥操重点工业企业应急防控工程技术方案、应急指挥操作规程、分类应急操作手册作规程、分类应急操作手册为支撑的应急预案体系。为支撑的应急预案体系。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及要求二、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及要求(一)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一)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1 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53、规章、标准和编、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编制导则等的规定;制导则等的规定;2 2、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实际;应急工作实际;3 3、建立在环境敏感点分析基础上,与环境风险、建立在环境敏感点分析基础上,与环境风险隐患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隐患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4 4、应急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应急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83 5 5、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性强;、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6 6、应急保障措施明确,并能满足本地区、本单位、应急保障措施

54、明确,并能满足本地区、本单位应急工作要求;应急工作要求; 7 7、预案基本要素完整、预案基本要素完整 ,附件信息正确;,附件信息正确; 8 8、与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与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9 9、文字简洁规范,通俗易懂。、文字简洁规范,通俗易懂。84(二)预案基本内容(二)预案基本内容 1 1、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 2 2、基本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包括: (1 1)单位的基本情况,诸如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法人、法人代码、经)单位的基本情况,诸如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法人、法人代码、经济性质、隶属关系、从

55、业人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济性质、隶属关系、从业人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凹地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等。必要时(如上坡地、凹地等)、交通图、疏散路线图等。必要时, ,可附平面图加可附平面图加以说明。以说明。 (2 2)生产的基本情况,诸如主、副产品名称及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生产的基本情况,诸如主、副产品名称及产量,主要生产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环保设施及储存设备平名称及用量,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主要生产装置、环保设施及储存设备平面布置图,雨、清、污水收集管网图等。面布置图,雨、清、污水收集管网图等。 85 (3 3)危

56、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基本情况,诸如企业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基本情况,诸如企业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等的生产(产生)量、使用量、储存量、储存方式,运输(输送)单位、物等的生产(产生)量、使用量、储存量、储存方式,运输(输送)单位、运输方式、运地、运输路线,危险废物转移处置方式、危险废物委托处理运输方式、运地、运输路线,危险废物转移处置方式、危险废物委托处理合同(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合同(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等)。等)。 (4 4)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确定周边区域)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57、情况,确定周边区域1 1公里范围内人公里范围内人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社区、自然村等)和社会关注区(学校、医院、口集中居住区(居民点、社区、自然村等)和社会关注区(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查明周边企业、重要基础设施、道路机关等)的名称、联系方式、人数;查明周边企业、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说明企业产生等基本情况;给出上述环境敏感点与企业的距离和方位图。说明企业产生污水的排放去向、下游水体河流名称、功能区及水源保护区等情况。污水的排放去向、下游水体河流名称、功能区及水源保护区等情况。 86 3 3、环境风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包括:

58、、环境风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包括: (1 1)环境风险源识别,通过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进)环境风险源识别,通过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列表明确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使用、行环境风险分析,并列表明确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使用、贮存、处置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贮存、处置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辅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源。 (2 2)环境风险评估,分析环境风险源在火灾、爆炸、泄漏等风险事故下)环境风险评估,分析环境风险源在火灾、爆炸、泄漏等风险事故下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环境

59、影响类别(大气、水环境或其它)。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环境影响类别(大气、水环境或其它)。 结合企业环境风险源工艺预防控制、自动监控装置、报警、紧急切断、结合企业环境风险源工艺预防控制、自动监控装置、报警、紧急切断、紧急停车等系统,以及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处理系统水平,分析突发环紧急停车等系统,以及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处理系统水平,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的产生部位、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含伴生境事件的产生部位、持续时间、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含伴生/ /次生)的排次生)的排放速率和数量。放速率和数量。 87 4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60、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现场指挥机构、指挥机构的职责、专家组等,要依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可能发生的突构、指挥机构的职责、专家组等,要依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设置分级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并以组织机构图的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设置分级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并以组织机构图的形式将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部门或队伍列出来。形式将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部门或队伍列出来。 5 5、应急能力建设,包括:、应急能力建设,包括: (1 1)应急处置专业队伍,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企业依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处置队伍,包

61、括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的类型建立应急处置队伍,包括通讯联络队、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应急环境监测队等专业处置队伍,并应急消防队、治安队、物资供应队和应急环境监测队等专业处置队伍,并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和各专业处置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和各专业处置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88 (2 2)应急设施(备)和物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设施(备)包括医)应急设施(备)和物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设施(备)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废水收集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废

62、水收集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 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企业要采用就近原则,备足、备齐,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企业要采用就近原则,备足、备齐,定置明确,能保证现场应急处理(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启用。用于应急定置明确,能保证现场应急处理(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启用。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企业要明确调用单位的联系方式,且调用方便、迅速。处置的物资,企业要明确调用单位的联系方式,且调用方便、迅速。 企业应按有关规

63、范由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初期雨水收集池或事故应急池。企业应按有关规范由有资质的单位设计初期雨水收集池或事故应急池。 89 6 6、预警与信息报送,包括:、预警与信息报送,包括: (1 1)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要有)报警、通讯联络方式,要有24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2424小时有效的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进行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等。进行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等。 (2 2)信息报告与处置)信息报告与处置n 企业

64、内部报告,要明确企业内部报告程序;企业内部报告,要明确企业内部报告程序;n 信息上报,要明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由企业事故现场指挥部向上级环境保护信息上报,要明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由企业事故现场指挥部向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主管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n 报告内容,要规定信息报告的内容;报告内容,要规定信息报告的内容;n 信息通报,要明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通报事故信息的方信息通报,要明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向可能受影响的区域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法和程序。 90 7 7、应急响应和措施,包括:、应急响应和措施,包括: (1 1)分级响

65、应机制,要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分级响应机制,要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和开展事故处置措施。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和开展事故处置措施。 (2 2)现场应急措施,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现场应急措施,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需确定如下内容:和影响范围,需确定如下内容:n 应急过程中生产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应急过程中生产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基本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

66、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基本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n 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应急过程中使用的药剂及工具; 91 n 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n 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n 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地点;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地点;n 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n 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危险区的隔离: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 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n 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如消防水、固体物质等)的处理措施。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如消防水、固体物质等)的处理措施。 92 (3 3)明确应急设施(备)及应急物资的启用程序。)明确应急设施(备)及应急物资的启用程序。 (4 4)抢险、处置及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置队伍的调度,抢险、处置方)抢险、处置及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置队伍的调度,抢险、处置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