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介: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76407092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9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介:(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介绍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课题组组长:胡再能 执笔:胡志鹏 屠本忠成员:李军辉 吴善梁 钟建娣 林方群 葛德根一、基本内容小学体育的目标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文化学习和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实现小学的体育目标,在高质量地进行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校内外竞赛与课余训练等一系列课余体育活动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检验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活动条件。通过体育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体育特长充分发展,也是素质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方面的重要体现,而且对于修炼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海县桥

2、头胡中心小学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学校体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普遍开展群众性课余体育活动,组建多层次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或训练小组,成立学生运动队,精心组织业余训练。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体育活动课程化,挖掘乡土体育资源,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建立课余体育活动保障机制”的课余体育活动实施策略和“激发兴趣,形成动机;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精心选材,培育苗子;科学训练,发展技能;因材定项,多向发展”的课余训练最优化模式。二、实践效果实践中,我校以“快乐体育”思想和活动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正确把握普及与提

3、高的关系,妥善处理体育与智商的关系,合理把握“提早起步”的尺度,严格控制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强度,使乐学和苦学有机统一在课余体育活动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1、改善了学校体育的综合效益。课余体育活动促进了体育课教学的规范,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得以增强,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得到较好培养,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2、课余训练硕果累累,世界冠军从这里起步。校射击队19次夺得宁波市小学生射击比赛团体冠军,并代表宁波市夺得省团体冠军21次,亚军4次,第三名4次,省、市级单项冠军不计其数,篮球队组建不久,很快夺得宁波市冠军,刚从五年级毕业的女篮队员代表初中参加省中学生篮球赛勇夺初中组第二名。田径

4、、乒乓等项目在县、市级比赛中也屡获佳绩。1998年11月,第12届世界举重锦标赛,我校选送市少体校的优秀运动员王秀芬,囊括53公斤级3枚金牌,并打破2项世界纪录,成为宁波市第一个自己培养的世界冠军。十几年来,我校为各类院校及专业运动队输送体育人才100多人。3、体育教学队伍茁壮成长。三名教师被多次评为宁波市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1人还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教师。4、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加快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连续6年被评为“宁波市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98年被评为“浙江省农村示范小学”。三、理论水平及推广价值该课题以“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哲学基础,多元智能

5、理论为心理学依据,以活动教学理论为教学模式基础,坚持“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等教学原则,构建了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体育活动课程化,挖掘乡土体育资源,开展各类体育竞赛,建立课余体育活动保障机制”的实施策略,符合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思想、活动教学规律和农村小学实际。“激发兴趣,形成动机;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精心选材,培育苗子;科学训练,发展技能;因材定项,多向发展”的课余训练最优化模式,符合体育运动人才成长规律。总之,课余体育活动教学以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特点,具有在广大农村学校推广的价值

6、。农村小学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的许多疾病也达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已大为改善。现代社会一方面对人体的质量要求,以及人们对健康、文明、愉快的消闲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又给人体的健康带来某些不良的影响,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加,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新的威胁。为了适应高速度、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和现代文明对人体提出的挑战,终身体育也就应运而生,它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以及人们对生活内容和质量的需求产生与发展的。学校体育是增进国民健康

7、的重要途径,它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影响着群众体育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和体育课程的改革。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学校体育包括了体育课教学、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等,内容十分宽泛。要实现小学的体育教学目标,在高质量地进行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等活动教育,这是贯彻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能够为优秀运动队伍培养一支强大的后备军

8、,对提高我国运动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利于适应学校体育国际交往方面的需要,同时,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还能培养大批体育骨干,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运动队、代表队等形式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有课题组组长:胡再能 执笔:胡志鹏 屠本忠 成员:李军辉 吴善梁 林方群 钟建娣 葛德根效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专门组织的一种体育教育过程。早在1983年12月国家体委、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明确了传校的目的与任务:“在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体育工作要面

9、向全体学生,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发展体育事业作贡献。”1986年,国家教委和体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的通知,为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证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明确目标。同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又联合发出了在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指出了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训练要求,为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改革注入了活力,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遵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必须抓好中小学课余训练这一十分重要的环节。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施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12条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

10、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应该说,我国早就重视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单位的贯彻这一精神的情况不很尽如人意,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实效不强。调查表明,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令人担忧,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约有2亿多人,而城市小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人数约为1.3,城市中学生占2.1,农村小学生几乎是空白,农村中学生约占0.8。这种巨大的人才浪费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解决好中小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问题,提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刻不容缓

11、,势在必行。宁海县桥头胡中心小学作为宁波市较有影响的农村小学,对课外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却很早就有正确的认识,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学校体育放在突出的地位,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十分重视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早在1982年就成立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努力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近十年来更是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组建多层次的学生课余体育训练小组,精心组织业余训练,1998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训练成果,形成了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课余体育训练的形式。这一实践活动已成为桥头胡中心小学的体育特色,在宁波市产生了较大影响。实践证明,

12、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并为“奥运争光战略”奠基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提出的积极开展课外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的驱动下,我们对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全面总结我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成功经验,试图探索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规律与特点,为学校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这一训练体质改革进行一些探索,为农村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二、理论依据(一)素质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素质教育作为一

13、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源于对现代社会所需人才规格认识的深化和升华。素质教育是根据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促进其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自然、心理、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素质全面发展不排斥教育者个体在素质上的差异,而且要根据这种差异发展其独立的个性,也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他们的开拓进取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细化和具体化,是贯彻执行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教育掀起了

14、教育改革的大潮,都主张通过发展个性教育,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明确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根据我国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都对体育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即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15、,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因此,体育必须溶入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四有”人才服务,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发展其身体素质及增进体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拚搏、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具有集体观念、责任心、荣誉感的品质和协作精神。1999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文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们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

16、养中,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育过程有许多人与人合作、对抗等场面,这是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意识、进行社会化的极好时机,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独立能力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从事体育教育,就要考虑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是否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产生,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基本途径之一的课外体育训练,也自然被人们升华地认为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课外体育训练与体育课教学一样都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外体育训练不仅可以巩固、强化体育课程内容,使学生有其特长,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爱好,

17、能够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和品质,很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有所特长、真心感受体育价值的骨干学生,这些学生对今后群众性体育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学生生理的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等三个方面。身体形态方面,男生711岁、女生79岁,学生形态发育呈匀速增长,男生一般在1215岁、女生一般在1012岁的2至4年间,6项形态指标快速增长,而且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小学生机能发育方面,他们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易扩散,分化抑制能力较差,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反射,第

18、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小学学生肌肉的横断面积小,肌纤维细长,肌肉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少,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小学生的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频率较快,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节机能较弱。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搏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身体素质发展方面,男生各项素质指标的高峰,除速度78岁出现外,其它指标均在1216岁期间出现,女生各项素质指标,除城市女生的柔韧性外,其它素质高峰期出现在79岁。小学男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全过程中,速度、灵敏、速度耐力和腰腹力量增长领先,其

19、次是下肢爆发力;女生712期间,同男生一样,速度、灵敏、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增长领先,其次是下肢爆发力,臂肌力增长缓慢。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等三个方面。认识发展方面,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其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这一时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的感知是表面的、不够精确的。小学生有意注意水平不高,无意注意起重要作用。他们以具体形象记忆、机械识记、不随意识记为主,其思维大多是具体的,且富于模仿性、再现性。在情感和意志发展方面,小学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力不够强,意志控制力较差,带有冲动性和草率性。个性

20、发展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正在形成,独立性差,一般会无条件地信任和服从教师,他们对学习体育的兴趣是不甚分化的,他们对各项运动都会感兴趣。任何生命体的早期都是全能性、可塑性、变异性、适应性最强的阶段,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说过:在不超越其发展界限的每一动物中,任何器官的频繁的持续的使用,都会使该器官自身逐渐发达起来、扩大开来,并且获得一种与其使用期成正比的能力。我们人的机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经常坚持体育锻炼对身体各器官发育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如可促进心血管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心脏增大,心脏的容量和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使动脉管壁的中膜增厚,弹性纤维增多,改善毛细血管在器官内的分布和数

21、量;能促进小学生呼吸系统的发育,提高其呼吸功能。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体育锻炼的既促进了小学生的运动系统的发育,同时也促进了神经、心脏血管、呼吸等系统的发育,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同性质的运动动作,能给大脑和神经系统提供各种刺激信息,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能够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敏锐的感知能力、灵活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三)体育训练的目的、特点1小学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更好地

22、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打好身体基础;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学习一些专项和非专项的简易技术、战术与知识,培养对某项运动的兴趣,为打好技、战术基础做好准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等良好思想意志品质,初步打好思想基础;为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或基层训练点和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后备人才和骨干。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整体运动训练的一个环节,与一般运动训练比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共性包括:训练内容的专门性、承担生理负荷的极限性、实施过程中的个别针对性、训练成绩的表现性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个性包括:课余性

23、和基础性。(1)课余性学生在校以学为主,必须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门学科的学习任务。课余体育体育训练只能根据学生的自愿,在课外活动时间里或节假日进行。这是区别于专门从事专项运动的优秀运动员训练的一个特点。一般来说,根据学期学年的周期性特点,在校学习期间,以学文化为主,体育训练为辅。实践中由于课余体育训练的活动特点,不可避免地在时间上、精力上会对文化学习以及其它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就要求我们要从学校及学生实际出发,加强科学管理,妥善处理好这些矛盾。如在安排上要把每周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固定下来,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同时要适当安排其它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24、力争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2)基础性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是进行基础训练,这是学生年龄特征、学校体育训练特征的课余性和我国运动训练的体制所决定的。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身体机能状态等均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要着重抓好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达到成年优秀运动员的水平,而应重视基础训练,为今后攀登体育高峰而准备条件。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的实践,我国总结提出了“选好苗子,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运动训练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既反映了一般运动训练的规律,也反映了小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

25、。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基础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早日成才,并能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如果急功近利,不重视基础训练,拔苗助长,就会使好的体育苗子过早夭折。因此,基础训练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即应包括身体、技术、战术、思想、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训练负荷的增加,负荷变化的幅度,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要求,注意培养他们参加体育训练的信心和兴趣,为以后进行专门训练打下基础。三、实施策略(一)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与体育课教学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体育课教学为课余体育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技术基础,为课余体育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上好体育课,提高

26、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全面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实现 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前提。我校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严格按照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严格禁止文化课挤占体育课。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中心工作是改革以运动技术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投入体育学习和锻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基本操作措施是:教学目标要求过高,使学生难学难精,挫伤学习积极性。我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适当降低技术难度,不一定强调学习正规的系统的竞技技术,不一定按竞技规则和规范要求学生。例如“小足球教学”,允许学生击中门柱得2分,击中门

27、柱至禁区之间底线得1分。降低难度,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处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有机渗透学生的体育情感、道德品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作一些适度的调整,即用较少时间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后,挤出时间增加一些学生乐于接受、参与,也较易普及的学习内容,如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跳绳和游戏等等。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一般是“讲解示范练习再讲解、示范再练习”,这一过程指向的是机械的摹仿性的技术训练,忽视了学生对运动和运动乐趣的体验,忽视了学生对运动的整体感知。我们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

28、初步讨论尝试性练习巩固提高归纳总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积极、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二)实施体育活动课程化体育活动课程化就是根据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下发的“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的方案精神,将形式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使缺乏稳定地位的课余体育活动成为学校正规、稳定、管理规范的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对运动的体验,以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其目的是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体能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的课程理论也认为,学生

29、在体育教学课获得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只有通过经常、大量的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强化、巩固,逐渐内化为体育意识和运动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校把课余体育活动列入学校的课程表中,使活动类课程在时间上、辅导力量上、运动设施和器材上得到切实的保障。1、2、5年级每周2节,3、4年级每周3节,列入课程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每节都有确定的活动主题,结合体育课教学,安排性质相近的游戏、跳绳、爬、跃、韵律操、球类、棋类、田径和体育达标锻炼等活动内容。每天安排一次晨间早操和一次课间体操,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我校地处浙东沿海,受海洋气候影响,春秋两季,雨水充沛,为解决雨

30、天体育锻炼问题,学校自创一套室内体操以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运动量。十几年来,我校开展两操活动风雨无阻,为增强学生体质,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学校开展班级创编室内课间操活动,要求在规范的基础上,各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特征,创编自己喜爱的室内操。这次活动,学生积极响应,想象力和创造力超出老师们的预料,做操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利用晨间活动,下午第三节课后或延长课间操时间,再把每天的锻炼时间延长约30分钟,组织跑步、武术、跳绳、游戏、健力操素质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发掘推广学生中间流传的兼有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功能的自创性游戏,丰富学生的课间和课外

31、活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国家对学生体育运动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展体育达标锻炼,也是体育人才成长的基础工作。我校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一方面,根据“提早起步”的原则,提前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素质的测试调查,以便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切实做好三五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达标测验。以班为单位,组织达标运动会,把每个学生的体育锻炼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更多的教师关心学生的体育锻炼。(三)挖掘乡土体育资源现代学校教育已远远超越了学校狭小的空间,跳出学校“围墙”,走进了家庭,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大自然。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野外文化教育已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现代教育发展

32、的必然结果。家庭、社区、大自然也是少年儿童体育实践的重要场所,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广阔天地。家庭体育、社区体育、野外体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扩展和延续,是学校课余体育的重要形式。这些体育活动与乡村的生产劳动、家庭生活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在器材使用、场地应用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们统称为乡土体育。由于城乡差异大,农村小学经费紧张、体育器材简陋、数量短缺,一些教材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往往因缺乏器材而不能正常开设。我们就因地制宜想办法,用乡村常见材料,开发、制作体育器械。利用乡村物产材料毛竹、细木,自制简易器材,如“旱地划龙船”,可以用一块长3米,宽25厘米的

33、木板,两端削成半圆形,作为龙身,下用两个轴承,以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木头连接成为龙脚,相距1米放置一个龙脚,可供三人做在龙身上,用“桨”推动地面,使“船”前进。又如“长板靴”,取两块宽1厘米,长1.5米的木板,两端分别固定两根长绳,用于排头学生拉提,在木板靴上分别固定几个套环,用于插脚,多名学生两脚分别站在两块木板上,大家统一行动,协调配合前进,否则,会出现行走不稳,容易摔跤,方法跟“二人三足”一样。废旧轮胎作教具。如废弃的自行车轮胎上缠绕一些丝带,让学生做套圈、捕鱼或推动重物等游戏;汽车轮胎制成发展投掷运动员爆发力的理想器械,方法是取标志带10米,护腰带一条,“日字扣”两只,车轮外胎一个,标志

34、带对叠,顶端绕轮胎固定,标志带两端“日字扣”连接,“日字扣”作用是调节标志带的长短,从空轮起,直到最大重量。轮胎里面有内槽形成 ,胎内可容纳许多铅球,容易放入或取出,拉动时却怎样都不会滑出,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方便。一般器械多功能使用。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挂绳,推掷物等等。农村学校附近都是田野和丘陵,是野外体育活动的好去处。阳春三月,学校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近郊的山上进行爬山比赛。在山顶上插一面红旗,设立奖项,先拿到红旗为优胜,各队在山脚下听到口令后,发挥自己的才能往山上爬。既能增长学生才干和增强体能,又能获得野外生存能力的锻炼。举行

35、“找宝”游戏,在山上的树丛中、草堆里放置各种问题,学生找到题目并答对,就给予奖励。组织学生野外远足,锻炼学生的耐力素质。组织学生放风筝,让他们在操场上、田野里尽情奔跑,锻炼他们的奔跑能力。为了丰富课余体育活动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体育活动兴趣,我校组织师生收集或创编乡土特色的游戏,举行趣味运动会。游戏项目来源主要有三个:教师借鉴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和教学比赛项目创编。移植各种新闻媒体上的娱乐健身项目。学生中自发流行的各类游戏活动加以改造完善。每年举行一次“趣味游戏运动会”,一般设置项目14-18项。几年来,趣味游戏项目存优汰劣,不断地积累、完善、创新,形成并保留了22项,集体项目有:20米

36、10迎面接力跑;划龙船;长板靴;拍球接力;障碍运球接力;障碍接力跑;滚“雪球”;多人跳绳;集体投篮;竹竿舞;搭桥过河。个人项目有:单人跳绳;1分钟拍球比多;双人跳绳;传接球;实心球打靶;套环;十米象行走;看谁投得远;九米往返跑;“保龄球”;推“轮船”跑等等。几十年的来,由于成百成千的体育爱好者从我校走向社会,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对社区产生强大的辐射影响。桥头胡及周边村庄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社区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并反过来推动了学校的课余体育活动教学,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产生了积极的互动效应。近年来我们聘请本校退休教师、原桥小毕业学生等体育积极分子来校任兼职教练,指导师生学习“木兰拳”、杨式“太

37、极拳”、赵堡太极拳等。同时让学生、教师走出去参加社区组织的篮球赛、登山比赛、拔河比赛等等多种多样社区体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积极互动效用。(四)开展各类体育竞赛体育竞赛作为体育的一般形式,可以划入体育活动的范围,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形式,它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可以及时发现竞技运动人才。因此,我校把体育竞赛作为一支贯穿、沟通整个学校体育全过程的独特力量,给予特别的重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

38、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中经常采用。如: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小组间游戏性比赛,射击训练中的每月“联赛”、射击乒乓球、粉笔头比赛,篮球训练中的投篮、半场、三对三对抗赛等等。根据学校体育的实施状况,不定期地组织有意义的体育单项比赛,如以班为单位的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眼保健操比赛、韵律操比赛等等。每年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全校(镇)性运动大会,全面检阅学校体育竞技水平,发现体育运动人才。(五)建立课余体育活动保障机制1.重视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证加强学校体育制度建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校教育和课余训练的需要,制订体育锻炼、训练制度、体育学习检查制度、运动员奖励制度等等,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管理。

39、我校历任校长都把学校体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分管体育工作,体育教研组长列入校行政班子。配备三位专职体育教师,成立体育教研组,定期研讨体育教学工作。校委会定期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商讨体育工作的改革思路,制订学校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十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抓教学目标落实和学生达标训练的基础上,重视业余队的组建和训练,使体育尖子不断涌现。学校领导在办学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业余训练做到“教师、场地、经费”三落实,对教练员实行补贴制度,对运动员的入学、住宿、就餐实行优惠政策。2.

40、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水平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影响、组织者和管理者,课余体育活动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20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以专职体育教师为核心,班主任为辅翼,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者群体。专任体育教师由于他们的教学任务和专业特点决定,是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余训练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打好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业余时间带好学校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并指导班主任和爱好体育运动的教师,开展班级体育活动、两操活动、体育竞赛和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活动等。在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中,班主任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号召力,

41、并富有创造精神,有的班主任还能将舞蹈和体育相结合,有的班主任把自己业余健身活动“扇子舞”、“太极拳”、“木兰拳”等引入课堂,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请他们辅导学生开展武术、腰鼓等民族体育活动。正是他们的艰苦劳动和无私奉献,才创造了我校体育工作的辉煌历史。3.重视硬件配备,确保训练条件学校体育硬件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体育场所、设施等。我们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环境。1995年,迁建新校园后,筹集资金堆假山、搭凉亭、种花木、铺草坪,把校园建成四季绿树成荫的“学校公园”。还投入巨资,建造必要的体育设施,添置教学设备。学校现有一

42、个3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一个标准的水泥篮球场,一个112平方米的射击训练室,一个拥有四组乒乓球台的乒乓训练室,一个22平方米的棋室,按国家标准配备体育教学器械,同时也配置了电子信息系统、室内闭路电视系统及音像教材。计划在明年再筹巨资建造风雨操场,为我校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四、课余体育训练的最优化模式课余体育训练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既要追求训练的效果,又要讲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国家或省专业运动队的超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法”不适用于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即便是“魔鬼训练法”也越来越讲究训练的科技含量。学校课余训练应尽可能地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支出,同时追求最好的训练效果。在实践

43、中,我校逐步形成了“激发兴趣,形成动机;提早起步,提高起点;精心选材,培育苗子;科学训练,发展技能;因材定项,多向发展”的课余训练的最优化模式。(一)激发兴趣,形成动机学生的主观努力是运动员锻炼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能从中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有体育运动兴趣的学生都 较好的运动素质,但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有些学生运动素质非常出众,却可能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而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师、教练以“乐教”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运

44、用鼓动性的语言,真挚的关爱等方式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引起学生快乐地运动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他们热爱体育学习的情感加温。如耐久跑教学,可以音乐伴奏中采取变速、变向、定时、定距、让距、接力、追跑、游戏等多种形式,使课堂气氛欢乐,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变外压式的强制学习方式。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有效手段,它远远比批评和否定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发现

45、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施行“不合理”比赛,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因素,使比赛各方“综合实力水平”接近,不仅提高了能力稍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取得胜利,同时也激发素质较好学生的兴趣,迫使他们在比赛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从而避免“吃不饱”现象。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我校努力提高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每年全校运动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由校长和主要领导给获奖运动

46、员颁奖;学生参加县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成绩,学校以最隆重的方式给予宣传、表彰。每年一届的红领巾基金会“新苗奖”把“体育新苗”专门列为一个表彰系列。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教师体育活动。全体教师每天早上集中做广播操,组织教师太极拳队和木兰拳队。每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中,都要举行师生同乐的教师接力跑比赛和拔河比赛,把运动会推向高潮,这些措施,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比赛成绩和体育运动人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5.全面关心运动员,建立师生亲情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与教练员的感召力有关。在我们的传统意识中,体育是没有地位的,古代才子佳人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形象,现代家长喜欢白皙文静、功课好的乖孩子,认为体

47、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代表。一些家长说起“这孩子功课都好,就是体育差点”来都有那么美滋滋的感觉,好像体育不好竟成了智商高的证明。因此,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自己也因为怕苦怕累,很难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为此,在体育教育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葛德根老师,在课余训练中,一年到头与小队员同吃同住,在生活上竭力体贴关心。每晚训练结束,又集中运动员补习文化课,促使他们的训练水平和文化成绩同步提高。1997届篮球队员丁岚训练刻苦,运动水平提高快,是学校获浙江省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赛亚军的主力队员,文化成绩一般,葛老师利用假期为她补习文化课整整两个月,使他成为省

48、篮球亚军的同时成为学习尖子,顺利考入省重点中学知恩中学。世界冠军王秀芬小时候家境贫穷,生活十分困难,在1984年桥头胡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表现出色,被葛老师看中,随即召入镇中心学校就读。葛老师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她。当王秀芬生病时,最着急的是葛老师,自己掏钱,带她上医院看病,买药煮开水,问寒问暖,使他感受到父亲般的关怀。省铅球纪录创造者胡剑宇,在宁波市少体校学习时遇到困难,一时想不开,溜回桥头胡小学,葛老师获知后,连忙亲自到他家做家长的工作,找胡剑宇谈心,使他抛弃后顾之忧回宁波训练,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后被同济大学特招。每次带学生外出比赛,最苦最累的是教练员,在衣食住

49、行各方面体贴照顾学生,葛老师怕小孩睡姿不稳,掀翻被着凉,经常起来帮孩子盖被子,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他就像对子女一样关心学生,与学生一起“卧薪尝胆”,建立了“父子”、“爷孙”般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激励着每个学生,他们再苦再累也能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训练。葛老师的言传身教,也影响了三位青年教师,他们都以满怀挚爱的感情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二)提早起步,提高起点从竞技运动发展的趋势看,要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大约需要5-10年的系统训练时间,体操、跳水、技巧、棋类等一些运动项目早期训练的年龄都提前了,这就要求运动训练必须从儿童少年抓起。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前阶段,生理发育的蓬

50、勃长势所带来的运动能力的“自然增长”会更大,他们的潜在能力也就更大,科学、合理、适时的训练对他们的“诱发”与促进作用也更加明显,成才率也就会变得更高。如果错过最佳年龄阶段,即便有很好的先天素质,也难以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我们提出课余体育训练“提早起步”,主要从三方面入手:1.及早测试,建立运动素质发展档案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的运动素质测试一般放在三年级进行。我校把测试工作提前,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起,学校体育教研组即组织对新生进行跑、跳、掷三项最基本的田径运动素质测试,逐一记录。以后,每年进行一次测试,建立每生1-5年级的运动素质发展档案。既可从中发现有潜质的体育运动苗子,也作为每

51、个学生运动素质发展状况的参照数据,以便制订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方案。2.早期启蒙,培养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我校不仅重视对体育运动队的学生进行正确体育运动观的教育,而且重视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即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益、有趣的体育活动,用本校优秀运动员的事例教育他们,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为今后接受体育训练,系统地体验体育运动对人的综合作用与影响,在运动中铸造自我,不断地迎接科学运动训练对人的身心所带来的适应性挑战奠定思想基础。3.广泛选材,扩大成才的基础层面我校曾经是县辖区的中心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生源较好,体育人才主要靠自己培养,但是,真正优秀的体育人才分布一般比

52、较分散,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扩大选材面,才不致埋没人才。我校利用每年一度的区、镇田径运动会,发现人才,以免去借读费、补贴食宿费用等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我校读书。世界冠军王秀芬就是这样被发现的。(三)精心选材,培育苗子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教学不仅要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还要在体育运动中发现苗子,培养人才。在教学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体育苗子的成长特点:田径运动素质出众。田径运动几乎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素质出众的学生,往往隐藏着其它运动的潜在素质,因此,各年级的田径运动素质测试和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是发现苗子的极好机会。优秀举重运动员王秀芬就是在全镇田径运动大会中被发现的田径运

53、动员,进入市少体校改练举重,成为世界冠军。体育课或体育课外活动中表现活跃,接受能力强。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速度、力量、弹跳等田径运动素质,还要有良好的“球感”,这就需要在球类活动中发现苗子。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如性格内向、做事细心、意志坚强。具有这类个性特征的学生不一定具备出色的田径运动素质和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可能适合某项要求特殊的体育运动,如射击、棋类等运动项目。在教学实践中,我又根据运动苗子成长的一般规律结合不同的体育项目特点,不断摸索总结专业运动员的具体选材方法。下面以射击和篮球运动员的选材举例说明。例1:小学生射击队员的选材方法射击动作并不是单纯的肌肉感觉,而是与视觉、听觉、触觉、平

54、衡觉和本体感觉密切相关。它的运动技能复杂性还体现在运动员的内在感觉上,这种内在感觉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中对动作细节的精确分化能力有较大的差异,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粗选材:根据基本素质确定候选运动员视力要好,双眼要1.2以上,尤其是右眼。稳定性要好,要有一定的腕力、臂力与体力。俯卧撑测试要10次以上,脉博跳动最好每分钟70-100次(静)。协调性要好,用单脚蹬地闭眼两手平衡能力来测试,用跳绳来测试耐久力和协调性。沉着稳重,含有内向性格,从平时看其表现及大家的反映。身高体伟,下肢要比上肢长,髋骨较宽,有利于瞄准。学习成绩较好学习态度端正,思维敏捷,由平时作业情况及任课教师反映而定。

55、先用“八0八”表测精神类型,最好是灵活型,亚灵活型,其次是稳定型、亚稳定型。精选材:从实际训练中观察选材看兴趣爱好如何,兴趣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来源 ,喜爱射击运动的学生每天自觉会来训练,反之,则拖拖拉拉。看对枪支武器的爱护与否。看其训练时毅力、持久性,注意力能集中与否。射击的意识与动作的协调性如何,持枪姿势击发动作如何。思想意识是否认真,以比赛形式训练看其表现如何,能否克服紧张情绪,当出现低环数或高环数时的表现如何,能否做到身如磐石,胜不骄,败不馁。例2:小学生篮球队员的选材方法篮球项目要求运动员身材高大、反应灵活,身体协调性好,其中身高居首要地位,同时要求四肢较长、手脚较大、足弓较高、跟腱清晰

56、、较长,骨盆较小等。由于少年儿童正处于长大发育的旺盛阶段,并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影响,少年儿童是否真正符合这一项目的选材标准和要求,是否真正具体培养价值和发展前途,仅靠直观感觉是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我们的经验是分三个阶段进行选材:基本素质测试主要根据篮球运动对身体机能的要求,选择绕杆跑30米、往返跑104、急停急起和单脚跳等单项运动来初步筛选生理机能基本适合篮球运动的学生。球感测试球感是指对篮球运动的一种敏锐感觉,是篮球的灵魂。对于一群没有接触过球的学生,让他们练习原地左右手拍球,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将球拍好,球好像粘着手似的,有的学生则动作生硬,双手无法控制皮球,这就是球感问题。小学生篮球

57、队选材时,应把球感放在核心地位,主要方法是,学生每人一球,做玩球的游戏,模仿老师做各种运球、抛球、绕球、转球、接球动作,“球感”好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与篮球交上“朋友”,抛、接、运、传、转是那么自然流畅,仿佛他们与球之间有一种天然的特殊情感。看球性定方向篮球是个对抗的项目,针对不同的环境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篮球技术。这就决定在篮球训练中要分前锋、后卫、中锋三个位置来教给学生篮球技术。一个著名的篮球教练说:“没有任何一个篮球运动员能掌握所有篮球技术,只能说他是一个学得比较全面的篮球运动员。”确实,篮球技术根据不同的位置(前锋、后卫、中锋)有他们不同的位置技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战术意识不同,也

58、会产生不同的篮球技术,这样老师才能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分清哪些队员可以担任哪些位置十分重要,方法是,在学生有一定的篮球基本技术时(一个月左右),把所有队员分成两组,每队5-10人不限,不讲任何规则,无任何位置安排,进行比赛,教练在一旁观察。在场上表现出进攻时重心低、速度快,甚至抢到球后不顾走步违例、勇于投篮、防守喜欢抢断别人的传球者,一般适合学习前锋技术(意识品质待补);身体较高、健壮,喜欢站到篮下,行动迟缓者,对抢篮板却十分喜好,抢到球不擅运球,喜欢找同伴传球者,适合中锋位置;在场上表现出防守时喜欢站到篮下观察对方进攻,不喜欢冒进,头脑冷静,思路清晰,抢到球后,会想办法紧紧护住球,别

59、人抢到球,会主动跑近去要球,进攻时,会主动传球给确定位置上的同学,擅于帮助别人者,适合后卫位置。(四)科学训练,发展技能目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主要方法是“示范摹仿”加上死缠烂磨式的泡时间,不仅耗费大,效益差,而且会磨灭学生的个性和运动天才。根据体育运动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认为科学的训练应该是“(发现式教学+基本技能练习)实战演练”,核心思想是“体脑并用”。发现式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规律,懂得用“脑”去打球和射击的基本要领,基本技能练习是实现用“脑”打球和射击的物质基础,两者构成运动员进行体育运动的一般技术、技能,这种技术、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实战演练,才能发展为体育运动能力。由于

60、学校有多个种类的体育运动队,不同运动队又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如果简单套用“(发现式教学+基本技能练习)实战演练”的训练模式,就会碰到许多具体训练技术问题无法解决。因此,我校体育教师还十分注重运动专业技术和训练技术的钻研,并获得许多新的发现。发现一:少儿10米汽步枪射击的最佳击发时间为开始瞄准后的7-10秒瞄准和击发的动作要在屏息状态下完成。屏息会使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在寒假训练期间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和比赛前后心率的测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前后心率测定目名静时心率练赛步枪立射巧珍468璐莹809建丹020万鑫575比赛时的

61、心率比安静时高20-40次较为适当,心率起伏不要太大,起伏大会破坏射击动作的稳定性。射击练习过程中,伴随着屏息动作的产生,它将会对呼吸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前苏联学者米哈伊洛夫研究在射击练习前吸气深度与枪支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立射时,射击练习前吸入的空气为肺活量的20%25%时稳定性最好,米哈伊洛夫对瞄准和击发的时间也进行了研究,最有利于击发的时机是在开始瞄准后的6-12秒之间,因为屏息时间过长,会造成心率加快和呼吸加强等生理变化,通常在屏息20-25秒时,武器晃动明显加大,疲劳加深,在寒假训练期间也对学生进行了测定。 扣发时间与环数统计表名数数巧珍20璐莹30建丹2方鑫30从统计曲线看,少

62、年儿童10米汽步枪射击训练在开始瞄准后的7-10秒之间是最有利于击发时间,米哈伊洛夫的研究适合专项成人运动员。发现二:“言教”重于“身教”在培养运动员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应重“身教”,但在技术教学中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有一次比赛,一篮球队十名队员跑篮姿势有同样的错误,重心高,上身摇摆不定,看上去动作十分滑稽,后来看了教练的动作,队员才恍然大悟,队员教练的动作是一模一样的。由此可见,示范教学学习篮球技术是一条捷径,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有两个原因,不能多用示范教学,其一,篮球教练不可能正确地掌握所有篮球技术,特别是学校业余训练的教练员,没有进过专业训练,对正确的篮球技术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偏

63、差。其二,就算是教练员示范正确,但假如过多的示范也会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一个教练员只能教出与自己水平一样的队员,那是教练员的悲哀”。教练员的最高追求目标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教练员要认真研究每个篮球基本技术的过程细节。就算教练员不会示范,也要了解篮球技术的要点,尽量把示范动作做得规范、正确。队员已能基本运用技术动作时,教练员将尽量减少示范,而把教学重点放到篮球技术细节讲解教学中,如在教学低手上篮时,我们总结:一大,二小,三顶,四抖。上篮时第一跨步要大,第二步要小,左跳起腾空,腰紧紧绷住,向前顶,篮球低手投篮要轻轻一抖。队员在某个步骤中失误,只要提出某个步骤讲解,示范就行了。如学生在上篮时

64、重心高,不利于动作的连贯、稳定,我们就举例说明,急刹车时为什么站着,人会冲出很远,而坐着的相对就比较稳,是由于人重心问题,所以我们做上篮时要刹车时坐在坐位上那人的动作,低重心。在教最容易犯错误的动作“上篮腾空”时腰松的问题,可以让队员站在原地体会腰紧绷,腰前顶动作,教练员可以用手推队员腰部以帮助队员体会动作,这样有利于队员学到技术,而不会简单模仿教练员的技术动作。发现三:要建立对立统一的辨证战术思想篮球中有进攻与防守两种技术,进攻是创造的过程,防守是扼制创造的过程。队员在比赛过程中不断进行创造与反创造、扼制与反扼制的变换。篮球比赛只不过是一场创造与反创造的较量。悉尼奥运会“中国队美国队”比赛中,中国队所谓创造性的进攻在美国队面前如同小儿科,也就是我们的进攻创造对美国队来说不存在你是创造的,所以扼制我们创造的过程就很简单,而反过来美国队的创造性进攻对我们来说就像天外来客,不知如何去扼制他们的创造,结果一败涂地。究其根据源在我们少年儿童篮球教育中缺乏创造过程与扼制过程的研究,“重攻轻守”的毛病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普遍存在,更在本届中国男篮身上显露无遗。特别是少年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