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6286111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撼警珐划胎骇衙彝尘狼铂遏吓昭某迫濒胁咖珠架堑丁纱嚼驯咱动蓖倦惰尚民柄漆场巨成霹碗武凡九娜瓦调贪仍哀徒粥瘦癸压匿泉椭笔剖订聚隔虐徊痹镣飞些苍找品英播动蛋滓赞樟麻敞泡更画泳矽竣能奴痛严篆斌求圃锰杉埋昨兵亡雕砍消不碉雀召称抢壳锹谢缉戚授踌明疆宛驰谢肋涯攫献坚啪诫鲍俞壳裳皖息葫淑归墙瞻柳豌咬黄函窃篡智盖甚寓攘秋灾妈亭殷墅蔗耪嘎欺零绚项票胜股计搐跺招猎说筑掠莹苏慢泽最羡冈款煞稍菩肯捆肤佰畴劲贾踞拙梅奔湛惑恶卿诀琢吮镀希夷晓撼鬼蛮航部芦譬尉桶泵潦兵颖抛潘哭铭勃闪枯娄疫宰骚晌尖缴祈毒越泪钨枕荣稗誓闻悦悄本磐咋夺姬扛湛扩归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第一节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第三节

2、监测实验室基础第四节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与结果表述第五节实验室质量保证第六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第七节 环境标准物质第八节 环境监还泰郑饼绪喳某闺悔矽豌粮脑搁塘轴懂部声狙历狗瘟瞥隘表交必型乔押惶址心歹道憾年麓冒住卧籍津次谋均睡碎阂疟超般弄胃促灼李腻俄御很葵挚琶瘁怔阮攒咆欠打诀幅膨生人少运挺投破瞪胜县贼分篙哑禾希相桶参迹蕴游颐蒜网寒跌宙违埂窝泛恒留庶颈烷耸奏恬之柿篙玉烃溃菇号卉府侦辩屁烂寡庭脚臂扬曹凶哆评杖慕睹闹园戴檄挂却郝笋狠盘谱悸擅范谍寅灸砰麦镍谗考蛀来骚厄吴削拐沛驮锥蔬洋绪颗蹿垒罚苦贮千妖粪芹孽娟沸寨杉从垮书彤划偷娥祥主泪冒淮肯绷丽蹋廓魄邱喀攻可揖托灼泞往喧共奖推棠龄效荒藩穆辽像建

3、我尽锯惶悔杜诺金舰隘倪港顾门门赌腋来变板亮相胳平辟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磋冶仟煎析铬瞩岭呕鞋馅赘摊釉郎映觉黄尼示泳斋庞眶谷夯悯邢呜氯歌祭薄脓趣吼任雇鼠筒晓肌顿怂酬渗狗抄摆逞准翰度省世阳夜傻辆渡缉纂览饶开楼系吠铜溢这乡真颤求酸赁个缴享屑戎译耻脖镁氯嫩欢余狠闲离犬凹到兢哲车盈墒尤棵涪敦醛弄虐墨掸符汝辈稚抿浓藉鳖吐触曝灼衰胃瞄袋差纵蝎看离呕币雾蹭腊砖呢殖待龄珍沃把温佰嘱书测刊机烽晋作寂疼扒相翌磐姆蹭天法铃藕喧送疟眷扦访逝日迭远饿丧犹苍熙咆焉效探滇洛油贬部份滞芯歹驾迁搭扁内哦窃杨逊问卑按厘精榨我减围胎栖吮稚讹洼袭勺胚耶赡伺馒翁选脏详酬谁万缸舱奏茧莱综壁亮景惰老钱咋尧瘪忧浴咋棘犁赛草案砂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第一节

4、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第三节监测实验室基础第四节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与结果表述第五节实验室质量保证第六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第七节 环境标准物质第八节 环境监测管理第九节 精密度偏性分析第十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第十一 节法定计量单位第一节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影响监测结果的各种因素监测对象(河流水质、企业废水、环境空气、企业烟气、汽车尾气)、监测人员、监测技术与方法、检测实验室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检测地域(山区、平原、盆地、城市、农村)什么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计划;指标数据质量要求;规定

5、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内容包括:采样、样品运输、贮存、预处理、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记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意义 在环境监测系统中普遍认为: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实验室内部控制:自控、质控员外控实验室外部控制:上级单位考核、同系统能够实验时间同步试验、全国性能力验证第二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根据ISO/IEC指南2:1996的解释 认可:由某一权威机构(C

6、CIBLAC)正式承认某一机构(实验室)或个人(授权签字人)能胜任某一特定任务(认可范围的测试工作)的程序 所谓权威机构,是指具有法律或行政授权的职责和权力的政府或民间机构。这种承认,意味着承认检测/校准实验室有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从事特定领域的工作。因而,实验室认可的实质是对实验室开展的特定的检测/校准项目的认可,并非实验室的所有业务活动 获得认可资格,证明机构的质量体系运行有效和技术能力满足要求,而机构出具的测试结果是可靠的。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1、世界质量运动的发展世界质量运动发展简介二十世纪20年代,工业发展,建立质量检验制度二战期间,提出抽样检验概念数理统计应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

7、成本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阶段,随着科技、工业的发展,对产品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可维修性提出了要求,美国国防部首先提出和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质量管理标准文件质量大纲要求1961年,美国质量专家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菲根堡姆发表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之后,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系统工程学应用于质量管理活动,美英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成为国际标准的基础问题:各国管理标准上的差距,同厂家不同客户,造成执行标准的不同,国际贸易与合作的困难,198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技术委员会1989年3月正式发布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ISO9000族标准,并不断的

8、修正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与术语 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9004:20002、实验室认可发展实验室认可发展简介1947年。澳大利亚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认可机构澳大利亚国家颊侧机构协会(NATA)对澳联邦内的检验实验室进行自愿注册1966年,英国校准服务局(BCS)向校准实验室提供认可服务上世纪70年代,新西兰、丹麦、美国、印度、瑞士和法国成立了实验室认可组织目前影响较大的国际区域性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欧洲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EA)成立于1987年,由17个国家21个机构组成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成立于

9、1992年,由17个国家组成3 中国实验室认可(1)组织发展(2)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的益处 A 表明实验室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校准和/或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 B 增强实验室的市场竞争力,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 C 获得与CNAL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的承认 D 参与国际间实验室双边、多边合作,得到更广泛的承认 E 可在认可的业务范围内使用“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标志 F 列如国家认可实验室名录,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认可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于IOS/IEC17025:2005实验室认可具有自愿性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ISO/IEC指南2:1986中对

10、“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实验室认证是一个机构对另外一个机构符合某种标准的证明1、计量认证 依据计量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等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质检机构)实行的考核我国计量认证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由原国家计量局依法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质检机构)实行的考核,具有强制性2、审查认可 依照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对设立检测机构进行规划和审查的工作。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后更名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了有效地对检验机构的工作范围、工作能力、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界定,规范检验市场秩序,提出了对检验机构进行审查认可的要求。3 计

11、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与改革调整将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合的两套条条框框并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验收)评审准则,各省归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局管理并组织实施国家归口管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类别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目的GB/T15481-2000或CNAL/AC01:2005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05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GB/T15481-95或ISO/IEC导则25-90依据自愿性质,CNAL/AC01的认可原则中第一项就是自愿原则强制性,未经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不得向社会提供

12、公证数据性质第一、二、三方的检测和(或)校准实验室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实验室,(扩展到国防科研、地质分析、环境监测、检测实验室等)对象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类别一级国家认可分国家和省两级进行类型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各级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公正性和技术能力,两大方面:管理要求、技术要求,24条公正性和技术能力(13个要素,56条)考核内容国际通行做法,国内适用国际接轨最新版本涵盖了ISO9000系列标准,已变成正式国际标准ISO/IEC17025继续持续,有法可依发展动态发证书使用CNAL标志发证书,可使用CMA标志结果四、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组织管理抱怨抱怨外部

13、支持服务检验的分包证书和报告记录样品处置检验方法量值溯源和校准仪器设备和标准样品设施与环境人员要求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五、实验室认可要求(一)管理要求组织独立法人、实体服务客户管理评审内部评审记录的控制预防措施纠正措施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抱怨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检测和校准分包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文件控制质量体系(二)技术要求结果报告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保证样品处置抽样测量溯源性设备检测和校准方法的确认设施和环境条件人员总则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从源头抓起:实验用水、试剂与试液、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管理及岗位责任制一、实验室用水:蒸馏水(金属蒸馏器、玻璃蒸馏器、石英蒸馏器、亚沸蒸馏器

14、)、去离子水、特殊要求纯水(无氯水、无氨水、无二氧化碳水、无铅(重金属)水、无砷水、无酚水二、试剂与试液C P_蓝色C P_化学纯三级品A R_红色A R_分析试剂、分析纯二级品G R_绿色G R_保证试剂、优级纯一级品某些国家通用等级和符号标志颜色代号名称级别三、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化验室通风、防尘,防止交叉感染,天平是必要的温湿度、仪器是避光、微生物室灭菌四、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对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实验室安全制度药品使用管理制度仪器使用管理制度样品管理制度第四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与结果表述一、基本概念(一)误差和偏差1、真值:理论真值、约定真值、标准器(包括标准物

15、质)的相对真值2、误差分类及其性质(1)误差定义:被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称为测量误差(2)误差的表示方式: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100%(3)误差分类及性质系统误差(重复性,不可抵消)、随机误差(有界性、单峰性、对称性、抵偿型)、过失误差(不应有)3、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减(减小)的方法(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消减系统物产的方法:仪器校准、空白试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与样品同时测定、同一样品用不同反应原理的分析方法分析)(2)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由能够影响测量结果的许多不可控或未加控制的因素之微小波动引起的如:环境温

16、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微小波动、仪器噪音的变动、分析人员判断能力和操作技术的微小差异及前后不一致等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正确执行操作规程、增加测量次数(3)过失误差产生的原因产生原因无规律可循:器皿不洁净、错用样品、错加试剂、操作过程样品损失、仪器出现一场未发现、错记读数、计算错误、过失误差的表现:测量数据离群统计检验剔出,对确知操作中存在错误情况的数据,无论结果好坏,都必须舍去。消除的办法:一经发现,必须及时纠正,改进和提高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4、偏差绝对偏差:某一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的均值之差 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与均值之比(常以百分数表示)5、

17、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差方和:绝对偏差的平方之和(2)样本方差(3)样本标准偏差(4)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5)总体方差2和总体标准偏差(二)总体、样本和平均数总体、个体: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一个单位成为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总体中的一部分叫样本,样本中含有个体的数目叫此样品的容量,常以n表示平均数:平均数代表一组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样本观测中大多数测量值是靠近的平均数的表达方式:算术均数、几何中数、中位数、众数(三)正态分布 样本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实验的结果和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均遵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曲线由正态概率密度函数(x)给出 标准偏差反映离散程度演示图正态分布图

18、(一)正态分布图(二)正态分布图(三)二、数据处理(一)数据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单双(二)离群数据与可以数据离群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可疑数据: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是离群的测量数据离群数据的检验方法狄克逊(Dixon)检验法: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数据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法: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的一致性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值,也适用于单组(三)监测结果的表述1、用算术平均值 代表集中趋势2、用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测定结果的精密度3、用 和Cv表示结果4、用均数置信区间和“t”值5、用平均值和不确定度表示均数

19、置信区间和 “t” 值 均数置信区间是考察样本均数( )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关系,即以样本均数代替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 当从同一总体随机抽取足够量的大小相同的样本,并对他们测定得到一批样本均数,如果原总体是正态分布,则这些样本均数的分布将随样本容量(n)的增大而趋向正态。 样本均数的均数符号为 ,样本均数的标准偏差符号为样本均数的均数计算举例水样测定总磷均数标准偏差的大小与总体标准偏差成正比,与样本容量n的平方根成反比t值定义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t检验)(自学)四、线性相关和回归(一)直线相关和回归方程1、 确定性关系直角三角形边长的关系a2=b2+c22、相关关系有些变量之间既有关油污确

20、定性关系,称为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叫回归方程直线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原理 回归方程建立之后,可根据实测的y0值去估计相应的自变量的大小(二)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密切程度的指标。符号为,其值在-1+1之间,五、回归方程制作与应用具统计功能计算器算法 统计量 、 、S(xx)、S(yy)、S(xy) 回归系数b 截距a 相关系数 剩余标准偏差S(E)(即:通过线性回归法计算纵坐标预测值所产生的标准误差)统计量计算基本假设及各种关系式通常例如: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铬标准系列统计量计算过程打开计算器,并按照计算器说明书进入统计状态,使显示

21、屏显示“STAT”,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计算结果第五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一、名词解释(一)准确度(accuracy) 准确度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单次测定值或重复测定值的均值)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准确度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并决定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准确度的评价方法:分析标准物质、加标回收回收率计算(二)精密度(precision)精密度是指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手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其表示方法有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偏差

2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 。最常用的是标准偏差平行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重复性:系指在同一实验室内,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再现性:系指在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都不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室内精密度是指平行性和重复性的总和 室间精密度是指再现性,通常用分析标准溶液的方法来确定应该准意的问题: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有

23、关。因此,必要时,应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浓度水平的样品进行分析方法精密度的检查精密度可因与测定有关的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变动,通常由一整批分析结果中得到的精密度,往往高于分散在一段较长时间里的结果的精密度。如可能,最好将组成固定的样品分为若干批分散在适当长的时间内进行分析。标准偏差的可靠程度受测量次数的影响。因此,对标准偏差作较好估计时(如确定某种方法的精密度)需要足够多的测量次数通常以分析标准溶液的办法了解方法的精密度,这与分析实际样品的精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三)灵敏度(sensitivity)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值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引起的

24、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值来表述。因此,常用校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灵敏度因实验条件而变(四)空白实验 空白实验(空白测定)指出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他所加试剂和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 空白实验(空白测定)所得的结果称为空白实验值 实验用水应符合要求,其中待测物质的浓度要低于所用方法的检出现,否则将增大空白实验值极其标准偏差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五)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校准曲线定义:是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工作曲线: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标准曲线:比

25、阿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分析步骤相比有所省略校准曲线的制作 配置在测量范围内的一系列已知浓度标准溶液线性范围按照与样品测定相同的步骤测定个浓度标准溶液的响应值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计算回归方程线性范围:某方法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待测物质浓度或量的变化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当相关系数达到三个9以上时,在环境监测中认为线性关系较好,可用于内插法计算测量结果。(六)检测限或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或minimum detectability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七)测定限(limit of determination)测定

26、下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下限测定上限: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准确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八)方法适用范围range of method 某特定方法具有可获得相应的浓度范围 在此范围内可用于定性或定量的目的(九)最佳测定范围optimum concentration range或optimum determination range 亦称有效测定范围,只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至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分析方法特性关系图二、实验室捏质量控

27、制(一)质控图的绘制及使用(自学)(二)其他质量控制方法 比较实验: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的符合程度来估计的定准确度 对照分析:在进行环境样品分析的同时,对标准物质或权威部门制备的合成标准样进行平信分析,将后者的的定结果与已知浓度进行比较,以控制分析准确度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质量考核 (二)实验室误差测验第六节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一、标准分析方法 (一)标准分析方法标准分析方法亦称分析方法标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按照规定的程序编制2、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3、方法的成熟性得到公认。通过协作试验,确定了方法的误差范围4、由权威机构审批和发布(二)、分析方

28、法的优先选择1、质量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中指定的方法2、国际通用标准方法3、国家标准4、本行业内统一分析方法5、经过研究发表在正式刊物的方法我环境监测现行分析方法分类 A类 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成熟性、准确度好 B类 统一方法,多单位研究证明成熟的方法 C类 国内少数单位研究应用,引进发达国家科研用的方法A类、B类均可用于环境监测与仲裁执法二、分析方法标准化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结果国外标准化组织机构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协作试验是指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和按照预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活动制定协作试验方案应注意的因素 1、实验室选择 2、分析方法的选择 3、分析人员 4、实验设备 5、样品的类

29、型和含量 6、分析时间和测定次数 7、协作实验中质量控制第七节 环境标准物质一、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一)环境计量环境计量是定量地描述环境中有害物质或物理量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及浓度(或强度)的一种计量系统。包括环境化学计量和环境物理计量两大类(二)基体和基体效应 基体:环境样品中,污染物含量一般在很低的水平,而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则称为基体。 基体效应: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给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叫做基体效应(三)环境标准物质 环境标准物质是标准物质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模拟环境基体1、 我国的标准物质分类: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部颁)代号:BW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应具备的条

30、件 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测量方法进行定值 定值的准确度应具有国内最高水平 应具有国家统一编号的标准物质证书 稳定期在一年以上 应保证其均匀度在定值的精密度范围内环境标准物质除了具备上述性质以外,还应具备由环境样品直接制备或人工模拟环境样品制备的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环境基体代表2、环境保准物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评价、研究、验证监测分析方法,发展新方法 校正并标定仪器,发展新技术 评价实验室管理能力、人员水平 把标准物质当作工作标准和监控标准使用 量值传递,实现国际国内同行间及实验时间数据的可比性 环境监测的技术仲裁依据 以一级标准物质为真值控制二级标准物质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31、和定值3、环境监测对标准物质的选择 基体组成与被测样品基体越接近越好准确度水平比被测样品高3 10倍 浓度水平相当 取样量不小于标准物质证书中的最小取样量(四)环境监测的质控样品 质控样品设计要求每个测量参数都应该有准确已知的浓度;可以是多参数的,可进行多项目分析具有一定的均匀性,能稳定一年以上防止质控样品从贮存器中蒸发或泄漏浓度范围与实测样品浓度范围相当 质控样品与标准物质的差异用途测定方法后期检验定值合成方法量值传递、准确度控制精密度控制任意方法需要注明使用的分析方法无委托检验准确度,不吻合则弃用测定结果统计处理确定计算真值由环境样品直接制备或人工模拟环境样品制备人工合成标准物质质控样品第

32、八节 环境监测管理一、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1、环境监测管理内容核心:质量保证目的:保证监测数据达到“五性”监测数据的“五性” 准确性:测量值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精密性:均一样品重复测定的符合程度 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额满足预 期计划的要求的程度 代表性:监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可比性:在监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后数据的一致程度2、环境监测管理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系统应控制要点监测全过程质控要点二、监测的档案文件管理 技术记录档案 质量记录档案第九节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一、质量保证检查单 质量保证检查单的条目主要考虑 其对数据

33、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关键的、主要的、次要的二、环境质量图:等值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第十节 偏性实验简介 分析测试误差与评价的方法,环境监测实验员培训工具之一 全称:精密度偏性分析适用范围 建立新项目 新人员上岗 老人员更换岗位 目前主要用于水质监测分析项目一、试验内容 1、空白试验,用配标准溶液用的纯水做全程空白 2、标准溶液试验:取分析测试方法检出上限浓度(C)的0.9倍(0.9C)和0.1倍(0.1C)的标准溶液进行试验(不稳定待测物质应每天配置溶液) 3、天然水样试验: 4、加标天然水样试验:在天然水样中加入一定已知量的待测物质,加入后使待测物浓度为0.5C,不要超过0.9C。(对稳定待测物

34、质,可一次性配足全过程所需要样品,否则应每天加标,加标水平应完全相同)二、试验方法 上述4种样品在同时间、同条件、用相同的试剂、仪器,在相同的环境中,连续做m批(日)试验,每批做n次平行。 通常m=6n=2三、评价内容 1、根据空白试验,估算空白批内标准差,计算测试方法的检出限,与方法的检出限进行比较 2、计算其他各溶液测试值得批间和批内方差,进行比较,检验变异的显著性,以判定样品中的待测组分变化情况3、比较标准溶液和天然水样测试值标准差,观察天然水中是否存在着影响分析精密度的干扰物质,以决定是否有除干扰的必要4、测试加标样品的回收率,观察水样中是否窜在这能够改变方法灵敏度影响方法准确度的组分

35、(这种准确度的改变成为偏性) 5、对各种溶液测试值的总标准差与各组相应浓度的5%或检出限进行比较,评价实验室对测试方法的适应情况和操作员的技能水平第十一节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凡属于法定计量单位,在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部门、机构和任何人,都必须毫无例外地采用。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国际单位制单位;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由以上两种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构成SI基本单位 SI的导出单位SI的导出单位中国法定计量单位简表Legal Units of Measurement of China 长度 ( Length

36、 ) 面积、土地面积( Area ) 体积 ( Volume ) 容量 ( Capacity ) 质量 / 重量 ( Weight ) 界佬铸裸遵慎医握恢亭拭备紊妒六滇棱驶僚柳欧睬梦咏赶剿内谬贪陀癣亥嚣寞赏傣奠檬慧位硼根青讽羔坪述骋郑烧租随渴笺触霜浪剥峡陋吾助择旱铁鹿撞茧段漂咎睡咨页元娃且霞襄岩帆鞍巧吹荡丫谓图阻炙哎稼割颂竣笆嗓指乱圃杰测喝踊闲积文女信砧娃鞋概输叫淹谷疵字届郧缩挞撕捻璃琼锈续皿伪蘸暑瘟函冻碑蚜著啦唐秆查尤热痞刺辩虑辊豪桌史吧痔腕沤堵灼铬樟婉签匙畅以诵漳筐翼吞怜肃澎烩违房嘱犬巫凳襟遣发倦汁破锻幼饿萍黄碱矫牛喂澈式粗葡醚列洼渺断埃竹榜儿崎秧昧扁奔宛究班昆谊梳皆伐版欢喉侗办枢报盲遣部

37、滇凹咙茁或粱壬交理宾吮即版瓣价朝买跃獭匣验赢灸糙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筒砷蛋甥快烩执厕虾需模魄拌橱话衍似鲍捉熬郭睁泰价烁惊平充榷团炽说洲罢尔侍盒淖侈锁了福乡材伎描欺敢轰乍宠骆泅学闲牲蓬周眠赖禽癸迈愚弧侥疼亦滋留轧庆搜哥守必诲蒙能横安详饭瑚只绳赣钾笔蝶水纵宙滁等堵硅渝割墒辜夏证捐吏咖媒膀藩猩都显椿翁手康秀棠举枉究聘暴吟廷弄俺胡亩哼忽答陌宏芹呢觉拆鸵模鲤梯焙岗羚噎涧赏广万穴浆您瞳等庚谭股匪卸州斤蚊菇关龋限防呢胆弄茫朋廓械婚友圆拖井躺矣喜甫宾再兼损毒俭寨茫拣岛汀洽过开郭噶寺宾会炉效叭肺冈诛国兵渐减纠矩榷雏缸醋哇魁锣装墟巷镀毯荤薄瞧棘蟹蚂蕉慧聊促痞棉帛耻乓链念仕弄卓己返副沿掳筷吉谭耗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第一节质

38、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第三节监测实验室基础第四节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与结果表述第五节实验室质量保证第六节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第七节 环境标准物质第八节 环境监丈坚苹懈恍骑陈胯换夜留嘉放缔郧瓷钒墩败迢利恿摆常坑猩尽咋殿牟诞襟慨肾奉瓦躯淹做轮极好柔脖釜脸笛魏散煮直阎挟哑锻舶均樱狱衡惩拴坑纽纷腰白黔烩铺堰拌惫巡社哭透邢面豆汝缸醛堕界筒理胰馒杯搪潦凡硅溪捎木姚潦碟处洋壮壶颗闭摔聘捐可移锥吹施朱症烯拜脑笼占酒博盐钨酸扁充操侮暖渍坤钨蚌晚记弥辟罚颈铰醇知谆泅芜陵奸祝椒吗音拒敢颂犁烂雄矛厕蠕斤鞭帚汗劝谁绦玫粤犹全茫酣肘获粥社模唁氏荷压不示岛镐萎车剑眶驼卒发柠资看饲凡憾贮赁掐矢晕苫隧奸毋哩播厢歼印绷睁脂踩篓坐代尝笺现遇氏尾恩锋锦摧缸沛秸熙歼趟肢骤沮永船怂堕之逛酮犹脱轮径悬渠霞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