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6391474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走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走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走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语文组 徐风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的话题是 走进“语文核心 素养”的课堂 ,也就是我把最近学习到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 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余文森 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福建 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福建 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得国务院特殊 津贴。 2012年 4月至今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任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福建师范大学高考 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观点一: “素”,(素颜的素)即本色。素,可以理解为本色、

2、本质;养,可以理解为修养、教养、培养。素,侧重先天的内在遗传 基因,个性特征,性格倾向;养,侧重后天的外在教育、文化熏陶、 生命历练。所以素质就是指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备的东西。 “素养”, 是指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 即个体在终身发展、 终身学习中,对知识、 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 是在个体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上, 受后天教育、培养而获得的。素养来自遗传(基因、先天、天赋) 、环境(文化、制度)、教育 和自我教育;就形成机制而言,素养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 中教育发挥着主导作用。观点二: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 。林肯说过,四十岁以上的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人的长相分为身体长相

3、和精神长相 (外貌 和气质),林肯指的自然是精神长相。精神长相就是一个人的外在表 现,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精神长相。素养是一 个人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全部,即 人的精神世界,多指个性中有格调、有品位的精神内容,特别表现在 道德方面。“核心素养”指的就是那些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 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的素养。素养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素养 知识 能力 之间的关系知识、能力可以转化为素养,素养也可以转化为知识、能力。这 三者相互联系,但又有不同的突出表现:知识在人的外层,能力在人 的中层,素养在人的内层。知识、能力一般

4、只停留在人的认知领域, 而素养则进入人的情意、 精神,乃至于血液,和人的整个生命融为一体,变成人的一种天性、 习惯、气质、性格,所以它会在一切场合、一切活动中自然流露、表 现出来,这是素养的最本质的特点。古语曰:“人之有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 素养的本质在于人的精神生活, 一个社会的文明取决于这个社会所有 成员的素养。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 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 “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 础地位。我觉得现在人们走的太快了, 得等等落

5、下的灵魂。 所以把核心素 养提在了教育的重心位置。有关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郑国民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核心成员, 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 标准”的修订组核心成员,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秘 书长,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核心素养” 是指学生应具备的、 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基于 “立德树人”的目标设定的。核心素养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技能, 规律 性的概念和知识,以及价值观念,创造性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 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从关注碎片化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 到关注复杂不

6、确定 性的现实问题解决; 从关注对他人知识的理解或反应, 到关注综合运 用和主动创造知识;从关注学什么,到关注如何学和学会学习;从关 注自我学习,到关注团队合作和沟通。结合实例讲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 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 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 解。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我感觉已经深入到我们家常课了。 比如李涛老师的课前三分钟成语积累, 纪静的运用联想、 想象法 运用名句积累等方法,还有胡建龙老师, “我把经典读给你听” ;还有 王茂鑫老师课堂上的自主辩论等方式。李玉老师的课堂上咏怀古迹 “环佩空归月夜魂”中对“魂” 的理解,它指人的

7、精神灵气。魄,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还在讲 齐人一妻一妾中对“饥” “饿”的区别理解;饥荒,指的是五谷 不丰;饿,指的是好长时间没有得到食物。所以更能够理解不饥不寒 说明了物质丰盈。能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 思考能力是最核心、 最根本的学 习能力,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质量。我想有关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说说我的理解。 高中阶段是学生 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是最重要的。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 算好课; 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 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 (教师一时答不出

8、来) 的课, 算是最好的课。”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人因思考而伟大, 人因思考而快乐, 人因思考而成长。 爱因斯坦强调, 应当始终发展独 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但是,纵观当下语文课堂,假问题、浅思考、不思考现象,比比 皆是。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 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主问题式的思路引领 首先我觉得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研究非常好。我们可以借鉴运 用。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洋洋七千余字。读者随着黛玉一步 一步走入贾府,不断发现新奇的人物、场景。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闹喧哗的贾

9、府, 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也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东西, 听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 声音。据此课堂上围绕“看”可设计两个主问题:1、黛玉看随着行踪,林黛玉看到了什么?看出了什么?你 从林黛玉的看中又能看出什么(即想到什么)?2、看黛玉众人、凤姐、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子的?你 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子的?3、赏析文中的“哭”与“笑”4、跟着林黛玉看“贾府” 的礼节。课后探究则围绕 “听”黛玉听和听黛玉设计同样的问题 来互补。如此设计,可有力地牵引着学生进入文本的角角落落,引领 着学生迅速理清小说的结构思路, 全面认识人物的出场方式, 深入理 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

10、贬黄州时的作品。作者写景、 怀古、记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然 而这种“人生如梦”的情感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何 通过问题预设突破此难点呢?反复研读文本,我们发现词中的那个 “笑”字颇耐人寻味,饱含着作者对自己身世无奈的深沉感慨。不妨 围绕“笑”设计问题: “谁笑”“在哪里笑”“何时笑”“笑谁”“为什 么笑”“这是什么样的笑”。这些问题关涉到词的内容理解、词的感情 基调把握、作者人生观感悟等教学内容,不仅扣住了教学重点,也轻 松地化解了教学难点,可谓牵一“笑”而动全身。以关键的词句为支点。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开篇第二句 话是“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

11、动人的演讲” 。这句话起到了总 领全文的作用,可以抓住此句中的“动人”一词设计提挈全文的主问 题“动人”之处体现在演讲的哪些方面?作者是怎样表现 “动人” 的?人教版必修三鲁迅的名篇祝福 ,题目是“祝福”,说文解字 里面“祝福”的意思是:祈求神的保佑、神的相助之意。 在辞源 里面“祝福”的意思是:祝告祈福之意。 现在人们用祝福来表达心 中最美、最善良的心愿, 所以说“祝福”不仅用在节假日欢乐的时 刻,祝福 包括祈福的意思 。笔者设计的主问题是“如此美好和神 圣的词语祝福在小说中是什么涵义?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胡建龙在讲寡人之于国也让学生给课文重新你一个标题,就 很好地激起学生的思考。思辨式阅

12、读提升思维能力上海师大附中余党绪老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也值得我们 去学习借鉴。他强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准确认知。阅读时的从众心态与膜拜心理, 在经典阅读中表现最显著。 像水 浒传这样的著作,它张扬嫉恶如仇、扶弱济困的狭义与忠勇精神, 很可贵;但刺眼的是那喷薄欲出的匪气、杀气、暴戾气与血腥气,这 些东西对年轻的读者肯定有腐蚀作用的, 对法治社会的建设也是弊大 于利。这些提醒我们应该有批判阅读的态度。 我们要站着读, 而不是跪 着读书。读圣贤书,还是为了做当代人;读前人的书,归根到底是为了更 好的生活。阅读的价值在于他有益于当下的生活, 有益于鲜活的生命, 有益于我们的文化成长和人格发育。具有“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是丰满的理想,虽然我们的现实 很骨感,但我们也应该像屈原一样上下求索。一点浅见,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