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分析数学建模论文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6333136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口问题分析数学建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口问题分析数学建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口问题分析数学建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人口问题分析数学建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问题分析数学建模论文(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5 海南师范大学第七届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我们完全明白, 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 (包括电话、 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 A/B中选择一项填写):B所属院系(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数学

2、与统计学院参赛队员:1.任敏嘉2.陈亚3.刘小方日期:2015年4月26日人口问题模型【摘要】 :日本是人口小国,日本人口数量已连续 4 年呈减少趋势,人口总数降至约 1.27 亿,创下 15 年来新低。其中,年满 65 岁者占人口总数超过四分之一,老龄化形势严峻。日本人口数量已连续 4 年减少,较 2008 年的峰值减少了约 100 万人。同时,人口总数也创下 2000 年以来的新低。本文根据日本近十年的人口数据从而对其人口现状, 人口老龄化程度等方面以及 2011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数,政府对控制人口数所提出的政策进行修改后,对未来某年的人口数进行预测,并运用 MATLA

3、B软件对各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建设的模型对日本人口减少状况的预测和中国对控制人口政策的修改是否有利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关键词】:人口现状、数据拟合、一元线性回归、老龄化、预测结果、生育模式,生育率、存活率。一、问题的重述近十几年来, 日本的人口逐年递减,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日本的人口减少问题更加严重。( 1)根据日本既往的人口数据(2013 年 10 月以前的数据,但不包括2014年的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预测2014 年 10 月的日本人口,所预测的结果是否与 2014 年 10 月的日本实际人口相符。(2)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预测 2060 年的日本人口及年满

4、 65 岁的老人所占人口的比例,所预测的值与新闻中所报道的“ 8674 万”及“ 40%”是否相符。( 3) 2011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已上报户口)的全国总人口数为1,332,810,869人,标准时点为 11 月 1 日零时。假设中国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较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愿意生育更多的子女。( a)假设从 2011 年 11 月 1 日起,中国放开全面二胎 (不论夫妻是否独生子女,所有的夫妻都可以生育二孩,但不允许生育三孩),预测中国 2020 年的人口及年满 65 岁老人的比例;(b) 根据中国的国情, 结合建立的数学模型, 请说明中国是否能够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如果可以

5、,何时实施此政策,需实施多长时间。二、模型的假设(1) 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或战争等而受到大的影响;(2) 在我国和日本,视为没有人口的迁入和迁出;(3) 人口变化只与出生,死亡和老龄化有关;(4) 一段时期内我国和日本人口的死亡率不发生大的波动, 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分布也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三、问题的分析问题一:根据附表 1 中给出的相关数据关数据, 将近 10 年人口数量用 MATLAB 软件画出图形再拟合函数, 根据所建立的函数模型预测 2014 年 10月的日本人口,经验证所预测的结果与 2014 年 10 月的日本实际人口基本相符。问题二:根据历年出

6、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利用 MATLAB程序对数据进行拟合。由自然人口增长数等于历年人口出生数减去历年人口死亡数, 得到各年份的自然增长人口数。结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画出具体图形分析发现,数据分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于是对数据进行分段拟合, 并最终确定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数。 由自然人口增长数等于历年人口出生数减去历年人口死亡数,得到各年份的自然增长人口数。 此公式能够较好反应中国近期及预测未来近15 年内的人口增长数量。然后由我们所选取的初值人口数加上自然增长人口数拟算出每年的总人口数。另外为了更好的分析人口的具体情况,我们根据所查得表格资料,用 MATLAB 画出散点图,根据图

7、形趋势( 10 年内一直呈上升趋势,基于以上数据及分析),合理假设,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人口老龄化计算公式。然后由直观图得出中国老龄化指数在未来变化图像,由模型具体预测日本老龄化比例 , 从而确定出日本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问题三:对于人口增长的问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人口基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男女比例,人口年龄组成,人口迁移,政治策略。如果把众多的因素考虑进来, 则问题会无从下手。 因此,根据我国人口自身的发展特点,应该选取能够体现我国人口发展特点的模型。人口发展模型有连续形式和离散形式,由于题目所给的数据是每个年龄段的具体数据,可以将这些数据视为连续的。但是,若用连续形式,

8、则涉及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很难得出预测结果,同时,数据量也很大,因此,可以直接建立离散形式的人口发展模型。根据初期的数据, 利用人口的年龄推移方法推算一段时间后人口数量, 建立离散形式的人口发展模型。我们选择用 2009 年到 2010 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的平均值。推算的实际过程是递归的过程, 就是根据某段时间的不同性别, 年龄人口的资料,按照一定的存活率和妇女生育率, 推算未来某段时间相应的性别, 年龄人口数的一种方法。其基本依据是人的年龄增长与时间推移的一致性, 人口存活率和妇女生育水平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建立离散形式的人口发展模型。四、相关符号的说明符号变量变量意义y各年的总人口m各

9、年的出生人口数n各年的死亡人口数k各年的人口自然增长数y0所选取的初值人口数t02005 到 2008 年的时间t12009 到 2014 年的时间w65 岁以上人口的比例ww老龄化人口的拟合函数五、模型的建立和求解5.1运用到的相关知识模型一1、一元线性回归函数拟合m=k*t+b(k 、b 为一个常数 )多项式拟合的一般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步:(1)由已知数据画出函数粗略的图形散点图,确定拟合多项式的次数n;(2) 写出正规方程组2、MATLAB的具体操作以及拟合函数的用法。模型二该模型主要是一个递归的推算过程, 根据已知的某时点的数据推测出未来某时间相应的数据, 就人口问题而言, 可以根据本

10、年度的人口年龄数据,推测出后一年的相应年龄加一岁的人口数据5.2具体模型模型一问题一:根据附表 1 中给出的总人口数, 将近 10 年人口数量用 MATLAB软件画出图形,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具体的分布图形如下, 程序将在附录中给出。图 1 日本人口现状的图形根据图 1 我们可以发现在 2002 年到 2008 年这 6 年中我国的人口总数一致趋于上升的趋势, 09 年 14 年之间人口逐渐下降。根据附表 1 中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分别画出与各年份间对应的图形(图 2、图 3)图 2 我国人口的出生数图形图 3 我国人口的死亡数图形根据图 2 我们发现我国人口的出生人口数在

11、 02 年 08 年间趋于上升的基础上存在大的波动, 08 年之后的出生人口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根据图 3 我们发现死亡人口数的图形在 02 至 13 年一直呈上升的趋势。问题二:A、人口模型根据附表 1 的数据我们可以对出生人口数进行拟合, 分别进行检验分析之后得到拟合函数 .(2002=t1=2008)(2009=t2 year=2006;2007;2008; p=1091257;1101616;1107556;temp = polyfit(year,p,1);y = poly2sym(temp,x);2. 拟合 2009 年到 2013 年的人口出生总数 year=2009;2010;2

12、011;2012;2013; p=1086897;1083214;1073170;1046553;1045026; temp=polyfit(year,p,1); y=poly2sym(temp,x)3. 拟合 2006 年到 2013 年的死亡人口数 year=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p=1090482;1103510;1142238;1146119;1187915;1252834;1251229;1276851;temp = polyfit(year,p,2);y = poly2sym(temp,x)0.944200000000000

13、00000000000.99700000000000000000000000.997200000000000000000000000.99950000000000000000000000.993900000000000000000000000.98840000000000000000000000.98240000000000000000000000.97390000000000000000000000.95820000000000000000000000.93810000000000000000000000.89690000000000000000000000.8279000000000000

14、0000000000.69360000000000000000000000.50480000000000000000000000.15190000000000000000000000.12740000000000000000000000.19070000000000000000000000.217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X=75532610;70881549;74908462;99889114;127412518;101013852;97138203;118025959;124753964;105594553;78753171;81312474;5866728241113282;32972397;23852133;13373198;5631928;1578307;369979;35934; Y=A*X+B*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