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76362236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课后强化训练20古诗词鉴赏一、(2012温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浑: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夕阳。1.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_明_”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解析】这个字要从前两句中找。前两句写流水,侧重写其“浑”,即“满”;写高花侧重写其“明”,而这个“明”字写出了田园的清朗。2. 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念)之情。【解析】作者埋怨云“不知”,这里的“不知”是不知“残照好”,表达了

2、对夕阳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二、(2012湖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注释】姜夔(ku):宋朝著名诗人。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1. 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解析】唐诗“坐看牵牛织女星”“卧看”这个词写出了诗人的宁静、闲适的心情,文题与之相近,回答时答出大意即可。2. 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解析】注意“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不完全

3、等同于对这两句的翻译,回答时描绘出这两句诗中的意境即可。三、(2012无锡)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释】劳歌:送别歌。1. 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用“红”对“青”,色彩鲜艳,红叶与青山相映成趣。或:静的山与急湍的水对比,动静结合,充满情趣。【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抓住“红叶青山”的色彩搭配,“山水急流”的动静结合的特点,规范表达。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了凄黯(凄清)之景,表达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感。【解析】这道题要求把握景物特点体会诗人情感

4、,解答时要抓住物象分析,如“日暮”“满天风雨”所营造的氛围都是凄楚的,景语皆情语,所表达的情感也应该是凄楚惆怅的。四、(2011温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 补充点评。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依恋(不舍、挽留)之情的自然流露。【解析】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2. 完成随感。花

5、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示例一: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二: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三: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解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至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五、(2011河南)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6、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解析】考生如果对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把握这两句诗之间的语意转承关系,“闲”与“梦”,“垂钓”与“乘舟”,“碧溪”与“日边”等意象的对应关系,就容易造成失分。2.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解析】分析末两句的“破”和“挂”妙在何处,需要有点语感才行。“破”字写出了冲破巨浪、勇往直前的特点;而“挂”的特点不是很明显,是一个很具体的动作

7、,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决心已定,要付诸行动。诗人乐观、自信,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就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六、(2012嘉兴)阅读古诗,完成题目。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1.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植物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的景象。【解析】由首句可知“水满”,由第二句可知植物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意思符合即可)【解析】“上下”“东西”表明蜻蜓和鱼都自由自在,十分悠闲。七、(2012金华)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

8、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1. 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解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成为许多诗词具有的特点。描绘这首诗的画面,我们首先要抓住诗中的景物,如“舟、岸、风、梅、山、鸥”等,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前两句诗的描绘,后两句诗就比较容易了。2. 景中有情。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愉悦、快乐。【解析】诗常用的表达方式是

9、借景抒情,本诗诗人借助“初春的湖岸、暖风、梅香、如画的群山、翩翩的白鸥”,充分表达了快乐的心情。八、(2011无锡)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释】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子。1. 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描写了丰收、富庶的景象,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与欣赏能力,难度中等。由“稻粱肥”可知丰收景象,由“豚栅、鸡栖、半掩扉”,可以知道安宁平和。2. 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使

10、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生动表现了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和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言欣赏的能力,难度较大。由“家家扶得醉人归”缘事寻由,可推知社日喜庆欢乐的热闹情景,这里可以用“侧面描写”或“表现了”这种格式来表达。九、(2012台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素机:织布机。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1. 诗歌首句“去雁”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解析】唐代诗人施肩吾的秋夜山居在题目中就给出了“秋”字,秋天大雁南归,所以在首句的

11、“去雁”就点明了时令秋。2. 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示例:一个“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对即可)【解析】字词的巧妙运用是诗歌中常见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一字之师”,巧妙绝伦的用词可以给诗歌平添亮丽的色彩。该诗中的“衔”字逼真地把空中明月被高大松树遮掩的情形描绘了出来,栩栩如生,耐人寻味。十、(2011眉山)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题目。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图

12、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或“千骑卷平岗”)。【解析】图文转述,从词中找到符合图的句子,难度不大,仔细查寻即可找到。2. 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_“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解析】第一空即为解释;第二空的难点在于要挖掘全城人跟随太守的实质,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3. 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

13、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解析】解读关键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本词气势雄奇,此三词正能体现,因此分析时,要紧扣“豪放”这一气势。十一、(2012衢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上林:上林苑,指长安城。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早春的城东,景色清新,柳枝还未泛青,枝条上只是长出了几棵嫩黄的叶芽。【解析】通过分析可知诗中所绘景象的地点是“城东”,时间是“早春”,景物是“绿柳”,特点是“黄半未匀”,然后我们用流畅的语言描

14、绘出诗句所绘景象即可。2. 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趣。【解析】诗人想象花盛人闹的景象,与前面早春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诗人在这里明写上林观花的现象,却是对这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做法不以为然,表现了诗人的脱俗情趣。十二、(2011湖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注释】逐:跟随。浦:水边,岸边。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1. 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_逐_、_移_。【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15、、把握,比较简单,范围就在第二句中,“渔家生活”就是“家逐船移”,但是必须选择两个字,那只能是“逐”和“移”了。2.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表述能力。先要把诗句所描述的场景概括一番,然后再具体描述,具体描述时,可以在原来诗句的基础上加以扩写。十三、(2011连云港)阅读古诗,完成题目。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 为什么

16、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解析】从诗句中找出体现边塞特点的关键词即可说明其是边塞诗。2.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解析】品味语言的妙处,可从它所表现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入手。十四、(2011甘肃)阅读古诗,完成题目。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

17、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注释】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o)歌:船歌。1. 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镜中看”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从诗歌的原文中找到答案。2. “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小。在理解“半夜鲤鱼来上滩”这句诗的大意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进行描述即可。十五、(2011义乌)阅读古诗,完成题目。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

18、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解析】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要先指出来,然后简要指出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如果运用的是精彩的词语,则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它在诗歌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一是它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解析】要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来思考,同时注意分析诗中景与情的关系,通过

19、析景来悟情。通过诗人所写的在村路上行走所见的儿童活泼的表现以及稻花等事物的情景,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所流露出的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之情。十六、(2012襄阳)阅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妙在:“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2.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

20、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十七、(2012铜仁)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 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 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

21、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十八、(2012眉山)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2. 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1)“何

22、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十九、(2012南充)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

23、可)二十、(2011内江)阅读古词,完成题目。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 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2. 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二十一、(2011宿迁)阅读古诗,完成题目。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 这首

24、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梅子、芭蕉、柳花。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二十二、(2011东营)阅读古诗,完成题目。敷浅原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注释】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画梁:彩绘屋梁。1. 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

25、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著追求。二十三、(2011扬州)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时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乙】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辛渐:王昌龄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1. “巴山夜雨涨秋池”“寒雨连江

26、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渲染气氛,融情于景。2.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的志向。二十四、(2011南昌)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题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 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 说说

27、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 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二十五、(2011滨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示例: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了,向两岸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船行江中,江上的顺风徐徐吹来,船行得平稳而快速。(开放性

28、试题,描绘应表现出潮平岸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故乡。二十六、(2011德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 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妙处。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比喻、设问;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比、反衬。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二十七、(2011潍坊)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29、【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2. (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诗人清高脱俗的感情。二十八、(2011湛江)阅读古诗,完成题目。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

30、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高大巍峨。2. 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情壮志。二十九、(2011南京)阅读古诗,完成题目。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注释】吴姬:卖酒的女子。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1. 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_酒_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2. 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3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三十、(2011达州)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题目。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下阕:写报国情。(意同即可)2. 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 开篇着一

32、“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三十一、(2013义乌)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湾:水流弯曲的地方。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

33、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解析】描绘画面时,应扣住前两句中景物(一天秋色、晴湾、峰峦)及其主要特点,展开丰富地想象,加以描述即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解析】注意诗中渗透作者感情的词语,如“闲”“忽”等,联系诗中的景物,推测出作者思想感情。三十二、(2013衢州)古诗文阅读。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

34、项是(B)A. 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B. 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C. 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D. 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B项中“要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写的是作者杀敌报国的壮志。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诗句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诗的内

35、容来理解。塞下曲写一种悲壮的报国之志;春夜洛城闻笛则是写思乡之情,分析时围绕这种感情基调去比较分析即可。三十三、(2013东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

36、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三十四、(2013盐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峡口进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注释】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解析】句中“峡口”表示地点,“欲尽春”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从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的惆怅之情。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天

37、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司空曙表达的感情是惆怅伤感。王勃表达的感情是乐观旷达。(“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解析】“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时的惆怅心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王勃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的交流,不也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38、。王勃的诗句乐观豁达,一洗前人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三十五、(2013南京)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减字木兰花琴(宋)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注释】宫商:这里指曲调。1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1)静”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2)未动宫商意已传”,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 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

39、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要求:(1)用词中的字填空;(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解析】(1)苏轼的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极言弹琴之人雍容淡定,一个“静”字,渲染了当时安闲宁静的气氛。(2)“未动宫商意已传”一句,写了寂静之中,未见纤纤玉指拨弦发出乐音,就已是气韵流淌,音乐绕耳。(3)“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一句写了音乐描绘的是悲风流水的情景,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在流淌,此情此景使人联想到古往今来许多踌躇满志之士,体会到岁月蹉跎之感,

40、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写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听到如此悲寥的乐曲,回到家里辗转难眠,似乎这音乐整夜都在耳边萦绕。三十六、(2013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解析】赏析诗词时,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

41、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理解这一词句的意思: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仿佛自言自语。最后分析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壮志未酬的辛酸,志在千里的报国热情。【解析】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三十七、(2013济宁)阅读下面

42、的古诗文,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1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喜爱);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爱,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解析】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

43、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第三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想象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与第一、二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三十八、(2012杭州)阅读古诗,完成题目。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秋季,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冬季 。【解析】诗歌的季节可以通过诗中的景

44、物分辨出来,如由送人之松江中“西风萧瑟”可知是在秋季,由别董大中“北风吹雁雪纷纷”可知是在冬季。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意思符合即可)【解析】这是两首送别诗,赏析其情感时,要注意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如:前者表现的是哀愁,后者表现的是乐观豁达的胸怀。三十九、(2011台州)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注释】落落:松高貌。衣冠:士大夫的穿戴。1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解析】这首诗是写夏季,第一句中“萋萋芳草春绿”是写芳草茂盛的,而“落落长松夏寒”则是写松树生长旺盛的。因此“夏寒”应为“葱郁、茂盛”的意思。2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解析】要通过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来揣摩所反映的生活。这首诗三、四两句是写田园生活,牛、羊傍晚自己回村,孩童对官场毫不关心,悠闲自得。写出了祥和、闲适的生活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