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6336504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顾健钱世楷杭州市城建科研所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杭州设计院【摘 要】 预应力计算程序的开发和逐步成熟,使预应力这一新技术在工程设计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本文 结合作者在多年预应力设计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着重论述了目前较多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部分预应 力形式的灵活运用。【关键词】 预应力、计算程序、现浇框架结构、工程设计1引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因其布局灵活、造价低廉、结构刚度好、使用维护简单方便等优点成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当柱网达到8 9米以上或楼面荷载较大时就存在结构强度、刚度和使用空间之间的矛盾,这时采用部分预应力

2、框架结构是比较合 适的,设计中也比较容易处理。有时由于形成大空间的需要,设计中也经常遇到顶层抽柱或下部几 层拔柱等情况,柱网在此产生了突变,继续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显然不合适,假如空间较规则 整齐,顶层作为屋面可以采用网架、轻钢等结构形式,下部可以按转换大梁设计。问题在于有时抽 掉的柱子不很多,形成的空间不很大,且不太规则,采用网架、轻型桁架等结构不经济;或者有时 屋面需作为屋顶花园或运动场地,采用网架、轻型桁架等结构既不经济又不合适。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需要的屋面或楼面梁中适当配置预应力钢筋,既减小了梁高,又能有效地控制裂缝,同样不失为 设计中一种较好的处理手段。预应力作为一项新技术,在预应

3、力钢筋、锚具、配套张拉设备等方面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种类多样、规格齐全的局面,为设计及施工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预应力结构计算程序的开发,结构设计师在工程中采用预应力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然而,笔者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深感预应力设计不能光依赖于程序计算,自己一定要学习手算复核的技巧,必须掌握判别电算结果 正确与否的能力,不能简单地将程序计算结果运用到图纸上,预应力设计要谨慎,要全面考虑工程 特点,确定正确的预应力方案,有时预应力配筋过多不仅仅浪费,而且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以 致降低承载能力甚至损伤。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问题目前国内应用较多、影响较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软

4、件有两个:最早开发面世的是合肥工业大学陈小宝博士所编的 PRCS程序,另一是中国建科院开发的PREC程序,这两个程序各有其特点,但都还不够成熟,需进- -步完善。PRCS和PREC两程序在设计中较多地用于平面框架、连续梁板的计算,PRCS具有与PKPM及TBSA两软件的接口, PREC则是PKPM系列中的一个子模块。PRCS是在DOS操作系统中开发的,界面相对较幼稚,运用程序时需人工输入预应力筋布置信 息,确定预应力索构件、预应力筋的排数,然后逐排填写各索的定位数据及预应力筋曲线形状的参 数等,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进行估算,新手运用时显得较困难,但正因为人工参与较多,每一跨预 应力筋的排数及数量

5、可灵活改变,PRCS的计算结果得到了较有力的保证,结果的可信度较高,一般应力、裂缝、挠度等均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的数量较合理。实际操作中 需要注意之处是:在将PKPM或TBSA的数据转化成PRCS的格式后,荷载类型号为0时应纠正为 PRCS的荷载类型。PREC可谓与PRCS相辅相成,它是在 WINDOWS操作系统中开发的,人机界面亲切,某根梁 若需设计为预应力,只要点一下,程序便自动生成曲线筋形状信息,计算出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 的数量,并绘制成图,显然其智能化水平较高。但问题正在这里,对一根多跨连续梁,各跨控制截 面内力往往大小不同,只要某一截面的某一项验算内容不符合要求

6、,程序就会自动增加预应力筋的 数量,其结果之悬殊有时不能用于设计,因为太多的预应力筋对受力小的截面不仅仅是浪费,有时 甚至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设计师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对任何计算结果一定要有正确的判断力。目前在设计中,较多将两个程序配合使用,即运用PRCS的计算结果,配合 PREC自动生成的图形,适当调整配筋。笔者认为,运用程序进行预应力设计计算,应当建立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那样的规定,即采用两种程序进行复核互校,综合分析,正确应用。3. 多层单跨框架梁预应力设计问题某鼓风机厂核电仓库系四层单跨现浇框架结构,楼面采用梁板结构形式,跨度为15米,柱距6米,二、三层楼面活荷载达30kN/m2、

7、四层楼面活荷载达 10kN/m 2,且底层设有5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二、三层设有 3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由于每层净高和总高24米的限制,框架梁按一般钢筋混凝土梁设计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钢结构造价则太高,比较后决定在各层框架大梁中采用有粘 结预应力高强低松弛钢筋,设计成部分预应力结构。二、三层框架梁高取为500x1200mm ,配置4束6 j15.2钢绞线,四层梁高取为 400x1000mm ,配置2束6 $ j15.2钢绞线。本工程框架梁配筋图 见附图1。对于如本工程这一类活荷载大、楼盖厚重、跨度也较大的多层单跨框架结构,有几点值得注意:(1)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极限破坏时支座混凝土受压

8、区高度限制为xWE h0 , 一般gw 0.45很容易满足,但在预应力结构中这一条件控制为EW0.35h0甚至更小,因荷载大,往往不容易满足,所以在详细计算前,特别是采用手算时,对这一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少走重复之路。(2)因活荷载所占比例较大,梁板截面刚度不宜过小,以防活荷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结构扭转,配筋时也需注意梁上部非预应力筋不能太少,以免预应力产生过大反拱造成上部梁面开裂。(3)柱截面及与柱相交的连梁截面均不宜太小,柱截面太小因柱大偏压配筋过多,使梁柱节点钢筋过分拥挤,影响混凝土浇捣密实性;笔者认为这一类框架梁与柱的线刚度比宜控制在0.51.2之间,对结构整体刚度较有利。本工程柱截面为 60

9、0x900m,由于柱截面足够大,梁柱节点可采用刚接,梁高可减小,符合使用要 求。1肚JI1O:-1C / :-工頂1O1L.V 1L l-GlL j.EI15D04电芒十曲里配訂口1Jn3004. 双向多跨框架梁预应力设计问题某通讯有限公司标准厂房,平面尺寸为128x106米,柱网为12x10米,共两层,二层楼面活荷载为12 kN/m2。设计中二层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结构,在双向框架梁中配置了无粘结预应力筋,屋面则采用轻钢结构,围护墙采用夹芯彩钢板。根据预应力张拉行程及施工特点,在结构 平面两个方向中间各设置了一条后浇带,将结构分成四个单元,预应力筋在后浇带处断开,使各单 元的预应力筋

10、均为两端张拉方式。后浇带处的预应力筋须按照两阶段进行验算:在施工阶段按悬挑 梁验算并按悬挑梁配置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然后再按使用阶段的连续梁内力进行复核,将配筋 不足的断面用非预应力筋补足。后浇带范围的钢筋构造节点见附图2。与常规后浇带不同的是,在这儿非预应力钢筋应处理为断开,不断开既影响张拉,又对预应力的建立有约束。本工程特点是平面尺寸较大,预应力筋波段较多,若预应力筋在后浇带处不断开而通长布置, 中间几跨的预应力损失可达 40%以上。经过分析比较,采用上述分单元施工的方案,若预应力筋在 中间某支座处断开,采用如附图3所示的交叉搭接锚固张拉方式,对张拉缺口处的构件有削弱,同时因后浇带尚未封

11、闭,也存在预应力筋(束1 )局部曲率产生较大变化的缺陷。而图2所示构造较好地利用了后浇带位于各跨的中间、弯距值较小、配置非预应力筋能够满足受力要求的特点,为从 整体上合理构造、方便施工、缩短周期创造了条件。_预应力筋束2血匸7_预应力筋束1后浇带附图3预应力筋交叉搭接张拉节点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张拉以后焊接10d张拉以后焊接I0d1000后浇带5. 屋面预应力大梁设计问题某交警支队消防特勤大楼训练馆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距为6米,一、二层为三跨,层高3.6米,各跨跨度均为 6.6米,采用一般钢筋混凝土梁板式框架结构,三层为室内篮球场,层 高7.6米,抽柱后使屋面成为 19.8米的大跨屋面梁

12、,且屋面须设计为网球场。本工程特点是一、二层为一般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截面采用450x500,对下部柱已足够大,但对顶层,与屋面梁相比刚度则较小,屋面梁采用预应力,梁高为400x1500,梁柱线刚度比为1.5,如果梁柱按常规设计成刚接节点,柱弯矩很大,需要在柱中配置竖向预应力筋,以解决配筋问题和 控制裂缝,但增加了造价和施工难度。对于这种情况,梁柱采用铰接能比较合理方便地处理受力问题,减少了梁端支座及柱内弯矩。 屋面梁按简支梁受力计算,预应力筋在支座处配置在截面形心位置,柱钢筋断在梁底不伸入梁中, 梁柱之间采用两层油毡隔开,但用4 20钢筋作构造连接,见附图4所示。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屋面梁附近

13、及外墙面均未出现不良迹象,说明此构造节点是合适的。本工程是6度抗震设防区,屋面梁与框架柱采用铰接不利于抗震。设计采用在柱顶设 置两道纵向连系梁,一道设在屋面板处,另一道设在屋面大梁底面以下,即铰接面以下柱顶处,同 时每隔约3米结合建筑立面在窗顶设置纵向连系梁,以此解决顶层空旷结构抗震和房屋空间整体性 问题。厂:】上T苕田2 1 -左一巧.中惦麗煜兀范圖鸣/ 浙徉加上下咅3加, FiSn 祐 100交界面外和层曲占X.r-屋面十二枉廿伴萨扪.吉亍音6. 几点注意事项进行预应力结构设计,应先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具备一定的工程实际经验,仅依靠软件程 序是不行的。掌握荷载平衡这样的分析方法,有助于直

14、观判断预应力筋的索形布置和调整预应力度 满足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和使用工况往往有较大区别,设计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的工况和阶段进 行计算或验算,注意相关阶段的具体荷载和结构体系采用不同的作用效应系数和抗力系数。由于预应力施工常会对相关联的构件产生作用,在梁、板、柱中产生不利次应力,并由此引起 次应力裂缝和预应力损失,因此实际工作中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整体设计,着重全面概念设 计,尤其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局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由于锚固张拉端预应力施加压力大,受力面积小,因此在设计中不能忽略局部承压设计,且须 加强构造。针对常见的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打架现象,应在设计中加以考虑,对放样不满足要求 的,采用合并钢筋并局部加强约束等办法克服,对构件局部易发生的劈裂、冲切、拉崩等破坏现象 在构造上应结合具体情况予以处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也应掌握相关的施工机理,了解预应力钢筋、锚具等产品的性能,了解有关 张拉机具的作用机理及有关测试手段和机理,了解此类施工要素便于优化设计,从而使工程得到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