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76410206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必修教案1004 07:10破除授课套子读懂套中之人装在套子里的人同课异构创意设计图文|飞鸿踏雪(此文已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2015届高考模拟第12 期。)2015届高考模拟教研室高中组评优课的选题是装在套子里的 人。这次评优课令人振奋的是,五节课的同课异构,我们的老师对 文本的解读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的授 课套路,呈现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设计。现把这些创意设计 汇总如下:一、“怪”字归类法概读文本创新设计: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你会选择课本中的哪一 个字?抓住“他也真怪”的怪字,以“怪”为切入点,让学生分

2、析归 纳别里科夫“怪”在何处?外表装扮怪;生活习惯怪;思想方式怪;言论怪;行为怪;心理怪;婚事怪;死得怪。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丑八怪”的形象。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他 “怪” ? “怪”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种“怪”是一种 “丑” ?成功的小说形象应该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别理科夫与众 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怪”字,用课本中的话说,就是“他可真怪”。 他的“怪”态主要表现在上面八个方面,故称之“丑八怪”,“怪” 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套子”无处不在。而关于“丑”的探究就是在 分析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了。这样,只抓住一个“怪”字,就帮助学 生轻松愉快地实现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这 种设计

3、贵在激“趣”,诙谐的“丑八怪”较一般的泛泛而读,滔滔而 析,学生要感兴趣得多。二、“看病把脉”法解读文本装在套子里的别理科夫,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病态,而且是重症 患者。现在我们给他把把脉,看看他的病症有哪些?病因是什么?病 根在何处?病害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依次寻找相关内容。病症:六神不安、总是心慌、慎重多疑,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通宵做噩梦、没精打采、脸色苍白、性情孤僻 .病因:现实生活的刺激惊吓;对新事物的排斥。病根:(背景资料补充一一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 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一时间,全国警探遍 布,告密者横行)沙皇专制统治。危害:辖制别人,套死自己形

4、象:因循守旧,害人害己,沙皇专制制度的政治牺牲品。这种用“看病把脉”的方式,实现对文本把握,进而理解文章主 题的方式很独特,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通过病 症、病因、病根、危害的探究分析,实现了知识上的有效递进和学生 认知上的循序渐进。尤其是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反常规的课前简介, 而是放在授课课当中,作为病根来处理,更能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主 题思想,而最后对人物形象的定性也就水到渠成。三、“装”字切入法分析文本创新设计:老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略去了 “装二把题目写为“在套子里 的人”。在探究了病症、病因、病根、危害、人物形象之后,让学生 看题目,问学生“装”字哪里去了?然后抛出问题

5、:关于题目,有的译本为“套中人”,与本文题目相比,哪个好? 为什么? “装”改为“钻”或“锁”等,好不好?“套中人”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差别在“装”,装有被动意 味,说明,不是他自己“爬”进去的,而是被“装”进去的;“钻”,似乎是别理科夫们主动进入套子子的;“锁”则抹杀了别理 科夫们愚昧的本质;这样一个“装”字更能突出反映沙皇专制的罪 恶。这样的探究分析,其实是更进一步探究病根。四、细节琢磨法细读文本创新设计:小说最后两段,写被摔之后,“过了一个月,别理科夫死了”, 为什么不直接安排他摔死?为什么让他活了一个多月再死?问题提的很好,别里科夫不是摔死的,而是被吓死的。面对这样一个不会致命的“危

6、机”却使他备感屈辱的事件,使他本就十分脆弱 的心理防线终于无法承受,导致生理机能的急速衰退,引发了久藏身 内疾病的强烈发作,就像长时间紧绷的琴弦突然断裂一样,再也不可 能挽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别里科夫如此严重的心理疾病而导致最终 死亡呢?答案可以引用教参中的一句话:”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 想、心灵他既是沙皇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一个可悲的 社会! 一个可怜的人!只有在那样病态的社会才会产生那样病态的 人,而那样的人又得不到帮助和医治,只好让他走向毁灭。五、“可”字组词法研读文本创新设计读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你觉得别理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 用几个“可”字词语来表达,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学

7、生自由发言:可怜、可笑、可悲、可恨、可叹 .最能概括其性格的有:可笑,可恨,可悲.可笑的外形,思想,语言,行为;由此可见他的胆怯,封闭,保 守,逃避现实可恨的他是沙皇专制的忠实走狗,辖制小城十五年 .可悲的是他被套死了 这几个“可”字词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 避免了老师对人物贴标签式的分析鉴定,有很好的授课效果,把这节 课上活了。六、问题追问法深读文本文本阅读得透不透,除了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外,老师的引导很 关键,而老师的引导的关键又在于一些问题的设计。下面关于几个 “套中人”的追问就很有价值:创意设计:(1).为什么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可以辖制全城十五年?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上

8、的东西让全城压抑不自由,让全城人头 部出气来。(2)大家不理他就行了,可为什么还要怕他?人们怕得是他吗? 怕的到底是什么?当时的政府。(3).当时的政府是一个怎样的政府?出示时代背景: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4).这篇小说的主要“居肝r是“婚事”,为什么单选“爱 情”?按理说爱情是美好的,可这么美好的爱情也没有将他从套子中拽 出来,可见这套子是多么深多么紧。(5)这两个人中间如果没有这么多事,他们能结婚吗?结婚会快 乐吗?不会结婚,性格反差太大了。即使结了婚,也没法生活下去。因 为他们代表了新旧两种思想,新旧两种势力,其矛盾不可调和。(6)小说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被异化为“套子”的人一

9、 一别里科夫。通过这个可悲的小人物,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生活,无情地鞭挞了那种因循守旧、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 统治的奴才性格,进而表达了推翻沙皇专制的强烈愿望。但是,如果小说的主题仅仅如此的话,那么沙皇政权都结束了100多年为什么还能赢得这么多读者的青睐?可见,它一定具有某种穿越时空的魅力。思考1:城里的人们是不是套中人?明确:是。他们也都蜷缩在沙皇的统治下,得过且过,不敢反 抗,所以生活沉闷依旧。只不过他们的表现没有别里科夫那么突出罢 了,他们把别里科夫推到前台,然后躲在一旁嘲笑着这个小丑拙劣的 表演。其实他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正是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才使 得这个小城成了 “

10、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大家发 现没有,文中的别里科夫一直没有清晰的脸部描写,我觉得这不是的 疏忽,而是在暗示一个群像。思考2:你我是不是套中人?套子的象征意义?明确:是。举例: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找我想发表在校 刊,可我因为他的文章反映的是学校星期日不让孩子出校门的事,我 怕这篇文章校长看了会不高兴,于是文章被我否决,而校长这么做, 无非是想抓住时间,多考上几个学生,这样看来我是学校制度的套中 人,校长是学生升学率的套中人。上至学校,下至我们,都掉进了应 试教育的的套子里。我们可以想一想,金钱是不是套子?考试是不是 套子?名利是不是套子?此文此形象之所以魅力永存,是因为反

11、映了 人性的主题。因为人性,所以长久。所以说,套子是一个象征,象征 着约束、禁锢、不自由。人生在世,为了生存或得到某种利益,我们 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形形色色的套中人。如果能突破这些套子,你就 可能活得精彩、潇洒,比如庄子;如果不能突破,你就可能活得平庸 甚至悲哀。所以,此文能引起不同时代的人的心理共鸣。这样,层层追问,就实现了文本深读,读出了经典作品的永 恒魅力。七、拓展延伸法宽读文本经典的魅力是永久的,在深读文本之后,如果能适当地对文本进 行拓展延伸,不但会促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和,还会激起学生的 阅读欲,探究欲。比如在探究了文本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之后,有 老师又进一步将主题延伸至人文主

12、题,让学生明白了这篇小说在今天 的特别意义。创新设计:人文主题:契诃夫 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自由的人物典型一一别里 科夫。并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普遍困境,表达了对人性自由的热爱与呼 唤。原著补充:啊,自由,自由!只要有一点点自由的影子,只要有 一线享受自由的希望,人们也会心旷神怡,欣喜若狂的。难道不是这 样嘛?除此之外,在写作上还援引了契诃夫的原话“简练是才能的姊 妹”,以此让学生明白这篇短篇小说的特点,和契诃夫小说的风格。 诱引学生去进一步走近契科夫,了解契诃夫,解读契诃夫。还有老师布谿的课外作业很有特点,让我们能结合别里科夫,反 思我们身边的一些人物和现象。这样,就有效实现了文本宽读。比 如:“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要我换电扇,且慢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则削脑袋,重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文本宽读的意义就在于能让学生把课本所学与当今社会联系起 来,与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所学的这些课本里的知 识,在今天是有用得,有意义的。一节课要想上出特色,必须先破除老师身上的套子。只有摆脱了 套子的束缚,才能真正做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才能真正读懂读透 “套中之人”。让我们破除套子,做一个自由有个性的老师,带给学生更多心旷 神怡,热情奔放的语文课吧!让孩子们因为我们而爱上语文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